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免疫-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免疫PPT精选课件

此类抗原只表现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肿瘤特异性。 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1
(二)根据肿瘤发生情况的分类 1.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特异性高而抗原性弱 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肿瘤抗原间很少出现交叉反应
12
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同一种病毒诱发的不同类型肿瘤(无论其组织来源或 动物种类如何不同),均可表达相同的抗原且抗原性 较强。因为此类抗原是由病毒基因编码,因此称之为 病毒肿瘤相关抗原。
29
MHC I分子表达低下
30
缺乏协同刺激分子
31
4.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 肿瘤细胞可通过分泌TGF-b、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
子或其他免疫抑制物质抑制机体抗原提呈细胞(包括 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包括NK细 胞)的功能。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可表达FasL和抑制性分子,诱导 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和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肿瘤细胞还可通过主动诱导荷瘤机体产生调节性T细 胞(Treg)和Gr-1+CD11b+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而抑制免疫应答。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
4
一、肿瘤抗原产生的分子机理
细胞癌变 过程中合 成了新的 蛋白质分 子(Her2/neu)
由于基因 突变或重 排等使正 常蛋白质 分子的结 构发生改 变(p53、 Ras蛋白)
由于糖基 正常情况 致癌病毒 化等原因 下处于隐 表达的肿 导致异常 蔽状态的 瘤抗原 的细胞蛋 抗原表位 (人乳头 白及其产 暴露出来。 瘤病毒 物(神经 (MAGE) E6、E7) 节苷脂 GM2和GD2)
的类似于化学诱发的肿瘤的抗原,也有的类似于病毒诱发的 肿瘤。 如:Ras突变蛋白10%的肿瘤病人表达,乳腺癌表达的Her2/neu等。
11
(二)根据肿瘤发生情况的分类 1.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特异性高而抗原性弱 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 肿瘤抗原间很少出现交叉反应
12
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同一种病毒诱发的不同类型肿瘤(无论其组织来源或 动物种类如何不同),均可表达相同的抗原且抗原性 较强。因为此类抗原是由病毒基因编码,因此称之为 病毒肿瘤相关抗原。
29
MHC I分子表达低下
30
缺乏协同刺激分子
31
4.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 肿瘤细胞可通过分泌TGF-b、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
子或其他免疫抑制物质抑制机体抗原提呈细胞(包括 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包括NK细 胞)的功能。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可表达FasL和抑制性分子,诱导 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和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肿瘤细胞还可通过主动诱导荷瘤机体产生调节性T细 胞(Treg)和Gr-1+CD11b+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而抑制免疫应答。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
4
一、肿瘤抗原产生的分子机理
细胞癌变 过程中合 成了新的 蛋白质分 子(Her2/neu)
由于基因 突变或重 排等使正 常蛋白质 分子的结 构发生改 变(p53、 Ras蛋白)
由于糖基 正常情况 致癌病毒 化等原因 下处于隐 表达的肿 导致异常 蔽状态的 瘤抗原 的细胞蛋 抗原表位 (人乳头 白及其产 暴露出来。 瘤病毒 物(神经 (MAGE) E6、E7) 节苷脂 GM2和GD2)
的类似于化学诱发的肿瘤的抗原,也有的类似于病毒诱发的 肿瘤。 如:Ras突变蛋白10%的肿瘤病人表达,乳腺癌表达的Her2/neu等。
《病理生理学》课件:14 肿瘤免疫

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肿瘤细胞特有,正常细胞不存在
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 正常细胞组织也存在,但肿瘤细胞 中含量明显增高
16
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是人们于上世纪50年代在同种系动物间小鼠中, 通过移植排斥的实验方法发现的,又称为肿瘤 特异性移植相关抗原(tumor specific transplantation antigen, TSTA)或肿瘤排斥抗 原(tumor rejection antigen, TRA)。 是肿瘤细胞来源的热休克蛋白(HSPs)与肿瘤抗 原多肽的复合物。
5
一组数据:
概述
全世界每年约有1000万人新患癌症,
有600万人死亡。
中国每年约有170万人新患癌症,有 120万人丧生。
癌症已成为城市第一、农村第三位的
死亡原因。
6
概述
•1909年Ehrlich最早提出了免疫监视的构想。
•在20世纪初有人发现把肿瘤移植同种动物后常常发生 肿瘤消退现象。
•1943年Gross首次证明了用甲基胆蒽诱导的肉瘤可使 小鼠免疫,但所用的实验动物还不算纯系动物。
11
概述
肿瘤研究≠肿瘤细胞研究
一个世纪的观念:肿瘤是局部组织/器官细胞异常生长形成的疾病
肿瘤是个系统性疾病
肿瘤是一种组织 (间质、血管、微环境),不是一堆肿瘤细胞 免疫功能失控,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不是简单的低下
保护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功能增强 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功能低下
肿瘤发生和发展三种起因 基因突变 微境刺激(炎症等) 机体免疫抑制
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 正常细胞组织也存在,但肿瘤细胞 中含量明显增高
16
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是人们于上世纪50年代在同种系动物间小鼠中, 通过移植排斥的实验方法发现的,又称为肿瘤 特异性移植相关抗原(tumor specific transplantation antigen, TSTA)或肿瘤排斥抗 原(tumor rejection antigen, TRA)。 是肿瘤细胞来源的热休克蛋白(HSPs)与肿瘤抗 原多肽的复合物。
5
一组数据:
概述
全世界每年约有1000万人新患癌症,
有600万人死亡。
中国每年约有170万人新患癌症,有 120万人丧生。
癌症已成为城市第一、农村第三位的
死亡原因。
6
概述
•1909年Ehrlich最早提出了免疫监视的构想。
•在20世纪初有人发现把肿瘤移植同种动物后常常发生 肿瘤消退现象。
•1943年Gross首次证明了用甲基胆蒽诱导的肉瘤可使 小鼠免疫,但所用的实验动物还不算纯系动物。
11
概述
肿瘤研究≠肿瘤细胞研究
一个世纪的观念:肿瘤是局部组织/器官细胞异常生长形成的疾病
肿瘤是个系统性疾病
肿瘤是一种组织 (间质、血管、微环境),不是一堆肿瘤细胞 免疫功能失控,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不是简单的低下
保护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功能增强 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功能低下
肿瘤发生和发展三种起因 基因突变 微境刺激(炎症等) 机体免疫抑制
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ppt课件

24
肿瘤诱导CD4+CD69+CD25- 调节性T细胞产生
25
CD4+CD69+CD25- T细胞抑制CD4 T细胞反应
26
J Immunol, 2009
(3)肿瘤Treg抑制作用的机制
27
(4)针对肿瘤Treg的免疫治疗 depleting
managing
28
非特异性Treg的清除(CD25 mAb、IL-2+白喉毒 素、foxp3 mRNA转染DC等)
特异性Treg的 清除
阻断Treg的 趋化和聚集
抑制Treg的 功能(针对 STAT3、IL10等)
抑制Treg的分化
控制Treg的分化方 向
提高效应T细胞抗 Treg的抑制作用的 能力(A20silenced DCs)
控制Treg的功能联 合生物治疗 29
Rech AJ, Vonderheide RH.Clinical use of antiCD25 antibody daclizumab to enhance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 antigen vaccination by targeting regulatory T cells. Ann N Y Acad Sci. 2009 Sep;1174:99-106
30
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
巨噬细胞
31
巨噬细胞的特点
M是体内功能最为活跃的细胞之一 表达数十种受体 产生数十种酶 分泌近百种生物活性产物
32
巨噬细胞的来源
33
不同部位的巨噬细胞
肺:
肺泡巨噬细胞
肿瘤诱导CD4+CD69+CD25- 调节性T细胞产生
25
CD4+CD69+CD25- T细胞抑制CD4 T细胞反应
26
J Immunol, 2009
(3)肿瘤Treg抑制作用的机制
27
(4)针对肿瘤Treg的免疫治疗 depleting
managing
28
非特异性Treg的清除(CD25 mAb、IL-2+白喉毒 素、foxp3 mRNA转染DC等)
特异性Treg的 清除
阻断Treg的 趋化和聚集
抑制Treg的 功能(针对 STAT3、IL10等)
抑制Treg的分化
控制Treg的分化方 向
提高效应T细胞抗 Treg的抑制作用的 能力(A20silenced DCs)
控制Treg的功能联 合生物治疗 29
Rech AJ, Vonderheide RH.Clinical use of antiCD25 antibody daclizumab to enhance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 antigen vaccination by targeting regulatory T cells. Ann N Y Acad Sci. 2009 Sep;1174:99-106
30
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
巨噬细胞
31
巨噬细胞的特点
M是体内功能最为活跃的细胞之一 表达数十种受体 产生数十种酶 分泌近百种生物活性产物
32
巨噬细胞的来源
33
不同部位的巨噬细胞
肺:
肺泡巨噬细胞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概述.pptx

如何动员免疫系统攻击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用的局限性 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1、免疫系统应答的基本要素
抗原表达
抗原提呈
CTL活化
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内抗原的加工及 经由MHC分子的细胞 表面呈现
是否能够打破已经形 成的免疫耐受,作为 外来抗原被免疫系统 识别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MHCI/II提呈抗原肽 协同刺激因子
细胞免疫功
能
肿瘤疫苗 增强肿瘤的 特异性免疫 识别和杀伤
肿瘤免疫治 疗
肿瘤微环境
消除肿瘤细 胞对T细胞抑
制性因素
终极目标:治愈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PDL1 CTLA4 LAG3 TIM3
细胞免疫治疗
CAR-T TCR-T
肿瘤新抗原相关疫苗
TCR识别抗原肽
辅助活化信号
CD4+T细胞 细胞因子
受多种外源性和自 身机制调控
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后,是否就一定能 够完成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
1、免疫系统应答的基本要素
1、免疫系统应答的基本要素
细T胞e免xt 疫 in here 体液免疫
天然免疫
病毒、细 菌、衰老 或突变的 细胞
2、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
现免疫监视。
2、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
活化T细胞是否能够进入肿瘤中心并发挥杀伤作用
CTL无法进 入肿瘤内部
进入肿瘤内 部的T细胞受 到肿瘤微环 境的转化或 抑制
Galluzzi et al., Sci. Transl. Med. 10, eaat7807 (2018) 19 September 2018
2、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
特异性免疫应答失效后,是否存在其它机制抑制肿瘤生长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用的局限性 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1、免疫系统应答的基本要素
抗原表达
抗原提呈
CTL活化
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内抗原的加工及 经由MHC分子的细胞 表面呈现
是否能够打破已经形 成的免疫耐受,作为 外来抗原被免疫系统 识别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MHCI/II提呈抗原肽 协同刺激因子
细胞免疫功
能
肿瘤疫苗 增强肿瘤的 特异性免疫 识别和杀伤
肿瘤免疫治 疗
肿瘤微环境
消除肿瘤细 胞对T细胞抑
制性因素
终极目标:治愈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PDL1 CTLA4 LAG3 TIM3
细胞免疫治疗
CAR-T TCR-T
肿瘤新抗原相关疫苗
TCR识别抗原肽
辅助活化信号
CD4+T细胞 细胞因子
受多种外源性和自 身机制调控
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后,是否就一定能 够完成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
1、免疫系统应答的基本要素
1、免疫系统应答的基本要素
细T胞e免xt 疫 in here 体液免疫
天然免疫
病毒、细 菌、衰老 或突变的 细胞
2、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
现免疫监视。
2、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
活化T细胞是否能够进入肿瘤中心并发挥杀伤作用
CTL无法进 入肿瘤内部
进入肿瘤内 部的T细胞受 到肿瘤微环 境的转化或 抑制
Galluzzi et al., Sci. Transl. Med. 10, eaat7807 (2018) 19 September 2018
2、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
特异性免疫应答失效后,是否存在其它机制抑制肿瘤生长
肿瘤逃避机制培训ppt课件

3、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肿瘤来源的抑制因子:• 如前列腺素 (PEG2) 、甲胎蛋白等• 对免疫反应中多种效应细胞的功能均具 有抑制作用
肿瘤逃避机制 23
可溶性IL-2受体• 可结合IL-2• 是一种活化T细胞的可溶性标记物• 竞争IL-2可影响IL-2依赖的免疫应答
1.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弱及抗原调变• 肿瘤抗原免疫原性弱• 抗原调变:宿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减少或丢失,进 而不被免疫系统识别• 与肿瘤的生长、转移相关
肿瘤逃避机制 5
Escape from immunosurveillance
肿瘤逃避机制 27
Tumors secreteImmunosuppressivemolecules
Escape from immunosurveillance
肿瘤逃避机制 28
Lack of Neo-antigens
肿瘤逃避机制 6
抗原调变• 细胞内化作用
• 抗原脱落• 非补体固定的抗肿瘤 抗体封闭
• 抗原抗体复合物脱落
肿瘤逃避机制
2 .MHC抗原表达异常• MHC-I 类抗原表达降低或缺失• CTL不识别• 实验中观察到HLA-I类抗原减少或消失 的肿瘤患者预后较差,转移率较高• 实验中用MHC-I类基因转染细胞株,则 其成瘤性及转移率减低或消失
肿瘤逃避机制 8
Escape from class I MHC
肿瘤逃避机制 9
3.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覆盖”或被封闭• 表面抗原可能被某些物质覆盖,如高水 平的唾液粘多糖或肿瘤激活的凝聚系统• 血清中的“封闭因子”封闭抗原表位
肿瘤逃避机制 21
2、淋巴因子产生异常与TH1/TH2漂移• 肿瘤的生长和进展与IFN-α和IL-2的产生呈负 相关• 肿瘤组织多分泌TH2类细胞因子• 机体处于TH2细胞因子优势状态 (IL-10、IL -4)• IL-10具有多种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 可保护肿瘤组织免受CTL杀伤• IL-4是IL-10分泌的启动因子之一肿瘤逃避机制 22
肿瘤逃避机制 23
可溶性IL-2受体• 可结合IL-2• 是一种活化T细胞的可溶性标记物• 竞争IL-2可影响IL-2依赖的免疫应答
1.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弱及抗原调变• 肿瘤抗原免疫原性弱• 抗原调变:宿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减少或丢失,进 而不被免疫系统识别• 与肿瘤的生长、转移相关
肿瘤逃避机制 5
Escape from immunosurveillance
肿瘤逃避机制 27
Tumors secreteImmunosuppressivemolecules
Escape from immunosurveillance
肿瘤逃避机制 28
Lack of Neo-antigens
肿瘤逃避机制 6
抗原调变• 细胞内化作用
• 抗原脱落• 非补体固定的抗肿瘤 抗体封闭
• 抗原抗体复合物脱落
肿瘤逃避机制
2 .MHC抗原表达异常• MHC-I 类抗原表达降低或缺失• CTL不识别• 实验中观察到HLA-I类抗原减少或消失 的肿瘤患者预后较差,转移率较高• 实验中用MHC-I类基因转染细胞株,则 其成瘤性及转移率减低或消失
肿瘤逃避机制 8
Escape from class I MHC
肿瘤逃避机制 9
3.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覆盖”或被封闭• 表面抗原可能被某些物质覆盖,如高水 平的唾液粘多糖或肿瘤激活的凝聚系统• 血清中的“封闭因子”封闭抗原表位
肿瘤逃避机制 21
2、淋巴因子产生异常与TH1/TH2漂移• 肿瘤的生长和进展与IFN-α和IL-2的产生呈负 相关• 肿瘤组织多分泌TH2类细胞因子• 机体处于TH2细胞因子优势状态 (IL-10、IL -4)• IL-10具有多种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 可保护肿瘤组织免受CTL杀伤• IL-4是IL-10分泌的启动因子之一肿瘤逃避机制 22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PPT精品医学课件

前列腺素E2(PGE2)
• 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许多肿瘤细胞产生前列 腺素,它能引起免疫抑制他能诱导产生抑 制性T细胞和抑制性巨噬细胞,降低LAK 细胞的活性,抑制CD3单抗诱导的T细 胞增殖等。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tumor evas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引言
虽然机体的免疫系统能产生抗肿瘤免 疫应答,但是,许多肿瘤仍能在机体内进 行生长,甚至导致宿主死亡,表明肿瘤能 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或是通过某 种机制使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 应答。
假如我是肿瘤细胞。。。
IL-10
• 在单核细胞存在的前提下,可直接抑制 T细胞的增值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 通过抑制NO的产生来干扰IFN-У对巨 噬细胞的活化 要通过抑制Th1,CD8+T变成“C D8+T细胞”,NK细胞产生IFN-У 来间接抑制NK细胞的活性。
TGF-В
• 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肿瘤诱导产生的免疫 抑制因子。 • 拮抗IL-2,TNF和IFN等细胞因 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抑制NK和单核细胞 的杀伤活性,抑制抗原特异性CTL的诱 导活化剂T,B细胞的增殖
2抗原调变:宿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导致肿 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减少,减弱或消失,从而使免 疫系统不能识别。 • 还是不安全、、、、 抗原覆盖: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被某些物质覆盖的 现象。 肿瘤叛乱:肿瘤细胞可高水平表达包括唾液酸在内 的粘多糖或其他肿瘤激活的凝聚系统。 机体倒戈: 血清中的封闭因子可封闭肿瘤细胞的 抗原表尾货效应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
一、肿瘤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低下(主要 原因) 肿瘤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低缺陷或 者低下,致使肿瘤细胞内抗原无法提呈。
MHCⅠ类分子表达低缺陷的原因: 1缺失编码MHCⅠ重链基因的第六号染色体,部分缺失MHCⅠ 重链基因或MHCⅠ等位基因转录下调 2 LMP2,LMP7,TAP1和TAP2缺失或功能异常 TAP参与内源性抗原肽的转运,使其从胞质溶胶进入 内质网,并与MHCⅠ类分子结合。 LMP表达低下导致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异常,引起靶蛋白的 降解功能异常,可以引起癌蛋白聚集,抑癌蛋白异常降解, 突变细胞凋亡受阻和增值加速,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肿瘤免疫逃逸PPT课件

高浓度IL-2、
CD3单抗等
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
第14页/共29页
免疫衰老
•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免疫 应答能力逐渐下降。
• 主要机制:免疫效应细胞的减少及免疫耐受 信号通路的活化。
• 增龄导致的胸腺萎缩,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第15页/共29页
衰老相关T细胞分化变化
第16页/共29页
TGF-β
降低肿瘤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从而抑制CTL增殖分 化,抑制DC成熟和分化。
PGE2
抑制DC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抑制DC的抗原呈 递
趋化因子
CCL2/MCP-1、CCL5/RANTES等趋化并聚集DC,使T细 胞活化受阻。
NO
抑制淋巴细胞的功能
第9页/共29页
免疫耐受
• 肿瘤抗原:不表达、免疫原性弱、被封闭。 • 肿瘤细胞MHC表达异常MHC-I类分子表达降低
PH 降低
免疫细胞死亡
CTL低
第6页/共29页
肿瘤微环境代谢
• 氨基酸代谢 精氨酸含量下降抑制T细胞功能,尤其是CD8+T细胞 NO抑制MHC-Ⅱ分 子,从而抑制T细胞 增殖。
• 色氨酸代谢 为T细胞增殖所必需 其缺乏会导致活化T 细胞停滞于S期。
IDO(吲哚胺双加氧酶)为色氨酸分解酶 肿瘤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 M)、Tre 均可分泌 ID O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细胞通过自身或微环境改变来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和 攻击
第1页/共29页
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
第2页/共29页
免疫逃逸机制
• 一、免疫抑制 • 二、免疫耐受 • 三、免疫衰老
第3页/共29页
免疫抑制
肿瘤免疫逃逸ppt课件

肿瘤相抗原的变异。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频 率较高,导致所表达的肿瘤抗原不断发生变 异。新的基因突变如果不再被肿瘤特异性抗 体或效应细胞所识别将获得一定的生长优势,
肿瘤来源的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包括
白细胞介素-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 以影响树突状细胞(DC)以及淋巴 T细胞 的功能为主。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大多数肿瘤细胞都可以产 生 VEGF,它可以促进瘤体内新血管形 成并且抑制 DC分化发育。
肿瘤的免疫逃逸的主要原因有: ➢ 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的改变 ➢ 肿瘤来源的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 ➢ CD+CD25+调节性T细胞
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改变
该部分包括以下: 多数肿瘤细胞表明的MHCⅠ类分子表达下降
或者缺失。近几年,非经典的HLA-G分子被 发现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之前,它被发现 于母胎界面的绒毛外细胞层,被认为有保护 胎儿免受母体同种异体识别的作用,抑制母 体免疫细胞。
10总结不同的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机制各不相同研究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对于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原理提高机体免疫状态逆转肿瘤的逃逸设设计新的治疗策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
肿瘤的免疫逃逸
机体存在多种免疫监视机制 ,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 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细胞和体液的免疫机制 , 而以 T细胞、NK细胞和 MΦ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发 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但肿瘤仍能在体内发生并持 续发展 ,原因是肿瘤具有逃避免疫监视的功能。搞 清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 ,这对于研究肿瘤的发展规 律及进一步提出肿瘤;调节性T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 CD4+ T的 5% ~10%,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 抑制 CD4 和 CD8 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达到 免疫的负调节作用。与正常人相比,许多肿 瘤患者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的CD4+CD25+ 调节性T细胞增多,因此使肿瘤获得免疫耐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Mechanism of Tumor Evas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免疫监视和免疫编辑学说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免疫监视和免疫编辑学说
一、免疫监视
1. 免疫监视学说 2. 免疫监视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3. 免疫监视对肿瘤发生认识的局限性 4. 免疫抗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Carcinoma of the liver
20-35
Carcinoma of the skin
20-50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2.5-10
Melanoma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Lung
1-2
In all forms of immunodeficiency the relative risk of developing tumors in which viruses are known to play a role is greatly increased. This is the case for all those listed except cancer of the lung. The relative risks vary in different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follow up and the presence of cofactors such as sunlight for skin cancer.
Relative risk of tumor in immunosuppressed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Tumor type
Approximate relative risk
Kaposi’s sarcoma
50-100
Non-Hodgkin lymphoma
25-45
The major effector mechanisms for tumor cell killing may be the induction of tumor cell apoptosis via specific death receptor- mediated signaling and/or secretion of cytotoxic molecules such as granzyme B or perforine (A). Several HCMV-induced escape mechanisms can be assumed in this regard. HCMV encodes or stimulates cellular antiapoptotic proteins that protect the infected tumor cells from cytotoxic agents and/or from apoptosis (B). HCMV infection leads to enhanced expression of death receptor ligands that may induce apoptosis in immune effector cells (C). HCMV-infected tumor cells secrete, for example, immune suppressive cytokines that may inhibit effector cells (D).
“免疫编辑”学说首次提出免疫系 统在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 了双重作用:免疫系统一方面具有监视、 清除肿瘤的能力;另一方面,免疫系统 参与肿瘤组织周围微环境形成,促进弱 免疫原性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
Stimulatory and Inhibitory Factors in the Cancer-Immunity Cycle. Each step of the Cancer-Immunity Cycle requires the coordination of numerous factors, both stimulatory and inhibitory in nature. Stimulatory factors shown in green promote immunity, whereas inhibitors shown in red help keep the process in check and reduce immune activity and/or prevent autoimmunity. Immune checkpoint proteins, such as CTLA4, can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an active immune response by acting primarily at the level of T cell development and proliferation (step 3). We distinguish these from immune rheostat (‘‘immunostat’’) factors, such as PDL1, can have an inhibitory function that primarily acts to modulate active immune responses in the tumor bed (step 7). Examples of such factors and the primary steps at which they can act are shown. Abbreviations are as follows: IL, interleukin; TNF, tumor necrosis factor; IFN, interferon; CDN, cyclic dinucleotide; 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 HMGB1, 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TLR, Toll-like receptor; HVEM, 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 GITR, glucocorticoid-induced TNFR family-related gene; CTLA4, cytotoxic Tlympocyte antigen-4; PD-L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CXCL/CCL, chemokine motif ligands; LFA1, 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 ICAM1, 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DO,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TG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TLA, B- and T-lymphocyte attenuator; VISTA, V-domain Ig suppressor of T cell activation; LAG-3, 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 protein; MIC, MHC class I polypeptiderelated sequence protein; TIM-3, 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3. Although not illustrated,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intratumoral T regulatory cells, macrophages, an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are key sources of many of these inhibitory factors. See text and Table 1 for details.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Vol. 25, No. 2, 167-185, 2005
二、免疫编辑
2002年Dunn和Schreiber等在“免疫监视”学说的基 础上提出了肿瘤免疫编辑 (immunoediting)学说。该学说 将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清 除 期 (elimination) 、 平 衡 期 (equilibrium) 和 逃 逸 期 (escape) 。
免疫抗病毒与肿瘤关系
多种病毒(HIV, HPV, EBV等)感染宿主细胞,易诱发肿瘤; 多种病毒干扰免疫识别和应答; 免疫应答限制了病毒复制,阻止潜在的致癌病毒扩散; 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中病毒表达蛋白,杀伤肿瘤; 抗淋巴细胞血清诱发的免疫抑制小鼠+病毒感染可引起肿
瘤高发生率。
* 免疫系统功能在于阻止病毒诱发的肿瘤发生,而对非病毒诱发的肿瘤发生则无作用?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免疫监视对肿瘤发生认识的局限性
裸鼠(T细胞缺陷)和抗淋巴细胞血清诱发的 免疫抑制小鼠未见肿瘤发生率增加;
免疫抑制个体(肾移植)中人类常见肿瘤发生 率不高;
致癌剂(甲基胆蒽)在SCID (T、B细胞联合缺 陷)和正常小鼠诱导肿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肿瘤抗原剂量的影响(中等剂量易发生免疫应 答现象)。
免疫监视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体外免疫效应细胞抗肿瘤作用; 实验动物模型显示抗肿瘤免疫的存在; 从患者中能够检测到抗肿瘤免疫应答,增
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够产生治疗效果; 肿瘤灶内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与预后有关; 免疫缺陷人群和免疫抑制的个体中肿瘤发
生率增高; 肿瘤在儿童和老年人更为常见; 肿瘤的自发性消退; 尸检数据表明有许多肿瘤并无临床表现。
Mechanism of Tumor Evas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免疫监视和免疫编辑学说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免疫监视和免疫编辑学说
一、免疫监视
1. 免疫监视学说 2. 免疫监视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3. 免疫监视对肿瘤发生认识的局限性 4. 免疫抗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Carcinoma of the liver
20-35
Carcinoma of the skin
20-50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2.5-10
Melanoma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Lung
1-2
In all forms of immunodeficiency the relative risk of developing tumors in which viruses are known to play a role is greatly increased. This is the case for all those listed except cancer of the lung. The relative risks vary in different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follow up and the presence of cofactors such as sunlight for skin cancer.
Relative risk of tumor in immunosuppressed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Tumor type
Approximate relative risk
Kaposi’s sarcoma
50-100
Non-Hodgkin lymphoma
25-45
The major effector mechanisms for tumor cell killing may be the induction of tumor cell apoptosis via specific death receptor- mediated signaling and/or secretion of cytotoxic molecules such as granzyme B or perforine (A). Several HCMV-induced escape mechanisms can be assumed in this regard. HCMV encodes or stimulates cellular antiapoptotic proteins that protect the infected tumor cells from cytotoxic agents and/or from apoptosis (B). HCMV infection leads to enhanced expression of death receptor ligands that may induce apoptosis in immune effector cells (C). HCMV-infected tumor cells secrete, for example, immune suppressive cytokines that may inhibit effector cells (D).
“免疫编辑”学说首次提出免疫系 统在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 了双重作用:免疫系统一方面具有监视、 清除肿瘤的能力;另一方面,免疫系统 参与肿瘤组织周围微环境形成,促进弱 免疫原性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
Stimulatory and Inhibitory Factors in the Cancer-Immunity Cycle. Each step of the Cancer-Immunity Cycle requires the coordination of numerous factors, both stimulatory and inhibitory in nature. Stimulatory factors shown in green promote immunity, whereas inhibitors shown in red help keep the process in check and reduce immune activity and/or prevent autoimmunity. Immune checkpoint proteins, such as CTLA4, can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an active immune response by acting primarily at the level of T cell development and proliferation (step 3). We distinguish these from immune rheostat (‘‘immunostat’’) factors, such as PDL1, can have an inhibitory function that primarily acts to modulate active immune responses in the tumor bed (step 7). Examples of such factors and the primary steps at which they can act are shown. Abbreviations are as follows: IL, interleukin; TNF, tumor necrosis factor; IFN, interferon; CDN, cyclic dinucleotide; 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 HMGB1, 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TLR, Toll-like receptor; HVEM, 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 GITR, glucocorticoid-induced TNFR family-related gene; CTLA4, cytotoxic Tlympocyte antigen-4; PD-L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CXCL/CCL, chemokine motif ligands; LFA1, 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 ICAM1, 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DO,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TG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TLA, B- and T-lymphocyte attenuator; VISTA, V-domain Ig suppressor of T cell activation; LAG-3, 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 protein; MIC, MHC class I polypeptiderelated sequence protein; TIM-3, 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3. Although not illustrated,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intratumoral T regulatory cells, macrophages, an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are key sources of many of these inhibitory factors. See text and Table 1 for details.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Vol. 25, No. 2, 167-185, 2005
二、免疫编辑
2002年Dunn和Schreiber等在“免疫监视”学说的基 础上提出了肿瘤免疫编辑 (immunoediting)学说。该学说 将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清 除 期 (elimination) 、 平 衡 期 (equilibrium) 和 逃 逸 期 (escape) 。
免疫抗病毒与肿瘤关系
多种病毒(HIV, HPV, EBV等)感染宿主细胞,易诱发肿瘤; 多种病毒干扰免疫识别和应答; 免疫应答限制了病毒复制,阻止潜在的致癌病毒扩散; 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中病毒表达蛋白,杀伤肿瘤; 抗淋巴细胞血清诱发的免疫抑制小鼠+病毒感染可引起肿
瘤高发生率。
* 免疫系统功能在于阻止病毒诱发的肿瘤发生,而对非病毒诱发的肿瘤发生则无作用?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免疫监视对肿瘤发生认识的局限性
裸鼠(T细胞缺陷)和抗淋巴细胞血清诱发的 免疫抑制小鼠未见肿瘤发生率增加;
免疫抑制个体(肾移植)中人类常见肿瘤发生 率不高;
致癌剂(甲基胆蒽)在SCID (T、B细胞联合缺 陷)和正常小鼠诱导肿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肿瘤抗原剂量的影响(中等剂量易发生免疫应 答现象)。
免疫监视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体外免疫效应细胞抗肿瘤作用; 实验动物模型显示抗肿瘤免疫的存在; 从患者中能够检测到抗肿瘤免疫应答,增
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够产生治疗效果; 肿瘤灶内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与预后有关; 免疫缺陷人群和免疫抑制的个体中肿瘤发
生率增高; 肿瘤在儿童和老年人更为常见; 肿瘤的自发性消退; 尸检数据表明有许多肿瘤并无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