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

美国机构投资者炮打“司令部”“一只500磅重的大猩猩会坐在哪儿?”这并不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而是美国的一句谚语,答案是:“它想坐在哪儿就会坐在哪儿!”近来,在很多美国大型上市企业如可口可乐、花旗集团、苹果电脑等公司管理层的眼里,重量级的机构投资者——掌管约1670亿美元资产的“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ifornia Public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简称Calpers),就是一只很难缠的500磅重的大猩猩,它的屁股往股东席上一坐,往往就是公司麻烦的开始。
作为全美最大的养老基金,Calpers近年来频频扮演“改革先锋”角色。
在购买了大量公司股份并成为大股东后,Calpers就开始旗帜鲜明地向所投资公司的企业治理“开炮”,他们前一段时间最辉煌的战果是:与迪斯尼公司创始人之侄罗伊·迪斯尼(Roy E.Disney)联手,在3月3日召开的迪斯尼年度股东大会上,令现任董事长兼CEO迈克尔·埃斯纳(Michael Eisner)颜面丢尽,被迫辞去了董事长职务。
日前,Calpers又准备故伎重新演,被列入“炮击黑名单”的企业多达十余家,其中已经被正式曝光的除上述几家公司外,还包括美国运通公司、强生公司、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通讯商南贝尔公司以及电脑外设制造商利盟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
1.撞翻可口可乐。
上周末,Calpers通过全美最大的共同基金经理人代理投票顾问机构———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简称ISS)发表声明称:在4月21日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他们将提出不应由同一人同时担任可口可乐的董事长与CEO职务的提案。
同时,他们将不支持可口可乐公司现任的6名审计委员会董事连任,这其中包括著名的“世界第二富豪”沃伦·巴菲特。
Calpers表示,反对他们连任的原因是该6人委员会批准可口可乐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与审计无关的业务,如税务建议、规划、并购咨询等。
可口可乐价值分析

可口可乐(KO):巴菲特价值投资极致代表一、巴菲特与可口可乐2019年12月9日,是可口可乐公司上市100周年。
1919年价值40美元的单支股票现在的价值早已超出1,800万美元。
自1920年以来,可口可乐一直支付季度股息,并在过去的55年里逐年提高。
可口可乐素来享有“股息之王”的美誉,投资价值长盛不衰。
追溯巴菲特与可口可乐的关系,最早是他的童年,5岁的他第一次喝到可口可乐,然而童年就早已展现企业思维的他,在喝到可口可乐不久后便花25美分批发六罐可乐,然后以5美分一个的价钱卖出去,那个时候的巴菲特仅有5岁。
二、不能忽略的成长如果仅仅从一堆静态的数据,就能判断好公司与好股票,那巴菲特就不是巴菲特。
1988年巴菲特仔细研究了可口可乐过去年报。
他发现这个卖糖水的公司,其毛利率高达80%以上。
这家公司未来的成功取决于它能向全世界卖出多少份可乐,数量越多,赚钱越多。
他发现在过去80年里面,没有一年其销量不是增加的!下表为:1988-2019年可口可乐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情况(备注:2019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为预估值)我们可以看到,1988年之后可口可乐的营业收入具有显著的增加。
在2011年左右到达顶峰。
净利润也一路走高。
巴菲特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股票5.93亿美元,1989年大幅增持近一倍,总投资增至10.24亿美元。
1991年就升值到37.43亿美元,2年涨了2.66倍,连巴菲特也大感意外。
1994年巴菲特继续增持,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至1998年底,巴菲特在可口可乐的持股市值为134亿,10年里增长了约11倍,年均复合收益率约27%。
到2016年底,除去股息后,巴菲特已经赚了超过150亿美元。
这是巴菲特最传奇最成功的股票投资案例之一。
三、“护城河”分析1、产品特性角度,可口可乐的护城河来自其神秘配方。
配方是可口可乐公司最大的秘密,据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知道其配方。
其酸酸甜甜的口感,具备轻微的成瘾性。
诱使消费者重复地消费。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及经典投资案例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及经典投资案例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主要是价值投资,即寻找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并持
有它们长期收益。
他强调要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即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管理层等方面,以确定其长期增长潜力和价值。
此外,巴菲特还注重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即那些能够在市场上
与竞争对手相比获得更高利润的公司。
经典的投资案例包括:
1.买进可口可乐(KO)股票:巴菲特于1988年开始购买可口可乐公
司股票,一直持有至今,使得他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之一。
巴菲特认为
可口可乐拥有品牌和经销网络等竞争优势,以及稳定的现金流和股息收益。
2.买进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公司股票: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
撒韦公司的主席兼CEO,这家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投资公司,旗下拥有许
多知名企业和品牌。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也广受赞誉,成为许多投资者效仿
的对象。
3.买进华盛顿邮报(WPO)股票:巴菲特于1973年开始购买华盛顿邮
报公司股票,一直持有至该公司被公开收购为止。
他认为该公司拥有较强
的报纸业务和竞争优势,而且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被市场低估。
4.买进美国运通(AXP)股票:巴菲特于1994年开始购买美国运通公
司股票,也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之一。
他认为美国运通拥有维萨和万事达
卡等品牌,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且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这些投资案例凸显了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成功,并为投资者提供了
有益的启示。
价值投资真实案例

价值投资真实案例
价值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策略,它的核心理念是买入被市场低估的股票,持有至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后再出售,从而实现资本增值。
以下是几个真实的价值投资案例。
1.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988年投资了可口可乐,并持有该股至今。
当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时,市场并不看好该公司,但他看到了公司的价值潜力。
如今,可口可乐已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巴菲特的投资也大幅增值。
2. 陈启宗投资比亚迪
陈启宗是中国知名基金经理,他在2008年投资了比亚迪。
当时,比亚迪是一家电池生产厂家,市场并不看好该公司的前景。
但陈启宗认为,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具备优势,并且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
如今,比亚迪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陈启宗的投资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3. 格雷厄姆投资日本电气
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的奠基人之一,他曾经投资了日本电气。
当时,日本电气被市场低估,但格雷厄姆认为该公司有着强大的技术优势,并且有望在未来成为行业领导者。
如今,日本电气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电气设备制造商之一,格雷厄姆的投资也大幅增值。
上述案例证明了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发掘被市场低估的企业,并长期持有。
虽然这种策略需要耐心和毅力,但对于那些能够坚定地
执行它的投资者来说,价值投资的回报是非常可观的。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一:可口可乐:投资13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120年的可口可乐成长神话,是因为可口可乐卖的不是饮料而是品牌,任何人都无法击败可口可乐。
领导可口可乐的是占据全世界的天才经理人,12年回购25%股份的惊人之举,一罐只赚半美分但一天销售十亿罐,净利润7年翻一番,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9﹒51美元市值,高成长才能创造高价值。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二: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0.11亿美元,盈利16.87亿美元70年时间里,华盛顿邮报公司由一个小报纸发展成为一个传媒巨无霸,前提在于行业的垄断标准,报纸的天然垄断性造就了一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水门事件也让尼克松辞职。
从1975年至1991年,巴菲特控股下的华盛顿邮报创造了每股收益增长10倍的的超级资本盈利能力,而30年盈利160倍,从1000万美元到17亿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三: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投资0.45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巴菲特用了70年的时间去持续研究老牌汽车保险公司,。
该企业的超级明星经理人,杰克·伯恩在一个又一个的时刻挽狂澜于既倒。
1美元的留存收益就创造了3·12美元的市值增长,这种超额盈利能力创造了超额的价值。
因为GEICO公司在破产的风险下却迎来了巨大的安全边际,在20年中,这个企业20年盈利23亿美元,增值50倍。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四:吉列:投资6亿美元,盈利是37亿美元作为垄断剃须刀行业100多年来的商业传奇,是一个不断创新难以模仿的品牌,具备超级持续竞争优势,这个公司诞生了连巴菲特都敬佩的人才,科尔曼·莫克勒,他带领吉列在国际市场带来持续的成长,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9﹒21美元市值的增长,14年中盈利37亿美元,创造了6倍的增值。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五: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投资3.45亿美元,盈利21亿美元作为50年历史的电视台。
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案例

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案例
巴菲特是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师,他的投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
以下是他的一些经典案例:
1. 买下可口可乐公司股票
巴菲特在1988年花费了1.5亿美元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这份投资现在价值已经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他认为可口可乐是一个出色的公司,能够在未来持续增长并创造价值。
2. 投资华盛顿邮报
1973年,巴菲特花费了1000万美元购买了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这是他第一次投资媒体行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将华盛顿邮报的价值翻了几倍,并赚得了不菲的利润。
3. 投资银行业
巴菲特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投资银行业,他认为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好,能够带来可观的回报。
他先后投资了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 投资电力行业
巴菲特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投资电力行业,他认为这个行业具有长期稳定的回报,能够为投资者带来高额的利润。
他先后投资了美国电力、中美能源等多家电力公司,在这个行业中也获得了高额的回报。
总之,巴菲特的投资成功案例不仅仅是这些,他的投资哲学和技巧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证券投资的经典案例

证券投资的经典案例证券投资的经典案例之一是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投资案例。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由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创立的一家投资管理公司,以其独特的投资理念和卓越的资本配置能力而闻名。
以下是该公司的几个重要投资案例:1. 古德里奇公司(Geico):这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早期的一次成功投资。
1976年,巴菲特花费了4,600万美元以一股价10美元的价格买入了Geico的大部分股份。
随着时间的推移,Geico公司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之一,伯克希尔的投资获得了极高的回报。
2.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1988年开始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并逐渐增加了股份。
随着可口可乐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也不断增长。
这个案例显示了巴菲特长期稳定持有股票的投资策略的成功。
3. 苹果公司(Apple):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16年开始购买苹果公司的股票,并在2018年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这个投资案例表明巴菲特对苹果公司的长期价值和潜力保持了极高的认可,也显示了他对科技公司的看好态度。
4. 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伯克希尔公司在1964年首次投资美国运通公司,并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之一。
巴菲特对美国运通公司的长期持有和信赖帮助了公司度过了几个不利时期,并获得了巨大回报。
这些经典投资案例展示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功的投资策略和巴菲特对长期投资的坚定信念。
他以价值投资和寻找优质股票为主导,避免了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此外,这些案例也揭示了投资决策背后的深入研究和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以及对市场趋势和行业变化的敏锐洞察。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案例并不是投资中的常态,投资者需要在全面了解市场风险和自身投资能力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是如何估价可口可乐的

巴菲特经典投资-可口可乐(2009-09-21 20:50:13)分类:投资经典文摘巴菲特是如何估价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股价走势图时间价格市盈率现金流净资产每股收益可口可乐1988年 5.2214.5倍12倍 1.0736美分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每股收益0.36元、净资产1.07元,巴菲特买入价为5.22元,买入市盈率为14.5倍,市净率4.88倍。
1981-1988年,可口可乐的净现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长,公司在资本支出相对很小的情况下,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1988年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定价比其实际的内在价值低了50-70%。
(市值148 估值296-493)巴菲特1988年首次购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人们问“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何在?”,公司股票市价相当于税后净收益的15倍(即15倍的市盈率)、现金流的12倍,分别比市场水平高30%和50%。
巴菲特花了5倍于账面价值的钱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年收益率仅有6.6%。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看好可口可乐公司非凡的经营前景。
公司在资本支出相对很小的情况下,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
当然,可口可乐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未来预期赚取的净现金流用适当的贴现率贴现所决定的。
1988年,可口可乐的股东收益为8.28亿美元。
美国30年国债到期收益为9%左右。
如果可口可乐1988年的净现金流以9%贴现(注意,巴菲特没有在贴现率中加上股权资本风险溢价补偿),则内在价值为92亿美元。
巴菲特在购买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它的市场价值已达到148亿美元,这说明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股票时的出价可能过高。
但既然市场愿意付出超出这个数字60%的价格,便意味着购买者考虑了它未来增长的可能性。
当一家公司可以不增加资本就可以增加其净现金流时,贴现率就可以取无风险收益率与净现金流的预期增长率之差。
我们可以发现,1981-1988年,可口可乐的净现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长,比无风险收益率要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2012-02-05 16:26:43)
巴菲特在1988、1989年重仓买入可口可乐,而且一直持有到现在。
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巴菲特的普通股投资组合中,其持仓的可口可乐市值除了在2006年被美国运通超出,其他年份都位居第一。
我们试图观察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过程,从中看看他的选股和选时,当然凭我们的阅历,只是粗浅的一己之见。
基于自己以前对巴菲特的认知,我认为他的选股原则:选好公司,因为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选时原则:逆向投资,或者说“他人贪婪我恐惧,他人恐惧我贪婪”,再或者说安全边际,中间的道理其实都一样。
1、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时点
巴菲特集中于两个时点买入可口可乐,经多次送股后,当前持股2亿股,是可口可乐最大单一股东,约占8.6%。
(1)核心介入时间点:1988H2-1989H1重仓买入18700万股(送股后),特征如下:
u 右侧交易
u 介入市盈率,动态约15倍,静态约17倍
u 处于股价3年(1986H2-1989H1)盘整的末期,这一期间业绩走的V型
(2)小幅加仓时间点:1994上半年买入1300万股(送股后),特征如下:u 是否右侧交易未知,但下半年股价就大幅上扬
u 介入市盈率,动态约21倍,静态约25倍
u 处于股价2.5年(1992H1-1994H1)盘整的末期,期间业绩增长还不错
从上述巴菲特两次介入可口可乐的时点看,反映了老人家“逆向投资”的原则,但我有个疑问是:为什么两次都能够踏准节奏,在调整末期介入?调整末期,意味着此时悲观情绪释放殆尽。
前面一次还可以理解,老人家对公司的理解及其深刻,对业绩的追踪和预见应该不成问题,他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对短期业绩的偏好。
但后一次增持时,可口可乐的PE不低,而且业绩并没大波动,不太好理解为什么老人家在此时介入。
尽管我们注意到,1992H1-1994H1这一期间,可口可乐股价明显跑输道琼斯指数,相对吸引力增强,但这只是一个比较勉强的解释。
2、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的理由
从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中,我们可以已经看到其中关键的原因,但肯定不止这些。
意译自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一旦我们找到杰出管理层所经营的非凡生意,我们当然乐意一直持有。
对可口可乐所经营的高毛利率产品,我的确看到了它们
对消费者异同寻常的吸引力,以及不错的前景。
52年来我一直在享受着可乐,但直到1988年我的脑袋才转过弯来,终于看到了这迷人的机会。
经历了70年代的摇摆后,1981年Roberto Goizueta成为新的CEO,并让公司重现活力。
无处不在的可乐又获得了新动力,海外市场也在爆炸式扩张。
在Robert优秀的市场和财务技巧指引下,公司的产品销量取得快速的增长,给股东的业绩回报还要增长得更快,而这正是股东所梦寐以求的。
说真的,我们应该趁Roberto和 Don开始干这些事的时候,就行动起来,这样可以早点持有可乐的股票。
从巴菲特上面这段话,我们看到的都是老调重弹的东西,但这就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点:
(1)非凡的产品或服务:从营销的角度,产品是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其他是辅佐。
(2)杰出的管理层:好的人带路,不会走错路,执行力也强,不至于慢悠悠走。
(3)潜在的市场:80年代-90年代是可口可乐国际化扩张的黄金期。
上面3点也只是因,但所有的因都是为了果,如何衡量果?反映业绩的财务指标是一个集中体现,这也是会计系统存在的意义。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中也提到,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销量取得快速的增长,给股东的业绩回报还要增长得更快。
反映到财务指标上,就是两个东西,一是销售额,二是销售净利率。
即便是回溯到1983年,可口可乐已经是有百年历史的巨无霸,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快不了,1983-2010中间27年的时间才增长了7倍,年复合增速7.4%,不高。
但销售净利率的增长做了部分的弥补。
从图2可以看到,可口可乐公司2007年的销售净利率是25%,是一个顶峰,也是公司市值的顶峰。
但支撑销售净利率上扬的因素是什么?毛利率。
1983年可口可乐的毛利率是49%,一路攀升至1997年的64%,其后也就停滞在这一水平。
从上图3,我们看到,2010年可口可乐的市盈率回归到1983年的水平(13倍),形成一个闭口形状。
如果以1988-1998这10年为投资周期,加上历年的现金分红,期间投资增值有13倍,对一个成熟公司而言,这一回报水平非常惊人。
3、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给我们的借鉴
东阿阿胶、云南白药、贵州茅台、张裕、双汇发展、苏宁电器这些大消费的股票曾经都是牛股,包括美的、格力、上海家化这些也挺牛,但这当中有些曾经历浮沉,有些现在正在浮沉中,这其中还有谁未来可以带来超额回报?还是值得做一些思考,谁能提供非凡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杰出的管理层,并且面对一个有潜力的市场?
从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案例,有几点体会:
(1)大市值的白马股也可能老树开花,提供惊人回报,特别是能提供非凡产品或服务的公司:这点对茅台很有借鉴性,当然不是现在。
(2)对业绩成长性而言,可挖掘的潜在市场需求固然重要,但销售净利率也能取到强力补充,这要看产品的成本控制和议价能力够不够强:这对相对饱和的市场,特别是泛奢侈品领域很有借鉴性,大多数普通消费品能做到这点的不多。
(3)逆向投资是选时上的战略选择,但战术上的具体时间点也依然重要,比如巴菲特是在可口可乐经历2-3年盘整后介入,也有右侧交易的痕迹。
(4)如果投资者要超额收益,很难避免做出“同甘不共苦”的选择,尽管可以拿个5年,10年,甚至更长,但没有永远不抛的股票,除非降低收益预期:就如巴菲特现在持有的可口可乐、伯林顿铁路,都是能跨越超长周期的品种,虽然超额收益很有限,但却是他的非卖品,被当做可以放心布局交给接班人的遗产。
文/选自《心如止水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