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脱毒技术
常见植物的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

甘蔗脱毒
甘蔗脱毒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去除甘蔗植株体内病毒 的过程,使其恢复健康生长。常用的脱毒方法包括热处理、 化学处理和微茎尖培养等。
快速繁殖
脱毒后的甘蔗植株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幼嫩的茎尖或根尖培养出大量 的无病毒植株。
案例效果
通过甘蔗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大量无病毒 的甘蔗种苗,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常见植物的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
目录
• 植物脱毒技术 •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 植物脱毒与快速繁殖的应用 • 植物脱毒与快速繁殖的前景与挑战 • 案例分析
01 植物脱毒技术
热处理脱毒
总结词
通过加热植物组织,使病毒粒子失活或抑制其复制,从而达到脱毒目的。
详细描述
热处理脱毒通常是将植物组织暴露在高温下,如热水或热蒸汽,使病毒粒子失 去活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植物,尤其是难以通过其他方法脱毒的植物。
在园艺上的应用
花卉产业的发展
01
通过植物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快速大量繁殖各类花卉苗
木,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花卉产业的发展。
园林绿化的优化
02
无病毒种苗生长健壮,抗性强,能够改善城市绿化效果,提高
园林景观品质。
切花和盆栽植物的生产
03
利用植物脱毒与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大量生产优质切花和盆栽
植物,丰富人们的家居生活。
马铃薯脱毒与快速繁殖案例
01 02
马铃薯脱毒
马铃薯脱毒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去除马铃薯植株体内病毒的过程, 使其恢复健康生长。常用的脱毒方法包括热处理、化学处理和微茎尖培 养等。
快速繁殖
脱毒后的马铃薯植株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在人工控制 的条件下,利用幼嫩的茎尖或根尖培养出大量的无病毒植株。
植物脱毒的名词解释

植物脱毒的名词解释植物脱毒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来清除或减轻植物体内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或毒素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它们吸收到有害的化学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空气污染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的积累可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其死亡。
因此,植物脱毒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植物健康的措施。
植物脱毒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方法是植物利用自身的代谢活性来降解、转化或排除有害物质。
植物细胞内具有一系列的代谢酶,这些酶可以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形式。
例如,一些植物能够利用酚氧化酶将有害的酚类物质氧化为酚醛,从而减轻其毒性。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营养代谢途径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更容易排除的形式,例如,通过甲基化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脂肪酸甲酯。
第二种方法是植物利用菌根共生的方式来脱毒。
菌根是植物根系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菌根真菌能够通过其特殊的吸附能力,吸附植物体内的有害物质,从而帮助植物减轻有害物质的负担。
此外,一些菌根真菌还能够分泌特定的酶类,帮助植物降解有害物质,促进其脱毒过程。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植物的解毒基因来提高植物的抗毒性。
研究发现,植物中存在许多解毒基因,这些基因能够编码各种解毒酶和蛋白,帮助植物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将这些解毒基因导入到目标植物中,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毒性。
这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提高其抵抗害虫的能力。
第四种方法是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来脱毒。
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利用生物体的生物化学反应能力来清除或降解有害物质。
在植物脱毒中,一些细菌和真菌具有降解有害物质的能力,可以与植物共同生长,并通过它们的代谢活性来清除植物体内的有害物质。
这种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修复领域,例如利用植物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总体来说,植物脱毒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过程,旨在保护植物的健康与生长发育。
《植物脱毒技术》课件

在玉米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去除病 毒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 质。
脱毒技术在森林植物上的应用
树木
在森林植物中,脱毒技术可以消除病毒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提高树木的生长速 度和木材质量。
竹子
在竹子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去除病毒对竹子生长的影响,提高竹材的产量和 品质。
04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缺点及展望
谢谢聆听
注意事项
嫁接过程中需保证嫁接部位的愈合良 好,并注意砧木的选择和处理。
03 植物脱毒技术的应用
脱毒技术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花卉
通过脱毒技术,可以去除花卉中的病 毒,提高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蔬菜
在蔬菜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消除病 毒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 质。
脱毒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小麦
通过脱毒技术,可以消除小麦中的病 毒,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点
提高植物抗性
脱毒后的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更强,生长 更健康。
改善品质
提高产量
脱毒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都有所增加, 从而提高产量。
脱毒植物的品质得到改善,如更甜、更香的 果实。
02
01
延长存储时间
脱毒植物的寿命延长,更耐存储和运输。
04
03
植物脱毒技术的缺点
技术要求高
植物脱毒技术需要专业 的技术和设备,操作复 杂。
成本高
植物脱毒技术的成本较 高,包括技术、设备、 人员等费用。
可能产生变异
在脱毒过程中,植物可 能会出现基因变异,需 要进一步筛选和鉴定。
可能影响生态平衡
大规模种植脱毒植物可 能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 影响。
植物脱毒技术的展望
A
植物脱毒技术

主要影响因素:茎尖大小,一般要求茎尖长度小于1mm。 1mm。 主要影响因素:茎尖大小,一般要求茎尖长度小于1mm
茎尖越小, 技术上通常切取茎尖越小 脱毒效果越好, 技术上通常切取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好,但是茎尖培养 的成活率变低。但对于木本植物来说, 的成活率变低。但对于木本植物来说,由于其分生组织在 离体条件下很难控制其生长发育或者其形成的苗不易生根。 离体条件下很难控制其生长发育或者其形成的苗不易生根。 所以在脱毒时可以采用微嫁接的方法,即,将分生组织嫁 所以在脱毒时可以采用微嫁接的方法, 接到试管中繁殖的砧木上,得到完整植株。 接到试管中繁殖的砧木上,得到完整植株。
1 2 3
指示植物法 免疫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A)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免疫电镜法( 免疫电镜法(ISEM) )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NA )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NASH)
此外,还有PCR微量板杂交法, 此外,还有PCR微量板杂交法,蛋白质电泳 PCR微量板杂交法 法等也可以用来检测植物病毒。 法等也可以用来检测植物病毒。
3
抗病毒药剂脱毒
选用三氮唑核苷(C8H12N4O5)、盐酸吗啉双胍 选用三氮唑核苷(C Cl)、土霉素(C )3种药剂进行试验 种药剂进行试验。 (C5H14N5Cl)、土霉素(C22O9H31N2)3种药剂进行试验。取刚分 化长5 10mm的不定芽供试 的不定芽供试。 化长5-10mm的不定芽供试。培养基配 方:MS+BA2.0mg/L+IBA0.1mg/L +GA30.2mg/L,将抗病毒药剂按试验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设 将抗病毒药剂按试验设计( 将抗病毒药剂按试验设计 分别设A代表三氮唑核苷 B代表盐酸吗啉双胍,C 三氮唑核苷, 代表盐酸吗啉双胍,C代表 计)分别设A代表三氮唑核苷, B代表盐酸吗啉双胍,C代表 土霉素,加入培养基中,每种处理组合20 其它同一般MS 土霉素,加入培养基中,每种处理组合20 瓶,其它同一般MS 培养基的配置.选取合适的优系短枝富士进行第1次转接, 培养基的配置.选取合适的优系短枝富士进行第1次转接, 次转接后45d.在无菌条件下取样, 重量不低于0.5g, 45d.在无菌条件下取样 0.5g,进 第1次转接后45d.在无菌条件下取样, 重量不低于0.5g,进 ELISA检测 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嫩梢生长情况,及时记载. 检测. 行ELISA检测.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嫩梢生长情况,及时记载.
第五章植物脱毒快繁技术

2、培养基
一般以White、MS为基本培养基,提高钾盐 和铵盐含量有利于茎尖生长。MS培养某些植物茎 尖时,有些离子浓度过高应稀释。
在双子叶植物中,激素可能在第2对叶原基中 合成,所以茎尖的圆锥组织生长激素不能自给,必 须加入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浓度要合适。在生长 素中应避免用易促进愈伤组织化的2,4-D,宜用 NAA或IBA;细胞分裂素用KT或BA;GA3对某些 植物茎尖培养有用。
五、快速繁殖
茎尖培养得到的脱毒苗不多,用于生产需扩大繁殖。
扩繁方法: 1)组培快繁 2)无毒苗栽到土壤中进行扩繁。如甘薯、草 莓等利用蔓,马铃薯、姜、蒜等利用地下部分繁 殖。为了预防病毒再感染,扩繁应在培育温室或 防虫罩内,因为昆虫传播病毒。
3)两种方法相结合,试管内扩繁,移栽后再 扩繁。
注意: 1、培养变异的产生,应及时去除 2、脱毒苗并非永远是无毒苗,由于昆虫等的传播,
• ④愈伤组织增殖 可以说,所有的植物通 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均可以诱导形成愈伤组 织,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分化即可获得小植株。
• 愈伤组织增殖的特点是成功率高,繁殖系 数大,但遗传稳定性较差。
• 3.生根培养
• 4.生产用苗的培植
(二)离体繁殖的使用范围
离体繁殖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 某些难以繁殖或繁殖系数很低的植物 • 某些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如名贵花卉、
3、茎尖的培养方法
材料选择、消毒 微茎尖的剥取 接种
3、茎尖的培养方法
需要一台解剖镜(8-40倍)。 剥离茎尖要迅速并尽快接种,或在一个衬有 无菌湿滤纸的培养皿内进行操作,以防茎尖变干。 茎尖分生组织由于有彼此重叠的叶原基的严 密保护,只要仔细解剖,(无须表面消毒)就可得 到无菌的外植体。有时消毒处理会增加培养物的 污染率。
第三章植物脱毒技术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
“脱毒苗”或“无病毒苗”,是指不含有该种植物的主要 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 反应的苗木。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生产无病毒种苗可以同时除去真菌、 细菌和线虫的寄生,因此产量大幅度增加,最高可增产300%, 平均增产也在30%以上。
二、热处理脱毒
1. 原理 利用病毒耐热性差的特点,将植物组织置
于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中,组织内部的病毒受热
以后部分或全部钝化,但寄主植物的组织很少或
不会受到伤害。
2.热处理的方法
• (1)温汤浸渍处理 适用于休眠器官、剪下的接穗或种植
材料的脱毒处理。方法是将材料放在50~55℃的温水中浸 渍数分钟至数小时。此方法简便易行,但易造成材料受伤。 • (2)热空气处理 适用于生长期植物材料的脱毒处理。设
备可采用有照明、通风、调温、给水动能的培养箱。方法 是将待处理植株先进行盆栽,成活后移入35~40℃的培养 箱中处理几十分钟至几个月。
3.热处理脱毒的优点与局限性
(1)优点:对设备要求不高,技术简单,短时间可除去病毒。 (2)局限性:
●热处理不能脱除所有病毒,此法只对那些球形病毒和线形
病毒有效。而对杆状病毒不起作用。 ●同时同样的处理效果也不一样(具有不确定性)。 ●对植株有伤害,只有部分植株成活。 ●对寄主植物进行较长时间的高温处理有可能钝化植物组织 中的阻抗因子,使寄主植物中抗病毒因子难于活化,从而 增加无效植株的发生率。
(3)双链RNA(dsRNA)电泳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项目六 植物脱毒技术

2)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高,竞争抑制
了病毒的复制;
3)在植物体内,可能存在着病毒钝化系统,它在分生 组织中比其他任何区域具有更高的活性。 4)在茎尖存在高水平内源生长素,也可能抑制病毒的 增殖 。
二、植物脱毒的方法
1. 茎尖培养脱毒
通过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茎尖、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病毒 浓度低,甚至不带病毒。(茎尖、根尖无维管束系统,病毒 无法运动)
获得的再生植株无病毒。
珠心胚培养对柑橘鳞皮病、速衰病、裂皮病、
脉突病等十分有效。
柑橘珠心胚培养:取花后约7 周的幼果胚囊, 接种在25±2 ℃黑暗条件下培养 1个月,再转光 培养(1000 lx,12 h/d)。
3-4 周发生球形胚和愈伤组织,9-10 周分化子
叶,苗高 3 cm左右移植到营养钵蛭石基质中培
全世界植物病毒近788种,病毒对寄主植物造成
毁灭性危害,导致大幅度减产。
2.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1)变色
2)坏死 3)畸形 4)萎蔫
3. 植物病毒的侵染特性
1)有性生殖退化、仅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植物,
极易受病毒病的侵染。
2)大多植物病毒不经种子传播(专化性强的病毒除 外)。 3)病毒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繁殖速度较慢。
4)生根诱导:
将 2-3 cm 的无根苗转入生根培养基( 1/2MS+IBA 0.10.2 mg/L)继续培养1-2 个月就可形成根。 极难生根的(桃、苹果等)通过微体嫁接法获得完整 植株。 二次茎尖培养,脱毒率达100%
培养基与培养方式
1)MS培养基适于多种植物茎尖培养,White、Morel培
葵、紫罗兰等;块根、块茎、鳞茎为繁殖器官的作物
植物脱毒组培的方法和原理

植物脱毒组培的方法和原理
植物脱毒组培是一种通过细胞或组织培养技术去除植物组织中的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方法。
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母本植株:选择健康没有病毒污染的植物作为母本植株。
2. 提取母本组织:从母本植株中提取出组织,如叶片、茎段、种子等。
3. 建立细胞或组织培养:将提取的组织转移到营养培养基上,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和激素,促使组织细胞分裂和生长。
4. 建立病毒感染模型:将营养培养基中加入病毒悬浮液或病毒感染的植物部分,使细胞或组织感染上病毒。
5. 选择抗病株系:在病毒感染的条件下,筛选出能够抵抗病毒感染的细胞或组织,这些细胞或组织可以表现出无病毒或低病毒含量的状态。
6. 培养和繁殖抗病株系:将筛选出的抗病细胞或组织进行继代培养,使其继续增殖和繁殖。
植物脱毒组培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或组织培养条件的控制:适宜的培养基成分和激素浓度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同时也能够改变细胞的物质代谢和
抵抗能力,有利于抗病性的培养。
2. 细胞再分化的能力:在培养条件下,植物组织细胞有再分化为器官样组织的能力,可以通过再分化获得无病毒细胞或组织。
3. 病毒感染的选择性:某些植物病毒在体内能够引起明显的病症,但在体外无法复制,通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去除病毒复制的环境,可以选择出无病毒的细胞或组织。
4. 细胞或组织的抗病机制:植物组织细胞通过产生抗病蛋白、抗氧化物质等手段,形成对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通过培养和筛选可以选择出具有这种抗病机制的细胞或组织。
植物脱毒组培方法的应用可以用于繁殖无病毒植株、培育新品种、保存稀有植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脱毒方法
一、茎尖培养脱毒 (一)茎尖培养脱毒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越靠近茎顶端区域的病毒,其感染深度越 低,生长点(约0.1~1.0mm区域)则几乎不含 或含病毒很少。离尖端越远病毒浓度越高。
无病毒苗的保存 隔离保存:种植于防虫网室 长期保存:
低温保存:茎尖或小植株培养基。19℃低温低光照,6-12月更换培养基。
冷冻保存:用液氮(-196℃)。
无病毒苗的繁殖 嫁接繁殖 扦插繁殖 压条繁殖 匍匐茎繁殖
本章小结
去除植物病毒的方法:热处理法、微茎尖培 养法、愈伤组织培养法和茎尖微体嫁接法。
2
花药脱毒
1974年日本大泽胜次首次发现,草莓 花药培养可产生无病毒植株。
草莓花药培养脱毒率高于茎尖脱毒 率,一般可达80%以上。
三、理化方法脱毒
1、物理方法: 高温处理,又称温热疗法。35-40℃一些病
毒钝化失活。 低温处理,又称冷疗法。5℃处理4-7个月
2、化学处理 病毒抗血清预处理 RNA合成抑制剂处理 病毒唑处理
2、取茎尖与接种
取芽放在无菌的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 解剖镜下,用刀剥去幼叶,露出生长点。 带1-3个叶原基的茎尖作外植体(约0.30.5mm。使用培养容器以保湿性好的为宜。
1
3、培养 25℃左右;10-16h/d, 1500—50001x,2-3个月长绿点
4、生根诱导 2-3cm高的无根苗——生根培养基, 1-2个月生根
法之一。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双链RNA法(dsRNA) 互补DNA(cDNA)检测法
五、电镜(elecmc microscope)检测法 原理:
人的眼睛难以观察小于0.1mm的微粒; 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看到小至200μm的微
粒; 电子显微镜能分辨0.5μm大小的病毒颗粒。
优点:灵敏度高,是一种较为先进的 方法。
第二节 脱毒苗的鉴定
脱毒苗鉴定方法 直接检测法 指示植物法 抗血清鉴定法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电镜检测法
一、直接检测法
直接观察脱毒植株 生长状态是否异 常,茎叶上有无特 定病毒引起的可见 症状。
二、指示植物(indmatingplant)法
定义: 将一些对病毒反应敏感、症状特 征显著的植物作为指示植物(又称鉴别寄 主),用以检验待测植物体内特定病毒的 存在。
第8章 植物脱毒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脱毒方法 脱毒苗鉴定 无病毒苗的保存和繁殖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植物茎尖培养脱毒的方法 一般掌握无毒苗的鉴定方法; 掌握脱毒苗在生产上的重要意义; 了解脱毒苗的保存和繁殖方法
培育无病毒苗的意义
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无毒苗,可减少病毒危 害,提高产量,对减少污染,防止公害,保 护环境都有积极的意义。
优点:方法简单,灵敏、准确、操作 简便,沿用至今,仍为一种经济而有 效的鉴定方法。
缺点:不能测出病毒总的核蛋白浓 度,而只能测出病毒的相对感染力。
鉴定方法 草本指示植物鉴定 木本指示植物鉴定
草本指示植物鉴定——汁液涂抹法
待测幼叶1-3g,加少量水及0.1mol/L磷酸缓 冲液磨成匀浆。在指示植物上涂上一薄层 500~600目金刚砂,用脱脂棉蘸匀浆在叶片 上轻擦,5min后水洗。适宜温度培养数天~ 数周,观察有无病毒感染的症状。
3
草本指示植物鉴定——小叶嫁接法
鉴定方法 草本指示植物鉴定 木本指示植物鉴定
木本指示植物鉴定——嫁接法
在指示植物上嫁接待测植株的芽 双重芽嫁接 双芽嫁接法
三、抗血清(antisemm)鉴定法
利用特定病毒的抗血清,通过血清学反 应,即可检测该种病毒。
特点:专一性高,快速简便。 抗血清法成为植物病毒鉴定中最有用的方
珠心胚培养脱毒
柑橘类为多胚种子,除合子胚外,还有多 个珠心胚-----培养----再生植株是无病毒。 因病毒一般不通过种子传播。
微尖嫁接脱毒
微பைடு நூலகம்嫁接技术(micrografting shoot-tip): 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实生砧木,嫁接无 病毒茎尖以培养脱毒苗的技术。
微尖嫁接脱毒主要程序:无菌砧木培养— 茎尖准备—嫁接—嫁接苗培养—移栽
2、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
茎尖【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点)】的大小与 脱毒效果成反比。
一般以带1-3个幼叶原基的茎尖(约0.30.5mm)做外植体较好。
(二)茎尖培养脱毒方法 1、取样与消毒 2、取茎尖与接种 3、培养 4、生根诱导
顶芽或腋芽,常规消毒
1、取样与消毒:取顶芽或腋芽3-5cm,剥去 大叶片,水洗干净,75%酒精浸泡30s,13%次氯酸钠或5-7%漂白粉10-20min,或 0.1%升汞10min。无菌水3-5次。
缺点:需一定的设备和技术。
马铃薯脱毒技术
危害马铃薯的病毒有17种之多, 如X病毒、S病毒、Y病毒、M病毒、A 病毒、花叶病毒、纺锤形块茎病毒等。 马铃薯病毒可使块茎产量减少 50%~80%。
脱毒马铃薯——微型薯
脱毒试管苗
人工种子
4
微型薯
第三节 无病毒苗的保存和繁殖
无病毒苗的保存 无病毒苗的繁殖
热处理法:分为温汤浸渍处理法和热处理法。
病毒主要分布于植物体成熟和衰老的组织 及器官中,靠维管束传播。由于茎尖尚未 形成维管束,所以茎尖一般是无毒的,可 用于组织培养无毒苗。
无毒苗的鉴定方法主要有:①指示植物鉴 定法;②抗血清鉴定法;③电子显微镜检 查法;④酶联免疫鉴定法。
5
(三) 培养基与培养方式
培养基:MS、White等 培养方式:
一般采用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滤纸桥培养法更好
茎尖培养脱毒示意图
二、其他组织培养脱毒方法
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珠心胚培养脱毒 微尖嫁接脱毒 花药培养脱毒
愈伤组织培养脱毒
部分愈伤组织不带病毒---多次继代培养 后,病毒的浓度下降,甚至检测不出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