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煮多久最有营养

合集下载

煮鸡蛋的最佳时间

煮鸡蛋的最佳时间

煮鸡蛋的最佳时间因鸡蛋富含营养,因此是很多人每天必吃的早餐。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煮鸡蛋最好。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煮鸡蛋的最佳时间,希望对你有帮助!煮鸡蛋的最佳时间1、“3分钟鸡蛋”是微熟鸡蛋,最容易消化,约需1小时30分钟消化。

2、“5分钟鸡蛋”是半熟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约2个小时;煮沸时间过长的鸡蛋,人体内消化要3小时15分钟。

3、“5分钟鸡蛋”不仅软嫩、蛋香味浓,而且有益于人体摄取营养。

在营养方面,水煮10分钟以内的鸡蛋,消化率最高,营养成分基本上没有损失。

鸡蛋正确的煮法是,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2分钟。

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如果吃水煮鸡蛋,鸡蛋最好煮得嫩点,即开锅后再煮五六分钟就可以了,此时,鸡蛋的蛋黄刚刚凝固,食用这种状态的鸡蛋,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最高。

鸡蛋的最营养吃法1、“有益心脏排行榜”第一名:带壳水煮蛋。

不加一滴油、烹调温度不高、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没接触氧气(胆固醇一旦被氧化,就会成为最严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胁之一),因此是对心脏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汤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摊鸡蛋。

是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饼,因此蛋黄中的胆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鸡蛋。

鸡蛋打散后再炒,蛋黄中的胆固醇和空气接触较充分,氧化较多。

鸡蛋比较吸油,用油量也较大。

2、“蛋白质最好消化排行榜”第一名:带壳水煮蛋。

有研究显示,水煮蛋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9、7%,几乎能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摊鸡蛋。

这两种做法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8%。

第三名:炒鸡蛋。

蛋白质消化率为97%。

第四名:蒸鸡蛋。

蛋白质消化率92、5%。

第五名:生鸡蛋。

蛋白质消化率仅为30%—50%。

3、“维生素保存排行榜”第一名:带壳水煮蛋。

加热温度低,营养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

加热温度较低,核黄素、叶黄素等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

加热温度较低,水溶性维生素有少许损失。

鸡蛋凉水下锅煮几分钟是最合适的

鸡蛋凉水下锅煮几分钟是最合适的

鸡蛋凉水下锅煮几分钟是最合适的鸡蛋冷水下锅煮10分钟左右,先把鸡蛋用冷水清洗干净。

然后直接冷水下锅,中火煮10分钟左右。

这样不仅鸡蛋不容易煮破皮,剥开皮后,里面蛋黄的颜色是金黄色的,好看又好吃。

鸡蛋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下锅好
煮鸡蛋最好冷水下锅,如果煮鸡蛋的时候沸水下锅,会让鸡蛋突然受到高温,很容易出现破壳现象,让鸡蛋里面的蛋黄流出,尤其是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鸡蛋,更加不可以沸水下锅煮。

另外,我们煮鸡蛋的时候火也不要开得太大,就开中火就可以了,这样的火候煮出来的蛋才是最滑嫩可口的。

煮鸡蛋的正确做法
将鸡蛋洗净后,放在盛水的锅内浸泡一分钟,用小火烧开。

开后改用文火煮10分钟即可。

切忌烧煮时间过长,否则,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硫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的褐色沉淀,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煮鸡蛋的正确方法

煮鸡蛋的正确方法

煮鸡蛋的正确方法煮鸡蛋这样看似简单的事务,其实也有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不然就会导致蛋黄熟过,让人失望。

下面我们来谈谈煮鸡蛋的正确方法。

1.选择合适的鸡蛋在煮蛋之前,选择合适的鸡蛋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新鲜的鸡蛋,新鲜的鸡蛋外壳坚硬,吸附力较小。

你可以将鸡蛋悬挂在一个水杯边缘,转动一下,如果表面上有几个气泡从鸡蛋中冒出,那么它就还是新鲜的。

此外,鸡蛋的大小也会影响煮鸡蛋的时间。

2.加盐在放入鸡蛋之前,加入盐可以让蛋白更容易固化,同时还可以增加鸡蛋口感。

3.煮鸡蛋水的温度正确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将鸡蛋放入室温下的水中,然后再放入鸡蛋,烧开水后再煮7到8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煮出来的鸡蛋才能做到完全的熟透。

如果水的温度过高,鸡蛋会变得过硬,蛋黄也会熟过。

如果水的温度太低,蛋白质会湿润,让鸡蛋显得不卫生,口感也不佳。

4.冷却煮好鸡蛋后,马上将它移到冷水中前后浸泡约10-15秒钟。

这样做,是为了使蛋壳脱离鸡蛋,让蛋白更易剥离。

5.剥皮如果鸡蛋没有缺陷,在冷水中急速冷却后,鸡蛋与蛋壳之间应该形成了一层薄薄的空气层,可以使得鸡蛋剥离变得更加容易。

要剥皮,最好在鸡蛋的圆形妈妈上敲碎几个之后,再用手缓缓地剥开。

6.切开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法去切开煮好的鸡蛋,你也可以用一个小刀将之切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为了让其看上去好看,切开鸡蛋的时候可以轻轻地用手摆弄一下。

总结来说,煮鸡蛋的正确方法超简单,但是需要注意一些小细节。

烧正常温度的水,将鸡蛋冷却,然后切开,你就可以轻松地享受到美味可口的煮鸡蛋了!。

鸡蛋煮多久能熟揭秘最佳时间

鸡蛋煮多久能熟揭秘最佳时间

鸡蛋煮多久能熟揭秘最佳时间养⽣之道⽹导读:鸡蛋煮多久能熟?想要煮出好吃⼜健康的⽔煮鸡蛋,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时间短了不熟,吃了不卫⽣,时间长了,⼝感不好⼜不健康。

那么鸡蛋煮多久能熟呢?下⾯⼩编介绍煮鸡蛋需要的时间。

在营养学界,鸡蛋⼀直有“全营养⾷品”的美称,除维⽣素C含量稍少外,鸡蛋⼏乎富含⼈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美国《男性健康》杂志甚⾄为鸡蛋戴上了“世界上最营养早餐”的殊荣。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炸为81.1%,开⽔、⽜奶冲蛋为92.5%,⽣吃为30%~50%。

可见,煮鸡蛋是最佳吃法。

鸡蛋煮多久能熟?煮鸡蛋时间短了,蛋黄没有凝固,恐怕吃了不卫⽣;时间长了,鸡蛋煮“⽼”了,⼝感⼜不太好。

很多⼈可能都有个困惑,鸡蛋煮多长时间最合适?鸡蛋煮多久能熟呢?下⾯⼩编为您介绍。

“3分钟鸡蛋”,蛋清熟⽽软嫩,蛋黄刚要熟,略溏。

“5分钟鸡蛋”,蛋清熟⽽嫩,蛋黄熟⽽不硬。

吃鸡蛋最好的状态是蛋清已经凝固,⽽蛋黄处于半凝固或流动的状态。

这样既可以保证消化吸收率,⼜可以避免营养素损失。

1、“3分钟鸡蛋”是微熟鸡蛋,最容易消化,约需1⼩时30分钟消化。

2、“5分钟鸡蛋”是半熟鸡蛋,在⼈体内消化时间约2个⼩时;煮沸时间过长的鸡蛋,⼈体内消化要3⼩时15分钟。

3、“5分钟鸡蛋”不仅软嫩、蛋⾹味浓,⽽且有益于⼈体摄取营养。

在营养⽅⾯,⽔煮10分钟以内的鸡蛋,消化率最⾼,营养成分基本上没有损失。

鸡蛋正确的煮法是,冷⽔下锅,慢⽕升温,沸腾后微⽕煮2分钟。

停⽕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不⽼。

如果吃⽔煮鸡蛋,鸡蛋最好煮得嫩点,即开锅后再煮五六分钟就可以了,此时,鸡蛋的蛋黄刚刚凝固,⾷⽤这种状态的鸡蛋,⼈体对蛋⽩质的吸收率最⾼。

煮鸡蛋时间过长或过短危害⼤⽽鸡蛋在沸⽔中煮,超过10分钟,鸡蛋内部就会发⽣⼀系列化学变化。

蛋⽩质结构会变得紧密,不易与胃液中的蛋⽩质消化酶接触,因此很难被消化。

煮鸡蛋要多久时间才算熟

煮鸡蛋要多久时间才算熟

煮鸡蛋要多久时间才算熟煮鸡蛋要多久时间才算熟煮鸡蛋是鸡蛋最常见的吃法之一,主要将鸡蛋放入水中煮熟而成。

煮鸡蛋要多久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煮鸡蛋要多久的资料,仅供参考。

煮鸡蛋要多久鸡蛋是分成蛋黄、蛋清和蛋壳三层。

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摄氏度—71摄氏度,蛋清凝固的温度为62℃—64℃,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黄不熟。

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蛋白质过度变性,鸡蛋会变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响消化吸收。

所以,煮鸡蛋也要得法。

首先,鸡蛋要用冷水下锅,然后缓慢升温,水开后煮两分钟左右关火,保温五六分钟再取出用冷水激一下就可以吃了。

答:大火15分钟左右,中火23分钟煮鸡蛋莫“实心”,蛋白质在64度时就要变性,而一个鸡蛋则在80度时才能凝固。

所以,煮鸡蛋最好是凉水下锅,水开了再煮3分钟即可。

这时鸡蛋呈溏心状,营养成分最利于人体吸收。

将新鲜无破损的鸡蛋洗净后,凉水下锅,开锅后,分别计时3、5分钟,捞出过凉。

“3分钟鸡蛋”,蛋清熟而软嫩,蛋黄刚要熟,略溏。

“5分钟鸡蛋”,蛋清熟而嫩,蛋黄熟而不硬。

据营养学家介绍:不同煮沸时间的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是有差异的。

“3分钟鸡蛋”是微熟鸡蛋,最容易消化,约需1小时30分钟;“5分钟”鸡蛋“是半熟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约2小时;煮沸时间过长的鸡蛋,人体内消化要3小时15分。

“5分钟鸡蛋”不仅软嫩、蛋香味浓,而且有益人体营养。

美国医学界曾发表研究报告,24名成人每日吃两个半熟蛋,6个星期后血脂并没有上升,对人体有益的好胆固醇(HDL)反增加10%。

8分钟左右煮到你喜欢的成度就算熟~~~10分钟左右看你喜欢吃样的蛋黄了。

是纯熟还是油黄的那种呢?前者就大火6-7分钟,后者就大火3-4分钟~10分钟左右,只要你拿筷子可以吧鸡蛋加起来不会掉下来就熟了,可以吃了~ 我每天都煮鸡蛋吃~煮鸡蛋要多长时间煮鸡蛋莫“实心”,蛋白质在64OC时就要变性,而一个鸡蛋则在80OC时才能凝固。

煮鸡蛋需要几分钟

煮鸡蛋需要几分钟

煮鸡蛋需要几分钟众所周知鸡蛋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营养成份,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话就可以保证日常所需的的营养成份,对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营养的吸收,可以说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由其是对于孩子孩子来说日常吃鸡蛋还可以让大脑变聪明,促进生长发育,都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同时我们知道鸡蛋有很多种吃法,而以煮鸡蛋可以保持最多的鸡蛋的营养成份,但是煮鸡蛋其实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煮的时间过长的话,就有可能破坏了其营养成份,而如果煮的时间过短的话,那么就有可能煮不熟。

那么鸡蛋要怎么煮最适合呢?煮鸡蛋有学问1、鸡蛋一定要冷水下锅,这样煮出来的鸡蛋就不会爆裂。

2、鸡蛋煮熟以后,一定要拿出来,用水冲到表面摸起来不烫手为好,用水冲过的鸡蛋容易剥壳。

煮鸡蛋不同的煮沸时间,在人体内消化时间是有差异的:“3分钟鸡蛋”是微熟鸡蛋,最容易消化,约需1小时30分钟消化;“5分钟鸡蛋”是半熟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约2个小时;煮沸时间过长的鸡蛋,人体内消化要3小时15分钟。

“5分钟鸡蛋”不仅软嫩、蛋香味浓,而且有益于人体摄取营养。

美国医学界曾发表研究报告,24名成人每日吃两个半熟蛋,6个星期后血脂并没有上升,对人体有益的好胆固醇(HDL)反而增加10%。

鸡蛋一天吃多少最好?鸡蛋是高蛋白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孩子和老人每天吃1个,青少年及成人每天吃2个比较适宜。

鸡蛋虽有营养,但下列人员吃鸡蛋要慎重。

病人发高烧时,不要为了补充营养而给患者吃鸡蛋,因高热病人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的活力下降,此时不宜吃高蛋白、难消化的鸡蛋,只能吃些清淡的饮食,否则会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不利康复。

肾炎病人肾功能减退,尿量减少时,也要慎食鸡蛋,因为此时患者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全部由肾脏排出体外,如果再多吃鸡蛋,摄入过多蛋白质体内尿素增多,会使病情加重。

肾病患者当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应禁食鸡蛋。

鸡蛋黄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均在肝脏中代谢,使肝脏的负担加重,因此,肝、胆病患者应视病情控制鸡蛋摄对蛋白质过敏一些本身体质过敏的病人,由于一次性摄人大量的含蛋白质食品,如蛋类等,易发生蛋白过敏性荨麻疹,出现腹泻、腹痛、皮肤出疹等现象。

煮鸡蛋的方法

煮鸡蛋的方法

煮鸡蛋的方法煮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但是要想煮出一个口感完美的鸡蛋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不同口感的煮鸡蛋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煮出自己喜欢的鸡蛋。

首先,我们来说说软煮蛋的方法。

软煮蛋是指蛋白已经凝固,但蛋黄仍然是液体状态的鸡蛋。

首先,准备一锅水,将水煮沸后,将鸡蛋放入锅中,然后立刻盖上锅盖,煮6-7分钟左右即可。

煮好后将鸡蛋捞出,放入冷水中,等待一段时间后,软煮蛋就做好了。

软煮蛋的蛋黄会流出来,口感鲜嫩,非常适合搭配面包或者拌饭食用。

其次,是中煮蛋的方法。

中煮蛋是指蛋白和蛋黄都已经凝固,但蛋黄仍然是柔软的状态。

煮中煮蛋的方法和软煮蛋类似,只是时间稍微延长一些,一般煮8-9分钟左右。

中煮蛋口感更加饱满,蛋黄的味道也更加浓郁,适合搭配面条或者凉拌菜食用。

最后,是硬煮蛋的方法。

硬煮蛋是指蛋白和蛋黄都已经完全凝固的鸡蛋。

煮硬煮蛋的方法也是将鸡蛋放入沸水中,但是时间要延长至10分钟左右。

煮好后同样放入冷水中,等待一段时间后,硬煮蛋就做好了。

硬煮蛋口感更加坚实,适合搭配热干面或者炒菜食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煮鸡蛋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小窍门可以帮助大家煮出更好吃的鸡蛋。

比如,在水中加入一些盐可以帮助蛋壳更容易剥离,煮好后将鸡蛋放入冷水中也可以帮助蛋壳更容易剥离。

此外,煮鸡蛋的时间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喜欢吃软一些的可以少煮一会儿,喜欢吃硬一些的可以多煮一会儿。

总的来说,煮鸡蛋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掌握好方法和技巧,就能煮出口感完美的鸡蛋。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和小窍门能够帮助大家在家里煮出自己喜欢的鸡蛋,享受美味健康的早餐。

熟鸡蛋的吃法

熟鸡蛋的吃法

熟鸡蛋的吃法鸡蛋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最常见到鸡蛋的身影,鸡蛋我们的吃饭通常是生鸡蛋和熟鸡蛋,生鸡蛋由于害怕有某些寄生虫在里面,所以我们现在一般都是将鸡蛋煮熟了来吃,熟鸡蛋其实更加营养丰富,那么熟鸡蛋应该怎么吃才正确,怎么吃才会更加有营养呢?熟鸡蛋的吃法我们有很多种,但是因为有了不同的吃法,那么在养生方面分析的话,熟鸡蛋不同的吃饭导致了不同的营养价值,做法不同,保存的营养就不同,下面我们一起看熟鸡蛋的六种不同的制作方法。

★1、煮鸡蛋:鸡蛋应该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

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蛋白变性程度最佳,也最容易消化。

而煮沸时间超过10分钟的鸡蛋,不但口感变老,维生素损失大,蛋白质也会变得难消化。

★2、煮荷包蛋:水沸时打入鸡蛋,转至小火煨熟。

咸味的荷包蛋中可以加入西红柿、青菜等,甜味的还可以加上酒酿、红枣、枸杞等配料。

★3、煎荷包蛋:最好用小火,油也要少。

有的人喜欢把蛋清煎得焦脆,这样不但会损失营养,还有可能产生致癌物。

最好只煎一面,蛋清凝固即可。

★4、鸡蛋羹:不要在搅拌鸡蛋的时候放入油或盐,这样易使蛋胶质受到破坏,蒸出来的蛋羹又粗又硬。

也不要用力搅拌,略搅几下,保证搅均匀就上锅蒸。

另外,蒸蛋羹时加入少许牛奶,能让其口感更滑嫩,营养含量也更高。

★5、摊鸡蛋:用油要少,最好用中火。

蛋饼如果摊厚一点,更有利于保存营养。

★6、炒鸡蛋:最好用中火,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还会让鸡蛋变硬。

但火太小了也不行,因为时间长了水分丢失多,摊出的鸡蛋发干,会影响质感。

上文向我们介绍了熟鸡蛋的六种不同的制作方法,根据我们不同的口味和喜好,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熟鸡蛋的制作方式,例如我们可以选择煮鸡蛋,荷包蛋,鸡蛋羹,摊鸡蛋和炒鸡蛋,不同的做法营养也会不同的。

所以请区别看待熟鸡蛋的制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蛋煮多久最有营养鸡蛋煮5分钟,蛋黄半生不熟;煮8分钟,最有营养;煮15分钟,蛋黄外层出现黑绿色物质,难以消化。

鸡蛋中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及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营养丰富且全面,被营养学家称为“完全蛋白质模式”,很多上班族的早饭中少不了水煮鸡蛋。

煮鸡蛋看似简单,却不好把握火候,时间过短,蛋黄不熟,时间过长,鸡蛋变老不好吃。

 近日,一则“忌吃煮老的鸡蛋”的帖子在网上热传,该帖称煮鸡蛋时间过长,蛋黄表面会形成硫化亚铁,吃了不仅影响食欲,还不易吸收。

事实果真如此吗?【专家观点】 长时间煮鸡蛋会产生硫化物,营养流失难消化 蛋煮久了,蛋黄为何会出现黑绿色物质,这层黑绿色的物质是什么呢?记者请教了台州市营养协会秘书长顾志超。

顾志超介绍,鸡蛋分成蛋黄、蛋清和蛋壳三层。

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71℃,蛋清凝固的温度为62℃-64℃,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黄不熟。

而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分钟,鸡蛋内部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

蛋白质结构会变得紧密,不易与胃液中的蛋白质消化酶接触,因此很难被消化。

蛋白质含蛋氨酸,长时间加热后,分解出硫化物,与蛋黄中的铁元素反应形成硫化铁和硫化亚铁。

这也是为何鸡蛋蛋黄外层会产生黑绿色的原因。

 蛋黄外面包裹的黑绿色物质会影响身体健康吗?专家解释,长时间煮的鸡蛋营养会流失不少,产生的硫化铁和硫化亚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儿童或者肠胃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吃了这种黑蛋黄煮鸡蛋就容易不消化,甚至发生胃痛。

 【记者调查】 专家:吃半生不熟的鸡蛋容易引起腹泻 那么,市民们认为怎样煮鸡蛋有营养呢?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年轻人认为吃半生不熟的鸡蛋比较有营养。

“鸡蛋煮太熟了,味道不怎么样,吃了胃还不舒服。

”椒江的小金告诉记者,“周围很多人都喜欢吃半生不熟的鸡蛋,尤其是吃西餐,端上来的鸡蛋都是半生不熟的。

” 鸡蛋煮久了没营养,但是煮得不熟也不好。

专家表示,实际上,鸡蛋在形成过程中,可能有细菌,未熟的鸡蛋没能杀死细菌,吃了易引起腹泻。

因此,鸡蛋要高温煮熟后再吃。

专家提醒市民,鸡蛋虽营养丰富,但不宜多吃。

为保证平衡膳食,满足机体需要,又不致营养过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为宜;中青年人、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者,每天可吃2个鸡蛋;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较多者,每天可吃2~3个鸡蛋;少年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应吃2~3个鸡蛋。

孕妇、产妇、乳母、身体虚弱者以及进行大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优良蛋白质,每天可吃3~4个鸡蛋,但不宜太多。

【小贴士】 怎样吃鸡蛋有营养?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

可见,煮鸡蛋是最佳吃法,但吃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不过,对儿童和老人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消化吸收。

鸡蛋中维生素C含量不高,所以吃鸡蛋时最好辅以适量的蔬菜。

要使煮鸡蛋不破壳,除了用冷水煮蛋外,在水中放入一点盐是有效的防裂措施,这个办法对于有一些细纹的鸡蛋也有效。

另外,煮鸡蛋前先把蛋放入冷水浸泡一会儿,以降低蛋内气压;然后用中等火候煮沸,即可防止蛋壳破裂,避免营养素流失。

鸡蛋煮沸后,再煮5分钟,停火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刚好变性凝固,消化率最高,各种营养素基本没有受到破坏,营养价值较高。

在营养方面,水煮10分钟以内的鸡蛋,消化率最高,营养成分基本上没有损失。

煮蛋时,水必须没过蛋,否则,浸不到水的地方蛋内蛋白质不易凝固,影响蛋白质消化率;蛋中还含有抗生物素物质,抗胰蛋白酶物质也未被彻底破坏。

前者能引起人体内维生素H缺乏,后者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消化。

鸡蛋煮多久最有营养鸡蛋煮5分钟,蛋黄半生不熟;煮8分钟,最有营养;煮15分钟,蛋黄外层出现黑绿色物质,难以消化。

鸡蛋中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及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营养丰富且全面,被营养学家称为“完全蛋白质模式”,很多上班族的早饭中少不了水煮鸡蛋。

煮鸡蛋看似简单,却不好把握火候,时间过短,蛋黄不熟,时间过长,鸡蛋变老不好吃。

 近日,一则“忌吃煮老的鸡蛋”的帖子在网上热传,该帖称煮鸡蛋时间过长,蛋黄表面会形成硫化亚铁,吃了不仅影响食欲,还不易吸收。

事实果真如此吗?【专家观点】 长时间煮鸡蛋会产生硫化物,营养流失难消化 蛋煮久了,蛋黄为何会出现黑绿色物质,这层黑绿色的物质是什么呢?记者请教了台州市营养协会秘书长顾志超。

顾志超介绍,鸡蛋分成蛋黄、蛋清和蛋壳三层。

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71℃,蛋清凝固的温度为62℃-64℃,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黄不熟。

而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分钟,鸡蛋内部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

蛋白质结构会变得紧密,不易与胃液中的蛋白质消化酶接触,因此很难被消化。

蛋白质含蛋氨酸,长时间加热后,分解出硫化物,与蛋黄中的铁元素反应形成硫化铁和硫化亚铁。

这也是为何鸡蛋蛋黄外层会产生黑绿色的原因。

 蛋黄外面包裹的黑绿色物质会影响身体健康吗?专家解释,长时间煮的鸡蛋营养会流失不少,产生的硫化铁和硫化亚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儿童或者肠胃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吃了这种黑蛋黄煮鸡蛋就容易不消化,甚至发生胃痛。

 【记者调查】 专家:吃半生不熟的鸡蛋容易引起腹泻 那么,市民们认为怎样煮鸡蛋有营养呢?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年轻人认为吃半生不熟的鸡蛋比较有营养。

“鸡蛋煮太熟了,味道不怎么样,吃了胃还不舒服。

”椒江的小金告诉记者,“周围很多人都喜欢吃半生不熟的鸡蛋,尤其是吃西餐,端上来的鸡蛋都是半生不熟的。

” 鸡蛋煮久了没营养,但是煮得不熟也不好。

专家表示,实际上,鸡蛋在形成过程中,可能有细菌,未熟的鸡蛋没能杀死细菌,吃了易引起腹泻。

因此,鸡蛋要高温煮熟后再吃。

专家提醒市民,鸡蛋虽营养丰富,但不宜多吃。

为保证平衡膳食,满足机体需要,又不致营养过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为宜;中青年人、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者,每天可吃2个鸡蛋;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较多者,每天可吃2~3个鸡蛋;少年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应吃2~3个鸡蛋。

孕妇、产妇、乳母、身体虚弱者以及进行大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优良蛋白质,每天可吃3~4个鸡蛋,但不宜太多。

【小贴士】 怎样吃鸡蛋有营养?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

可见,煮鸡蛋是最佳吃法,但吃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不过,对儿童和老人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消化吸收。

鸡蛋中维生素C含量不高,所以吃鸡蛋时最好辅以适量的蔬菜。

要使煮鸡蛋不破壳,除了用冷水煮蛋外,在水中放入一点盐是有效的防裂措施,这个办法对于有一些细纹的鸡蛋也有效。

另外,煮鸡蛋前先把蛋放入冷水浸泡一会儿,以降低蛋内气压;然后用中等火候煮沸,即可防止蛋壳破裂,避免营养素流失。

鸡蛋煮沸后,再煮5分钟,停火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刚好变性凝固,消化率最高,各种营养素基本没有受到破坏,营养价值较高。

在营养方面,水煮10分钟以内的鸡蛋,消化率最高,营养成分基本上没有损失。

煮蛋时,水必须没过蛋,否则,浸不到水的地方蛋内蛋白质不易凝固,影响蛋白质消化率;蛋中还含有抗生物素物质,抗胰蛋白酶物质也未被彻底破坏。

前者能引起人体内维生素H缺乏,后者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消化。

鸡蛋煮多久最有营养鸡蛋煮5分钟,蛋黄半生不熟;煮8分钟,最有营养;煮15分钟,蛋黄外层出现黑绿色物质,难以消化。

鸡蛋中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及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营养丰富且全面,被营养学家称为“完全蛋白质模式”,很多上班族的早饭中少不了水煮鸡蛋。

煮鸡蛋看似简单,却不好把握火候,时间过短,蛋黄不熟,时间过长,鸡蛋变老不好吃。

 近日,一则“忌吃煮老的鸡蛋”的帖子在网上热传,该帖称煮鸡蛋时间过长,蛋黄表面会形成硫化亚铁,吃了不仅影响食欲,还不易吸收。

事实果真如此吗?【专家观点】 长时间煮鸡蛋会产生硫化物,营养流失难消化 蛋煮久了,蛋黄为何会出现黑绿色物质,这层黑绿色的物质是什么呢?记者请教了台州市营养协会秘书长顾志超。

顾志超介绍,鸡蛋分成蛋黄、蛋清和蛋壳三层。

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71℃,蛋清凝固的温度为62℃-64℃,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黄不熟。

而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分钟,鸡蛋内部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

蛋白质结构会变得紧密,不易与胃液中的蛋白质消化酶接触,因此很难被消化。

蛋白质含蛋氨酸,长时间加热后,分解出硫化物,与蛋黄中的铁元素反应形成硫化铁和硫化亚铁。

这也是为何鸡蛋蛋黄外层会产生黑绿色的原因。

 蛋黄外面包裹的黑绿色物质会影响身体健康吗?专家解释,长时间煮的鸡蛋营养会流失不少,产生的硫化铁和硫化亚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儿童或者肠胃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吃了这种黑蛋黄煮鸡蛋就容易不消化,甚至发生胃痛。

 【记者调查】 专家:吃半生不熟的鸡蛋容易引起腹泻 那么,市民们认为怎样煮鸡蛋有营养呢?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年轻人认为吃半生不熟的鸡蛋比较有营养。

“鸡蛋煮太熟了,味道不怎么样,吃了胃还不舒服。

”椒江的小金告诉记者,“周围很多人都喜欢吃半生不熟的鸡蛋,尤其是吃西餐,端上来的鸡蛋都是半生不熟的。

” 鸡蛋煮久了没营养,但是煮得不熟也不好。

专家表示,实际上,鸡蛋在形成过程中,可能有细菌,未熟的鸡蛋没能杀死细菌,吃了易引起腹泻。

因此,鸡蛋要高温煮熟后再吃。

专家提醒市民,鸡蛋虽营养丰富,但不宜多吃。

为保证平衡膳食,满足机体需要,又不致营养过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为宜;中青年人、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者,每天可吃2个鸡蛋;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较多者,每天可吃2~3个鸡蛋;少年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应吃2~3个鸡蛋。

孕妇、产妇、乳母、身体虚弱者以及进行大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优良蛋白质,每天可吃3~4个鸡蛋,但不宜太多。

【小贴士】 怎样吃鸡蛋有营养?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