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济的发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一历史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编制人:郭兰波 复核人: 使用日期:2012.10.22编号:14【授课模式】目标导航 双主高效【学习目标】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展示提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水利: 农业的进步 农具:农作物: 丝织业: 手工业的新成就 冶铁技术:长安:商业的繁荣洛阳:【展示探究】1、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上?又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成就?【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农业是古代中国的发展基础,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

东汉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郑国B、李冰C、王景D、杜诗2、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有着数量众多的皇帝。

他们的个人行为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A、反击匈奴B、治理黄河C、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D、兴办太学3、丝织业使用提花机是在()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两汉时期4、2012 年华英学校美术特长班举办了一期“古代城市建设图片”展,其中有一道研究题:西汉长安平面图中,东市、西市都位于城市布局的边缘,而且都用墙围住,这样布局的主要理由是()A、减少城市噪音污染B、长安城是政治中心C、由汉政府实行抑商政策决定D、便于居民随意交易5、规定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到处罚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6、水排的出现,提高了冶炼质量,发明水排的是A、秦国的李冰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白公【课后反思】。

第12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2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两汉的盛世状况。

2、了解丝绸之路开通及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三、教材要点解析1、两汉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注重发展农业。

汉武帝时,大力兴修各类引水渠,以增加农田的排灌面积。

著名的白渠就是引泾水注入渭水,灌溉了四千多顷农田。

2、当时,黄河经常泛滥,给两岸人民不断带来灾难。

汉武帝曾亲自治理过黄河。

东汉明帝派水利专家王景指挥治理黄河,从此河归故道,两岸的出现的大量淤土大都被开垦为良田。

3、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

西汉官员赵过创用可提高产量的耕作技术“代田法”;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力鼓风机),铸造铁农具;还有人发明了翻车(人力抽水机)引水浇田。

4、农业的进步,带动了以丝织品(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大发展,进一步促进汉代商业的繁荣。

经济的发展,为两汉盛世奠定了基础。

5、汉代丝织品花色品种丰富,行销国内外。

运销中国丝织品的丝绸之路就是由张骞开通的。

葡萄、石榴、胡桃等,就是那时由西域传入中原。

6、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后,进一步促进了丝绸之路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东汉官员班超管辖治理西域地区达30年,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作出了贡献。

7、古代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交通要道,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发展友谊的桥梁。

8、公元166 年,大秦(古罗马帝国)使者也顺着丝绸之路来到东汉都城洛阳,这是我国和欧洲国家的首次交往。

四、同步练习1、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A.汉高祖、汉武帝B.汉景帝、汉文帝C.汉武帝、汉明帝D.汉武帝、光武帝2、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王景B.张衡C.杜诗D.郦道元3、水排是一种()A.纺织工具B.冶铁工具C.灌溉工具D.耕种工具4、发明水排的是()A.杜诗B.张衡C.王景D.郦道元5、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

两汉经济的发展 习题(含答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 习题(含答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 东汉政权和西汉政权都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是()A. 土地兼并B. 苛捐杂税C. 学校教育D. 释放奴婢2. 农业是古代中国发展的基础,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

东汉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 郑国B. 李冰C. 王景D. 杜诗3. 东汉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 郑国B. 李冰C. 王景D. 杜诗4. 发明水排的是()A. 西汉王景B. 东汉杜诗C. 东汉王景D. 西汉杜诗5.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1. A2. C3. C4. B5. A【解析】1.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朽,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辅政大臣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土地兼并严重,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土地兼并是东汉政权和西汉政权都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政权和西汉政权都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2.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经过这次彻底治理,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县遭受洪灾.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朝时期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的成就.3.东汉明帝时期,水利专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汉朝治理黄河的知识点.本题以汉朝治理黄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王景的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故选B.本题考查水排的发明者.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水排的发明者的熟知程度,属于基础知识,应该掌握.5.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和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是汉武帝的历史功绩.④将盐铁经营权是汉武帝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不是下放至地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发明是两汉时期的有①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②新型播种工具耧车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都不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两汉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的木石到春秋战国的铁器牛耕,不断的进步,到两汉时期,农业技术已经有了更大的进步,两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冶铁的质量,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两汉经济的发展2.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所作《二京赋》,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含着浓厚的“恤民”气息,这里所说的二京指的是A.东京和西京B.北京和南京C.长安和洛阳D.镐京和殷【答案】C【解析】两京是指两个京师,汉代指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

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故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汉代的两大都城。

点评:“丝绸之路”就是古代的亚欧大陆桥。

洛阳和长安,是“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的东西两京,曾在2000年间交替兴隆,迭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在丝路全盛的千余年间,长安、洛阳都是国际性都会。

两座古都如唇齿相依,又若伯仲之间,构成黄河母亲怀中的”双璧” 。

3.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

这位水利专家是()A.蔡伦B.王景C.杜诗D.郦道元【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两汉时期治理黄河水患的认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历来洪水泛滥,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灾难,历代统治者对智力黄河水患也都尽心尽力,西汉时期,汉武帝亲临治黄现场,命令文武百官背柴草,堵塞决口,经过治理,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在发生过大的水灾,东汉时期,汉明帝命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修筑黄河大堤,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1.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

这位水利专家是()A.张衡B.王景C.杜诗D.郦道元【答案】B【解析】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新河道上开展大规模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有修筑黄河和汴河堤防、建分水和减水水门、整治河道等,实施改河、筑堤、疏浚等工程。

王景治理黄河以后,一直到唐朝,黄河安流了800年,没有出现过较大的水患。

故本题选B。

2.发明水排的是()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排的发明。

发明水排的是东汉的杜诗,故选B。

3.见图,此发明的用途是()A.冶铁B.灌溉C.播种D.犁地【答案】A【解析】这幅图上是水车,是用来灌溉的,故选B4.自古以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为此,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分别是、。

另外,还有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

同时,两汉时期的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有:的进步;的出现;和桑麻的普遍种植。

【答案】汉武帝东汉明帝王景耕犁耧车水稻小麦【解析】自古以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为此,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分别是汉武帝、东汉明帝。

另外,还有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

同时,两汉时期的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有:耕犁的进步;耧车的出现;水稻和小麦桑麻的普遍种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汉朝的水利和农业发展的史实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两汉时期治理黄河、农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5.汉武帝时将地方的和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称东西二京。

长安城有专门的商业区——“市”。

【答案】铸币权盐铁经营权五铢钱长安洛阳【解析】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长安、洛阳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称东西二京。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两汉经济的发展

• 治理黄河和 农业的进步
生产工具
农 作 物
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桑 麻 广 泛 种 植
• 丝织和冶铁 技术的提高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水排
• 商业的繁荣
东西二京
长 安
50 万 人 口
人 口
洛 阳 100万
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C)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2、东汉明帝时主持治理黄河的是(A) A、王景 B、史禄 C、李冰 D、窦固 3、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是在(C)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4、西汉时发明的新兴播种工具是(C ) A、犁壁 B、筒车 C、耧车 D、水排 5、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发行的货币是(A) A、五铢钱 B、圆形方孔半两钱 C、铲形和币 D、刀形币
三、商业,城市
1、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 盐铁经营权 ____ ______ 五铢钱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 经济 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_____上的大一统。 长安 洛阳 2、 西、东二京:_______、_______。
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发展?
你去修河吧。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 有改道。
是,臣遵旨
王景
想一想: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开垦者的铁锨举起多如云,渠水流灌像雨 一样滋润.泾水夹带着河泥流过来,灌溉田地 又施肥,促进禾苗快快生长.京师众多人口的 衣食,全靠这条渠水啊!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两汉经济的发展(1)(带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两汉经济的发展(1)(带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13)——两汉经济的发展1、下图中的模型是用来()A.运输物品B.排水C.灌溉D.水力鼓风答案D2、“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 A3、下图是水排模型,其用途是( )A.水上运输B.引水灌溉C.排水防涝D.鼓风冶铁答案 D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答案 A5、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是 ( )A.光武中兴B.开皇之治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答案 C6、作为西汉王朝的缔造者,刘邦目睹了秦王朝的盛衰过程。

他采取什么政策来恢复经济()A.释放奴婢为平民B.大量分封同姓子弟C.田租为十五税一D.休养生息答案 D7、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以下属于汉文帝改革内容的是()①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②减轻赋税和徭役③废除肉刑④定田租为三十税一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C8、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答案 A9、“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耕织生产③减轻刑罚,废除一些酷刑④设置西域都护府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A10、农业是国之根本,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曾提出“农耕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光武帝答案C11、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所作《二京赋》,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含着浓厚的“恤民”气息,这里所说的二京指的是A.东京和西京 B.北京和南京 C.长安和洛阳 D.镐京和殷答案 C12、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答案 B13、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七年级】七上历史第13课西汉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新人教含答案)

【七年级】七上历史第13课西汉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新人教含答案)

【七年级】七上历史第13课西汉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新人教含
答案)
七上历史第13课西汉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新人教含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

下列生产工具面世的次序是
答。

①②④③b。

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2.东汉明帝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a.王景b.李冰c.郑国d.杜诗
3.汉武帝经济统一的措施如下: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答。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4.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精美的丝织品,那么汉代丝织品使用的是()
a、提花机B.排水C.车辆D.印染机
5.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王靖东汉杜诗
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
6.在汉朝,东西方的首都指()
a.北京南京b.北京天津c.长安洛阳d.洛阳开封
二、非多项选择题
7.列举:在本课中出现了哪些两汉时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aadabc
二、 7. 犁墙:提高耕作效率;培训:提高播种效率;提花机:生产丝绸;排水:采用水力鼓风炼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经济的发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光武帝 B汉帝、汉质帝
汉武帝、光武帝 D汉武帝、汉明帝
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

这位水利专家是()
A张衡 B王景杜诗 D郦道元
3、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A商朝 B西周秦朝 D汉代
4、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5、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器是在()
A商朝 B西周秦朝 D汉代
6、见右图,此发明的用途是()
A冶铁 B灌溉播种 D犁地
7、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治理黄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D颁布“推恩令”
二、填空题
1.自古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人民带了灾难。

为此,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分别是、。

另外,还有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

同时,两汉时期的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有:的进步;的出现;和桑麻的普遍种植。

2.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而且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知识空间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
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3.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东汉,发明了,比欧洲早年。

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汉代还发明了制作方法。

4.汉武帝时将地方的和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称东西二京。

长安城有专门的商业区——“市”。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
A.反击匈奴 B.治理黄河.提倡节俭 D.弘扬佛法
2.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的是()
A.温室栽培蔬菜 B.发明耧车
.发明水排 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
3.(2007年,湖南模拟)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是()
A.简车 B.翻车.耧车 D.水排
4.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

水排的发明主要用于()
A.农业B.冶铁业.冶钢业D.丝织业
5.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钢材的国家,其时间大概是()
A.春秋战国 B.秦朝.汉朝 D.三国时期
6.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得最多的钱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刀形币.五诛钱 D.银元
7.下列促进大一统局面的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A.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
8.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城内,有被叫做“市”的地方,这是专门的()
A.化区 B.生活区.商业区 D.行政区
9.汉朝时,被人们称作东西二京的是()
A.咸阳、临淄 B.临淄、洛阳
.洛阳、长安 D.咸阳、长安
阅读下列材料:
考古学者在西汉都城长安遗址,曾发掘一座建于汉高祖时期而在王莽末年毁于兵火的武库,出土了大量铁制的刀、剑、矛和斧等,仅铁煤一种就达一万余件,还有锈结成块的
铁盔甲;而青铜兵器极少,主要是煤,其数量只有出土铁做的十分之一左右。

请回答: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组合列举题
1、根据提示写出问题的答案
(1)命随从的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2)命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的皇帝是:
(3)发明水排的南阳太守:
2、根据相关的提示写了事件的时间
(1)已经开始使用提花机:
(2)水排发明的时间:
(3)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4)统一铸造五铢钱的时间:
(5)钢材发明的时间:
3、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答案。

(1)汉代的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的机器:
(2)东汉南阳太守发明的可以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3)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铁币:
(4)汉朝时人称东西二京的都城分别是:
拓展探究
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

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

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

秦始皇时大兴宫室,砍伐殆尽。

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

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

请你举例说明汉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联系现实,你认为我们应当从历史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请查找相关资料,看看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知识链接
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处境越越差。

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

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己诏”,宣布停止征战,减轻赋税,除去暴政。

从此,汉武帝将注意力集中到恢复民力、发展农耕上,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过去了。

所以史书记载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对此你怎么看?课下搜集有关秦汉的历史资料,对汉武帝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D 2.B 3.D 4.B 5.D 6.A 7.
二、填空题
1.汉武帝东汉明帝王景耕犁耧车水稻小麦
2.提花机染色
3.杜诗水排一千多铁制钢材
4.铸币权盐铁经营权五铢钱长安洛阳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B
2.
3.
4.B
5.
6.
7.A
8.
9.
二、材料分析题
(1)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2)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炼质量。

三、组合列举题
1、汉武帝;汉明帝;杜诗
2、汉代;东汉;汉代;汉武帝时;汉代
3、提花机;水排;五铢钱;洛阳和长安。

拓展探究
提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要保护黄河,爱护黄河,要与黄河和谐共处;我们要科学地、合理地治理、开发黄河,同破坏黄河的行为做斗争。

(意思表达相近即可。


知识链接
点拨;汉武帝是历史上的明君,在历史_L做出了较大贡献,功不可没,但这不能掩盖他的过失。

因此,对他的评价应一分为二、功过分明、全面客观公正。

答案:汉武帝连年征战,奢侈迷信,施用酷刑,重用醋束,以致爆发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这与秦末统治相似,所以汉武帝有“亡秦立夫”。

但汉武帝认识到统治危机,承认过失,停止暴政,采取措施稳定社会,发展生产,使统治稳定,所以“无亡案之祸”。

评价:汉武帝统治前期,残暴奢侈,暴露出封建皇帝专制统治的弊端。

但他及时改正,为稳定统治采取措施,调整统治政策,说明他能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总之,汉武帝统治时期,功大于过,是一位明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