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一、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记录总结数据和思索得来的。
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观察几匹马拉不开半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三、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
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通过观察花粉证明水分子的热运动)例如:1.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阿基米德原理)2.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原理)3.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托里拆利实验)4.在研究物体吸热能力(比热容)时,我们通过温度计示数判断热量的多少。
5.通过铁钉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等,四、累积法积累法是指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常常将微小的量, 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
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
五、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寻求其共同效果。
如用合力替代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像的大小, 从而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六、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
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研究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研究学习方法有哪些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学习研究方法1、理想模型法为了更形象,更直观地表示某一种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利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抽象出简单直观的物理模型,利用物理模型研究物理问题。
这种方法就叫做理想模型法。
如用太阳系模型代表原子结构,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利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等。
2、控制变量法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
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就叫做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 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问题还有:液体蒸发的蒸发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运动快慢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等。
3、转换法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
在物理学中有一些微观的或不易观察的现象,经常把这些现象通过放大或转化,成为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叫做转换法。
如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等。
4、比值定义法为了给某些物理规律或物理量确定一个概念,常用到比值的方法就叫做比值定义法。
速度的定义,压强的定义,功率的定义,比热容的定义,热值的定义,电流大小的定义等都是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
5、理想实验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理想实验法也叫做实验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就叫做理想实验法。
初中物理五大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五大实验方法1 实物试验法实物试验法是中学物理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有时也被称作“物体实验”或“现象实验”。
它是指用具体物品进行实验,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并基于实践结果,对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
实物实验是物理学研究中最有说服力的外在检验表现方式,它支持人们以实际实物为基础去发明、改良或验证相关科学理论。
2 数学模拟法数学模拟法是中学物理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也是将复杂的物理过程或物理问题用数学方法分析的实验方法。
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用数学模型来发现和描述物理现象,并为实现物理现象给出数学证明提供依据。
另外,在物理研究中,还可以通过数学模拟法得出经验公式,以便更好地揭示物理现象。
3 配方实验法配方实验法是指实验用户按照特定的配比和程序进行实验,目的是发现出物理规律、建立实验模型或完善已有模型。
实验中,用户可以设定变量,并按照一定的步骤操作,控制环境条件,运用仪器设备,改变和控制参数,将实验结果用表格的形式以数据形式记录下来。
4 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比较测试的实验方法,其实质是在实验中把物理量的两个变量的变化进行比较,从而以此来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比较法是通过改变变量值的大小,或两个变量的值在某个范围内有明显的变化来发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5 仿真实验法仿真实验法是指在计算机模拟系统中模拟复杂实验过程和数学模型的实验过程。
实验者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有关仿真软件,建立物理系统的软件模型,表示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下观察和测量结果。
实验者还可以对不同情景进行模拟测试,从而验证和发现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常见实验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几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4.实验推理法5.类比法6.模型法 7 图像法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许多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例如: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2、研究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深度)3、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4、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力)5、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和速度)6、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长度、材料与横截面积)8、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9、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10、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1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1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二、等效替代法:是一种抓住两个表面看起来不同的物理过程,寻求其相同的效果之处,用此来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例如: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2、“曹冲称象”用石块质量替代大象质量3、研究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用合力代替几个分力4、研究串、并联的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时,用一个总电阻来等效代替两个分电阻5、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三、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1. 控制变量法呀!就像咱要研究影响力的大小,那咱就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都保持不变。
比如说研究摩擦力跟压力的关系时,就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光改变压力来瞧瞧摩擦力咋变化,神奇吧!
2. 转换法呢,把那些不好直接测量或观察的东西,变成咱能看到感受到的。
好比研究声音的产生,咱就看乒乓球被音叉弹得多欢,这不就知道声音产生的情况啦!你说妙不妙?
3. 等效替代法哟!比如曹冲称象,不就是用石头的重量来替代大象的重量嘛。
在物理实验里也是呀,复杂的咱换成简单的来研究,哎呀,太有意思啦!
4. 类比法呀,把新的知识跟熟悉的东西作比较,一下子就好理解了呢!就像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这样不就好懂多啦,你敢说这不好玩?
5. 理想模型法呢,就是弄个完美的模型出来。
像研究光的时候,把光当成直直的线,虽然实际不是完全这样,但这样好研究呀,是不是很特别?
6. 比较法呀,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一比,差异啥的马上就出来了。
比如说两种材料的导电性,一比较就清清楚楚啦,这多直接!
7. 归纳法呢,通过一堆例子总结出规律。
像研究杠杆原理,做了好多实验,最后归纳出那重要的结论,哇塞,太有成就感啦!
8. 科学推理法呀,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一些暂时没法直接验证的东西。
就好像咱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现实中很难有完全不受力的情况,但咱就能推出来呀,厉害吧!
9. 图像法呀,把数据变成图像,那趋势啥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像研究物体的运动,画个速度时间图像,一切都明明白白啦,这多方便呀!
我觉得这些初中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真的超级有用,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太赞了!。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常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
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
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
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
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实例:①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②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③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④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的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的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一、展示型实验法
1、示威向量法:是利用箭头来表示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用来说明分
析矢量间的关系。
它的示意图能显示出其中一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情况,
其运动方向是动力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物理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知
识点。
2、建立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探索物理问题,以便得
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在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得出能够解释
实际现象的物理学原理。
3、操作型实验法:是以实际动手操作来研究一定物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它能直接而快速地表达出物理问题的实质,是中学物理实验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
4、对照实验法:是将不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此作为验证其中一
假说的实验方法,是实验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
二、实验观测法
1、实验观测法:是以实验观测来探索物理知识的实验方法,能够通
过实验仪器的帮助,有效地收集实验数据,为科学分析和理解做准备。
2、记录实验结果法:是利用实验观测结果,并将其以表格、图表等
形式记录下来,以便于观察物理现象的实验方法,从而使物理实验更加清
晰有序地开展。
3、制图法:是利用实验观测结果,将其以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法:直接观察物理现象或实验现象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2.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的物理量或实验条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计量法:利用物理仪器进行必要的测量,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分析。
4. 转换法:将一个物理现象或实验现象转化为其他形式,使其更容易观察或测量。
5. 示范法:通过老师演示或使用模型等方式,展示物理现象或实验现象。
6.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某些变量不变,只改变特定的变量,以便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 设计实验法: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设计实验来验证产生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8. 数学模型法:根据已知理论或公式,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来研究物理问题。
注意:实验时应遵守安全规范,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
推 一切4 物光体滑在无不限受远力时没,有总保不持变匀速 理 直线运表动面状态或静止状态。
实例二:“声音传播条件”的真空铃实 验
实验加推理法课本上的例子
1.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因为我们 不能得到绝对的真空)
2.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因为不 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六.类比法
类比法: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
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 维。
使用类比法的例子
1.用水波类比声波 2.用水流类比电流
用水压类比电压 3.在研究分子的作用力时,用
弹簧的作用力进行类比
七、其他研究方法
• 累积法:测金属丝的直径,将它密绕在铅笔上, 测一定匝数的长度,再除以匝数
• 比较法: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 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 流表的使用。
五、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 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 素,进行合理的推理, 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 物本质的目的。
实例一:“牛顿第一定律”的斜面实验
光滑 滑行的 摩擦力 速度的 程度 距离 大小 变化
1 毛巾 较近 较大 较大
实 表面
验 基 础
2 木板 较远 表面
较小
较小
3 玻璃 更远 更小 更小
二、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 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 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 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 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 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现象转换:
不易见的现象
易见的现象
鼓面的振动 分子的热运动
纸屑的跳动 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光的传播路径 光在烟雾中的传播路径
磁场的存在
小磁针的偏转
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小结 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 3.等效替代法 4.建立理想模型法 5.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6.类比法
一、控制变量法
(一)、什么时候用“控制变量法”? 当研究的物理量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而单独研究
与其中一个因素时。 (二)、如何来设计实验? 1、控制:其它因素不变; 2、改变:所要研究的因素; 3、观察:改变的因素对所研究的物理 量的影响。 (三)、如何进行结论的描述?
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四、建立理想模型法
对复杂事物进行研究时, 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 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 盾。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 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 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光线
光路图
磁感线
电路图
f
F拉
力的示意图
建立理想模型法的例子
1、光线__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光线; 2、磁感线------在研究磁场的分布时,引入磁感线; 3、原子结构-----在研究原子的组成时,引入原子核式 结构模型。
3、用水压引出电压,用水流引出电流,运用类比 法
4、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关系时,保持电阻大小不
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观察电流如何随电压变
化而变化 ,使用了 控制变量法
法
5、探究光现象,将光认识成一条带箭头的直线,使用 了 理想模型法 法
6、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发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 小,由此得到真空不能传声,使用了 实验推理 法
发光去确定; 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
动来判断;
10、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
三、等效替代法:
•等效法是指不同的物理现 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 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 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 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 结论不变。
【典例1】研究各分力的作用效果时
测量转换:
f
F拉
f = F拉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
滑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转换 成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练一练:
探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中,如何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用 到了什么方法? 不计热量损失
W电=Q放=Q吸= cm△t
课本上转换法的实验
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 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 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 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
引入了“合力”的概念;等效替代
【典例2】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 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大小的特点和设 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 是 拿一只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 ____面_移__动__,_直__到__跟_像__完_全__重__合______。 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 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 ___等_效__替_代__的科学方法。
注意前提“其它因素一定”
滑 动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 验
摩
擦
力
与
压
力
、
粗 糙
设计: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
程 改变压力大小,比较滑动摩擦力大小
度
的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
关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系
练一练:探究两只不同品牌的运动 鞋底面的粗糙程度;
某同学的方案:分别将两只运动鞋放在 相同的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匀速拉动运动鞋,再分别记下相应的测 力计的示数,最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该方案可行吗?并说出理由。
不可行,因为实验中没有控制两只运 动鞋对桌面的压力相同。
课本上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 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课本上等效替代法的实验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 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
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 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 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 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 观察法:观察水的沸腾、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实验等 • 图像法:路程时间图像求速度;电压、电流图像中可以求
出电阻,并可比较电阻的大小。
1、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为了求出电路总电阻,
用一个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原来电路中所有电阻产生
的总效果.是运用了
等效替代法 的方法.
2、根据吸引的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 弱,这是运用了 转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