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励志故事

合集下载

马化腾的创业经历和感悟

马化腾的创业经历和感悟

马化腾的创业经历和感悟马化腾,出生于1971年,是中国著名的互联网创业者,也是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创业经历和感悟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

以下是他的创业经历和感悟:一、创业经历:1. 1998年,马化腾在深圳创办了QQ,这是中国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

2. 2004年,腾讯公司上市,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龙头。

3. 随着腾讯公司的不断扩张,马化腾向更多的领域拓展,如移动互联网、游戏、社交等。

4. 此外,马化腾还积极投资支持早期的创业者,带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二、感悟:1. 创业要有直觉:马化腾创办 QQ 的时候,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即时通讯软件的市场,但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直觉,认为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腾讯公司成立后,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才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龙头。

马化腾认为,成功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而坚持不懈才是成功的关键。

3. 相信团队:马化腾一直强调,团队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多样性和平衡,同时还需要相互信任和协作,才能创造出更加出色的表现。

4. 持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不断进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马化腾认为,要保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并加强与其它公司的合作。

5. 积极投资和支持创业者:马化腾一直积极投资和支持早期的创业者,他认为这也是促进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途径。

他希望未来中国的年轻人可以更加勇敢地创业,关注未来。

马化腾的创业经历和感悟,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创新,同时还需要有信任和合作的团队支持。

这些是我们在创业和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讲述马化腾创业故事

讲述马化腾创业故事

讲述马化腾创业故事马化腾创业故事一、初创追梦马化腾,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是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任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的创业故事中蕴含着勇气、智慧和坚持的精神,值得我们倾听和学习。

二、背景与起步马化腾于1971年生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市。

在大学期间,他就对计算机和互联网充满了兴趣。

毕业后,他选择了加入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这也让他在互联网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办腾讯马化腾于1998年与张志东、徐逸飞成立了腾讯公司。

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市场,腾讯并不是最早进入的公司,但却凭借着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方式,逐渐崭露头角。

四、重要产品的诞生腾讯最著名的产品之一是QQ即时通信软件。

马化腾带领团队,将QQ不断优化并开发出更多功能,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

QQ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重要的产品之一,也为腾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业务领域腾讯拥有丰富多样的业务,除了QQ之外,微信、游戏、云计算等都是腾讯的重要业务板块。

马化腾在每一个领域都有着自己的布局和战略,他深知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是激烈的,因此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六、勇于创新与合作马化腾的成功不仅仅来源于良好的战略眼光,更重要的是他勇于创新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腾讯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国内外多家公司开展合作,助力腾讯不断壮大。

七、回馈社会马化腾坚信,企业应该回馈社会。

他致力于公益事业,成立了腾讯公益基金会,用实际行动关注社会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八、总结马化腾的创业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志青年不断探索和追求梦想的过程。

他的成功离不开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入洞察和不懈努力,同时也得益于与他人的合作和回馈社会的坚持。

马化腾是一个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的创业楷模。

在他的带领下,腾讯不断创新发展,站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顶峰位置。

(字数:511字)。

财富故事会—马化腾 6年创业身家9亿

财富故事会—马化腾 6年创业身家9亿

财富故事会—马化腾 6年创业身家9亿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改变命运。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努力者——马化腾,他在6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行业观察员成长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身家达到了9亿美元。

一、马化腾的创业初衷1971年,马化腾出生在一家农村家庭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

后来他考入了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

在大学里,他对计算机这个新兴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他在深圳的一家电子企业中任职,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于是决定自己创业。

1998年,马化腾带着一个小小的团队,创立了腾讯公司。

一开始,腾讯公司只是一个即时通讯软件的开发商,但马化腾却仍然对互联网这个刚刚兴起的行业充满了信心。

二、腾讯公司的发展历程在腾讯公司的发展历程中,马化腾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程序员和管理者,更是一位颇具商业头脑的人物。

他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定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让腾讯公司在互联网行业中快速崛起。

作为中国最早将QQ引入中国用户的公司之一,腾讯公司的发展也从未停步。

在2003年,腾讯公司出现了游戏业务,开始进军在线游戏市场。

而后,腾讯公司又陆续推出了QQ音乐、QQ空间等一系列服务。

这些服务不仅成功地满足了用户需求,还让腾讯公司获得了更多的用户价值。

为了迅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腾讯公司在发展初期经常采用“免费”的策略,吸引大量的用户。

而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马化腾也开始积极探索其他盈利模式,如广告、虚拟物品、社交游戏等。

这些尝试,在不断适应和优化中发展壮大。

三、马化腾身家达到9亿美元的原因马化腾的身家高达9亿美元,这个数字无疑震惊了所有人。

那么,他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腾讯公司在马化腾的带领下,快速崛起,并保持着强劲的盈利能力。

其次,马化腾本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付出,也是财富积累的关键因素。

他一直致力于引领腾讯公司不断前进,不断创新,迎合市场需求。

最后,马化腾对未来的洞察力和未来规划让人钦佩。

总的来说,马化腾的成功来自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利用时代发展的机遇,跑在了互联网行业的最前沿。

【创业故事1000例(5)】QQ之父马化腾的成长经历

【创业故事1000例(5)】QQ之父马化腾的成长经历

QQ之父马化腾的成长经历1971年10月出生于广东潮阳1984年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

1989年-1993年,就读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

1993年深大毕业,进入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从专注于寻呼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师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

1998年,创办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2009年当选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

2010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249位,大陆富豪第6位。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34.2亿元资产排名第5位。

当年相邀四位伙伴共同创业,由马化腾出主要的启动资金。

有人想加钱、占更大的股份,马化腾说不行,“根据我对你能力的判断,你不适合拿更多的股份”。

因为未来的潜力要和应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问题。

什么问题?拿大股的不干事,干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会发生。

不过,虽然主要资金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

“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

”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

“如马化腾和李彦宏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肯定出问题,同样完蛋”。

马化腾有个朋友,跟两个人合伙开了家公司。

不过三个人都很强势,意见不和,下面的人不知道听谁的。

最后收场很难看。

当年创立腾讯之初,他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技术、业务、行政、和信息部门。

因为都是多年同学,彼此特长都知根知底。

如此设计,使创始团队能在维持张力的同时保持和谐。

没有人能够独断,保证了意见不和、讨论、甚至互相泼冷水的空间,但彼此多年同学,不好意思一不和就撕破脸不认人;被逼着去说明别人,就需要提炼、把问题想得更清楚。

彼此定位不同,就从不同的角度来判断,保证认识全面;最后马化腾有一大股,该做决定的时候还是有一锤定音的能量。

这就是马化腾,七年前就在为今后可能的陷阱筹谋。

到今天,五位伙伴都留在腾讯,不离不弃。

2006年2月,有麦肯锡和高盛背景的空降兵刘炽平从马化腾手中接过总裁的位置。

马化腾创业历程

马化腾创业历程

马化腾创业历程马化腾,是腾讯的创始人,相信很多人都会认识,那么你了解过他的创业历程么?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创业历程,以供参阅。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创业史(合伙篇) 创业维艰我在1998年注册了腾讯公司,当时父母都没有想到,他们说:“你这个书呆子还可以去开公司啊。

”所以他们建议我找合伙人一起做,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

我对产品比较在行,当时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我刚好在这个跨界中间。

张志东绝对是学霸,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很强。

陈一丹是政府部门出来的,对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

曾李青长得就像老板,出去别人握手都先跟他握。

我的名片只写工程师,不敢写总经理,怕人家觉得你们这公司玄乎了。

当时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

我们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副产品是QQ。

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

我们开发出来这个产品是想卖给别的运营商,可是价格一直谈不拢。

产品在自己的手上,用户又疯涨,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没钱买服务器,这逼得我们很早就要想怎么有造血的能力。

我们夜以继日地接一些琐碎活儿,为的是能够赚到一点点钱,用来养活QQ,比如我们要向通讯局交服务器托管费等。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创业史(筹资篇) 此外,我当时也四处去筹钱。

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

1999年下半年,我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我们400万美元。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就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那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2001年的时候,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都上市赚钱了,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我们心里也很着急。

这时候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励志故事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励志故事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励志故事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励志故事马化腾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学士学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在腾讯5岁半的生命中,曾经有一半时间在找不到赚钱的盈利模式中挣扎,谁又能想到后来它竟“日进斗金”?1998年11月,同为大学同学的马化腾和张志东决定下海做生意,于是,创建腾讯。

最初业务是为一些寻呼台做系统集成。

两人既当销售,又做工程师,而后来风靡全国的QQ 软件在当年竟是随项目赠送的副产品。

QQ因而被最早命名为“网上中文寻呼机”,简称oIcQ。

无论从各方面看,oIcQ都是当年马化腾模仿IcQ的一个随兴之作。

当年的IcQ已经席卷全球,但却没有中文版,pIcQ、cIcQ 等中文即时通信软件已经出现,但却没有有效打开市场。

确切的原因已经不可知,也许是马化腾看到了IcQ以2.87亿美元的“天价”从以色列卖到美国,也许是看到了高喊免费的.com公司在大洋彼岸掀起的股市高潮,也许是看到了中国第一批网络英雄们的风起云涌,在1999年初的某一天,oIcQ软件忽然被挂在了网上,由定向赠送变成了免费下载。

凭借其简洁、实用的风格以及诸项细心的设计,oIcQ首先在高校一炮打响,然后凭借高校为中心,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传播开来。

pIcQ、cIcQ等对手几乎不堪一击。

这时的腾讯,一边继续开发着项目,一边用赚来的钱养活着oIcQ。

然而,oIcQ的用户数的几何级增长,让是否能养活oIcQ 的问题变得严峻起来,每月以几何级增长的服务器托管费用也让腾讯不堪承受。

马化腾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想卖掉oIcQ,卖了好多次没卖掉,只能另谋生计。

这个计策即是融资。

马化腾的创业故事300字

马化腾的创业故事300字

马化腾的创业故事1993年马化腾毕业后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做编程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至升任开发部主管。

该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

润迅提升了马化腾的视野,以及给马化腾在管理上必要的启蒙。

1998年,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其从中盈利不菲。

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其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得不错。

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

这使其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来自股市。

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

这为马化腾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1998年马化腾与其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

作为一家没有风险资金介入就成立的软件公司,初期的每一笔支出都让马化腾和其同伴心惊。

在决定做OICQ的时候,当时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先做,产品比腾讯更有市场名气。

马化腾没有想更多,除了因为这个产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项发展业务移动局、寻呼台、无线寻呼方案和项目相互促进外,也因为当时飞华、中华网等许多公司有意向做即时通讯项目,市场显得很有发展前景。

扩展资料:马化腾在模仿间不经意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为中国人创造了全新的沟通方式。

互联网新锐马化腾,把一个SNS聊天工具打造成不可或缺的QQ,将腾讯变成了互联网商业帝国。

被称为互联网公敌的马化腾。

在腾讯成立的十年里,马化腾不断给自己树敌,最后,成功地走到了‘全民公敌’的境地。

温和、为人低调,但却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他1998年创立的公司已经发展到如此的高度,但他不只是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并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中,将独生子女家庭以及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的人口联系起来。

马化腾打造互联网帝国的创业故事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奋斗历程

马化腾打造互联网帝国的创业故事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奋斗历程

马化腾打造互联网帝国的创业故事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奋斗历程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浪潮中,马化腾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企业家和创新者。

他创立的腾讯公司,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拥有众多知名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为您讲述马化腾打造互联网帝国的创业故事,以及他在创业道路上的奋斗历程。

一、初创腾讯:战略的智慧与勇气马化腾于1998年创立腾讯公司,当时互联网行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充满无限商机与挑战。

作为一名年轻的程序员,马化腾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在中国的潜力,并决心成为其中的一员。

马化腾与他的团队致力于开发即时通讯软件,这便是马化腾所创建的腾讯QQ。

QQ以其革命性的功能和用户友好的界面,很快便吸引了大批用户。

然而,要在早期中国互联网市场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面对当时的竞争对手,马化腾展现出了出色的战略智慧与勇气。

二、马化腾的创新思维:融合、开放与多元发展腾讯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而马化腾始终坚持着创新和变革的理念。

他注重融合不同产业与科技,推动腾讯实现多元发展。

腾讯从最初的即时通讯软件,逐渐扩展到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游戏、云计算等领域。

马化腾深知开放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例如,腾讯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公司合作,致力于拓展电子商务市场。

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腾讯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马化腾的领导才能: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少不了良好的领导能力。

马化腾精于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他深知一个强大的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他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腾讯坚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优秀的人才集结到公司内部。

同时,他注重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才华。

马化腾的领导能力,为腾讯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马化腾的社会责任感:公益事业的推动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马化腾意识到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成立了腾讯慈善基金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励志故事马化腾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学士学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马化腾的创业历程在腾讯5岁半的生命中,曾经有一半时间在找不到赚钱的盈利模式中挣扎,谁又能想到后来它竟“日进斗金”?1998年11月,同为大学同学的马化腾和张志东决定下海做生意,于是,创建腾讯。

最初业务是为一些寻呼台做系统集成。

两人既当销售,又做工程师,而后来风靡全国的QQ 软件在当年竟是随项目赠送的副产品。

QQ因而被最早命名为“网上中文寻呼机”,简称oIcQ。

无论从各方面看,oIcQ都是当年马化腾模仿IcQ的一个随兴之作。

当年的IcQ已经席卷全球,但却没有中文版,pIcQ、cIcQ等中文即时通信软件已经出现,但却没有有效打开市场。

确切的原因已经不可知,也许是马化腾看到了IcQ以2.87亿美元的“天价”从以色列卖到美国,也许是看到了高喊免费的.com公司在大洋彼岸掀起的股市高潮,也许是看到了中国第一批网络英雄们的风起云涌,在1999年初的某一天,oIcQ软件忽然被挂在了网上,由定向赠送变成了免费下载。

凭借其简洁、实用的风格以及诸项细心的设计,oIcQ首先在高校一炮打响,然后凭借高校为中心,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传播开来。

pIcQ、cIcQ等对手几乎不堪一击。

这时的腾讯,一边继续开发着项目,一边用赚来的钱养活着oIcQ。

然而,oIcQ的用户数的几何级增长,让是否能养活oIcQ 的问题变得严峻起来,每月以几何级增长的服务器托管费用也让腾讯不堪承受。

马化腾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想卖掉oIcQ,卖了好多次没卖掉,只能另谋生计。

这个计策即是融资。

2000年初,凭借oIcQ仅半年就占领的市场地位,腾讯幸运地拉来IDg和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220万美元的投资,占股40%。

尽管有了一笔钱,暂时没有生死存亡的忧虑。

但是,oIcQ 的注册人数继续以陡峭的曲线疯长,oIcQ的盈利模式却依然找不着,实际上oIcQ的先驱IcQ也一直都没有盈利模式。

腾讯探寻oIcQ的盈利模式从网络广告开始,在2000年7月25日的新一版软件中,一个bAnneR广告条被塞在消息接收端中。

尽管腾讯的网络广告销售开展得很不错,曾经在《网络广告先锋》的调查中排第三位,紧跟新浪搜狐之后。

但是,相对于每天新增注册用户几十万(最高时每天新增用户曾达80万)、一个月就要新加两台服务器的投入而言,网络广告有点杯水车薪。

整个2000年,腾讯都在两个传言中度过:传言之一是腾讯将要全面收费;传言之二是腾讯要被卖掉,收购方是Tom 或脉搏网。

这两个传言都和腾讯“快没钱了”有关,并且,对“快没钱了”的佐证是,oIcQ软件停止了免费的新用户注册。

移动梦网带来的价值突围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的一瞬,它也许不知道,这一创新性的价值链条会挽救一批互联网公司。

腾讯就在这批名单的前列。

当时,腾讯的情况是,拥有逼近亿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量,而且这些用户中是含有大量的消费诉求的,但是,腾讯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

然而,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运营商分二成、sp分八成),犹如一道闪电,惊醒蛰伏的腾讯。

腾讯迅速开展了收费会员业务,限制页面注册,并开展了移动QQ业务,一时间,腾讯成了移动梦网的骨干,在移动梦网中的份额最高时占据了七成。

腾讯赚钱的速度和它当初注册用户的疯长一样,仅到20XX年7月,腾讯就实现了正现金流,到20XX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人民币的纯利润。

其间,在20XX年3月份,腾讯为了应付IcQ的版权官司,将软件名称改为了QQ。

腾讯业绩的增长速度在20XX年和20XX年开始令人炫目,这两年腾讯一方面推出QQ行、QQ秀等一些新业务,另一方面又不断学习,比如学着新浪推短信和铃声、学着网易推出交友业务QQ男女、学着盛大开展网络游戏。

在20XX年,腾讯净利润是1.44亿,比上一年增长10倍之多;20XX年,腾讯净利润为3.38亿,比20XX年又翻了近一倍。

据腾讯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腾讯的主要盈利被划分成了三部分,即互联网增值服务(包括会员服务、社区服务、游戏娱乐服务)、移动及通信增值服务(包括移动聊天、语音聊天、短信铃声等)和网络广告。

截至20XX年前三个月,前两部分的收入占据了腾讯总收入的96.1%。

因此,从广义的角度上讲,腾讯是一家sp(内容提供商,目前确切的涵义外延有待确定),因为前两部分的收钱方式大多都是通过移动梦网的分成。

腾讯的投资总监苏丽芬拒绝透露来自移动梦网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尽管腾讯有着一部分的会员卡和在线游戏点卡通过一些书摊、便利店来销售,但业内人士指出,九成以上的用户收费是通过移动梦网代收费。

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统计显示,腾讯拥有730万收费会员,其中高级会员每月向腾讯贡献10元人民币,“QQ行”会员每月贡献2元人民币;同时,腾讯拥有1310万的注册短信用户。

另外,非常QQ男女、彩铃、图片等短信服务以各种形式获取利润。

腾讯还有意参与“互联星空”这样的分成计划,通过视频QQ或者QQ游戏,腾讯可以从宽带运营商那里分得一部分收入。

另外,腾讯企业QQ是其另一雄心所在,通过定制运用企业QQ,腾讯渴望来自企业的收入。

腾讯还把QQ的品牌“租赁”给了一家玩具企业,生产QQ玩具,每年,腾讯为此获得固定收益。

QQ未来:与所有的.com们为敌?如果从狭义sp的角度,即只去看移动增值服务,占腾讯总收入的比例却在逐步缩小。

腾讯移动及通信增值服务部分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20XX年为75.6%,20XX年为63.6%,到今年前三月,这一比例稳步下降到55.5%,腾讯开始从“纯sp”的定位中脱身;同时,来自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收入大幅上升,从20XX年占15.5%的收入比例上升到今年前三月的40.6%,其中来自网络游戏方面的收入应该功不可没。

很早之前,马化腾就表示过“移动业务只能体现我们核心价值的周边部分,基于pc的增值服务才是我们的核心价值”,那么,财务数据显示的腾讯盈利模式变动正印证着马化腾的这一说法。

“跟一般的短信sp比较,腾讯最大的优势是在桌面上的垄断,那是命脉所在,也是核心竞争力。

”市场分析人士汉景奎说,汉4年多来一直在关注腾讯的发展,并与包括马化腾在内的多位高层有过多次沟通。

在此观点上分析,目前被誉为高风险的sp,腾讯可能会离之越来越远,相反,就像财务报表中体现的,在互联网增值服务上的收入会越来越多。

而在互联网增值服务上,“腾讯未来可能会继续使用跟随战略。

”汉景奎对本报记者说,“腾讯有点儿像是微软,掌握了巨量的用户资源。

”目前,QQ有着2.9亿的超大注册用户量,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看到别人的成功后再去跟随,因为新开拓业务的成本会比较低。

一个可以证明的例子就是QQ游戏,从去年中期运营到现在1年不到,投入资金并不多,但是由于和QQ社区捆绑,一年不到便取得了和联众游戏近乎相当的规模量,这就是跟随战略的体现。

另外,像过去开拓的铃声、短信、交友、校友录等服务,莫不是跟随战略的结果。

而使用跟随战略的后果是,“腾讯可能会与所有的.com 为敌”,“因为腾讯的用户群和.com的用户群重合度很大”。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腾讯Ipo,募集的超过15亿的资金中的2/3将被用来拓展新业务。

《招股说明书》中同时列举了新拓展业务的方向,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互联网业务方面,这也暗合了分析人士对未来腾讯战略的看法。

腾讯提到自己未来的互联网业务核心包括拓展QQ游戏的门户网站、建立在线交友社区和建立垂直资讯网站;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提到了未来会参与到“商业广告排名技术”中去,联系到一直捆绑于QQ的腾讯浏览器,腾讯要与3721、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一决雌雄的野心昭然若揭。

通过免费注册获得大量用户,通过手机收费实现利润,然后进入其它赚钱的网络业务领域,这似乎是腾讯的发展逻辑。

然而这一逻辑的基础还是活跃的巨量注册的用户。

面对QQ的收费,另一至今依然免费的即时通服务——微软msnmessager不能不成为QQ的劲敌。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五兄弟:难得的兄弟创业故事这是一个难得的兄弟创业故事,其理性堪称标本。

16年前的那个秋天,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

这5个创始人的QQ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

为避免彼此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

马化腾是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是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是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将腾讯的创业5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20XX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

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的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的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

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

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

“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

”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

“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合理组合”。

据《中国互联网史》作者林军回忆说,“马化腾非常聪明,但非常固执,注重用户体验,愿意从普通的用户的角度去看产品。

张志东是脑袋非常活跃,对技术很沉迷的一个人。

马化腾技术上也非常好,但是他的长处是能够把很多事情简单化,而张志东更多是把一个事情做得完美化。

”许晨晔和马化腾、张志东同为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他是一个非常随和而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轻易表达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

而陈一丹是马化腾在深圳中学时的同学,后来也就读深圳大学,他十分严谨,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张扬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状态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如果说,其他几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档级人物”的话,只有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个,与温和的马化腾、爱好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是另一个类型。

其大开大合的性格,也比马化腾更具备攻击性,更像拿主意的人。

不过或许正是这一点,也导致他最早脱离了团队,单独创业。

后来,马化腾在接受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承认,他最开始也考虑过和张志东、曾李青三个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后还是采取了5人创业团队,根据分工占据不同的股份结构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