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概述
八年级上册生物——详解细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详解细菌知识点1. 什么是细菌?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它们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和生物体内。
2. 细菌的结构和特征- 细菌通常具有圆形、杆状或螺旋形的形态。
- 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粒和核糖体。
- 细菌能以不同的方式获取能量和营养,包括光合作用、化学合成和分解有机物质。
- 细菌在繁殖时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
3. 细菌的分类细菌可以根据形态、营养方式和氧气需求等特征进行分类。
-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 营养方式分类:根据细菌获取能量和营养的方式分为光合细菌和化能细菌。
- 氧气需求分类: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4. 细菌的作用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分解者:某些细菌能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和分解过程。
- 副生产者:某些细菌能产生有用物质,如抗生素。
- 共生菌:某些细菌与其他生物共生,互相获益。
- 发酵者:某些细菌能进行发酵,制作食品和饮料。
- 病原菌:某些细菌会引起疾病,如细菌性感染。
5.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控制细菌的生长和传播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 消毒和灭菌:使用消毒剂和高温等方法杀灭细菌,阻止其传播。
- 抗生素:利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 发酵利用:利用细菌进行食品和饮料的发酵制作。
- 生物工程:利用细菌进行基因工程和生物制药。
以上是关于细菌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细菌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控制其传播和利用其有益特性。
细菌的形态与功能概述

L型和D型
肽聚糖的结构
革兰阳性菌肽 聚糖由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和五肽交 联桥组成,形成三
维立体网状结构。
L-丙氨酸、D-谷氨酸、 L-赖氨酸、D-丙氨酸
5个甘氨酸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由 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 组成,形成二维平面 结构。
L- 丙 氨 酸 、 D- 谷 氨 酸 、 DAP、D-丙氨酸
小结
一、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
细菌的大小常以微米为单位,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
1、球菌:球形细胞,直径0.8--1.2微米。可以 单细胞存在,也可以相互聚集形成特定排列。球菌 以独特的二分裂形式分裂后仍成对地结合在一起的 称双球菌;当细菌在同一平面上连续分裂多次并粘 在一起时可成长链状排列,如链球菌、肠球菌等; 也有在随机平面上分裂,产生不规则的葡萄簇状, 称为葡萄球菌;而微球菌属的成员常在两个平面上 分裂形成由4个细胞排列成的正方体群,称为四联 球菌。
太钢总医院 任杰
细菌: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有细胞壁和原始核 质,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以二分裂法繁殖,对抗生素敏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具有 相对稳定的生物学特性。
了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不仅用来鉴别细菌,还对研究其 生理功能、致病性、免疫性、诊断和防治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逗号
3、
状
螺旋菌
螺菌:菌体有数个细长弯曲,呈弧 形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 2、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菌毛等
细菌最外层,无色透明坚韧而具有弹性的网状结构
1、细胞壁的功能: A、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2、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根据革兰阳性菌和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不同,分成革兰阳性菌和阴性 菌。
八年级上册生物——详解细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详解细菌知识点
1. 细菌的概述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类。
它们存在于地球
上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和生物体内。
细菌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大小通常在几微米至几十微米之间。
2. 细菌的结构
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和细胞质等组成。
细胞
壁是细菌的外层保护结构,细胞膜则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质粒是细
菌中的额外DNA片段,可以传递遗传信息。
核糖体是细菌合成蛋
白质的重要结构。
3. 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三种:分裂繁殖、芽孢繁殖和性繁殖。
分裂繁殖是细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相同的
细菌体。
芽孢繁殖是一种适应恶劣环境的繁殖方式,细菌形成芽孢
并释放到外界,待环境条件适宜时再发芽。
性繁殖是某些细菌通过
共享或交换遗传物质来进行繁殖。
4. 细菌的作用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参与有机物分解和循环,维持了环境中的物质平衡。
此外,细菌还可以合成某些有益的
物质,如抗生素、酶等。
然而,也有一些细菌会引起疾病,如霍乱、肺炎等。
5.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体内有大量的共生细菌,它们
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
同时,一些细菌也会引起人类
疾病,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正确的卫生习惯和科学防控来预防感染。
以上是对八年级上册生物中细菌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希望对你
有所帮助!。
细菌概述医学

外毒素
由细菌产生并释放的有毒蛋白 质,可引起特定的中毒症状,
如破伤风、肉毒中毒等。
侵袭性酶
某些细菌产生的酶类,有助于 细菌在体内扩散和感染,如链
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
菌毛和黏附素
有助于细菌黏附在宿主细胞表 面,进而侵入细胞内繁殖。
细菌的侵袭力
侵袭性细菌
条件致病菌
能够侵入机体并在其中繁殖的细菌, 如淋病奈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基因测序
对细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获取 基因序列信息,为鉴定提供依据。
分子标记物
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物进行检测, 实现对细菌的高通量、快速鉴定。
生物信息学分析
将基因测序和分子标记物结果进 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对数据库,
确定细菌的种属和亚种。
05 细菌感染的治疗
CHAPTER
抗生素的选择与使用
食品安全
食用安全的食品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品,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在处理和烹 饪食品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谢谢
THANKS
人体的抵抗力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抵抗或消灭入 侵的细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04 细菌的检测与鉴定
CHAPTER
细菌的分离培养
01
02
03
分离培养
将细菌从样本中分离出来, 在培养基上形成纯培养物, 以便进一步鉴定和研究。
培养基选择
根据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以保 证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细菌以恒定的速度分裂,活菌数呈对数增 长,此期细菌体积一致,代谢活跃。
稳定期
衰退期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 物积累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导致细菌 生长速度渐降,死亡数渐增。
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初中

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初中一、细菌的概述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主要包括球菌、杆菌、弯曲菌和螺旋菌等几种基本形态。
细菌的形态简单,通常没有明显的细胞器,但其细胞结构罕能够完成其全部生活活动。
细菌通常以细胞壁、细胞膜、胞质和质粒等结构组成,而且其中有很多种可以运动的细菌,例如鞭毛、鞭毛、纤毛等。
此外,细菌的遗传物质是以一条环状DNA分子存在于细胞的质粒中。
二、细菌的生活习性细菌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它们可以在水中、土壤中、空气中等各种环境中被找到。
一般而言,细菌的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等条件。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细菌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细菌群。
细菌主要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一个细菌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然后这两个细胞再分裂成四个细胞,以此类推。
这种繁殖方式使得细菌的数量快速增长,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细菌。
三、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营养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其碳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两大类。
自养细菌可以利用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它们通常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化合作用来获取能量,例如光合细菌和硫化细菌等。
而异养细菌则无法利用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它们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质来生存,这类细菌通常以分解器官或寄生的方式获取营养物质。
四、细菌的应用细菌在生物学、医学、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领域,细菌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被用来合成有机物质或者进行基因克隆等实验。
在医学方面,某些细菌可以用来制造抗生素来治疗感染疾病。
在食品工业中,细菌可以用来制作食品,例如酸奶、奶酪和酱菜等。
此外,细菌还可以被用来处理污水和废弃物,起到清洁环境的作用。
五、细菌的危害尽管细菌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有些细菌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危害。
这类细菌通常称为病原细菌,它们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例如结核菌、大肠杆菌和沙雷菌等。
此外,一些细菌还可以引起食品腐败,污染环境,并且对农业产生危害。
第二章第一节_细菌的形态结构临床班2

黏液层:疏松地粘附于菌体表面,其界限不
清而易被洗脱者。
化学组成:多数细菌荚膜的成分为多糖,
少数为多肽。
荚膜的形成
具有种和型的特异性。但也与细菌所处 的环境有密切关系。能产生荚膜的病原菌, 如炭疽杆菌常需在动物组织中才能形成荚 膜,在人工培养基中则往往不形成或不明 显。
质粒并非细菌所必需,失去质粒的细菌仍 能正常存活。
3、胞质颗粒
异染颗粒:是普遍存在的贮藏物,其主要 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可随菌龄的延长而 变大。多聚磷酸盐颗粒对某些染料有特殊 反应,产生与所用染料不同的颜色,因而 得名异染颗粒。如用甲苯胺蓝、次甲基蓝 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棒状杆菌和 某些芽孢杆菌常含有这种异染颗粒。
荚膜的功能:
不是细菌的主要构造,失去它,并不影响细菌的 生长繁殖,
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①保护: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②抗有害物质:抵抗体液因子(溶菌酶、补体、 抗体等)和药物的杀菌作用 ③免疫原性
④粘附作用。 ⑤增加其侵袭力
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flagellum):某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
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中 的幼龄培养物为标准,虽然同一个菌落中的个体, 其大小也不完全相同,但在一定范围内,各种细 菌的大小是相对稳定,而且具有明显特征。
二、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 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 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芽胞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比其繁殖体要坚强得 多,特别能耐受高温、干燥和渗透压的作用,一 般的化学药品,也不易渗透进去。
芽胞强抵抗力的原因:
细菌概述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侵袭性酶: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胞外酶,一般 不具有毒性,但它可以帮助细菌发挥侵袭力。 可以帮助细菌发挥侵袭力的胞外酶
侵袭性酶包括血浆凝固酶和透明质酸酶等。
8
• 毒素:是细菌产生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毒性物质。
• 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不同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 两大类。
侵袭力 毒
力
外毒素:特异性毒害作用
•2、显性感染:
•指侵入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机体的免疫力较弱时 ,病菌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以致使机体组织 细胞受到严重损害,生理功能紊乱,并出现明显的临床 症状,称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如果是由体外的传染性病原菌引起,且有可能 再传染给他人,则称之为传染病。
22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28
简答题
• 1.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区别 • 2.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29
谢谢
30
毒血症 (toxemia):病菌只在入侵的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液, 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如白喉、破伤风 等。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在血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 机体严重的病理损害,引起显著的临床症状。如化脓性链球菌引 起的败血症。
脓毒血症:化脓菌发生败血症时,细菌经血液循环到达其它脏器 或组织,引起化脓性全身病变的传染。如金葡菌引起的脓毒血26症。
致病性=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途径=1
15
细菌 的致 病因素
细菌的致病因素
表面 荚膜、微荚膜:抗吞噬、抗消化
侵袭 结构 菌毛、黏附素:粘附(吸附)
力 毒 力
侵袭 性酶
血浆凝固酶:抗吞噬、抗消化 透明质酸酶:破坏组织促扩散
毒素 外毒素:特异性毒害作用
细菌的形态和与结构~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概述:细菌是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没有核仁和核膜,除了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
对细菌进行认识,是从它的大小、形态将细菌进行分门别类以及将细菌进行解剖后,看看它是由哪些微小的结构组成的,也就是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第一部分细菌的大小长度单位:微米。
对细菌进行描述选择出一个适当的单位是非常重要的,细菌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
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0.2微米以上的,所以再次强调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
细菌的长短不同对于细菌的鉴别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部分细菌的形态一、球菌:我们根据细菌的外形,单个菌体呈球形或者是近似球形;二、杆菌:单个细菌呈杆状、菌体长而且直的;三、螺形菌:如果菌体呈波状、或不规则的锯齿状。
这是根据菌体形态上的特点差异将全部细菌分为这三类。
一、球菌细菌的增殖是通过无性繁殖,自身复制遗传物质,然后又进行自身的裂解,这样生成的是一个和母体一模一样的子代体。
根据细菌进行繁殖时选择的平面不同和分裂后菌体之间相互粘附的程度不同,又可以将球菌进行细分:1、单球菌:细菌分裂沿一个平面进行,新个体分散而单独存在,例如尿微球菌。
2、双球菌:指细菌沿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个菌体成对排列,例如脑膜炎奈瑟军、肺炎链球菌。
3、链球菌:是指细胞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分裂后多个菌体粘连成链状,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4、四联球菌是指细胞分裂是沿两个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四个菌体粘附在一起呈正方形,例如四联加夫基菌。
5、八叠球菌是指细菌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八个菌体粘附成包裹状立方体,例如如藤黄八叠球菌。
6、葡萄球菌是指细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体无一定规则的黏连在一起似葡萄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说明:我们说细菌属于球菌是说单个细菌的形态特点,单个细菌近似球形就说是球菌范围的,两个粘附在一个就是双球菌,粘附称一串就是链球菌,四个在一起近似正方形就是四联球菌,八个包裹在一起呈立方体是八叠球菌,在临床是最常见的是排列不规则的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医院交叉感染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细菌概述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第三节细菌与外界环境第四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二、细菌的结构三、细菌的形态检查1.绘出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模式图;2.简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3.说出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医学意义;4.简述革兰染色方法、结果及意义。
(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必须用显微镜放大1000倍左右才能看见。
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µm)为测量单位(1µm = 1/1000mm)。
各种细菌的大小不一,多数球菌的直径约为1µm,中等大小的杆菌长2~3µm,宽0.3~0.5µm。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按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见图1-2-1)。
图1-2-1 细菌基本形态的分类(二)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各种形态(见图1-2-2)。
图1-2-2 细菌的各种形态(一)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图1-2-3)。
图1-2-3 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1.细胞壁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G+菌)和革兰阴性菌(G-菌)。
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有明显差异,如表1-2-1所示。
表1-2-1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厚,20~80nm薄,10~15 nm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50%~80%占细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1.细胞壁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合成肽聚糖,溶菌酶可溶解破坏肽聚糖,从而菌体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作用,在低于菌体内渗透压的环境中,水渗入细胞内,使菌体膨胀裂解。
所以,青霉素和溶菌酶对革兰阳性菌有杀菌作用。
失去细胞壁的细菌,在高渗的环境下如仍能生长繁殖,称为L型细菌。
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由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含肽聚糖少,且有外膜层的保护作用,因此,对青霉素和溶菌酶不敏感。
1.细胞壁葡萄球菌肽聚糖结构模式图(见图1-2-4)。
图1-2-4 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结构模式图1.细胞壁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模式图(见图1-2-5)。
图1-2-5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模式图2.细胞质细胞质中含有许多重要结构,包括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等。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是指某些细菌特有的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等。
1.荚膜用一般染色法荚膜不易着色,菌体周围可见一圈未着色的透明圈(见图1-2-6),用荚膜染色法可染上颜色。
图1-2-6 细菌的荚膜2.鞭毛根据鞭毛的数量和位置,可将有鞭毛菌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见图1-2-7)。
图1-2-7 细菌的鞭毛3.菌毛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见图1-2-8)。
图1-2-8 细菌的菌毛(电镜图)4.芽胞芽胞的形态、大小及在菌体内的位置随菌种而异,可用以鉴别细菌(见图1-2-9)。
图1-2-9 细菌的芽胞检查细菌形态,可用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如表1-2-2所示。
表1-2-2 检查细菌形态的方法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染色标本检查法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最常用的细菌形态检查法常用方法压滴法和悬滴法革兰染色法革兰染色法已创建100多年,至今仍在广泛应用,其实际意义有鉴别细菌和选择抗菌药物等(见图1-2-10)。
图1-2-10 革兰染色法细菌的个体微小,以微米(µm)作为测量单位。
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特有的结构,基本成分是肽聚糖,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有较厚的肽聚糖,还有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由较薄的肽聚糖和外膜组成。
有些细菌还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各特殊结构有不同的作用。
细菌形态的检查方法,以革兰染色法最常用。
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生物合成与分泌B.维持细菌的外形C.参与物质交换D.呼吸作用E.物质转运2.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芽胞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
A.外膜B.磷壁酸C.脂多糖D.肽聚糖E.脂蛋白4.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外膜B.核膜C.荚膜D.细胞膜E.线粒体膜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二、细菌的代谢产物三、细菌的人工培养四、细菌的遗传和变异1.说出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繁殖方式及速度;2.简述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及意义;3.列出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4.说出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种类不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条件可归纳为四个方面(见图1-2-11)。
图1-2-11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二)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细菌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球菌可从不同的平面分裂成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则沿横轴分裂,个别菌也有呈分支状分裂的,如结核分枝杆菌。
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分裂一代仅需20~30min,有的细菌较慢,如结核分枝杆菌约18~20h才分裂一代。
但事实上由于营养来源有一定限度并逐渐耗竭,有害代谢产物逐渐积累,不可能始终保持如此高速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繁殖速度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趋于停滞以至衰落。
(一)合成代谢产物细菌除合成菌体自身成分外,同时还合成一些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见图1-2-12)。
图1-2-12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二)分解代谢产物不同的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糖、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不同,因此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不相同,据此可鉴别细菌。
如大肠埃希菌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为靛基质试验阳性;产气肠杆菌则无色氨酸酶,靛基质试验阴性。
用人工方法配制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按其物理性状可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等。
(一)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将细菌接种于培养基中,一般经37℃培养18~24h 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不同生长现象(见图1-2-13)。
图1-2-13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三、细菌的人工培养(二)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见图1-2-14)。
图1-2-14 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代代相传,保持相对稳定性,称之为遗传。
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为变异。
由于细菌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种属的相对稳定;同时又具有变异性,因而能不断形成新的变种或新种。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如表1-2-3所示。
表1-2-3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变异现象说明示例形态结构的变异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常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如:鼠疫耶氏菌在含3%~6%氯化钠的培养基中,其形态可由球杆状变为球状、哑铃状、棒状等多形态。
菌落变异刚从人体标本中分离出的S型菌落,经长期培养后变为R型菌落。
S-R变异,常伴有生化反应能力、抗原性和毒力等的改变。
毒力变异细菌的毒力变异包括毒力的增强和减弱。
如:免疫血清、抗生素等,可使细菌的毒力减弱或消失。
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药物敏感的细菌,逐渐变成对该药物不敏感的菌株。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最初很敏感的,经长期使用后,逐渐对其产生了耐药性。
(二)细菌变异在医学实践上的意义细菌变异在医学实践上的意义(见图1-2-15)。
图1-2-15 细菌变异在医学实践上的意义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地生长繁殖,包括充足的营养、合适的酸碱度和温度以及必需的气体。
细菌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大多数细菌20~30min分裂一代。
在细菌的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有关的有毒素、侵袭性酶类及热原质;与疾病治疗有关的有抗生素和维生素;与鉴别细菌有关的有色素、细菌素及糖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不同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不同的生长现象,有助于细菌的鉴别。
细菌的人工培养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细菌的鉴定和研究及生物制品的制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
1.下列物质哪种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
A.色素B.细菌素C.热原质D.抗毒素E.抗生素2.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A.大肠埃希菌B.链球菌C.脑膜炎奈瑟菌D.结核分枝杆菌E.变形杆菌3.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
A.二分裂B. 有丝分裂C.孢子生殖D.复制E.出芽4.关于热原质,错误的叙述是()。
A.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C.高压蒸汽灭菌可被破坏D.吸附剂及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的大部分热原质E.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第三节细菌与外界环境一、细菌的分布二、消毒与灭菌1.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分布;2.列出常用热力消毒灭菌方法并说出其用途;3.简述紫外线的杀菌原理及作用特点。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等自然界环境中,对上述场所应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空气消毒以防止污染。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1.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的正常微生物群的菌群,称为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对构成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见图1-2-16)。
图1-2-16 正常菌群的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如表1-2-4所示。
表1-2-4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人体部位主要菌类皮肤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痤疮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口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梭菌、螺旋体、白假丝酵母菌、放线菌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类杆菌眼结膜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续前表1-2-4人体部位主要菌类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胃一般无菌肠道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芽胞梭菌、破伤风芽胞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尿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阴道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白假丝酵母菌2.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特殊条件下,原来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因此把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致病的特定条件主要有三方面(见图1-2-17)。
图1-2-17 正常菌群致病的特定条件3.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诊治期间又感染了其他疾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诊治和护理病人过程中受到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