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电容极性判别

合集下载

电容器如何分正负极?

电容器如何分正负极?

电容器如何分正负极?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电容有的是分正负极的,这种叫有极性电容,有的是不需要分正负极的,叫做无极性电容。

在使用中,有极性的电容通过外观都可分辩出来,比如下图中的电解电容,白色的一端为负极,黑色的一端为正极,如果是新配件,引脚长的一端为正极,引脚短的一端为负极。

无极性电容外观则没有明显的标志,使用中怎么接都可以。

有极性的电容中除了电解电容之外,还有一种是钽电容,钽电容也分两种,一种有极性,一种无极性,一般情况下,容量小的没有极性,容量大的是要区分正负极的,外观上通常标注有+符号的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贴片钽电容的正负极是最容易搞混的,如下图中就是贴片钽电容,带有色环的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千万不要和二极管搞混了,二极管是带色环的一端为负极,正好和贴片钽电容相反。

有极性电容的容量一般都较大,比如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大容量的电容一般都是电解电容,其外观基本都是圆柱型,主要应用在电源滤波,耦合,隔直等一些低频电路中。

而无极性电容,则分很多种,比如我们常见的瓷片电容,独石电容和CBB电容(聚乙稀)等,如下图中的CBB电容,这些都是没有极性的,使用中不需区分正负极,直接用就可以了。

无极性电容一般都有体积小,容量小,高频特性佳等特点,所以常常用于一些高频滤波和振荡电路中。

在电子电路当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如下图中的贴片电容,这种电容是没有极性的,由于这种贴片电容体积小,成本低,性能稳定,一些厂家用这种电容渐渐取代了瓷片电容。

看到这里,对于电容的极性你了解的如何了?最后,请伸出您的富贵大拇指为我点赞吧,谢谢!。

常用电子元件极性识别方法图示2

常用电子元件极性识别方法图示2

加一个0=180PF 1μ
F=1000nF
1nF=1000pF
1:直接标注法
如左图SS14
2:丝印标注法
发 标注一行文字代表
光 二 极 管
一个型号。 具体参数 参考规格书

1:插件电解电容 如左图:外壳标 有“-”号的为 负极.2个脚,脚 长的是正极,脚 电解电 短的是负极. 容 2:如左图:贴片 钽电容 电解电容,标记 有极性 了与电容表面不 同颜色的一端为 其它无 负极,反之为正 极性 极. 3:如左图钽电 容,标记了与电 容表面不同颜色 的一端为正极, 反之为负极。 1:颜色标记标记 了与二极管表面 不同颜色的一端 有 为负极,反之为 正极 2:发光插件二极 管,长脚为正 极,短脚为负极
R C D,ZD
1:用3位数值标示。
如 102 223 332
如同电阻算法,前2
位是数值,第3位是
10的倍乘,单位为 亨 H
nH.
1H=1000mH
如左图220=22后面 1mH=1000uH 无
加0个0=22nH.
1uH=1000nH
2:用N,R表示小数点
比如10N,10R都是
10NH
L,T
电 值,第3位是倍乘
阻 ,可以直接加0,
如左图103=10后加3
个0 =10KΩ
1:直接表示法:
如左图:标450V33UF
2:用3位数值标示。
如 102 223 332
贴 片 电 解
如同电阻算法,前2 位是数值,第3位是 10的倍乘,单位为 PF. 如左图181=18后面
法F 1F=1000mF 1mF=1000μ F
类型 图片
电阻
钽电容 电容

SMT极性器件识别规范

SMT极性器件识别规范

SMT极性器件识别规范一、极性定义极性是指元器件的正负极或第一引脚与PCB(印刷电路板)上的正负极或第一引脚在同一个方向,如果元器件与PCB上的方向不匹配时,称为反向不良。

二、极性识别方法1、片式电阻(Resistor)无极性2、电容(Capacitor)2.1 陶瓷电容无极性2.2 钽电容有极性。

PCB板和器件正极标示:1)色带标示;2)“+”号标示;3)斜角标示。

2.3铝电解电容有极性。

零件标示:色带代表负;PCB板标示:色带或“+”号代表正极。

3、电感(Inductor)3.1 片式线圈等两个焊端封装无极性要求3.2 多引脚电感类有极性要求。

零件标示:圆点/“1”代表极性点;PCB板标示:圆点/圆圈/“*”号代表极性点。

4、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4.1 SMT表贴LED有极性。

零件负极标示:绿色为负极;PCB负极标示:1)竖杠代表,2)色带代表,3)丝印尖角代表;4)丝印“匚”框代表。

5、二极管(Diode)5.1 SMT表贴两端式二极管有极性。

零件负极标示:1)色带,2)凹槽,3)颜色标示(玻璃体);PCB负极标示:1)竖杠标示,2)色带标示,3)丝印尖角标示,4)“匚”框标示6、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6.1 SOIC类型封装有极性。

极性标示:1)色带,2)符号,3)凹点、凹槽,4)斜边6.2 SOP或QFP类型封装有极性。

极性标示:1)凹点/凹槽标示,2)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三个点的(大小/形状)不同。

6.3QFN类型封装有极性。

极性标示:1)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大小/形状)不同,2)斜边标示,3)符号标示(横杠/“+”号/圆点)。

7、栅格排列球形脚芯片(Ball Grid Array)7.1零件极性:凹点/凹槽标示/圆点/圆圈标示;PCB板极性:圆圈/圆点/字母“1或A”/斜角标示。

零件极性点对应PCB上极性点。

极性点匹配正确。

钽电容 电解电容极性判断

钽电容 电解电容极性判断

贴片的电解电容上一般在一端有一道杠杠,记得很早以前就有人告诉过我,那一端是正极,这一点我记得很清楚,因为他说这个和传统的直立式电解电容的判断方式相反(传统的直立式电解电容标有白线的一端为负极),而且很长时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

今天去买贴片电解电容,和老板聊天的时候心血来潮又问了这样的问题,结果他说有杠杠的那端是负极,晕啊。

到底是那个对啊?还请大侠们指点啊!
答:SMD钽电容跟一般元件的正负标示是反著的,贴片钽电容有标记的一端是正极,另外一端是负极;引线钽长腿的正极,钽电容不能接反,接反后就不起作用了。

贴片电容正负极区分

贴片电容正负极区分

贴片铝电解电容电容的正负极区分和测量电容上面有标志的黑块为负极。

在PCB上电容位置上有两个半圆,涂颜色的半圆对应的引脚为负极。

也有用引脚长短来区别正负极长脚为正,短脚为负。

当我们不知道电容的正负极时,可以用万用表来测量。

电容两极之间的介质并不是绝对的绝缘体,它的电阻也不是无限大,而是一个有限的数值,一般在1000兆欧以上。

电容两极之间的电阻叫做绝缘电阻或漏电电阻。

只有电解电容的正极接电源正(电阻挡时的黑表笔),负端接电源负(电阻挡时的红表笔)时,电解电容的漏电流才小(漏电阻大)。

反之,则电解电容的漏电流增加(漏电阻减小)。

这样,我们先假定某极为“+”极,万用表选用R*100或R*1K 挡,然后将假定的“+”极与万用表的黑表笔相接,另一电极与万用表的红表笔相接,记下表针停止的刻度(表针靠左阻值大),对于数字万用表来说可以直接读出读数。

然后将电容放电(两根引线碰一下),然后两只表笔对调,重新进行测量。

两次测量中,表针最后停留的位置靠左(或阻值大)的那次,黑表笔接的就是电解电容的正极。

另:贴片电容正负极区分一种是常见的钽电容,为长方体形状,有“-”标记的一端为正;另外还有一种银色的表贴电容,想来应该是铝电解。

上面为圆形,下面为方形,在光驱电路板上很常见。

这种电容则是有“-”标记的一端为负。

发光二极管:颜色有红、黄、绿、蓝之分,亮度分普亮、高亮、超亮三个等级,常用的封装形式有三类:0805、1206、1210二极管:根据所承受电流的的限度,封装形式大致分为两类,小电流型(如1N4148)封装为1206,大电流型(如IN4007)暂没有具体封装形式,只能给出具体尺寸: X 3 X电容:可分为无极性和有极性两类:无极性电容下述两类封装最为常见,即0805、0603;有极性电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电解电容,一般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为铝电解电容,由于其电解质为铝,所以其温度稳定性以及精度都不是很高,而贴片元件由于其紧贴电路版,所以要求温度稳定性要高,所以贴片电容以钽电容为多,根据其耐压不同,贴片电容又可分为A、B、C、D四个系列,具体分类如下:类型封装形式耐压A 3216 10VB 3528 16VC 6032 25VD 7343 35V贴片钽电容的封装是分为A型(3216),B型(3528), C型(6032), D型(7343),E型(7845)。

电容正负极的区别与判断

电容正负极的区别与判断
电解电容外面有一条很粗的白线,白线里面有一行负号,那边的一级就是负极。另一边就是
正极。用表测时,按容量选档位。
4700pf
左右用
10k
档容量再小用表就很难测了。方法是
两表笔分别接触两电极,每次测时先把电容器放电。电阻大的那次黑笔接的那一极是正极。
电容上面有标志的黑块为负极。在
PCB
上电容位置上有两个半圆,涂颜色的半圆对应
B

3528
类型相同
0805
具体尺寸:
2.0 X 1.25 X 0.5
1206
具体尺寸:
3.0 X 1.5 0X 0.5
负端接电源负(电阻挡时的红表笔)时,电解电容的漏电流才小(漏电阻大)。反之,则电
解电容的漏电流增加(漏电阻减小)。这样,我们先假定某极为
“+”
极,万用表选用
R*100

R*1K
挡,然后将假定的
“+”
极与万用表的黑表笔相接,另一电极与万用表的红表笔相接,
记下表针停止的刻度(表针靠左阻值大),对于数字万用表来说可以直接读出读数。然后将
有极性电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电解电容,一般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为铝电解电容,由于
其解质为铝,所以其温度稳定性以及精度都不是很高,而贴片元件由于其紧贴电路版,所
以要求温度稳定性要高,所以贴片电容以钽电容为多,根据其耐压不同,贴片电容又可分为
A

B

C

D
四个系列,具体分类如下:
类型
封装形式
耐压
A 3216 10V
路板上很常见。
这种电容则是有
“-”
标记的一端为负。
发光二极管:颜色有红、黄、绿、蓝之分,亮度分普亮、高亮、超亮三个等级,常用的封装

贴片电容识别

贴片电容识别

贴片电容识别简介贴片电容,也称为贴片电容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被广泛用于电路板和电子设备中。

贴片电容具有体积小,封装方便,性能稳定等特点。

因此,对于电子维修和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学会准确识别贴片电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识别贴片电容以及常见的贴片电容规格和标记。

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熟悉和了解贴片电容。

贴片电容的外观贴片电容通常采用矩形外观,尺寸小,颜色常见为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封装方式有0603、0805、1206等。

贴片电容的标记贴片电容的上表面通常会印有特定的标记,用于表示其电容值和电压等信息。

下面是常见的贴片电容标记示例:•104:表示电容值为100000pF,即0.1uF。

•105:表示电容值为1000000pF,即1uF。

•474:表示电容值为47000000pF,即47uF。

•225:表示电容值为2000000pF,即2.2uF。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记值是以皮法(pF)为单位的。

除了电容值,贴片电容上还可能会印有电压等级、精度等信息。

贴片电容的识别方法要准确识别贴片电容,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观察外观:贴片电容具有典型的矩形外观,颜色一般为黑色或白色。

根据尺寸可以初步判断封装类型。

2.查看标记:注意贴片电容上的标记,将标记的数字进行转换,根据上面提到的标记示例来判断电容值和单位。

同时,注意标记上是否还有其他的信息,如电压等级和精度。

3.测试电容值:如果无法准确识别电容值,可以借助电容表或万用表来测试电容值。

将正负极分别接触到电容的两个引脚上,读取电容的值,并进行单位换算,以确认电容的数值。

常见的贴片电容规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贴片电容规格:1.0603:尺寸为0.06英寸 × 0.03英寸,体积小,适用于小型电子设备。

2.0805:尺寸为0.08英寸 × 0.05英寸,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3.1206:尺寸为0.12英寸 × 0.06英寸,适用于需要较高电容值的应用。

电容正负极的区别与判断

电容正负极的区别与判断

电解电容外面有一条很粗的白线,白线里面有一行负号,那边的一级就是负极。

另一边就是正极。

用表测时,按容量选档位。

4700pf左右用10k档容量再小用表就很难测了。

方法是两表笔分别接触两电极,每次测时先把电容器放电。

电阻大的那次黑笔接的那一极是正极。

电容上面有标志的黑块为负极。

在PCB上电容位置上有两个半圆,涂颜色的半圆对应的引脚为负极。

也有用引脚长短来区别正负极长脚为正,短脚为负。

当我们不知道电容的正负极时,可以用万用表来测量。

电容两极之间的介质并不是绝对的绝缘体,它的电阻也不是无限大,而是一个有限的数值,一般在1000兆欧以上。

电容两极之间的电阻叫做绝缘电阻或漏电电阻。

只有电解电容的正极接电源正(电阻挡时的黑表笔),负端接电源负(电阻挡时的红表笔)时,电解电容的漏电流才小(漏电阻大)。

反之,则电解电容的漏电流增加(漏电阻减小)。

这样,我们先假定某极为“+”极,万用表选用R*100或R*1K挡,然后将假定的“+”极与万用表的黑表笔相接,另一电极与万用表的红表笔相接,记下表针停止的刻度(表针靠左阻值大),对于数字万用表来说可以直接读出读数。

然后将电容放电(两根引线碰一下),然后两只表笔对调,重新进行测量。

两次测量中,表针最后停留的位置靠左(或阻值大)的那次,黑表笔接的就是电解电容的正极。

另:贴片电容正负极区分一种是常见的钽电容,为长方体形状,有“-”标记的一端为正;另外还有一种银色的表贴电容,想来应该是铝电解。

上面为圆形,下面为方形,在光驱电路板上很常见。

这种电容则是有“-”标记的一端为负。

发光二极管:颜色有红、黄、绿、蓝之分,亮度分普亮、高亮、超亮三个等级,常用的封装形式有三类:0805、1206、1210二极管:根据所承受电流的的限度,封装形式大致分为两类,小电流型(如1N4148)封装为1206,大电流型(如IN4007)暂没有具体封装形式,只能给出具体尺寸:5.5 X 3 X 0.5电容:可分为无极性和有极性两类:无极性电容下述两类封装最为常见,即0805、0603;有极性电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电解电容,一般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为铝电解电容,由于其电解质为铝,所以其温度稳定性以及精度都不是很高,而贴片元件由于其紧贴电路版,所以要求温度稳定性要高,所以贴片电容以钽电容为多,根据其耐压不同,贴片电容又可分为A、B、C、D四个系列,具体分类如下:类型封装形式耐压A3216 10VB 3528 16VC 6032 25VD 7343 35V贴片钽电容的封装是分为A型(3216),B型(3528),C型(6032),D型(7343),E型(78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片电容极性判别
贴片式电容有贴片式陶瓷电容、贴片式钽电容、贴片式铝电解电容。

贴片式陶瓷电容无极性(如图3),容量也很小(PF级),一般可以耐很高的温度和电压,常用于高频滤波。

陶瓷电容看起来有点像贴片电阻(因此有时候我们也称之为“贴片电容”),但贴片电容上没有代表容量大小的数字。

贴片式钽电容的特点是寿命长(如图4)、耐高温、准确度高、滤高频改波性能极好,不过容量较小、价格也比铝电容贵,而且耐电压及电流能力相对较弱。

它被应用于小容量的低频滤波电路中。

贴片钽电容与陶瓷电容相比,其表面均有电容容量和耐压标识,其表面颜色通常有黄色和黑色两种。

譬如100-16即表示容量100μF,耐压16V。

贴片式铝电解电容拥有比贴片式钽电容更大的容量,其多见于显卡上,容量在300μF~1500μF之间,其主要是满足电流低频的滤波和稳压作用。

一般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为铝电解电容,由于其电解质为铝,所以其温度稳定性以及精度都不是很高,而贴片元件由于其紧贴电路版,所以要求温度稳定性要高,所以贴片电容以钽电容为多,根据其耐压不同,贴片电容又可分为A、B、C、D 四
个系列,具体分类如下:
类型封装形式耐压
A 3216 10V
B 3528 16V
C 6032 25V
D 7343 35V
贴片的钽电解电容(A/B/C/D壳)横杠是正极.或底盘(金属)上有缺口的那边是正极
贴片的圆型铝电解电容,横杠是负极.
瓷片电容对高频滤除效果最好;
电解电容对低频的抑制效果就比其他的好;
独石、钽电容等,在温度系数方面比瓷片的好,而在滤除高频方面远没有瓷片的好。

去耦电容和旁路电容没有本质的区别,电源系统的电容本来就有多种用途,从为去除电源的耦合噪声干扰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电容称为去耦电容(Decoupling),如果从为高频信号提供交流回路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称为旁路电容(By-pass).而滤波电容则更多的出现在滤波器的电路设计里.电源管脚附近的电容主要是为了提供瞬间电流,保证电源/地的稳定,当然,对于高速信号来说,也有可能把它作为低阻抗回路,比如对于CMOS电路结构,在0->1的跳变信号传播时,回流主要从电源管脚流回,如果信号是以地平面作为参考层的话,在电源管脚的附近需要经过这个电容流入电源管脚.所以对于PDS(电源分布系统)的电容来说,称为去耦和旁路都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心中了解它们的真正作用就行了
铝电容容量较大、价格较低,但易受温度影响、准确度不高;而且随着使用时间会逐渐失效。

钽电容寿命长、耐高温、准确度高,不过容量较小、价格高。

除非是需要大容量滤波的地方(如CPU插槽附近),原则上最好都使用钽电容,因为它不易引起波形失真。

下图为SMD钽电容电容
下图为SMD铝电容
下图为SMD陶瓷电容
由于陶瓷需要高温烧结,不能表面丝网印刷.
固态电容全称为:固态铝质电解电容。

它与普通电容(即液态铝质电解电容)最大差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介电材料,液态铝电容介电材料为电解液,而固态电容的介电材料则为导电性高分子。

新时代的固态电容采用具有高导电度及优异热稳定性之导电高分子材料作为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式铝电解电容器内的电解液,大幅改善传统液态铝电解电容器之缺点并展现出极为优异的电器特性与可靠度,导电性高分子铝固态电解容器已成为下一时代固态电解电容器的开发主流,导电性高分子固态电容器也成为尖端先进的电容器代名词。

使用固态电容好处一:防爆浆
使用固态电容好处二:寿命长,稳定性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