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素材PPT疾病课件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PPT课件

概念,所代表的意义只有患者才能理解
例:患者认为人的心脏不是位于正中
将全部字中的 “心” “忄”
思想 忄田 忄目
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1)
3.情感障碍
异常心境:焦虑 抑郁 易激惹
情感倒错—不协调
矛盾情感
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1)
4.意志和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 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 紧张综合征:木僵、蜡样屈曲 违拗(主动、被动) 刻板言语、动作
精神分裂症 —— 疾病负担
全球: 总疾病负担的前10位
中国: 总疾病负担的前20位
精神分裂症
——
原 因 经济困难 知识缺乏 歧视和偏见
疾病负担
(仅30%左右接受正规治疗)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核心症状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 • • • • 个性改变 类焦虑、抑郁障碍的症状 偶然出现的不可理解的行为 敏感、多疑或不能解释的害怕 对自己躯体某部位的过分关注
1. 知觉障碍:
幻觉(hallucination) 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相应的感 觉器官出现的知觉体验
幻觉的分类
按映象定位: 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 按感官部位: 幻听 幻视 幻嗅 幻味 幻触 内脏性幻觉
言语性幻听
命令性幻听:第二人称幻听 评论性幻听:第三人称评价患者当时的思维或行为
过。
* 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三、病程标准
四、排除标准
一、症状标准( ≥2/9项 单纯型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 或思维贫乏 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 或强制性思维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 PPT课件

1860年Morel描述早发性痴呆:青年发病,表现退 缩、怪异,最后衰退。 1863年Kahlbaum描述:紧张症
1871年Hecker描述:青春痴呆
Kraepelin
1898年Kraepelin提出,上述所有疾病应归于一类, 即早发性痴呆。
早发性痴呆的核心在于早期发病、慢性进行性病 程和“痴呆”的结局。 首次以疾病的自然过程——起病、病程、结局及 临床表现对精神疾病进行了分类,将精神病分为 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区分了早发性痴呆和躁郁 症等内源性精神病和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名称。
何为分裂?
精神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分裂 各种精神活动之间的分裂 同一精神活动内部的分裂 同一精神活动内容的分裂
–紧张综合症:既有有不自主服从,模仿症,蜡 样屈曲,又有拒抗,木僵。
精神分裂症概念的形成
以前处理方法—收容,诊断—疯子。
19世纪前叶:对精神病进行了现象学描述,但精 神疾病的分类混乱,标准不一。
– “一级症状”并非精神分裂症的特异性症状,其它一些精神障碍如双相 情感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中均可见到; – 没有一级症状也可诊断精神精神分裂症。
80 年代初, Crow 提出精神分裂症生物异质 性的观点,且以生物学和现象学相统一的 观点,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和分析,将精 神分裂症按阳性、阴性症状群进行分型。 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 幻觉、妄想、怪异的行为紊乱。 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 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 体验、注意缺陷等。
Bleuler(1)
Bleuler的不同观点:
– 许多病人不一定是早期发病,其病程可能是急性或亚 急性,结局也不一定是痴呆; –Kraepelin未分析症状之间的内存联系和本质; –Kraepelin认为心理因素只起临时性的作用,更强调大 脑结构与精神症状的关系,但Bleuler认为许多症状都 有心理原因,症状更多地与环境应激有关。
第三章精神分裂症PPT课件

急性起病并表现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外观上可以与躁狂病人很相似,两者的情感反 应以及与周围的接触明显不同。躁狂病人情感活 跃、生动、有感染力,不论喜怒哀乐均与思维内 容一致,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
此外,躁狂病人具有心境愉快的体验,思维 奔逸,反应敏捷也是其重要特点
精神分裂症病人虽然活动增多,但不伴有情 感高涨,情感变化与周围环境也不配合,接触比 较困难,行为具有杂乱无章和冲动性。
24
▪ 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 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
谬的妄想; ▪ 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 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 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 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临床症状
❖ 特征性症状
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 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 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 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 ❖ 病期: CCMD-3 :1个月
DSM - Ⅳ:6个月
.
23
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 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 症另规定:
▪ 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 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
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 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
制性思维;
.
空气枕头,间或出现模枋言语及模枋动作。诊断:精神分 裂症,紧张型木僵
.
34
.
35
紧张型的主要症状表现
此外,躁狂病人具有心境愉快的体验,思维 奔逸,反应敏捷也是其重要特点
精神分裂症病人虽然活动增多,但不伴有情 感高涨,情感变化与周围环境也不配合,接触比 较困难,行为具有杂乱无章和冲动性。
24
▪ 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 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
谬的妄想; ▪ 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 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 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 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临床症状
❖ 特征性症状
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 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 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 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 ❖ 病期: CCMD-3 :1个月
DSM - Ⅳ:6个月
.
23
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 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 症另规定:
▪ 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 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
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 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
制性思维;
.
空气枕头,间或出现模枋言语及模枋动作。诊断:精神分 裂症,紧张型木僵
.
34
.
35
紧张型的主要症状表现
精神分裂症讲稿PPT优质课件

Hecker(1871)则将发生于青春期而具有荒谬、 愚蠢行为的病例,称之为青春痴呆。
概念起源发展
德国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1896) 认为上述不同描述并 非独立的疾病,而是 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 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 春期,最后发展为衰 退,故合并上述类型 命名为 “早发性痴 呆”。
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
(2)双生子研究 该型起病一般较急,发病年龄较轻,发病后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较大,部分患者迅速出现精神衰退,预后较差。
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单卵双生子的发病率约为双卵双生子的46倍。
(3)寄养子的研究
是将两组出生后的孩子送到与父母亲隔离的另一个环 境中养育对照,到发病的危险期年龄进行随机抽样 调查,提示能有较高的患病率。
精神分裂症讲稿
(优选)精神分裂症讲稿
爱德华·蒙克(1863- 1944),是19世纪末至20世 纪初具有世界声誉的挪 威艺术家,西方表现主 义绘画艺术的先驱。他 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创 作了大量带有强烈悲剧 意味和感情色彩、描写 人类真实心灵的美术作 品。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分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后
2. 脑结构和脑影像学的异常
1970年以来,CT、MRI、PET等技术用于精神 分裂症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颞 叶、基底节、丘脑体积小、脑室扩大等改变。
另一些研究发现,仅30%左右的患者有以上所 描述的某些结构改变,而且连续观察未发现进 行性改变,表明这些病变不是由进行性病理过 程所致。因此,脑结构的某些改变到底是精神 分裂症的原因还是其结果尚无定论。
20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 布鲁勒(Eugen Bleule本病的临床 特点是精神分裂联想障 碍、情感淡漠、意志缺 乏和继之而来的内向性, 提出“精神分裂”的概 念,加以本病的结局并 非皆以衰退而告终。因 此,将这一疾病命名为 “精神分裂症”。
概念起源发展
德国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1896) 认为上述不同描述并 非独立的疾病,而是 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 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 春期,最后发展为衰 退,故合并上述类型 命名为 “早发性痴 呆”。
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
(2)双生子研究 该型起病一般较急,发病年龄较轻,发病后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较大,部分患者迅速出现精神衰退,预后较差。
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单卵双生子的发病率约为双卵双生子的46倍。
(3)寄养子的研究
是将两组出生后的孩子送到与父母亲隔离的另一个环 境中养育对照,到发病的危险期年龄进行随机抽样 调查,提示能有较高的患病率。
精神分裂症讲稿
(优选)精神分裂症讲稿
爱德华·蒙克(1863- 1944),是19世纪末至20世 纪初具有世界声誉的挪 威艺术家,西方表现主 义绘画艺术的先驱。他 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创 作了大量带有强烈悲剧 意味和感情色彩、描写 人类真实心灵的美术作 品。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分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后
2. 脑结构和脑影像学的异常
1970年以来,CT、MRI、PET等技术用于精神 分裂症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颞 叶、基底节、丘脑体积小、脑室扩大等改变。
另一些研究发现,仅30%左右的患者有以上所 描述的某些结构改变,而且连续观察未发现进 行性改变,表明这些病变不是由进行性病理过 程所致。因此,脑结构的某些改变到底是精神 分裂症的原因还是其结果尚无定论。
20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 布鲁勒(Eugen Bleule本病的临床 特点是精神分裂联想障 碍、情感淡漠、意志缺 乏和继之而来的内向性, 提出“精神分裂”的概 念,加以本病的结局并 非皆以衰退而告终。因 此,将这一疾病命名为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学PPT课件:精神分裂症

案例
看見小汽車就恐懼地問他人:“那是不是來逮捕我的?”患者 記憶智能無障礙,只是孤獨離群;生活懶散,時而恐懼、激 越,時而自語自笑、凝神傾聽。一次,突然對電風扇下跪, 說聽到電風扇裏有一男聲責罵他是“叛徒和內奸”。認為自 己腦子想的事被別人知道,“監視器就是鄰居家的答錄機和 自己的手錶”。問患者為什麼時哭時笑?患者回答:“我腦 子被一死者控制,我哭笑不受自己支配。”該病例診斷為精 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其他因素
• 4. 子宮內感染與產傷 CRP • 5. 神經發育病因學假說
新皮質形成期神經細胞從大腦深部向皮層遷移過程 中出現了紊亂,導致心理整合功能異常。 • 6. 社會心理因素 精神分裂症與社會階層、經濟狀況有關,病前性格 多表現為內向、孤僻、敏感多疑。
臨床表現
前驅期症狀
常見表現: • 情緒改變:抑鬱,焦慮,情緒波動,易激惹等; • 認知改變:古怪或異常觀念,白日夢,可表現為學習或工
•根據上述發現,研究者對ARMS個體進行了鑒別,準確 率達到了80.3%(敏感性75.8%,特異性84.8%)。
•
(Schizophr Bull. 2014 Jun 9.)
2. 神經病理學異常
CT、MRI、PET等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並非“功能性” 精神病,腦部存在異常。 發現有部分病人有腦室(尤其是)擴大和腦皮質萎縮。 PET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幻聽時,丘腦投射區有 啟動現象,表明病人丘腦的感覺濾過作用受到損害。
•精神分裂症
臨床分型— I/II型分類
1980年由英國學者Crow提出 Ⅰ型精神分裂症的特點
急性起病 陽性症狀 緩解後社會功能良好 對藥物治療反應良好 多巴胺功能亢進
•精神分裂症
臨床分型— I/II型分類
精神分裂症分析精选幻灯片

.
9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是多基因和多因素,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结果。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10
1. 遗传因素
(1)家系调查 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机率越高, 如父母一方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子女 的患病率为16.4%左右。 而父母亲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则 子女的患病机率可高达35-68%之间。
11
12
精神分裂症 „预后不佳“ „预后良好“
健康者
< 丘脑体积
< 灰质 (前额叶) > 侧脑室 > 第三脑室
Staal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1
13
14
MRI或有助于预测精神病高危个体的转化
Koutsouleris及其同事使用支持向量机分析了66名ARMS 个体的MRI数据。研究者希望,通过使用这种多变量模 式的识别方法,他们能够发现前额叶、颞叶及皮质下脑 区的变化,进而鉴别“真假”高危个体。
作能力受损; • 感知改变: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 行为改变:如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多疑,孤僻; • 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乏力等
20
21
22
23
显症期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 为常见(议论性、评论性)。
(二)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妄想
被动体验 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
46
4. 抑郁发作
紧张型木僵须与抑郁症性木僵鉴别。抑郁症病人活动 减少,反应迟滞,严重是可以达到亚木僵或木僵状态。 此时病人思维活动困难,动作极度缓慢,情感低沉忧 愁,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十分相似
精神分裂症木僵表情呆板,情感淡漠,与周围环境协 调性较差,但两者的情感障碍和与环境的接触困难有 本质的区别
9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是多基因和多因素,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 共同作用结果。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10
1. 遗传因素
(1)家系调查 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机率越高, 如父母一方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子女 的患病率为16.4%左右。 而父母亲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则 子女的患病机率可高达35-68%之间。
11
12
精神分裂症 „预后不佳“ „预后良好“
健康者
< 丘脑体积
< 灰质 (前额叶) > 侧脑室 > 第三脑室
Staal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1
13
14
MRI或有助于预测精神病高危个体的转化
Koutsouleris及其同事使用支持向量机分析了66名ARMS 个体的MRI数据。研究者希望,通过使用这种多变量模 式的识别方法,他们能够发现前额叶、颞叶及皮质下脑 区的变化,进而鉴别“真假”高危个体。
作能力受损; • 感知改变: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 行为改变:如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多疑,孤僻; • 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乏力等
20
21
22
23
显症期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 为常见(议论性、评论性)。
(二)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妄想
被动体验 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
46
4. 抑郁发作
紧张型木僵须与抑郁症性木僵鉴别。抑郁症病人活动 减少,反应迟滞,严重是可以达到亚木僵或木僵状态。 此时病人思维活动困难,动作极度缓慢,情感低沉忧 愁,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十分相似
精神分裂症木僵表情呆板,情感淡漠,与周围环境协 调性较差,但两者的情感障碍和与环境的接触困难有 本质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志减退
家务、学习、工作困难,无计划或有计划不施行 活动减少,不料理个人卫生
紧张综合征
全身肌张力增高 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紧张性兴奋(可交替出
现)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1.偏执型(paranoid type)
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妄想+幻觉(幻听)为主,症状长期保留 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 起病多在30岁以后 人格改变和衰退不明显
诊断标准
B.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
自起病以来在显著较长时间内,一个以上 重要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或 自我照料)明显地较起病前差得多。
可见于各种社会文化和各个社会阶层中 成年人口终生患病率约1%左右 2个患病高峰:16-18岁 & 30岁左右
男性:16-20多岁之间 女性:25-30岁之间 50%病人曾试图自杀,10%病人最终死于 自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近亲患病率很高,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 同卵双生子是异卵双生子的4-6倍 大多数人认为该病是多基因遗传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2. 紧张型(catatonic type)
临床上较少见 以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 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 典型表现是出现紧张综合征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3. 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
青春期发病,起病急,进展快,多在2周 内达到高峰
情感改变为主:情感肤浅,不协调,喜怒 无常,开幼稚玩笑
1992年stahley制定了阴性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PANSS),对定量化评定和研究提供了工具
诊断标准
Schneider一级症状
争论性幻听 评论性幻听 思维鸣响或回响 思维被扩散 思维被撤走
思维阻塞 思维插入 躯体被动体验 情感被动体验 冲动被动体验、妄
想知觉
诊断标准
A. 特征性症状
思维破裂,言语松散,不连贯;有时伴有 妄想、幻觉;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
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4. 单纯型(simplex type)
起病慢,持续发展 早期表现类似“神经衰弱”,如疲劳感,
失眠、工作效率下降 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
社交缺乏、生活无目的 起病不被重视,常被误认为“不求上进”,
4.子宫内感染、产伤 5.神经发育障碍 6.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多数患者病前性格内向、孤僻、 敏感多疑,病前6个月有相应生活事件
社会因素:阶层、经济状况低者发病率高、 预后差
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
幻觉最突出
幻听、幻视、幻触、幻嗅、幻味
幻听最常见
争论性、评论性、命令性、思维鸣响
影响其行为
概述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 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精神病
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 方面的障碍
其特征是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
概述
多起病于青壮年 缓慢起病,病程迁延, 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 部分人可保持基本痊愈状态。
流行病学
下列2项以上,均应在一月内的显著较长时间 里呈现(如经有效成功的治疗,限期可以较 短)。
➢妄想 ➢幻觉 ➢言语紊乱
➢明显的紊乱或紧张症行为
➢阴性症状,即情感平淡、言 语 贫乏、或意志减退
注:如妄想荒谬怪异,或幻觉是对患者的行为或思想作实况广播样的 评议,或有2个以上声音在互相对话,则仅需1项便已足够。
思维贫乏
语量贫乏,缺乏主动言语,回答问题异常简短 回答问题时间延长,内容过于含糊、概括、信
息量少
临床表现
3、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或平淡
表情呆板,缺少变化,言语及身体语言减少 语调平淡单调,少有目光交流 丧失幽默感,无动于衷 对亲人感情冷淡,不关心人
情感倒错
临床表现
4、意志与行为障碍
临床分型—按生物学与症状学统一的观点分型
症状表现 生物学基础 药物反应 预后
I型
阳性症状为主 无认知改变
多巴胺功能 亢进
抗精神病药物 反应良好
良好
脑细胞丧失退
II型
阴性症状为主 化,额叶萎缩 抗精神病药物 有认知改变 多巴胺功能无 反应较差
差
改变
混合型 不符合/同时符合I型和II型精神分裂症的标准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分型 偏执型 紧张型 青春型
单纯型
特征表现
妄想+幻听
紧张性木僵与 紧张性兴奋交替
情感改变 思维破裂 初期不易发现 类似“神经衰弱” 疲劳、情感淡漠
起病病程 30岁以后 症状长期保留
早期即可发现
青春期发病 起病急,进展快
起病慢 持续发展
预后 尚可 差 更差
最差
5-羟色胺(5-HT)代谢障碍
5-HT2A 受体激动剂可促进DA的合成和释放 5-HT2A 受体拮抗剂能减少中脑皮层及中脑边缘系统DA的
释放→ 抗精神病作用 & 减少锥体外系反应
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
谷氨酸为中枢神经兴奋递质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 幻觉、妄想 及情感淡漠、退缩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意志消沉”,在病后多年才能就诊 治疗效果较差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未分化型
同时具有一种以上亚型的特点,但没有明显的分组特征
衰退型
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在3年以上,最近1年以 阴性症状为主,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精神残疾
残留型
过去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至少2年一直未缓解, 目前病情虽有好转,但残留个别阳性或阴性症状
患者在幻觉支配下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 的举动
临床表现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妄想
荒谬性,坚信不移 常见为被害和关系妄想 与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联系
被动体验
丧失了精神与躯体活动的支配感,感到受人 控制
常与被害妄想联系起来
临床表现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联想障碍
交谈“费劲”,逻辑、修辞、完整性均出现问题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词语新作 语法、逻辑、概念上的混乱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神经病理学异常
中前颞叶、额叶脑组织萎缩、额叶功能低下 脑室扩大、沟回增宽 有人观察发现:大脑无器质病变者以阴性症
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为主 大脑有器质病变者以阳性症状(妄想、思维、
行为紊乱)为主
病因及发病机制
3.神经生化学异常
多巴胺(DA)功能亢进
突触间多巴胺水平↑→ 幻觉、妄想 阻断多巴胺受体的药物可治疗阳性症状
家务、学习、工作困难,无计划或有计划不施行 活动减少,不料理个人卫生
紧张综合征
全身肌张力增高 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紧张性兴奋(可交替出
现)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1.偏执型(paranoid type)
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妄想+幻觉(幻听)为主,症状长期保留 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 起病多在30岁以后 人格改变和衰退不明显
诊断标准
B.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
自起病以来在显著较长时间内,一个以上 重要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或 自我照料)明显地较起病前差得多。
可见于各种社会文化和各个社会阶层中 成年人口终生患病率约1%左右 2个患病高峰:16-18岁 & 30岁左右
男性:16-20多岁之间 女性:25-30岁之间 50%病人曾试图自杀,10%病人最终死于 自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近亲患病率很高,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 同卵双生子是异卵双生子的4-6倍 大多数人认为该病是多基因遗传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2. 紧张型(catatonic type)
临床上较少见 以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 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 典型表现是出现紧张综合征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3. 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
青春期发病,起病急,进展快,多在2周 内达到高峰
情感改变为主:情感肤浅,不协调,喜怒 无常,开幼稚玩笑
1992年stahley制定了阴性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PANSS),对定量化评定和研究提供了工具
诊断标准
Schneider一级症状
争论性幻听 评论性幻听 思维鸣响或回响 思维被扩散 思维被撤走
思维阻塞 思维插入 躯体被动体验 情感被动体验 冲动被动体验、妄
想知觉
诊断标准
A. 特征性症状
思维破裂,言语松散,不连贯;有时伴有 妄想、幻觉;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
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4. 单纯型(simplex type)
起病慢,持续发展 早期表现类似“神经衰弱”,如疲劳感,
失眠、工作效率下降 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
社交缺乏、生活无目的 起病不被重视,常被误认为“不求上进”,
4.子宫内感染、产伤 5.神经发育障碍 6.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多数患者病前性格内向、孤僻、 敏感多疑,病前6个月有相应生活事件
社会因素:阶层、经济状况低者发病率高、 预后差
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
幻觉最突出
幻听、幻视、幻触、幻嗅、幻味
幻听最常见
争论性、评论性、命令性、思维鸣响
影响其行为
概述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 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精神病
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 方面的障碍
其特征是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
概述
多起病于青壮年 缓慢起病,病程迁延, 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 部分人可保持基本痊愈状态。
流行病学
下列2项以上,均应在一月内的显著较长时间 里呈现(如经有效成功的治疗,限期可以较 短)。
➢妄想 ➢幻觉 ➢言语紊乱
➢明显的紊乱或紧张症行为
➢阴性症状,即情感平淡、言 语 贫乏、或意志减退
注:如妄想荒谬怪异,或幻觉是对患者的行为或思想作实况广播样的 评议,或有2个以上声音在互相对话,则仅需1项便已足够。
思维贫乏
语量贫乏,缺乏主动言语,回答问题异常简短 回答问题时间延长,内容过于含糊、概括、信
息量少
临床表现
3、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或平淡
表情呆板,缺少变化,言语及身体语言减少 语调平淡单调,少有目光交流 丧失幽默感,无动于衷 对亲人感情冷淡,不关心人
情感倒错
临床表现
4、意志与行为障碍
临床分型—按生物学与症状学统一的观点分型
症状表现 生物学基础 药物反应 预后
I型
阳性症状为主 无认知改变
多巴胺功能 亢进
抗精神病药物 反应良好
良好
脑细胞丧失退
II型
阴性症状为主 化,额叶萎缩 抗精神病药物 有认知改变 多巴胺功能无 反应较差
差
改变
混合型 不符合/同时符合I型和II型精神分裂症的标准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分型 偏执型 紧张型 青春型
单纯型
特征表现
妄想+幻听
紧张性木僵与 紧张性兴奋交替
情感改变 思维破裂 初期不易发现 类似“神经衰弱” 疲劳、情感淡漠
起病病程 30岁以后 症状长期保留
早期即可发现
青春期发病 起病急,进展快
起病慢 持续发展
预后 尚可 差 更差
最差
5-羟色胺(5-HT)代谢障碍
5-HT2A 受体激动剂可促进DA的合成和释放 5-HT2A 受体拮抗剂能减少中脑皮层及中脑边缘系统DA的
释放→ 抗精神病作用 & 减少锥体外系反应
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
谷氨酸为中枢神经兴奋递质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 幻觉、妄想 及情感淡漠、退缩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意志消沉”,在病后多年才能就诊 治疗效果较差
临床分型—按症状特征分型
未分化型
同时具有一种以上亚型的特点,但没有明显的分组特征
衰退型
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在3年以上,最近1年以 阴性症状为主,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精神残疾
残留型
过去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至少2年一直未缓解, 目前病情虽有好转,但残留个别阳性或阴性症状
患者在幻觉支配下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 的举动
临床表现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妄想
荒谬性,坚信不移 常见为被害和关系妄想 与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联系
被动体验
丧失了精神与躯体活动的支配感,感到受人 控制
常与被害妄想联系起来
临床表现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联想障碍
交谈“费劲”,逻辑、修辞、完整性均出现问题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词语新作 语法、逻辑、概念上的混乱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神经病理学异常
中前颞叶、额叶脑组织萎缩、额叶功能低下 脑室扩大、沟回增宽 有人观察发现:大脑无器质病变者以阴性症
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为主 大脑有器质病变者以阳性症状(妄想、思维、
行为紊乱)为主
病因及发病机制
3.神经生化学异常
多巴胺(DA)功能亢进
突触间多巴胺水平↑→ 幻觉、妄想 阻断多巴胺受体的药物可治疗阳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