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02X年10月《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局部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开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参见教材P44。
2.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决定的;B.革命性决定的;C.实践性决定的;D.阶级性决定的【答案】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参见教材P54。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实践的;B.多样的;C.可知的;D.变化的【答案】A【解析】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见教材P70。
4. 自觉能动性是实践的一个根本特点,这说明实践是〔〕。
A.主体纯粹的思维活动;B.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主体感性的物质活动;D.主体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答案】B【解析】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参见教材P68。
5.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是〔〕。
A.通过人的活动完成的;B.不能正确认识的;C.盲目自发地起作用的;D.可以认为改变的【答案】A【解析】社会开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完成的。
参见教材P92。
6.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说的是〔〕。
A.人脑是意识的唯—源泉;B.意识不具有客观性;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意识不具有主观性【答案】C【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类意识高于动物心理,主要在于它是以人脑为物质根底的。
参见教材P94。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制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答案】C【解析】〕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3.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货币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 2.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流通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 3. 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A.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C.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选择 4.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5.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7.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9.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10.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量体裁衣B.对症下药C.因材施教D.因地制宜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统一。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 )1-37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 )2-102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3-173 A.折中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3-178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4-187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B )5-(要理解教材内容)A.不会有很大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4-206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A.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 D )5-245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5-250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22.利息的本质是( A )5-251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23.土地价格是( D )5-262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C.利息的资本化D.地租的资本化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A )6-273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社会生产价格D.市场价格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C )6-274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金融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B )6-29326.下列不属于...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D.信息产业的兴起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6-300(结合教材理解)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7-309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7-334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8-345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一)(卷面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
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A.人脑的进化B。
动物心理的形成C。
语言的产生D。
劳动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
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
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
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6.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
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
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D。
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7.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D。
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8。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费希特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了解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地位是()。
A. 只是一种学说B. 世界上的一种哲学C.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D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是()。
A. 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B.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C. 劳动人民的实践创造D. 自然科学答案:B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唯物史观C.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辩证法答案:A4.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 公有制B. 剩余价值C. 阶级D. 人民答案:C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认为,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无产阶级专政D. 阶级斗争答案:C二、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源泉,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流转规律,为无产阶级认识阶级斗争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最基本、最尖锐、最复杂的社会矛盾。
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最终实现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推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三、论述题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30分)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不包括()。
A、认识世界有助于改造世界B、改造世界能够深化和拓展对世界的认识C、改造世界能够独立于认识世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正确答案: C解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统一2、实践的内涵是指()。
A、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B、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C、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D、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正确答案: B解析: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3、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主要应当从()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意识形态中去寻找C、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生产方式中去寻找正确答案: D解析: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是由货币的流通手段和( )职能引起的A、贮藏手段B、价值尺度C、世界货币D、支付手段正确答案: D解析:考察货币职能对经济危机的影响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A、青年黑格尔派B、社会民主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国际工人协会正确答案: C解析: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6、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不包括()。
A、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B、真理尺度推动真理的不断发展C、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互对立正确答案: D解析: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辩证统一的7、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 )A、不断减少B、不断增加C、不变D、骤然下降正确答案: B解析:考察大企业走向垄断的前史8、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可以称之为( )A、剩余价值率B、剥削率C、利润率D、平均利润率正确答案: D解析:考察平均利润率9、以下哪个论点坚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A、“实事求是论”B、“天才论”C、“精神万能论”D、“上层建筑决定论”正确答案: A解析:10、“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A 、主观性和个别性B 、客观性和普遍性C 、社会性和历史性D 、稳定性和不变性【正确答案是】:B3. 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正确答案是】:A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B 、形而上学的错误C 、经验论的错误D 、唯理论的错误【正确答案是】:C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正确答案是】:D6. 社会意识是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正确答案是】:C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正确答案是】:A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
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A 、唯一形式B 、辅助形式C 、必要形式D 、基本形式【正确答案是】:D10. 具体劳动 (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 、创造剩余价值【正确答案是】:C11. 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A 、价值尺度职能B 、流通手段职能C 、支付手段职能D 、价格标准职能【正确答案是】:C12.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B 、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C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D 、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正确答案是】:C13.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A 、有机构成B 、价值构成C 、技术构成D 、数量构成【正确答案是】:C14. 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A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 、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D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正确答案是】:B1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A 、生产过剩B 、商品短缺C 、长期萧条D 、持续高涨【正确答案是】:A16. 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一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分工,二是 (A 、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B 、有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C 、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D 、有商业店员可供剥削大学生校园网 【正确答案是】:C17. 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水平一般相当于 (A 、本部门的剩余价值率B 、平均利润率C 、活期存款利率D 、长期贷款利率【正确答案是】:B18.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A 、卡特尔B 、康采恩C 、托拉斯D 、混合联合公司【正确答案是】:D19. 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现了 (A 、部门内部的竞争B 、部门之间的竞争C 、国内竞争D 、国际竞争【正确答案是】:D20.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一般不涉足的领域是 (A 、基础设施建设B 、大型科研项目C 、普通消费品生产D 、公共产品生产【正确答案是】:C21. 打着“ 援助” 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 (A 、老殖民主义B 、新殖民主义C 、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D 、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正确答案是】:B22. 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A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 、战时共产主义阶段【正确答案是】:A23.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A 、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 、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C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D 、各个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正确答案是】:C24.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A 、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正确答案是】:D25. 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 (A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B 、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C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 、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正确答案是】:A26. 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A 、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所有权B 、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C 、一只放弃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D 、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正确答案是】:B27. 形成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条件是 (A 、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B 、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 、土地的交通条件不同D 、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正确答案是】:D28.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工业资本B 、银行资本C 、金融资本D 、商业资本【正确答案是】:C29. 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 (A 、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 、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C 、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正确答案是】:D30.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 (A 、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 、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建设资金C 、垄断资本的利润率太低D 、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正确答案是】:D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 10小题,每题 2分,共 20.0分 1. 下列各项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A 、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 、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C 、天空出现流星雨是人类的不祥之兆D 、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正确答案是】:ABD2. 下列选项中,从一定角度说明意识的本质的有、 ( A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大学生校园网 B 、意识是头脑里固有的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正确答案是】:ACD3. 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D 、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是】:ABC4. 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A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B 、竞争的压力C 、垄断的需要D 、市场经济的要求【正确答案是】:AB5. 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 、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 、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C 、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 、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正确答案是】:ABD6. 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对象是 (A 、商品市场B 、资本市场C 、劳动力市场D 、外汇市场【正确答案是】:ABCD7. 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 (A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 、从本国国情出发C 、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D 、以发达国家为样板【正确答案是】:ABC8.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 (A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 、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C 、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D 、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正确答案是】:ABCD9.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A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学说广泛传播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正确答案是】:BCD10.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C 、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D 、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正确答案是】:AD三、简答题 :(本题共 6小题,每题 5分,共 30.0分1. 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正确答案是】:(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3分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分 (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分2. 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正确答案是】:(1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诊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2分 (2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2分 (3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
(2分3. 简述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1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2分 (2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定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有意识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2分 (3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例如,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就广泛地宜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们的头脑。
(2分4. 如何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正确答案是】:(1 计算一定时期 (一般以年为单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计算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也就是要把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转化为同质的货币形式,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额合计起来,除以预付资本总额,这样就能计算出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3分(2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固定资本的周转额加上流动资本的周转额除以预付资本额,即可得出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