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基于修辞学“同一”+理论视角的探讨
热拉尔·热奈特修辞学思想研究

热拉尔·热奈特修辞学思想研究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是当代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几位批评家之一。
他也是上世纪60-8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新批评的重要代表。
作为一位不断思考和创新的天才批评家,他在修辞学、叙述学、文本理论、比较诗学和美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开掘和研究。
他博古通今,博学善辩,治学严谨,思维活跃,一生著述丰富,理论思想深奥繁杂。
其文学批评理论和诗学研究成果在法国和西方学界曾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他在叙述学理论及跨文本理论方面都有独创性的发现,修正或者澄清了许多模糊的概念。
这些研究成果对当代西方文学批评许多概念的建构和阐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或许正因为这些方面的突出贡献遮蔽了他在早期修辞学领域的开掘与发现。
热奈特早期致力于修辞学研究是与20世纪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新批评重视文学第二符号系统研究有关。
早期他受罗兰?巴尔特要构建文学科学----符号学的启发,开始思考语言符号如何转变为文学语言的奥秘和内部规律。
他致力于修辞学研究,尤其是辞格研究,目的是要探索语言的实质和文学符号的外延与内涵范畴。
此外他要探寻修辞学与符号学所存在的渊源关系。
他强调结构主义新批评是不能忽略传统理论资源的,所以提出了有必要让文学研究回归远古以来的诗学和修辞学传统。
他主张要建构一种开放型的诗学,让诗学成为批评的补充。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尤其是国内学者对热奈特早期修辞学思想的研究及其价值却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迄今为止,在论及热奈特的诗学思想时,仅有少数文章论及了热奈特的狭义修辞学及辞格理论。
而大部分文章都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只略作涉及,很少出现专论。
本文以热奈特狭义修辞学、比喻学及辞格分类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修辞学和比较文学等研究视角,首先探讨其狭义修辞学及辞格分类理论建构的历史背景以及主观动机,分析其狭义修辞观的本质及其价值。
本文提出热奈特力图建构狭义修辞学与法国早期结构主义新批评注重文本意义的阐释以及强调对符码功能的解读有关。
从伯克同一理论视角看“红色经典”音乐再度走红

从伯克同一理论视角看“红色经典”音乐再度走红[摘要]伯克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修辞学家,其新修辞学理论是对古典修辞学思想的继承和扩展。
同一理论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核心内容。
今年恰逢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各种活动,诸如唱红歌等迎接党的90岁生日。
“红色经典”音乐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本文应用伯克同一理论从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认同三个方面分析“红色经典”音乐这一特殊历史文化产物如何获得认同而再度走红。
[关键词]伯克;同一理论;“红色经典”“红色经典”音乐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创作和传唱的各类健康和进步的音乐作品。
今年的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随着“2011中国红歌会”“唱响中国”等红歌选秀节目的举办,“红色经典”音乐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和媒体关注。
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 是新修辞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被认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最伟大的修辞学家。
本文应用伯克同一理论分析“红色经典”音乐再度得以走红是因其成功再造后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时代发展的环境需求以及国家意识形态支持等方面认同的结果。
一、“同一”的三种方式伯克提出了三种方式来获得认同,即“同情认同”(identification by sympathy)、“对立认同”(identification by an antithesis)与“误同”(identification by inaccuracy)。
同情认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情感。
例如,“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肺腑之言,就通过“农民”这一特点与广大农民以及农民出身的受众实现了同一,因而,他赢得了亿万农民受众的深切爱戴与拥护,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在很多情况下,“同情认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基于共同利益的认同方式来实现劝说的。
这是最接近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规劝意义的认同,但其涵盖面和意义更为广泛。
修辞学Burke同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

颠倒每一对关系比的顺序可创设另外10 种关系比。
2016/3/22
• 伯克将关系比看作为因果关系。 • 场景—— 行为关系比指在某一场景所发生的行为, 这是由行为发生需要场景所要求的, 行为的恰当与 否取决于场景。 • 例如, 一个教堂场景决定只有某些有某种特征的行 为才会在那里发生。比如, 祈祷行为在这种场景中 是合适的, 而高声喧哗则是不合适的。 • 方法——行为关系比指明执行某一行为的方式。 例如, 如果用十四行诗的形式表达观点, 要求形成 某种韵律与节奏的形式。
Dramatistic pentad
Attitude
• 除了行为、场景、执行者、方法和目的五 个因素外, 伯克有时还在分析动机中包括"态 度"( attitude) , 方法就是指完成某一行为的 方法, 态度则指完成某一行为的方式。
• 比如, 用锤子修造某物是工具或"方法", 而勤 奋地去做则是"态度", 即"怎样去做" ( 1969: 236) 。态度是发出某种行为的心理准备, 它 使行为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行为, 但它不一定 总能引起行动。
2016/3/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5 elements
• 五个要素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 伯克引入了"关系比"( ratio) 来描述戏剧主义分析方法中五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它们是 一种共存的关系, 体现了发话者的"选择"与"决定"。 • • • • • 场景——行为 场景——方法 行为—— 目的 行为——方法 执行者——方法 场景——执行者 场景——目的 行为——执行者 执行者—— 目的 方法——目的
2016/3/22
博克新修辞学同一理论与口译本质

”与 “ 体 ”是 同 义 词 ,说 “ 与 B 同一 就 等 于 A 与 B 同 体 ” 周 A 。
博克把 “ 劝说”与 “ 同体”和 “ 同一 ”等同起来 ,因为劝说是 同一的结果。他举例说:“ 劝某人时 ,只 有用他那样的语言说话,使用同样 的手势,运用相 同的语序与 比喻,持有相同的态度和观 点,在 以上诸多
关键词:同一; 口译本质;译者;源语者; 目的语者 中图分类号:H 1. 文献标识码 :A 3 9 5 文章编号:
刘宓庆先生 《 口笔译理论研究》引论里提到 “ 翻译 ) ( 研究 的跨学科性 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翻译 学这类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必须十分关注,以整体观来对它加 以观照 ,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科视角对它 的审视,开放性应是 2 世纪翻译研究的重要特色 。 】 ’ l ”[ 从西方新修辞学 的角度研究 口译是两者有机 的结 l 《
方面与他同一 , 才能劝说他。 ”比起劝说, 的同一行为在先 。 人 说话人要 自己先有所认 同, 尔后方能去劝说。
收稿 日期 :2 1- 20 00 0- 9
作者简介 : 耿
-
立 ( 92 ) ,重庆市人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南方翻译 学院国际文化 交流 学院副院长 ,讲师. 17一,女
二 、 同一理 论 对 口译 过程 的 阐 释
( )译者与源语者的同一: 口译 中听辨与理 一 解始终要对源语者 “ 文本 ”忠实 吕俊先生强调 了文本对于翻译者的重要性。他 认为: 文学翻译在 内的文学活动是一种对话 , “ 翻译
感。 博克认 为这种认同最接近规劝。 对立认同是 “ 一 种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的最迫切 的形式。’ 的分 ’ 这里
2 0 年 第 4期 01
重 庆 三峡 学 院 掌 报
关于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思考

关于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思考高万云鹿晓燕提要本文把中国修辞学现状的原因归为修辞的实用性和即时性,前者决定了修辞学研究的分散性和隐没性,后者遮蔽了修辞学研究的规律性与客观性。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修辞学建构的分层理论,并揭示了修辞学研究的特有方法和方法体系。
关键词修辞学理论方法一、中国修辞学现状的深层原因近年,我们对中国修辞学的本体理论与研究方法、个性特征与外围关系、生存危机与学科出路等作了一些思考,如发表于《学术月刊》1997年第10期的《跨学科与跨世纪--汉语修辞学的个性与出路》,发表于《首都师大学报》2004年第3期的《中国修辞学的现状和出路》,发表于《修辞学习》2005年第5期的《关于修辞学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然而,现在看来,过去的好多认识都未深入中国修辞学的理论深处,故而本文试图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之上,再作一些自认为较前有所突破的深度思考。
在以往的文章中,我们把中国修辞学学科地位不高的主因归结为学科内部的不争气与学科外部的不重视,这当然有些道理,如修辞学者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去开发修辞学新领域和升华新认识,如不少非修辞学者仍认为修辞学不“学”有“术”,等等。
然而我们却很少从修辞学学科本身去挖掘,去认识。
我们曾指出,与其说人是语言的动物,不如说人是修辞的动物,因为无论创造语言还是使用语言,说到底都是修辞行为,即为了有效地把个体的人联系起来,就要考虑优化利用载义符号和传递媒介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人类从很早的时候起,就认识到了修辞的重要性,中国的“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本质上说的是修辞问题。
然而,修辞如此重要,为什么修辞学却始终不得彰显呢?虽然中国也曾有过百家争鸣的修辞鼎盛时期,但作为总结修辞规律的修辞学却建立很晚。
虽然西方早在古希腊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修辞之学,并且修辞学在历史的进程中几度处于“显学”的地位,但它仍然是命途多舛,从中世纪到20世纪中期,西方修辞学又几度跌入低谷。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什么修辞须臾不可离,而修辞学却往往不到位呢?我们认为,修辞学的“不显”自然有其社会的原因,但从它自身的性质来看,与其说是“缺位”,不如说是“隐身”。
修辞学"同一"理论视角下的读者意识与英语写作教学

解 ?在写作过程 中, 需要注意什么方 面的 内容?等等 在对这些问题 我 进行 系统的 回答之后 , 作者也就基本 上能够筛选 出对作 文有用 的材料
了。
力 。然而 , 在我 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中, 很少有学者对写作者 与读者 之
间的关系进行研 究 。事实 上 , 读者对于 写作活动有重要 的意义 。Mo_ f ft e 曾说 :任何教写作 的人 , t “ 其首要任务就是 培养读 者意识 。如果 不培 养读者意识 , 教学就难有 什么效果 ” 。也就是说 , 者意识与写作有 着 读 密切 的关系 。本文试运用近代西方修辞学家伯 克的“ 同一 ” 理论 对写作 活动进行剖析。 二、 修辞学“ 同一” 理论概述 现代 修辞学 家肯 尼 思 ・ 克 ( e nt B re 的 “ 伯 K ne uk ) 同一 ” i ni a h ( et e- d f i t n 理论是 对古典修辞学 定义 的主要延伸 , 同一 ” 于“ i) o “ 来 实质 ” 一概 这 念, 自我 由各种实质或特性构 成 , 包括物质 、 职业 、 朋友 、 行为 、 信念和 价值观等 等 。当我们 与他人享有 某些共同特 质时 , 我们就取得 了与人 的 同一 。同一离不开 “ 同体 ”cnu s ni1, (osbt t ) 当两个实体在实质上通过 a a 共 同点 、 度 、 质拥有 或其它 特性相联 系时 , 态 物 他们就 是同体 的。例 如, 男人 和女人 虽然 不同 , 但他们可以通过共享“ 性” 人 这一特质来形成 同体 。两位 风格迥 异画家可通过“ 艺术家” 这一特质来形成 同体 。在伯 克看 来 , 同一 ” “ “ 与 同体” 同义词 , “ 是 说 A与 B同一 就等 于说 A与 B同 体” 。肯 尼思 ・ 伯克( en t B re的“ K ne u ) 同一” i n f a o ) h k ( e t ct n 理论与亚里 d i i i 斯 多德 的修 辞学 思想 不谋 而合 , 如他 在 《 正 动机 语法 》 A G a m r f ( r ao m Moie)中所言 :你 只有 跟另外一个人说 同样 的话 , 同样的手势 , t s v “ 做 具 有 同样的声调和语 序 , 使用同样的意念 、 度和观点 , 态 只有把你 的方式 与他 ‘ 同一 ’ 起来 , 你才会使他接受劝说 。在古代 , ” 修辞 活动 的主要特 点 是演讲 , 通过演讲达到劝说 目的, 而现在大众传媒则完全改变 了修辞过 程, 把人 与人之 间 、 组织 与组织之 间的一切交 流活动都认 为是修辞 活 动, 现代修辞更注重语境“ 同一” 实现劝说 目的。 来 由此看 来 , 西方修 辞学 非 常重视读 者( 听众) 在修 辞活动 中 的作 用 。写作 也是一种修 辞活动 , 只不 过是从原来 的 口头修辞转 到了书面
修辞学Burke同的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

ldentification by antithesis
· Identific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we have shared the same "enemy",which can be seen as the behavior of joining together to fight against the common enemy.
dentification &Dramatistic Pentad
Identification
"同一"(identification)的概念是伯克对修辞学定义 的主要延伸,"同一"来自于"实质"这一概念,自我由 各种实质或特性构成,包括物质、职业、朋友、行 为、信念和价值观等等。 当我们与他人享有某些 共同特质时,我们就取得了与他人的同一。 同 一 离不开"同体"(consubstantial),当两个实体在实质 上通过共同观点、态度、物质拥有或其它特性相 联系时,他们就是同体的。
· 正是通过修辞,我们能消除分离,实现同一与同体。在分离中, 我们可以发现修辞的基本动机,即人们进行交际以消除分离与 隔阂,正是因为有隔阂的存在,同一才有意义。
Dramatistic pentad
·The dramatistic pentad forms the core structure of dramatism,a method for examining motivations that the renowned literary critic Kenneth Burke developed.
伯克“同一”理论视角下的广告分析

【摘要】肯尼斯·伯克是美国新修辞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对20世纪美国新修辞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伯克的主要修辞理论包括“同一”理论以及“戏剧五位一体”理论等。
本文立足于伯克的“同一”理论,分别从“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这三个方面对广告文本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广告的修辞过程和修辞目的。
通过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广告语言的修辞,也有利于深化对伯克“同一”理论的理解。
【关键词】伯克;同一;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广告一、引言20世纪以来,西方修辞学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新修辞学也不例外。
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兴起的新修辞学理论,不仅是对西方古典修辞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其的挑战和否定。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传统修辞学多把修辞看作是“劝说”,即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对听众发表的演讲。
当代修辞学的本质则在于它可以在人类的交往中解决分歧,促进共同理解和社会的和谐。
它的目的已不再是劝说,而是研究如何用修辞去加强人类的沟通和理解,用修辞手段去缓和社会矛盾并解决社会问题。
肯尼斯·伯克是美国新修辞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
他的新修辞学理论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思想,但是他又在许多方面发展了新的修辞理论。
在他众多的论著之中,有许多是致力于对修辞学分析的范围进行重新定义和拓宽,并试图把其运用于所有语言的使用形式。
伯克的研究源于古典修辞学,是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延伸,他认为修辞学的基本作用是“人类使用词语形成态度或者导致他人采取行为”。
伯克认为修辞学具有非常广阔的领域:“哪里有劝说,哪里就有修辞。
哪里存在意义,哪里就有劝说。
”他还提出了“同一”理论和“戏剧五位一体”理论,促进了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发展。
传统修辞学的主要术语是“劝说”,其重点是在深思熟虑的意图,而新修辞学的主要术语是“同一”,它把一部分未意识到的因素也包含在诉诸之中。
在伯克的“同一”理论中,他把传统的“劝说”置于对现代人的生存环境中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同一”这一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2期2014年6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V ol.31No.2Jun.2014文章编号:1001-4543(2014)02-0164-04Presentation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修辞学“同一”理论视角的探讨卢军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1209)摘要:Presentation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尝试从“同一”理论这一全新的修辞学视角来探讨高职学生的Presentation,发现“同一”理论在Presentation的准备阶段、陈述阶段与反馈阶段都具有极大的指导与启迪意义。
关键词:presentation;高职英语教学;“同一”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B0引言全球化进程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1]。
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有效地为其综合教育服务。
因此,高职英语的教学要在教授基础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强调其实用性,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而服务。
由此可见,高职英语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同学应付PETS或四、六级考试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种语言工具来适应其能力需要,并同时提高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实践证明,Presentation作为英语交际教学的一种新型手段,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在真实情景下进行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
国内的一些学者对此有不少的研究,但几乎没有研究者将修辞学与Presentation结合起来。
本文尝试用修辞学“同一”理论这一全新的视角来探讨解读高职学生的Presentation,以此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而为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1Presentation与修辞学的互通性根据维基百科全书的解释,Presentation(演示,汇报)指的是通过演讲或各种辅助手段(比如电脑或投影仪展示)向观众介绍或解释某一信息内容而进行的行为活动(Presentation is the act of introducing via speech and various additional means (for example with sharing computer screen or project-ing some screen information)new information to an au-dience.)。
Presentation主要分为两大类:口头汇报(Oral presentation)和书面/海报汇报(Poster presenta-tion),其中口头汇报使用得更为广泛。
宽泛来讲,口头汇报有三大基本目的:告知、劝说和建立良好的意愿(to inform,to persuade and to build good will)。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进行的Presentation,意指学生走上讲台发言陈述。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进行英语演讲的能力,帮助教师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兴趣的重要环节。
在西方,修辞学是一门发展成熟的学科,对修辞学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阶段,一般认为,当代修辞学,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的修辞学称为新修辞学,而19世纪以前的西方传统修辞学称为古典修辞学[2]。
从古希腊到19世纪后期,修辞学一直是西方传统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主要用于培养演说家,让他们能有效地运用论辩、演说等技巧来鼓舞、激励听众做出相应的行动[3]。
因此,西方修辞学一收稿日期:2013-12-03通讯作者:卢军坪(1982–),甘肃天水人,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修辞学,电子邮箱jplu@。
基金项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3年度校基金项目(No.A30XK11X036)资助第2期卢军坪:Presentation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修辞学“同一”理论视角的探讨165直被看作是“说服的艺术”,是主要研究演讲的艺术,也是西方人文思想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
由此可见,Presentation和修辞很大程度上具有互通性。
首先,Presentation和修辞都是一种交际活动。
Presenter作为修辞者和受众进行互动,达到说服并影响受众行为目的的交际活动。
其次,Presenter 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演讲者,需要运用一定的演讲技巧对受众进行影响,展示呈现环节,最终实现其演讲目的。
进入20世纪,在诸多学科的影响下,新修辞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修辞理论突破了传统领域,从以劝说为基础的传统模式扩展到以语言为主体的运用象征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模式。
Presentation作为一种运用各种象征手段进行演讲展示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讲毫无疑问是一种修辞行为。
下面,作者通过分析当代修辞学领军人物伯克的“同一”理论来探讨其对高职学生Presentation的指导意义。
2修辞学“同一”理论介绍谈到当代新修辞学,人们马上会想到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思・伯克(Kenneth Burke,1897∼1993)。
他提出了著名的“同一性”(identification)理论,这是对古典修辞学定义的延展。
“同一”来自“实质”这一概念,自我由各种实质或属性构成,包括物质、职业、朋友、行为、信念和价值观等。
当我们与其他人享有某些共同属性时,我们就取得了与别人的“同一”。
“同一”离不开“同体”(consubstantial),当两个实体在本质上通过共同点、态度、物质拥有或与其它特性相联系时,他们就是同体的[4]。
例如,男人和女人虽然不同,但他们可以通过共同的特质“人性”或“人”这一特质来形成同体。
两位风格不同的画家可通过“艺术家”这一特质来形成同体。
伯克的“同一”学说对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思想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正如他在《动机语法》(A Grammar of Motives)中所言:“你只有跟另外一个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手势,具有同样的音调和语序,使用同样的意念、态度和观点,只有把你的方式与他的‘同一’起来,你才会使他接受劝说。
”[4]在古代,修辞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演说,通过演讲实现劝说目的,而现在的大众传媒则彻底改变了修辞过程,把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一切交流活动都认为是修辞活动,现代修辞学更注重语境的“同一”来实现劝说目的。
伯克把“劝说”与“同一”等同起来,因为“劝说”是“同一”的结果,人的“同一”行为会带来说服的结果。
3“同一”理论在Presentation中的应用在作者进行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会在上课刚开始让两位同学就事先准备好的话题进行8分钟的陈述或演讲,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对陈述主题进行材料收集,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进行语言输入。
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让他们用英语表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英语基础。
学生Presentation的基本环节有准备阶段、陈述阶段与反馈阶段[5]。
我们发现,修辞学“同一”理论在这三个阶段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应用。
3.1准备阶段首先,学生应该明确Presentation的目的。
Presentation依据它的目的划分为信息型、说服型和娱乐型三种类型,其侧重点不同,所使用的策略也不同。
其次,他们应该充分了解受众的年龄、经历、兴趣和知识水平,选择受众关注以及感兴趣的话题,要特别注意选题是否适合presenter(演讲人)与audience(受众)之间进行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有多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和受众取得“同一”,吸引受众的注意。
作者所教的高职英语课本里面有一单元的话题是有关环境保护的,其实有关环境保护的素材和资料很多,但上课那天巧逢植树节,所以该组同学讲到作为大学生该如何保护环境时其中之一便是参加植树活动,培养环保意识。
而在座的同学正好于前一天参加了班里组织的植树活动,所以当演讲者将他们植树的照片通过ppt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时候,同学们都很兴奋,在听完演讲者陈述之后,所有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各抒己见。
此次Presentation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演讲人在准备阶段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兴趣点,事先假想如果自己是听众,有关环境保护的话题最想听到什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共同植树的经历”和受众取得最大的“同一”。
伯克把听众“本质上是说话的对象”作为修辞的一个条件。
伯克相信,修辞学也能涉及自我,把它作为听众,即“自我即听众”。
166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31卷在他看来,一个人可以是自己的听众。
甚至在他私下的思想里,培养某种观念或意象,产生他所希望得到的效果,这就是修辞的作用。
所以,学生应该充分考虑Presentation的场合和情景以及主要内容和关键点。
在正式展示Presentation之前,想象自己为听众,先给自己进行展示讲述,掌握时间和语速,熟悉演讲内容,如果有需要修改调整的地方就马上进行修改。
这样,在正式陈述的时候才能吸引受众,取得理想的效果。
3.2陈述阶段在陈述阶段,学生作为演讲人,他的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非常重要。
尽管伯克的修辞学使用了“语言”这一术语,但他认为修辞学应当包括非语言因素或非象征情景,“他们可以被看作是具有劝说作用的一种象征”。
因此,学生陈述时的手势、眼神、姿态、衣着这些非语言情景或客体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符号,包含在“意义”的劝说组成部分的推理中。
从演讲人坚定的眼神,受众可以感受到一种自信,增强他们对传播信息的可信程度的信赖;仪表整齐,衣着得体,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手势的运用有时可增强演讲的气势,把汹涌澎湃的激情传递给受众。
其次,学生要在陈述过程中学会运用视听辅助设备,这有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提高受众的兴趣、支持Presentation的观点、强调Presentation的衔接、帮助受众记忆、辅助陈述按照顺序进行。
视听辅助设备包括:麦克风、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图表、实物、录音录像设备等。
高职英语第四册课本有一单元的话题是“How to Sell Anybody Anything in Three Minutes”,该组的两名同学在做Presentation的过程中,一个扮演推销员,另外一个扮演学生的身份,他们选择的是大学生宿舍这一场景,模仿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宿舍经常有推销人员来推销的现象。
同时将实物道具直接带进课堂,并且做了传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演讲人正确的语音、语调、适中的语速等,都会帮助受众理解所陈述的内容,这对于Presentation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意味着交际的失效,使听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