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经济管理学

合集下载

形容工业的成语

形容工业的成语

形容工业的成语1. 扬眉吐气形容工业蓬勃发展,充满活力。

•工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推动国家经济向前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工业的繁荣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使国家扬眉吐气。

2. 发展如火如荼形容工业的迅速发展,热火朝天。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也得以快速发展。

各类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劳动力水平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工业发展如火如荼,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

3. 欲速则不达形容工业发展需要稳步推进,不能急功近利。

•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和合理的规划。

盲目追求速度和效益,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

因此,在工业发展中,我们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4. 后发制人形容工业发展滞后的国家在某些领域迎头赶上。

•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发展滞后的国家在工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些特别的策略和创新方法,以迎头赶上发达国家。

这种后发制人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 艰苦奋斗形容工业从无到有,需要经历一番艰辛努力。

•工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牺牲。

工业的兴起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工程师、工人等无数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正是他们的艰苦奋斗,才给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发展与国家经济1. 工业的重要性工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工业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2. 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包括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等方面。

工业化进程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3. 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工业与农业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农机、化肥等生产资料,使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而农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工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应。

4. 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有商有量的成语

有商有量的成语

有商有量的成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有商有量,出自《论语》,原意指事物有其实质和数量。

后人将其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行为做事情要适量,既不过分也不不足。

有商有量不仅是一种处世的原则,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遵循有商有量的原则,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得心应手。

有商有量的成语有很多,它们都传达了关于恰到好处的智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有商有量的成语吧。

第一条:得其所哉。

《庄子·逍遥游》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每个人的追求和兴趣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希望事业有成,有些人追求财富,有些人希望做一位智者,还有一些人追求安稳幸福。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能够“得其所哉”才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不要盲目的跟从他人,不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条:见利思义。

这句话出自《管子》,是学者们常用的一句成语,意思是看到了好处就会想到好的事情,看到了优势就会考虑如何利用。

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着利益和原则的冲突,有些人为了利益会不择手段,而另一些人则会坚守原则不为利益而动摇。

其实,见利思义,是希望我们在追求利益的也要考虑到道德和原则,不要走向偏差。

第三条:因地制宜。

这句话出自《庄子·德充符篇》,是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的一种处世态度。

意思是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动方式,做出最适合现实情况的决策。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知足常乐。

这句话出自《庄子》,意思是知道满足就常常是快乐的人。

在追求梦想和成功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知足常乐,实在不一定是“少年得志,才气轩昂”的常态。

也只有知足常乐,才能平安安然的度过每一天,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第五条:斩草除根。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做事要彻底。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想达到终结,就必须要斩草除根,不能半途而废。

多管齐下 标本兼治 相关的成语

多管齐下 标本兼治 相关的成语

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这是两个在中文成语中常常出现的表达。

它们都是从治理事物的角度出发,强调不仅要采取临时应对的方法,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深入的目的。

让我们来掇开“多管齐下”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内涵。

多管齐下指的是采取多种手段、多方位的方法来应对一个问题,以达到全面解决、综合治理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军事策略,意味着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不只是依靠一种武器或一种战术,而是要多方应对,采取多种手段,以确保最终的胜利。

在现代社会,多管齐下的观念被引申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尤其是管理与决策方面。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面临复杂多变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多方位策略来解决问题,从而事半功倍。

我们来看看“标本兼治”这个成语的内涵和意义。

标本兼治,是指从根本上、全面上解决问题,不仅解决当下症状,更要解决问题的根源,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这个成语的意义源于中医的治疗理念,意味着通过治疗疾病的症状的更要找到疾病的根源,才能真正根治疾病,避免反复发作。

类似地,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管理决策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审时度势,不仅要及时快速地解决问题,更要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找到根本症结,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在如今瞬息万变、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中,要真正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只靠一种手段、一种策略。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运用各种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应对变幻莫测的挑战。

我们也要树立标本兼治的理念,不仅要追求眼前的成效,更要在解决问题的找到根源,全面、深入地解决问题,做到事半功倍。

多管齐下和标本兼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牢记的两个重要成语。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也要有远见和毅力,追根溯源,做到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深入地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展现出更为卓越的能力和智慧。

多管齐下和标本兼治,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这两个成语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谷贱伤民的经济学含义

谷贱伤民的经济学含义

谷贱伤民的经济学含义谷贱伤民这个成语,源于《左传》中的“谷不升,货不守”,意指粮食价格过低,导致农民无法维持生计,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这个成语虽然历史悠久,但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谷贱伤民的含义和影响。

首先,谷贱伤民的现象本质上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在经济学中,市场是一种自发的协调机制,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价格和数量将达到最优水平,即市场均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市场并不总是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各种市场失灵的情况。

当市场存在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时,市场就会失灵,导致价格和数量偏离最优水平。

在农产品市场中,市场失灵的情况尤为常见。

一方面,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导致供给相对不灵活,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农产品的需求具有季节性和波动性,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的价格信号。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容易导致农产品市场失灵,价格波动过大,甚至出现价格崩溃的情况。

其次,谷贱伤民的现象与政府干预密切相关。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修复市场,保障农民的收益和社会的稳定。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收购、储备等方式来维护农产品的价格稳定,保障农民的利益;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信息公开、市场监管等手段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转。

然而,政府干预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当政府采取过度干预的措施时,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例如,政府过度储备农产品,可能导致储存成本过高、品质下降等问题;政府过度补贴农民,可能导致农民缺乏动力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进一步加剧供给不足的问题。

因此,政府干预必须在保障农民利益和维护市场有效运转之间取得平衡。

政府应该采取适度的干预措施,避免过度干预和失灵的市场机制。

最后,谷贱伤民的现象也反映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素质提升的迫切性。

形容改革创新的成语

形容改革创新的成语

形容改革创新的成语改革创新是指在现有体制和制度基础上进行革新和创新,以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下面是一些形容改革创新的相关成语的解释和示例。

1.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解释:形容固守成规,不知改革创新或坚持错误的做法。

示例:虽然科技已经进步,但是某些企业还在守旧,未能认清形势,还在沿用过时的管理方法,像是刻舟求剑。

2. 青砖黛瓦(qīng zhuān dài wǎ)解释:比喻守旧,不愿创新改革。

示例:这个企业一直以来都青砖黛瓦,不肯引进新技术,导致竞争力逐渐下降。

3.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解释:将各种学问、经验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体系。

示例:新颖的设计理念和传统的工艺技法的融会贯通,使得这款产品独具匠心。

4. 弯道超车(wān dào chāo chē)解释:在局势不利但又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方法来实现小范围的超越和突破。

示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决定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设计来实现弯道超车,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5. 独辟蹊径(dú pì qī jìng)解释:指创造或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或方法。

示例:他在研究领域中独辟蹊径,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方法,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

6. 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解释:指个体或集体坚定不移的努力提高自己,不断进取和创新。

示例:只有不断自强不息,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

7. 超越自我(chāo yuè zì wǒ)解释:超过自己的极限,突破自己的能力和表现。

示例: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应该不断超越自我,迎接新的挑战。

8. 创新扬弃(chuàng xīn yáng qì)解释:在创新的过程中,保持与传统和过去的断裂,放弃陈旧和不适应的观念。

形容节约不浪费的成语

形容节约不浪费的成语

形容节约不浪费的成语节约不浪费,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节约,不浪费。

以下是几个形容节约不浪费的成语。

1. 勤俭持家勤俭持家是指勤劳节俭,精打细算,把家庭经济管理得井井有条。

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的重要性,只有勤俭持家,才能保证家庭的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

2. 精打细算精打细算是指在经营、管理、使用资源等方面,精心计划,细致操作,不浪费任何一分一毫。

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的方法,只有精打细算,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3.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报。

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的原则,只有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和资源,才能实现节约的目标。

4. 节衣缩食节衣缩食是指在生活中,精打细算,节约用钱,以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

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的方法,只有节衣缩食,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5. 精打细干精打细干是指在工作中,精心计划,细致操作,不浪费任何一分一毫。

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的方法,只有精打细干,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6. 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指在工作中,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和效率,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的原则,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

7. 小心翼翼小心翼翼是指在使用资源时,小心谨慎,不浪费任何一分一毫。

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的方法,只有小心翼翼,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8. 精打细琢精打细琢是指在工作中,精心打磨,细致处理,以达到更高的质量和效率。

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的方法,只有精打细琢,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总之,节约不浪费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学会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节衣缩食,精打细干,精益求精,小心翼翼,精打细琢,以实现节约不浪费的目标。

与负债有关的成语

与负债有关的成语

与负债有关的成语一、倾家荡产倾家荡产是一个形容人家破人亡、所有财产都被耗尽的成语。

在财务管理和个人负债方面,倾家荡产是一个警示,提醒人们要合理规划财务,避免陷入债务危机。

1. 破产的原因•消费过度:不理性消费、追求奢侈品或虚荣心,导致资金短缺,最终倾家荡产。

•投资亏损:盲目投资、不懂投资知识,导致投资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负债累加:过度依赖借贷,不做还款规划,导致负债越来越大,最终无法偿还,产生倾家荡产的局面。

2. 避免倾家荡产的方法•理性消费: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需求合理规划消费,避免过度消费,注意储蓄。

•学习投资知识:在进行投资前,充分了解投资产品、市场风险等,避免盲目决策导致亏损。

•合理借贷:避免过度依赖借贷,确保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合理规划还款计划。

二、欠债累累欠债累累是形容债务累加、无法偿还债务的局面。

在现实生活中,欠债累累可能导致人们陷入困境,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负债问题。

1. 还款困境•收入不足: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收入无法满足生活开支和还贷需求,欠债累累。

•利息累积:债务利息累积,超过能力偿还,导致欠债越来越多,无法摆脱负债困境。

•债务转移:为偿还当前债务,不得不借新债进行还款,欠债越积越多,造成欠债累累。

•增加收入:寻找其他收入来源,如兼职、副业等,提高自身收入水平,增加还款能力。

•债务重组:与债权人协商,通过债务重组来减轻利息负担,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还款压力。

•债务整合:将多笔债务整合为一笔,以更低的利率、更长的还款期限来减轻负担,更好地管理债务。

三、债台高筑债台高筑是指债务堆积如山,无法摆脱的境地。

在个人财务管理中,避免债台高筑是重要的目标,需要合理规划财务、避免过度借贷。

1. 债务堆积的原因•过度消费:不理性消费、盲目追求享乐,导致债务迅速堆积。

•高风险投资:投资选择不当、投资项目风险过高,导致投资失败,债务越积越多。

•借贷误区:过度依赖借贷,没有偿还计划,导致债务不断堆积。

与经济管理有关的成语

与经济管理有关的成语

与经济管理有关的成语引言成语作为中文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经济管理领域,成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表达管理经验、智慧和策略。

本文将深入探讨与经济管理有关的成语,并解读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成语1:明察秋毫1.1 含义明察秋毫是指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能力。

在经济管理中,明察秋毫意味着领导者能够对市场、竞争对手、内外部环境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1.2 应用•领导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需要明察秋毫,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以获得竞争优势。

•经济学家经常通过对数据的敏锐分析,明察秋毫地预测经济走势。

成语2:闭门造车2.1 含义闭门造车指的是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进行思考和创新,不与外界交流和借鉴。

在经济管理中,闭门造车会导致缺乏新思维和创新,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2.2 应用•企业如果闭门造车,只依靠内部的经验和资源,很可能无法发现更好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政府也需要开放思维,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仅能加速发展,还可以避免重复错误。

成语3:变本加厉3.1 含义变本加厉是指犯错误或问题越来越严重或更加恶劣。

在经济管理中,变本加厉意味着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导致问题的扩大和恶化。

3.2 应用•企业如果对内部管理问题漠不关心,不及时处理,问题会变本加厉,最终可能导致组织崩溃。

•在经济危机中,政府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措施,问题会变本加厉,经济可能陷入更深的困境。

成语4:有条不紊4.1 含义有条不紊指行事有条理、有规划,并能按照计划一步步地进行。

在经济管理中,有条不紊的管理风格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错误。

4.2 应用•企业管理者应该有条不紊地制定目标和计划,并明确分工和责任,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在危机时期,政府应采取有条不紊的措施应对危机,恢复经济秩序。

成语5:量入为出5.1 含义量入为出是指收支平衡,遵循收入能力进行支出。

在经济管理中,量入为出是管理者在预算和资源分配上的重要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远流长的成语典故凝结着古人智慧的结晶,通俗易懂的理论分析体现了今人敏锐的思维。

最经典的成语故事、最精辟的经济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告诉人们生活中蕴含的经济学。

《成语中的经济学》一书正是运用了深刻的哲理、有趣的成语故事来分析经济学原理的。

它将教会读者朋友一种为人处世的道理,一种美好生活的方式。

成语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它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经济学是现代人对社会不断探索的结果,能让人更好地去理解这个社会,从而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成语故事的智慧与经济学中的科学理论其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本书试图让曲高和寡的经济学与言简意赅的成语联系起来、并让普通人更好地去认识它、理解它。

我认为其中包含的答案太多太多,比如这个:吕尚,又称姜子牙,年少家贫,却是一位才俊之士。

服侍他多年的妻子见他不慕名利,便与他解除夫妻关系。

吕尚依旧每天只是读书钓鱼,独身又过了很多年。

一天,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与钓鱼时的吕尚相遇,惊讶于他的才华,立即拜之为军师。

当年的妻子精心打扮后,直奔吕尚家,要求恢复夫妻关系。

吕尚突然把身边的一盆水泼洒在地上,说两人的关系就像这泼出的水一样,无法收回,并把她赶了出去。

“覆水难收”,指泼洒到地面的水就再也难以使其重新回到盆中。

比喻一旦失败便无法挽回。

这篇讲的是何谓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从“覆水难收”典故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何看待成本,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掌握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标准。

我们以吕尚的故事为例,整理一下经济学中关于成本的思考方法。

经济学中,因某些活动而消耗的价值称之为成本。

花钱买东西,对买方来说,花费的金钱就是成本。

当然,消耗的价值不一定仅局限于金钱。

某一行为产生的疲劳以及挫折所带来的不愉快等,都属于消耗的价值,我们都称为成本。

要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必须懂得如何去正确地计算成本。

经济学中所讲的成本,指的就是用于将来经济活动的开展所消耗的物品、服务资源。

或者也可以指一种机会,可以将这种机会称之为“机会成本”。

在此,关键的是“用于将来”这部分。

对于已经花费的不可能回收的东西,或者说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无法节省的费用,我们将其称之为沉没成本,也称为沉淀成本或埋没成本。

在经济学当中,并不把沉没成本看作一种成本。

简单来说,经济学中所讲的成本,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感觉到的费用减去沉没成本所得到的差额部分。

目录1 经济与价格篇1.画龙点睛——价格的作用/22.曲高和寡——价格要定在边际成本上163.一钱不值——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104.九牛一毛——经济过度繁荣引发通货膨胀/145.水中捞月——谨防“泡沫经济”/192 经济与政府管理篇6.讳疾忌医——莫让悲剧再重演/247.竭泽而渔——“竭泽”而无鱼/288.克勤克俭——浪费与节俭/329.滥竽充数——“滥竽”为什么能够“充数”/3710.盲人摸象——GDP并不能代表“大象”/4111.内助之贤——不可忽视社会保障/4612.雪中送炭——穷人更需要“雪中送炭”/5013.因势利导——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5414.刻舟求剑——经济学的第一前提/583 经济与市场交易篇15.东床坦腹——如何成为“好女婿”/6216.东施效颦——西施的示范效应/6617.各得其所——最优美的理论/7118.洛阳纸贵——需求与供给的关系/7519.三人成虎——信息如何传递/7920.舍生取义——机会成本决定选择方向/8321.守株待兔——让成本最小化/872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的不确定性及风险/22 23.一箭双雕——盯紧一箭背后的利润/9524.愚公移山——高昂的移山成本/9925.凿壁借光——合理利用外部性/10226.郑人买履——昂贵的交易费用/106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投人就不会有回报/110 28.狡兔三窟——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1144 经济与资源配置篇29.一字千金——资源的稀缺性/12030.按图索骥——路径依赖的结果/72431.狐假虎威——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12932.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合理运用人力资本/133 3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社会“流动”起来/138 34.奇货可居——像吕不韦一样运用经济学/14235.一鼓作气——调动人的积极性/14636.一木难支——只有团结才会有力量/15037.夜以继日——合理利用时间的经济学/15438.待价而沽——孔子的寻租行为/15839.囫囵吞枣——社会分工与市场化/1615经济与企业管理篇40.初生牛犊不怕虎——企业家的冒险精神/16641.二桃杀三士——激励机制的两面性/17042.覆水难收——沉没成本的无关性/17543.邯郸学步——技术模仿与技术创新/17944.后来居上——竞争才能“居上”/18345.买椟还珠——包装要适度/18746.一诺千金——信用的成本与收益/19147.一网打尽——垄断与竞争的关系/1954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要让短期行为遮住眼睛/199 49.朝三暮四——创新赢得市场/20450.物以类聚——产业集群的经济功能/20851.井底之蛙——青蛙是否应该跳出井/2736 经济与人性篇52.唇亡齿寒——虞公损人利己的代价/27853.见利忘义——求利,以其道而得之/22254.毛遂自荐——自信的美丽/22655.揠苗助长——一口吃不成胖子/23756.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渔人的道德风险/2357 经济与自然环境篇57.居安思危——预则立,不预则废/24058.杞人忧天——要有“忧天”意识/244成语管理学第一章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养成胸有成竹:做一个有条理的管理者/2退避三舍:管理者不可失信于人/6三折其肱:管理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1一鸣惊人:多听逆耳之言才能改正错误/75唇亡齿寒:不要忽视与其他管理者的合作/79班门弄斧:与上司讨论问题时要准备充分/23第二章正确激励员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激发出下属的自信心/28抱薪救火:不要光想着用钱去激励你的员工/33闻鸡起舞:用明确的工作目标激励员工的士气/37 后来居上:公平合理地考核员工/41望梅止渴:激励员工要分辨其动机何在/45弄巧成拙:奖励不当也是失败/49论功行赏:审时度势地奖励员工/53第三章把握好企业的正确决策曲突徙薪:学会洞察先机的艺术/58邯郸学步:在市场竞争中要善于模仿/62势如破竹:企业要有自己一贯的经营理念/65探骊得珠:成功要善于抓住时机/69与虎谋皮:训练自己正确决策的能力/73愚公移山:把正确的理念变成企业文化/77第四章掌握与员工沟通的艺术名落孙山:学会与员工沟通的艺术/8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向员工传达坏消息也要讲方法/86 曲高和寡:寻求与员工的共同点/90防微杜渐:正确疏导员工的逆反心理/94覆水难收:从容应对员工的批评/98一叶障目:打通信息传递渠道/102第五章找到好员工的方法尸位素餐:发掘优秀员工并奖励他/108按图索骥:管理者要有识才的能力/111大公无私:只有找对人才能做对事/11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以发展的眼光看人才/119第六章把人才留住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要忽略对人才的培训/124狐假虎威:借助人才的力量来提升企业的价值/128守株待兔:管理者要学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132鸡鸣狗盗:会用人长,亦要会用人短/737黔驴技穷:把人才放对地方/141三人成虎:在用人的过程中建立依赖关系/145开诚布公:从本公司内部提拔人才/149第七章建设完美的团队司空见惯:不要让员工出现不必要的错误/154指鹿为马:不要让企业成为精英的“一言堂”/757请君入瓮:不要肆意指责你的合作伙伴/767门可罗雀:管理者不要和下属争功/165一木难支:培养员工的协作奉献精神/169千金买邻:要敢于用比自己更强的人/173第八章打造员工的执行力不寒而栗:管理者不要滥用权力/178如火如荼:让你的命令有效地被执行/183三令五申:企业管理者要让员工有令必行/188曾子杀猪:管理者要“三思而后令”/797马首是瞻:请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196第九章正确思考,去除后顾之忧掩耳盗铃:要勇于面对问题而不是躲避问题/202杞人忧天:管理者要明确危机的类型/206井底之蛙:管理者要学会站在不同立场上看问题/209四面楚歌:及时改正自己错误的决策/273千虑一得:掌握正确思路,做出准确决策/277买椟还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227如释重负:应该尽量将工作做适当的分配/224第十章做个好上司亡羊补牢:别等问题出了才想起员工/230上行下效:领导者对自己的行为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235三顾茅庐:新上司要给下属一个好印象/239拔苗助长: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243言简意赅的成语故事,蕴舍东方古文化的精华;通俗易懂的管理智慧,融汇中西管理学的艺术;与其去听专家们高谈阔论的演讲,不如听一听中国人的成语故事;与其去研究一本大部头的管理书,不如看一看成语中的管理故事。

《成语中的管理学》从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养成、正确激励你的员工、把握好企业的正确决策、建设完美的团队等方面,通过成语欣赏、管理分析,诠释了管理学的真谛和要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