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清单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清单.doc

学校班级姓名常用的计量单位(一)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二)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三)质量单位:吨——千克——克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四)货币单位:分——角——元1元=10角 1角=10分1元=100分(五)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1星期=7天 1日=24时1时=60分 1分=60秒运算顺序①算式中,只有加减法的,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③算适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应先算乘除法;④算式中,有扣号的,应先算括号里的。
年、月、日①一年有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②大月有7个月,分别是1、3、5、7、8、10、12月。
③小月有4个月,分别是4、6、9、11月。
④一个月最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⑤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⑥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
所以说“四年一闰”。
⑦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所以说“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⑧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⑨一年有四个季度,1~3月是第一季度;4~6月是第二季度;7~9月是第三季度;10~12月是第四季度。
⑩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
所有年份的第二季度有91天,第三季度有92天,第四季度有92天。
(11)把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改写成用24时记时法,若是中午12时以前,只要去掉时间词,若是中午12时以后,要去掉时间词后加上12。
(12)把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改写成用普通记时法,小于12时的,只须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词,对于大于12时的,要减去12,得到的差的前面加上时间词。
2020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一、整数的认识整数是由自然数、零和自然数的相反数组成的数集。
它们可以表示正数、负数以及零。
在整数中,0是特殊的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的相反数就是自身。
整数的绝对值是该数离0的距离。
比如,-5的绝对值是5,5的绝对值也是5。
整数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合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小数的认识小数是指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是指小数部分有限位数的小数,比如0.5、1.2等。
无限循环小数是指小数部分有无限循环节的小数,比如1/3=0.333...。
小数比较大小时,可以通过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进行比较。
小数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三、时间的认识时间是人类对事物发生和变化的脉络进行刻度的一种方式。
时间的基本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和年等。
秒是最小的时间单位,60秒合成1分钟,60分钟合成1小时,24小时合成1天,7天合成1周,30天合成1月,12个月合成1年。
四、几何图形的认识几何图形是指由点、线、面组成的图形。
常见的几何图形有点、线段、射线、直线、角、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和判断。
比如,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就形成了一个角。
角可以根据大小分类为锐角、直角和钝角。
五、分数的认识分数是指一个数与另一个非零数的比值。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割的部分,分母表示分成的份数。
分数可以表示小于1的数,也可以表示大于1的数,甚至可以表示负数。
分数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六、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是指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所得的值。
平均数常用来表示一组数的总体水平。
计算平均数时,可以先将数进行求和,然后除以数的个数。
比如,求1、2、3、4和5这组数的平均数,先将它们求和得到15,然后除以5,最终得到平均数3。
七、长短的比较长短是物体的一个重要属性,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长度来判断大小关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一、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1(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一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
例如:36 × 40 = 1440.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两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
例如:30 × 40 = 1200.3.估算方法:一定要把两位数看成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
要能判断你估计的得数和实际比较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笔算:1.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乘数末尾有1个数,把乘数前面的数位对齐,先用前面的部分去相乘,再在积末尾添上1个数。
例如:26 × 5 = 130.2.一个数连乘两个数,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再和第一个数乘,得数是相等的。
例如:42 × 4 × 5 = 42 × 20.3.没有进位与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算理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23 × 56 = 1288.4.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例如:24 × 5 = 120,48 × 5 = 240.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11:口诀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例如:35 × 11 = 385,39 × 11 = 429.和笔算一样,十位上相加时满十向百位进1.2.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十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口诀是“个乘个,弟乘哥”。
其中,个乘个得到的是积后两位,注意后两位乘积不满十以上要添,弟乘哥得到的是积后两位前面的。
例如:21 × 29 = 609,22 × 28 = 616.3.两位数×15:口诀是“加半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位数看着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用“四舍五入”法找出与两个乘数最接近的整十数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8、在乘法运算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
第二单元认识千米和吨1、计量较长的距离时 ,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可以用符合“ km ”表示。
千米又叫做公里。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2、长度单位有:毫米(mm) 、厘米 (cm)、分米 (dm)、米 (m)、千米(km )3、 1千米 =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4、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成米,在千米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在米数的末尾去掉3个0。
5、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 t ”表示。
6、质量单位有:克(g) 、千克(kg) 、吨 (t)7、 1吨 =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8、吨和千克的换算方法:把吨换成千克,在千克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在吨数的末尾去掉3个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完整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计量单位
(一)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二)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三)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四)货币单位:
分——角——元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五)时间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星期=7天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运算顺序
①算式中,只有加减法的,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算适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应先算乘除法;
④算式中,有扣号的,应先算括号里的。
年、月、日
①一年有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②大月有7个月,分别是1、3、5、7、8、10、12月。
③小月有4个月,分别是4、6、9、11月。
④一个月最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⑤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⑥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
所以说“四年一闰”。
⑦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所以说“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⑧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⑨一年有四个季度,1~3月是第一季度;4~6月是第二季度;7~9月是第三季度;10~12月是第四季度。
⑩平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有91天。
所有年份的第二季度有91天,第三季度有92天,第四季度有92天。
(11)把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改写成用24时记时法,若是中午12时以前,只要去掉时间词,若是中午12时以后,要去掉时间词后加上12。
(12)把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改写成用普通记时法,小于12时的,只须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词,对于大于12时的,要减去12,得到的差的前面加上时间词。
(13)记住一些特殊的节日:
1月1日是元旦; 3月8日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 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
4月5日是清明; 5月1日劳动节;
5月4日青年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14)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若时刻是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且两个时刻在上、下午的,一般化成24时记时法)
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1平方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盖那么大;1平方分米比一个手掌面大一些;1平方米的正方形里大约能站12个学生。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 (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C=a×4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分数与小数
(1)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2)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的小数
(4)表述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像0.5、0.4、1.2都是小数。
小数中的圆点叫作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5)比较小数的大小,应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整数部分相同时,比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大的就大。
(6)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然后按整数加减法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