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合集下载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对称和平衡:中国古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建筑物的左右、前后、上下都要保持平衡,体现出中国人追求和谐的思想。

2. 建筑材料丰富:中国古建筑采用的材料包括木、石、砖、瓦、泥等,这些材料都是当地自然资源的产物,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3. 重视装饰和细节:中国古建筑注重装饰和细节,建筑物的门窗、梁柱、屋顶等都会进行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体现出中国人对美的追求。

4. 依山傍水:中国古建筑往往建在山水之间,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景观。

5. 重视空间布局:中国古建筑的空间布局非常讲究,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分隔清晰,各个房间之间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体现出中国人对空间的精细处理。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十分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震性能,也非常适合中国的气候和地质条件。

2.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征,它具有牢固的支撑性能和美观的造型,由此产生的空间感也非常丰富。

3. 建筑色彩: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大多采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吉祥和美好寓意。

4. 园林景观:中国古建筑往往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建筑群和私家园林,这些园林景观非常注重景致、造型、布局等方面的完美融合。

5. 装饰工艺: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包括彩画、雕刻、砖雕、石雕等多种技艺,这些工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们的建筑结构、
色彩、园林景观和装饰工艺都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中国古建筑也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1.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建筑注重整体性和和谐性的表现,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设计中经常运用“五行”学说和阴阳理论,以及宇宙观念,追求整体的平衡。

2.木结构:中国古典建筑很大程度上采用了木结构。

木结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震性能,也反映了中国珍视自然、尊崇木材资源的特点。

3.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古典建筑非常重要的一种特征,是通过一系列木雕或石雕构架组成的。

斗拱在建筑中承担着支撑和装饰的作用,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装饰细节和精湛工艺的追求。

4.层次分明:中国古典建筑常以多层次的形式呈现,从底层的牆基,到塔基、天井,再到上层建筑的主体,各个部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层次感明显。

5.廉价素朴:古代中国的建筑多以木、土、砖等材料建造,这些材料相对廉价,注重经济实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朴素情怀。

6.道家思想影响:中国古典建筑常常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建筑的设计中,强调自然与人的融合,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7.多檐式屋顶:中国古典建筑常常采用多檐式屋顶,即由多个层叠的檐口组成。

多檐式屋顶不仅在视觉上增加了建筑的宏伟感,也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透风功能。

8.装饰细节:中国古典建筑强调装饰细节的精湛工艺。

在建筑的柱子、门、窗等部分常常能看到各种雕刻和彩绘,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品味和雕刻技艺。

9.园林景观: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常常与园林景观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建筑群体。

园林常常注重将建筑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独立而儒雅的空间。

10.孔子思想影响:中国古典建筑常常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尊重传统和教育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常常运用了经典的传统元素,如卦、经文等,以彰显文化底蕴。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以其优雅、和谐、朴实的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文化。

这些建筑不仅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构结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斗拱和榫卯结构,使得建筑物整体稳定耐久。

2.山水结合:建筑常常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将山水融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寓意的精美建筑。

3.规制严谨: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多采用模数,现代人将其称为规格,将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化。

规格既考虑到实用性又统一建筑的风格。

4.曲线美: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人工曲线,表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的柔美之美。

5.色彩丰富:古代建筑色彩斑斓,多采用红、黄、褐等颜色,更具特色。

同时,颜色也常常寓意着一定的文化内涵。

6.经济实用:以方便和耐用为原则,注重在规制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的经济实用性,实现寓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古今中国建筑特点

古今中国建筑特点

古今中国建筑特点
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以及地域与气候的不同,中国建筑形式大为不同。

古今中国建筑有以下特点:
1. 工艺独特
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工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

中国工匠在材料处理、墙面装饰、檐口雕琢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工艺,这些工艺在各个时期的建筑中都能看到。

2.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营造环境、室内布局、装饰到构件设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3. 反映地域特色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个民族深受土地所塑造,建筑风格也因地域之别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色。

4. 历经千年的传承
中国建筑历史有着悠久的传承和发展历程,长期的传承和演化使得中国建筑在材料、结构、工艺、装饰等方面层出不穷。

5. 依托环境景观
中国传统建筑不是孤向栖身,而是做在一种环境之中,这种环境中包含着周围的山水、建筑之间的关系、房间布局等。

因此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成为衡量房屋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其环境之美。

6. 历久弥新的永恒美
中国建筑艺术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高度成就,它既是科学的,又是一门融哲学、美学于一体的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财富和传统文化的象征。

7. 以准备灾害为前提
中国古代结构设计是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

例如,明清时期北京古建筑群的建筑均为水泥混合物结构,以减少易爆炸的木材使用,从而减少火灾发生概率,还有很多其他的准备措施都在建筑结构与设计中体现。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下面将从原始社会到清代,分别介绍每个时代的建筑特点。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建筑主要是简陋的各类住宅和祭祀用建筑。

住宅一般以竹木为结构,覆盖着草、树皮等材料。

祭祀用建筑则以土坑、石头等简单的方式搭建,用于举行祭祀仪式。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和城墙方面。

夏朝宫殿以方形建筑为主,多为木结构,屋顶覆盖着茅草或瓦片。

城墙则采用土坯砌筑,以保护城市的安全。

商朝:商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祭祀用建筑和城墙方面。

商朝宫殿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屋顶覆盖着瓦片。

祭祀用建筑主要是祭祀神灵的祭坛,多为方形或圆形,以土坯或石头砌筑。

城墙则采用砖石砌筑,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西周:西周时期,建筑风格逐渐趋于庄重和规整。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屋顶覆盖着琉璃瓦。

宫殿内部装饰丰富,彩绘壁画和雕刻技艺得到了很大发展。

城墙则采用石头砌筑,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建筑风格逐渐趋于宏伟和雄伟。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屋顶采用斜坡状,覆盖着琉璃瓦。

宫殿内部装饰更加精美,墙壁上常见彩绘壁画。

城墙则采用砖石砌筑,高大厚实,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秦朝:秦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陵墓和城墙方面。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屋顶采用斜坡状,覆盖着琉璃瓦。

陵墓则规模宏大,采用山体开挖的方式,墓室内设有大量陪葬品。

城墙则采用砖石砌筑,高大厚实,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汉朝:汉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陵墓和寺庙方面。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屋顶采用斜坡状,覆盖着琉璃瓦。

陵墓则规模宏大,采用山体开挖的方式,墓室内设有大量陪葬品。

寺庙则多为木结构,屋顶覆盖着琉璃瓦,内部供奉佛像或神像。

唐朝:唐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寺庙和园林方面。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六、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 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 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
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 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 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 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 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 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北京2008奥运会主会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 巢”的设计。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纳 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呵 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体 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架构,外观 看上去就仿佛是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 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 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 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 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五、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
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 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 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 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 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 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 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 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 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 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建筑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二、融合
西方沉淀出的建筑文化有不少至今还在影响着我 们。中国的现代建筑文化,一定要建立在西方的建筑 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引进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化,同时 融合中国的建筑文化传统。北京西郊的香山饭店,建 筑师贝聿铭除了运用中国庭园的布局以外,在墙面的 设计中加入传统建筑的菱形以及来自西藏的宗教图样, 在一栋具有现代建筑空间的旅馆中,表达了丰富多元 的中国意象。北京东单的王府饭店,具有西方后现代 风格,局部采用中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呈现了中西 风格的相互交融。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以下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1.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特点:先秦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宫殿、墓地和祭祀场所为主。

宫殿建筑大多采用方形布局,以木材和土石结构为主。

-代表建筑:陕西西安的兵马俑。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特点: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西亚和中亚的影响,基本建筑结构采用集中式布局,并增加了一些外来元素。

特别是佛教寺庙的兴起,使得寺庙建筑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3.隋唐时期(公元589年-907年):-特点: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丰富的装饰和雕刻,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稳固和庄重。

佛寺和宫殿以及各种公共建筑得到了大规模的建造。

-代表建筑:陕西西安的大雁塔,江苏扬州的瘦西湖。

4.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特点: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和改良,建筑结构更加优雅和精致。

曲尺式建筑布局和建筑雕刻、装饰得到了大力发展。

-代表建筑:北京的颐和园,浙江杭州的灵隐寺。

5.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特点: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北宋时期的优点,注重平面布局和建筑细节的精湛雕刻。

特别是园林建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代表建筑:苏州的拙政园,江苏扬州的个园。

6.元明时期(公元1279年-1644年):-特点: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蒙古和西亚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更为宏伟和壮观,采用多变的色彩和装饰。

-代表建筑:北京的故宫,四川成都的武侯祠。

7.清代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特点:清代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庄重和对称。

宫殿和寺庙采用明亮的色彩,装饰华丽,以黄色为主色调。

-代表建筑:北京的天坛,江苏扬州的瘦西湖。

以上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概括。

虽然每个时期的特点各异,但都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筑设计应该说是融合民族文化意蕴 的设计风格,构建更富创新意识的设计观念,而且这 种努力一直贯穿于中国设计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研究 探求融合民族文化意蕴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创新的 一项重要课题。也就是说在积淀丰厚的民族文化精神 及时代审美观念的同时,使建筑设计充分体现本民族 的文化语意,是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 通过传承、融合、创新把现代建筑植根于中华民族文 化的土壤中,建立在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思维基础之上, 同时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及现代技术,才能创造出符合 时代精神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建筑。
中国传统院落虚实相生:或外实内虚, 或内实外虚,或自由布局,势态流通。这 三种基本型又可以不同方法和规模相结合, 或严整的全局中渗透着自由局部或自由的 格局中存在着严整的片断,组成丰富多样 的群体。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 “软和谐”,表现出内向、收敛的性格。 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万千,院 外却趋于平静,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 一起,尽现图画中泼墨挥毫的境界。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生气 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建 筑物(包括塔、楼)的沉重感显得轻松,让凝固显得欲动。 若“大气”产生于理,则“生气”产生于情。情越浓,艺 术性越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 能比拟的。而西方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不在建筑物本身,而 在其附着的雕塑或绘画——观赏艺术,无法给建筑物自身 带来生气。

一、传承 中国最能代表文化纯正与品格高雅的建筑便是古代木结 构建筑——特有的大屋顶铺陈华丽的斗拱。这些具有中 国特色的建筑无疑代表着中华民族自身独特的文明传承, 作为中国千百年来古代建筑所选择的结构体系,无数工 匠在其上发挥和表现了他们的才华和睿智,也创造了许 多辉煌的建筑奇迹,从而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 建筑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三、富丽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 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 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四、重山林风水
中国历代的职业风水先生,去除迷信成分,可称 得上是选址专家。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 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 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 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 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得宜于 人类生存得最佳选址。

二、融合 西方沉淀出的建筑文化有不少至今还在影响着我 们。中国的现代建筑文化,一定要建立在西方的建筑 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引进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化,同时 融合中国的建筑文化传统。北京西郊的香山饭店,建 筑师贝聿铭除了运用中国庭园的布局以外,在墙面的 设计中加入传统建筑的菱形以及来自西藏的宗教图样, 在一栋具有现代建筑空间的旅馆中,表达了丰富多元 的中国意象。北京东单的王府饭店,具有西方后现代 风格,局部采用中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呈现了中西 风格的相互交融。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传统建筑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 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 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 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 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 表现形式。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大气 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 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 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最充分地体 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
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 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 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 不够开阔,在中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 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 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 统一。
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 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 构的屋身。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另一方 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 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 善美的统一。但不论是何种建筑,结构上的基、柱、 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状上也加工成 装饰构件,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

五、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 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 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 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 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 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 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 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 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 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 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三、创新 筑师应该在不断探求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努力寻求一个当的切入点,以彰显出更具生命 力的文化特征。
上海金茂大厦就是从传统中提取满足现代 生活需要的空间结构的范例。金茂大厦塔楼平面 双轴对称,提炼“塔”的形意,外形柔和的阶梯 韵律,勾出了刚劲有力的轮廓线。其应用新技术 手段表现中国古塔的韵律是那么地惟妙惟肖,避 开了从形式上、空间上的具象传承,而从更深层 的文化美学上去寻找交融点,用技术与手法来表 现地域文化的精髓。从建筑布局和细部处理等多 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建筑的形态语言运用 与变异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下拥有新的活力。在 此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六、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 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 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 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 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 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 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 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 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