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4听一听-导学案-青岛版(五四制)(2017)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四制)(2017)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测试题(含答案)

青岛版(五四制)(2017)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测试题(含答案)

青岛版(五四制)(2017)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测试题一、填空题1.鱼在水中靠________呼吸。

2.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3个部分,头部有_____触角,胸部有_________足。

3.我们平时常见的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鱼类用鳃呼吸,而鲸用_________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______________。

5.制作昆虫模型,需要用到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将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滴入鱼前的水中,观察水在鱼嘴及鳃盖中的流动情况,发现绿色水从鱼的__________进入鳃,然后由____________的后缘流出。

二、选择题7.许多珍稀动物,有逐渐减少甚至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

A.捕捉到动物园里,精心喂养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不遭受破坏。

C.不用管,让大自然去选择8.做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亲近大自然,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B.去寻找更多植物、动物与人类的联系C.对人类没有好处的动物,可以随意捕杀9.温州的三垟湿地是鱼米之乡,水中作物如菱角、荷藕。

据资料显示,由于长时期垦殖,区域自然植被以及各种生物种类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

面对现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建立三垟湿地保护区B.围垦湿地C.加强宣传,保护湿地10.如果要保护动物,最好的做法是()。

A.把它们送进动物园B.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C.定期送些食物11.鱼的生存离不开氧气,它们是用()呼吸的。

A.肺B.鳃C.嘴12.鱼一般有()种鳍。

A.5 B.7 C.913.鱼的尾鳍的作用是()A.平衡B.制动C.控制方向D.没用14.我们在观察昆虫的时候,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案。

一、科学教学目标科学教学目标是指通过科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对于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我们需要达成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感知力;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3. 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概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涵盖了多个主题,如“认识家居生活中的物体”、“认识季节和天气”、“认识食物”、“认识植物”等等。

每个主题都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践操作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以下是其中几个教学内容的概述。

1. 认识水:通过观察、感受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认识水的物理性质和应用,了解水的透明、无色、流动等特点,学习如何使用水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

2. 认识季节和天气: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不同季节和天气的变化,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探索各自不同的天气现象,如阳光、雨水、雪等。

3. 认识食物:学生通过观察蔬菜、水果等食物,了解它们的外貌、颜色、味道等特点,并学习科学存储食物的方法,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健康意识。

4. 认识植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种植植物,了解植物的特征、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实践操作、观察、实验、讨论和展示等。

以下是一个教学步骤的例子:主题:认识食物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食物的外貌、颜色和味道,了解食物的特点。

- 学习科学存储食物的方法,培养对食物的健康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食物的外貌、颜色和味道,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四制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1.走进科学课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科学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课就爱上科学课。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展台,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写给小朋友的话。

(二)新授:1.科学课上做什么?(1)出示图片:彩虹、天文望远镜、放大镜。

(2)让观看课本第二页上的图片。

2.我们一起做一做出示一盆绿萝盆栽。

(1)叶子是什么颜色?(2)叶子是什么形状?(3)有什么想说的?3.“小鱼”有什么变化?(1)出示一张A4纸(2)师生共同画一条鱼(3)用盛满水的透明玻璃杯遮住“小鱼”。

(4)观察遮住前后,有什么不同?(5)师小结。

4.往盛了水的水槽里撒胡椒粉,再用沾了少量洗洁精的筷子接触水面。

(1)学生观察(2)学生汇报(3)师小结:类似的小实验还有很多,这里面都蕴含着有趣的科学道理,相信同学们会非常喜欢经常带给同学们惊喜的科学课。

5.拓展活动讲述牛顿的故事。

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刚入学,对科学课充满了好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纪律方面有待加强,本节课中的两个小实验效果较好,对学生们的吸引力很大,从而让学生对科学课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两个小实验应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下,这样效果会更好。

2.我的“小问号”一、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学生学生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课件、玩具青蛙、遥控汽车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玩具?你们在玩玩具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二)新授1.玩一玩,提出“小问号”(1)玩具青蛙为什么会跳?(2)遥控小汽车为什么会听人的指挥?(3)玩积木的时候有什么要问的吗?2.生活中,你有哪些小问号?(1)彩虹是怎么形成的?(2)小鸟会不停地吃虫子,为什么?(3)图中的巨石是怎么回事?(4)图中的大桥很壮观,你有什么要问的?3.拓展活动在校园里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

走进科学课-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走进科学课-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走进科学课-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材简介本教材为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是一本全新的与时俱进的科学教材。

本教材共分为7个单元,涉及到植物、动物、能量、简单机械等多个领域。

教材内容简单明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

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科学世界,了解生物、能量和机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帮助学生培养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永不满足、不断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定教学计划、备课,准备实验和教具;2.学生准备:按时上课,听从老师指导,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教学过程第1课时:植物的基本组成1.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了解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2.教学重点:植物的器官和功能。

3.教学难点:植物的结构与功能联系。

4.教学方法:探究法。

5.教学内容:–探究植物的各个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实验观察植物器官的外观和内部构造;–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对植物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录制小视频。

6.教学评价:–观察记录植物器官的外部和内部构造;–理清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2课时:动物的分类1.学习目标:掌握物种、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方法,学习各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2.教学重点:动物的科属、种类特征。

3.教学难点: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并观察发现不同物种的特征。

4.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

5.教学内容:–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实验观察各类动物的特征;–分小组进行动物分类练习。

6.教学评价:–记录不同动物特征,如鸟类有羽毛,哺乳动物有乳腺等;–参与动物分类练习,根据特征进行分类;–加深对生物分类的理解和掌握。

第3课时:能量的种类1.学习目标:掌握蓄能、传递和转化等基本能量类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听一听-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听一听-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听一听-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字母和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及语音准确性。

2.通过学习探究体验法,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和性质,以及认识物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3.通过学习和观察真实与虚构的故事,促进学生的想象、表达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Unit 1: Listen and say1.1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目标•听懂并模仿英文单词和短语的发音;•能够使用简单的问句和答句进行日常对话;•能够通过绘画和配对活动掌握颜色和形状的基本词汇。

1.2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名词(red, blue, green, yellow, square, circle, triangle);•问句和答句(What color is it? It’s red. Is it a square or a circle? It’s a circle.);•形容词(big, small);•基本形状(square, circle, triangle)。

2. Unit 2: Listen and repeat2.1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目标•认识不同日期的名称;•尝试唱歌、跳舞和手语。

2.2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日期(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歌曲《Days of the Week》的歌词和旋律。

3. Unit 3: Exploring3.1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目标•通过观察、触摸和实验,了解不同物体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2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物体的特征和性质(颜色、形状、大小、质地、重量、气味);•实验文化(提出问题、做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器材(滤纸、碗、纸巾、水、糖、盐)。

4. Unit 4: Listen and tell4.1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目标•通过听故事,感受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说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教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星眨眼,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

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

第1课走进科学课一、教学要求: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2、学习新课;(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二)活动过程:(1)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三)活动过程:(2)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听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互相讲。

第2课我的“小问号”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

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我的“小问号”-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的“小问号”-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的“小问号”-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简介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们常会遇到一些疑问,这些疑问可能是看到某些现象、听到某些事情后产生的,也可能是对某些概念、原理不太理解而引发的。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充分发掘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小问号”这一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本教案将以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为例,探讨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小问号”的方法。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积极提出疑问,并讨论疑问背后的科学原理;•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探究科学世界;•能够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物:人体的部位和功能、食品营养、生物多样性;•物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物质的性质、物体的运动规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很重要的一步。

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问,如“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为什么火车轮子是圆的?”。

接着,教师可以在黑板或PPT上列出这些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讨论解决方案。

第二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确定好问题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问题,设立不同的探究方案。

对于生物方面的问题,可以安排一些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功能,食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等。

对于物理方面的问题,可以进行一些模拟实验和小组探究,让学生通过模拟示例,观察物体的运动规律,了解物质的性质等。

第三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在进行完探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让学生自行记录下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并组织召开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出一些有关科学知识的结论。

第四步:引导学生展示成果在完成了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可以让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探究心得和思考,通过发表演讲、制作海报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见解。

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对科学课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观察事物往往只关注表面,难以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包括“走进科学”“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物品”四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初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自然世界,了解常见的植物、动物和物品,培养学生对生命和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和物品的特征和用途。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理解一些科学概念,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等。

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既让学生有所收获,又不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五、教学措施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让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单元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一听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和倾听,了解耳朵的作用。

2.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

2.理解用耳朵倾听也是在观察。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用手电筒观察同学的耳朵,说说有什么发现。

2.进行声音游戏时,应选择在较为_______的环境。

3.让同学们听听几种乐器的声音,说说都有什么特点。

4.播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说说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5.耳朵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呢?
二、达标检测
1.嘈杂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有助于我们倾听。

2.声音的大小受_______的影响,距离越远,声音_______。

3.为什么捂住耳朵就几乎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了呢?
4.当眼睛看不见东西时,耳朵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周围事物的_______和________。

5.为了保护耳朵,我们要尽量避免______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