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散文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散文诗两首》教案

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散文诗两首》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其中第二首是泰戈尔的《金色花》。

根据课文的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泰戈尔的《金色花》这首散文诗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家庭亲情、伦理道德的可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金色花》这首散文诗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家庭亲情、伦理道德的可贵,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并思考“金色花”的含义,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内容。

2. 讲解:详细解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的情感,深入解析泰戈尔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3. 演示: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展示一些相关场景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模拟散步、小组讨论等,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5.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亲情故事或者对家庭伦理道德的理解,鼓励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认识。

6. 点评: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教育。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详细解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和表达的情感,深入解析泰戈尔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2. 对话: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3. 演示: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展示一些相关场景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两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两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四季的变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诗中描绘自然景象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描绘自然之美的奥秘。
其次,在写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仍然觉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有些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安排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尝试。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的讨论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描绘自然景象相关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季节或自然景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个具体的案例。这两首散文诗分别展示了春天和冬天的美景,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描绘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教学难点
-理解散文诗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水调歌头》宋朝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蝶恋花》唐朝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淚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教案课时安排本课时为散文诗《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学习,共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2.能理解《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意思,并朗读两首诗;3.能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意思;3.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感受文学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及如何欣赏其美。

教学方法1.阅读法:通过朗读散文诗、学习诗歌中句子夹杂的典故等方式对其进行理解;2.讲解法:通过讲解散文诗作者背景、经历等方面对诗歌背景、意义进行讲解;3.情境法:通过构建情境,创设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感受散文诗与其他体裁之间的差异。

2.理解《水调歌头》(2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苏轼的背景和经历;2.教师讲解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意义;3.学生朗读《水调歌头》。

3.感受《水调歌头》(10分钟)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并进行情感交流。

4.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诗歌要求写一篇作文,并在课后交给教师。

第二课时1.反馈与检查(5分钟)学生上交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七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七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3. 对比分析:比较两首散文诗的异同,从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和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散文诗,理解并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体裁。它是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的重要方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首具体的散文诗《秋天》和《金黄的稻束》。这两个案例分别展示了散文诗在描绘自然景物和赞美劳动人民方面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引发我们的共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七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六课《散文诗两首》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秋天》: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并背诵散文诗《秋天》,分析其描绘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2. 《金黄的稻束》:组织学生阅读《金黄的稻束》,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以《秋天》和《金黄的稻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散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具体诗句时,能够较好地把握意象,但对于如何将这些意象与情感联系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帮助他们找到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散文诗的形式和内容掌握不够熟练。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性。

“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妈的依恋与喜爱。

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两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两首》
衍( yǎ)n
沐浴( ) mù 嗅到( 祷告( ) dǎo徘徊( 菡萏( h)àn 攲dà斜n ( 遮拦( ) zhē荫蔽(
) xiù
) pái huái


) yīn bì
词语集注
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洗澡。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嗅:用鼻子辨别气味。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荷叶·母亲》通过重点描写雨打红莲的过 程和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直接抒情,讴歌 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作业
1.课外阅读《飞鸟集》《新月集》《繁星》《春 水》等诗集。 2.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自 己或同学们的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 妈。
新课导入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也是 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 一起欣赏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 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让我们再进行一次爱 的洗礼!
学习目标
1. 体悟诗中表达的感情,初步认识诗歌常通过意 象表达感情的方式。 2.学习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 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4.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 情趣和审美能力。
散文诗 二首
新课导入
有一个人 ,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母亲! 有一种爱 ,一生一世不要求回报——母爱!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 然;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 无限。 ……
1.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 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散文诗两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两篇散文诗。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通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第一首散文诗《金色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全文以“金色花”为线索,精心描绘了孩子的顽皮和母亲的柔情,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金色花的色彩象征着母爱的光辉,而孩子的顽皮则代表着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作者巧妙地将儿童比喻为金色花,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鲜明,仿佛是在向读者展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

孩子那调皮捣蛋的样子,以及母亲那温柔慈爱的眼神,都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将童真童趣与母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情感。

此外,作者还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这不仅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还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深刻。

这种想象力的发挥,使得这首散文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对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金色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地将孩子的顽皮与母亲的柔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同时,作者通过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和更加深刻的内涵。

这种深入人心的描写方式,使得这首散文诗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第二首散文诗《荷叶·母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荷叶为象征,将母亲比作荷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荷叶在风雨中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形象。

同时,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情感升华到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类情感与社会人生哲理的完美融合。

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和形象。

他写道:“荷叶在风雨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它的坚韧与顽强。

雨水打在荷叶上,溅起一圈圈涟漪,而荷叶却依然傲立在风雨中,不曾退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学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学习要点

《散文诗两首》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基础字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借助形象展开联想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人间的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语言积累】
1.生字正音
匿笑( nì)
攲斜(qī)
沐浴( mù)
祷告(dǎo )
膝盖(xi)
并蒂(dì)
菡萏(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
2.词语解释
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文中指洗澡
祷告:向神祈求保护
并蒂莲: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的两条莲花。

菡萏:指荷花
繁密:多而密
攲斜:倾斜,歪斜。

荫蔽:遮蔽。

【语法与修辞】
写作手法:
1.借物抒怀
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呢,那就是诗人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

对母爱的表达用“金色花”“荷叶”等物象来体现。

这样不仅更加生动具体。

而且使情感更具深层的意蕴和含义。

2.语言朴实,宁静致远。

《荷叶母亲》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夜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倾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

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散文诗两首》
蒂Dì: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梗gěng:某些植物的茎、枝。

匿笑nì xiào :偷偷地笑。

沐浴mù yù :洗澡。

祷告dǎo gào :向神祈求保佑。

姊妹zǐmèi:姐妹。

姊:姐姐。

亭亭tíng tíng:高耸的样子。

形容好的花木挺立秀气。

徘徊pái huái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遮蔽zhē bì:遮挡。

心绪xīn xù :心思,心情。

流转liúzhuǎn:流落周转。

荫蔽yīn bì:遮蔽,隐蔽。

花瑞huā ruì: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fán zá:(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fán mèn:心情不畅快。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文中指含苞未放。

攲斜qī xié:倾斜,歪斜。

莲蓬lián peng: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慈怜cí lián:慈爱怜惜。

(2018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第 1 页共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