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及说课稿

合集下载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和实践。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自主阅读、合作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祖国的信息。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一、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二、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理解,分析讨论。

2. 第二课时:写作实践,总结反馈。

一、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3j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3j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洋槐树学名:Sophora japonica L.英文名:Japan Pagodatree科名:豆科 Leguminosae落叶乔木,高15~25米。

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

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

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果期9~12月。

为深根性喜阳光树种,适宜于湿润肥沃的土壤;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可作行道树,并为优良的蜜源植物;花蕾可食,为清凉性收敛止血药;槐花可作黄色染料;槐实能止血、降压;根皮、枝叶药用,治疮毒;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花蕾与花含芸香苷、甾醇,果实含刺槐素、槲皮素等多种黄酮类和酚类成分。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

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说课稿发文总汇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及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内容介绍。

2. 课文的结构分析。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内容理解和主题把握。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黑板、PPT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祖国地图,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主题。

4. 讲解与提问: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提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课文内容解析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 作者简介:陈运和,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2. 背景介绍:课文写于1979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课文主题分析1. 主题: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2. 课文通过描绘作者站在祖国地图前的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课文结构分析1.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描绘地图、抚今追昔、面向未来。

2. 描绘地图:描述作者站在地图前,为祖国的辽阔而自豪。

3. 抚今追昔:回顾祖国的历史,感叹祖国的伟大。

4. 面向未来:表达作者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激励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四、重点词语和句式解析1. 重点词语:辽阔、壮丽、崛起、拼搏等。

2. 句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实施与评价一、教学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资料,制作PPT等。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1v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1v

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 础上,开展有效的合作学 习。 动手实践, 学以致用。
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四)配乐练习背诵第二小节。 三、展开想象,创编诗歌(展示课件第九屏) 1.笔下生辉: 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根据课文的诗句, 试着仿照课 文学写诗歌。可以写几句,也可以写一小段。 2.美文诵读:
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配乐,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给
1.
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
2. 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
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 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 2 小节。 3.
1. 多媒体课件。 2. 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深情表述。 ( 展示课件第三屏) 有 出示中国地图,引起 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说明
一种感情,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的?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生对读理解。
3.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展示课件第六屏)
师生合作,便于教师 引导。
教师适时点拨和必要讲解。
1.
(二)精读第二小节。 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 哪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
我们共同拥有, 她就是祖国, 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 教师深情的描述激起学生 2. 简介中国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 展示课件第四屏 ) 爱国的情感。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1o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1o

观察中国版图的 形 状、位置,在教师的 描述 中增加知识。 学生自主学习,逐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音乐烘托、渲染 气氛,使学生在配乐朗读 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 感 知。 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是 逐步培养的,放手让学生 自己学习,自己观察,学 习书写。
不理解的词句。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1.
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
2. 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
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 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 2 小节。 3.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的?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生对读理解。
3.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展示课件第六屏)
师生合作,便于教师 引导。
教师适时点拨和必要讲解。
1.
(二)精读第二小节。 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 哪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
“鸟的天堂”的美丽传说
500 多年前,天马村年年闹干旱,农田干涸,庄稼欠收。乡亲们为了抗旱,开了 一条人工河——天马河,引进珠江的水灌溉农田。可是年景不见好转,当地有权有势 的人硬说是天马河开坏了, 把风水给破了,强迫村民把这条河堵上。村民们含着泪水, 把挑来的泥土用船载着倒在河心,不久堆起了一个土墩,成了河心小岛。当时有个村 民在土堆上插了一根榕树枝,用来系住船只,想不到第二年这根榕树枝长出根儿,发 出新芽。由于水分充足,榕树越长越高,每年从枝上长出了许多气根倒垂下来,钻进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1m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1m
1.
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
2. 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
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 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 2 小节。 3.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小节?每 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全文共有四个小节。 第一小节:地图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第二小节:祖国的名山大川; 第三小节:为祖国发展设计的宏伟蓝图; 第四小节: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着妈妈。
五、配乐朗读,总结全文
1. 学生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的意思和用法又有所不同。 “瞧”和“瞅”常用 在口语中。 “看望”表示专程去探望。 “盯着” 和“注视”表示看的时候目光集中在一点上。 “扫视”表示目光迅速移动地看。 ) ( “ 谈” “ 讲” “ 告诉” “ 倾诉” “ 劝告” “ 商 量”都包含 “说”的意思,但意义和用法也有 不同。 “谈”和“讲”使用范围广一些, “告诉” 表示把事情、意见说给别人听。 “倾诉”表示把 所有的话一股脑儿地都说出来。 “劝告” 表示说 服,讲道理使别人听从。 “商量”表示与别人交 换意见。 ) 4.说一说,还有哪些表示“看”和“说” 的意思的词语。 (二)读词语,找规律。 1.词 语: ( 展示课件第四屏) 大方 滔滔不绝 窃窃私语 栩栩如生 落落 源源不断 翩翩起舞 让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 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 的兴趣。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 2.学习转述并进行评价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3.表现寒假生活的丰富和情趣。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2t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教学设计)2t

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 础上,开展有效的合作学 习。 动手实践, 学以致用。
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四)配乐练习背诵第二小节。 三、展开想象,创编诗歌(展示课件第九屏) 1.笔下生辉: 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根据课文的诗句, 试着仿照课 文学写诗歌。可以写几句,也可以写一小段。 2.美文诵读:
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配乐,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给
1.
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
2. 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
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 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 2 小节。 3.
大家听。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当你驻足于雄伟的万里长城之上, 当你止步于浩渺的 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 面对 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喊一声: ( 生齐读) “祖国 妈妈,我爱您! ”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五颜六色 壮丽河山 宏伟蓝图 形象语言 赞美祖国 建设祖国
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 个生字,会写“漠、湾、 健
、康、峡、泰、懂、宏”8 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
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说说你知道的有关珠穆朗玛峰、泰山、三峡、 五岳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画 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 境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及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及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课文朗读视频、地图图片、生字词卡片。

2.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理特征。

(二)新课教学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聆听。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记忆。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中的“我”指的是谁?作者为什么站在祖国地图前?课文中提到的“五岳”、“四维”分别指的是什么?(三)巩固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祖国地图上的地理特征。

2.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出示地图图片,学生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地理名称。

4.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2.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六、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后实践:观察家乡的地理特征,用文字或绘画形式记录下来。

七、说课稿《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是一篇描写作者对祖国热爱的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案及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伟大,提高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2.从小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做贡献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伟大,提高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教学难点:报效祖国,奋发图强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地图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蓝晶晶的天空搂着小鸟,绿茵茵的大地捧着花朵,清澈的小河流淌着孩子的欢乐,高高的山岭上吃不尽的野果。

(呈现中国行政地图)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

在这祖国山河齐欢唱的时刻,我们心情澎湃。

在这万民同乐共创业的时刻,我们豪情满怀,我们怎能不赞美伟大的祖国,怎能不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民族骄傲1.教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们的祖国地灵人杰,英雄辈出。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追寻历史的真谛吧!请听小诗朗诵。

2.学生朗诵小诗。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他的文明从未间断过。

从青铜器、甲骨文到秦代兵马俑;从仰韶文化、河母渡文化到《聊斋志异》《红楼梦》;从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到京杭大运河;从火药、指南针、造纸到印刷术;五千年的文明,辽阔壮丽的山河,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谱写了一曲炎黄子孙的凯歌。

3.学生听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或学生自己演唱。

4.教师: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四大发明,还有哪些?学生从文学、医学、天文、地理、建筑、军事、书法、音乐、美术等方面逐一进行介绍。

5.小结:赫赫的成绩、累累的硕果,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我们对祖国说一声“祖国,我爱你”。

6.小诗朗诵。

我们把真情捧出来,把赤诚捧出来。

我愿化作长城上的一块砖。

愿化作长江的一朵浪花。

愿化作昆仑山上的一朵云霞。

愿化作野花开遍原野。

愿化作小鸟歌唱美好的生活。

三、永记历史1.教师:让我们把历史的画卷翻到150多年前,上面写下了多少的耻辱,洒下了多少的鲜血!你能说说,搜集到的历史资料。

2.学生自由交流。

(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就可)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84年,法国发动了侵华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189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3.教师:一次又一次的战败,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灾难,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割地、赔款,我们的国家怎能不贫穷!4.教师:今天回顾历史的悲剧,我们对祖国苦难的过去刻骨铭心,对祖国光明未来充满信心。

1921年7月1日,当祖国还被白色恐怖的阴云笼罩的时候,在浙江省南湖的一艘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

祖国的天骄,人民的救星,从此诞生了。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当我们今天过上美满幸福生活的时候,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的时候,当我们合家团聚,共进晚餐,探讨未来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是谁给了我们金色的童年?是谁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四、腾飞的祖国1.教师:面对这伟大的祖国,面对这正在腾飞的巨龙,同学们,你们尽情抒发自己的豪情吧!2.学生朗诵自己最想朗读的诗句。

(1)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蓝天飘着彩霞,大地铺展了金光,我们举起队旗,向国旗敬礼,心中震荡着真挚的声音:祖国啊,我们的太阳。

(2)我们劳苦大众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历尽艰难险阻,流血牺牲,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在*城楼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在这古老的土地上,黄河欢唱着奋发向上的歌儿,长城披上了金色的盛装,敦煌闪亮着民族的自豪,昆仑挺立着中华的脊梁,长江的波浪就像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敲打着东方的大地,震撼着古老的苍穹。

(4)太阳啊,太阳,在这金色光芒照耀下,人造卫星一颗又一颗进入了宇宙的轨道;远征的南极航船满载着中国人民的光荣,踏上了南极的冰天雪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人民告别了贫困,走进了富裕的大门。

3.教师: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57年,在这57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你们都知道吗?4.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1:从“洋钉”“洋伞”“洋线”到“中国制造”,我国已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学生2:火药发明国重放异彩。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几十颗人造卫星。

我们研制的运载火箭,以准确、可靠、安全闻名于世界。

学生3: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一倍还多。

学生4:我国对中小学生进行义务教育,现在学生数分别是解放时的40倍。

5.过渡:神州的巨变是社会主义带来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让我们齐唱歌曲《社会主义好》。

6.教师:党给我们温暖的阳光,党给我们金色的希望,伟大祖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大道。

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千言万语颂不完祖国建设的成就,千歌万曲唱不完我们对祖国的热爱,让我们向祖国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7.学生画像。

8.教师:让我们变成太阳的儿女,仰着的笑脸,依偎着亲爱的祖国母亲。

祝福她的明天繁荣富强,祝福她的未来前程似锦。

板书设计:1、民族骄傲2、永记历史3、祖国腾飞篇二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地图、图片、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教学思路: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

这篇诗歌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

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山河的壮丽,感情的升华。

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课后鼓励阅读,及时组织练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一单元,我们泛舟漓江,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采,攀登了藏龙山,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

把祖国的这些壮丽山河浓缩到一张纸上,就是祖国地图了,看,祖国多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呀!出示课件,站在祖国地图前,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2、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这首诗每小节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师板书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描绘蓝图二、品读诗歌,感悟语言,升华情感1、读第一小节(1)诗歌是怎样写出祖国地域辽阔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一小节,边读边画出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五颜六色都是形象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3)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4)拓展想象,看祖国地形图,结合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读出自己的感受(5)第一小节里,你还从哪里读出了祖国土地辽阔?感悟省略号的含义以及“九百六十万,巨大摇篮”的含义。

(6)指导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对读。

2、读第二小节(1)小作者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了祖国哪些壮丽山河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用横线画出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很美用波浪线画出来,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心情和感受如何?然后和同学交流,最后读出自己的感受(2)学生自学,交流汇报随机指导,朗读感悟感悟“珠穆朗玛峰,举手能摩天”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摩天”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课件:(生填写)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3)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男女生对读,齐读(4)模仿第二小节写诗。

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风景?你能模仿书上的句式也来赞叹祖国壮丽山河吗?练习写诗,指名说3、读第三小节(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2)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4、师读第四节,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相依偎在妈妈身边……,小作者对祖国那样深深眷恋,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5、情感升华总结,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祖国妈妈,我爱您!”板书三、拓展延伸,激发爱国情感1、配乐朗诵诗歌祖国颂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我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我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在东方明珠的塔顶上我感受一种傲视一切的目光哦,祖国,您是什么你是昂首挺立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2、在歌曲《我的中国心》中结束课堂教学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在班里办一个“祖国知多少”比赛活动。

3、读一读其他有关描写祖国读诗歌。

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的地位和作用《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是语文S版六年制小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首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

作者看祖国地图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赞美了祖国土地的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分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指导朗读、利用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伟大,引导学生由境入情,感受祖国的雄伟和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每一小节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情感态度目标1、以问题为线索,理解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现在应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后建设祖国。

三、说教学对象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时边读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读、看、想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