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练1及答案

合集下载

周周练一化学 Word版含答案

周周练一化学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化学周周练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O-16 Cu-64 S-32 H-1 Mg-24 Al-27 N-14 C-12 Fe-5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8分)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气可使品红溶液退色,因此氯气具有漂白性B.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PM 2.5的大气一定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D. 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2.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mol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NH3分子数目为N AB.足量的铁粉与lmolCl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C.标准状况下,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 AD.7.8 g 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目为0.3N A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0.2 mol·L-1的NH4Al(SO4)2溶液与0.3 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B.NH4HCO3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Fe2++H2O2+2H+=Fe3++2H2OD.将大理石投入到足量盐酸中:CO32-+2H+=CO2↑+H2O4.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N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K+、Na+、Br-、SiO32-B.H+、Fe2+、SO42-、Cl-C.K+、Ca2+、Cl-、NO3-D.K+、Al3+、NH3·H2O、NO3-5. 实验室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480mL水B.称取12.5g胆矾,配成,480mL溶液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6.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Al2O3NaAlO2(aq ) Al(OH)3②S SO 3H2SO4③Fe2O3FeCl3(aq) 无水FeCl3④饱和NaCl(aq) NaHCO 3Na2CO3⑤MgCl2(aq) Mg(OH)2MgO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7.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不褪色B.若A为醋酸溶液,B为贝壳,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C.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溶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产生白色沉淀89.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或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玻璃和水泥都要用到的原料是石灰石B.常温下,金属铝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而能做导线C.二氧化硅属于硅酸盐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D.Al2O3熔点很高,可用作熔融NaOH的坩埚材料10.据《参考消息》报道,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周周练检测试题一(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周周练检测试题一(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周周练(1.1~1.3)(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四幅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5.如图是小华在镜子中看到的身后墙上的钟,你认为实际时问最接近8点的是( )6.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

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存在这种图形变换(如图①).结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②)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 )A.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B.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C.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以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8.下列语句: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②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③一个轴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④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其中正确的是( )A.①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9.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的方法很多,如图是一种剪纸方法的图示,先将纸折叠,然后再剪,展开即得到图案,则下列的四个图案中,不能用上述方法剪出的是( )10.如图,六边形ABCDEF是轴对称图形,CF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若∠AFC+∠BCF=150°,则∠AFE+OBCD的度数为( )A.150°B.300°C.210°D.330°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1.长方形有______条对称轴,正方形有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条对称轴.12.在缩写符号SOS、CCTV、BBC、WWW、TNT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13.计算器上显示的0~9这十个数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14.如图,把图中某两个小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图形是以虚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第14题第15题第16题15.星期天小华去书店买书时,从镜子内看到背后墙上普通时钟的时针(粗)与分针(细)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钟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按12小时制填写).16.张军是学校足球队的运动员,他在镜子里看到衣服上的号码如图所示,则他是________号运动员.17.如图,桌面上有A、B两个球,若要将B球射向桌面任意一边,使一次反弹后击中A 球,则图中的8个点中,可以瞄准的点有__________个.第17题第18题18.如图,直线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若AD∥BC,则下列结论:①AB∥CD;②AB=BC;③A B⊥BC;④AO=OC,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三、耐心解一解(共64分)19.(10分)在下列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两组对应点.20.(8分)已知点A和点B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请你画出这条直线.21.(8分)如图是方格纸中画出的树形的一半,请你以树干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22.(12分)如图是由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不是,可以移动其中一个三角形,使它与另一个三角形一起组成轴对称图形,那么怎样移动才能使所构成的图形具有尽可能多的对称轴?23.(13分)如图,A是锐角∠MON内的一点,试分别在OM、ON上确定点B、C,使△ABC的周长最小.写出你作图的主要步骤,并标明你所确定的点(要求画出草图,保留作图痕迹).24.(13分)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铺草坪,现征集设计方案,要使设计的图案由圆或正方形组成(圆和正方形的个数、大小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在矩形中画出你设计的方案.参考答案—、1.C 2.A 3.C 4.A 5.D 6.B 7.D 8.B 9.D 10.B二、11.2 4 无数12.BBC、WWW 13.0、1、3、8 14.如图所示15.下午1:30 16.16 17.2 18.①②④三、19.①、②、③、⑤都是轴对称图形,对应点略20.图略连接AB,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即为它们的对称轴21.如图所示22.不是轴对称图形.将小的等边三角形移动到大的等边三角形内部图略23.分别作点A关于OM、ON的对称点A′、A″,连接A′A″,分别交OM、ON于点B、C,连接AB、AC.则点B、C即为所求.如图所示24.答案不唯一,如图所示。

语文提升周周练(一)参考答案

语文提升周周练(一)参考答案

语文提升周周练(一)参考答案一、(每空1分,有任何错误均不给分。

共6分)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9分)4.C.(3分)首句第一个“穷”并非指的是生活贫穷,而是指不得志的困境。

是指人处于困境仍要注意修养。

5.(每点2分,共6分)①颈联写的是窗外摇曳的竹子的影子落在书桌上,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

②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净的内心的写照。

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心求学的态度的赞美。

三、(19分)6. D (3分)【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归语段,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粗通大意,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得成卒二万”,“二万”是“卒”的后置定语,“成卒二万”是“得”的宾语,因此该句前后要断开,排除C项;“府库”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因此排除AB项。

故选D。

7. C (3分)【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C项,“山东,是一个区域名,指的是泰山以东的地区”陈述有误,文中的“山东”应该是“崤山以东的地区”或“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故选C。

8. C (3分)【8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

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他听从了宾客的建议”分析有错,原文是“宾客皆止之”,宾客都劝阻他,阻止他。

【尚书堂】六年级秋季数学培优班答案(周周练1-4)

【尚书堂】六年级秋季数学培优班答案(周周练1-4)

【尚书堂秋季班】六年级周周练1星期一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3232323213131313323232505053232202321+++()()8243147101027225==+=-+=-x x x x x x 解:8407120237604076040=⨯=-=-+=x x x x x x x 解:星期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5,乙数和丙数的比是7︰3,甲数乙数和丙数的比是( 14:35:15 )·2、有一推苹果, 4个4个地数余3个,5个5个地数余4个,6个6个地数余5个。

这堆苹果最少有( 59 )个。

星期三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1、112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44 ) 2、四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465,这四个奇数各是多少?119753465⨯⨯⨯= 分别是5、7、9、11。

3、 植树节那天,六年级学生去植树,如果每人栽6棵,还剩下40棵树苗;如果每人栽8棵,就缺少40棵树苗。

这个年级共有多少人?树苗一共有多少棵?解:设六年级共有X 人。

6X+40=8X-40X=40树苗 6×40+40=280(棵)答:这个年级共有40人,树苗一共有280棵。

星期四 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1、已知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边长多2厘米,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40平方厘米。

求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cm 91441140=÷÷⨯⨯-小正方形边长为3cm 面积是28199cm =⨯大正方形边长为5cm 面积是21211111cm =⨯答:略。

2、一条长600米的环形跑道,小华每分钟行60米;王明每分钟比小华多行30米。

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行,求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4306060600=++÷分钟答:略。

3、A+32=B ×43=C-51=D ÷54,把A 、B 、C 、D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初一语文完美阅读周周练一

初一语文完美阅读周周练一

初一语文完美阅读周周练一(2现代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1古诗词鉴赏)阅读的秘诀就在于多练多总结!!!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一、现代文阅读(一)雨季心理杨机臣(23分)做题时间(分钟)得分(分)⑴雨多成洪,洪如猛兽,给人带来灾难。

缺雨成旱,旱如烈火,能把农人的希望一把火焚掉。

听南方水灾四起,我庆幸生了个好地方,不用担洪水灭顶之忧。

可是,又生思虑,由于久不见雨,人心生烦,便无端地想起几乎忘掉了的雨声。

心里好笑,什么不好想,单单想雨声!⑵记得小时乡里什么都缺,唯不缺雨。

⑶来到伏季是雨季,不知不觉雨就来了。

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

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

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咕叽响。

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

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

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

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

纸湿透了,水流进了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

⑷奇妙的雨声,令你兴奋,能随着雨声幻想许多让人高兴的事儿。

人若是困了,想睡觉,下雨天最好睡,此时的雨声是催眠曲,尽管外面是风雨交加,雨声响得清楚,却不耽搁睡觉,反而睡得更昏。

经过了连续劳作的农人,平日里舍不得大白天睡觉,只有到了雨天,才是睡大觉的好时光。

雨天睡觉并不需要在炕上或者床上,只要有个地方不漏雨,铺个小草帘,保准射下就呼噜,常常是呼噜声盖住了雨声。

有时被雨声惊醒,翻个身继续打起呼噜。

有时下一天雨,有人能连饭不吃一睡一天。

都说下雨的天好睡觉,只有知冷知热的人才知道,哪里是雨天好睡觉,那是把人累的。

⑸夜里下雨水声更大,却不影响睡觉。

一年假下学期数学苏教版练习周周练

一年假下学期数学苏教版练习周周练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苏教版周周练习题及答案(1-11周)第一周一、根据要求填空。

1.在○里填“>”“<”或“=”。

14-8 ○7 11-7 ○ 3 8+6 ○1517-9 ○9 17-8 ○8 12-7 ○ 62.填数墙。

二、选择题。

3.用5、14、9三个数可以组成()道加减法算式。

A.4B.3C.2三、计算。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8= 16-8= 11-7= 12-8=17-8= 10-7= 14-8= 11-8=13-8= 15-7= 14-7= 17-7=16-7= 12-7= 13-7= 18-8=5.击鼓传花。

四、解决问题。

6.停车场原来停了15辆车,开走了()辆,还剩()辆。

7.妈妈买红扣子18个,白扣子9个,黑扣子4个。

(1)红扣子比白扣子多多少个?(个)(2)黑扣子比白扣子少多少个?(个)8.我们一共收了16个胡萝卜,分给朋友9个,还剩多少个?9.一队小朋友从左往右依次报数,明明报的是8,红红报的是14。

明明和红红之间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参考答案一、1. <><<><2. 3 1 5 1 9 9 6 0 0二、3. A三、4. 2 8 4 4 9 3 6 3 5 8 7 10 9 5 6 105. 4 11 3 10 15 7 17 9四、6. 8 7 15-8=77. (1)18 - 9 = 9(个) 答:红扣子比白扣子多9个。

(2)9 - 4 = 5(个) 答:黑扣子比白扣子少5个。

8.16 - 9 = 7(个) 答:还剩7个。

9.14-8-1=5(个)答:明明和红红之间一共有5个小朋友。

第二周一、根据要求填空。

1.算一算,填一填。

2.在○里填“>”“<”或“=”。

11-2○9 6○13-4 11○9-2 14○12-318○19-5 9○12-4 14-7○6 11-4○83.先将长方形涂成红色,正方形涂成绿色,圆涂成黄色,然后数一数,再填一填。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圆有( )个。

周周练(1-4)答案

周周练(1-4)答案

周周练一答案15.B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识记的能力。

A项,xiù,shàn,guǎng/kuàng;B项,zhuó,lì,tà;C项,yè,chēn/chēng,jié;D项,xù,yuè,bèng/bǐng。

16.C本题考查字形的辨识能力。

A项,“精萃”应为“精粹”;B项,“赔理道歉”应为“赔礼道歉”;D项,“元霄节”应为“元宵节”。

17.D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与辨析能力。

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贬义词,感情色彩误用。

B项,“瓜田李下”一词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用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属望文生义。

C项,“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属望文生义。

D项,“奔走呼号”,一边奔跑,一边喊叫,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

符合语境。

18.C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不合逻辑,误用否定词,删掉“切忌”或“不要”;B项,搭配不当,“解决了”改为“防止”;D项,成分赘余,删去“的行为”。

19.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20.参考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21.新叶。

理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新叶是生命力,是新生。

∥水滴。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水滴具有坚韧、执著和富于进取、不畏艰辛的精神。

(先引社名的出处原文,后说取这一词语的用意。

)周周练二1.B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项,原文是‚极可能源自……‛;C项,‚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错误,原文为‚从春秋到西汉,……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错误,原文为‚东汉中期后‛;D项,‚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原文无据,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而未提及‚儒家的认识‛。

高考文言文周周练一(1——4)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周周练一(1——4)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周周练一参考答案一、13.(1)铁马秋风大散关(2)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3)年年知为谁生(4)长风破浪会有时(5)君子成人之美(6)失道者寡助(7)匹夫有责(任选5空,句中有错别字或缺漏,则该句不得分。

共5分。

)二、14.《阿房宫赋》(1分) 15.雄伟奢华;寂寥清冷。

(意思正确即可,2分。

) 16.杜牧的作品重在隐射唐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崔橹的诗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4分,意思完整正确,语言通顺即给满分。

) 。

三、17.(1)遵循,遵从(2)得……的病(3)就(4)大概(每个解释1分,共4分。

) 18.心胃痛。

(2分)19.(1)原来以行医为业,买卖药材。

(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评分要点:故、业、货。

)(2)又不去追究到底是虚症还是实症,这样的(医生)不妨害病人的性命(的情形)是不多的。

(3分,译出大意给分,评分要点:求、几何、误。

)20.没有弄清病因,胡乱用药。

(2分)21.例子恰当1分,分析正确2分,共3分。

参考译文:心胃疼痛这个症状,在《黄帝内经》中条目很多,前辈名医们,总共把它归纳为九种病的症状,非常的详细。

现在我借鉴并遵从古人们的那些著作,编成了虚实分明的口诀,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漏掉的内容。

我记得邻村有个叫王维藩的医生,是我同宗的弟弟秀才王丹文的表叔,以前行医卖药的时候,邻居有个妇女胃痛请王维藩来治,王维藩用海上方里记载的失笑散,那妇女吃了以后就见效了。

往后只要有心胃疼痛的人,王维藩都是用失笑散给他们治疗,有效无效的各占一半。

王维藩素常吸洋烟,有一天感到自己胃痛,也自己拿出失笑散来吃,痛得更加厉害了,到半夜里胃痛得好像要裂开一样,痛得他敲打枕头床铺,天没亮就静静地死去了。

我根据失笑散是驱淤血的药物来分析,王维藩的女邻居一定是因为淤血化不开引起的胃痛,所以吃了失笑散就见效。

除了淤血以外,伤风感冒中暑、吃喝时造成的胃气凝聚,都能导致胃痛,如果全部胃痛的都用失笑散来治疗,而不探求胃痛的真正原因,怎么能不伤害别人的性命呢?王维藩用失笑散给人治胃痛不知导致了多少人死亡,所以他自己也死在失笑散这味药上,可以说是冥冥之中的报应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在60分钟时间内独立完成一、(12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扎染(zhā)搪塞(sè) 与会(yù) 拈轻怕重(niān)B .挟带(xié) 胡诌(zhōu) 生肖(xiāo) 人头攒动(cuán)C .拎包(līn) 载体(zài) 尽早(j ǐn) 藏头露尾(lù)D .胴体(tong) 弓弩(n ǔ) 濒临(bīn) 悄然无声(qi 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市侩 侦查兵 咎由自取 权宜之计B .羁糜 集散地 披沙拣金 开源节流C .棘手 金刚钻 涸泽之鲋 奋笔疾书D .蝉联 百叶窗 雍容华贵 神志不清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B .菜籽油能抑制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防治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C .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就住房和反腐败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充分体现了委员日益增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强烈的主人公责任感。

D .从曾祖父到祖父、父亲,再到自己,陈家四代人都是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艺人,昨日,86 岁的陈义文老人回首自己一生的蹉跎岁月,感慨万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市交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出台限牌或者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听取广泛周周练 使用时间 2015年3月13日的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B.这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新闻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C.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D.最近,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强化行政监督、选用透明化、惩处有效化等,力图治理教材之弊。

二、(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游千山记程启充①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

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

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

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

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

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

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

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

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

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

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

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④,山海混茫无际。

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

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

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

坐石上,一老进麦饼。

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

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

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

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

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

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

此文写于他被贬盖州时。

②瓯脱:泛指边界。

③浮白:满杯饮酒。

④徼(jiào):边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阁在山半,缘崖旋转缘:边缘B.值饥,食之厌厌:满足C.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殚:尽D.弗克传其胜胜:美景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乃不知有汉B. 健者匍匐而上顺流而东也C. 因惫,坐僧房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常以身翼蔽沛公7.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

(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

(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通过抒写所见所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6 处)(3 分)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

涉世应物,有以横逆加我者譬犹行草莽中荆棘之在衣徐行缓解而已所谓荆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则方寸不劳而怨可释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鹊桥仙夜闻杜鹃①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本词是陆游被调离抗金前线,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后所作。

②杜宇:即杜鹃鸟。

③故山:家乡。

(1)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联系全词,简要回答。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宇”两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六个小题)(6 分)(1) 同心而离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涉江采芙蓉》)(2)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4)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清照《声声慢》)(5)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贾谊《过秦论》)(7)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高三周练语文参考答案1.C(A.扎染zā。

B.生肖xiào。

D.胴体dòng)2.D(A.侦查兵——侦察兵;B.羁糜——羁縻;C.涸泽之鲋——涸辙之鲋)3.A(B.防治:预防和治疗、治理(疾病、灾害等),不能与“发生”搭配。

C.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D.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4.B(A.语序不当,应为“广泛地听取”;C.偷换主语。

应在“称其存在”前加“央视”。

D.成分残缺,应在“等”后面加上“措施”)5A(缘:沿着)6.B(B项的“而”均为连词,表修饰。

A项第一个“乃”副词,可译为“然后”“才”;第二“乃”为副词,可译为“竟然”。

C项第一个“因”介词,可译为“由于”,第二个“因”介词,可译为“通过”。

D项第一个“以”介词,可译为“因为”,第二个“以”介词,可译为“用”)7.(10分)(1)一人(在前面)用布绑住前胸,让人从后面拉着,攀附着藤枝,侧着身子,在路上摇晃不稳地走着,非常危险。

(大意3分,落实“挽”“步”各1分)(2)(千山)假使在中原地区,应该与五岳齐名;(现在)(它)处在僻远的东部角落,志趣高雅、游历四方的人极少来到这里。

(大意3分,落实“等”“隅”各1分)8.①对千山胜景的喜爱。

(1分)②为千山地处偏远、高人罕至的惋惜(1分)。

③借千山所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但被贬远地的不平。

(2分)(语意相近即可)【参考译文】千山位于辽阳城南面六十里,秀丽的山峰重重叠叠,延绵数百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