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治疗性疫苗1
癌症疫苗预防癌症的新方法

癌症疫苗预防癌症的新方法近年来,癌症疫苗逐渐成为预防癌症的新方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癌症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疫苗,通过激发免疫系统对癌症特定抗原产生反应,从而预防癌症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癌症疫苗的原理、疫苗种类以及临床应用前景。
一、癌症疫苗的原理癌症疫苗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促使其对癌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识别并销毁异常细胞,但癌细胞通常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机制,使得免疫系统难以发现和攻击。
癌症疫苗的作用就是帮助免疫系统克服这些逃逸机制,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
二、癌症疫苗的种类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癌症疫苗,一种是预防性疫苗,另一种是治疗性疫苗。
1. 预防性疫苗预防性疫苗旨在预防癌症的发生,是在人们健康状态下接种的疫苗。
目前较为知名的预防性疫苗是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用于预防宫颈癌和其他相关癌症的发生。
HPV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致病病毒,疫苗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HPV的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相关癌症的发生。
2. 治疗性疫苗治疗性疫苗是在癌症患者身上使用的疫苗,旨在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反应,延缓或阻止癌症的进展。
这类疫苗通常使用患者自身的癌细胞或癌细胞抗原来制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
三、癌症疫苗的临床应用前景癌症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癌症疫苗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预防性疫苗的开发上,特别是HPV疫苗的应用。
HPV疫苗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得到了显著减少。
除了HPV疫苗,其他类型的预防性疫苗也正在积极研发中。
例如,针对结直肠癌、胃癌和肺癌等常见癌症的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癌症疫苗将会问世,为人们预防癌症提供更多选择。
此外,治疗性疫苗也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人员正尝试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来制备治疗性疫苗,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虽然目前治疗性疫苗的疗效尚不明确,但仍然值得期待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疫苗制备工艺

第一节 疫苗概念的产生及其背景
一、疫苗的产生及其背景
"12世纪,中国开始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
----《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病学与预防学》
第6版(2000年)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出版
天花(Smallpox)
• 临床表现:
– 主要为严重毒血症状(寒战、高热、乏力、头痛 、四肢及腰背部酸痛,体温急剧升高时可出现惊 厥、昏迷)、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丘疹、疱 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
– 类毒素
2 .按疫苗研制技术分类:
– 传统疫苗
• 灭活疫苗
• 减毒活疫苗
• 亚单位疫苗:用天然微生物的某些成分制成
– 新型疫苗
项目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抗原
用减毒或无毒的全病原体 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病 以化学方法获得病原体 作为抗原 原体杀死 的某些具免疫原性的成 分
接种后病原体在体内有一 定生长繁殖能力,类似隐 性感染,产生细胞、体液 和局部免疫 病原体失去毒力但保持 免疫原性,接种后产生 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 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特异性免疫效果 胞
• 人痘法的缺点:有时也会引起严重的天花
天花的防治----欧洲
• 1721年,人症接种法传入英国
• 英国医生E. Jenner( 1749-1823)
– 1796年,利用牛痘防治天花
• 1798年,医学界正式承认"疫苗接种确实是一种行 之有效的免疫方法"。 •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 全球消灭了天花
非贮存型佐剂
(一)常规免疫佐剂
1. 铝盐类佐剂 2. 蜂胶佐剂
3. 油水乳剂
常规佐剂1:铝盐类佐剂
疫苗种类医学课件

五、活载体疫苗
载体:腺病毒、牛痘病毒、金丝雀 痘病毒、伤寒沙门菌减毒株、卡介苗、 乳杆菌等。
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狂犬病病 毒、痢疾杆菌等。
微生物疫苗
一、概述 二、灭活疫苗 三、减毒活疫苗 四、亚单位疫苗 五、活载体疫苗 六、核酸疫苗 七、植物疫苗 八、治疗性疫苗
四、核酸疫苗
1990年,Wolff等首次发觉,给小鼠 肌肉注射裸露质粒DNA后,质粒携带旳 基因可被肌细胞摄取并在其中体现,还 可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四、核酸疫苗
采用不同毒株之间旳保守DNA序列 作核酸疫苗,可使其免疫作用突破地理 株旳限制,从而有效地预防病原体极易 发生变异旳某些疾病(如丙型肝炎、甲 型流感、艾滋病等)。
四、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与世界卫生组织小朋友计 划免疫长远目旳(用一种疫苗预防多种 疾病)相吻合,不但能预防疾病,还可 作为治疗性疫苗,治疗某些复杂难治旳 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癌症等。
四、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nucleotide vaccine):又 称DNA疫苗(DNA vaccine),是将一种 或多种目旳抗原旳编码基因克隆到真核 质粒体现载体上;再将重组质粒直接注 入到体内,在宿主细胞内体现目旳蛋白, 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四、核酸疫苗
目迈进入临床试验旳核酸疫苗有 HIV DNA疫苗和疟疾 DNA疫苗。
五、植物疫苗
2、植物疫苗旳优点 (1)植物种子、块茎、果实等是蛋 白质很好旳聚积和保存场合,使植物疫 苗(重组蛋白)旳生产、运送和储存更 为轻易,免疫途径更简便、安全。
五、植物疫苗
(2)植物疫苗(抗原)经过胃内 酸性环境时,可受到细胞壁旳保护,直 接到达肠粘膜部位,诱发粘膜和全身免 疫应答,比老式旳免疫途径更有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0 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已于2016年7月17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八年九月十一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三条受种者或者监护人(以下简称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适用本办法。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
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等原因给受种者造成损害,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办理。
对疫苗质量原因或者疫苗检验结果有争议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处理。
第四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
第五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负责。
第二章鉴定专家库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为省级、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提供专家。
专家库由临床、流行病、医学检验、药学、法医等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并依据相关学科设置专业组。
医学会可以根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实际情况,对专家库学科专业组予以适当增减,对专家库成员进行调整。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医药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作为专家库候选人:(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药卫生机构或者医药卫生教学、科研等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
治疗性乙肝疫苗和预防性疫苗有什么不同?

治疗性乙肝疫苗和预防性疫苗有什么不同?
*导读:大家知不知道人类是乙肝病毒的唯一宿主,所以说,如果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接种,那肯定能控制住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性。
中国目前规定,乙肝疫苗是强直性要求新生儿必须要进行接种,且是免费的。
……
大家知不知道人类是乙肝病毒的唯一宿主,所以说,如果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接种,那肯定能控制住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性。
中国目前规定,乙肝疫苗是强直性要求新生儿必须要进行接种,且是免费的。
而治疗性乙肝疫苗大家又知道是什么不?治疗性的疫苗指
的是患者在感染病原体后或本身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接种治疗性疫苗达到治疗,或是防止病情恶化。
虽然两者学名差不多,但作用却是大有不同,我们都知道乙型肝炎疫苗是作预防乙肝用的,针对已经被感染乙型肝炎的人群来说,这种疫苗是无法起到治疗作用的。
但是,随着免疫学研究发展日益增进,人们发现乙型肝炎疫苗的新出路,在预防乙肝上作出了贡献,并配合研发出治疗性乙肝疫苗。
自此后,疫苗的作用就不单单只能预防疾病,还能对疾病进行治疗。
治疗性乙型肝炎像是个老师教会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奋起攻击,且它是国货,比其他抗病毒药、干扰素等药物的价格要漂亮很多。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对治疗能起
到一定的效果,但不代表它能完全代替药物,要视患者自身病情严重程度再作治疗方针。
在此,小编还是要怕你们嫌罗嗦,再次再次叮嘱大家,发现身体有问题一定一定要及时积极地去治疗,别等病情已经严重到不仅危害着自己健康,还拖累了家人,才来后悔。
治疗性结核病疫苗研究进展

者。治疗性疫苗可逆转发生在疾病进展期 的非保护性免疫反应 , 使其 向 T l h 型反应 发展 ; 能打破机体 的免 疫
耐受 , 效 激 发 宿 主针 对结 核分 枝 杆 菌 的 以抗 原 为基 础 的 细胞 免 疫 反 应 , 发 抗 原 特 异 性 的细 胞 毒 性 T淋 巴 有 诱 细胞 免疫 反 应 , 清 除 胞 内 寄 生 的结 核 分 枝杆 菌 。 治疗 性 疫 苗 将 有 助 于 防 止 潜 伏 结 核 病 的复 发 ; 药 物 联 合 来 与 使 用 以提 高 药 物 的 治 疗 效 果 , 其 是 针 对 耐 药 结 核 病 的治 疗 。 尤
SHE N ong Bo,W AN G o - a H — H ng H i
SaeK y L b rtr f G n t n ier g Isi t o n t s c o lo i c ne ,F d n tt e a oaoy o eei E gn ei , nt ue f Ge ei ,Sh o f Lf S i cs c n t c e e ua
微 生物 与感 染
J u n l f co e n net n , u e2 o ra Mir bs d Ifci s J n 5,2 1 ,5 2 :1 11 6 ht / mifd n.d .n O a o 0 0 ( ) 1 —1 t /i .u a e u c p:
・
综 述
・
M y o a tru c b c e i m u e c l ss i cu i g t o e wi l t n t b r u o i i f c i n a d h s r c i i g r g t b r u o i , n l d n h s t a e t u e c l ss n e to n t o e e e v n d u h t ea y h r p .A h r p u i a c n a e e s h o — r t c i e i t e a e tc v c ie c n r v r e t e n n p o e tv mmu e r s o s o Th t p e p n e i n e p n e t l y e r s o s n p t n s t c n i d c h y o a tr u n t b r u o i a tg n b s d c l i a i t .I a n u e t e M c b c e i r u c l ss n i e — a e el mm u i n l i c t t x c T e e n t a d ei t y o o i y c l mp o y e a t i o e i n t h a t ra i e l .A h r p u i n i u e c l ss v c i e wo l e p y h c t c i t t l v y mi a e t e b c e i n c l s te a e t a t t b r uo i a cn ud h l c — p e e t t e e r d s e c o l t n t b r u o i. I c n l e h n e h e fc c o d u s o i r v n h r c u e c n e f a e t u e c l ss t a a s o n a c t e f i a y f r g t k l l M y o a tru t e r u o i ,e p ca l h r g r ssa t f r o h a t ra c b c e i m ub c lss s e i l t e d u - e it n o m ft e b c eS a g a 0 4 3,Ch n hnhi 03 2 ia
【畜牧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畜牧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畜牧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加强对动物诊疗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动物健康,依据《动物卫生法》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诊疗机构,是指在指定场所或者固定设施内从事动物诊疗、保健、治疗、消毒、检测和疫苗接种等卫生防疫活动的单位。
动物诊疗机构包括动物医院、动物诊所、兽药品店等。
第三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具备合法办学、办医、办药等条件,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领取相应的许可证书。
第四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遵守动物卫生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障动物的健康和防疫。
第二章设施条件第五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物质条件:(一)固定的场所或者建造物。
(二)与设施相应的固定装备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三)符合诊疗、治疗、消毒、检测、疫苗接种、药品存储等需要的设施设备。
(四)符合防火、防盗、防疫的安全设施。
(五)专用或者暂时处理废弃物和消毒设施。
第六条动物医院应当设立宠物住院部、手术室、输液室、住房等设施。
第七条动物诊所应当设立宠物门诊部、化验室、药房、住房等设施。
第八条兽药品店应当设立药品储存区、销售区、仓库等基本设施。
第三章师资力量第九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礼聘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兽医行业人员(以下简称兽医),并建立兽医纪录档案和管理制度。
第十条动物医院应当礼聘五名以上兽医,满足宠物住院部、手术室、输液室、住房的设施要求;动物诊所应当礼聘三名以上兽医,满足宠物门诊部、化验室、药房、住房的设施要求;兽药品店应当礼聘至少一位符合职业资格要求的兽医。
第十一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兽医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兽医的业务水平、科学素质和服务意识。
第四章诊疗流程第十二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动物诊疗、保健、治疗、检测、疫苗接种等诊疗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记录和病历档案。
第十三条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动物进行疫苗接种、预防性治疗、治疗、护理等服务,保障动物的健康。
第十章 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免疫效应的抗体,又称内影像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transgenic plant vaccine) 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
细胞中使之表达而制备的疫苗。
人工获得性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
将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后的康复血清输入未免疫的动 物,使其对某种病原的抵抗力。
人工主动性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
给动物接种疫苗,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产 生特异性免疫力。
第二节
疫苗(vaccine)
天然主动性免疫(natural active immunity)
动物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耐过后产生的对该病原体再 次侵入的不感染状态,或称为抵抗力。
免疫预防(immunoprophylaxis)是根据特异性免疫应答
原理,采用人工方法将抗原(疫苗、类毒素等)或抗体(免疫
血清、丙种球蛋白等)制成各种制剂,接种于动物机体,使其 产生或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达到预防某些疾病的目的,前者称 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后者称为人工被动免疫,主要 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即为类毒素。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polyas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
将多糖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制成的疫苗。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从细菌或病毒粗抗原中
分离提取某一种或几种具有免疫原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加以纯化制备的疫苗。
3 新技术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recombinant subunit vaccine) 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入原核或真核细胞 中,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机理
在许多方面治疗性疫苗与预防性疫苗不同, 其作用机理尚存在争议。 治疗性疫苗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 机体已经感染病毒之后再注射疫苗,此时 机体已经具有病毒的抗原,但由于机体免 疫反应的部分缺陷,不能发挥作用,治疗 性疫苗通过不同途径把微生物抗原提呈给 免疫系统,来弥补或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特别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 从而达到清除病毒的治疗作用,
2.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目前基因重组与表达技术已日趋成熟,提
供了用于发展治疗性疫苗的组分。
各种抗原成分的组合、拼接或用微生物抗
原基因与不同细胞因子基因组成表达嵌合
性蛋白,或使表达蛋白与药物交联的治疗
性疫苗为开发治疗性疫苗提供了广阔的前
景。
3.免疫学理论的发展
人们通过对免疫系统的深入了解,已能合 理设计免疫治疗剂以及预防性疫苗。 对HIV免疫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抗感染免疫 的理论发展。 对不同感染过程中体液与细胞免疫应答的 详细分析、抗原提呈、细胞内信号传递途 径的进一步了解,微生物对免疫细胞感染 所造成的后果,以及裸DNA免疫的机制等均 对发展治疗性疫苗起了推动作用。
③特点 治疗性疫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应用时必 须考虑适应证与禁忌证,也可根据需要进 行各种组合和调整。
四、治疗性疫苗制备与应用的注意事项
1.免疫原的选择与优化 免疫原的选择需在深入研究治疗对象的免 疫应答基础上选定。 一般选用的微生物抗原应为能引起中和性 抗体及可诱生杀伤性T细胞(CTL)免疫应答 的抗原; 在非感染性患者,如肿瘤或自身免疫病患 者中,常可选择相应的或类似的抗原进行 免疫或脱敏。
1.微生物的持续性感染日益受到重视 微生物与人类间的相互关系无论在过去、 现在与将来,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 当人类出现后,有些微生物与人类共存, 甚至成为人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伙 伴”; 而另一些病原微生物则入侵人体,引起疾 病,甚至“致人于死地”。
在控制微生物所致的持续性感染中,为达 到杀灭或抑制宿主体内微生物的目的,除 采用抗微生物药物外,提高机体免疫应答 也已受到关注。 虽然被动输入免疫细胞或抗体有短暂的抗 微生物或其产物的作用,但对于持续性感 染,更受重视的是用治疗性疫苗通过主动 免疫诱生机体免疫应答。
一、细菌型治疗性疫苗 1.结核杆菌治疗性疫苗
细菌性感染因有抗生素等治疗,可以控制,故治疗性疫 苗仅限于少数几种慢性感染,如结核病、麻风病及布氏 病等。 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Stanford对BCG预防结核病的效果在 某些国家中很好,而在另一些国家中则不佳的发现感到 疑惑不解。Stanford在乌干达土壤中分离到了一株分枝 杆菌,Stanford等用杀死的Mycobacterium vaccae制成 菌苗,在冈比亚和越南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试验。结 果表明,抗结核病药物和菌苗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9%, 而药物和安慰剂治疗组的治愈率为78%,使结核病病死 率从8%降至3%;能缩短常规药物治疗的奏效时间,药 物治疗结核病需6个月,缩短至2个月,
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 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生特异性 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 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 生物制品。 最早被应用的治疗性疫苗是巴斯德于1885 年所用的狂犬病疫苗。用该疫苗免疫被狂 犬咬伤但尚未发病的患者,可以防止发生 致死性的疾病。反复多次注射狂犬疫苗, 通过诱生机体的免疫应答可有效地阻止病 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治疗效果。
2.动物模型的建立
为考核治疗性疫苗的疗效。需要建立模拟人 体感染的动物模型, 至今微生物持续性感染的动物模型还很少, 均有不足之处。 —种是在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猿猴中; 或是在非灵长类动物中寻找,如类似人乙肝 病毒的土拨鼠或鸭乙肝动物模型。 另一种是建立有病毒基因整合的转基因动物, 如用HBV基因建立的转基因小鼠。
3.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的很重要区别是 前者需要临床医生的积极参与(禁忌证与适 应证)。 由于治疗性疫苗的对象是患者,因此常伴 有免疫低或其他病理变化,在使用疫苗时 需较预防性疫苗更为慎重。选择对象时应 有严格标准,对每种疫苗的疗效也应用不 同的评价标准。在免疫应答出现时还可能 伴有免疫损伤而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医生 协同进行判断。
第二节
治疗性疫苗的种类
根据治疗性疫苗针对疾病种类的不同,可 分为细菌型治疗性疫苗、病毒型治疗性疫 苗、肿瘤型治疗疫苗、自身免疫病治疗性 疫苗等。 根据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机制,可分为特异 性治疗性疫苗和非特异性治疗性疫苗。 根据所用免疫原的种类,可分为核酸型治 疗疫苗、重组蛋白型治疗疫苗、天然蛋白 型治疗疫苗、免疫复合物型治疗疫苗、嵌 合型治疗疫苗。
三、治疗性疫苗与预防性疫苗的比较
①接种对象 预防性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健康群体,对易 感人群均可应用,主要起免疫预防作用, 它对机体大多无病理损伤,使用安全可靠; 而治疗性疫苗的使用对象是感染者,或免 疫应答低下的患者,故疫苗疗法属免疫治 疗。
②目的
预防性疫苗是为了防病
治疗性疫苗是为了治疗或防止病情恶化。
机体接受治疗性疫苗后,刺激T细胞、B细 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促进NK细胞杀伤 肿瘤细胞,从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 如卡介苗是非特异性疫苗,可通过增强机 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而辅助 治疗肿瘤,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在对新的基 因重组体产生反应的同时,也同时排斥打 击自身类似的病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卡介苗作为膀胱癌等的辅助治疗用药,可 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在细菌方面,已有用麻风菌素治疗麻风菌 感染、用布氏杆菌素治疗布氏菌感染、用 灭活的自身菌疫苗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 肤反复感染等。 此外,还研制了针对自身免疫病、肿瘤等 的治疗性疫苗。 目前,治疗性疫苗主要应用于尚无有效治 疗药物的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病、慢 性感染、移植排斥,超敏反应等。
一、治疗性疫苗发展的基础
20世纪初,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反复发作的疖及痈, Wright等采用自患者分离的加热灭活的葡 萄球菌为治疗性疫苗,获得成功,奠定了 细菌型治疗性疫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