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关于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十三篇

关于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十三篇

故事材料清晰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精神。

事迹材料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单位和个人,而是要明确反映和积极弘扬特定时代所要求的精神。

这是由契约的目的和根本目的决定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的文章13篇,欢迎品鉴!第一篇: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__是市林业局主任科员,他任__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半年多来,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用心用情、扶人扶志、苦干担当,为推进整村集体产业增收努力奔波。

__带领村“两委”干部,坚持学习和会议制度,以“两学一做”、“4?13”重要讲话大宣讲、“勇当先锋、做好表率”等活动为契机,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建设“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的示范点,推进香水莲花项目落地,实现“土地租金务工薪酬分红乡村旅游”四方面收入。

推进红掌种植扶贫产业,收益全部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兜底分红保障、鼓励建档立卡户就业创业奖励。

村委会购置28头黄牛交由农户代养,为日后壮大养牛产业打下基础。

让干沟四村小组的村民开展蒌叶种植。

组织部分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村民,学习制作彩雕画增加收入。

__村作为全市迎接省脱贫攻坚“大比武”观摩示范村,以崭新的面貌顺利通过省检查组的观摩。

并获得了检查组一致好评。

全村村民共同对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让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拆除危房10栋,计划为贫困户入户路进行硬化53条,已有17条正施工;厨厕整改59处,已完工55处。

第二篇: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脱贫攻坚已经取得胜利,乡村振兴蓄势待发。

月初,我也从驻村第一书记岗位上回到了单位,开始了新的工作历程。

感谢驻村,感谢第一书记这个身份,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受了锤炼,提高了格局,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成长。

在和村民一起相处的日子里,深深感受到了村民的情谊。

我感谢组织的关怀和厚爱,让我亲身经历了全国脱贫攻坚胜利的伟大辉煌。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集合6篇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集合6篇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集合6篇先进事迹,介绍一个人或集体事迹的文字材料。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涌现出先进工作者、英雄模范人物。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集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典型材料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xx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xx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xx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xx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xx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

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

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

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0篇)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0篇)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0篇)篇一“驻足山间秋日晚,美景山间映眼帘;林木苍翠接天际,村居错落腾炊烟。

”2016年11月,**省**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科副科长**被派驻**县**镇**村任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驻村的第一天,他上山一揽全村美景,不由寄情即兴创作《驻**村》诗作一首。

**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8个村民小组,村中树木林立,郁郁葱葱,聚居民众皆为林姓,共1280人。

**村几易其名,从村名变迁及人文自然环境,可以看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驻村以来,带着守护好这片“林”的心愿,从村民最关心、最能受益的事情做起,组织开展产业培育、村财增收、基础设施、文化生活、民生医疗等项目建设,投入筹措资金900多万元,开展项目20余个,**旧貌换新颜,建设成为一个宜居村落。

“如何改变乡村的困境?”**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是依靠种植水稻、芦柑、枇杷等农作物,几乎没有其他产业支撑。

村财收入只有几千元,基础设施少,通村道路只有3.5米宽,一到节假日全村交通陷入瘫痪,常住人口只有4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及在家照顾孩子的妇女,村中缺乏文化娱乐生活。

2007年被列入县经济薄弱村、财源建设扶持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6年被列入市级重点扶贫村。

面对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严重缺少发展内生动力的乡村困境,“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改变当地面貌,在挂职生涯中留下一些亮色?”**陷入了沉思。

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发现,虽然**村落后,但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咨询了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把脉问诊,带领村主干、村两委成员到**乡镇参观,学习各乡镇开展扶贫工作的先进经验,他认为要根据村情民情,开致富“良方”,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增加村民及村集体收入。

“培育产业,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篇一】“黄书记,你前年种的毛葡萄结果了。

”6月20日,正在xx市人防办值班的xx,收到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村民发来的微信。

此时,他已经卸任集环村第一书记两个多月,但对村里的变化、村民的高兴事,大家都乐于和他分享。

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深处,391户中贫困户多达216户。

2014年4月,28岁的xx主动申请到集环村当第一书记。

他说:“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

”集环村的路不好走,有的路段两个人对面走,要错开身子才能过去。

村民吴昌明的遭遇,更是深深刺激了xx。

吴昌明辛辛苦苦养了4头猪,还没赶到镇上就死了3头。

“一定要把路修起来,然后发动群众把产业搞起来。

”xx确定了工作思路,下决心无论多艰苦、多困难,也要帮集环村修好路、发展好产业。

一些群众并不买账。

发动群众集资修路,有人反对:“这里的路要是好修,还等到你来?”动员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有人指责他是要政绩:“土地整合出来,你干两年就走了,以后怎么办?”面对困难,xx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

他骑上摩托车,一个屯一个屯地走,挨家挨户做工作。

一次进村遇到大雨,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滑下山坡,摩托车彻底报废。

第二天,又买了辆二手摩托车继续上路。

走村入户让他把村里的底子摸清了,还真正了解了群众的疾苦。

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多,xx经常去探望,嘘寒问暖,送米送油。

吴美枝一家9口,有4人视力残疾,xx牵线搭桥让两个孩子学习按摩技术,自食其力,又发动朋友资助另外两个读书……渐渐地,村民逐渐接受了他,“烂摩托车书记”的名头,开始在集环村叫响。

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

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xx一边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一边发动群众先行修路。

他开始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常常是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了一天,一个月瘦了十几斤。

凭着这股韧劲,他争取到资金1000多万元,修建了17.6公里水泥路,实现了屯屯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六篇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六篇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六篇驻村第一书记事迹六篇【篇一】**,男,现年58周岁,**省气象局抽象服务中心职工,于2015年12月到**县**镇**村任第一书记,五个月以来,他坚持公开事务、公平处事,真心待民,用心做事,让自己深深的扎根到了这片贫瘠而可爱的土地上,老老少少的村民们都亲切的叫他“刀哥”。

扶贫规划是第一任务驻村之初,刀哥刚扛起“精准扶贫”的责任,他就面临着贫困户精准识别、编制脱贫规划、申报小农水项目三项工作,都是费力还不讨好的“硬骨头”。

58岁的刀哥为了摸清情况,开始走家串户,他一边走访,一边把各户加入他的微信,在朋友圈内开通《刀哥播报》之《**最可爱的人》微信直播,他把了解到的情况发布到他的微信朋友圈,两个星期走下来,哪家穷哪家难,他心里有了数,村民们自己也有了比较。

随后刀哥组织群众逐社再召开群众会,让群众自己来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比,对这次的评选结果,所有群众都服气了。

连本地村干部都很难平衡的评比工作,就这样被刀哥解决了。

为了编制出科学的脱贫规划和小农水项目,刀哥在村委会成员的带领下,走遍了**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将群众最急最需的,涉及到饮水、水利、道路、庭院、景区、改土、民居特色化、卫生站、阵地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全部进行了合理规划。

刀哥走访到每户贫困户家中,逐一了解他们的困难情况,按“五个一批”要求逐一分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家愿望,分户制定了户办脱贫项目,刀哥集中精力亲自编制的**村整体发展规划得到了县扶贫移民局的认可;锣村小农水立项报告书,刀哥亲自操刀编制;为了保证项目申报万无一失,他亲自上台参加了县水务局小农水立项的比选讲演,成功让小农水建设项目落户**村,今年就能实施。

他还要逐户制定民居特色化的建设效果图,那是他谋划的**村未来发展的蓝图,要把**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富裕乡村。

乡村旅游是第一夙愿如果说编写规划发展项目是扶贫的“规定动作”,是刀哥必须要完成好的,那在**村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刀哥的“大胆创新”,是他独具慧眼为**脱贫开出的良方。

第一书记个人优秀事迹材料范文3篇

第一书记个人优秀事迹材料范文3篇

第一书记个人优秀事迹材料范文3篇【篇一】春暖花开,xx县车门村村民xx正忙着为前来参观的十里八乡村民讲述周书记帮助他脱贫的经历,说到动情处,眼窝里还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周军虎是湫坡头镇车门村第一书记、xx县交通运输局挂职总工程师。

任职以来,他扎根基层,积极履职,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组织的嘉奖,被咸阳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xx县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扑下身子真扶贫”“你们机关干部扶贫,还不是来走走形式……”。

刚到村上,村民的风凉话深深刺痛了周军虎的心。

车门村共有212户887人,贫困人口55户195人。

他觉得要想贫困户脱贫,除保持苹果等产业外,还得选准增收新门路,发展新产业。

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市场,走访养殖大户,提出“土特产销售门店+合作社+农户”的农家黑猪产业扶贫模式。

xx年春节前夕,他联系了几家土特产门店尝试销售礼盒黑猪肉,利润非常可观,销量也不错,但当他过完春节准备推广黑猪养殖的时候,猪仔价格却一路飙升到每头1000元左右。

大家觉得黑猪养殖的成本太高,都打起退堂鼓,周军虎心里刚燃气的一丝希望被无情的浇灭了。

xx虎又多方奔走,调研市场,请教专家,西安、咸阳、杨凌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最终,他把目光放在了“散养土鸡”上。

有的贫困户担心防疫不到位,血本无归,有的贫困户担心销路问题,大家的积极性不高。

面对这些问题,周军虎一方面组织贫困户到邻县养殖大户考察,看着别人靠土鸡养殖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大伙都动了心。

另一方面,他到“娘家”xx县交通运输局寻求资金支持,局里给予五万元产业扶贫款。

按照每只鸡苗7块钱补贴贫困户,一下子提高了贫困户养殖积极性。

他购买土鸡养殖书籍免费发放给养殖户,邀请农技人员上门指导,联系电商公司包装礼盒土鸡,提高土鸡附加值。

今年春节前,第一批土鸡销售一空,销售额约12万元,毛利近4万元。

此外,周军虎还在村里发展起剪纸产业,通过他销售剪纸3000多张,帮助群众增收近2万元。

“群众的事就是他的事”“要说周书记,他把车门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那绝对是这个……”村民马改会说着竖起大拇指。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范文6篇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范文6篇

第一书记事迹材料范文6篇【篇一】xx是xx省xx市市委理论讲师团副团长,作为派驻对口扶贫帮扶村长武县亭口镇二厂村的扶贫“第一书记”,一年多以来,他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下情上达,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精准第一,实干第一,发展第一”要求,扑下身子常驻村里,埋头苦干精准帮扶,走户串巷做工作,与村干部一起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使二厂村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驻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厂村位于长武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2.5公里,全村168户717人,有四个村民小组,地形主要以山沟为主,其中耕地面积2120亩,人均3.37亩。

主导产业以粮食种植、苹果、劳务输出为主,经济结构单一,是亭口镇33个村的贫困村之一。

全村共有54户贫困户161人,因病致贫10户,因残致贫4户,缺资金致贫30户,缺劳动力致贫5户,缺技术致贫5户。

从2015年7月起,市委宣传部xx同志作为市委委派的扶贫“第一书记”走马上任二厂村,开始了他扶贫工作的破冰之旅。

xx在村里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引着贫困村民期望的目光。

“原先守着几亩薄田种果子,不晓得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建卡贫困户王军军的话反映了村里贫困户的普遍想法。

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他脑海中。

二厂村地形以山沟为主,靠农户通过传统手段自己种植包谷、苹果等农作物只能解决口粮问题,不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产业路线,脱贫致富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空谈误事、实干兴村,为此,他把目光盯在了扶贫产业发展上。

只有发展产业路子,才能让老百姓看到脱贫的希望。

xx和村委会一班人根据全村特点,将企业引进二厂。

xx协调各方关系将驴厂建在二厂,走户串巷多次动员我村贫困户养驴,刚开始多数贫困户骂骂咧咧死活不同意养驴,前怕狼后怕虎,还有贫困户当着xx的面抱怨“驴不适应本地环境,会出现水土不服,早晚会死光”,xx不厌其烦、费尽口舌给贫困户做工作,经历千难万险最终使二厂村53户贫困户皆同意养驴。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七篇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七篇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七篇【篇一】“咱村有个小书记,走家串户解民意;咱村有个牛书记,工作是在田间里;咱村有个好书记,基础设施兴建起;咱村有个杨书记,精准扶贫真给力”。

一走进**镇**村老百姓家中,听到最多的“段子”就是这段**村老百姓自己编的“书记歌”,段子里面说的杨书记不是别人,正是**县林业局下派到**村的“第一书记”——杨鸿,一个年轻的80后,自下派到村任职后,用自己对党的忠诚与担当,为老百姓做实事好事,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户,使**贫困村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访贫问苦,双脚踏遍**村“在我们村,你可以不认识字,但是你不能不认识小杨书记啊”,贫困户**乐呵呵的对笔者说,“你不知道,刚听说我们村来了个扶贫的第一书记是县上的干部时,我们心里都没底,觉得肯定是来了一个挂牌书记,就是来镀镀金的。

结果不是这样啊,我们是亲眼见到平时坐惯办公室的小杨书记,每天穿着一双运动鞋,挨家串户,了解我们贫困户的述求与期盼,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他都会拿出个小本本认真的记录我们的致贫原因,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和今后的致富愿望等等。

”据笔者了解,杨书记仅任职一个多月时间,就走遍了**村67户精准扶贫户家中,走访行程达1000余公里,记访贫问苦笔记20余万字。

通过走访了解,杨书记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给67户贫困户制定了详细的三年脱贫规划、“三改两建一整治”规划以及**村整村扶贫解困规划,为接下来的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干事创业,致力共建贫困村规划制定好了,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的问题:资金从哪里来,怎么实施老百姓才支持,这些都是困扰这个80后小书记的“大问题”。

通过走访了解,结合自己在林业系统的工作经验以及镇上的扶贫帮扶项目,他心中豁然开朗,就是要利用**村的山地资源来发展林业,同时利用扶贫帮扶项目资金抓基础设施建设。

于是,小杨书记开始积极向林业局等县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通过不断的争取与努力,相应项目终于落地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王俊卫,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三门峡市卢氏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瓦窑沟乡庙上村担任第一书记。

瓦窑沟乡庙上村位于瓦窑沟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
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

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

一天
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

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

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

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
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

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

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
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

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
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

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