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选择适合小学生欣赏的名画时,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审美水平和兴趣爱好。
引导学生进行名画的观看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名画欣赏,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更加关注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名画的欣赏和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感知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不仅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名画欣赏,重要性,选择,适合,引导,观看,分析,素养,提升,操作方法,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激发兴趣,热爱,不可或缺。
1. 引言1.1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名画欣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名画,小学生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技法和风格,拓展视野,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名画欣赏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还可以启发他们对生活、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思考,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名画的观看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题材、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激发思维,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正文2.1 名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名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名画作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启发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赏名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名画作为艺术史上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完整word版)三年级名画欣赏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三年级名画欣赏教学设计三年级名画欣赏教学设计教者:卫凯一、设计意图:长期以来,我们小学的美术教育活动几乎是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的格局一统天下。
但随着我校美术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深深地认识到美术欣赏活动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
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纲要》中也指出:“小学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这与我园的美术课题总目标的第一点“感受生活”不谋而合,而这个“艺术”,我想也包括名画作品。
因此,在上学期,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一些米罗、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张贴在绘画活动室,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但我们小朋友看了都说是鬼画鬼脸,成效不是很明显。
因此,在本学期,我就有目的地组织了幼儿进行名画欣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敏锐,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这次欣赏活动我选择了名画欣赏:《五牛图》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笔墨的形象和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特色。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三、教学准备:教具:名画《五牛图》,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等。
四、教学过程:(一)介绍画家韩滉,引发兴趣。
《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他与当时另一位以画马著称的画家韩干一起被后人称为“牛马二韩”经过了1500多年,唐代纸本绘画的真迹流传到今天的已寥寥无几。
小学六年级美术名画欣赏《藕》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比较欣赏
《藕》清代 罗聘(花果图册) 《莲藕图》清代 罗聘 (立轴)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比较欣赏
王雪涛(1903-1982《菱藕图》 清初 八大山人《清藕》
吴昌硕 (1844-1927)《佳偶好合》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比较欣赏
清
初
石 涛
诗书
《 枇
画印
杷 清
藕
》
齐白石 (1864-1957)《怜香惜玉》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பைடு நூலகம்
诗书 画印
看这几位大师所画的莲藕图,每一幅味道都不 一样,各有特色,他们所用笔墨,清而不枯、浓 淡有致、简洁自然、构图各不相同;诗书画印样 样精通。他们的画都流露出的是平平淡淡的生活 气息和文人画气息。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藕》清代 罗聘(花果图册)
中国画题材: 人物、山水、界画、花卉、 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书法写诗题字
加盖篆刻印章
诗书 画印
《藕》清代 罗聘(花果图册)
构图:三角形构图稳定 用笔:线条流畅 用墨:墨色浓淡分明
用色:颜色层次分明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知识窗
文人画: 中国古代画家一般分为三类,院体画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名画欣赏─ 《藕》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北京故宫博物院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北京故宫博物院
展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藕》清代 罗聘(花果图册)
六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罗聘(1733-1799)清 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 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美术教学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名画欣赏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进行探析,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名画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名画欣赏的意义1.培养审美情感名画是艺术大师们的杰作,每一幅名画都蕴含着作者的艺术情感和审美理念,通过名画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名画欣赏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欣赏名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名画,学习艺术家的创作技法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艺术知识和修养。
3.激发创造能力名画是艺术家们在创作中的精华,通过欣赏名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启发他们进行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才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名画欣赏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选取适合学生的名画在进行名画欣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欣赏的名画。
可以选取色彩鲜艳、内容生动、线条简洁的名画,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注重情境营造在进行名画欣赏教学时,可以结合名画的题材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欣赏名画,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
3.启发思维,引导发言在进行名画欣赏教学时,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向学生解说名画的内容和意义,而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言,激发他们对名画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开展绘画创作在进行名画欣赏教学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让他们通过模仿、变化、创新,将欣赏名画的心得体会与个人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名画欣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欣赏名画,可以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审美能力,增强文化素养,激发艺术兴趣,提高绘画水平。
那么,具体如何开展名画欣赏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选择适合年龄段的名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还比较有限,因此,在选择名画方面应根据年龄段来选择。
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色彩明亮、形象生动、简单朴实的画作,如徐悲鸿的《大雄宝殿》、齐白石的《虾》等;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构图复杂、形式多样、富有艺术性的画作,如梵高的《星空》、毕加索的《断耳人像》等。
二、注重名画欣赏的细节名画欣赏不仅是简单地观看画面,还需要注重细节的观察。
例如,学生可以仔细观察画作的画面构图(如画面中各个物件间的空间关系、大小比例等)、画面色彩的运用(如颜色的明暗、对比等)、画家的创作手法(如笔触、线条、色块等),并在观看之后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表达。
三、与生活语境结合名画欣赏不应是一种孤立的学习,它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语境相结合。
例如,选择一幅描绘花朵的画作可以引导学生到校园里观察花卉种植情况,让学生能够将名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认知。
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进行名画欣赏时,教师不应该是唯一的传递者,应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名画欣赏中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析,可以看出,名画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名画的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史与名画赏析:色彩与构图的魅力》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史与名画赏析:色彩与构图的魅力》美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美术史与名画赏析。
通过对美术史的学习和名画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本文将围绕着小学美术教案中的任务名称《美术史与名画赏析:色彩与构图的魅力》,探讨如何通过这个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色彩与构图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一、引入美术史与名画赏析的重要性美术史是美术发展的脉络,通过学习美术史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美术风格与特点。
名画是美术史中的精华之作,它们是艺术家们的杰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和赏析名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技巧,激发他们对美的认知和表达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欣赏名画的色彩魅力1.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极为重要。
在引导学生欣赏名画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首先,通过观察名画中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相互作用,如互补色、对比色等,让学生感受色彩带来的不同效果和情感。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实验,通过手工创作或绘画,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颜色的变化和效果,并能够理解色彩的运用对作品整体的影响。
2. 引导学生理解名画中的色彩表现力名画中的色彩运用往往非常丰富多样,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名画中的色彩表现,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色彩的表现力。
例子一,可以选取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星夜》进行赏析。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星空、月亮、房屋和村庄等元素的颜色运用,以及梵高运用粗犷的笔触和浓烈的色彩来表现夜晚的神秘感和情感,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色彩的表现力。
例子二,可以选取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亲吻》进行赏析。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形象和色彩运用,让他们理解到毕加索运用鲜艳的色彩和简化的线条表现出的情感和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对色彩表现力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名画鉴赏教案

小学美术名画鉴赏教案导入: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结晶,同时也是反映文化、思想的窗口。
鉴赏名画,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鉴赏几幅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美术名画。
一、《蒙娜丽莎》这是一幅古老的画作,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于公元1503年至1506年。
它是油画的代表之一,也是最著名的名画之一。
这幅画虽然画的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但是却有着浓重的神秘感。
这个女子的微笑以及她眼中的雾气,使人无法完全读懂她的表情。
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对人物的研究,使得这幅画变得高度生动,也让人类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美。
教学目标:1.认识名画《蒙娜丽莎》2.学习分析名画的构图、色彩、线条以及所表达的主题3.加深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教学重点:1.图示分析名画的构成和表达方式2.绅士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见教学难点:1.解读名画的艺术构成以及所表达的思想2.帮助学生提升对艺术的欣赏和鉴赏技巧教学过程:一、先看图,让学生了解这幅画的基本情况,如画家、作品的时间、使用的技艺等。
二、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作的特点,如画面构图、画面色调等。
三、提问:你认为这幅画有哪些细节是值得你关注的?四、让学生慢慢欣赏这幅画,看看作者在画面构图方面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何运用线条、光影以及色彩等方式表现出画家的思想?五、学生分成小组,分析这幅画的构图和表达方式,并试着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表达出个人对于这幅画的看法。
六、小组汇报,所有学生一起讨论,理解每个人对于这幅画的看法,进行审美评价,分享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七、展现出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与反思。
教学评价: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于名画的展示,来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关于这幅画的构图、色彩、表达手法,并给出评价等建议。
同时,学生的作品多样性也可以成为评鉴标准之一。
教学延伸:在本节课的延伸中,学生可以分别对于不同的名画进行分析和欣赏。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名画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观察能力,同时也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艺术知识和文化素养。
在名画欣赏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地开放性地引导,倡导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挥。
本文从名画欣赏的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应用等方面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进行探析。
一、名画欣赏的目的名画欣赏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画面的展示、学生的观赏等方式,让学生们对名画进行感性的、客观的理解和欣赏的过程。
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启发学生的艺术兴趣通过欣赏名画,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与美好,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名画欣赏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领略艺术的精髓,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当学生欣赏过名画之后,他们就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3、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和文化素养通过名画欣赏,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史、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体系。
名画欣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观察遐想法、情境法和叙事法。
这三种方法可以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1、观察遐想法观察遐想法是指通过观察名画中的图像,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想象来进行联想的方法。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画面中的图案、色彩、构图等细节进行观察,然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想象画面中的情景,从而达到对名画的艺术欣赏和理解。
2、情境法情境法是指通过营造一种有情感的氛围来进行名画欣赏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与名画相似的音乐、诗歌或其他氛围来进行艺术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感知名画的意境,从而理解和欣赏名画。
3、叙事法叙事法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进行名画欣赏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名画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名画。
名画欣赏的内容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
摘要: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一种文化学习,它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审美、感知、想象、表现等方面。
它在挖掘儿童潜力的同时,还使儿童的心灵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充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欣赏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它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其中,欣赏教学是构成儿童美术教育的三大基础内容之一,三大内容为:绘画、手工、欣赏。
欣赏是一种提高学生感受与理解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名画欣赏教学是美术欣赏教育的一种新形式,虽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或是由于教师的一言堂,或是由于欣赏层次的不同,或是由于其他原因,使得教育效果并不是太好,学生无法得到来自于艺术的正确感受和体验,降低了教师、学生与作品三者之间的共鸣和互动效果。
因此,在进行名画欣赏教学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欣赏水平,选择适当的名画欣赏内容,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实践初步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感
受力、理解力及创造力。
通过笔者的实践,找出了以下几点。
一、艺术源于生活,要善于从生活中取材
教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儿童教育只有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才能发挥其效能。
同样,名画欣赏一样也要坚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欣赏素材从生活中选材,使其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名画产生共鸣。
如可以欣赏与生活相关的名画:毕加索的《梦》。
在欣赏这幅画时,可以引导学生们想一想怀孕的阿姨在做什么?想什么?为什么摸肚子?孩子们通过分析,会知道这个阿姨将要当妈妈,从而引导学生去感受母爱,进而引导学生把思维延伸到生活中来,想一想自己的父母都为自己付出了什么,都为孩子做了些什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培养学生正确的亲孝观念。
再如,可以欣赏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新印象主义发起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此画上有草地、树林、小河、小船,还有各色人物,有的坐,有的立,有的散步,有的钓鱼,这些与公园的场景是多么相像,学生们自然就被吸引并深入观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在选择名画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作品内容应该是学生喜欢的、易理解的,并富有童心、意趣。
此外,由于儿童对于流行动画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教师对应也应该有大概的了解,以便从动画片中汲取经验,选择学生喜欢的名画作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有效提高名画欣赏教育的效果。
二、艺术高于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会审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却高于生活。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名画欣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可有效地挖掘儿童的审美创造潜力,提高儿童审美能力。
人天生都具有创造力,但由于年龄和认知的不同,使得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带有局限性,在整体把握能力上不如成人。
但是,儿童因其特有的思维方法所表现出的奇异方式、新奇组合及天马行空想法,却不是成人能代替的。
例如可以在美术角布置一些名画,使儿童在平时就能随时感受其魅力,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使儿童感受美,提高欣赏水平,从而大胆想象和创作。
此外,还可以从生活入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比如,可以搜集一些名家名作、优秀儿童画、或其他不同风格的油画、国画、山水画等等,贴在学生平时能够看到的地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作品。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审美。
由于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以直觉行动为主,因此,教师在引导时,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美在哪里,如何审美,而应用提问或其他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觉与思维去感知,去欣赏,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敏锐的感知能力。
比如,在欣赏马克思的作品《蓝马》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审
美。
可以打开幻灯片先让儿童欣赏,在欣赏的同时以问题导入,例如:“画里面的是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的?它在做什么?”等等,一步步引导儿童从笼统到局部细致感知。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便会将学生的欣赏焦点集中,同时也会在交流中提高欣赏水平。
通过实践,笔者得出结论,由于儿童的直觉感比成人强,因此,在某些方面他们和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感觉,可以和艺术家达成一定的共识,引起共鸣,让儿童进入到艺术家的世界中。
因此,通过观赏幻灯片,引导儿童思考、想象,通过语言的表达,达到感知能力的提高。
三、从艺术到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
欣赏名画需要教师联系儿童的知识认知范围和思想实际,并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儿童与作品才能产生共鸣,教师与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互动。
所以,教师在作品欣赏过程中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来使学生更轻松地提升欣赏水平与能力。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地理知识,可以穿插文学知识,或者音乐、历史等,开阔儿童的视野,锤炼儿童对美的描述能力,或通过音乐使儿童让通过听觉的刺激,激发儿童的情感,让他们从画面中“看”到无声的乐章,从而加深对画面内涵的感悟。
总之,名画欣赏教学活动是可行的并且是必要的,它对学生审美感知、语言发展、集中注意力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和学生年龄特征、理解力相符的欣赏内容,并有的放矢
地指导学生进行名画欣赏,这是美术活动中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课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使之形成一套较为实用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即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不断挖掘小学生创造潜力,并使他们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