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当代建筑设计始终处于发展变革之中,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和科技变革,建筑设计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文明,也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遗产,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底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体现出建筑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更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和价值观念,为建筑设计注入更为丰富而深厚的内涵。
本文将从建筑立面、建筑结构、建筑色彩和建筑功能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立面建筑立面是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建筑体现文化特征的重要部分。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传统建筑形式、建筑装饰和传统文化图案等元素得到了应用。
在一些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檐口、重檐、飞檐等传统元素,可以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得到合理的运用,通过对这些传统元素进行现代化的演绎和呈现,使得建筑立面既兼具传统的文化特征,又能够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追求。
建筑立面的装饰和图案也可以运用传统的中国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重新演绎,创造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立面装饰图案,以此为建筑赋予更为凝练的文化内涵。
二、建筑结构传统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通常采用木质结构,以榫卯和斗拱等传统接合方式构筑。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传统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传统的榫卯结构可以在当代建筑中得到运用,通过现代化的工艺和材料,使得传统结构在当代建筑中得到新的生命和发展。
斗拱等传统结构元素也可以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进行重新设计和应用,在建筑结构中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在传统木结构与现代钢结构的结合,不仅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韵味与特色,更使得建筑的结构更为稳固和坚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三、建筑色彩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色彩的运用,传统的中国建筑色彩主要以红色、金黄色、绿色和蓝色等为主,这些颜色不仅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相契合。
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道瑰丽风景。
它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建筑中,随着人们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传统建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的应用着手,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价值和意义。
一、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历史渊源传统建筑不是简单的建筑艺术和知识,它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种体现。
它凝聚了中国文化长久的传承和积淀,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传统建筑的建造技艺和风格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渊源。
自汉代以来,传统建筑的建造技术和工艺逐渐成熟,建筑形式已经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和风格。
例如,天坛、故宫和颐和园等古建筑,便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建筑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传统建筑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建筑风格的汲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汲取传统建筑的风格元素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例如,建筑外观上的屋檐、柱子和立面等元素,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传统建筑的特征。
同时,在建筑细节方面,传统建筑中的一些构造和细节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
例如,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木版年画和铜额的制作技艺,在现代建筑的细节雕刻上也能够被应用。
2、传统建筑在建筑景观中的应用许多现代建筑的景观设计中,也能够看到传统建筑的影子。
在现代城市的公园、广场等场所中,传统建筑常常被用作装饰和景观,从而增添了城市景观的文化气息。
在一些高档小区的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也常被广泛应用。
将传统建筑的元素加入到现代住宅的建筑设计中,能够给人一种淳朴、雅致的感觉,从而提高住宅的文化品位和个性化。
三、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价值和意义1、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设计通常是按照前人设计经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针对现代建筑设计,想要突破传统建筑设计风格,需尊重历史,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吸取优秀理念和传统经验,进而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促进艺术再生。
例如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建筑,在设计时,传承了天人合一理念,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得以淋漓尽致表现。
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艺术设计的经验资料、艺术灵感。
尽管部分设计师与传统文化脱离,开展建筑新设计,但即使再新颖,也是对传统文化创新。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主要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我国具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数千年发展,我国建筑已自成独特体系。
对于建筑装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较深。
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无可动摇,道家思想也极为重要。
因此,在阐述哲理的过程中,也对我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属于仕文化的范畴,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是少数人的艺术。
俞孔坚称之为“死去的艺术”。
虽然西方建筑在古代也是只为少数贵族服务的,但是由于在近代的各种先进思想和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形式上也是一脉相承的。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非常注重自然主义思想,对于楼宇高度、台阶级数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建筑装饰物也具有鲜明等级特点,主要由于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中和”,道家思想提倡“自然”,不论是亭台楼阁、廊间小道,均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建筑装饰也追求整体性、统一性,由建筑图纹、漆色描绘等,均具有封建体质,等级观念非常鲜明,尤其官员住宅、庙宇等,均严格区别于平面住宅建筑。
2.当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首先,建筑布局。
我国古代的建筑布局设计,是依靠风水学思想,传统风水学并非一种伪科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极大影响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布局设计。
浅谈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浅谈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摘要】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格融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现。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
古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不断推动着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古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使得建筑设计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
现代建筑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建筑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和发掘。
【关键词】古建筑,现代建筑,融合,文化价值,发展背景,传统建筑元素,特点对比,风格创新,启示,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意义,价值。
1. 引言1.1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文化价值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是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
通过古建筑,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工艺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现代建筑在吸收古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使建筑更具时代感和个性化。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既可以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又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发展背景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建筑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展现出的一种新的建筑语言。
古建筑在中国长久的历史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浅谈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浅谈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古建筑与现代建筑是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意识的增强,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既能保留古建筑的传统文化价值,又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古建筑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等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
古建筑大都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建筑风格简洁朴实,富有传统的中国特色。
而现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功能性和美学性,采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等现代建筑技术,给人一种现代化、科技化的感觉。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首先需要重视保护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古建筑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古建筑的原始结构和形式,保留古建筑的历史痕迹和风貌。
可以对古建筑进行适度修缮和更新,使之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例如增加供暖、通风等设施。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
古建筑多为庭院式结构,空间利用率相对较低。
在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古建筑内部进行改造,增加功能区域,满足现代人对于起居、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可以在古建筑附近增加现代化的建筑,作为配套设施,为古建筑带来便利。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也需要考虑建筑美学的统一。
古建筑注重的是自然、和谐的建筑风格,而现代建筑注重的是线条、色彩的表现。
在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古建筑外墙增加现代元素的方式,使古建筑更具现代感。
可以在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设置过渡区,使两者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是古老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在融合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保护古建筑的文化价值,注重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统一建筑美学,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还能使人们更好地欣赏和体会建筑的美。
中国传统形式在近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一、我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文化意义我国传统建筑形式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民族传统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传统建筑形式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其建筑结构、装饰艺术等方面,更体现在其体系化的空间布局和传统礼仪、节气等文化符号的应用。
传统建筑形式对于近现代建筑的影响和应用,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反映了我国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二、传统建筑形式在近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类型1. 建筑立面的传统装饰元素在近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如瓦当、斗拱、砖雕等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这些传统装饰元素不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现代建筑赋予了独特的民族风貌。
2. 传统建筑结构的现代化改造传统建筑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创新性的应用和发展,如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形式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发扬光大,结合了现代工艺和技术,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更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智慧的延续和创新。
3. 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影响我国传统园林艺术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造园理念和景观布局著称于世。
在现代园林建设中,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重要参考,为城市增添了久远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三、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在近现代建筑中的创新意义1. 弘扬传统文化近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应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传统建筑形式的应用,可以在当代建筑中注入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让建筑更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2. 丰富建筑形式传统建筑形式的应用为现代建筑形式的丰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使得建筑更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传统建筑形式的应用不仅令建筑更加具有地域特色,更赋予了建筑更多的文化属性,使得建筑更具有时代感和个性化特征。
3. 增强建筑的审美价值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在近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为建筑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增强了建筑的审美价值。
浅谈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浅谈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当前建筑界一个重要的话题。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现代建筑则代表了科技和工业的进步。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起来,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目标。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可以促进文化传承。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通过融入现代设计和建造技术,可以使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吸引更多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通过对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可以保留传统建筑技术和工艺,使其得以传承下去。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可以实现功能的升级和优化。
古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但在现代社会需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通过将现代建筑技术引入古建筑中,可以改善其功能性,使其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在古建筑中增加现代设施和设备,以提升它们的使用价值和便利性。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可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风景。
传统古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手法,而现代建筑则倾向于突出功能和实用性。
通过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进行融合,可以创造出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注重实用的建筑风景。
这样的建筑既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又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成为城市的人文景观。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保护古建筑的困难。
由于古建筑的历史悠久,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老化、腐朽和破损等。
如何在融入现代建筑的同时保护好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需要建筑师和专家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其次是古建筑与现代功能的融合。
传统古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如何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满足现代功能需求,需要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技术手法来解决。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工作。
通过融合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优势,可以实现文化传承、功能升级和创造独特魅力的建筑风景。
我们应该重视和支持这种融合,让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现代建筑中中国古建筑元素的应用研究

现代建筑中中国古建筑元素的应用研究现代建筑中加入中国古建筑元素,能够增添建筑的文化底蕴、增强建筑的与众不同性,同时也保留了中国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中国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其应用的意义以及该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 建筑屋顶中国古代建筑往往强调屋顶的丰富性和屋顶的造型,如琉璃瓦、飞檐翘角、脊兽、多层次屋顶等。
在现代建筑中也可采用这些古建筑元素,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屋顶就采用了传统的脊兽、七级飞檐。
在庙宇建筑中也可见到采用了琉璃瓦、斗拱等古建筑元素。
2. 装饰雕刻中国传统建筑独具特色的装饰雕刻可以在现代建筑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鸟巢的立面设计就采用了传统雕刻和泥塑等中国古代建筑元素。
3. 彩画中国古代建筑彩画是表现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特别是宫殿和庙宇中的彩画更是现代建筑中可供借鉴的元素。
如北京故宫博物馆中的彩画、上海外滩的法租界大楼以及广州中山纪念堂等现代建筑中都有彩画元素的运用。
1. 具有文化内涵中国古建筑元素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建筑中能够为建筑增添吸引力。
并且在“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基因”和“文化自信”的视角下,这种应用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
2. 增加建筑美感传统古建筑元素美学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体现,将其运用在现代建筑中,不仅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也能够体现建筑气息与文化归属感。
3. 适应性强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其装饰、结构及材质特点能适应不同建筑类型,并能在现代材料技术中得以实现。
1. 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中国古建筑元素应用在现代建筑上需要与现代建筑具有内在联系和合理结合,形成有机整体,避免像空中楼阁一样的无谓插入。
2. 精度把握中国古建筑元素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精度的把握,从细节到整体,从造型到色彩,都要保证恰到好处,如此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3.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中国古建筑元素的文化内涵丰富,其应用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内涵深度挖掘,将这些“涵”赋予建筑以精神的力量,注重向观众传递建筑作品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以徽州建筑为例
摘要: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是在现实环境和人文精神等各方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它奠定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最原始的基础。
中国建筑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建筑在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之下,如何保存自己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如何把它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徽州建筑运用
一、引言
2006年6月笔者所在的学院组织了一次徒步徽杭古道的活动,车子从临安驶入安徽境内时,我深刻的感受到安徽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特有的地方特色,建筑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从新老建筑的风格以及建筑形式上,我想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问题。
徽州建筑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以前一直讨论的所谓的地域文化与地域特色。
每个地方的建筑本身都具有其一定的特点,这是和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社会状况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如何在外来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以及在当前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出现的融合状态下,保持自己的几百年来的地方特色,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但是从徽州建筑上,我强烈的感受到了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纯正的传统建筑风格在现时社会状态下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概述
中国传统建筑中强调依山傍水、遵循自然的方式,无论是从建筑材料,还是从建筑方式上看,都蕴藏着深刻的建筑理念。
基于生活习惯差异产生的传统建筑形式,如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华北四合院等,都是在与周边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
并且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建筑风格。
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显示了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各地建筑明显的差异是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地方材料和传统的构造技术与方法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防御要求带来的特点经济条件的差别﹑宗教因素对建筑形式的影响等等,此外还表现出各民族的传统风格和风俗习惯。
虽然一些特定的建筑风格起源于某些因素,但只要是物质条件与社会方位改变了,它原有的那些含义就不复存在了,但适合后人生活需要的传统形式却被继承下来。
这就形成了中国各地不同的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求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就必须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
1.结构上的群体组合
中国传统建筑首先是一种文化的建筑,更是是一门造型艺术,,中国传统建筑单体往往并不宏大,但通过一个个单体有机组合,主次分明,互相协调,形成一组完善的建筑群。
2.哲学上的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认定人与世界的自然关系和人文关系是无法彼此截然分开的,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主流思想。
就建筑而言,它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协调而是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在形态上建筑与自然的交融,更重要的是注重心理与自然的共鸣;在文化上,传统建筑与哲学、艺术、文学等各方面互相影响,共同交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文化网
3.理念上的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文化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人文性文化是指对人
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文化、人的历史、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均全面加以尊重和关怀的文化,这也正是现代建筑理论所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4.构思上的虚实相生
中国传统建筑把功能的要求和美的韵律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疏密相同、张弛得体,从形式到内容的浑然一体、正是这种构思上的虚实相生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手法的一个主要特点。
5.艺术上的情景交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崇尚自然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不以追求形式体量美为主,而是以文化的表述为基本结构,崇尚自然美。
这种自然美是融合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然美,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三、徽州建筑风格特征
徽州境内的村庄里,几乎每个都有古民居。
据专家说,明代民居数以千计,而清代民居则数以万计。
徽州古民居的数量之多,建筑风格之美,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相比。
它将民居建筑推到了极至,在中国有史以来的民居建筑中,徽州民居是一座高峰。
时至今日,徽州新建的民居也传承了这样一种传统的建筑风格: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
应该说徽州建筑是以古民居为其代表的。
宅第、祠堂、牌坊是“徽州建筑三绝”,在徽州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庭院是徽州古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明显的园林化、生态化特色。
一般小庭院,大多仿造园林,在地面铺有青色石板,或用不同颜色的鹅卵石铺成各种精美的图案。
面积较大、层次较高的庭院,大多设有假山、鱼池、花台、盆景,并在院墙上造漏窗以通风借景,掘地建池以引水入院。
天井的设置也是徽州建筑的一大特点。
徽派古民居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
天井的设置,从风水观念的角度讲,可使天降的雨露、财气从四面八方汇聚于自家院内,然后流入屋内下水道,古人叫“四水归堂”,应该是比较符合当地商人文化的一种构造方式,即“肥水不外流”,天井的构造自身也有放火的功能,天井将房屋的布局分隔开来,即使某一个单元失火,在天井的隔离下不至于殃及全宅。
同时天井内的聚水池可以用于观赏。
此外牌坊也是徽州建筑的一种形式。
徽派传统建筑的内外装饰最富有古文化色彩和欣赏价值。
在不少民居中,从屋外到屋里,从地面到屋顶,从门窗到拱棚,皆集石雕、砖雕、木雕、彩绘、画轴、楹联于一身,融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
在徽派古民居的一系列装饰中,以主要体现于漏窗和门罩上的石雕、砖雕以及厅堂中的诸多木雕为最精湛。
石雕、砖雕、木雕这“三雕”代表了徽州建筑的一大风格。
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现状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国内建筑市场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首先传统的中国居住建筑,无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与现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比较大的矛盾。
其次,其结构形式又是以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都有先天不足。
另外,北方的四合院需要相当的占地面积,南方的天井围合院落在采光、通风等方面也无法满足现代生活要求。
因此,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既不能照搬,也不容易借鉴。
这些还只是客观因素。
而主观原因则是由于国内的富人们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不自信,没有如对中国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那样强烈的自信心。
从中国各地城市建设情况看:在新建建筑的设计中缺乏考虑民俗和地方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复制品。
长期下去,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有丧失的危险。
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到旅游景点上去了解中国经典的建筑文化的碎片了。
城市建设现在基本上错走了一条全盘西化,千城一面的路子,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沉重打击。
现代建筑除了全盘套用西方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的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刻意的原版抄袭古建筑。
特别是在一些景区或者城市的公共地带,我们都可以见到很多仿古的建筑体。
这并不是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发扬与运用,而是误解了何为传统建筑风格,何为地方特色。
五、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思考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它是和世界其他建筑传统文化优势互补,并张扬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世界价值也正在于此。
抛弃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跟在外国人的后面,对西方建筑师那些主义、流派、风格采取不加区分和消化的“拿来主义”态度,或任意对其外在形式进行简单模仿和抄袭,是断然没有出路的。
我们要加强我们国家的建筑历史与建筑风格的教育,培养人们那种对传统建筑风格引以为荣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其次,要区分古建筑与传统建筑风格。
我们在建设一些建筑项目的同时,要区分什么是古建筑,什么是传统建筑风格。
有写地方只认为建造几个仿古的建筑就能体现出自己的地方文化和地方特色,我想这样是错的。
古建筑不能说明这个。
只有合理的把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运用到城市现代建筑之中,才能够让人自然的感觉到这个地方的深厚文化和地方特色以及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热爱。
再次,要区分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建筑风格。
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建筑这个范畴上也是这样。
我们不可能完全屏弃西方的建筑理念与建筑思想。
但是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建筑技术什么是建筑风格。
我们在新建建筑的时候经常模仿西方建筑,个人认为只是建筑形式与风格的照搬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建造手法以及一些建筑理念。
最后,还要合理创新并加强保护地方传统建筑风格的意识。
我们在传承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也要有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够更好的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生机与活力。
但是我们也要树立起保护传统建筑风格的意识,在这样一种意识下,才有可能在现代建筑之中合理的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更好的体现出地方文化与地方特色。
传统建筑风格如何做好以上几点,如何在现在建筑中体现出来,占一席之地,徽州建筑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