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曹庆霞

合集下载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黄琴
【期刊名称】《智能城市应用》
【年(卷),期】2024(7)2
【摘要】在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克服软土地基的工程挑战,确保建筑物和基础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软土地基常伴随着高含水量、低抗剪强度等特点,因此在工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处理技术以提升其工程性能。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创新性的工程方案来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质,从而确保岩土工程的安全稳定。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发现工程师们需要不断对软土地基进行研究,并结合应用处理技术来努力克服地质条件的限制,为建设可靠且持久的基础设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黄琴
【作者单位】高邮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53
【相关文献】
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4.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5.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某岩土工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王庆伟1 王景霞2

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王庆伟1  王景霞2

土建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王庆伟1 王景霞2 摘要: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以及速度不断提升下,建筑工程施工对其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地基勘察以及技术的处理,进而有效的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本文主要结合了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对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前言:对于软土地基来讲,其自然存在空隙较大,通常都在1.0左右,软土地基主要特征是天然水分含量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具有较强的压缩性。

所以,按照软土地基的特点,在进行工程施工中,需要高度重视软土地基其特点,否之将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下面就对其处理措施进行阐述。

一、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地基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土建工程的工期、工程造价以及质量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的强度低、抗剪能力差以及承载能力弱的特点使得软土地基上的土建工程沉降变形较大、沉降速率大以及沉降稳定时间较长,容易使地面结构层出现裂缝并且在结构物之间形成差异沉降,从而使外土地隆起,造成桥梁、道路以及建筑物的不稳定,不但影响工程质量,而且将大量增加使用维护费用。

所以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之前对地基条件、施工要求以及处理技术都要进行精确严格的分析研究,从而确保软土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土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应用分析(1)换填法换填法主要是把基底下面的一些深度软土挖出,再利用碎石、粗砂等来进行换填,并且分层夯实由于是基础的持力层,一般常用在地坪、道路和轻型的建筑物的软土地基处理中,有时候也可以视情况运用到多层的建筑物换填当中。

在换填的过程中,一般不同材料的垫层在实际的操作中都是要使用抗剪强度和压缩性小的填筑材料来代替软土,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除此之外,由于砂垫层存在一定的应力扩散的作用,在减少垫层下软土的附加应力的同时也减少了软土地基的沉降量,而且垫层材料的透水性强、空隙较大,可以防止出现低温冻胀的情况发生,加快了软土的固结速度。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_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_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7-13T08:45:04.40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8期作者:张州萍[导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软土地基存在含水量高、土质松软、抗压性差等多种不良特性,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改善其特性是确保地基和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基础。

分析了国内房屋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现状和施工处理特点,并对软土地基相关处理技术进行阐述,最后就软土地基处理的管理要求进行强调,对于提高房屋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州萍浙江展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1800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软土地基存在含水量高、土质松软、抗压性差等多种不良特性,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改善其特性是确保地基和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基础。

分析了国内房屋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现状和施工处理特点,并对软土地基相关处理技术进行阐述,最后就软土地基处理的管理要求进行强调,对于提高房屋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推动了建筑道桥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建筑施工期间,软土地基问题经常会为施工带来难题和困扰,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技术不够完善,很容易造成地表不均匀沉降,从而对工程质量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工程开始使用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一直以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中的热议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这对于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1软土地基特点软土具有饱和性黏土结构,往往含有较高的水量,抗压能力较低,触变性较高,如若遇到外力影响容易产生流动变形,对于房屋建设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具体特点:抗压性差,软土压缩系数高,如受收到超过0.1MPa的垂直应力作用,则会出现严重的变形;透水性差,软土易呈现胶结状,在进行软土处理时需要长时间的排水固结,软土地基处理不好建筑物甚至会出现连续10年以上的持续沉降;均匀性差,软土含有大量的细微颗粒和高分散颗粒,且不同粒度颗粒分布不匀均,不进行处理或者处理效果不好容易造成上方建筑物受力不均,出现裂缝和不均匀沉降;触变性高,软土不受外界干扰时呈固态,一旦受到外力、水等外因干扰后固态结构很容易被打破,进而转变为可流动的液态状;流变性高好,软土在受到剪切应力作用时会迅速出现流变现象,容易造成软土长时间后强度降低。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_5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_5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5-14T10:45:09.41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4期作者:纪定阳[导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纪定阳海南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海南省海口市 571500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常遇到软土地基处理问题,软土地基土壤多由软弱土层、淤泥、软杂冲填土等组成,相比于普通地基而言,软土地基呈现出抗压性能差、触变性好、流变性高、抗剪能力弱等特点,是故软土地基处理工作是整个建筑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土地基处理符合规范也是确保建筑质量的重要基础。

针对软土地基处理,业内也总结出了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真空预压法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一定程度的解决了软土地基的处理难题,但是鉴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地基选择的实际情况,采取单一方法往往难以彻底解决软土地基处理问题。

湖南邵阳某房屋建筑地处丘陵地带,土层以黏土、淤质黏土等为主,属于典型软土地基,为了确保该建筑的后期质量,有必要对该建筑软土地基进行研究,给出合理的处理方案,确保软土地基符合行业规范,满足建筑质量。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引言针对地基处理技术,作为近些年建筑工程发展中较为常见的施工处理技术,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当中。

通过相关施工经验,在软土地基施工当中,地基的软土往往对于建筑工程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针对软土区域地基施工当中,就需要加强对软土区域做好合理处理,将其稳定性有效提升。

现阶段,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对于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时间比较长,在应用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因此,针对该技术当中所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完善,以此来对地基处理技术合理应用,是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中所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1基坑变形分析对工程软土地基土质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土体主要为第四系(Q)粘质土,且各土层力学指标差异较大,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杂填土,属老土,较松散,具有高压缩性,厚1.1-2.7m;粉质泥岩,属河流冲积成因地层,具有可塑性,可压缩性一般,工程项目区域均有分部,自西向东逐渐递减,厚1.2-6.2m;风化钙质粉砂岩,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钙质粉砂岩和中风化钙质粉砂岩,多呈碎块状和碎片状,岩芯水化后易断裂和软化,层厚1.5-7.2m。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解析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解析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解析杨帆(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0)[摘要]软土地基具有不均匀沉降、结构不稳定、承载力低等特性,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非常强,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当存在软土地基的情况时,就非常容易导致地基沉降、建筑物墙体裂缝等,对岩土工程以及建筑的使用寿命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Q因此,本文结合岩土工程中的软土地基自身的特性,分析了软土地基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并且对岩土工程中的几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方式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使岩土工程发挥其功能性和可靠性,推动岩土工程发展Q[关键词]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文章编号:2095 -4085(2018)06 -0140 -02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各种建设项目的数量都 在不断的增长,而岩土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是对工程 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软土地基的危害性 非常大,在进行施工时必须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 进行处理,因此,在岩土工程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方式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旦处理方式选 择错误,不仅会影响施工的进度,还会对工程质量产 生影响,达不到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

1软土地基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1.1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的土质比较松软,土壤之间的颗粒间 隙大,而且软土地基的含水量非常高,在进行软土地 基的处理时,必须要根据软土地基的自身特性,选择 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一旦处理方式错误,将会造成软土地基处理效果达不到标准,地基出现 不均勻的沉降现象,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都是 极大的威胁。

1.2承载力不足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大就会导致地基的承载力下 降,而地基的承载力会对岩土工程中的建筑物造成 直接的影响,因此,地基的承载力不足,不仅对岩土 工程中的施工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而且会危及施 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2.1换填处理技术换填处理技术是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 用的处理方式,换填处理技术的主要施工方式在进 行施工时,需要确保铺设的砂石垫层与原有的地基 保持在同一高度,并且要在施工中保持先深后浅的 原则。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陈艳霞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陈艳霞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分析陈艳霞摘要:市政工程建设中涉及内容多、地形复杂,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软土地基的概念出发,阐释了市政工程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方法和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应用引言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不断增多。

当前由于土地十分紧张,这也使市政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对工程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针对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近年来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相对较为成熟,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来增强软土地基的强度,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且对市政工程的顺利实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介绍由于我国区域广阔,所以市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较为复杂的地质情况,其中软土地基就是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

所谓的软土地基主要就是指土壤中含有粉土和黏土等较为细微的颗粒,并且具有较高的天然含水量,同时具有比较大的空隙和压缩性的地基,这就造成了软土地基的抗剪切强度相对较弱。

在我国有关地质勘察的标准规范中对于软土地基有对应的叙述,同时也对软土地基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判断标准:体表呈现出灰色和深色的细粒状土,土壤中具有的丰富的水质,一般情况下天然水分在液限土质之上,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进行呈现,例如河滩沉积、湖泊沉积等等。

软土地基具有比较小的渗透系数,这就造成了其扰动性较大、固结时间较长,对其处理的难度相对较大。

2市政工程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分析2.1置换法基于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还可以采用置换法进行操作,这种置换法主要就是针对原有的一些不符合于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需求的土壤进行置换处理,避免其威胁到施工的质量效果。

从该种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来看,其处理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能够较好提升原有地基结构的承载力效果,但是从实际操作过程中来看,其存在的施工操作工作量是比较大的,虽然操作较为简便,但是却需要较多的工作量来执行,尤其是对于一些施工现场周围不存在合理置换土壤的市政工程项目,该类方法的应用必然会造成工作量的较大提升。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冯亮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冯亮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冯亮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在具体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软土地基,由于该种地基具备特殊性质,需要通过加固硬结处理之后方可继续施工。

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了软土地基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并从换填处理技术的应用、夯实处理技术的应用、固化处理技术的应用、振实挤密处理技术的应用四方面,论述了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引言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地质结构很复杂,经常有软土的部分出现,为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技术,将处理方式进行进行布置,才能确保路面地基的安全、稳定性,大大降低沉降的发生。

另外,在岩土工程建设中,要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将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有所提高。

与此同时,还要采取加固,整个工程才能顺利开展。

1地基处理技术的特点概述从目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状来看,地基处理特点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地基处理复杂性,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区域之间地质地貌差异性较大,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变得更加复杂。

房屋建筑项目施工整体性较强,地基是项目施工基础部分,在具体中存在较多潜在问题,致使项目建设安全隐患逐步扩大。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是重要基础部分,其稳定性产生影响,将会增加项目安全问题发生概率,所以当前需要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合理控制,降低施工难度。

地基属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实际选用的施工处理技术与规范方案应用不同,将会导致房屋建筑塌陷概率扩大。

2软土的物理和工程特性①含水量高。

软土中水的含量会显著的影响到土质的抗剪切能力,而且随着软土中含水量的增加,软土的抗剪能力也会进一步的下降,由于软土的特性,所以软土中的含水量较高,由此导致了软土的土质很软,进而导致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很小,不利于岩土工程的施工。

②抗剪强度低。

岩土施工中,影响软土地基抗剪切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排水固结情况以及载荷的速度,软土的粘聚力直接受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抗剪切能力越差则粘聚力越小,在排水的情况下,抟土固结度随着抗剪能力的降低而降低。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任宇新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任宇新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任宇新发表时间:2018-11-17T16:50:21.5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任宇新[导读] 软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1.0,颜色为灰色、含水量较大的细粒土,它包括淤泥质土和淤泥。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663 摘要:随着发展,在国家工程建设领域,迎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岩土工程属于基础的工程项目,其施工过程,既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同时也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岩土工程中,会遇到很多软土地基的处理,该技术也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技术之一。

关键词: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一、软土地基的概述软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1.0,颜色为灰色、含水量较大的细粒土,它包括淤泥质土和淤泥,广泛分布于湖泊、河流、沿海等周边地区。

它是由大量的粘土粉粒组成的,这使得其具有多种特征,具体表现为: 1、压缩性高。

因为软土中粘粉粒的含量超过了60%,这使得软土的含水率较高、孔隙比角度,在受到外部荷载力作用的情况下会使空隙缩小、含水量降低,同时土层的体积也会变小。

这充分说明了软土地基的压缩性高。

2、含水率大。

上文已经说明软土基本是处于湖泊、河流的周边,那么湖泊或者河流中的水自然会深入到土层,使得软土层的含水率较大。

3、透水性强。

因为软土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水分,但在降雨天气来临时,下部土层难以充分吸收雨水,如此会造成积水,致使积水未能及时排除。

二、软土地基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性1、不均匀沉降。

由于软土地基的本身的性质,使得软土地基颗粒松散,且含水量高,具体施工中,如无对应的处理技术,必然造成软土地基沉降,且沉降为不均匀沉降,则造成地表工程受到影响,尤其为岩土工程结构部分,干扰明显,致使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

2、承载力问题。

软土地基在受荷载作用下,会失水结构变化,这样一来岩土工程施工荷载作用,地基本身承载能力不足,岩土工程施工稳定无法得到保障,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曹庆霞
发表时间:2019-07-23T16:57:18.3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曹庆霞[导读] 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岩土工程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上海广联环境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00
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岩土工程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由于地基质量会对工程建设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论文对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自身的特点以及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希望能够促进工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性和可靠性,推动岩土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面对非常复杂的地质结构,有很多软土部分。

因此,为了确保地面地基的稳定性,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恰当的处理技术,采取良好的对策,有效地抑制沉降现象的发生。

另外,通过加强岩土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达标,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和和使用安全。

为了满足整个项目的实际需要,有效地解决施工中的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加固处理。

1岩土工程地基加固意义
要实施岩土工程项目,必须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查,此项调查结果主要用来研究调查该项目的地层结构、地下结构以及水文分布特征,这样才能减少在工程上的误差。

一般情况下,人工填充层、冲击层、残余土层和基岩层是地层结构里土壤的基本结构特征。

细砂岩或者风化岩都可以在大自然的搬运下形成基岩层。

我们在基础技术进行择察时,一定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了解到岩层结构松散的情况。

要了解一个地区是否为地震多发区,第一步可以在现场进行调查研究;第二步只有得到地层结构、地下结构以及水文分布特点的数据,才能得到对地基稳定性的确定。

我们科学合理的研究了施工现场倾斜、基础沉降、地质渗流和施工项目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得到实施基础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对地基进行科学的稳固,这样才能体现下面这些特点:先进性、可靠性。

地基承载力既要符合设计要领,又要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和巩固地基的防渗和防冻能力。

2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2.1固化处理技术
固化处理技术是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之一。

固化处理主要是应用胶结剂(包括水泥、纸浆液或丙烯酸铰浆液等胶结材料)或化学溶液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化处理,将胶结剂或化学溶液通过搅拌或灌入的方法,使其与软土充分融合,继而发生一系列物理或化学变化,使软土颗粒之间的黏结力得到增强,实现对土体进行加固处理的目的。

经过固化处理后,可以使软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削弱软土层的透水性。

软土层的固化处理方法还可以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粉体喷射搅拌桩、深层搅拌法、压力灌浆法、旋喷法等方法。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粉体喷射搅拌桩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将水泥粉、生石灰粉、粉体材料等材料利用空压机制成雾状,使其快速渗入软土层中,然后经过钻头的快速搅拌,使加固材料和土体实现充分融合,保证搅拌的均匀性,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后,可以使软土层的土质固结,从而形成稳定性以及强度都较高的土层。

2.2夯实处理技术的应用
对软土地基土层构造考察表明,一多半的主要构成成分为砂土和碎石还掺和着其他的材质。

夯实处理技术是被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技术中的一个,因为这项技术的处理结果能够被恰好的表现出来。

从夯实处理技术的方位出发,它的应用原理就是经历物理机械的碾压形式把地基表层土捣实,还可以是通过不断的夯实中夹带的冲击力打造出一种动应力,最后完成对软土地基科学合理的巩固,这就是夯实处理技术的机理。

实际上,在悉数软土地基的解决上,夯实处理技术的实质就是将质量刚刚好的锤子抬到合理的高度,这个时候锤子因为重力的影响会发生自由下降对地基夯击,软土地基的密度就会增大,然后它的强度会有显著的增强,之后密度的逐渐变大,地基的可压缩性就会慢慢变小。

在大多数状况下,在采用夯实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它的作用深度能够接近1.2m,在此之前必须要把土基的含水情况做好调查,从而进一步使得数据精准,并且地基的主体含水量一定处于理想形态是最佳的夯实成果的前提条件。

2.3换填处理技术的使用
垫层技术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填换处理技术,这门技术就是把地基上不符合施工条件的软土层清理掉,然后采用一些压缩性低、强度较高比如说如灰土、沙土、碎石等材质来取代,紧接着再使用夯实处理的方法进行严谨的处理,然后把它采用到地基垫层上。

填换处理技术在应用的流程中,可以大大的增强荷载承受能力,为我们解决地基沉降较大等难题提供了协助。

与其他的技术相比较,该项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最大优势就是灵便,并且也更容易掌握操作,唯一的缺陷就是换填技术的适用的范围小。

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利用到深度为3m以下的软土地基效果会非常的好,若是地基的深度在3m多,换填技术的使用后的效益就会没有那么的明显,并且还会耗损大量的经济费用经费,这样不契合岩土工程建设的经济性规定。

2.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技术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也可以称为CFC桩,由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用各种成桩机械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可变强度桩。

由于桩体的强度和模量比桩间土大,在荷载的作用下,桩顶应力比桩间土表面应力大。

桩体可将承受的荷载向较深的土层中传递并相应减少桩间土承担的荷载,从而使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小,加之CFG桩不配筋,桩体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作为掺和料,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2.5振实挤密处理技术
振实挤密处理技术虽然和换填和夯实处理的原理没有相同之处,但其应用效果也是极好的,而且,该技术主要应用来处理岩土工程的软土地基。

振实振密技术主要应用于粉尘、深陷黄土和杂填土一类的软土层,所以,在此类软土层上作业时要运用该技术。

振实振密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振动那些存在于土层表面的缝隙,让其变紧实最终使缝隙变小甚是消失,此法不仅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硬度,还可以提高总地基的承载力。

振实振密技术的前提是回填处理,操作回填处理时,主要利用的材质是灰土和砾石等,回填处理和振实振密技术相结合,不仅更大程度上的保证了地基的强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基的承载力。

振实振密技术的应用地基深度范围在5米到20米,主要的处理过程分三步:第一,讲特定的桩管插入地基中;第二,讲对应的填充材料填入;第三,将其打实即可。

振实振密技术虽然作为一种效果很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但有时候它的使用需要进行特定分析后才能投入。

结语
总而言之,在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使相关人员和部门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上文中,主要介绍了一下,目前最为常见的几种技术,对于不同技术做出了一定的介绍。

相关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需要注意软土的特征,根据特征进行施工,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

充分应用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工程施工,减少施工难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界内人士的努力能够不断的完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不断的提高我国工程质量,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峰.论建筑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0).
[2]张曦文.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
[3]庄妍,王晓东,崔晓艳.真空预压在有轨电车软土地基中的应用及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S1).
[4]杨国涛,庄妍.有轨电车一般路段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