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辞学理论1总论
现代修辞学

现代修辞学目录第一章修辞概说第一节修辞的意义第二节修辞的含义及定义第三节修辞学研究的范围第二章修辞和语境的关系第一节语境赋予修辞以确切含义第二节语境决定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第三节语境决定修辞的优劣第四节语境和修辞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第三章修辞学的性质第一节修辞学不属于纯语言学而属于大语言学第二节修辞学不属于科学部门而属于艺术部门第三节修辞学是一门边缘科学第四章词语选择第一节声音的配合第二节词语意义的锤炼第五章句式选择第一节常式句和倒装句第二节陈述句和反问句第三节疑问句和祈使句第四节肯定句和否定句第五节主动句和被动句第六节长句和短句第七节紧句和松句第六章准语言的运用第一节准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第二节准语言的产生第三节准语言的特点第七章叙述方法的选择第一节正叙第二节倒叙第三节平叙第四节插叙第八章修辞选择的角度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节修辞选择的角度第二节修辞选择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修辞格的运用第一节修辞格的定义和命名辞格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比喻第三节比拟第四节比拟和比喻的同与异第五节移就第六节移就和比拟的区别第七节通感第八节通感和移就的同与异第九节通感和比喻的同与异第十节夸张第十一节移情第十二节移情和拟人的同与异第十三节借代第十四节借代和借喻的同与异第十五节跳脱第十六节双关第十七节双关和借喻的区别第十八节婉曲第十九节婉曲和双关的区别第二十节反语第二十一节拈连第二十二节拈连和比拟的区别第二十三节反饰第二十四节移姓第二十五节量词移用第二十六节相反相成第二十七节相反相成和反饰的区别第二十八节转品第二十九节拆词第三十节易色第三十一节仿词第三十二节同异第三十三节同异和仿词的区别第三十四节衬托第三十五节反衬和对照的区别第三十六节自言相违第三十七节自言相违和反饰、相反相成的区别第三十八节对偶第三十九节对照第四十节对照和对偶的区别第四十一节迭现第四十二节示现第四十三节摹绘第四十四节回避第四十五节呼告第四十六节呼告和拟人的区别第四十七节排比和层递第四十八节反复第四十九节反复和排比的区别第五十节顶真第五十一节回环第五十二节回环和顶真的区别第五十三节回环和回文的区别第五十四节错综第五十五节设问第五十六节反问第五十七节反问和设问的区别第五十八节成语活用第五十九节飞白第六十节别义释词第六十一节数代第六十二节同形第六十三节同词转跌第六十四节杂混第六十五节修辞格的综合运用第六十六节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第六十七节对修辞格荷载信息的理解及其欣赏第十章语言风格第一节语言风格及其要素第二节风格的属性和特点第三节风格的基本类型第四节风格的稳定性和变移性第五节风格的评价后记修订版后记。
[重点]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
![[重点]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c8571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0.png)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
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
本文认为,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媒介即是讯息包含着这样含义:一,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很大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二,媒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在指导大众传媒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介讯息麦克卢汉传媒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该书中麦克卢汉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都使人体的延伸;人类世界将会成为“地球村”。
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众多领域具有启发性。
其中,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认识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角度。
对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首先要正确理解麦克卢汉思想中媒介的概念,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着区别和联系的。
一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对媒介的定义是大同小异的,一般认为媒介就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
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换个表达法就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
在这里逻辑上是成立的。
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
学术思想与研究路径新修辞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异与同

框架: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等,通过对文本、话语、语篇 的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
研究方法:批评话语分析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文本、话语、语篇 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
关系
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的异同点
新修辞学:强调语言符号的修辞功能,注重语言符号的修辞效 果
批评话语分析: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注重语 言符号的社会功能
研究路径:新修辞学注重语言符号的修辞效果,批评话语分析 注重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
理论框架:新修辞学强调语言符号的修辞功能,批评话语分析 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新修辞学:研究对象为语言符号,目的在于揭示语言符号背后的社 会、文化、心理等深层次含义。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对象为话语,目的在于揭示话语背后的权力、 意识形态、文化等深层次含义。
异同点:两者都关注语言符号和话语,但新修辞学更注重语言符号 的深层次含义,而批评话语分析更注重话语的深层次含义。
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异同点
批评话语分析:对文本、话语、符号等进行批评性分 析,揭示其背后的权力、意识形态、价值观等
话语与权力:通过话语分析,揭示话语如何与 权力、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相互作用
话语建构:通过话语分析,揭示话语如何建构 社会、文化、政治等意义
话语与文化:通过话语分析,揭示话语如何与 文化、社会、政治等相互作用
研究对象和目的的异同点
新修辞学:主要采用定性研究 方法,如文本分析、案例研究 等
批评话语分析:注重社会文化 背景,强调话语与社会、政治、 经济等因素的关系
修辞学概论

【概论】语言学的一门学科。
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如何依据题旨情境。
运用名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怜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它与语用学联系较紧。
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修辞可分为:信息修辞、语用修辞、心理修辞、社会心理修辞、模糊修辞、接受修辞、对比修辞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更清楚了解别人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便于分析、欣赏文学作品。
【语源】汉语中的最早的修辞一词出现在《易经》:“修辞立其诚”。
是修饰文辞的意思修辞的“辞”可以分为文辞(写文章所用的)和言辞(或称语辞,口头说话所用的)。
最初的修辞和语言一样,重心都在说话方面;就连“辞”这个字最初也是指言语,而非文字的组合——说文解字:“讼辞也。
”後来重心才向文辞发展。
【历史】修辞学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展起来的。
这时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是指演说的艺术。
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的艺术》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辞为辩证法的相对物,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修辞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在中国古代,先秦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
例如庄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比喻手法。
两汉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
魏晋之后,不少文学批评作品如各式各样的诗话、词话都有谈论修辞,但专门谈修辞学的作品还很少。
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辞”二字的意思和现代理解相同的作品,书内亦谈了不少修辞手法。
而宋朝陈骙的《文则》则可视为第一部修辞学的专著。
五四运动以后,修辞学摆脱了文学批评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当时的修辞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模仿西方的修辞著作;辑录古人的说法。
修辞格总论

学分册》)
▪ 分类: Nesfield认为修辞格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源于人类
心智的三大能力(the three chief faculties of the human intellect)从心理学上讲,修辞活动主要依赖人类的三种 联想能力
▪ 比较或对相似性的感知 (association by similarity)
e.g. The influence of the Crown has increased, is increasing, and outght to be diminished.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3)
李鑫华, 2001:8-11)
▪ 依据所使用的语言手段分类
▪ Walter Nash’s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 A linguistic view on figures
Scheme (figures of syntax)
e.g.
Last night Japanese forces attacked Hong Kong. Last night Japanese forces attacked Guam. Last night Japanese forces attacked the Philippine Islands. Last night the Japanese attacked Wake Island. This morning the Japanese attacked Midway Island. e.g. They have mouths, but they speak not: Eyes have they, but they see not. They have ears, but they hear not: Noses have they, but they smell not. (Holy Bible: Psalm 115) e.g. When trouble comes in through the windows love goes out through the doors. (并非并列关系)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of Studies by F. Bacon) (省略堆成)
修辞学Burke同的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

ldentification by antithesis
· Identific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we have shared the same "enemy",which can be seen as the behavior of joining together to fight against the common enemy.
dentification &Dramatistic Pentad
Identification
"同一"(identification)的概念是伯克对修辞学定义 的主要延伸,"同一"来自于"实质"这一概念,自我由 各种实质或特性构成,包括物质、职业、朋友、行 为、信念和价值观等等。 当我们与他人享有某些 共同特质时,我们就取得了与他人的同一。 同 一 离不开"同体"(consubstantial),当两个实体在实质 上通过共同观点、态度、物质拥有或其它特性相 联系时,他们就是同体的。
· 正是通过修辞,我们能消除分离,实现同一与同体。在分离中, 我们可以发现修辞的基本动机,即人们进行交际以消除分离与 隔阂,正是因为有隔阂的存在,同一才有意义。
Dramatistic pentad
·The dramatistic pentad forms the core structure of dramatism,a method for examining motivations that the renowned literary critic Kenneth Burke developed.
修辞学绪论

咚咚咚,楼板一阵闷响,两个 汉子走上楼来。这两人一个又高又 瘦,手里提着一杆哨棒;另一个却 是又矮又胖,手里提着两把铁锤。 二人落座,那矮胖子拍着桌子叫道: “店家!上酒!要好酒!有甚好吃 的也只管将来!”店小二见他二人 提着兵器,面相凶恶,不敢怠慢, 忙不迭上来服侍。
三、修辞与语言三要素 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 辞学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言各个要素的构成、 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提高表达效果。 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表示为:
语音 语义 第一平面
词汇 语法 第二平面
修辞 第三平面
她知道我们正打算报到。 她知道我们正打算报道。
刚才、钢材 攻克、功课 有利、有力 素材、塑材
不是所有修辞都一定要符合逻辑。 相反,有时,正因为“反逻辑”,而达 到某种修辞效果。例如:
“你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 又如: “最熟悉的陌生人”。 再如: “与其短暂、苟且地活着,我宁愿 永存地死去。”
第三节
பைடு நூலகம்修辞与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平时我们说话写 文章总得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 地点、场合,一定的题旨、语言本身的 具体环境;而且它不能离开更不能超越 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所有这一切都 是语言环境。 下面举一些利用不同的语境来提高 语言表达效果的例子:
20世纪最后20年,进入繁荣阶段。 主要代表作有:
李维琦:《修辞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宗廷虎等:《修辞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倪宝元:《汉语修辞新篇章》商务印书馆1992 王希杰:《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出版社1993) 《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修辞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沈谦:《修辞学》(台湾空中大学1995)
第一章修辞学概论

现代俄语(修辞学)授课教案第一章 修辞学概论修辞学与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不同,它研究的不是语言系统的某一个层面,而是语言各个层面的语言手段的修辞色彩,以及如何根据言语目的、环境、对象选择使用恰当的语言手段,准确的表达思想感情。
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解决言语对不对的问题,而修辞学解决言语好不好的问题。
如:打招呼,问候时可以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最普通的问候语;Добрый день!比较郑重;Здоро́во!语气随便,俚语;Привет, приветик, салют!用于关系亲密的熟人之间,尤其是年轻人。
请人吃饭时,说Кушайте на здоровье!表示客气,说Ешьте口气随便。
人死了,一般说у́мер, 用скончался表示对死者的尊敬,подохнуть原来指牲畜的死亡,用来指人时比较粗鲁。
修辞学正是把语言中的各种同义现象作为修辞手段为研究。
一、什么是修辞“修辞”一词的运用十分灵活,有时指修辞活动、修辞规律,有时指修辞现象。
我国古代使用的“修辞”一词的含义与我们今天不同。
南朝(南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将修辞解释为“修饰文辞”,该书的书名中“文心”指文章的用心,即主要思想;“雕龙”则指文章雕刻龙纹般地精雕细刻,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修辞学著作,其中列举了各种文体及常用的修辞手段。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修辞学研究范围扩大,现代修辞学突破了以往对“修辞”狭义的理解。
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陈望道(20世纪30年代)在《修辞学发凡》中认为应该从广义上理解修辞:“修”指调整或适用,“辞”指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和适用语辞。
修辞的主旨是根据题旨(тема речи)和情境(ситуация речи)来调整言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题旨指的是言语内容,话题;情境指交际的言语环境,如时间、对象、地点等因素。
俄语中将修辞学用стили́стика来称名。
“Стилистика —— это наука о формах наилучшего употребления языка в различных сферах общения, в различных видах речев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二、修辞学研究的内容1、语言单位修辞学(стилистика языковых единиц),挖掘语言各层面语言单位的修辞色彩,研究同义的语音、词汇、语法手段,这也是是实践修辞学(практическая стилистика)的主要研究内容,具有实践倾向和实用性质,指导学生的实际语言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om an art to theory
▪ Since Aristotle rhetoric has been faced itself with the task of
constructing theory. Though Aristotle saw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hetoric and dialectics, he failed to peruse it in rhetorical theory as much as in rhetorical practice. His excessive emphasis on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rhetoric, the persuasive modes, results in the negligence of the theory construction. What Aristotle left us is not a rhetorical philosophy but a manual for speech strategies and argumentation (Natanson 133-139).
(彭炫和温科学,《外语教学》,2004) 2.1 A theory construction about language and meaning 2.2 inten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s the determinants of meaning 2.3 knowledge is created by argument
修辞学的哲学转向
修辞学的哲学转向是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结果。 语言哲学:以语言为分析和研究对象的哲学学科。与科学哲学、
逻辑哲学、道德哲学并列。它着重从哲学的角度研究(1) 语言的本质、结构和一般特征,(2)研究语言同实在、思 维的关系,(3)研究各种表达式的指称和意义,(4)真 理和必然性,(5)意向性和言语行为,(6)理解和阐释 等问题。 当代,哲学转向了以语言为中心的概念分析,即哲学不去寻找 与概念相关的现象,如道德、正义与因果关系,或者确定概 念的理想存在形式,他们关心的是:概念的意义是什么,给 那些与概念有关的术语下定义以及谈论概念过程中出现的意 义问题。
▪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rhetoric is owing
to the efforts of rhetoricians such as Richard M. Weaver and Maurice Natanson. Weaver believes that rhetoric is philosophic in that it connects itself with a branch of dialectics concerning choice and avoidance. With dialectics as the presupposition can rhetoric be of significance. Natanson decides the limits of rhetoric. Rhetoric shoul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guage and its reference, brain and consciousness, knowledge and some knowledge, etc.
epistemology (theory of knowledge, branch of philosophy that studi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knowledge); 2.4 ideology and power are extended through discourse 3. language is a social behavior: social turn of rhetoric (鞠玉梅,《川外》, 2003) 4. language is a social behavior: symbolic behavior (Kenneth Burke) 4. a theory of language: discourse-focused theory construction 5. effect-oriented 6. A comprehensive theory: no unified paradigm and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Hu Shuzhong, 2002: 123)
当代西方修辞学概览
柴改英
内容
1. 当代西方修辞学的总体特征
从定义管窥 从历史考察 从论题了解
2. 当代西方修辞学的主要理论
理查兹的修辞哲学 (✓) 博克的戏剧主义(✓) 图尔明的论辩理论(✓) 福柯的话语理论
▪ 从定义管窥
Rhetoric has grown to encompass a theory of (1) language as a form of social behavior, (2) of inten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s the determinants of meaning ,(3) in the way that knowledge is created by argument, (4) and in the way that ideology and power are extended through discourse. In short rhetoric has become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language as effective discourse.
——Patricia Bizzell, etc., 1990: 89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体现的特点
Rhetoric:
1. A turn from art to theory 2.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philosophy-based (philosophical turn of rheto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