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精品

推荐-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精品
推荐-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精品

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第一节作为一个合格的对话者——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构成

一、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及构成

记者的心理素质是指记者在新闻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以及由这些心理品质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特征。

新闻记者的智力因素(智力与能力)

新闻记者的非智力因素(情绪、情感、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

二、新闻记者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

新闻敏感心理

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

三、新闻记者心理素质现状及原因

㈠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现状

⒈心理健康令人担忧

⒉新闻敏感度的降低

⒊心理承受力的负荷

⒋自身满意度下降

㈡、新闻记者心理素质弱化的原因

⒈主观原因(自我期望过高、心理素质养成的忽视、自身人格的不健全)

⒉客观原因

(1)媒体的原因(工作强度大、风险系数高、管理与评价机制不尽合理、职称评定竞争激烈)

(2)社会的原因(新闻产品商品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新闻工作者角色的超载、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高期望)

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因素

一、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二、对智力的理解: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

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三、智力的差异

(一)个体水平差异

WAIS智商分配曲线

智商占人口的百分比类别

130以上非常优秀(verysuperior)

120~129.优秀(superior)

110~119中上(聪明)(bright)

90~109中等(average)

80~89中下(迟钝)(dull)

70~79临界迟钝(borderline)

70以下智力缺陷(mentaldeficiency)

(二)表现早晚差异

早期表现中年成才大器晚成

(三) 类型差异

知觉、表象、记忆、言语和思维

(四)性别差异

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智力类型的差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二、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对象一般为3—7个。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力在一定对象上所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中去。

4、注意的转移

指人根据活动的需要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三、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选择有意义的、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避开各种无关的刺激信息,从而避免信息超载。

保持功能

调节和监督功能

决定着注意集中与稳定和注意的分配与转移的效率。

四、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一)无意注意

1、概念: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本身的特点

(2)个人的主观性因素

(3)情境因素

刺激物的强度(巨响、强光、艳色、奇香等)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闪烁的霓虹灯、飞艇)

刺激物的新异性(好奇心理)

返回6

需要和动机

态度——“我喜欢抽烟与吸烟有害健康”

兴趣

情绪和精神状态

知识经验

返回6

表1-2墨西哥人和美国人对画面优先注意的结果(巴格比)

表1—1兴趣与注意的关系(哈利)

采访所处的环境条件

记者对采访的投入程度

受众对采访的投入程度与注意力成正比关系

返回6

(二)有意注意

1、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服从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3、有意注意通常发生在需求欲望强烈、目标明确的场合。

(三)有意后注意

1、是指事先有一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

2、产生随意后注意的条件

(1)感兴趣、熟悉过程的事,不需意志努力。

(2)活动有程序,熟练后可转化为有意后注意。

以上三种注意紧密相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基本的反映形式。

二、感觉阈限

1、感受性

反映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做感受性。感受性是以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2、绝对阈限

可被感受器觉察到的最小刺激值,叫做绝对阈限,可被感受器觉察到的最大刺激值,被称为上阈限。

3、差别阈限

是指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简称为最小可觉差。

人对刺激变化的感受性与刺激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原有的刺激强度越大,使人产生差别感觉的最小可觉差的值就越大。

4、感觉阈限在采访中的意义

三、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大脑的加工(选择、组织和解释),对客观对象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包含觉察、分辨、确认三种相互联系的作用过程。

四、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2、整体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理解性→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对知觉对象进行分类与推论

4、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白纸的明度大于黑纸

颜色恒常性

绿色的草坪、红色的番茄等

五、知觉过程的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征

(1)刺激的接近性(时间或空间)

是结婚?还是结钱?

(2)刺激的相似性

(3)刺激的连续性

(4)刺激的闭合性

2、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经验因素

需要与动机因素

情绪因素

例:两种情绪下对同一张图片的不同描述

“看来一切都很有趣,使我想起了夏天。这就是生命所追求的在旷野上劳动,真正的生活。。。。”

“真是可怕的土地。对于这种年龄的孩子来说,应该有比在这里挖地更有意义的事情。这里真够脏的,一点也不好。”

态度因素

例:观看足球赛

3、知觉的情境因素(境联效应)

六、知觉偏差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刻板效应

晕轮效应

移情效应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三、记忆的种类

1、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这是根据是否有预期的目的和任务来分类。

2、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这是根据记忆信息在大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来分类。

(1)感觉记忆:

记忆存储时间大约为0.25-2秒,信息保持有鲜明的形象性,保持时间短,信息量大。图像记忆

声像记忆

(2)短时记忆:

记忆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内,信息容量大约为7±2个组块。

影响短时记忆编码效果的因素:

a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b 组块

c加工深度

(3)长时记忆:记忆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至终生不忘,信息容量非常大。

编码形式:语义编码

信息存储:量和质的变化

信息提取——再认与回忆

记忆系统图示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遗忘的材料

信息

注意

复述

记忆系统特征表述

四、记忆与遗忘理论

1、衰退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2、干扰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接受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

3、压抑论

4、提取失败论

你看到什么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身上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他的衣服有拉链吗?

他手上有什么东西?

背景是什么颜色?

背景有什么标识?

有食物吗?

五、增强记忆的方法与策略

(一)记录的信息量要恰当

1、适当减少识记材料的数量

2、把信息编成组块

甲组

乙组

丙组

散乱与组块对记忆量的影响

3、增加对象的维度

(二)利用语言特点增强记忆效果

1、巧用汉语特点进行编码

如:语义、韵律、字形、结构

2、编辑采访信息的记忆点

女子

一、思维

思维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虽然具有一般的规律,但每个个体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灵活性和逻辑性等方面都有各自的差异。

思维与想象

二、想象

是人脑对通过感知得来的、并通过记忆保留下来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1、想象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

2、想象的内容有许多是“超现实”的,但决不是凭空产生的。就好象天生的聋子想象不出美妙的音乐,天生的盲人也想象不出春天的美景。因为构成新形象的一切材料都是来自客观现实的。

3、想象的内容、性质和水平要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

三、联想

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记者心理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联想可以由当时的情境引起,如当时注意、感知到的事物,也可以由内心的回忆等方式引起。

四、联想的种类

接近联想: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对比联想: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反的事物使人产生的联想。

类似联想:在形貌和内涵上相似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因果联想:在逻辑上有着因果关系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第三节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情绪与情感

一、概念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

情绪一般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由特定的条件所引起,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比较短暂和不稳定,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情绪情感的固有特征:

1、动力性

2、激动度

3、强度

4、紧张度

二、构成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

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

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

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

脉搏加快、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及血流加快等生理指数,是一种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常常是伴随不同情绪产生的

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

当情绪产生时,这三种层面共同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情绪是较低级的心理现象,属表层心理;而情感则是较高级的、深层的心理现象,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机能。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三、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提出的情绪三维模式

即:强度、相似性、极性

四、高级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爱国主义情感、人道主义情感、友谊感、自尊感等

理智感:求知欲、探究欲

美感:自然美、社会和艺术的美

五、情绪情感与新闻工作

1.情绪与学习效率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

2.情绪、情感与智力活动

情绪、情感不仅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影响,而且同智力发展的关系也很紧密。

3.情感的品质与新闻工作

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多样性、稳定性

六、情绪情感的培养

1、了解自我

2、管理自我

3、自我激励

4、识别他人情绪

5、处理人际关系

意志

一、概念

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它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的特征

1、意志和人的目的性相联系。这也是心理活动的自觉性。

2、意志对行为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三、意志的品质

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

1.独立性:人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它与武断和受暗示性的差别在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自信

2.果断性: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现这些决定

与武断的差别只在于结果,于优柔寡断相反

3.坚定性:也叫顽强性。长时间坚持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和执拗的差别只在于结果

4.自制力: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也表现为对情绪状态的调节

决策时的独立性和果断性+执行时的坚定性=自制力

四、意志对新闻工作者的作用

1. 增强自控力,使新闻活动更加广泛、深入

A、克服和抵制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

B、激发和保持为实现目标的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和活动机制。

2.增强心理承受力,调节新闻工作者的情绪、情感

3.意志对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我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性格

一、性格的定义☆

1、性格定义: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2、态度的定义: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

反应倾向性-认知、情感及行为倾向因素

3、性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差异是人格差异的核心

二、性格的结构:

1、静态特征--组成成分

A、态度特征—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B、意志特征—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

C、情绪特征—情绪对他活动的影响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D、理智特征—在认知活动中性格特征的独立性、依存性、想像中的现实性、思维活动的精确性

2、动态结构

A、各静态特征有机联系的整体

B、各特征并非机械组合,在不同情境会显露不同侧面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

三、性格分类

(1)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

(2)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3)从个体独立性上划分,性格分为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

(4)斯普兰格根据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把人的性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权力型、社会型、审美型、宗教型。

(5)海伦.帕玛根据人们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及行为习惯的不同,把人的性格分

为九种。称为九型性格,包括:1号完美型、2号助人型、3号成就型、4号艺术型、5号理智型、6疑惑型、7号活跃型、8号领袖型、9号和平型。

(6)按人的行为方式,即人的言行和情感的表现方式可分为A型性格、B型性格、C型性格和D型性格。

四、性格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

1、性格对智力活动起到有力的制约作用

2、性格上的弱点容易成为新闻工作者智力表现和发展的障碍

3、性格特点有可能补偿智力的某些弱点

五、性格与新闻职业的能岗匹配

1、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

一是时间的不确定性,二是事件的亲历性,三是职业的危险性,四是工作的独创性,五是强烈的政治性。

2、新闻工作者具备的性格特征

好奇心、悟性好、反应快、真诚、较真、踏实、冷静

新闻敏感

一、有关“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

二、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三、新闻敏感的特征

四、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五、记者的新闻敏感从哪里来?

一、有关“新闻敏感”的几种界定

(一)侧重于新闻学角度的界定

1. “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2.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二)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的界定

1. 感知论。该论点把“新闻敏感”归入社会认知领域。

"记者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迅速、准确地选择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而判断、预见自己所选择的新闻事实的社会反响。记者这一系列的心理过程,既是他的认知过程,也是其新闻敏感产生的过程。"

2. 思维论。该论点认为新闻敏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记者的新闻敏感依赖直觉,然而这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直觉,而是经过长期和反复的新闻实践和职业训练才获得的直觉。这种直觉是新闻从业人员所特有的一种浓缩的、简化的思维形式。”

3. 人格论。该论点将新闻敏感放在了“人格”这个非智力因素的背景下去考察

“人格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对于记者来讲它不仅直接影响新闻敏感的强弱,而且直接对记者所有的新闻素质都有制约作用。”

二、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一)感知和思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 感知、思维与新闻敏感

2. 直觉、实践与新闻敏感

(二)人格与感知、思维的关系

智力因素(执行操作系统):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理解、记忆——对所接受的信息起

着接受、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动力调节系统):动机、信念、需要、兴趣、意志等——对智力活动起着驱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

三、新闻敏感的特征

明确的目的性——力求从本质上发现新闻价值

强烈的求新性——反映人们欲知应知而又未知的新闻。

超前的预见性——预见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

高度的敏捷性——力求运用直觉对某一新闻事件产生顿悟。

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

不能成为一个画家;

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

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

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

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美]卡斯柏·约斯特《新闻学原理》

四、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人民网北京4月5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XX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例:1、令人惋惜!空袭前的利比亚如此美丽

2、民政部:护墓费以20年为一个缴费周期墓地使用期限为50年或70年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例:女子医院送命欠45万医疗费1个月输液330多公斤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4.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例:日本向海中排污捕到含大量放射物鱼类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5. 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例:日本大地震13座活火山周边地震趋于活跃

五、记者的新闻敏感从哪里来?

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深入实际,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胸中要有全局,手中要有典型

学会比较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