烟叶调制学
烟草调制第三章

叶绿素降解快,类胡萝卜素降解慢是烟叶烤后呈橘黄或柠檬黄的基础
类胡萝卜素占色素总量的比例增加最快的时期:成熟度4-5级
叶面积 体积 重量 增加慢
最终的 10% 8% 11%
2、旺盛生长期
概念:烟叶开始迅速生长 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特点:光合作用很强,
此期制造的有机物分两步“走”
工艺成熟期13-15d
生长发育期会因品种、部位、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因素不同而变化!
(2)叶龄
概念:从出现0.5cm长的幼叶开始,到 适熟采收所经历的时间;
考核要求
理解有关名词含义;领会烟叶成熟度的概念;掌握和应用烟叶成熟采收的一般标准。
第一节:烟叶成熟的生物学基础
烟叶的生长发育
发育的一般过程
叶片的部位特点
烟叶成熟的生物学基础
组织结构的变化
主要生理生化变化
烟叶成熟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一、烟叶的生长发育
(一)烟叶发育的一般过程
生长发育的五个时期:幼叶生长期,旺盛生长期,生理成熟期,工艺成熟期,过熟衰老期。
2、各部位叶龄
(1)烟叶各生育期所经历的时间:幼叶生长期8-15d
旺盛生长期7-15d
生理成熟期13-16d
烟叶解剖结构是影响烟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不同部位烟叶的解剖结构差异很大。
(1)同一发育阶段,部位不同,叶肉细胞的疏密程度不同
总趋势:下部叶稀,上部叶密
数量:着生部位升高,单位长度栅栏细胞和海绵细胞数增加
大小:栅栏组织最明显
1、光合特性
随成熟度提高,净光合作用降低,呼吸强度上升
类胡萝卜素是烟叶香气物质的主要来源!
烟草调制学

烟叶调制:是研究烟叶的成熟规律及其采摘后置于特定设备内人为控制温度条件下变黄、干燥成为人们所需产品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饥饿代谢:烟叶断绝了外界对叶片养分和水分的供给,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只能靠呼吸作用不断分解消耗叶片自身贮藏的有机物质来提供。
蒸片:高温高湿使烟叶蒸烫受损而变黑,称为蒸片。
挂灰在烟叶正面出现黑褐色细微斑点,使叶正面好像蒙上了一层黑灰。
洇筋烟筋中水分渗透到已干的叶片上造成叶面靠叶脉部分局部损伤褐变的现象洇片:当洇筋严重时,叶面损伤将不局限于叶脉两侧,而形成大片的褐变,这种现象称为洇片。
急火杀筋:一般升温速度在干筋期只可达1~2℃/小时,这种快速升温称为“急火杀筋”。
硬黄烟:变黄前期失水不足,烟叶不塌架,不发软,造成叶内物质变化不正常,延长变黄时间,干叶期干燥脱水困难,以致叶内养分过分消耗而烤糟。
含青度超过规定限度的原烟称为青黄烟,简称青烟。
活筋:指烟叶主脉没有完全烤干。
棕色化反应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由于酶的活动和物质转化,烟叶颜色由黄逐渐变深,最终呈棕色或褐色这一复杂过程,包括酶促棕色化反应和非酶促棕色化反应。
酶促棕色化反应:指烟叶在变黄末期和定色阶段,由于叶内氧化酶活性较强,物质的氧化还原平衡破坏,细胞中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而不能还原,叶内深色物质积累,烟叶颜色加深的过程。
非酶棕色化反应通常指氨基酸与糖类之间的缩合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褐变:在烟叶烘烤过程中,环境条件和烟叶变化不当会导致烟叶颜色由黄变为不同程度的褐色的现象复烤对初烤烟叶的再调制过程(第二次干燥)。
其作用和目的是:⑴调整水分,控制烟叶水分在12%;⑵排除尘土、净化香气;⑶杀虫灭菌,防止霉变虫蛀:⑷有利于陈化,改进色泽品质。
经复烤后的烟叶称为“复烤烟”。
复烤一般只对上、中等烟进行,下等烟无复烤价值。
发酵是烟叶经过初次调制之后已失去活动的剩余活动,以及或多或少的氧化作用和微生物作用。
陈化是发酵之后,不改变温度和水分,将烟叶置于室内自然堆放,经过较长时间使烟叶进行微弱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和变化。
烟草调制学

广义的烟叶调制是指烟叶从田间采收到直接作为卷烟原料的全过程,包括农业调制和工业调制。
采收、调制(初加工)属农业调制范畴,复烤、发酵、陈化属工业调制范畴。
复烤(redry)对初烤烟叶的再调制过程(第二次干燥)。
其作用和目的是:⑴调整水分,控制烟叶水分在12%;⑵排除尘土、净化香气;⑶杀虫灭菌,防止霉变虫蛀:⑷有利于陈化,改进色泽品质。
经复烤后的烟叶称为“复烤烟”。
复烤一般只对上、中等烟进行下等烟无复烤价值。
发酵(fermentation)是烟叶经过,初次调制之后已失去活动的剩余活动,以及或多或少的氧化作用和微生物作用。
陈化(aging)是发酵之后,不改变温度和水分,将烟叶臵于室内自然堆放,经过较长时间使烟叶进行微弱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和变化。
发酵和陈化在一定的时间内都会向着品质改善和提高色香味的方向发展。
已经断绝了叶片养分和水分的供给,其生命活动只能靠贮藏的有机物质来完成,通常把这种代谢活动称为饥饿代谢。
棕色化反应是指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由于酶的活动和物质转化,烟叶颜色由黄逐渐变深,最终呈棕色或褐色这一复杂过程,包括酶促棕色化反应和非酶促棕色化反应。
烘烤的目的有二个:❶一是要排除鲜烟叶体内的大量水分,使其干燥;❷二是要促使烟叶体内对品质起不良作用的成分,部分的分解、转化为品质有利的物质并固定下来,以符合卷烟工业对原料的要求。
烘烤的实质是烟叶脱水干燥的物理过程与烟叶内部生理生化变化的酶促过程的协调和统一。
烤烟烘烤的意义烘烤是决定烟叶最终质量和可用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它农作物相比,烟叶的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一,烟叶的质量与烟农的经济收入紧密相关。
其原因是烟叶质量优劣之间价格悬殊极大,中部桔黄一级与末级之间价格相差近二十倍;其二,烤烟用途较为单一,主要作卷烟工业的原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卷烟制品的品质高低和经济效益。
烘烤方法的发展:晒制→→→→明火熏制→→→火管烘烤。
我国的烤烟烘烤:70年代前:传统烘烤工艺,分为变黄、定色和干筋三个时期。
《烟草调制学》

《烟草调制学》与《烟叶分级》1、田间成熟的烟叶,经采收、编竿、装人烤房内用人工控制热能烘烤干燥后称为烤烟。
2、逐叶采收的或带茎的整株(半株)成熟烟叶,置于通风背阳环境中,烟叶间疏松接触,利用自然空气流通,完成颜色、内在化学成分和干燥的变化,达到理想的要求,此过程称为晾制。
3、鼻烟是一种直接涂抹在鼻孔内闻吸的烟制品,以晒烟为原料制成。
产品呈粉末状,常为少数民族的特需商品。
4、田间成熟的鲜烟叶,采收后在其变黄干制的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促使烟叶的内含物向有利于品质方向转化的过程,称为烟叶调制。
5、逐叶采收的或带茎的烟叶,在通风避日下使烟叶变黄,完成其内含物质的内在变化,然后在烈日下定色,固定烟叶颜色和内在品质,此过程称为晒制。
简述烟叶的生长发育过程:(一)、幼叶生长期概念:从叶片出现到占最大叶面积的10%以下,体积为最大叶体积的8%以下,重量为最大叶重量的11%左右,这段时期称为幼叶生长期。
自叶片出现后10-15天这段时间为幼叶生长期,这个时期烟叶生长缓慢,叶面积扩展不大,叶片长12-15厘米,宽3-4厘米。
幼叶生长期的特点:叶组织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和叶的形态结构完备。
从外观上看,叶面积、体积,重量增长速度缓慢,叶片近直立状,各龄小叶相互包蔽,密被茸毛,呈浅黄绿色。
烟叶在植株上所处部位不同,生长过程所处环境条件各异,经历幼叶生长期时间的长短也有差别。
(二)、旺盛生长期旺盛生长期是叶片在整个生育期中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最大时期。
该时期所形成的叶面积、叶体积和叶重量约为:最终叶面积的70%;最终叶体积的80%;最终叶重量的65%。
旺盛生长期的特点:在叶片达到最终长度的1/6——1/4之前,仍有强烈的细胞分裂,此后则以细胞伸长为主。
此时期烟株和叶片的绿色组织光合作用很强,叶内各种代谢活动旺盛,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初期用于构成新的细胞和生命活动,后期则用于细胞体积的扩大,养分大部分为生命活动所消耗,很少积累。
烟草调制学

烟草调制学烟叶调制:是研究烟叶的成熟规律及其采摘后置于特定设备内人为控制温度条件下变黄、干燥成为人们所需产品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饥饿代谢:烟叶断绝了外界对叶片养分和水分的供给,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只能靠呼吸作用不断分解消耗叶片自身贮藏的有机物质来提供。
蒸片:高温高湿使烟叶蒸烫受损而变黑,称为蒸片。
挂灰在烟叶正面出现黑褐色细微斑点,使叶正面好像蒙上了一层黑灰。
洇筋烟筋中水分渗透到已干的叶片上造成叶面靠叶脉部分局部损伤褐变的现象洇片:当洇筋严重时,叶面损伤将不局限于叶脉两侧,而形成大片的褐变,这种现象称为洇片。
急火杀筋:一般升温速度在干筋期只可达1~2℃/小时,这种快速升温称为“急火杀筋”。
硬黄烟:变黄前期失水不足,烟叶不塌架,不发软,造成叶内物质变化不正常,延长变黄时间,干叶期干燥脱水困难,以致叶内养分过分消耗而烤糟。
含青度超过规定限度的原烟称为青黄烟,简称青烟。
活筋:指烟叶主脉没有完全烤干。
棕色化反应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由于酶的活动和物质转化,烟叶颜色由黄逐渐变深,最终呈棕色或褐色这一复杂过程,包括酶促棕色化反应和非酶促棕色化反应。
酶促棕色化反应:指烟叶在变黄末期和定色阶段,由于叶内氧化酶活性较强,物质的氧化还原平衡破坏,细胞中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而不能还原,叶内深色物质积累,烟叶颜色加深的过程。
非酶棕色化反应通常指氨基酸与糖类之间的缩合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褐变:在烟叶烘烤过程中,环境条件和烟叶变化不当会导致烟叶颜色由黄变为不同程度的褐色的现象复烤对初烤烟叶的再调制过程(第二次干燥)。
其作用和目的是:⑴调整水分,控制烟叶水分在12%;⑵排除尘土、净化香气;⑶杀虫灭菌,防止霉变虫蛀:⑷有利于陈化,改进色泽品质。
经复烤后的烟叶称为“复烤烟”。
复烤一般只对上、中等烟进行,下等烟无复烤价值。
发酵是烟叶经过初次调制之后已失去活动的剩余活动,以及或多或少的氧化作用和微生物作用。
陈化是发酵之后,不改变温度和水分,将烟叶置于室内自然堆放,经过较长时间使烟叶进行微弱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和变化。
烟叶调制工(高级)考试知识学习(题库版)

烟叶调制工(高级)考试知识学习(题库版)1、单选营养水平高,发育良好的烟叶,在烘烤中变黄特性表现为()。
A.通身变黄B.点片变黄C.叶把先黄D.叶尖、叶缘先黄正确答案:D2、单选若火炉的炉排里端过高(江南博哥),炉条下扎坡度太小。
易造成()A.烤房内温度不均B.炉门窜火倒烟C.排湿不畅D.保湿不良正确答案:B3、单选未熟烟叶与成熟烟叶相比,其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
A.较低B.较高C.最高D.丰实正确答案:A4、单选当烤房的分火岔口过小,火管过细过长.易造成()。
A.烤房内温度不均B.炉门窜火倒烟C.排湿不畅D.保湿不良正确答案:B5、问答题烟叶成熟度的判断技巧是什么?正确答案:烟叶成熟度的判断技巧:(1)全面调查,突出重点。
在诊断烟叶成熟度时。
应对烟叶的品种、部位、留叶数、栽培条件等诸多相关因素作全面的调查研究.不可情况不明就盲目下结论。
在掌握烟叶成熟特征时.应突出重点看烟叶的色泽变化和主支脉变白发亮的程度及叶片弯曲呈弓形。
(2)综合分析,灵活率握。
必须深刻认识烟叶成熟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灵活掌握烟叶成熟的基本特征。
切忌死搬硬套。
(3)适当推迟采收,克服采生。
按传统观念认为适熟的烟叶,一般推迟7~11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才能达到真正成熟.所以,这不失为提高烟叶成熟度的一个有效措施。
(4)实践验证。
6、单选下列香料烟等级身份薄的为()。
A.K2B.A2C.K3D.ND正确答案:B7、单选烟草缺钾,叶片()A.有缺绿斑点B.无缺绿斑点C.浓绿D.白化正确答案:A8、单选明三暗五火管,适合于()竿左右烤房使用。
A.100-150B.200-400C.400-500D.500-600正确答案:A9、填空题不同部位烟叶采收,上部叶要()采收。
正确答案:充分成熟10、单选火口和炉条摆放太靠前.大量热量传给墙壁,造成()。
A.炉门窜火倒烟B.烤房升温不灵C.通风排湿不畅D.不能保湿正确答案:B11、单选一般认为,()条件对烟草种子萌发最为有利。
烟草调制学

复烤烟:“原烟”经复烤厂复烤后的烟叶产品。
(二)烟叶烘烤全过程
烘烤全过程:开始→终止
田间采摘回潮入仓
主要环节有:
设备准备→燃料购置→成熟采收→分类绑烟→合理装炕→烟叶分析→烘烤操作→回潮入仓
烟叶调制的全过程——指从田间采收烟叶到作为卷烟原料前的全部过程,包括采收、干制、发酵、陈化四大环节。
烟草调制学
第一讲烟叶调制概述及空气状态参数
烟叶三化:基地化、特色化、现代化
一、烟叶烘烤的概念和烘烤过程
(一)烟叶调制和烟叶烘烤概念
烟叶调制:烟叶收获后在干制驱水过程中,运用各种有益手段促使其内含物转化,以达到人们的某种吸食需要,而非单纯干燥的全过程。
调制方法——晾制、晒制、烤制、熏制、混合调制等。
烟叶烘烤:烤烟调制是指将从田间采收后的成熟新鲜烟叶,放入特定的专用设备——烤房中,通过人为控制工艺条件所进行的一系列加工过程,也称烟叶初烤。
三、烘烤的作用和地位
一)烘烤的作用
1、将鲜烟调制为原烟
2、显现和固定烟叶的质量
3、确定烟叶的产量
4、增进烟叶质量
总之,烘烤不仅最终确定烟叶的产量,而且最终确定烟叶的香气、吃味、色泽、风格等质量性状,从而最终确定烤烟生产的效益。
(二)烘烤的地位
★从烘烤本质而言,烘烤是对田间所产鲜烟的调制加工,因此客观分析认为:“田间是关键,烘烤是保证”。
氩、氖、氢、氦、氙等
空气的不固定成分主要是水和粉尘。地球表面的空气因非纯净的干空气,理应称为“湿空气”。
(二)空气在烘烤中的作用
1、空气是热量的载体和运转媒介
首先冷空气被加热系统所加热(装载热量),使冷空气变为热空气,然后是热空气接触并加热烟叶(将装载热量转送给烟叶)。
烟叶调制工(三级)专业知识正文【试用】

为保证烤烟漂浮育苗的生长发育能正常进行,肥料中 N、P、K 比例必须协调并配合一定 比例的微量元素,如硼、锌、铁、铜、钼等。用 N∶P∶K 比例为 20∶10∶20 的肥料培育出 的烟苗长势较好。
苗盘入水时,氮素浓度控制在 50 ~100mg/kg、磷素 35~50mg/kg、钾素不小于 50 ~ 150mg/kg,随着烟苗生长,不同阶段对养分的吸收量也不同。
2.育苗盘 育苗盘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它起着装盛基质并使烟苗漂浮在营养液表面上生长的 作用。育苗盘规格可以根据各地使用习惯制定,目前生产上使用较多的规格是 66.5 cm×34 cm×5.5cm;以 100~200 穴,每穴容积约 27ml、底部小孔直径 0.5~0.6cm 的育苗盘最为适 宜。孔穴过少,浪费大,投入高;孔穴过多,烟苗之间距离太小,长势瘦弱。 3.育苗池 (1)育苗池建造。育苗池用于装营养液,育苗盘移到池中漂浮在营养液表面,池中的 营养液通过毛细空隙吸收到基质中供烟苗生长需要。 育苗池分为永久性固定池和一次性池。永久性固定池用水泥、砂浆和砖按一定的尺寸建 造,其底部和四周都要求用水泥处理,不漏水,可供多年使用。一次性池四周用砖砌成,底 部铺上沙或细土,然后用较厚的黑色塑料薄膜铺在池内起到蓄水的作用,育苗结束后取走薄 膜和其他材料即可种植下季作物。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采用这种建池方式宜于大棚综合 利用。 育苗池深度一般 5~20cm,长和宽根据地点和育苗盘大小而定,苗池四周留出 2~3 cm 的活动空间,便于取放育苗盘。 (2)育苗池用水要求。影响幼苗的水质因素包括碳酸氢盐浓度,硼含量以及钙浓度。 一个地区和不同地区间水源里碳酸氢盐浓度变幅很大。一般来说,碳酸氢盐浓度达到 2mol/L 时需用酸中和。钙含量高时,幼苗可以忍耐 2mol/L 以上的碳酸氢盐。在美国,稀硫 酸是最常被推荐用于调整育苗用水的 pH 值。水质中磷酸盐浓度过多会使幼苗茎秆变长变细, 所以就烟草育苗而言,硫酸盐比磷酸盐适宜。 营养液 pH 值要稳定在 6.0~7.0 之间,如果超出此范围,则用稀盐酸或者稀氢氧化钠溶 液直调整至这个范围内,调整过程中用中性精密 pH 试纸或 pH 计不时测量,观察 pH 值的变 化至稳定。 4.营养液 (1)N、P、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建筑烤房的基本要求:(1)升温及时,温度均匀(2)通风排湿顺畅(3)保温保湿性好(4)大小适宜,地点适当(5)经济实用烤房的基本结构:(1)围护结构:(2)加热系统:(3)通风排湿系统:(4)挂烟装置(5)观察装置6.对加热设备的总体要求:(1)升温及时(2)温度均匀(3)节省材料7.烤房的热量来源:(1)燃料燃烧放热(2)太阳辐射热(3)烟叶自身呼吸放热8.烤房的耗热:(1)烟叶,烤房物品升温耗热(2)水分气化耗热(3)通风排湿时,加热外界的冷空气和排出湿热空气的耗热量(4)烟囱排烟耗热(5)烤房维护结构散热耗热15.大小型烤房各自的优缺点:小型烤房装卸烟方便,升降温灵活,但稳定性差,耗煤量较高,而大烤房装卸烟困难,升温不灵活,但稳定性好,耗煤量较低。
二.自然通风气流上升式烤房(普通烤房):基本结构同上1.火炉包括炉篦,炉膛,陡坡,炉门和灰坑,火炉的大小主要体现在炉膛的高度(Hr)和炉篦面积(Fb)两方面,通过计算,一般来讲,中型烤房的炉膛高度Hr为0.4—0.5m一般炉篦面积Fb为0.1㎡/百竿左右,大烤房取低,小烤房取高。
5.火管的散热性能的好坏主要由火管的材料,大小及排列所决定。
6.火管材料及优缺点:(1)铁皮火管:优点是热能利用率高,易安装调整,缺点是散热集中,热量不均,蓄热能力差,成本高(2)土坯火管:优点是散热均匀,蓄热能力强,成本低,缺点是热能利用率低,不易安装调整(3)陶土管:优点是热能利用率中等,较易安装调整,缺点是长短厚薄不灵活,高温处易爆裂(4)砖瓦火管:容易建造,坚固耐用(5)水泥火管:传热性能较好7.主火管用土坯火管,分叉火管用砖,陶,水泥火管,边,末火管用铁皮管,则烤房温度均匀,升温快,热量利用率高。
8火管的大小:即火管的散热面积,由火管的横截面积和火管的长度决定,通过计算,火管的总散热面积一般为每百竿4㎡左右9.选用火管的排列方式应考虑到烟叶烘烤的热量需要,烤房温度的均匀性及烤房作业的方便程度等等10.火管的排列形式生产上采用五道火管,分为内翻式和外翻式两种,五道火管长度适宜,总散热面积能满足要求,烤房温度比较均匀,燃料利用率也比较高,常采用内翻式的原因在于温度比较均匀,烘烤效果好,内翻式中生产上采用下扎式,称为倒虹吸11.火管的坡度:指火管抬起的垂直高度占该段火管长度的百分数,。
火管坡度的作用是(1)减小烟气在火管中的流通阻力,使烟气流通顺畅(2)调节不同火管不同位置的散热强度促使烤房内温度均匀一致。
试烧的目的(1)为了尽快将火管烤干,防止塌漏(2)检查烧火是否顺畅,温度是否均匀18.烟囱的修建:1打好地基2做到严密平滑3留好扒灰口4设一活动闸门19.扒灰口的作用:(1)清理烟囱内积灰(2)引火:初点火时,湿度大,气体稳重,烟气不宜流通,有倒烟现象,在扒灰口点一些火,把湿空气顶上去。
20.加热设备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1)炉门往外倒烟,火力不旺,化炭不好原因:1烟囱太矮,拔力不够2火管太细,过长或烟囱过细或内有杂物,管内阻力大3炉头和炉门太高或火管坡度太小4初次点火时管内及烟囱内湿空气太重,排除方法:1加高烟囱2加粗火管或烟囱,消除阻塞物)降低炉头和炉门4引火(2)火力旺盛,化炭好,但烤房升温慢原因:(1)烟囱太高或火管坡度太大。
(2)火管的总散热面积不够(3)火管材料导热性能差或火管太厚(4)烤房内装烟太多排除方法:(1)降低烟囱高度或火管后部的高度(2)加大散热面积(3)降低火管厚度(4)加大空气流通,促进烟叶萎蔫。
(3)烤房内温度不均:分为垂直温度不均和水平温度不均,垂直温度不均是由于烤房太高或装烟密度过大引起的平面温度不均匀产生的原因有:(1)主火管不居中(2)分叉后两侧火管不对称(3)火管坡度不合理(4)火炉及火管材料选用,厚度搭配不合理(5)烟囱的影响,另外还有烤房的不严密,透风漏气。
排除方法有:前两个原因可以用调节分火翅的方法调整,第3,4个原因可采用高温区局部加厚的方法,第五个原因可采用加厚烟囱烤房一侧壁厚(4)烤房后期烧火不旺,化炭不好:可能由于很多炉次后,火管,倒虹吸和烟囱内积灰较多造成的,消除积灰则可排除故障。
22.影响排气窗和进风口大小的因素:(1)装烟数量(2)鲜烟叶含水量(3)失水速度(4)内外空气的温湿度差(5)烤房温度24.排气窗的形式:(1)阁楼式排气窗:优点是位置高,位差大,通风排湿能力强,好控制,缺点是结构复杂,难建造生产上常采用的是阁楼式排气窗和屋脊长天窗两种27.普通烤房的特点:(1)热源下置,升温排湿快(2)结构简单,建造方便(3)排湿期间烤房内存在冷气团三.自然通风气流下降式烤房(长方形)2.房体结构也是由墙,起脊的房顶两大部分组成,此外还建有天花板和隔热墙4.通风排湿系统由进风洞,排湿地沟,排气管,回风洞和室内空间组成;8.自然通风气流下降式烤房基本特点:(1)装烟室内气流方向比较有规律,都是自上而下(2)装烟室内温湿度比较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小(3)装烟室下边不设火管,装卸烟比较方便,且比较安全(4)上下层温度差比较大,排湿效果差,(5)空间利用率低,建筑成本高(6)适用于烘烤叶片小,含水量低的烟叶。
四.机械通风烤房1.包括热风循环普通烤房和机械通风密集烤房两类;3.基本结构:两大区域:热发生室和装烟室;四大设备:装烟设备,加热设备,通风排湿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6.供热设备耐腐蚀性强的特定金属制作,由分体设计加工的换热器和炉体组成;7.通风排湿排湿设备由进风口和排气口,循环风机组成;一.烟叶的成熟1.单叶的生长过程从生长点出现叶原基突起开始至叶片成熟,生长过程胚胎分化期,幼叶生长期,旺盛生长期,干物质积累期,工艺成熟期,生理衰老期5.烟叶成熟的外观特征:(1)落黄(2)叶面茸毛脱落,有光泽(3)主脉,侧脉变白发亮,变脆,易从烟茎上摘下,采摘时声音清脆,断面整齐(4)叶尖叶缘下垂,茎叶角度增大6.影响烟叶成熟的因素:1品种2部位3光照4温度5营养(6)打顶抹杈二.烟叶的采收1.适熟采收:(1)品种:多叶型品种(2)部位:下部叶(3)栽培环境条件4.满足采收质量的途径:(1)采收标准统一(2)采下的叶片叶柄要对齐,并且顺序放置(3)采收的烟叶避免阳光暴晒,做到轻拿轻放轻装卸,以防损伤烟叶4.满足绑烟质量的途径:(1)分类绑烟:品种,部位,成熟度等(2)叶基对齐,叶背相对(3)稀释均匀:一般大叶每束2片,小叶每束3-4片5. 满足装烟质量的途径:(1)同质同炉,同层均匀(2)看烟装炉,合理搭配(1)变黄期:是烟叶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温度是35-45℃相对湿度是95-60%(2)定色期:是烟叶品质固定的时期温度是45-55℃,相对湿度是60-30%(3)干筋期:是烟叶主脉水分排除时期,温度是55-68℃,相对湿度<30%3.烟叶烘烤过程中的主要生理生化变化:(1)变黄期:①生理变化:烟叶组织和细胞的生命代谢活动仍在进行,表现为叶片始终进行呼吸作用②生化变化:主要是物质的分解,转化以及消耗(A.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主要是淀粉和糖类,淀粉减少,糖类增加,变化的结果使烟的香气,吃味大大改善;B.含N化合物的变化:主要是烟碱和蛋白质, C.叶绿素的变化:(2)定色期:特点是组织细胞死亡,透性增大,以氧化为主,实质为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氧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的积累使烟叶呈现棕褐色;①酶促棕色化反应:在酶的作用下,烟叶变棕变褐的反应叫酶促棕色化反应②棕色化反应的条件:外部条件:高温高湿,内部条件:(a).烟叶含水量(b).叶组织细胞膜结构的破坏(c).还原能力减弱③非酶促棕色化反应(美拉德反应):氨基酸与糖类之间的缩合反应,是烟叶香气成分形成的重要过程。
(3)干筋期:①生理变化:叶片已干燥,细胞组织已死亡,以物理干燥为主;②生化变化:非酶促棕色化反应,后期香气物质高温分解。
1.烟叶烘烤特性: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失水的快慢定色的难易及耐高温的性能2.影响烟叶烘烤特性的因素:1)品种2)气候3)栽培条件4)部位5)成熟度三.烟叶烘烤条件的调控、(一)变黄期1.控制好烟叶变黄的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最适温度38-40℃,最适湿度85-75%3.控制好烟叶的水分损失:变黄前期失水速度约为0.5%,变黄后期约为1%,整个变黄期失水约25%±。
(二)定色期1.定色前期慢升温目的:1)避免烟叶烤青2)避免烟叶烤褐。
每小时0.5℃左右2.加强通风排湿:开大天窗和地洞,开大风机,湿球温度控制在38-39℃左右(三)干筋期1.控制好干筋的最高温度:68℃,以防香气物质裂解2.控制好干筋时间:最多不超过10h;3.采用阶段式升温法:每小时升温2-3℃,每3℃停5h。
四.烟叶烘烤的技术原则1.四看四定原则:1)烟叶的烘烤特性确定烘烤方法(2)烟叶的变化确定温湿度(3)温度的高低确定烤火的大小(4)干湿球温度差的大小确定是否排湿2..三严三灵活原则:1烘烤技术掌握要严,各阶段维持时间要灵活2干球温度掌握要严格,烤火大小要灵活3干湿球温度差掌握要严,天地窗启动要灵活。
3.三表一记原则:三表:烤烟技术图表,钟表,干湿球温度表;一记:烘烤记录3.含水量较少的上部烟叶的烘烤方法:主攻方向:保证烤房湿度,促进烟叶变黄,避免烟叶烤青,采取的措施有:(1)充分成熟采收(2)可适当带露采收(3)绑烟,装炉可适当密一些(4)晚点火(5)采取额外增湿措施(6)天地窗要关严(7)适当延长低温变黄时间(8)晚排湿(9)适当增大变黄程度。
4.含水量大的下部烟叶的烘烤方法:(1)采用较高温度变黄,变黄温度主要比正常腰叶高2-3℃,(2)提早排湿,一般40-42℃较高温度变黄时,就应该适当进行排湿,(3)转火定色时变黄程度要适当减少,(4)转火定色时确保烟筋变软,(5)延长定色前期。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高温快速排湿法烟叶烘烤模式主要有:多段式烘烤模式,三段式,五段式,双低烘烤模式1.多段式烘烤模式:(1)理论依据:可能烟叶的变化随时调节烘烤条件,确保烤房内温湿度状况与烟叶的变化的要求相适应,(2)基本评价:若工艺条件掌握准确恰当,则烘烤效果最好,初学者或经验不足者不易掌握而使烟叶烤坏。
2.三段式烘烤模式:(1)理论依据:根据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变化确定烘烤方法(2)基本评价:工艺简单,易操作,灵活性差,各阶段划分过粗,效果不理想,适用于自动化控制和机械化烤房,对易定色的烟叶较适应3.五段式烘烤模式:(1)理论依据:借鉴于多段式和三段式烘烤模式,(2)基本评价:同时具有多段式和三段式烘烤模式的优点,是较理想的烘烤模式。
4.双低烘烤模式:采用低温低湿烘烤,(1)理论依据;水分损失有两种途径,升温和快速排湿,用此法,能更安全可行(2)基本评价:适应性,保险性好,时间较长,烤房利用率较低,如配合机械排湿则更好八.烟叶烤后处理烟叶烤后处理包括出炉,回潮,解竿,分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