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1.联系教师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答:师德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师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一份职业要求,它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化才能完成。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不健康的心理不可能成为师德规范内化的土壤。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心态直接要影响到学生,甚至会对很多学生的人生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很强的业务能力,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哪些影响?本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凡是使他们感到有趣的事,向往的活动或是周围人们赞许的行为及他们羡慕敬佩的人物,都易于引起他们的模仿和学习。所以老师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喜怒哀乐

更为直接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及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学生的影响往往比老师“苦口婆心”讲道理更为有效,这是一种不容低估的,足以影响集体和个人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反之教师存在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也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三、影响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如果我们教师对学生有所偏见,把不良情绪发在了家长身上,这样就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反感,从而不愿意支持老师的工作。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

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健康阳光的心理,良好的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做一个健康快乐的老师!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师生关系

心理不健康对社会交往的影响: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能力,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下降,理解学生的行为的能力下降,对学生出现的各种矛盾不能及时化解,甚至用一些违反心理学规律的做法来对待学生,不但会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带来工作的失败,伤害学生的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调,产生师生冲突。

五、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2.选择调适心理健康的策略之一写一篇文章谈谈自身是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

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特征与人的心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良好的心理特征能促进心里健康,情绪稳定、乐观、坚强、勤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良好的心理品质,都有利于心里健康。暴躁、任性、贪图安逸、心胸狭窄、虚荣心、嫉妒心等不良心理品质,都有害于心里健康。人

的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惰性,即一经形成改变比较困难,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改变。有的人已了解自己的不良心理特征,但却认为这是不可改变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对课程提出的不同意见会处之泰然。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他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问题的直接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为他帮助差生并真的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地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

三、有规律的生活

人们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时间表,把工作和休息安排好。有规律的生活,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埋头苦干;在休息的时候,愉快的休息。使人产生生理上与心理上的

节奏感,消除忙乱,有利于心里健康。

另外,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