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宋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下面将从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和建筑功能等方面,来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从北方的宫殿式建筑到南方的园林式建筑,都有独特的气质和风貌。

宫殿式建筑以宫门、殿堂和楼阁为主,它们均以黄色琉璃瓦为盖面,三重明间结构,重心低沉。

而园林式建筑则以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观相结合,注重营造空间层次和错落有致的布局。

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术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丰富多样,富有创意和艺术性。

古代人民利用自然资源,如木材、石头、土壤等,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例如,建筑中常用的木结构和石构件,以及彩绘、雕刻、飞檐、角廊等装饰技术,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美术价值。

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构件,以其高度精湛的工艺和富有装饰性的特点,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被誉为“中国的木雕艺术”。

再次,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注重中轴线和几何比例,追求平衡、和谐和稳定。

例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大多呈现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形状,并按中轴线对称布局,从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天人合一和宇宙秩序的追求。

另外,建筑的大小和高矮也遵循严格的几何比例,如“一进三开间”、“黄金分割”等,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和舒适的感觉。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丰富多样,不仅仅是居住和工作的场所,还承担了社会、宗教和文化活动的功能。

例如,宫殿作为帝王居住和事务处理的地方,不仅体现了政治权力的象征,还举办了大量的宴会和仪式;庙宇作为祭祀神明和陈列文物的场所,是人们信仰和文化的重要表现;园林作为人们休闲和赏景的场所,不仅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还传承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宋朝建筑分析报告

宋朝建筑分析报告

宋朝建筑分析报告一、引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宋朝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术而著称,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报告将对宋朝建筑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介绍宋朝建筑的特点、建筑风格以及代表性建筑。

二、宋朝建筑的特点1. 富丽精致的宫殿与庙宇宋朝的宫殿与庙宇建筑注重装饰的精美和细节的精致。

建筑结构多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如悬山、飞檐、显山、千柱等。

同时,壁画和彩绘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华丽。

2. 巧妙的结构和布局设计宋朝建筑在结构和布局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例如,宫殿和庙宇常采用多进院落的形式,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路径设置,使人们可以享受到连绵不绝的景色和景观。

3. 独特的方形亭台楼阁宋朝的方形亭台楼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这种楼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亭台建筑,但又具有独特的特点。

方形亭台楼阁通常由多个相互扣合的方形建筑组成,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

三、宋朝建筑的风格宋朝建筑在风格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的风格:北宋和南宋。

1. 北宋风格北宋风格注重宏大、粗犷和雄浑。

在建筑结构上,北宋建筑常采用严谨而厚重的木构造,通过丰富的彩绘、浮雕和砖雕来装饰建筑表面,使建筑更加华丽。

2. 南宋风格南宋风格则更加精致、细腻和婉约。

南宋建筑注重庭院景观的营造和建筑材料的装饰,更加注重细节,并运用传统建筑结构中的工艺和手法为建筑增加独特的韵味。

四、代表性建筑1.汴京大内汴京大内是北宋时期建造的一座宫殿建筑群,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这座宫殿建筑群包含了许多宫殿、庙宇和其他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

2.钓台城钓台城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是南宋时期建造的一座宫殿建筑群。

它是南宋杨玉环故居,同时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代表着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

3.孔庙孔庙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是宋朝时期为纪念孔子而建造的一座宫殿建筑群。

宋朝的建筑艺术

宋朝的建筑艺术

宋朝的建筑艺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不仅在文学、绘画和哲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在建筑艺术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宋朝的建筑艺术以其精致细腻、充满内涵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宋朝建筑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特点1.注重以人为本宋代的建筑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求和感受。

建筑师们在设计建筑时考虑到人们的实际居住需求,充分考虑空间的布局和功能的合理性。

建筑内部常常设有庭院和花园,提供了休憩和娱乐的场所,让人们感受到和谐与宁静。

2.注重细节和装饰宋代的建筑讲究细节和装饰,追求对称和平衡。

建筑师们常常使用雕刻和绘画等技术,将建筑装饰得精美绝伦。

在建筑的门窗、屋檐、墙壁等部分都能看到精细的雕刻和绘画,给人一种典雅而华丽的感觉。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用也非常讲究,常使用优质的木材、石料等,使建筑更加坚固和美观。

3.融入自然宋代的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充分利用自然的景观和元素。

建筑师们常常选择建筑在山水之间,或者利用山石和流水来美化建筑的外部环境。

通过这种方式,建筑与自然形成了和谐的统一,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二、代表作品1.大观楼大观楼是北宋时期的一座著名建筑,位于今天的江苏扬州市境内。

它是当时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楼阁建筑之一。

大观楼以其卓越的建筑技艺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2.潘王庙潘王庙位于浙江湖州市,是一座以纪念文学家潘安为主题的建筑群。

潘王庙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著名,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3.钓鱼台钓鱼台位于北京市境内,是一座以皇家钓鱼为主题的建筑。

它是宋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优美的园林景观和精致的建筑装饰而闻名。

三、对后世的影响宋朝的建筑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追求细节和装饰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宋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优雅风格也成为了后世建筑师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宋朝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宋朝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宋朝的建筑风格与特色宋朝(960年至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建筑风格与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宋朝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宋朝建筑风格与特色,包括宋朝建筑的整体特点、建筑材料、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

一、整体特点宋朝建筑注重平衡、和谐、秩序,追求优雅与舒适。

与唐朝和隋朝的建筑风格相比,宋朝的建筑更注重细节和装饰,并充满了温馨和人文情怀。

宋朝建筑的风格也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即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建筑材料宋朝建筑的材料主要有木材、砖和瓦。

木材是主要的结构材料,包括大量使用的檩条、梁、柱子等。

砖和瓦则用于建造墙体和屋顶。

宋朝的砖瓦工艺非常精湛,制作出的砖和瓦非常坚固和美观。

三、建筑形式宋朝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

1. 宫殿宋朝的宫殿建筑以京城开封的宫殿为代表,如大观殿、咸宁门等。

这些宫殿结构严谨,平面呈现出严谨的对称布局,注重宫廷仪式和礼节。

宫殿建筑也充分体现了宋朝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特点,比如斗栱、彩绘、雕刻等,这些装饰元素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

2. 庙宇宋朝的庙宇建筑充满了宗教和信仰的氛围。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重檐歇山顶的形式,主体建筑平面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庙宇建筑在结构上更加注重层次感,通过巧妙设计的屋面和层次布局来展现建筑的美感。

3. 园林宋朝的园林建筑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注重自然景观的体现,尤其是水景的运用。

宋代的园林大多数采用了退思园的形式,通过岩石、水池、假山等元素来打造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

4. 民居宋朝的民居一般采用四合院的形式,建筑风格简洁典雅。

民居的平面布局注重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通常包含一庭三景的布局,即一个天井和三个景观。

四、装饰艺术宋朝建筑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突出了传统中国建筑的特点。

宋代的建筑装饰主要有彩绘、雕刻、饰花等。

彩绘通常用于宫殿和庙宇的柱子、梁和墙壁上,以富丽堂皇的色彩来表现建筑的华丽。

宋代的建筑特点

宋代的建筑特点

宋代的建筑特点宋代的建筑特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而且在建筑领域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从宋代建筑的整体特点、宫殿建筑、庙宇建筑、园林建筑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宋代建筑的整体特点1. 建筑风格多样化宋代的建筑风格非常多样化,既有继承唐代和五代时期传统风格的宏伟壮丽之作,也有吸收了南方地区民居和庙宇建筑风格的精美小巧之作。

2. 建筑结构简洁明了宋代建筑结构简洁明了,注重对称美感。

大量使用榫卯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同时,在斗拱和悬挂柱等方面也有很大创新。

3. 建材选用讲究宋代选用优质木材和石料作为主要材料,并注重材料的质地和纹理。

同时,还广泛使用了琉璃瓦、彩色陶瓦等装饰材料,使建筑更加美观。

二、宫殿建筑1. 建筑规模宏大宋代的宫殿建筑规模非常宏大,尤其是南宋时期的宫殿更是达到了顶峰。

例如南宋的汴京皇城就占地面积达到了11平方公里之多。

2. 建筑结构精细宋代的宫殿建筑结构非常精细,注重对称美感。

同时,在梁柱、斗拱和悬挂柱等方面也有很大创新。

例如南宋时期的开封府署就采用了“斗拱悬挂”结构,使得建筑更加稳固。

3. 装饰华丽宋代的宫殿装饰非常华丽,尤其是南宋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

例如南宋时期的汴京皇城就使用了大量彩色陶瓦和琉璃瓦进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群更加华丽壮观。

三、庙宇建筑1. 规模适中宋代的庙宇建筑规模适中,注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同时,庙宇建筑也更加注重功能性,例如南宋时期的灵隐寺就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禅定”和“禅悟”的理念。

2. 建筑结构精细宋代的庙宇建筑结构非常精细,注重对称美感。

同时,在斗拱和悬挂柱等方面也有很大创新。

例如南宋时期的净慈寺就采用了“斗拱悬挂”结构,使得建筑更加稳固。

3. 色彩丰富宋代的庙宇建筑色彩非常丰富,大量使用了彩色陶瓦和琉璃瓦进行装饰。

同时,在壁画、雕刻等方面也有很大创新,例如南宋时期的灵隐寺就以其精美的壁画和雕刻而闻名。

宋代建筑风格宋式建筑的特点与代表作

宋代建筑风格宋式建筑的特点与代表作

宋代建筑风格宋式建筑的特点与代表作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宋式建筑作为宋代建筑风格的代表,其特点和代表作对于我们了解宋代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宋式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为主线,探讨宋代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一、特点1. 注重居住者的舒适和功能性宋式建筑注重居住者的舒适和功能性,追求建筑的实用性和居住的舒适度。

它的建筑布局合理,充分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分配,例如起居区、饮食区和休息区等。

同时,室内布局注重通风和采光,使得建筑内部更加宜居。

2. 精致的木构结构宋式建筑以木构结构为主要特点,其构造工艺精细,结构稳固。

这种木构结构不仅可以承受地震等自然灾害,还能够适应江南地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宋代建筑师巧妙地运用斗拱和梁架结构,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3. 独特的屋顶风格宋式建筑的屋顶风格独特,代表之一就是“歇山顶”。

这种屋顶形状像山峰一样,两侧向上翘起,中间相连。

歇山顶不仅美观,还能够有效地排放降雨。

此外,宋式建筑还有其他屋顶形式,如歇楼顶、攒尖顶等,丰富了建筑的变化性。

4. 精美的彩绘和雕刻宋式建筑的精美彩绘和雕刻是其独特之处。

在建筑的檐口、门窗和柱子上,都有精致的彩绘和雕刻,以及各种纹饰和图案。

这些彩绘和雕刻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反映了宋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二、代表作1. 宋城遗址宋城遗址是位于浙江绍兴市的一处重要建筑遗址,是宋代首都临安的遗址。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宋式建筑,如岳王庙、智足道院、大慧禅寺等。

这些建筑以其典型的宋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2. 王府大院王府大院是山西运城的一处典型的宋式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府邸建筑之一。

这个建筑群由数十幢建筑组成,呈现出典型的宋式建筑特点,如木构结构、歇山顶和精美的彩绘。

这个府邸建筑是宋代时期权贵的代表住所,也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

3. 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建福州,是为纪念林则徐而修建的一座建筑群。

宋代古建筑的特点与演变寻找传统建筑的智慧

宋代古建筑的特点与演变寻找传统建筑的智慧

宋代古建筑的特点与演变寻找传统建筑的智慧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建筑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的古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建筑技术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宋代古建筑的特点与演变,并探寻其中蕴含的传统建筑智慧。

一、宋代古建筑的特点1.1注重平衡与和谐宋代古建筑注重平衡与和谐的设计原则,这体现在建筑整体布局、构造形式、装饰细节等方面。

建筑的平衡与和谐不仅体现在外观上,还体现在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功能上。

例如,大型宫殿和寺庙通常都采用对称式布局,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感和均衡感。

1.2注重造型的精细与雅致宋代古建筑注重造型的精细与雅致,追求工艺的精湛和装饰的华美。

建筑的立面、屋顶、门窗、楼梯等部分都采用了丰富的雕刻和装饰技法,使建筑物呈现出精美绝伦的艺术风格。

同时,建筑材料的选择也非常讲究,如木质结构的建筑选用上等的名贵木材,砖石结构的建筑则选用精选的优质材料。

1.3崇尚自然与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宋代古建筑崇尚自然,充分利用环境条件。

建筑师注重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如山体与水体的利用,以及依山傍水的建筑布局。

同时,宋代古建筑的屋顶设计还充分考虑雨水的排水和采光问题,使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

二、宋代古建筑的演变2.1宫殿建筑的演变宋代的宫殿建筑沿袭了唐代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演变。

宋代宫殿建筑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规模更为庞大,装饰更加精湛。

例如,汴京大内的建筑规模堪比唐代的长安宫,但建筑风格更加优雅精致。

2.2寺庙建筑的演变宋代的寺庙建筑延续了唐代的基本风格,但在建筑表达上更加注重静谧和内敛。

寺庙的建筑结构多采用重檐歇山顶和折枝檐的形式,体现了佛教寺院建筑的特点,且寺庙内部的雕塑和壁画也更加精美细腻。

2.3园林建筑的演变宋代的园林建筑在造园技巧和设计理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宋代的园林建筑以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为代表,注重营造一种优美的环境氛围,并将景点与建筑融为一体,营造出虚实结合的景观效果。

中国宋朝代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宋朝代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宋朝代传统建筑的特点中国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繁荣发展的时期之一。

宋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著名于世。

以下是中国宋朝代传统建筑的几个主要特点。

宋代建筑追求平衡和谐的美感。

建筑师注重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建筑物的布局追求对称,采用了许多对称造型,如对称的柱廊、门窗、天井等。

这种对称美不仅体现了宋代人民对和谐稳定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宋代建筑注重空间的利用和流畅性。

宋代建筑以庭院院落为主要布局,通常由前厅、中堂、后院等构成。

建筑师善于利用空间划分,打造出错落有致、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

此外,宋代建筑也注重流线和通风设计,使空气流动畅通,增加舒适度。

宋代建筑注重细节的雕琢。

建筑师和工匠们在建筑部件上进行精雕细琢,展现了独特的技艺和审美观念。

在建筑的门窗、柱子、梁架等部分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雕刻,如花卉、动物、人物等,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

宋代建筑也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建筑师们在设计建筑时,充分考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建筑物内部设有独立的功能区域,如客厅、卧室、书房等,便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

同时,建筑采用了耐水、耐火等材料,以应对不同的气候和自然环境。

中国宋代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世人的赞美。

其注重平衡和谐美感、空间布局的利用和流畅性,以及细致的雕琢和实用性,让人们称赞其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建筑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现一定时期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技术进步和艺术特色的综合反映。

本文从宋代建筑的艺术风格、文化特征入手,并通过对典型建筑的个案分析,展现宋代建筑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华传统文化,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唤起文化自觉意识。

[关键词] 宋代建筑、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科技含量、文化自觉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建筑作为一种历史见证,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水平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刻画了历史的变迁,不同社会时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

中国的古代建筑发展到宋代,达到了成熟时期,宋代建筑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科技含量也达到了顶峰。

一、宋代建筑概貌经过了五代十国短暂的纷争,宋朝(公元960-1279年)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在史学家眼里,这是一个颇有争议、又值得关注的时代。

在南、北宋存在的三百多年时间里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和侵扰,北宋与辽、金对峙,南宋与西夏、金、元对峙并最终被元取代。

宋代的历史一方面是由于它过分的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外采取和亲纳币的妥协政策,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上较为衰落的朝代;另一方面它在社会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较大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正是在宋代出现的。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

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造了很多华丽精美的作品。

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

二、宋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宋代建筑虽然没有了唐代建筑的雄伟和大气,但是他的建筑结构和建筑装饰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直到现在仍被人称颂。

1、奇特的建筑布局:例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其布局和结构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整个寺院纵深展开,殿宇重重,高潮迭起。

院落空间时宽时窄,随建筑错落而变幻。

佛香阁与周围的转轮藏、慈氏阁所形成的空间,成为整组寺院建筑群的高潮,具极强的感染力。

寺中的摩尼殿--为隆兴寺现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摩尼殿。

大殿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殿面阔、进深皆七间,重榴歇山顶。

奇特的是,正方形殿身每面正中各出一扇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

由于殿身和四抱厦的整体组合,大殿外观重叠雄伟。

对此,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大加赞赏:“这种的布局,我们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那种画意的溉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

”2、清雅柔逸的园林建筑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创造的成熟期。

以北宋东京为例,有关文献所登录的私家、皇家园林名字就有一百五十余个,此可见宋代园林建筑之盛。

宋代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不仅数量超过前代,而且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诗情画意更为浓郁,意境创造更加自觉。

通过借景、补景等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宫殿园林有山西太原的“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其主殿圣母殿和“鱼沼飞梁”是北宋遗物。

其标志性建筑“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是现在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

晋祠内圣母殿的宋塑侍女(泥塑)、老枝纵横的周柏(齐年柏)、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并称“晋祠三绝。

鱼沼飞梁,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

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

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式,在我国现存实物仅此一例。

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很有价值。

3、富丽华贵的建筑装饰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基础上,着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不仅一梁一柱都要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装修和装饰更要着力细致处理。

格子门的一条门框可以有七八种断面形式,毯文窗格的棱条表面要加上凸起的线脚。

在彩画中一朵花的每一花瓣都要经过由浅到深、四层晕染才算完成。

雕一朵花,花瓣造形极尽变化,生动活泼。

一些宗教建筑中,室内作神灵居住的“天宫楼阁”,把虚幻中的佛国净土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墓葬建筑中,望想将生活中美的感受永远保存下来,于是出现了墓主观戏、墓主夫妻饮宴、墓主出行和回归之类题材的壁画或雕刻。

工匠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刀功绘笔掌握熟练。

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塑造上,力图表现出人们的审美理想。

这些壁画和雕刻对后来的民间图案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三、宋代建筑的文化内涵我们说建筑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中的,宋代的文化正如王振复老师在《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中所描述的“宋代是一个文弱而文雅的时代,其思想感情已有唐代的热烈奔放而渐渐变冷从而收敛自己,犹如从崇拜旭日而转为崇拜明月,从敢于面对喷薄之朝阳转而遥望明寂之星空,……,显得宁静而沉滤。

”宋代的建筑风格也深深的烙上了宋型文化的痕迹。

首先是建筑的尺度缩小。

不管是北宋首都东京,还是南宋首都临安,其城池和宫殿的规模都远远小于唐代长安。

《中国建筑史》指出:“北宋宫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

”比如东京宫城“因为他的宫城是在州级子城的基础上扩张而成。

仅2.5公里周长,……,这些都是气局不大之处。

”至于陵墓建筑尺度趋小,也很明显。

以北宋的七帝八陵为例,他们比较拥挤地集中在河南巩县,分布在相距不过10公里的地域范围内。

这种建筑布局虽然与当时的国力贫弱有关,但主要还是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因此当时的中国文人学子及其整个民族的文化心态,有“向内转”、“内敛”、“内倾”的特性,在物质层面上一般不求其宏大,而在精神象征意义上具有深广的蕴意。

正如宋代理学家邵雍言“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气吐胸中,充塞宇宙”。

其次是建筑布局随意。

完全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住家和商业贸易、手工业作坊等直接面对街道,形成了临街设店的平面布局,并且取消夜禁制度。

体现了城市市民意识和实用观念的苏醒。

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世俗化,平民化倾向。

再次是建筑风格改变。

宋代的宫殿不论是群组建筑还是个体形象都是清雅柔逸之风采,尤其其屋顶形象,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

宋代的园林建筑更是纤巧秀丽、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

建筑的这种风格和宋代的绘画、雕塑都有相似之处,如被称为“马一角”的马远的山水画,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远水平野,只一角有一点点画,令人看起来辽阔无垠而心旷神怡。

我想这也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适应的吧。

另外,宋代还产生了大量的书院建筑,如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这是与宋代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的,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以及扩大科举取士名额的政策使大量寒门学子奔求功名有望,极大地刺激了各类书院的发展,也促进了书院建筑的发展。

四、宋代建筑的科技含量如前所述,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中科技水平发展较高的一个朝代,同样宋代的建筑也体现了其高超的技术水平,对后世及至当代的建筑界都产生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这主要表现在砖石建筑上,如福建的洛阳桥。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北10公里的洛阳江上,旧名万安渡,故又称万安桥,宋皇佑五年(1053年)至嘉佑四年(1059年)建,历时六年完成。

全长540米,桥宽7米,为一座巨石砌成的梁桥。

洛阳桥建筑技术:①筏型基础: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屡被摧毁。

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桥墩。

②“种蛎固基法”: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通过牡蛎无孔不入的繁殖,把分散的石块胶固成整体,以作为桥的基础,然后在稳固的基础上再用大石块砌出四十六座桥墩,上放巨大石梁,然后铺石板。

③“浮运架梁法”:石梁自重很大,不易搬运,利用海潮水位涨落的环境特点,采用浮运架桥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

洛阳桥的建造,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

筏型基础的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

“浮运架梁法”,利用海朝涨落的高低位置,架设桥面大石板,显示了我们先民建桥的非凡才智。

船形桥墩也颇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

洛阳桥成功地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五、宋代建筑的影响宋代的建筑处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阶段,其建筑艺术和技术对海内外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据记载贯穿南北宋的金(女真族)在灭了辽和北宋之后也尊“汉法”。

在建筑上,所用工匠多为汉人,其建筑形式,特别是在细部及装修上造型柔丽、纤巧,明显受宋影响。

元代在宫殿布局、街市设置等方面也多有宋型特点。

另据专家考证,日本著名东大寺佛殿与广东潮州开元寺天王殿一摸一样,证明当时的宋代建筑风格已为海外所学习。

《营造法式》在南宋和元代均被重刊,明代还被用于当时的建筑工程,可称之为中国古代建筑行业的权威性巨著。

六、开发宋代建筑资源的当代教育意义1、进行审美教育,提高视觉素养。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它属于一种造型艺术,空间艺术,更是一种视觉艺术。

有效地开发这种视觉教育资源,可作为审美教育的材料,因为建筑是表达感情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从建筑本身的构图、色彩、以及建筑所传达的意境美,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情的愉悦,在解读资源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和欣赏水平,从而提高视觉素养能力。

2、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唤醒文化自觉意识。

在读图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挑战,视觉信息大量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被电视、电影和网络带来的信息包围着,更由于话语霸权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冷落、被忽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对宋代建筑以至对整个古代建筑甚至对更多的传统艺术文化的开发,使受教育者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先民的智慧和能力,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唤醒一种文化自觉意识。

3、建筑设计的理念的借鉴作用。

建筑其实也和教育一样是一种传播过程,包括建筑设计者、建筑作品、欣赏者(使用者)三个要素,是建筑设计者通过建筑作品向使用者或欣赏者传达设计理念和思想的过程,建筑还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