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的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的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主要特点:1.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

建筑的规划、布局和设计都十分注重对称与平衡,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例如,一般来说,古代宫殿建筑的前半部分是方形的,后半部分是圆形的,形成整体上的对称。

2.古代建筑偏向于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

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木材资源的丰富,木材成为古代建筑中最常使用的材料。

例如,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以筒瓦覆盖。

这种木材结构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

3.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人相信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古代建筑符合这一理念,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融入自然景观。

例如,中国园林建筑注重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以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

4.古代建筑追求简洁、精致的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注重线条的简洁和符号的运用。

建筑物通常没有过多的细节和繁复的装饰,而是注重整体的形体和结构。

例如,悬山式的山墙建筑常常以雕刻以及绘画的形式进行装饰,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5.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感。

通过灵活运用庭院、走廊、厅堂等元素,古代建筑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例如,中国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不同深度和高度的院落与建筑体的组合,形成独特的空间布局。

6.古代建筑倾向于采用特定的颜色。

中国传统建筑的颜色非常丰富,往往以红、绿、黄等鲜艳的颜色为主。

这些颜色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追求,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红色代表喜庆和祥瑞,黄色代表贵族和尊贵。

7.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建筑师通常会选择地势高处或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来修建建筑物,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资源。

建筑物的主体以及窗户、门窗等设计都会将周围的景色纳入视野。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主要特点。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结构,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1.木结构: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为主要结构形式。

它采用榫卯和榫卯结合的方式来连接木材,使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此外,木结构还有利于适应中国地大物博的气候条件,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调整建筑的通风和照明。

2.建筑平面布局: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庭院式的布局形式。

以四合院为例,中央庭院被围绕着主体建筑和辅助建筑,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

这种布局形式既能保护隐私,又能够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3.层次分明: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层次分明,一般以三进为宜。

每进有各自的功能,例如前进是门厅,中进是客厅,后进是卧室。

这种分区的方式不仅使得建筑功能明确,同时也增加了空间的变化和景观的层次感。

4.借景与布置: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借景布置。

例如龙井寺就是借助西湖的美景而建,形成寺庙与湖光山色相互衬托的景观。

此外,建筑的布置也尊重周围环境的特点,注重整体和谐与平衡。

5.斗拱和横斗: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架一般采用斗拱和横斗结构。

斗拱是由多个木料组成的曲面结构,用于支撑屋梁和屋面。

横斗则是在斗拱中间加入的横向梁,增强了屋架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6.色彩与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常常采用瓦片、木雕、彩绘等材料和技法。

建筑的色彩鲜艳丰富,常见的有红色、黄色、绿色等,寓意吉祥和美好。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和对比,以及符号与寓意的运用。

7.四季景观: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设计建筑,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

例如,在夏季,建筑会设计有通风的空间和凉亭;在冬季,建筑会设计有阳光直射的房间和暖炉。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以下将从建筑形式、构造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解释,并通过标题中心扩展的方式进行描述。

一、建筑形式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宫殿、寺庙、园林、佛塔、城墙等。

其中,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其特点是宏伟壮丽、庄严肃穆。

例如,紫禁城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

此外,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也是一大特色,其以庙宇为主体,常常建在山水之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寺庙建筑注重平衡和谐的布局,以及宗教信仰的表达。

二、构造技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构造技术独具特色,主要包括榫卯结构、斗拱结构和木结构等。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构造方式之一,它通过将木材的榫头和卯榫相嵌结合,形成牢固的连接,使整个建筑能够承受重力和抗震。

斗拱结构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拱形结构,通过多个石块或砖块互相叠加,形成圆拱形,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而木结构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构造形式,通过悬挑、檐口、斗拱等技术手法,使建筑更加灵活、轻盈。

三、装饰艺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主要包括彩绘、雕刻和瓷砖等。

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常见方式,通过绘制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使建筑更加生动、美观。

雕刻则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精华,通过在建筑的柱子、梁头、门窗等部位雕刻精美的花纹和图案,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细和考究。

此外,瓷砖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瓷砖拼贴在墙面上,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增加了建筑的色彩和质感。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构造技术和装饰艺术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建筑的审美追求和智慧创造,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深入了解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其特点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建筑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也是中国建筑的重
要特点。

2. 遵循几何比例原理:中国传统建筑遵循几何比例原理,从建
筑的基础设计到建筑的细节装饰,均严格遵循着一定的数学原理,
以达到美学的完美效果。

3. 强调平衡和谐: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强调平衡和谐,即通过
建筑的形式色彩,构造和门窗的布局等方面,营造出同一建筑群体
中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和谐关系。

4. 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是一种物理建
筑结构,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呈现,其设计和装饰风格深受中国哲
学思想影响,尤其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

5. 巧妙运用自然元素:中国传统建筑巧妙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其
设计中,包括使用传统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建筑元素,如飞檐、斗拱、鸟兽等等,以及运用自然光线、风、水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
形式和风格。

6. 重视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方
面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在另一方面也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和改进,以适应现代建筑需求的同时,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木构架结构: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结构,即房屋的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由立柱、横梁、檩条等组成木构架,外部再用墙体包围。

这种结构方式与西方石材建筑不同,具有独特的风格。

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构件,用于承受屋面重量和传递荷载。

斗拱的形状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精细和艺术性。

屋顶造型: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造型丰富多样,包括悬山、硬山、歇山、庑殿、攒尖等五种基本形式。

屋顶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如琉璃瓦、鸱吻、走兽等,使建筑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布局与方位感: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布局和方位感,讲究“风水”。

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等都要符合阴阳五行和八卦的原理。

这种方位感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适应。

装饰与雕刻: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和雕刻非常精美,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题材广泛,如花鸟、山水、人物等,技艺精湛,富有民族特色。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宫殿建筑:宫殿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最高水平。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园林建筑: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园林建筑包括山水、楼台、亭阁、桥榭等,通过精心布局和造景手法,创造出幽静雅致的氛围。

寺庙建筑:寺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用于供奉神佛和祭祖。

寺庙建筑风格庄重肃穆,雕刻精美。

例如,山西五台山寺庙群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建筑群。

塔式建筑:塔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最初是用于供奉佛像和舍利。

塔的造型各异,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等多种形式。

塔的内部通常有楼梯可以攀登到塔顶,俯瞰四周的美景。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六、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 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 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
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 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 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 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 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 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北京2008奥运会主会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 巢”的设计。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纳 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呵 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体 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架构,外观 看上去就仿佛是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 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 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 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 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五、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
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 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 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 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 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 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 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 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 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 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建筑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二、融合
西方沉淀出的建筑文化有不少至今还在影响着我 们。中国的现代建筑文化,一定要建立在西方的建筑 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引进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化,同时 融合中国的建筑文化传统。北京西郊的香山饭店,建 筑师贝聿铭除了运用中国庭园的布局以外,在墙面的 设计中加入传统建筑的菱形以及来自西藏的宗教图样, 在一栋具有现代建筑空间的旅馆中,表达了丰富多元 的中国意象。北京东单的王府饭店,具有西方后现代 风格,局部采用中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呈现了中西 风格的相互交融。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内容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内容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讲究“四合院”的布局,即四面围合形成一个中心庭院。

建筑一般采用木结构,檐口翘起,屋檐间有彩绘斗拱,刻有龙凤等吉祥的图案。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常采用“重檐飞檐”,即在原有屋檐上再叠加一层檐口,形成独特的建筑形象。

2. 建筑材料的特色: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砖、木、瓦等材料。

中国的砖多采用砖木结构,采用灰泥砌筑。

瓦则使用琉璃瓦或者泥瓦,常常采用黄色或红色瓦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保温性。

3. 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整齐划一的形式。

通常按照“轴线对称”的原则进行设计,建筑物一般呈现出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且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常常被强调,比如将山水作为背景进行衬托。

4. 艺术装饰:中国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和艺术性。

在传统建筑中,常常会使用雕刻、彩绘等手法进行装饰,常见的图案有龙、凤、花鸟等。

另外,中国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绿等,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和美好的追求。

总体来说,中国建筑的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追求对称和整齐的布局,以及精细的艺术
装饰等。

这些特点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仍然有所体现,是中国建筑独特的魅力所在。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与西方建筑有所不同之处。

那么,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呢?以下是本文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详细介绍。

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

建筑常常与背景环境融为一体,让观者感受到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如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之一的“借景”思想,就是利用周边山水来增强园林的景致。

1.1 “静”是建筑的外在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经常以“静”为外在表现,颇具含蓄的美学。

例如,紫禁城中的角楼,借用卧蚕式建筑,避免白色穹顶显得过于突兀;武当山的建筑,采用石板和木板结合的形式,充满活力的场景却又不会破坏环境和谐的美感。

1.2 “融”是建筑的内在修养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因此常常以“融”为内在修养。

如云冈石窟,就是将洞窟建筑嵌入到山体之中,与山体景致相呼应,充满了大自然的神韵。

二、注重空间设计的精妙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精妙,建筑结构和功能划分明显,形式典雅高贵,并注重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建筑空间不仅局限于房屋内部,还包括花园、院子等外部空间。

2.1 对称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常采用对称布局,反映出中国古代的整体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

例如,长城的门楼通常会集中在中心位置,形成对称的美感;颐和园大花园的主体建筑三叠山,以中轴线为准,在左右对称的两翼上分布着诸多景点,形成了自内而外的气度。

2.2 区域分隔中国传统建筑善于将空间以地面平面分隔为不同的区域,形成错落有致的楼阁、庭院、走廊等。

如故宫的建筑便是明显的代表,从内到外分为内三宫、外三宫、紫禁城等不同区域,分别用散苑、皇室园林、同治花园等体现出以色彩和造型为主题的中国建筑美学。

三、注重材料及工艺的讲究材料和工艺是建筑的基础,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和工艺的选用上也予以了精心考虑。

中国传统建筑所用的鸟笼、窗棂、护栏、屏风、花瓶等,都是通过传统技艺精心的手工制作而成。

3.1 木构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使用了木制结构,舍弃了石材等建筑材料。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归纳总结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几千年来,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世人喜爱。

本文将就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木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点是以木构为主要结构形式。

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榫卯结构,以木材作为搭建建筑的主要材料。

这些木构建筑以其高度复杂的结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标志。

二、平面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形成中轴线对称的结构。

从整体布局上看,中国古建筑通常采用“三进院落”或“五进院落”的形式,即由多个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具有独特的功能。

这种平面布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美感。

三、宫殿式风格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对古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殿式风格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种风格注重整体气势和庄严感,建筑多为多层楼阁、高耸的屋顶和宽敞的内部空间。

宫殿式建筑以其雄伟壮观的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四、装饰技法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技法非常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

传统的装饰技法包括彩画、木雕、砖雕等,这些装饰手法都注重细节和精细程度。

另外,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也以其寓意深远而著称,如龙、麒麟等神兽图案、吉祥纹饰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的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注重烘托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建筑的规模、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构特点、平面布局、宫殿式风格、装饰技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无不彰显了中国古建筑的魅力与独特性。

它们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艺术成就的结晶,也是后世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建筑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大型文化遗产,其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烙印。

中国建筑较之西方建筑的简洁和明朗,更注重前后左右的对称,讲究意境,糅合东方哲学和宗教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那么,中国建筑的特点有哪些呢?本文将深入探讨。

一、中国建筑的传统审美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其审美理念已经广为传承和演化。

传统的审美观念是,建筑应该融入自然,与环境和谐共处,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中国人“大雅”的审美观,这也是中国建筑独特魅力的来源。

1. 总体布局优美和谐。

中国建筑通常布局都遵循五行生克的原则,要注意它与整个环境的和谐统一。

古代中国人认为,肺腑之间要求精神与身体相得益彰,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因此,建筑的总体布局要优美和谐,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也要适度相互贯通,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建筑的色彩美感。

2. 色彩斑斓,寓意深长。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的环境中游离了三种主色彩,分别为:绿代表五行中的木,红代表五行中的火,黄代表五行中的土。

在建筑设计之时,设计师们要极力使各个颜色之间的和谐协调,因此在中国建筑中,你可以看到红绿搭配、黄红配合的壮观场面。

这些颜色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色彩,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文化内涵。

3. 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中国建筑讲究的是“以人为本”,注重的是人们的体验和感受。

将观念落到工艺与建筑中,就是要将人的身体上下左右处处都体现、贯穿在建筑设计与营造中。

不单单是所谓的“小缝隙”或“大门”,而是建筑物在人体感官上的触感和印象。

二、中国建筑的工艺技术中国建筑的工艺技术是中国传统高度发达的方面之一,并且长期的合理利用具有本土特点的材料也是其独特性之一。

建筑工艺技术繁荣,除了加强结构、防止地震之外,还荟萃了中国人的精湛技艺,深刻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1. 木结构工艺技术古代的中国人天生有一种对木的天赋,他们从树叶、借助自然形成了手工切割的木材,用线材将整个建筑体系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

下面是自己在翻阅了诸多资料之后对于传统建筑的理解。

首先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和谐性来了解,正如老师所讲,追求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和谐,既是建筑美必须遵循的空间结构的原则,也是建筑美得以显现自身的员重要的途径。

孤独的人,他的力量是有限的,孤独的美也是有限的。

中国传统建筑在于讲究建筑个体和群体组合的风水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热衷于建筑群体的全面铺排,象征严肃而有序的人间伦
理,也让我理解老师在第一次讲美学的根本是哲学。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体现出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
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

正如中国古人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即“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

这是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
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

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意识,更自觉深刻的体现在园林建筑中,在园林里面,建筑不必拘泥于一正两厢,伦理象征或多或少的被冲淡甚至完全消失,建筑布局获得最大的自由度。

建筑与山水花木等有机的组织成为一系列风景画,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

典型的苏州园林,可称中国园林的代表作,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出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独具匠心的营造出“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

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是苏州园林建筑美中不可或缺的一点。

另外从我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我来自北方,对于北方四合院再熟悉不过,四合院也体现和谐的特点,在建筑上对称圈闭,与外部隔开,平实,方正体现着一种中国传统伦理中正直刚正之气。

使居住之地区别于街坊闹市,但它的和谐性我觉得更多体现在人文上,想想古代,四合院可是一个家族整体居住的,一大家子人生活居住在一起,彼此日常生活都
交集在一起,本身就会促成家人的和睦团结,一种安全感与归属感,这是我自己的感觉,我初来到南方时,就很惊讶南方基本房屋的构建,它没有院墙,房间外面便是空旷的,使我感觉不到家的一种安全感,后来也了解到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长期的思想文化意识的差异,总之中国传统建筑之精妙非一时促成,需慢慢去理解,去感受,用心灵去感受,也许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美,另外中国传统建筑也透着传统的伦理精神,昭示了中国文化重伦理秩序及群体和谐的特点。

其次,我想从中国传统建筑组合的内向性来说,内向性是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特征之一,曾有人说“中国的城镇,小自乡里,大至都市,所有的建筑无不遵循着组合的内向性原则而刻意布局的。

府邸中院中有院,园林中园中有园,城市中更是层层内向,城门中有翁城,外城中有内城......”可见这种内敛性的空间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追本溯源应是中国传统意识里一种谦虚内敛的民族心理,也正如宗白华曾说过,“空间感的不同,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不同的世界观和对生活最深的体会。

”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向性也正表达着中国传统的人文意识,审美情
趣。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四方定而中心成”使的复杂的建筑群既有一定的秩序性,在空间分配上有“礼”又有据。

从具体的建筑中去分析,例如北京故宫的建筑群,沿着庭院,天井等天地相通的室外空间以及封闭的室内空中轴线中心对称展开,九进九出,复合的群组里形成间。

其中轴线确定为南北走向,主体建筑坐北向南的朝向,建筑群组的主题建筑居中设置,规划设计一依以宫殿为主体、中轴对称的传统原则,重要建筑布列于中轴线上,井然有序又起伏跌宕,擒纵开合中尽显空间与建筑的变化之妙。

城市布局之严谨周密、宫殿建筑之壮丽伟巨,均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杰出成就,内部空间完整统一,气势聚而不散,不得不令他人钦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中国古代建筑的内向性,也表现在对墙的关注,首先是城墙,中国古代的城池几乎没有不筑城墙的,从某中意义上来讲,没有城墙就不足为城。

“城墙,围墙,来来去去都是墙,构成中国每一个城市的框架,它们彼此围绕的,这就是中国人何以名副其实的将城市称作为城,没有城墙的城市,正如没有屋顶的房屋,它比任何其他建筑都更能标志中国式居住建筑之特色。

”其次是坊墙,均由高墙围合,坊墙内是封闭的社区,再
次是院墙,院墙是用来分割内外的,以体现内外有别
的观念,对墙的重视,不仅处于心理安全隐蔽的考虑,也反应相对封闭的内向性格。

每次回家,在西安看到
那高高城墙,便会使我心中肃然起敬,它凝聚的是先
人的智慧,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遥远的古代遗址,静下心,有时仿佛能感受到它所处的那个年代,这可
能就是建筑的妙之所在。

内向性空间意识作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一部分已成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
念和行为准则。

并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多个领域。

无论
是建筑设计还是艺术制作都不可能将这样的文化传
承分隔开,
最后,关于阴阳的融合性,以《易传》为代表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建筑有着多方面影响。

山之南为阳、以山之北为阴,阳为刚,阴为柔。

中国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即背阴向阳,按传统习俗,居中面阳为尊,而东西次之,西北为卑,例如,四合院的正方背阴向阳,而且正方通常高于侧房,为长辈所居住,两侧则为晚辈子媳所住。

再如,故宫的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为最主要的建筑,位居整个宫城的中心,内廷则以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二宫为中心,皇妃太子等居所如众星拱月的围合其旁,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在体量
和尺度上注意“适形而止”,不追求过分的高大,这与西方古代建筑每每以巨大的尺量和超然的尺度来追求崇高的理念正成对比,例如,太和殿是清明最高等级的建筑,虽然气势恢弘,但长不过63.96米,宽只有37.17米,远不及古罗马的万神庙,但其经过3层白玉雕花栏杆的层层叠收,起到阳中蕴阴,刚中见柔的效果,哲学中“阴阳合和”的对立统一原则。

皇家建筑群体中突出设计的“唯我独尊”。

建筑无论大小,中轴线(主干道)都只设计一条,象征着“唯一”,这与古代理念中奇数为阳有关。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代表阳,地代表阴,并以一,三,五,七,九奇数为阳,九被列为阳极,更具吉祥的含义,成为古代建筑设计所关注的重要因素,天坛的祈年殿按明清尺寸:高9丈9尺,台基3重,屋檐3层,东西配殿都是9间,圜丘由3层汉白玉露天平台组成,其台阶、栏杆、铺石地板等,数目都取“九”的倍数,可见阴阳在数方面的独特应用及追求。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环境强调阴阳二气。

唐杨筠松认为,“古代建筑总体环境由阴阳二气所化生……阴阳二气是元动力量”,这种元动力不断推动我国建筑注重阴阳因素的使用,古代建筑家认为:所谓“负阴抱阳”,一般都在房屋选址时后面应有主峰龙脉山,左右有次峰或冈阜的左辅右弼山……前面有月牙形的池或弯曲的水流,水的对面还有对景的案山,轴线……坐北朝南。

基址正好处于这
个山水环抱的中央。

“负阴抱阳”须坐北朝南,北面是阴面、南面是阳面。

“屋合太阳星”为吉,坐北朝南则采光通风俱佳;形势上后山直立者为“立格”,能生气;倾斜不正者为大凶,不宜居。

这便是阴阳在建筑环境的选取上所起的指示性作用。

自己所理解的传统建筑美,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美,需要自己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美,老师引给了我们方向,探索就只能靠自己,中国传统建筑,是几千年,无数人付出毕生尽力甚至性命所筑建的,如果我们足够幸运,能看到那历经世代变化,依旧沧桑未逝的建筑,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它们的美,感受它们所处的那遥远古代,感受古人们的独具匠心,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厚重。

生活中多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许我们并不懂美的标准,但只要我们认为它美,那它就发挥了它美的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学号:010*******
姓名: 张欢欢
班级:地质试验140班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