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疫苗
治疗性结核DNA疫苗SDS含量检测

治疗性结核D N A疫苗S D S含量检测孔雯雯\魏荣华1,王玮\周飞燕1,梁艳2,吴雪琼2,倪世明、黄明\丨.广州白云山拜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95;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摘要:目的应用吖啶橙法来检测治疗性结核D N A疫苗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 D S)的残留量方法将S D S标准液与吖啶橙混合后,经甲苯萃取处理后在波长499 m n测定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供试品中S D S的含量 结果S D S浓度在0.005~0.32 mg.mL—1的范围内,相关系数;■ >0.99,线性关系良好…该法受高溫、辅料和核酸的影响较小3批制剂的S D S残留量均小于0.02 mg.mL—1。
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准确度和重现性较好,可用于结核D N A 疫苗制剂中S D S残留量的检测,:关键词:十二烷基硫酸钠;结核;D N A疫苗;吖啶橙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29X(2021) 01-0039-04Doi :10.12048/j.issn.1674-229X.2021.01.008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in Therapeutic Tuberculosis DNA VaccineK O N G Wenwen'.WEI Ronghua1,W ANG Wei1,ZH O U Feiyan1,LIA NG Yan2,W U Xueqiong2,NI Shiming1, HUANG M i n g1 ( 1. Guang"z/i〇u Bai Yun Shan Baidi Bio-Technology C o., L id, Guangzhou, Guangdong 5W495, C hina;2. Tuberculosis Key Laboratory , the Sth Medical Center o f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100091 , C hina)A B S T R A C T:O B JE C T IV E T(> develop a metlunl f or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sodiumtuberculosis DNA vaccine by acridine orange. M E T H O D S The standard solution of SDS was mixed with acridine orange, then the mixture was extrac ted with toluene and determined the absorbance at the wavelength of 499 nm.The concentration of SDS in samples could be determined by standard t;urve. R E SU L T S The standard curve of SDS concentration showed good linearity at the range of 0.005-0.32mg-niL 1 (r>0.99). And the method was relatively smaller affection by high tem perature,excipients and nucleic acid.The content of SDS from three batches of preparations were all lower than 0.02 mg • mL 1. C O N C LU SIO N The developed method is sim ple,spec ific,accurate,and reproducible,which can h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DS residue in tuberculosis DNA vaccine.K EY W O R D S:sodium dodecyl sulfate;tuberculosis; DNA vaccine;acridine orange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我国是结核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结核疫苗是卡介苗,它也是唯一应 用于人类结核病的预防性疫苗[4<。
治疗性疫苗

2.基因疫苗(核酸疫苗)
➢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型疫苗,使抗原以基因形式呈 现。
➢基因疫苗包括: ➢DNA疫苗和RNA疫苗
2.基因疫苗(核酸疫苗)
基本原理: ➢通过将编码抗原的质粒直接导入 机体组织,常见肌肉、皮下和脾, 在注射局部表达该抗原,经加工后 形成的多肽抗原可与宿主细胞MHCI 类和MHCⅡ类分子结合,并被提呈 给宿主的免疫识别系统,从而诱生 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三) 发展基础
1.微生物的持续性感染日益受到重视 ➢在控制微生物所致的持续性感染中,为达到杀灭或抑制宿主体内 微生物的目的,除采用抗微生物药物外,提高机体免疫应答也已受 到关注。 ➢虽然被动输入免疫细胞或抗体有短暂的抗微生物或其产物的作用, 但对于持续性感染,更受重视的是用治疗性疫苗通过主动免疫诱生
对于蛋白质疫苗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造 1.在蛋白质水平上修饰:脂蛋白化 2.在结构或构型上改造:固定化、交联、结构外显及构象限定及 3.在组合上可有多蛋白的复合及多肽偶联: ➢HBV (PAM)2 – HTL – Tc 多肽治疗性疫苗:多肽偶联和多肽氨基 端软脂酸化 ➢抗原 – 抗体复合物治疗性疫苗:两种蛋白组合为一体
➢ 在细菌方面,已有用麻风菌素治疗麻风菌感染、用布氏杆菌素 治疗布氏菌感染、用灭活的自身菌疫苗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 肤反复感染等。
➢ 此外,还研制了针对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的治疗性疫苗。 ➢ 目前,治疗性疫苗主要应用于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疾病,如肿
瘤、自身免疫病、慢性感染、移植排斥,超敏反应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治疗性疫苗的简介
1.蛋白质复合重构的治疗性疫苗
➢治疗性疫苗所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禁 忌、免疫无能和免疫耐受状态的已感染或已患病者。
治疗性疫苗

3.免疫学理论的发展
由于对HIV免疫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抗感染免 疫的理论发展。对不同感染过程中体液与细胞免 疫应答的详细分析、抗原提呈、细胞内信号传递
途径的进一步了解、微生物对免疫细胞感染所造
成的后果、以及裸DNA免疫的机制等均对发展治
疗性疫苗起了推动作用。
二.治疗性疫苗的特点(specialty of curing vaccine)
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医生协同进行判断。
第二节
治疗性疫苗的种类
(category of curing vaccine)
1.根据治疗性疫苗针对疾病种类的不同可分为:
①细菌型治疗性疫苗;
②病毒型治疗性疫苗;
③肿瘤治疗性疫苗; ④自身免疫病治疗性疫苗。 2.根据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机制可分为: ①特异性治疗性疫苗;
如卡介苗主要用于非特异地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但作
用较弱而被用作一种协同治疗,联合用于肿瘤病人。除卡
介苗外,短小棒状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以及其他的一 些细菌均曾被用作非特异的治疗性疫苗。
(二)细菌型治疗性疫苗(bacteria curing
vaccine)
细菌性感染因有抗生素等治疗,可以控制,故治疗
由于微生物的急性感染较容易通过药物控制,持 续性感染已成为棘手的重要问题。人们已逐渐认 识到,为控制持续性微生物感染,必须考虑如何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
2.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目前基因重组与表达技术已日趋成熟,不少微 生物基因的表达产物已获得,并可对其生物学 特性进行研究,提供了用于发展治疗性疫苗的 组分。 各种抗原成分的组合、拼接或用微生物抗原基 因与不同细胞因子基因组成表达嵌合性蛋白, 或使表达蛋白与药物交联的治疗性疫苗为开发 治疗性疫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疫苗研究:从防病向治病迈进-盘点治疗性疫苗的十颗新星

疫苗研究:从防病向治病迈进——盘点治疗性疫苗的十颗新星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为一个8岁的男孩接种牛痘疫苗以预防天花,从而开创了现代免疫学时代。
而在其后的200多年里,提到疫苗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预防传染病。
如今,这一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开始由利用激活免疫系统预防疾病向治疗疾病发展,而这一转变始于肿瘤学领域。
首个获得批准上市的癌症疫苗是美国生物科技公司Antigenics(现更名为Agenus)开发的Oncophage(2008年在俄罗斯获得批准用于治疗肾细胞癌)。
随后,Dendreon公司的Sipuleucel-T(Provenge)在2010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治疗激素难治性转移性前列腺癌。
继治疗性癌症疫苗之后,如今正在开发的疫苗已开始向靶向治疗疫苗领域发展,如HIV疫苗,以及与感染有关的癌症疫苗-靶向作用于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疫苗。
而且有多种治疗性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果其最终能够获得成功,将会为目前的疾病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
下面介绍的是正在进行研发而又极具希望的10种治疗性疫苗。
名称:GV A X Pancreas开发者:BioSante制药公司适应证:胰腺癌BioSante制药公司的胰腺癌疫苗GV AX Pancreas来源于异体(非自体)胰腺癌细胞,经过基因修饰产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进而刺激免疫系统。
胰腺癌被称为“沉默杀手”,因为其往往无症状,而且预后不良,许多患者患病后仅存活3~6个月。
201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癌症研讨会发布的Ⅰb期研究结果显示,GV A X Pancreas联合治疗黑色素瘤的单克隆抗体Y ervoy(ipilimumab,易普利姆玛),与单独使用易普利姆玛相比,可使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生存率提高60%,既往接受过治疗、晚期或肿瘤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3.3个月提高到5.5个月,而且1年后存活患者的数量几乎翻了两番。
治疗性疫苗在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Jne发 明牛 痘 苗 到 现 在 近 20年 的 历 史 中 , enr 0
疫苗大大减少 了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_ 。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不相 信疫苗能改善天然免疫应答 。对于感染 而言 , 传统 的格言是 : 系统 巳尽全力 , 免疫 尚不能消灭入侵者 . 最合理的办法是用药物直接进行杀伤。近年来研究 证明 , 疫苗不仅能防病 , 还能通过加强或调整患者的 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病作用 。 J
疫苗疗法 旨在打破免疫耐受 。此外 , 还可通过使用 佐剂和载体使治疗性疫苗更有效地诱 导免疫应答 、
消除免 疫 耐受 。
一
疗效很大 一部分与患 者 A C功能损 害情况 有关 。 P 种解决方法是 : 疫苗由括化的树突细胞加 上含有 C 4 和 C 8 表位的抗原所组成 _。例如 ,hj等 D ’ D 5 J Au a 实验证实感染利什曼病的小鼠用经体外可溶性抗原 处理的树突 细胞过继免 疫后 , 能 l 抗原 特异性 起
锄 ’ T细胞的活化 )使胞内病原体 的清除受 阻 。 , J 疫苗疗法可通过免疫调节 , 改善患者免疫状态, 刺激 机体恢复特异性 C I M, 达到根除病原 , 防止复发 的目
的。
三、 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策略
( ) 一 打破免疫耐受 细菌 ( 特别是胞内菌 )病 毒或寄生虫引起 的慢 、 早期对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发现, 管 尽 性感染非常常见 , 常表现出对药物治疗的低反应性。 患者体内巳存在大量 H V抗原 , B 但用 H ag} 的 BA {成 I 慢性感染的产生与宿主免疫应答不足以有效控制微 疫苗治疗后 , 仍可使相 当一部分患者体 内病毒复{ } I 生物并阻止其复{ 有关, } I 患者往往存在细胞介导的 停止 或消失 , 到控 制 和 治疗 的 目的 。一 种 合理 的 达 免疫( Ⅷ ) 陷, c 缺 不能 产生特 异性 细胞免疫应 答。 解释是 , 身循环中的 H ag 自 BA 对于患者的 A C P 来说 其原因可能是 因免疫系统识别 的教生物抗原 被遮 可能巳成为一种无损害信号 , 而当抗原 以不同途径
治疗性乙肝疫苗和预防性疫苗有什么不同?

治疗性乙肝疫苗和预防性疫苗有什么不同?
*导读:大家知不知道人类是乙肝病毒的唯一宿主,所以说,如果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接种,那肯定能控制住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性。
中国目前规定,乙肝疫苗是强直性要求新生儿必须要进行接种,且是免费的。
……
大家知不知道人类是乙肝病毒的唯一宿主,所以说,如果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接种,那肯定能控制住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性。
中国目前规定,乙肝疫苗是强直性要求新生儿必须要进行接种,且是免费的。
而治疗性乙肝疫苗大家又知道是什么不?治疗性的疫苗指
的是患者在感染病原体后或本身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接种治疗性疫苗达到治疗,或是防止病情恶化。
虽然两者学名差不多,但作用却是大有不同,我们都知道乙型肝炎疫苗是作预防乙肝用的,针对已经被感染乙型肝炎的人群来说,这种疫苗是无法起到治疗作用的。
但是,随着免疫学研究发展日益增进,人们发现乙型肝炎疫苗的新出路,在预防乙肝上作出了贡献,并配合研发出治疗性乙肝疫苗。
自此后,疫苗的作用就不单单只能预防疾病,还能对疾病进行治疗。
治疗性乙型肝炎像是个老师教会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奋起攻击,且它是国货,比其他抗病毒药、干扰素等药物的价格要漂亮很多。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对治疗能起
到一定的效果,但不代表它能完全代替药物,要视患者自身病情严重程度再作治疗方针。
在此,小编还是要怕你们嫌罗嗦,再次再次叮嘱大家,发现身体有问题一定一定要及时积极地去治疗,别等病情已经严重到不仅危害着自己健康,还拖累了家人,才来后悔。
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发2024PPT

03
包括治疗性HPV疫苗的特性、接受程度,以及各国之间的文化和社
会差异等。
治疗性HPV疫苗的意义
对宫颈癌预防的贡献
01
治疗性HPV疫苗的临床开发方向
治疗性HPV疫苗的临床开发方向包括针对HPV感染和低级别病变(CIN1)适应证的 候选疫苗,以及针对高级别病变(CIN2/3)适应证的候选疫苗。
”
02
HPV感染与癌前病变的关系
持续HPV感染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 变(CIN)2级或3级的概率为8% ~28%,如没有及时干预,其中3% ~5%会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
治疗性HPV疫苗对HPV感染的影响
治疗性HPV疫苗通过激活抗原呈递细 胞打破慢性感染者体内的免疫耐受, 重建或增强患者的免疫应答机制,消 除病原体和癌变细胞。
治疗性HPV疫苗的特性选择
理想的治疗性HPV疫苗在清除高危 HPV感染,消除癌前病变以及防止癌 前病变进展方面应具有很好的疗效和 安全性。
治疗性HPV疫苗的接受程度
许多国家实现了很好的疫苗覆盖率 ,疫苗可接受性很高,然而现在各 国越来越多地受到“疫苗犹豫”的 影响,需要通过宣传策略提高其接 受度。
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02
03
治疗性HPV疫苗对癌前病变的清除
治疗性HPV疫苗可清除HPV感染及其相关 的癌前病变和侵袭性宫颈癌。
治疗性HPV疫苗对癌前病变消退的帮助
治疗性HPV疫苗能消除HPV引起的癌前病 变,防止其进展为癌症。
治疗性HPV疫苗对癌前病变复发的预防
治疗性HPV疫苗可以降低癌前病变复发的 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性HPV疫苗的接种规划
推荐接种目标人群策略,根据治疗性 HPV疫苗特性选择接种的目标人群, 考虑其他因素如治疗性HPV疫苗的接 受程度等进行疫苗接种规划。
FDA批准一种治疗性癌症疫苗产品

FDA批准一种治疗性癌症疫苗产品2010年4月,在经历了多年挫败之后,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终于通过了第一款治疗性癌症疫苗产品。
这就是由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Dendreon公司生产的Provenge (sipuleucel-T)。
该疫苗能够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命延长好几个月。
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美国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肿瘤医学专家James Gulley认为,Provenge疫苗的成功让其它几款癌症疫苗看到了希望。
他指出,FDA在批准Provenge疫苗时需要克服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Provenge疫苗无疑是癌症疫苗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为后续的癌症疫苗产品趟开了一条新路。
在近三年时间里,癌症疫苗的研发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Gulley认为这部分得益于Provenge疫苗的成功,以及其它几款在晚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突出表现的癌症疫苗的功劳。
大型制药公司们都在启动各自的治疗用疫苗(therapeutic-vaccine)商业项目,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们也对癌症疫苗研发工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在美国,有数百个癌症疫苗的临床试验项目正在开展,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悉尼金梅尔综合癌症中心(Sidney Kimmel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肿瘤学家Hyam Levitsky认为,现在,癌症疫苗研究领域的前景要比过去20年间任何时候都要光明得多。
Levitsky介绍说,每一个打算进入癌症疫苗研发领域的人都会得到这样的保证——“这一行绝对有前途。
”Levitsky等人都对癌症疫苗的前景非常乐观,他们坚信癌症疫苗一定会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
他们如此自信不是没有理由的,不光是Provenge疫苗带给他们信心,其它正在进行的癌症疫苗临床试验结果也让给了他们充足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疫苗的交替
❖ 初免和加强免疫策略已在多种疫苗实验中证 实可更有效地诱生免疫应答,因此被认为可 最大限度发挥治疗性疫苗的治疗作用。常见 的策略是先以基因疫苗予以初免,再以蛋白 质疫苗或痘病毒活疫苗等予以加强,其机制 可能是联合了基因疫苗的低水平表达、长效 和蛋白疫苗的强抗原性功能。
新型佐剂的辅助作用
❖ 用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基因作用作为佐剂的疫苗虽 然能提高外源性病毒、细菌的免疫原性,但可能引起 被免疫的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DNA 疫苗的作用效 果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主要问题,开发此类疫苗 必须用高敏感的 PCR 技术证实所注射的 DNA 疫苗 不与宿主基因组整合。
治疗性疫苗的机制
❖ 治疗性疫苗通过不同途径把微生物抗原提呈 给免疫系统,来弥补或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特 别是细胞毒性 T 细胞,CTL 的杀伤活性) 从而 达到清除病毒的治疗作用
➢以细胞为组成的疫苗是肿瘤治疗性疫苗设计的热点, 主要有肿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 疫苗。
➢肿瘤细胞中包含着广谱的肿瘤抗原,但缺乏协同刺 激分子以有效识别和激活免疫细胞。若以各种辅助 分子修饰肿瘤细胞或DC,可增强其免疫原性,达到治 疗目的。修饰可发生于多环节上,如偶联表达、共 构建、质粒转染、共注射等。
❖ 有目的地在多水平上对疫苗进行基因修饰,可增强疫苗的免 疫原性、增强对疫苗抗原的呈递及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大 部分新型治疗性疫苗的设计均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基因修饰: 如基因疫苗中辅助基因共同构建于抗原所在载体或其他质粒 载体而进行了基因修饰;肿瘤DC疫苗在体外抗原致敏培养 中导入多种细胞因子基因;多肽疫苗辅以辅助因子基因疫苗 注射等;基因修饰为治疗性疫苗补充诱生免疫应答所必需的 协同刺激分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使特异性免疫应答有 效激活,同时产生定向的免疫偏离,诱生特异性抗体和免疫 应答;对基因疫苗而言,基因修饰可在系列环节中增强靶基 因的翻译表达、处理呈递和诱生特异性免疫。
❖ 疫苗靶抗原的改造和组合 ❖ 以抗原表位为基础的疫苗设计 ❖ 模拟天然病原体感染 ❖ 多水平基因修饰 ❖ 不同类型疫苗的交替 ❖ 新型佐剂的辅助作用 ❖ 疫苗和基因治疗的联合应用 ❖ 疫苗设计策略的核心
疫苗靶抗原的改造和组合
❖ 对于蛋白质靶抗原,可在蛋白水平进行多种修饰或 重组,还可与其他辅助分子如多肽、脂质或小分子 物质组合成为免疫原性增强或有利于摄入的复合物
治疗性疫苗的机制
❖ 总之,治疗性疫苗旨在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 ,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是通过改善和增强 对疫苗靶抗原的摄入、表达、处理、呈递和 激活免疫应答,从根本上重新唤起机体对靶抗 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它能在已患病个体诱导 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使疾 病得以治愈。
五、治疗性疫苗分子设计的基本策略
治疗性疫苗的机制
❖ 还有一种说法是机体接受治疗性疫苗后,刺激 TPB 细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促进 NK 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例如 卡介苗治疗肿瘤,就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 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而辅助治疗肿瘤, 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在对新的基因重组体产生 反应的同时, 也同时排斥打击自身类似的病原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一、治疗性疫苗的简介
(三) 发展基础
1.微生物的持续性感染日益受到重视 ➢在控制微生物所致的持续性感染中,为达到杀灭或 抑制宿主体内微生物的目的,除采用抗微生物药物 外,提高机体免疫应答也已受到关注。 ➢虽然被动输入免疫细胞或抗体有短暂的抗微生物或 其产物的作用,但对于持续性感染,更受重视的是
用治疗性疫苗通过主动免疫诱生机体免疫应答。
治疗性疫苗
主要内容
❖ 一、治疗性疫苗的简介 ❖ 二、治疗性疫苗的分类 ❖ 三、治疗性疫苗的组成特性 ❖ 四、影响治疗性疫苗效果的因素及其机制 ❖ 五、治疗性疫苗分子设计的基本策略 ❖ 六、乙肝疫苗 ❖ 七、结核病疫苗
一、治疗性疫苗的简介
❖(一)概念
❖ 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 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 机体中,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 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 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
➢ 短小棒状杆菌(革兰阳性杆菌)以及其他的一些细 菌均曾被用作非特异的治疗性疫苗。
二、治疗性疫苗的分类
根据所用免疫原的种类,可分为: 1. 核酸型治疗疫苗 2. 重组蛋白型治疗疫苗 3. 天然蛋白型治疗疫苗 4. 免疫复合物型治疗疫苗 5. 嵌合型治疗疫苗
三、治疗性疫苗的组成特性
1. 蛋白质复合重构的治疗性疫苗 2. 基因疫苗(核酸疫苗) 3. 多水平基因修饰细胞疫苗
转基因肿瘤细胞 疫苗
抗原合成肽疫苗
肿瘤核酸疫苗
自身免疫疾病 型免疫治疗性
疫苗
多发性硬化症治 疗性疫苗
重症肌无力治疗 性疫苗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性疫苗
I型糖尿病治疗性 疫苗
9
二、治疗性疫苗的分类
根据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机制,可分为:
1. 特异性治疗性疫苗 2. 非特异性治疗性疫苗
➢ 卡介苗主要用于非特异地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 但作用较弱而被用作一种协同治疗,联合用于肿 瘤病人。
根据针对感染疾病种类的不同,可分为:
种类
举例
细菌型治疗性 疫苗
结核杆菌治疗 性疫苗
麻风杆菌治疗 性疫苗
幽门螺旋杆菌 治疗性疫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毒型治疗性 疫苗
单纯疱疹治疗性 疫苗
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感染治 疗性疫苗
人类乳头状瘤病 毒感染治疗性疫 苗
肿瘤型治疗性 疫苗
以肿瘤细胞为基 础的第一代疫苗 和树突细胞痘苗
一、治疗性疫苗的简介
➢ 在细菌方面,已有用麻风菌素治疗麻风菌感染、 用布氏杆菌素治疗布氏菌感染、用灭活的自身菌 疫苗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反复感染等。
➢ 此外,还研制了针对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的治疗 性疫苗。
➢ 目前,治疗性疫苗主要应用于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的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病、慢性感染、移植 排斥,超敏反应等。
对于蛋白质疫苗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造 1.在蛋白质水平上修饰:脂蛋白化 2.在结构或构型上改造:固定化、交联、结构外显 及构象限定及 3.在组合上可有多蛋白的复合及多肽偶联: ➢HBV (PAM)2 – HTL – Tc 多肽治疗性疫苗:多肽偶 联和多肽氨基端软脂酸化 ➢抗原 – 抗体复合物治疗性疫苗:两种蛋白组合为 一体
模拟天然病原体感染
❖ 治疗性疫苗如能模拟病原体的天然感染过程 ,则在更接近自然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对病 原体的天然免疫力。基因疫苗及重组DNA痘 病毒疫苗可在注射或感染局部于一段时间内 表达具天然构象的编码靶抗原,并具有天然 抗原的MHCⅠ或Ⅱ类呈递过程,因此可诱生 良好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应答。
多水平基因修饰
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
一、治疗性疫苗的简介
(二)治疗性疫苗的应用
➢ 最早被应用的治疗性疫苗是巴 斯德于1885年所用的狂犬病疫 苗。用该疫苗免疫被狂犬咬伤 但尚未发病的患者,可以防止 发生致死性的疾病。反复多次 注射狂犬疫苗,通过诱生机体 的免疫应答可有效地阻止病毒 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治疗 效果。
❖ 对于基因形式的靶抗原,可在其基因序列中取出抑 制性序列或增添有助于基因转录、翻译和表达的元 件,可与其他抗原或辅助因子基因相互偶联,也可 与其他蛋白、脂质、小分子结合
❖ 对于肿瘤细胞抗原可进行包括转基因、添加佐剂等 多种方式的改造
以抗原表位为基础的疫苗设计
❖ 抗原表位是抗原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最小 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有B细胞抗原表位、 Th表位和Tc表位。由于不同类型免疫应答的 下调、缺乏及紊乱是许多及疾病的病因,因 此以抗原表位为基础的几秒设计日益受到重 视,包括多肽疫苗和以表位为基础的基因疫 苗及多表位疫苗等。
一、治疗性疫苗的简介
(三) 发展基础
2.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目前基因重组与表达技术已日趋成熟,提供了用于 发展治疗性疫苗的组分。各种抗原成分的组合、拼 接或用微生物抗原基因与不同细胞因子基因组成表 达嵌合性蛋白,或使表达蛋白与药物交联的治疗性 疫苗为开发治疗性疫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7
一、治疗性疫苗的简介
2.基因疫苗(核酸疫苗)
❖ 基因疫苗具有诸多优点: ① 体内表达抗原使其在空间构象、抗原性上更接近于
天然抗原; ② 可模拟体内感染过程及天然抗原的MHC Ⅰ和MHC
Ⅱ的呈递过程; ③ 可诱生抗体和特异性CTL 应答; ④ 便于在基因水平上操作和改造; ⑤ 生产周期短,经济实用。
3.多水平基因修饰细胞疫苗
疫苗设计策略的核心
❖ 治疗性疫苗的关键在于疫苗的设计.更加有效 的疫苗免疫策略的核心包含有助于清除病毒 的抗原、增大剂量、含有能够有效活化天然 免疫和后天免疫系统的佐剂或免疫调节剂、 与抗病毒治疗联合应用、选择合适的患者(病 毒载量最好不要太高)。
六、治疗性乙肝疫苗
❖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概念 ❖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 治疗性乙肝疫苗及其病理 ❖ 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制
2.基因疫苗(核酸疫苗)
➢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 来的一种新型疫苗,使抗 原以基因形式呈现。
➢基因疫苗包括: ➢DNA疫苗和RNA疫苗
2.基因疫苗(核酸疫苗)
基本原理: ➢通过将编码抗原的质粒 直接导入机体组织,常见 肌肉、皮下和脾,在注射 局部表达该抗原,经加工 后形成的多肽抗原可与宿 主细胞MHCI类和MHCⅡ类分 子结合,并被提呈给宿主 的免疫识别系统,从而诱 生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 免疫应答。
❖ 编码细胞因子或区划因子的基因载体可作为 一种新型的“分子佐剂”,与治疗性疫苗共 同免疫,提供必需的协同刺激分子,并调节 免疫应答的偏向和平衡。
❖ B.Mulot等以IL-18分子佐剂与HIV-1Nef基因疫 苗共同经皮内免疫,以蛋白疫苗加强,发现 可使免疫应答向Th1型转化。
疫苗和基因治疗的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