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原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半导体工艺化学实验报告

半导体工艺化学实验报告

半导体工艺化学实验报告半导体工艺化学实验报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帮大家的半导体工艺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名称:硅片的清洗实验目的:1.熟悉清洗设备2.掌握清洗流程以及清洗前预准备实验设备:1.半导体兆声清洗机(SFQ-1006T)2.SC-1;SC-2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这些杂质有的以原子状态或离子状态,有的以薄膜形式或颗粒形式存在于硅片表面。

有机污染包括光刻胶、有机溶剂残留物、合成蜡和人接触器件、工具、器皿带来的油脂或纤维。

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金、铜、铁、铬等,严重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电导;碱金属如钠等,引起严重漏电;颗粒污染包括硅渣、尘埃、细菌、微生物、有机胶体纤维等,会导致各种缺陷。

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我们这里所用的的`是化学清洗。

清洗对于微米及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良率有着极大 ___。

SC-1及SC-2对于清除颗粒及金属颗粒有着显著的作用。

仪器准备:①烧杯的清洗、干燥②清洗机的预准备:开总闸门、开空气压缩机;开旋转总电源(清洗设备照明自动开启);将急停按钮旋转拉出,按下旁边电源键;缓慢开启超纯水开关,角度小于45o;根据需要给1#、2#槽加热,正式试验前提前一小时加热,加热上限为200o。

本次实验中选用了80℃为反应温度。

③SC-1及SC-2的配置:我们配制体积比例是1:2:5,所以选取溶液体积为160ml,对SC-1 NH4OH:H2O2:H2O=20:40:100ml,对SC-2 HCl:H2O2:H2O=20:40:100ml。

① 1#号槽中放入装入1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② 2#号槽中放入装入2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半导体的霍尔系数与电导率实验报告

半导体的霍尔系数与电导率实验报告

半导体的霍尔系数与电导率实验报告半导体的霍尔系数与电导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2. 掌握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3. 掌握电导率的测量方法;4. 通过实验,探究半导体材料的电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1. 霍尔效应当一个电流I在导体中流动时,会在导体内产生磁场B。

如果在导体上施加一个横向磁场,则磁场会使电子受到一个横向力F,使电子在导体中发生偏转,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的大小与横向磁场、电流强度、样品尺寸和载流子类型等因素有关。

2. 电导率电导率是指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的导体,在单位电压下通过的电流强度。

对于半导体材料来说,其电导率与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有关。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霍尔效应测量仪、半导体样品、恒流源、数字万用表等。

2. 实验步骤:(1)将半导体样品固定在霍尔效应测量仪上,并接上恒流源和数字万用表,调节恒流源使其输出电流为所需值。

(2)调节霍尔效应测量仪上的磁场大小和方向,使其满足实验要求。

(3)记录数字万用表上的电压值、电流值和磁场值。

(4)更改实验条件,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数据。

(5)根据数据计算出半导体样品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2.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半导体样品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

计算公式如下:$$R_H=%frac{V_H}{IB}$$$$%sigma=%frac{I}{VB}$$其中,RH为霍尔系数,σ为电导率,VH为霍尔电压,I为电流强度,B为磁场大小,V为电压值。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半导体样品的霍尔系数为1.6×10-3m3/C,电导率为3.3×10-3 S/m。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半导体样品的霍尔系数较小,说明其载流子浓度较低。

而电导率比较大,说明半导体样品中的载流子迁移率较高。

这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相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电学特性,并了解了霍尔效应和电导率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半导体霍尔效应实验

半导体霍尔效应实验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徐佳乐 班级学号 12011415 实验日期 2014/9/4 批改教师 课程名称 电子信息材料大型实验 批改日期 实验名称 半导体霍尔效应实验 报告成绩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半导体中霍尔效应的产生原理,霍尔系数表达式的推导。

2、 掌握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方法。

3、 通过测量数据的处理判别样品的导电类型,计算室温下所测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电导率、载流子浓度和霍尔迁移率。

二、 实验原理霍尔效应的测量是研究半导体性质的重要实验方法。

利用霍尔效应,可以确定半导体的导电类型和载流子浓度。

利用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联合测量,可以用来研究半导体的导电机制(本征导电和杂质导电)和散射机制(晶格散射和杂质散射),进一步确定半导体的迁移率、禁带宽度、杂质电离能等基本参数。

测量霍尔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可以确定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杂质电离能及迁移率的特性。

1、 霍尔效应和霍尔系数设一块半导体的x 方向上有均匀的电流流过,在z 方向上加有磁场,则在这块半导体的y 方向上出现一横向电势差,这种现象被称为“霍尔效应”, 称为“霍尔电压”,所对应的横向电场称为“霍尔电场”。

霍尔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流经样品的电流密度和磁感应强度的乘积成正比:ZX H H B J R E ••=式中比例系数称为“霍尔系数”。

半导体样品的长、宽、厚分别为l 、a 、b ,半导体载流子(空穴)的浓度为p ,它们在电场作用下,以平均漂移速度沿x 方向运动,形成电流。

在垂直于电场方向上加一磁场,则运动着的载流子要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该洛仑兹力指向-y 方向,因此载流子向-y 方向偏转,这样在样品的左侧面就积累了空穴,从而产生了一个指向+y 方向的电场——霍尔电场。

当该电场对空穴的作用力q 与洛仑兹力相平衡时,空穴在y 方向上所受的合力为零,达到稳态。

在稳态时,有 :若是均匀的,则在样品左、右两侧面间的电位差:而x 方向的电流: 由以上的式子得: 所以对p 型半导体: n 型半导体: 所以的计算式: 2、 半导体电导率半导体电导率:电导率测试公式:结合电导率和霍尔系数的测量,可以计算载流子的迁移率: 实验得出与温度T 的关系曲线如图1.现在以p 型半导体为例分析:(1) 低温区。

半导体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半导体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半导体物理实验报告实验一 半导体的霍尔效应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器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

2、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测量试样的VH-IS 和VH-IM 曲线。

3、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

实验仪器霍尔效应实验组合仪实验步骤⑴ 开关机前,测试仪的“IS 调节”和“IM 调节”旋钮均置零位(即逆时针旋到底)。

⑵ 按图1.2 连接测试仪与实验仪之间各组连线。

注意:①样品各电极引线与对应的双刀开关之间的连线已由制造厂家连接好,请勿再动!②严禁将测试仪的励磁电源“IM 输出”误接到实验仪的 “IS 输入”或“VH、V 输出”处,否则,一旦通电,霍尔样品即遭损坏!样品共有三对电极,其中A 、A/或C 、C/用于测量霍尔电压H V ,A 、C 或A/、C/用于测量电导,D 、E 为样品工作电流电极。

样品的几何尺寸为:d=0.5mm ,b=4.0mm ,A 、C 电极间距l=3.0mm 。

仪器出产前,霍尔片已调至中心位置。

霍尔片性脆易碎,电极甚细易断,严防撞击,或用手去摸,否则,即遭损坏! 霍尔片放置在电磁铁空隙中间,在需要调节霍尔片位置时,必须谨慎,切勿随意改变y 轴方向的高度,以免霍尔片与磁极面磨擦而受损。

⑶ 接通电源,预热数分钟,电流表显示“.000”( 当按下“测量选择”键时 )或“0.00”(放开“测量选择”键时),电压表显示为“0.00”。

⑷ 置“测量选择”于IS 挡(放键),电流表所示的值即随“IS 调节”旋钮顺时针转动而增大,其变化范围为0-10mA ,此时电压表所示读数为“不等势”电压值,它随IS 增大而增大,IS 换向,VH极性改号(此乃“不等势”电压值,可通过“对称测量法”予以消除)。

图1.2 实验线路连接装置图⑸ 置“测量选择”于IM 挡(按键),顺时针转动“IM 调节” 旋钮,电流表变化范围为0-1A 。

此时H V 值随IM 增大而增大,IM 换向,VH极性改号(其绝对值随IM 流向不同而异,此乃副效应而致,可通过“对称测量法”予以消除)。

半导体霍尔系数与电导率测量实验报告

半导体霍尔系数与电导率测量实验报告

半导体霍尔系数与电导率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半导体材料的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2.学习使用霍尔测量仪器测量半导体样品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

实验仪器和材料:1.霍尔效应实验装置2.N型半导体样品3.针对净电荷携带型的霍尔探头4.模拟多用表5.直流电源实验原理:霍尔效应是指在电流通过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导体时,引起的横向电场现象。

在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电子或空穴)在外加磁场下发生漂移运动,从而在横向形成一电场,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与材料的类型(N型或P型)、载流子类型(电子或空穴)、载流子浓度和电导率等因素有关。

霍尔系数与电导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霍尔系数RH的定义为,当载流子在单位尺寸、单位载流密度和单位磁感应强度下受到的洛伦兹力,与单位电场大小的比值。

电导率σ与半导体样品的电阻率ρ之间有如下关系:σ=1/ρ。

因此,通过测量霍尔系数和电阻率,可以确定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

实验步骤:1.将霍尔样品插入霍尔探头中,确保霍尔探头正面与样品接触良好。

2.将多用表调至电压测量模式并连接至霍尔探头,用以测量霍尔电压。

将直流电源连接至样品和导线,调整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3.调节磁场大小,将霍尔探头放置于磁场中,使其垂直于电流方向。

记录多用表上的霍尔电压和电流读数。

4.重复步骤3,分别调整电流方向为正和负,记录相应的霍尔电压和电流读数。

5.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霍尔系数和电导率。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得到霍尔系数和电导率。

实验讨论与分析:1.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比较不同试样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

结论:通过实验测量分析,得到了半导体样品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

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了霍尔效应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半导体泵浦激光原理实验 (3)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半导体泵浦激光原理实验 (3)

hvE21 (a)21(b)2E1(c)图1 光与物质作用的受激吸收过程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半导体泵浦激光原理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与掌握半导体泵浦激光的原理及调节光路的方法2.掌握腔内倍频技术,并了解倍频技术的意义3.掌握测量阈值、相位匹配等基本参数的方法【实验仪器】1.808nm半导体激光器P≤500mW2.半导体激光器可调电源电流0~500mA3.Nd:YVO4晶体3×3×1mm4.KTP倍频晶体2×2×5mm5.输出镜(前腔片)φ6 R=50mm6.光功率指示仪2μW~200mW 6挡【实验原理】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归结为光子与物质原子的相互作用,有三种过程: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1.受激吸收如果一个原子,开始时处于基态,在没有外来光子的情况下,它将保持不变。

如果一个能量为hv21的光子接近,则它吸收这个光子,跃迁上激发态E2。

在此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光子都能被原子吸收,只有当光子的能量正好等于原子的能级间隔E1-E2时才能被吸收。

2.自发辐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寿命很短(一般为10-8~10-9秒),在不受外界影响时,它们会自发地返回到基态,并释放出光子,辐射光子能量为hv=E2-E1。

自发辐射过程与外界作用无关,是一个随机过程,各个原子的辐射都是自发的、独立进行的,因而不同原子发出来的光子的发射方向和初相位是不相同的。

由于激发能级有一个宽度,所以发射光的频率也不是单一的,而有一个范围。

3.受激辐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外界光场的作用下,会吸收能量为E 2-E 1的光子,从而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并向外辐射出两个光子。

只有当外来光子的能量正好等于激发态与基态的能级差时,才能引起受激辐射,且受激辐射发出的光子与外来光子的频率、发射方向、偏振态和相位完全相同。

激光的产生主要依赖受激辐射过程。

二、激光器的组成激光器主要由工作物质、泵浦源、谐振腔三部分组成,如果要实现激光倍频,还需要在谐振腔内部加入倍频晶体。

半导体研发实验报告

半导体研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技术;3. 提高半导体器件性能,优化制备工艺;4. 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半导体材料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特性。

在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的浓度较低,但通过掺杂、能带弯曲、复合等机制,可以实现对电子和空穴的调控,从而实现半导体器件的功能。

本实验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器件制备技术。

实验内容包括:1. 半导体材料的制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等方法,制备高纯度、高均匀性的半导体薄膜;2. 半导体器件的制备:采用光刻、蚀刻、离子注入、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半导体器件;3. 器件性能测试:通过半导体参数测试仪等设备,测试器件的电学、光学、热学等性能。

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半导体材料制备(1)选择合适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2)采用CVD或PVD等方法,制备高纯度、高均匀性的半导体薄膜;(3)对薄膜进行表征,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

2. 实验二:半导体器件制备(1)设计器件结构,如PN结、MOS器件等;(2)采用光刻、蚀刻、离子注入、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半导体器件;(3)对器件进行表征,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

3. 实验三:器件性能测试(1)使用半导体参数测试仪等设备,测试器件的电学、光学、热学等性能;(2)分析器件性能,优化制备工艺;(3)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的半导体薄膜具有高纯度、高均匀性,薄膜厚度、掺杂浓度等参数满足器件制备要求。

2. 实验二:制备的半导体器件结构完整,表面光滑,器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 实验三:测试的器件性能良好,电学、光学、热学等参数均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对器件性能的分析,发现以下问题:(1)器件制备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如针孔、台阶等;(2)器件性能受制备工艺、材料等因素影响较大。

半导体实验报告

半导体实验报告

半导体实验报告
《半导体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质,通过测量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载流子浓度,探讨其在电子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可控制的载流子浓度,适用于制作各种电子器件。

引言:
半导体材料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质。

在现代电子学领域,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器件中,如晶体管、二极管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载流子浓度,探讨其在电子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方法:
1. 准备实验所需的硅片样品和测量设备。

2. 测量不同温度下硅片的电阻率,并绘制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3. 通过霍尔效应测量硅片中的载流子浓度,并计算出载流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结果:
1. 实验结果表明,硅片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化较小。

2. 通过霍尔效应测量得到硅片中的载流子浓度为10^16 cm^-3,说明硅片中的载流子浓度较高。

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较小,适用于制作稳定性较高的电子器件。

2. 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载流子浓度,可以通过控制载流子浓度来实现对器件
性能的调节。

结论:
本实验通过测量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载流子浓度,得出了半导体材料在电子
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半导体材料具有稳定的电学性质,适用于制作各种电子器件,对于现代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工艺原理实验附录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目录
实验一.工艺设备模拟--氧化仿真实验 (1)
详细实验步骤 (1)
实验结果 (4)
实验二.工艺设备模拟--离子注入仿真实验 (5)
操作步骤 (5)
实验结果 (5)
第一组 (5)
第二组 (6)
第三组 (7)
第四组 (8)
其他组实验 (10)
实验三.刻蚀仿真实验 (13)
实验步骤 (13)
实验结果 (15)
实验四.超净间参观 (17)
参观过程 (17)
超净间定义 (17)
实验一.工艺设备模拟--氧化仿真实验
详细实验步骤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实验结果
晶片晶向时间(min)温度方式
1 100 1 890 900 880 2,3
表 1 参考参数
晶片号类型晶向氧化时间(min)氧化温度(⁰C)氧化厚度(A) 1Dry1102900180
2Dry11021000924
4Dry1112900183
3Dry11010900173
5Wet10010900669
6Wet10020900449
7Wet10030900660
8Wet110210001136
10Wet11010900902
9Wet11029003536
11Wet11129001310
表 2 实验数据
图 1 各组参数柱状图对比效果实验二.工艺设备模拟--离子注入仿真实验实验时间:2015年12月4日星期五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大体与实验一类似,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实验结果
第一组
深度(130)
浓度
(13)
深度
(130)
浓度
(13)
深度
(130)
浓度
(13)
0.0015.450.7013.49 1.408.75 0.0517.080.7513.09 1.458.47 0.1017.680.8012.69 1.508.20 0.1517.790.8512.31 1.557.94 0.2017.630.9011.94 1.607.68 0.2517.330.9511.58 1.657.43 0.3016.95 1.0011.23 1.707.18 0.3516.53 1.0510.89 1.75 6.94 0.4016.10 1.1010.56 1.80 6.71 0.4515.65 1.1510.24 1.85 6.49 0.5015.20 1.209.92 1.90 6.27 0.5514.76 1.259.62 1.95 6.06 0.6014.33 1.309.32 2.00 5.87 0.6513.90 1.359.03
表 3 离子注入第一组数据
图2离子注入第一组数据浓度-衬底深度曲线图第二组
深度(120)
浓度
(12)
深度
(120)
浓度
(12)
深度
(120)
浓度
(12)
0.0014.370.7012.45 1.408.05 0.0516.200.7512.07 1.457.80 0.1016.760.8011.70 1.507.55 0.1516.790.8511.34 1.557.31 0.2016.570.9011.00 1.607.08 0.2516.230.9510.66 1.65 6.85 0.3015.83 1.0010.34 1.70 6.63 0.3515.40 1.0510.02 1.75 6.42 0.4014.96 1.109.72 1.80 6.21 0.4514.52 1.157.42 1.85 6.02 0.5014.08 1.209.13 1.90 5.84 0.5513.66 1.258.85 1.95 5.67 0.6013.24 1.308.57 2.00 5.52 0.6512.84 1.358.31
表4离子注入第二组数据
图3离子注入第二组数据浓度-衬底深度曲线图第三组
深度(110)
浓度
(11)
深度
(110)
浓度
(11)
深度
(110)
浓度
(11)
0.0013.410.7011.41 1.407.43 0.0515.330.7511.06 1.457.21 0.1015.820.8010.72 1.507.00 0.1515.780.85 1.39 1.55 6.79 0.2015.500.9010.08 1.60 6.58 0.2515.120.959.77 1.65 6.39 0.3014.69 1.009.48 1.70 6.20 0.3514.25 1.059.19 1.75 6.02 0.4013.81 1.108.92 1.80 5.86 0.45 1.38 1.158.65 1.85 5.70 0.5012.96 1.208.39 1.90 5.56 0.5512.55 1.258.14 1.95 5.44 0.6012.15 1.307.90 2.00 5.34
表5离子注入第三组数据
图4离子注入第三组数据浓度-衬底深度曲线图第四组
深度(110)
浓度
(12)
深度
(110)
浓度
(12)
深度
(110)
浓度
(12)
0.0014.410.7012.41 1.408.43 0.0516.330.7512.06 1.458.21 0.1016.820.8011.72 1.507.99 0.1516.780.8511.37 1.557.78 0.2016.500.9011.08 1.607.57 0.2516.120.9510.77 1.657.37 0.3015.69 1.0010.48 1.707.17 0.3515.25 1.0510.19 1.75 6.98 0.4014.81 1.109.92 1.80 6.80 0.4514.38 1.159.65 1.85 6.62 0.5013.96 1.209.39 1.90 6.44 0.5513.55 1.259.14 1.95 6.27 0.6013.15 1.308.90 2.00 6.11 0.6512.78 1.358.66
表6离子注入第四组数据
图5离子注入第四组数据浓度-衬底深度曲线图
其他组实验
表7 第5、6组实验数据
表8 第7、8组实验数据
表9 第9、10组数据
实验三.刻蚀仿真实验
实验步骤
图 6 打开文件夹,双击“ACES.exe”,运行仿真软件
图7 选择仿真向导
图8 选择掩膜版高度和宽度
图9 选择晶向
图10 选择腐蚀类型,选择KOH
图11 选择衬底和时间
实验结果
图12 软件自带图标
图13 软件自带图标
图14 中北大学校徽(彩色图片需要用MATLAB作灰度转换)
图15 仪器与电子学院院徽(彩色图片需要用MATLAB作灰度转换)
图16 软件自带图标
图17 斑马(彩色图片需要用MATLAB作灰度转换)
图18软件自带图标
实验四.超净间参观
时间:2016年1月16日星期六
参观过程
换上防护服、去掉尘土、参观前注意事项、小型溅射机、台阶仪、扫描显微镜、深硅刻蚀
烘干机、氧化炉、干燥机、清洗间、光刻机
超净间定义
(取自互联网)
超净间(Clean Room),亦称为无尘室或清净室。

「超净间」是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之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之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之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所给予特别设计之房间。

亦即是不论外在之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其室内均能俱有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之洁净度、温湿度及压力等性能之特性。

超净间最主要之作用在于控制产品(如硅芯片等)所接触之大气的洁净度日及温湿度,使产品能在一个良好之环境空间中生产、制造,此空间我们称之为「超净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