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摘要】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通过对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状况、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技术、病毒学及预防控制策略的研究,我们不断深入了解这一疾病。
未来展望中,乙型肝炎疫苗与治疗药物的研发仍是重要方向,同时对相关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我们需要加强对乙型肝炎的研究,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乙型肝炎研究的持续发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多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乙型肝炎研究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挑战,需要科研人员共同努力。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技术、病毒学、预防、控制策略、疫苗、治疗药物、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
目前,乙型肝炎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同程度的流行趋势,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导致每年约80万人死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乙型肝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突破,包括基因检测、血清学检测、病毒学检测等方面的创新。
乙型肝炎病毒学研究的深入和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策略的不断完善也为应对这一疾病提供了有力支持。
乙型肝炎病毒仍然是一个全球性挑战,未来疫苗与治疗药物的研发仍然是重要的方向。
只有不断加强对乙型肝炎相关研究的支持和投入,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保护人类健康。
令人充满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乙型肝炎将不再是一个无法战胜的难题。
2. 正文2.1 目前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状况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一定的流行病学状况。
我国治疗性乙肝疫苗进入Ⅱ期临床研究阶段

这 套 定位 系统 3 0 7 0米深 海 的 最高 定 位精 度 超 出 了 预定 要求 ,实 现 了 0 2 .%~0.%斜 距 水 平 , 3 并且具 有水 下 动态 日标 跟 踪功 能 。课 题 研 究成 果 整体 技 术达 到 际先 进 水 ,填补 了我 国在 该 技 术 { £ 领域 的 空 白 ,打破 r国外 的技 术 封 锁 ,改变 了此 前 我 国 深海 仪 器设 备 百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外 进 口的 局 面 ,为 满足 水 下探 测 和作 、 高 精度 定 位需 求 提供 了技 术装 备 ,也为 我 国海 洋 资源 开 发在 世 界格 局 中占据 的
炎病 毒 由 阳性 转为 阴性 。
“ 五 ” 间 , 国医 药生 物 技 术成 效 突 出 ,已经 有近 3 个 牛 物技 术 药物 进 入临 床 应 用 ,l0 十 期 我 O 7多
种进 入 临床 研 究阶 段 。我 国能 够 生 产 世界 主要 1 生 物 医 约中 的 8 ,S R疫 苗 禽流 感 疫 苗等 0种 种 AS
术 突破 ,研 制成 功 一 套长 程超 短 基线 定 位 系统 样 机 , 经 过 实验 室试 验 、湖 试和 海 试验 证 了该 系统 的 可靠 性能 。
该 系统具 有体 积小 、精 度高 和 使 用 方便 的优 点 ,可 _. 『 泛应 f 于深海 域 大洋 资 源 凋查 、勘 探 与开 ’ } = { = j 发 ,海 洋上 程 及水 下 作 业等领 域 ;尤 其适 合 在生 态 油 L 丌发 、石油 勘 探 ,特别 是 深海 的 油 气开 发 u的
苇 要 位 置 提 供 r重 要 的 科 技 支 撑 。
2 世纪 是海 洋 的世 纪 ,海 洋 资源 丹发 活 动受 到 世界 各 国的 高度 重 ,而 如 何征 深水 中实现 高精 1 度定位 尤 为 要 。“ 程超 短 基线 水 F定 系统 ”课 题 组 的丰 要f 务就 是 解决 水下 远 距离 高 精度 超短 长 = E 基线定 位 系统研 制 的各 项关 键 技术 , 发具 有 自主知 识产 权 的 国际 先进 水平 的试 验 样机 , 研 乃最 终 建立 水 1市体高 精 度定 位体 系服 务 。 哈 尔滨上 程大 学水 声上程 学 院和 国家 海洋 局第 一海 洋研 究所 共 同承担 了课 题研 究 , 得 了包 括 多 获 基 _ 高精 度超 短 接 线声学 阵 设计 技 术 、旋 转相 位 中心 不堂 法 系统 自身误 差校 准技 术 、多参 量 优化 元 系统安 装 误莘 校 准技 术 , 及 溢流 式 深水 耐 压 声学 换 能 器及 结构 . 技 术等 多方 面 的 创新 和 关键 技 以 L 殳计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超过250万人因乙型肝炎导致死亡,同时全球有大约2亿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在中国,乙型肝炎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9000万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毒学研究:研究人员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感染途径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特性,可以有针对性地研发药物和疫苗,并且可以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疫苗研发:乙型肝炎疫苗的发现和使用是预防乙型肝炎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乙型肝炎疫苗,包括传统的重组疫苗、表面抗原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等。
未来,疫苗研究将继续致力于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以覆盖更多人群,特别是对于新生儿和婴儿的免疫接种。
新药研发:虽然已经有些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药物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
未来,乙型肝炎的药物研发将会继续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于有效的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例的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疫苗接种情况等,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乙型肝炎的未来展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望:基因治疗: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有望成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新方法。
通过基因治疗,可以直接干预感染机制,治愈患者的疾病。
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加大对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力度,提高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举措。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公共卫生政策: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更加严格的公共卫生政策,加强对乙型肝炎的监测和防控措施。
肝炎疫苗的现阶段研究进展:分析肝炎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肝炎疫苗的现阶段研究进展:分析肝炎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近年来,肝炎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由于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给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肝炎疫苗作为预防肝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疫苗研究和发展领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肝炎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肝炎病毒主要分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针对HBV的肝炎疫苗已有较早研究和广泛应用,而针对HCV的肝炎疫苗仍处于研究阶段,面临较大挑战。
在HBV肝炎疫苗研究方面,最新的进展主要集中在改良疫苗策略和提高免疫效果上。传统的HBV疫苗是采用表面抗原(HBsAg)制备的,其主要目标是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然而,对于免疫功能较差或免疫应答异常的人群,传统疫苗的效果可能不理想。因此,研究人员尝试采用新的疫苗策略,如改良疫苗组分、佐剂和接种方案等,以提高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近年来,多种新型HBV肝炎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初步结果显示其在提高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潜力。
与此同时,HCV肝炎疫苗的研究进展相对较少。HCV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和逃逸机制,使得疫苗研究面临巨大挑战。迄今为止,虽然已有一些候选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但其免疫效果和保护效果尚不明确。因此,HCV肝炎疫苗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一些新的疫苗策略正在被开发,如使用多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DNA疫苗等。这些策略的设计旨在提高对HCV病毒不同基因型的覆盖率和免疫应答的选择性。
此外,除了HBV和HCV之外,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如HAV、HDV和HEV)也是公共卫生上的重要问题。对于HAV和HEV肝炎,已有相对成熟的疫苗供应,并且在多个国家开展了广泛接种计划。而对于HDV肝炎,由于其依赖HBV病毒,在免疫策略上存在独特的挑战。目前,HDV肝炎疫苗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实验和临床验证。
未来肝炎疫苗研究的趋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加大对HCV肝炎疫苗的研究力度,探索更加有效的免疫策略。其次,利用新的生物技术和疫苗平台,开发多肽、重组病毒载体、基因工程疫苗等,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保护效果。此外,对于传统肝炎疫苗,进一步完善接种计划和监测体系,确保易感人群的免疫保护。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它是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毒品、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的疾病,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约3.5亿人感染HBV,其中大约有27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并发症。
乙型肝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乙型肝炎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针对乙型肝炎的疫苗已经成功开发并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儿童接种疫苗方面。
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针对HBV的抗病毒治疗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目前已经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减少肝炎患者的病情恶化。
对于HBV感染的免疫治疗和新型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中。
这些进展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乙型肝炎的研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虽然疫苗接种已经被广泛推广,但在一些地区和人群中仍存在接种率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抗病毒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或者治疗失败的情况,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乙型肝炎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
针对以上问题,乙型肝炎的未来研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加强对于高风险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对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尤其是针对耐药性和治疗失败的患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加强对于乙型肝炎并发症的研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并加强对于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乙型肝炎问题,促进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抗病毒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的工作,促进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为全球范围内的肝炎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

疫应 答 在 清除病 毒感 染 过程 中起 重要 作 用 ,于是 许
多研 究 者期 望 免疫 治疗 能 在 乙 肝 患 者 体 内 激 起 抗
用 , 无 免 疫调 节 作用 , 且远 期 效 果 不 理想 , 却 并 如容
易 出现 反弹 及 复发等 。而 乙肝 疫 苗具有 免 疫涮 节作
HB V特异 性细 胞免 疫应 答 , 以清除 体 内 H V。 而 , B 然
受前 3针 疫苗 治疗 后 3个 月 , 苗组 血 清 HB N 疫 VD A
转 阴率 明显高 于对 照组 。同 时 , 1 月 随访 的结 第 2个
果 表 明 ,尽 管疫 苗 组 与对 照组 在血 清 H V D A转 B N 阴率方 面 无差 异 ,但疫 苗组 较 对照 组 能更 明显 地 降 低 患者 体 内 H V病 毒载 量 。 B
生 足够 强度 的细 胞 免疫应 答 ,人 们尝 试 将疫 苗及 免 疫 程序进 行 改进 , 发 有 效 的治疗 性 乙肝疫 苗 。 开 本 文 就近年 来 治疗 性 乙肝 疫苗 的研 究进 展 作一 综述 。
1 蛋 白疫 苗
蛋 白疫苗 多 以包 膜 蛋 白及 核 心 抗 原为 免 疫 原 , 加入适 当 的佐 剂构 建 而成 。P l l 展 了一项 临 床 o等 l l 开 研究 ,研 究将 从未 接受 任 何抗 病毒 治 疗 的 1 8例慢 1 性 乙肝 患 者 随机 分 为 3组 :含 pe 2S抗 原 乙 肝 疫 rS / 苗组 ( 6例 ) 含 S 原 乙肝 疫苗 组 ( 4例 ) 不 接 4 、 抗 3 及
维第 2 1卷第 3 期
・ 3 ・ 1 9
治疗 性 乙型 肝 炎 疫 苗研 究进 展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现状——乙肝疫苗

三、什么是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CHO细胞)
•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无传染性的乙 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S基因 片段克隆到载体,用重组载体转染 真核生物CHO细胞通过细胞培养、 增殖、分泌出HBsAg到培养液中, 收集分泌液,经高速离心、纯化、 除菌后,加入佐剂吸附(氢氧化铝) 而制成。
四、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 的生产工艺
五、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的优缺点
优点:CHO细胞表达的重组HepB是高等
真核细胞表达产物,其天然结构较低等 的真核细胞酵母表达的HBsAg蛋白更适 合人体吸收,生产工程中不同于酵母使 用硫氰酸盐处理,安全性好。 »缺点:产生一些副作用,例如 红肿、疼 痛、发痒、手臂酸重等症状,或者是产 生低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与一 般疫苗相似的轻微反应。
六、现有疫苗的发展史及存在的问题
现有疫苗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成纤维细胞?
• 定义: 普遍存在于结缔组织中的一种中胚层来源的细胞。 分泌前胶原、纤连蛋白和胶原酶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伤口 愈合过程中可迁移到伤口进行增殖。 • 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 细胞呈梭形或扁的星状,具有突起。根据不同的功能活动 状态,将细胞分为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二型:成纤维细 胞乃是功能活动旺盛的细胞,细胞和细胞核较大,轮廓清 楚,核仁大而明显,细胞质弱嗜碱性,具明显的蛋白质合 成和分泌活动;纤维细胞功能活动不活跃,细胞轮廓不明 显,核小着色深,核仁不明显,细胞质少。此二型细胞可 互相转化。 • 作用原理: 成纤维细胞摄取所需的氨基酸,如脯氨酸 和赖氨酸等,在粗面内质网的核蛋白体上合成前α 多肽链 (proalpha polypeptide chain ),多肽链输送到高尔基 复合体后,组成前胶原分子。前胶原分子由分泌囊泡带到 细胞表面,然后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在前胶原肽 酶催化下,将每一前α 多肽链的尾段除去,成为原胶原分 子。许多原胶原分子成行平行排列,结合成具有周期性横 纹的胶原原纤维。由胶原原纤维互相结合形成胶原纤维。
肝炎疫苗的研究和开发趋势:梳理肝炎疫苗研究和开发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肝炎疫苗的研究和开发趋势:梳理肝炎疫苗研究和开发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肝炎是一种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关于肝炎疫苗的重要突破,并且不断探索新的研究和开发方向。
本文将梳理肝炎疫苗研究和开发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首先,基因工程技术将成为肝炎疫苗研究的重要手段。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肝炎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已经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疫苗包括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和重组丙型肝炎疫苗。
未来,基因工程技术有望应用于研制更多类型的肝炎疫苗,如基因工程狂犬疫苗和基因工程钩端螺旋体病疫苗等。
其次,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将推动肝炎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肝炎病毒的传播范围广泛,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肝炎病毒的挑战。
一方面,各国可以共享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加快肝炎疫苗的研发进度。
另一方面,各国可以共同开展国际合作项目、设立联合研究机构,促进肝炎疫苗的全球推广和普及。
第三,肝炎疫苗的个性化研究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由于不同人群对肝炎病毒的易感性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不同人群研制个性化的肝炎疫苗成为趋势。
例如,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能需要独立研发的肝炎疫苗,以满足其特殊需求。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开发针对性的肝炎疫苗,以提高预防效果。
第四,创新疫苗技术的开发将促进肝炎疫苗的进一步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为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纳米技术可以促进疫苗的药物传递和免疫刺激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效力。
同时,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新型载体疫苗和细胞疫苗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这些创新疫苗技术的开发将进一步提高肝炎疫苗的预防效果。
第五,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的普及将成为肝炎疫苗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肝炎疫苗的开发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普及和疫苗接种的推广十分关键。
通过提高公众对肝炎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可以有效预防肝炎的传播。
此外,政府和卫生部门还应加强对疫苗接种计划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增强人群的免疫力,从而减少肝炎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治疗性疫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免疫治疗新概念,旨在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特异性
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使疾病得以治愈。从发展趋势来看,乙肝病毒治疗性疫
苗将成为本世纪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特别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它与
现有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将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治疗性疫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免疫治疗新概念,旨在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特异性
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使疾病得以治愈。治疗性疫苗主要应用于病毒感染、肿
瘤等疾病的治疗。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应用针对慢性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通过不同途径呈
递乙肝抗原,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有效诱导免疫应答,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乙肝治
疗性疫苗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治疗性疫苗分为三类:蛋白类疫苗、DNA疫苗、细胞疫苗,其中蛋白类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
免疫复合物疫苗、多肽疫苗。
1 治疗性疫苗的研制
1.1 蛋白类疫苗
1.1.1 亚单位疫苗 用于慢乙肝治疗的亚单位蛋白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重
组HBsAg,包含HBV包膜蛋白的不同组分(preS1、preS2、S),并通过哺乳动物细胞及酵母
菌系统表达。研究表明,应用PreS2/S疫苗(GenHevac BR○,PasteurMerieux)或S疫
苗(RecombivaxR○,Merck)对CHB病人进行治疗,证实亚单位疫苗能够减低HBV的复制,但
疗效仍有限。而Hepacare疫苗虽然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够降低免疫耐受儿童血清中病毒
DNA 拷贝数,但不能有效清除肝细胞内cccDNA,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1.1.2 免疫复合物型疫苗(immunogenic complex,IC)疫苗 复旦大学医学院闻玉梅等
构建了HBsAg加人抗HBS免疫球蛋白作为免疫原性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这种疫苗是通过
改变对HBsAg的呈递方式以诱生有效的免疫,消除免疫耐受性。抗体能对抗原的免疫原性
起到增强的作用,在于增加抗原被APC细胞捕获并加工处理,进而激活抗原特异性淋巴细
胞,诱导发生免疫应答反应。应用IC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Ic不仅能打
破HBsAg转基因小鼠的耐受状态,且激发n1型应答(IFN一7及IL一12分泌增加),使血
清HBsAg转阴,初步显示了抗原一抗体复合物(Ic)的免疫治疗作用。此类疫苗也存在不足,
即对细胞免疫应答的激发远高于对体液免疫应答的激发,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
1.1.3 多肽疫苗 由于蛋白质抗原不是通过完整的分子发挥作用的,抗原分子表位的研
究是近年来新的研究趋势——有效的保护取决于一组表位的组合与搭配。通过对蛋白质抗原
的B细胞表位、Th细胞表位、CTL细胞表位、NK细胞表位及MHC限制位等有利于免疫识别
表位的深入研究,为设计新一代高效、高特异性疫苗奠定了基础。针对CTL表位的脂肽疫苗:
此种疫苗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抗原分子表位水平的研究。由于蛋白质抗原通过表位来体现其免
疫特异性,有效的保护性免疫有赖于一组表位的搭配与组合。已知HBcAg中的多肽1827
是HLAA2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被CTL识别而产生免疫应答。将其和Th细胞多肽表位(破伤
风类毒素的T细胞表位肽,TT830843)以及脂质分子共价结合后制成了TheradignHBV
疫苗,提高了CTL多肽的免疫原性,不仅能打破慢性乙肝患者体内T细胞耐受,激发特异性
及CTL应答,并使受试者血清病毒DNA转阴或拷贝数降低。
1.2 核酸疫苗 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的疫苗形式,是一种含抗原基因的表达
质粒,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为主的免疫应答,尤其是TCL 应答,在治疗性疫苗研究中占重要位
置。DNA疫苗的制备包括:(1)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基因片段的扩增,包括HBsAg、HBcAg
和HBeAg等基因均可作为目的基因;(2)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以构建重组质粒,可供插入目
的基因的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和纯化的裸DNA载体。机体接种疫苗后,宿
主细胞摄取质粒并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一般认为,DNA疫苗在体内持续表达抗原并反复刺激免疫活性细胞,是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
的关键。研究表明,DNA疫苗可诱发以IgG2a型抗体为主的体液应答(IgG1/IgG2a<0.3)和CTL
应答,呈Th1型应答,抗体滴度高,维持时间长。此外,DNA疫苗构建简单、制备方便,且
可采用多种方式接种,如肌注、口服和黏膜免疫等,并均能诱导Th1极化。有报道指出,口
服接种pRc/CMVHBs也能打破HBsAg转基因小鼠耐受状态,激发Th1型应答,诱导高活性
CTLs和高滴度IgG2抗体,降低肝组织HbsAgmRNA及HbsAg水平,表现出抑制肝细胞内病毒
复制和清除病毒cccDNA作用。
Mancini等用编码preS2/S蛋白的重组质粒接种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有2例患者
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生了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且抗-HBV特异性的分泌
IFN-γ的T细胞数目大幅度提高;有5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出现了暂时性下降。他们随
后设计了临床I期试验来评价表达HBsAg和preS2/S的DNA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
原性,1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DNA疫苗治疗。结果,经3次疫苗注
射后,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全部患者产生了抗-HBs特异性T细胞,50%的患者产生了抗
-preS2特异性T细胞。
细胞疫苗(DC疫苗)
HBV感染易于慢性化的机制目前认为是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缺陷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法识别清除HBV,形成对HBV的免疫耐受。有研究表明,树突细
胞功能和数量低下是导致机体对HBV形成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荷载HBV相关抗原的DC可能有效打破免疫耐受,恢复细胞免疫应答和清除HBV。Akbar等将
小鼠脾脏DC在体外扩增后荷载HBsAg,制备DC疫苗;用该疫苗治疗HBV转基因小鼠,结果
发现,注射2次DC疫苗就能清除HBV转基因小鼠循环HBsAg,并产生抗-HBs。Miller等采
用鸭胚胎成纤维细胞(primary duck embryonic fibroblasts,PDEF),经鸭乙型肝炎病毒核
心抗原(DHBcAg)的DNA质粒转染,制备了一种全细胞疫苗,可持续表达DHBcAg。研究指出,
PDEF –DHBcAg全细胞疫苗对DHBV的感染没有预防作用,但对DHBV感染后的持续化有预防
作用;说明接种PDEF –DHBcAg全细胞疫苗能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并导致DHBV感染的快速清
除。
3 结 语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在于感染后变为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
对此类患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常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
化甚至肝癌(HCC) 。乙肝治疗性疫苗具有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的特点,从发展趋势来看,
乙肝治疗性疫苗将成为本世纪对慢性HBV携带者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这些新型乙肝疫
苗大多处于研究阶段,虽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DNA疫苗能诱导强烈的细胞和体
液免疫应答,可打破特异性CTL耐受,但其安全性和标准化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多表位基因
疫苗或多表位短肽疫苗为多价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以独特优点成为疫苗研究新的热
点,可能有新的突破点,但在表位选择、疫苗设计等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无成熟的理论,
且需克服表位疫苗固有的免疫原性弱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