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两种方式
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形式

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形式
古代建筑群体组合形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院落式、园林式、城市式等。
院落式建筑群体组合形式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形式,主要由一系列庭院和建筑相连组成。
这种形式经常出现在宫殿、寺庙、府邸等大型建筑中,通过院落的布局和建筑的位置来表达权威、尊贵和崇高的意义。
园林式建筑群体组合形式则侧重于通过独特的景观布局来营造美感和艺术效果。
古代中国的皇家园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颐和园、圆明园等,它们通常由多个建筑、湖泊、假山和花园等组成,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设计来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城市式建筑群体组合形式则是指古代城市中建筑的组合。
古代中国的城市大多采用城墙环绕的形式,城内建筑主要分为官府、寺庙、商业街区、居民区等。
这种组合形式既强调了城市的功能性,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特点。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组合形式外,古代建筑群体还有其他形式,如垂直式、水平式、环形式等。
这些形式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环境背景而决定的,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中国古代民居的形态:
1.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四合院由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组成,四面围合,中间形成庭院。
这种布局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居住和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念。
2.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利用黄土的特殊地
质结构和气候条件建造而成。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窑洞、土坯或砖石的拱式窑洞,以及天井地坑式窑洞等。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震和防盗等特点。
3.竹楼:竹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之一,尤其在云南、
广西等地区较为常见。
竹楼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为两层或三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竹楼造型美观,结构简单,具有防潮防震等特点。
4.天井式民居:天井式民居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
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
天井式民居以天井为中心,四周建房屋,房屋与天井之间一般都有走廊或檐廊相连。
这种民居布局有利于通风和排水,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居住和生活。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究根据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我国人民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已经有了七八千年之久,在这七八千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我国古代的建筑也是随着人民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在改变,在这期间我国的古代建筑经历了无数的日月轮换、朝代更替、民族融合等事件的变幻,以及受到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即便这样,我国古代的建筑依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进步发展。
本文内容就是对我国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建筑设计方法的解读。
标签: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建筑设计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华夏民族”之称,而我国的人民则被称为“炎黄子孙”。
虽然我国古代的建筑没有什么称谓,但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它也延续了七八千年自己的特色直到现在。
我国古代建筑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同时又使自己的特色得以延续,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悠久、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
而且这种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以及建筑设计都有现代建筑体系值得借鉴的地方。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我国古代城市是根据当下时代的政权、思想观念、心理需求来进行规划的,所以它是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缩影的。
我国早期的古代城市是受到井田制农耕制度的影响而进行规划的,所谓的“井田”就是指古代当权者用道路和渠道把土地整体分隔成方块状,分隔出的整体形状就像是“井”字,所以就被称为“井田”[1]。
而当时的城市也是采用井田土地的这种形式规划的,而这种城市的规划格局大都风格统一、整齐一致,其建筑以中间为主,四周为辅,主次分明,街道脉络清晰可见。
这种城市的规划格局也是被一直沿用的,哪怕是朝代更替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我国古代在建造城市时,对地址的选择是很重视的。
古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是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的。
其城市在建造时,要考虑建造的地址是否具有防御敵人的地形,也会建造一些能够御敌的设施,如护城河、吊桥之类的设施,保障整个城市的安全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屋顶、屋身和台基的庞大体积造成雄伟壮丽的印象,在古代,是直接为了夸耀统治阶级的“尊严”和“威风”的。所以,审美的要求不能不是服从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政治要求的。
(三)中国建筑的装饰加工也没有完全离开这一科学原理。
中国建筑的装饰是丰富的,但华丽精细的装饰与完整的壮观的造型是统一的。得到这种统一是与所采取的装饰方法有关的,装饰的部位往往都是处于构件交接的部分,例如:房脊、柱头、栏秆、门环,等等都是结构上的关节。所以,很多平面的边缘,特别是角隅,也是集中地突出地进行装饰加工的部分。这样造成了繁而不乱,统一的艺术效果。
由于框架结构的方法,建筑物的两柱之间的墙壁不负重,门窗的位置和大小都可以自由处理。
我们可以看见,由框架结构而派生的种种:随着举架而生的屋顶坡度,为了减少剪力而生的斗拱,因不负重而生的门窗的自由处理等等,都在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构成上成为决定性的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物之为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说明下面这样的科学原理在古代的现实主义的建筑艺术中已被注意到了:建筑材料和结构等技术的特点是建筑艺术创造的物质条件,把建筑艺术与工代建筑的结构,主要包括其以木为主的构成材料、三种主要构造方式、建筑中各主要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从殷商开始的结构的主要发展变化、并且简要的描述了建筑上的装饰与建筑结构的关系以及建筑环境对建筑构造的影响。
导言: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建筑在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中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他 们外观精美,框架清晰,结构巧妙,装饰美观,内涵丰富,无论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尤其是它复杂的结构,更是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的丰 富。梁思成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它的美轮美奂和它的精妙绝伦已经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墙倒屋不塌”很 能说明其结构的稳固性,但它所拥有的不仅仅是稳固,它的结构同样有着深刻的内涵,在古建筑的结构中,我们看到了古代建筑师的感性和理性,更看到了丰富的中 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第三节 宫殿建筑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一)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 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 是中国古建
筑中最主要的形 式,是在柱上抬梁, 梁上按短柱,短柱 上再抬梁的结构。 逐级加高,直至 最上的一层梁上 立脊瓜柱。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三、中国历代建筑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
原始社会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 成时期;如这时期的宫殿、陵墓、万里长 城、驰道及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 期。如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NEXT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四)汉代建筑在色彩方面,继承了春秋 战国以来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如宫殿的 柱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施彩绘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 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 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思秋》 李白
• 木构架结构的优点: 1、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2、空间延展分割自由 3、有利于防震、抗震“墙倒屋不塌”
缺点:1、不利于防火 2、耐久性较差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 的组织规律 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单体建筑组成庭院,
再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 组群。
【推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概述171
(二)唐朝 砖的广泛使用,琉璃瓦的烧制更加进步,
建筑结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如五台山 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中外建筑史3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 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 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 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 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 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 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 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 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 “清 平公正”的象征。
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 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
斗拱结构:承重+装饰
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木块叫斗,斗上 加拱,拱上加拱,层层叠加,起
到支撑作用。
榫卯结构:
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罩: 作用:①分隔室内空间,柱子之间做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刻,常用 在较大的住宅或殿堂中。
②装饰作用
窗 早期称为囱,后来又称为牖。 窗的主要形式有直棂窗、槛 窗、支摘窗、漏窗等。
⑴直棂窗: 中国古代木建筑外窗的一种, 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 种比较古老也是最简单的窗 式。
⑵槛窗: 一种形制较高级的窗,是一种隔扇窗,即在两根柱子之间的下半段砌筑墙体 在墙体上安装隔扇,窗扇上下有转轴,可以向里和向外开关,常用于殿堂、 也用于大型的住宅和寺庙、祠堂等。
⑵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用 材以砖为主,也有的配以条石,常 在台基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 筑或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如上图下 部分。
中国古建筑组合方式

中国古建筑的组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院落式组合**: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多个庭院和建筑相连组成,常用于宫殿、寺庙、府邸等大型建筑。
通过院落的布局和建筑的位置来表达权威、尊贵和崇高的意义。
2. **串联式组合**:这种组合方式常见于山地建筑,如福建土楼。
由于地势的限制,建筑采用串联的方式,一楼托二楼,层层叠叠,外观独特。
3. **群组式组合**:这种方式主要见于宫殿建筑群中,以主殿为中心,配以廊、庑、楼、阁等建筑,形成一组严谨的建筑群。
如故宫的建筑群,以乾清宫为中心,左右对称,层层展开。
4. **自由式组合**:这种组合方式常见于园林建筑,建筑师遵循自然地形,结合山水、花木、石材等自然元素,创造出灵活多变的建筑空间。
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等。
以上就是中国古建筑的几种组合方式,这些方式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组织和程序安排

里坊制:也称闾里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坊作为居住区(城内居住区划分成许多里坊,里坊内有街巷)。
商业和手工业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四周用高墙围起来,设里门和市门,里卒和市令看管把守。
全城实行宵禁。
春秋到隋唐时实行,北宋时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而取消。
旋子彩画: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应用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
其主要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的旋子,并以此作为母题。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任斗拱传递到柱上,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小木作: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一切非结构构件叫小木作(如:门、窗、天花、家具、陈设等)。
大木作: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一切结构构件的木作叫大木作(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坊、檩等组成)。
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上较复杂。
一般用在高级的建筑(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
各朝代具体形式也有新变化。
叠涩和束腰是基本构建。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著书人北宋将作监李戒。
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即把木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
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
经幢:在八角形石柱上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
始见于唐至宋,辽时颇为发展,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
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塔: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又有经塔、墓塔等的区别。
我国的佛塔在长期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1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两种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宅邸、佛寺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1.庭院
奥林匹克公园
国家体育场北路以南为“体育功能区”,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英东游泳馆等主要体育设施位于此区域内。
国家体育场北路和科荟路间,龙形水系东侧为“文化科教区”,赛后开放的中国科技馆新馆、规划中的中国美术馆新馆、中国国学中心等科教文化设施设置在这一区域。
国家体育场北路和科荟路间,龙形水系西侧为“特色商业区”,国家会议中心、北辰洲际酒店、下沉广场商业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瞭望塔位于此区域。
科荟路与五环路间为“森林游憩区”,对应森林公园南区。
五环路以北为“生态康体区”,对应森林公园北区
颐和园安缦酒店
大院套小院
颐和安缦含蓄而低调的风格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尊重的基础上的,整
体院落风格与颐和园相谐调。
酒店内新建的建筑依照原址保
留,据说旧建筑的大部分曾经是清代德和园大戏楼的戏班子排演的地方,餐厅则是大臣觐见慈禧太后的等候室。
酒店改扩建部分仿照传统庭院修建,四合院、长廊和户外花园,无不充斥着中式美学。
采用了北京的四合院形制。
其实酒店内部
的格局也是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宛若私家园林,也吻合了安缦一贯推崇的住家风格。
大堂/庭院酒廊、文化厅/图书室、池畔酒吧/雪茄吧、赏乐厅构成酒店内主要的轴线。
住店的客人从东门(即正门)而入,首先通
过由两头白玉石狮子把门的一个不起眼的大门,进门后看到的是传统的照壁,它可以循环酒店内部的“气”。
然后,顺轴线依次
进入。
四合院最深处是一个荷花池,池中有戏台,天气晴好的时候,酒店会安排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
整个环境的布置
营造出残荷夜色良辰美景的景象,这也是酒店可以渲染的休假之所,意图使住店的客人忘记北京城的喧闹和浮躁。
赏乐厅之后就
是错落有致的四合院套房了,都是传统的庭院布局
题目2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