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性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研究报告书(验证性)

实验研究报告书(验证性)

实验报告书(验证性实验)题目非监督分类成绩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unsupervised第二步:进行非监督分类:1、在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对话框中:确定输出文件(Input Raster File):12235.img(要被分类地图像)确定输出文件(Output File):处理.img(即将产生地分类图像),选点击OK按钮(关闭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对话框,执行非监督分类,获得一个初步地分类结果).第二步:打开分类图像属性并调整字段显示顺序:在视窗工具条中:点击图标(或者选择Raster菜单项—--选择Tools 菜单):打开Raster工具面板;点击RaSter工具面板地图标(或者在视窗菜单条:Rster---Attributes):打开Raster Attribute Editor对话框(处理.img地属性表);在Column Properties对话框中调整字段顺序,最后使将原图与生成地图在同一窗口打开.调整图层,点击Utility→swipe,并打开Raster→Attributes,得到如下窗口:来回拉动,将分类图像与原图比较.找出相对应地地物,修改相应地class name,并用同样地颜色表示相同地地物,如图所示: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p1Ean。

验证性实验报告

验证性实验报告

工程实训验证性实验报告班级:09通信工程1班姓名:樊晓琦学号:E09620114指导教师:童基均、张琪君赵文来、史清江学年学期:2011~2012学年第2学期实验一: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掌握IAR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1.实验目的:掌握IAR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使用,ZigBee 仿真器使用,节点程序下载、仿真、调试等。

2.实验设备:感知教学/开发平台SensorRF2 平台内的ZigBee 仿真器1 台,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RFID 有源节点)1 个。

3.关键介绍:注意节点跳线设置,IAR安装4.实验过程:1、安装IAR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7.51A。

2、把光盘内“\驱动包及演示程序\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目录下“Texas Instruments” 文件夹复制至IAR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安装根目录(如C:\)。

3、使用IAR7.51A打开“ \Texas Instruments\ZStack-CC2530-2.2.0-1.3.0\Projects \zstack\Samples\SampleApp\CC2530DB”目录下工程文件SampleApp.eww,如下图所示。

4、把传感节点(RFID 有源节点)通过仿真器连接线把其与ZigBee 仿真器连接起来,通过USB 连接线把ZigBee 仿真器与计算机连接起来。

5、按下ZigBee 仿真器复位键,在IAR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的“Project”中,选择“Debug” 开始下载程序,如下图所示。

完成下载后,即进入仿真调试界面,如下图所示6、在IAR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的“Debug”中,选择“Stop Debugging”停止仿真调试,如下图所示。

实验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2——掌握 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架1.实验目的掌握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架,串口通信。

2.实验设备感知教学/开发平台SensorRF2 平台内的ZigBee仿真器1 台,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RFID 有源节点)4 个,网关主板(包括ZigBee 协调器)1 块,电源 1 个,干电池4 对,RS232 串口连接线1 根。

遥感实验报告-监督分类

遥感实验报告-监督分类

实验报告书(验证性实验)题目图像分类——监督分类成绩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1.实验目的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2.实验准备工作准备一张卫星高清图像以及ERDAS软件,统筹观测目测一下图像,大体了解地物的种类及种类数目,做到心中有数,为训练区的选取做准备。

3.实验步骤第一步:打开卫星拍摄的高清图像,同时打开工具栏classifier中的signature editor,会蹦出分类标签框。

然后打开viewer上的工具栏,在卫星图像上进行训练区第一种地物(如小麦)样本的选取,找到该类地物面积较大的区域,放大后用多边形截图工具截取,然后在标签框上选择添加,之后继续选样本,重复以上步骤,直到选择到十几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为止。

之后在标签栏里选中所有样本,点击图标合并,删除原样本,只保留合并之后的,再在name栏里填上此种地物的名称。

这样第一个地物的样本选取完毕,进行第二个地物样本的选取,以此类推,直到把图像中包含的所有地物样本选出得到完整的分类标签为止,将分类标签保存在目标文件夹中。

地物样本的选择:第二步:打开classifier中的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在导入原始文件栏里选择卫星图像,在导入signature栏里选择刚才做好的分类标签,之后选择导出的目标文件夹,在parametric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选项(这里以maximum likelihood为例),确定后导出了开始。

第三步:打开导出的图像,这就是监督分类后的图像,然后进行检验。

在已打开的分类后的图像中再打开未分类的原始图像,这里要注意把raster option中的clear display前的对号去掉。

在view中的arrange layers上安排一下图层的顺序,使分类后的图像在上面,打开utility中的swipe,通过移动滚条并放大进行前后两张图像的对照,达到检验效果。

高中验证性实验报告

高中验证性实验报告

高中验证性实验报告引言验证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来验证某个假设是否成立。

本实验旨在验证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与其颜色深浅存在一定关系的假设。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验证食物颜色与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西洋草菇作为指示剂测试维生素C的方法。

2. 验证不同颜色的食物与其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三种不同颜色的食物样本:橙子、苹果和西红柿。

2. 西洋草菇(指示剂)。

3. 维生素C溶液(浓度为0.1mg/mL)。

4. 手套、试管和滴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 将三个食物样本分别切成小块,放入三个试管中。

2. 分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至试管中与食物样本的比例为1:10。

3. 将试管放入搅拌器中进行均匀搅拌,使食物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4. 用滤纸过滤掉食物残渣,得到含有食物萃取液的试管。

5. 使用滴管分别向三个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西洋草菇指示剂。

6. 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每个试管的颜色。

7. 以同样的方法制备维生素C溶液标准样品,并与食物样本的溶液颜色进行比较。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食物样本颜色变化橙子橙色苹果绿色西红柿红色维生素C溶液橙色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橙子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变为橙色,苹果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变为绿色,西红柿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而维生素C溶液的颜色与橙子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非常相似。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颜色深浅与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颜色越深,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

而颜色越浅,食物中维生素C 的含量越低。

结论本实验通过验证食物样本颜色与其中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颜色深浅与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食物颜色来初步判断其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选择更加健康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物理验证性实验报告

物理验证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和操作技能;3. 验证物理定律和原理的正确性;4. 培养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基于物理定律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

本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原理:1.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2. 动量守恒定律;3. 惯性定律。

三、实验仪器1. 弹簧测力计;2. 滑动摩擦系数测量装置;3. 水平玻璃板;4. 木块;5. 秒表;6. 米尺;7.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测量滑动摩擦系数:将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与玻璃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计算滑动摩擦系数。

2. 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将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记录两个力的数值和方向,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将两个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同时水平拉两个木块,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两个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计算两个木块的动量。

4. 验证惯性定律:将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与玻璃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计算木块的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滑动摩擦系数:F = 5N,f = 4N,滑动摩擦系数μ = f/F = 0.8。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F1 = 2N,F2 = 3N,合力F = √(F1^2 + F2^2) =3.61N。

3. 动量守恒定律:m1 = 0.2kg,v1 = 1m/s;m2 = 0.3kg,v2 = 2m/s。

两个木块的动量分别为p1 = m1v1 = 0.2kg·m/s,p2 = m2v2 = 0.6kg·m/s。

两个木块的动量之和为p = p1 + p2 = 0.8kg·m/s。

生物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报告

生物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报告

生物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报告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0H-(CHOH)4-COOH+Cu20+2 H20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一NH一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V染成红色三、实验过程四、实验用品五、注意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验证某特定生物行为的存在,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通过科学的探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生物学领域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使用成年雄性小白鼠(Mus musculus)作为实验动物。

- 实验设备:包括实验笼、实验台、摄像设备、电子天平等。

- 实验药物:采用XX药物作为实验处理组,使用生理盐水(PBS)作为空白对照组。

实验步骤1. 动物准备:在动物实验室的恒温恒湿条件下适应3天,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组设计:将雄性小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3. 药物处理:实验组动物接受XX药物处理,对照组动物接受等体积的PBS处理,每只鼠标剂量为Xmg/kg。

4. 实验环境:将实验笼布置在安静的实验室环境中,温度保持在XXC,湿度保持在XX%。

5. 数据记录:使用摄像设备记录每只鼠标在接受处理后X分钟内活动情况。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总活动时间、平均活动时间、最长活动时间等。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 实验组动物在接受XX药物处理后表现出明显的活动增加,相比对照组动物,实验组动物的总活动时间和平均活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

2. 实验组动物中有X只显示出异常行为,例如频繁跳跃或头晕现象,这可能表明XX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直接影响。

3.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时,需要考虑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例如实验动物的年龄、体重等。

4. 对于XX药物的机制研究,可能涉及到多个生物学途径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

综上所述,本实验验证了XX药物对小白鼠活动行为的增强作用,并初步探究了其机制。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结论通过本实验验证了XX药物对小白鼠活动行为的增强作用,并初步探究了其机制和影响因素。

验证型实验报告格式

验证型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验证某一理论或假设的正确性,并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或假设的符合程度。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理论或假设,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仪器名称1:型号及规格- 仪器名称2:型号及规格- 仪器名称3:型号及规格(根据实际实验仪器填写)2. 实验材料:- 材料名称1:规格及数量- 材料名称2:规格及数量- 材料名称3:规格及数量(根据实际实验材料填写)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2. 按照实验原理,设置实验参数;3.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4. 记录实验数据;5.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 序号 | 实验参数 | 实验结果 || ---- | -------- | -------- || 1 | 参数1 | 结果1 || 2 | 参数2 | 结果2 || 3 | 参数3 | 结果3 || ... | ... | ... |2. 实验数据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与理论或假设的符合程度;(2)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原因;(3)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验证理论或假设的正确性,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七、实验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或假设的差异,探讨可能的原因;2. 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3. 结合实验结果,对相关理论或假设进行进一步研究。

八、实验总结1. 实验目的:验证某一理论或假设的正确性;2.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理论或假设;3. 实验仪器与材料:列举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过程;5.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6. 实验结论:验证理论或假设的正确性;7. 实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或假设的差异,提出改进措施;8.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注:以上为验证型实验报告格式,实际字数根据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项目名称:验证DDL,DML及数据完整性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指导教师:叶斌
报告人:庄义锐学号:2008040879 班级:08电子商务实验时间:2010.11.4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0.12.16
教务处制
(2)SELECT*
(5)SELECT P_no 工号,2*base (2)SELECT count(*)
(2)SELECT p.P_no,p.Date_hired
(5)删除表salary中的约束Bonus_check
ALTER TABLE salary
DROP CONSTRAINT Bonus_check
实验11-29 使用主键约束: 定义表salary时已将表的P_no列,表person的P_no列,表customer使用约束
实验11-30 应用唯一约束
alter table person
深圳大学学生实验报告用纸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