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
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知识大赛题库160题(含答案)

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知识大赛题库160题(含答案)1、绿色消费也称为“(B)”,是指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A、简约消费B、可持续消费C、节俭消费2、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博士撰写,于1962年出版的(A)一书,被誉为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环境保护新纪元的开端。
A、《寂静的春天》B、《只有一个地球》C、《增长的极限》3、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两个加快、两个率先”,以下哪些属于(A)(B)A、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B、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C、加快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实现四个现代化4、我国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是(B)年提出来的?A、1972B、1973C、19835、环境保护泛指人类为了解决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A)(B)(C)。
A、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B、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C、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D、防止发生森林火灾E、爱护花草树木6、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C)年8月在北京召开。
A、1971B、1972C、19737、“可持续发展”是指(A):A、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B、能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
C、以保护自然为基础,适当降低人类发展速度的经济发展。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B),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经济又好又快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可持续发展9、生态文明的核心是(C):A、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B、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C、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0、现阶段,我国要在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出一条(A)(B)(C)(E)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环保要点有哪些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环保要点有哪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环保要点,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规划引领,合理布局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龙头,在环保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确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减少因规划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城镇布局方面,要注重功能分区,将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合理划分,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和污染。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如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公共交通系统等,为环保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一方面,要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
这些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能够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三、能源优化,节能减排能源的消耗和排放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同时,要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建筑领域,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节能设计和施工技术。
鼓励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节能材料,降低建筑能耗。
新型城镇化参考答案

“新型城镇化”参考答案一、给定资料1~4讲述了留守儿童的生活,请对资料中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进行概括。
(15分)要求:全面准确,概括性强,分条归纳,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亲情缺“慰”。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渴望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但却因父母的工作原因,无法给予满足。
二、学习缺“导”。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在思想与品行上缺少正确的引导、教导,导致这一群体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较差。
三、心理缺“疏”。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长此以往造成了性格上的自我封闭和内心迷茫。
四、生活缺“助”。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顾,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计空格232字)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二代农民工不仅要解决生存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问题,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和人格的尊严”,请结合给定资料5和6,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分)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楚,内容明确,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农民工的发展问题,让二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
从二代农民工自身来说:一、他们在找工作时不再只注重工资收入,更强调有无配套的娱乐生活;二、他们对传统的农业、农村和土地不再熟悉,甚至非常陌生。
一旦选择返乡,在适应能力上无法与父辈相提并论,“退无可退”;三、农民工群体最渴望的是做人的尊严。
从外界环境来说:一、城市在很多方面尚未做好接纳的准备,无法确保农民工的权益;二、一座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数理应包括城市农民工的幸福感指数,这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因此,农民工应自立自强做好吃苦的准备;同时,政府、社会和企业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条件,让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有尊严地享受城市生活,完成他们的城市梦想。
(计空格326字)三、“给定资料”中介绍了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假如你是某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7,整理一份汇报材料,以便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
风生水起北部湾 扩城促商新灵山——灵山县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灵 城 新 开 发 区 来自灵 山新 光 建材 市 场
环 境 优 美 、 宜 居 舒 适 新 灵 山建 设 。 灵 山 县 还 成 立 了住 房 保 障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 编 制 了住 房 保 障 规 划 。出 台住 房 保 障 工 作 计 划 和 具 体 方 案 , 优 先 落 实保 障 性 住 房 用 地 和 资 金 ,保 障 性 住 房 建 设 卓 有成效 ,基本解 决了困难 家庭 住房 问题 .实现 了住 房保障 目 标 。推动 了住房和城 乡建设事 业科学 发展 、和谐 发展 、跨越发
江 岸 美 景
灵 山 县 城
和大 建设 。围 绕建 设 全 区一 流 城镇 化 综 合示 范 县 目标 。以邓 小 平 理 论 和 “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全 面 贯 彻 科 学 发 三 展观 ,大力 实施 “ 以工 强县 、扩城促 商、三化联 动” 战略 ,以 科 学 发 展 为 主 题 , 以改 革 创 新 为 动 力 。 以 规 划 调 控 为 先 导 。 以 项 目建 设 为 重 点 。 以 改 善 民 生 为 抓 手 , 以 “ 个 非 常 ” 为 举 四 措 。努 力开 创 灵 山 新型 特 色城 镇 化 道 路 。逐 步 彰 显 了具 有 岭 南 风 格 、 荔 乡风 光 、 时代 风 貌 、特 色 风 情 的 宜 居 宜 商 现 代 化 中 等 城市魅力 。谱写 了灵 山城 镇化建设新篇章。 高度 互 视 科 学 决 策 部 并 有 力 、近 年 来 ,灵 山县 委 、 县 政 府 及 时 提 出 了 “ 工 强 县 、扩 城 促 商 、 三 化 联 动 ” 战 略 ,把 城 以 镇 化 建 设 放 在 突 出 位 置 去 抓 落 实 ,制 定 实 施 了 一 系列 城 镇 化 重 大 工 作 决 策 。加 快 了小 城 镇 和 新 农 村 建 设 步 伐 ,城 镇 化 率 年 均 提 高 1 百 分 点 以 上 。 达 到 3 %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优 化 ,工 业 化 个 O 建 设 快 速 发 展 ,县 域 经 济 实 力 强 劲 ,城 镇 综 合 承 载 力 和 竞 争 力 明 显 增 强 ,起 到 了城 镇 化 综 合 示 范 县 的 示 范 和 辐 射 带 动 作 用 。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08•【字号】晋政发[2012]10号•【施行日期】2012.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12〕1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十一五”时期,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目标,把推进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实施了“三个发展”和“五个转型”等重大战略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66%,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降低17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降低13.93%,均超额完成分别降低22%、14%和13%的约束性指标。
成功扭转了“十五”后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快增长的势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充分认识“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转型跨越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要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能源资源需求必将保持刚性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树立全局意识,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梅强;孔宏【摘要】Combining with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law of promotion new urbanization,pointed out that new urbanization must taking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for lead,to transform the development mode,provided reference for creating a economic development space with new industrialization,new urbanization.%结合多年工作心得,针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展开论述,指出新型城镇化要以城乡一体规划为引领,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为开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参考。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32【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作者】梅强;孔宏【作者单位】山西省政府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72;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西太原0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党的十七大科学总结了国内外城镇化道路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基本内容之一,创新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为科学推进我国城镇化指明了方向。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战略重点,要把两化互动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抓手,努力把产业做强、城市做大,不断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
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心得,简要谈谈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些思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24.02.20•【字号】•【施行日期】2024.0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改革与发展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委),南宁市市政园林局,柳州市、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北海市市政管理局,玉林市园林服务中心:为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节能环保工作推进现场会精神和自治区关于节能环保工作的部署,稳步实施《广西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各环节,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助力实现能耗“双控”目标,现提出有关工作要求如下:一、持续抓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扎实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工程。
一是继续做好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计划编制、验收管理工作。
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住房城乡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广建筑节能降碳技术,逐步淘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高耗能技术。
二是鼓励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因地制宜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在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试点中采用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光伏、绿色低碳建材等技术和产品。
(二)统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一是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稳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二是持续提升公共建筑能效水平,打造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建立健全公共建筑能效评估方法,完善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
三是推进农房节能改造,自然通风采光,使用绿色低碳建材,更换节能灯具,提升农房品质。
四是开展往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节能成效分析,总结先进经验和工作做法。
(三)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文:----------------------------------------------------------------------------------------------------------------------------------------------------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抓紧行动、改革探索,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对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为总结推广各地区行之有效的经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
统筹规划、总体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城镇化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充分发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经验,带动全国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节能减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城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节能减排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城镇化并非新课题,世界范围内的城镇化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工业革命。
我国的城镇化也是和现代化、工业化同步推进的。
在过去2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目前达到51.3%,已步入国际公认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关键阶段。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我们必须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选择一条符合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城镇化本身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会大幅增加。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发达国家一般在75%-80%左右。
据测算,一个农村人口转入城镇后,能源消耗将增加3倍,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将增加0.8亿吨标煤,据此推算,我国达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将增加能源消耗超过20亿吨标煤。
二是能源、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城市病”日益突出。
过去十多
年我国城镇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城市规划不合理,注重追求规模扩张,城市圈地占地现象十分突出,一些城市贪大求全,盲目建设大马路、大广场,而同时又出现大量农村耕地撂荒现象,资源、能源浪费严重。
在城市内部,建筑能耗、交通能耗迅速攀升,城市垃圾污水处理产业化体系尚未形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城市病”日趋严峻。
三是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也不利于节能减排。
一些地方城镇化缺乏长远科学规划,城市区域分布、空间布局、功能区划存在千篇一律、功能雷同等问题,部分地方政府超越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推进城镇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无序和盲目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本身也不利于节能减排。
因此,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加快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出一条不同于过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破解能源、资源约束,实现城镇化扩内需、促发展等战略目标。
二、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
“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出台30多项政策措施,累计安排资金3380亿元支持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步建立起财政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有效保障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尤其是2011年,我们选定北京、深圳、重庆等8个城市开展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通过整合现有的财政支持节能减排政策,围绕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
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简称“六化”)的政策目标,系统化、整体化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该项措施以城市为平台,不仅实现“十一五”以“点”为主的单项节能减排政策转向以城市
这个“面”为主整体推进,而且还探索出一条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可行路径。
经过一年多实践,示范城市普遍都超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进展。
更重要的是,示范城市开始尝试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并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把支持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与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财政政策结合起来。
总体想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推动节能减排政策再集成再创新,从“六化”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向支持新型城镇化倾斜,使城镇化发展从粗放向集约、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适应城镇化总体要求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推动建立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城镇发展转型升级,为城镇建设发展和集聚人口提供产业支撑。
二是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
加大对空气污染治理、污水垃圾处理、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低碳交通体系、绿色建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资
源环境和空间格局。
三是积极引导绿色消费模式。
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鼓励居民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奖励节能减排行为;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居民节能环保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方式。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城镇规划。
加强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按照节能减排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加快绿色低碳生态城区和小型城镇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社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新能源的使用,优化城市人口密度和分布,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减少交通、办公、生活等消费领域的能耗和碳排放。
五是构建节能环保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以环境税费改革为核心的税制改革,以上下游生态环境补偿、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环境资源制度建设,积极推进资源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深化资源税改革,调整完善消费税制度。
三、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
继续完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加大系统集成力度,在“六化”的基础上,积极支持中小城镇发展,引导中小城镇实现转型,增加对农业转移人口吸纳能力,形成大、中、小城市以及中小城镇共同参与,政策进一步集成,各类资源有机结合,部门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
(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支撑城镇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
一是集中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资金以及有关科技专项,加大对装备制造、生物、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二是支持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
加强现代服务
业试点的综合评估,稳步扩大试点范围,要一手抓区域,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一手抓产业,重点培育广告、养老等新兴业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示范引导作用,加快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是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重点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再制造业,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二)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
一是开展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
以“集约节约、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为总体要求,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样板小城镇,合理引导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
二是支持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发展。
整合财政资金政策,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等低碳城区建设,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着力解决“城市病”突出问题。
三是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
在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同时,集中支持重点流域县及重点镇,促进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进一步增强污染防治能力。
(三)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创造更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一是扎实推进建筑节能。
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深入推进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对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体系和节能改造城市试点工作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星级绿色建筑示范推广,研究扩大绿色建筑示范区,集中资金政策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促进绿色建筑高水平、规模化推广。
二是积极
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做好第一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一城一港”试点工作,适时扩大实施范围、完善试点政策;加大对民航节能减排、铁路机车车辆报废更新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公路甩挂运输,推进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三是加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
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在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研究调整完善财政政策,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更大范围开展示范推广,促进新能源汽车上规模。
四是大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在促进扩大绿色消费方面的职能作用,抓好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台式计算机等节能家电推广,完善电机、风机、水泵、压缩机、配电变压器等工业品推广政策。
(五)加强空气污染防治,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
大力支持环境监测、评价、统计等基础工作,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支持在全国建设污染源监控中心,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实现对水、大气环境以及企业排污口等全方位、多层次监控。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钢铁、火电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老旧运输船舶、铁路机车报废更新,燃煤锅炉烟尘治理,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三是试点实施重点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治理。
从2013年起,选择几个重点城市实施综合治理试点,中央财政对上述城市按治理成效‘以奖代补’,并视实施效果扩大试点范围。
“五位一体”和“四化同步”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学习、贯彻并落实党的
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央财政支持节能减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创新,也是需要在财政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