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学生计算题错误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赵老师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学生计算题错误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赵老师

小学二年级学生计算题错误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赵老师

小学二年级学生计算题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赵金仙华宁县宁州镇示范小学小学二年级学生计算题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小学生计算错误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可是一算就错。

二年级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千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除法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是计算中的错误是最让我们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阐述了笔者记录的学生作业和考试卷中出现的两大类问题、十三种错误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讲述了笔者总结出来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计算题、错误、对策小学生计算错误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可是一算就错。

二年级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千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除法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是计算中的错误是最让我们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将学生作业和考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详细记录,并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研究了一些解决办法。

下面就谈一谈我两年来研究分析的学生出现的两大类问题、十三种错误情况。

一、计算法则不熟的错误原因及对策批阅学生作业时,我发现有三种情况是属于学生计算法则掌握不熟产生的错误。

第一种: 4×8=36 、36÷4=8 、6×7=32、6×9=45。

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记不住乘法口诀,没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第二种错误原因是不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算理。

第三种75+25=100-100=0针对以上三种错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三种应对策略。

1、口诀不熟“逆推记”。

学生的第一种错误是乘法口诀记忆不熟悉导致的,我引导学生运用“逆推理解记忆”法计算,如:看到“4×8”就倒回去想“3×8=?”,因为3×8=24表示3个8的和是24,那么4×8就表示求4个8的和,就用3个8的和24加1个8得32,就推出“四八三十二”。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常常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技巧,也可能是因为粗心大意导致计算错误。

本文将分析小学生常见的计算错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小学生经常在加减法计算中出错。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对于进位的情况,小学生常常忘记将进位的数字加到下一个单位上,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对于退位的情况,小学生往往计算的时候只考虑了当前单位的数字,忽视了高位数字的退位,也导致计算错误。

对策是老师可以通过具体化的教学方法,如使用教具或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加深他们对进位和退位的理解。

小学生在乘法和除法计算中也常常出现错误。

在乘法计算中,小学生往往会忽视乘法表的运用,只凭记忆进行计算,导致结果偏差较大。

在除法计算中,小学生常常忽视了除数与被除数的关系,只考虑了具体的数字,导致计算错误。

对策是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背诵乘法表,提高他们对乘法概念和技巧的掌握。

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小学生在时间和空间单位计算中也常常出现错误。

他们往往将小时与分钟、天与小时的换算概念混淆,导致计算错误。

在空间单位计算中,小学生往往忘记将不同单位进行换算,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准确。

对策是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时间和空间单位的换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老师还可以借助教具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加深他们对时间和空间单位的理解。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计算能力提高策略探析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计算能力提高策略探析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计算能力提高策略探析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不清: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可能存在模糊或错误。

对于减法的运算规则不清楚,经常会出现“上不去,下不来”的情况。

2. 计算粗心: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操作时可能会有粗心的情况,比如漏写数字、计算符号的错误等。

这种错误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没有充分集中注意力。

3. 计算方法不当: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可能会使用不合适的方法。

有时候他们可能会选择更复杂的计算方法,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使用手算而不是借位运算来进行减法计算。

4. 计算速度过快:有些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速度过快,没有进行仔细的思考和检查。

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1. 强化基本概念的学习:小学生需要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可以通过游戏、教具等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强化计算技巧的训练:小学生需要经过多次的计算训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

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加强计算能力,逐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 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需要保持细心和专注,尽量避免粗心错误的发生。

可以通过定期批改作业、进行错误订正等方式来提高细致性。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应当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他人的指导。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5. 注重整体认识:在进行计算时,小学生应当注重整体认识,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解题的思路。

可以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认识能力。

6. 引导正确的计算方法: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通过示例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减少错误发生需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因材施教,采用多种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错误、计算方法错误、书
写不规范、粗心大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原因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理解错误是小学生计算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

当孩子对问题的内容没有正确理解时,
就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题目中使用了陌生的词汇或概念,或者问题本身的语言表达不清晰。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醒孩子多读题,理解题意。

可以鼓励孩子阅读题目多次,将
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语言表达,确保理解正确。

计算方法错误也是小学生计算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

孩子可能会忘记一些计算规则或
公式,导致计算结果不正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发现孩子常犯的错误,并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指导。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计算技巧和规则
的小贴士,帮助他们记住正确的计算方法。

书写不规范也会导致小学生计算错误。

孩子可能会将数字写错或者漏写,导致最终结
果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提醒孩子要注意书写规范,将数字写清楚,
并排列整齐。

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书写练习,提高书写速度和准确性。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通过指导和纠正,这些错误可以得到纠正和改善。

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并及时纠正他们的计算错误,帮助他们提
高计算水平。

孩子自己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和总结经验,以避免重复犯错。

二年级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

二年级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

二年级数学前测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张海霞二年级主要学习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从测试看发现部分学生在脱式时出现运算顺序不对造成计算错误,还有个别学生计算不过关造成失分(如:加减法退位、进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使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提高计算能力。

本次测试共有50名学生参加,90分的有16人知识性错误1、对数学概念掌握得不好。

错误分析:本题是因为学生对乘法口诀不熟练而造成的错误。

2、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掌握不好错例错误分析:算理不清3、对运算顺序的模糊。

错误分析:本题是因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模糊对策:1、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1)校对的习惯。

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

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要求字迹端正,按格式书写,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

2、关注学生的错误习题,重视解决错误问题。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

对于个别学困生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并通过相类似的题型加以巩固,至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学习生活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会犯一些计算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因为粗心、不理解题目、概念不清楚等原因导致的。

本文将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错误,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1. 粗心大意小学生的精力和专注力都还不够成熟,他们容易在计算的过程中因为粗心而犯错。

比如漏写数字,计算错误等。

2. 概念不清楚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础概念时并没有真正理解清楚,导致在做题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

比如混淆加减法,理解不清楚乘法的概念等。

3. 不理解题目有些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因为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意思,造成在计算的时候出现错误。

比如把问题理解错、计算方向错等。

4. 计算方法错误有些小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导致经常出错。

比如竖式计算加减法时没有对齐计算位,导致错位相加减等。

5. 不善于转化有些小学生在遇到需要转化题目的时候,因为没有掌握好转化的方法而经常出错。

比如对单位的转化不熟练,导致计算出错。

二、针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1. 增强专注力针对小学生的粗心大意,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增强他们的专注力。

比如让他们练习专注的游戏,安排定时休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 强化基础概念对于那些基础概念不清楚的小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课外练习来帮助他们强化基础概念。

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或者故事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础概念。

3. 学会理解题目在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让他们多读题,多理解题目的意思,学会提取重要信息等方法来帮助他们提高解题能力。

4. 正确的计算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尤为重要的。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帮助他们掌握竖式计算、进位退位等计算方法,使他们逐渐熟练掌握。

5. 增强转化能力对于那些不善于转化的小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生活例子,或者学习一些转化的技巧来帮助他们增强转化能力。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小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从几个常见的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理解不到位:小学生在计算时可能对问题的描述理解不到位,导致计算错误。

题目中可能使用了一些生词、繁复的语句,小学生未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小学生可能对题目的要求没有理解清楚,从而选择了错误的计算方法。

对策:教师可以通过解释题目内容,以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问题,增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多通过问题解读、示范计算,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要求。

2. 计算方法错误: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选择错误的计算方法,或者漏掉某个计算步骤,导致最后的结果错误。

对策: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的计算方法,提供多种解题思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步骤,教授学生如何检查和核对计算过程,避免遗漏。

3. 操作错误:小学生在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操作错误,例如在纸上漏写数字、计算不慎等。

对策: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做题时要仔细、有条理,例如在做加减法时对齐单位、在乘除法时注意排版等。

老师可以经常提醒学生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答案,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

4. 马虎粗心:小学生有时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计算错误。

在计算过程中没有注意细节,没有仔细审题等。

对策: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和课堂练习来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避免因马虎大意而导致的错误。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理解不到位、选择错误的计算方法、操作错误以及马虎粗心等。

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清晰的讲解、多种解题思路、规范的计算方法和验算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错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其对策二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其对策莲湖区前卫路小学张玲这次对学生进行了二年级一班计算能力调研,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是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干扰着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分析其错误的原因,以及提出纠正的方法。

一、计算错误的类型分析错误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只要结果不对就是错误。

如:34 -16 = 16 、5 × 6 = 11、42 + 18 < 60 等都是错误,如果只考察结果,以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为标准,那么这些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应该打个“×”,但只停留在“对”或“错”的标准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纠正和改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犯的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具体错误类型可归纳如下:1、口算错误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这种错误主要以下两种情况。

(1)计算失误。

例如:6+45=52(2)口诀混乱。

例如:2×6=18 6×8=482、方法错误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

这种错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计算法则错误。

(2)运算顺序错误。

例如:34-16+14=34-30=4(3)算理不清。

例如:(1)0×5=5 (2)2+8×3=303、其他错误(1)误认。

误认这种错误是属于感知性错误,是由于学生审题时看错或认错而出现的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在小学生计算中是比较常见。

(2)误写。

误写也叫笔下误,就是本来计算正确,但在写答案结果时出现了笔误而产生的错误,这种错误在小学生计算中也经常发生。

(3)误算。

误算多发生在多位数加减的过程中,在某一位进行计算时,发生了加减的混乱,该加的减了,该减的加了。

比如计算时进、退位搞错,有的该退位的不退,不该的退的又偏退了;不该进位的进了,该进位时又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学生
计算题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赵金仙
华宁县宁州镇示范小学
小学二年级学生计算题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小学生计算错误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可是一算就错。

二年级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千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除法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是计算中的错误是最让我们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阐述了笔者记录的学生作业和考试卷中出现的两大类问题、十三种错误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讲述了笔者总结出来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计算题、错误、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可是一算就错。

二年级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千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除法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是计算中的错误是最让我们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将学生作业和考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详细记录,并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研究了一些解决办法。

下面就谈一谈我两年来研究分析的学生出现的两大类问题、十三种错误情况。

一、计算法则不熟的错误原因及对策
批阅学生作业时,我发现有三种情况是属于学生计算法则掌握不
熟产生的错误。

第一种: 4×8=36 、36÷4=8 、6×7=32、6×9=45。

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记不住乘法口诀,没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第二种错误原因是不理解被减数中间有
“0”的连续退位减法算理。

第三种75+25
=100-100
=0
针对以上三种错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三种应对策略。

1、口诀不熟“逆推记”。

学生的第一种错误是乘法口诀记忆不熟悉导致的,我引导学生运用“逆推理解记忆”法计算,如:看到“4×8”就倒回去想“3×8=?”,因为3×8=24表示3个8的和是24,那么4×8就表示求4个8的和,就用3个8的和24加1个8得32,就推出“四八三十二”。

记“六七四十二”时倒回去想“六六三十六”,记“六九五十四”就倒想“六八四十八”。

这种推理既能理解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又容易记住口诀的正确得数,有效地减少了第一种错误的出现频率。

2、算理不解“念歌诀”。

针对学生总是不理解被减数中间的“0”退位后发生变化的算理,我就巧妙地引导学生将退位减法中:“哪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变成一句歌诀:“0上有点变9减”。

在理解算理的基
础上借助这句歌诀,就轻松地突破了小学二年级学生计算中的一个难
连续退位减法时,学生就能应对自
如,错误率大大降低。

如右题:
3、顺序不清“创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混合运算
题的运算顺序和法则也不能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才能真正掌握计算法测。

就是基于这样的数学教
学理念,我对第三种“100-75+25”这样的加减混合计算创设了这样
一个问题情境:妈妈给小明100元钱,他上街买了一双75元的鞋,
回家后,爸爸又给他25元,小明现在有多少钱?我是这样引导学生:
(1)列分步算式解答:100-75=25(元)、25+25=50(元)
(2)根据分布计算的思路写出综合算式的结果。

100-75+25
=25+25
=50(元)
(3)观察总结出加减混合计算题的计算方法是按“从左到右”
的顺序计算。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和“算”的游戏,我们做教师的要巧
妙地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让“数字”与“计算”变成生活中一个个
鲜活可感、喜闻乐见的数学情景,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掌
握计算原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生动
活泼的情景中,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课程标准理念渗透在我们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而降低错误率。

以上三种对策,教师要在举一反三的训练中才能见效,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有效到发展。

二、不良学习习惯的错误情况及对策
有的孩子做作业时,右手写作业,左手在玩小东西(如橡皮、铅笔等);有的边写作业边和同桌讲小话;有的边写作业边和前后同学打闹;有的写着写着就发呆;有的是为了完成做题任务,书写速度特快。

有了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出现下面的计算问题。

3、抄错数字。

(1)
(2)列横式时把已知数写错。

如下题:
一个数加上53得100,这个数是多少?列式:100-63=37 4、运算符号写错。

横式中是加号,竖式中写成了减号;横式中是减号,竖式中却
5按横式中的运算符号列对了竖式,但计算时加法竖式用减法做,
6、竖式计算不完整,做一半留一半。

如: 此题只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相减, 百位上的数就没有减。

7、该进位时不进,该退位时不退。

做加法时忘记加上进位“1”,做减法时忘记减去退位“1”。

例:
(1
(2)题中被减数十位上的“3”不够减4,没有向百位退“1”当“10”再减。

倒回来用减数中的“4”减被减数“3”得“1”。

.
8、把“被减数”当“差”等。

用竖式计算减法并验算时,把用“差加减数 等于被减数”得到的验算结果当作计算结果“差”
写到了横式中等号的后面。

如右题:
9、对竖式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

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时嫌列竖式麻烦而采用口算,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如:192+365=457 708-342=466
10、书写数字不规范。

写数字时该出头的不出头,6和0分不清;该转圆的转不圆,9和4分不清,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针对学生上述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十种计算错误,教师可采取以下三个对策:
1、得方法,强化训练成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针对学生计算时的心不在焉、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感、马虎了事等不良习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计算要正确,必分六步走:一列、二对、三计算、四验、五检、六复查。

一列,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列出竖式或横式;二对,就是把列好的竖式或横式中的每个数字和运算符号认真与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数核对一遍,目的是检查是否抄对原题中的已知数和运算符号;三计算,每个数字和运算符号都核对无误后才开始计算;四验,做完一题就验算一题,如果题目不要求写出验算过程,也要用口算在原来竖式中验算一遍;五检,做完一个小题就检查一个小题,这
种检查的好处是范围小容易发现错误,把错误排除在萌芽阶段;六复查,就是整个大题的内容全部做完了,还要逐一将每个小题检查一遍。

为了将认真细致的计算方法强化成学生一辈子受用的好习惯,教师对做得好的同学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在全班交流自己运用这种方法计算获得成功的心理感受,在班上营造一种做事认真负责的好氛围,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中,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2、知个性,因材施教创氛围。

孩子在写作业时,教师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安静的学习氛围,一定要克服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孩子的注意力不被干扰。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注意力集中时,大脑只有一个兴奋中心,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时,大脑有好几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互相干扰,当然会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观察孩子们的言行,充分了解孩子们的个性。

针对孩子们的个性安排座位,进行个别辅导。

对学习习惯差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能保持安静。

要把喜欢讲话的和打闹的同学分开坐,并且把他们放在最前排坐,这样老师可以随时给予关注他们的行为;如果这类学生个子高,放在前面又挡着矮个的同学,就把他编了跟自制力强的同学坐,同桌不跟他闹他也就闹不起来。

只要他们能够安静下来,注意力也就能集中起来。

让这些个性与众不同的孩子在较为安静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慢慢地他们也就能够改变自己学习上的不良习惯。

3、善引导,启智陶情成秉性。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站在培养人才的高度,在教育教学中“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激励情感,以人格影响人格”,引导学生写作业要专心,计算过程要细心,检查错误要耐心,引导学生认真书写,遇到较大的数字时要勤用草稿演算等等,用草稿演算时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书写,这样既节约用纸又便于复查。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看似简单的计算教学中,如果我们老师能“时时处处细留心,认真研究找原因,不断实践寻方法”,就能够在这些简单计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生铸就大人生。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儿童心理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