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种植资源简介

合集下载

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云茶后备力量

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云茶后备力量


壤山区和半山区。 根据自然分布区域可划分为 2 个 5
看 点
古 茶 山. 分布 在景 东、 主要 镇沅 、 、 江 、 景谷 墨 澜沧
★云 南荣树 种质 资源 具有重 要意 义 .它是 论证 茶树 原产 于 中国 地 的重要 依据 . 云南 的标本 是植 物学 家对茶 树进 行分 类的 重要 依据 . 此 外云南 的古茶 树是生 产上 可以直 接利 用的优 良品种 :
中国农业科 学院 茶叶 讲究所 l 畜莲 嘘
★经过科 学工 作者 多年的考 察 已证 明. 南保 存有 犬面积 的芒 云
群落. 一些地区还保圈银生茶、 苦茶等珍贵茶种资源. 显示古茶从肇
到家种 的整 个缩 影 堪 称 自然历史 博物 馆 . 政府部 门应 加紧 组织 申.
中国科学 腕 昆明带植 将酽 究所专 家插 #
关 内政鄯 国主嵛 碌调 查局经 济学衷 理壶祷 - 约橹进
起品茗论 道 . 致 电 4 4 48 欢迎 18 9 。
衷牢山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 其他地区呈区域分布, 分布在 海拔2 0 — 7 0 10 2 8 米左右的自然保护区内. 初步划分为 1 9
个 居群 . 主要 分布 在景东 、 沅 、 镇 普洱 、 涌沧 、 西盟 。
布 多域 : 照 主山 区 分 三 呈 中

多在海拔离度 10 - 3 O米之间的红壤、 5Q2Q 黄棕

★云南相关部门应用GI分析进行空间定位, N S D A分析荣产品. 保护云南物种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对原住民提供激励. 在保护自然 《 观荣坛 》大 观点 、 大 . 大热 点 、 茶论 剑 . 果你 滇 如 和 文化遗产 的 同时提高 他们 的生活 水准 。 有所 关注 的热点 , 是希 望提 出新 的话 题 与我 们 一 或 维普资讯 htt://滇 蔡 大 观

茶树育种学第一章 种质资源

茶树育种学第一章  种质资源

• 5.研究茶树的染色体遗传的意义: • ①有助于了解茶树的起源、进化和分类,生物体的进化是 从简单到复杂,反映在染色体核型上也是如此,因为从染 色体的核型分析可反映出茶树的起源和进化方向,此外, 染色体核型分析还可反映出茶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并 作为分类的重要指标(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称型比不对称 型原始) • ②有助于了解茶树不孕的原因(机理) • 研究表明:茶树在减数分裂中形成二倍体的数目(比例) 是影响茶树结实率的重要因素。因此,2倍体结实率>奇 数倍体,整数倍体>非整数倍体,除了染色体数能制约茶 树结实率,还有其他的因素也能制约到茶树结实率,如花 粉管粗短等
色受单基因控制,而红色、紫色则受多基因控制,在茶树叶片 的颜色类型中,绿色和紫色的遗传里最强。(此外,叶色还可 作为品质分类的一个指标) 2.叶形的遗传。茶树叶形包括叶的大小、形状、叶尖、叶缘、 叶片隆起性、柔软性等。茶树叶片形状与产量及品质有关,如 叶的大小与产量,叶的隆起性与品质,叶的形状与生化成分, 长叶的咖啡碱含量多过圆形。有些性状尽管不属于经济性状 (如叶缘、叶脉数)但与茶树进化有关,可作为茶树分类的指 标之一。 茶树叶形的遗传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形状: 茶树叶的形状通常分为3种:长叶,椭圆,圆形。他 们的区分标准是R值(即叶形指数长/宽)2.5以上为长叶, 2.0~2.5为椭圆,2以下为圆形,以椭圆形居多,茶树叶形受到 多基因控制,因此其变异表现为连续性的数量遗传。 ②大小 :茶树叶片大小分为四个级别,叶面积(长×宽×0.7) >40c㎡为大叶,20~ 39c㎡为中叶,< 20c㎡为小叶,叶片大 小的遗传特点与叶形的遗传特点相似。 ③叶面形状: 叶面隆起或平滑与茶叶品质有差,而且隆起性显
第一节:茶树的遗传
由于对茶树遗传的研究不多,现有资料也不多现对过去的 一些研究或成果作介绍: 一.茶树染色体遗传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茶树染色体的研究。比较 有名的学者有孔恩司徒(cohtn stuant. 英国)、盛永氏、 大野氏、志村乔(日本)、詹梓金(中国福建)、陈尧玉 (中国安徽)、李斌(中国广州)等。他们他们的研究成 果主要在如下五个方面: 1.茶树染色体的数目,他们的研究表明,茶树的染色体组 由最基本的15条(也就是说构成茶树最基本一套染色体, 共数目构成为15条)组成,即x=15。茶树是2倍体植物。 即茶树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30条,即2n=30,茶树性细 胞的染色体数目为15条,由于茶树是一个随机变化的群体, 遗传

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

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

保山市古茶树资源分布保山市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分布在昌宁县、腾冲县、龙陵县镇安、保山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栽培型古茶树分布在保山隆阳的徳昂日寨、大中寨、摆落塘、邦龙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蒲川乡、龙陵镇安小田坝、施甸关摆马村等处生长,树龄在300-800年左右。

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树的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面积1.5万亩。

保山已发明茶祖植物2个茶系,5个茶种。

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2liensis和滇缅茶种C.ill2w2diensis为主,栽培茶种以普洱茶种C.2ss2mie2和茶种C.sincnsis分布较广泛,勐腊茶种在瓦渡乡有少量分布。

1.昌宁县古茶树资源分布昌宁县位于澜沧江中下游的明山秀水之间,境内气候十里不同天,海拔相对高差较大,形成了低热、温热、温凉、高寒的立体气候。

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四十六点七,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空气相对湿度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年日照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独特的土壤、气温、雨量、温度等自然生态环境最适宜茶树生长。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1268-1398),官绅令人在碧云寺内植茶,制作明朝贡品“碧云仙茶”,开始了昌宁县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

昌宁县境内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野生型古茶树、茶园主要有箐茶和苞红。

青茶于1981年发现在,街水炉阿干梁子原始森林内,方圆百亩面积内分散出现,一般树高700厘米-800厘米,树幅300厘米×500厘米,胸径8厘米-10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质薄软,叶面微隆起,芽有多层鳞包裹,叶面积71厘米。

包洪茶属大理茶叶种,在大田坝乡与漭水镇相联界得狮子塘梁子原始森林中,分布的野生古茶资源,其中最大的一株高1000厘米,树幅600厘米×700厘米,胸径15厘米。

栽培型古茶树、茶园主要品种有理茶、腾子茶和昌宁大茶(漭水原头种)。

茶树品种的分类

茶树品种的分类

茶树品种的分类茶树品种的分类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的种类丰富,有绿茶白茶等等;茶树的品种也很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茶树品种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茶树的品种。

1、茶树品种分布茶树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和广泛的传播。

经受着多种多样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长期影响,以及人工驯化和选择的作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

茶树选种活动,古时就已开始。

据记载,晋武帝(公元265—290年)时,即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县武昌山采集大叶种茶树。

在唐代陆羽《茶经》、宋代《东溪试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菱,都有有关茶树选种和茶树品种性状的记述,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发现、驯化、利用野生茶树的轶事和传说。

随着生产的发展、茶类的创新,以及人们的辛勤培育,茶树品种更是层出不穷。

目前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五百余个。

近二十年来,全国各有关单位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品系、据不完全统计,也有一百余个。

在西南、东南茶区,还蕴藏着许多性状奇特的野生大茶树和茶种的近缘植物。

通过调查、整理和初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我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分布情况,对主要栽培品种的性状和特性,也有了基本了解。

在已有性状资料的品种中,如按树型分类,灌木型品种占74%,小乔木型品种占10%。

乔木型品种占16%;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

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3。

以南,东经98。

以东,在这个大约280万平方公里的近似长方形地带,由西南往东北,茶树品种的分布,则由高大的乔木逐渐演变为灌木,植株矮化,叶片渐小而厚,栅栏组织加厚,抗性增强,多酚类物质渐减。

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我们祚早期从野生茶树驯化为栽培种的一些古老类型,仍然保持着乔木性状和特性,除了生态条件影响外,与人们栽培利用方式也有关系。

古老的云南大叶种、苦茶、大树茶的种植区,由于采取林下种植,不修剪,攀枝折采,以至茶成大树,枝叶粗大。

桂北优良茶树种质资源入选株系综述

桂北优良茶树种质资源入选株系综述
23 %、茶 多 酚 2 . %、氨基 酸 89 9 姿半 上斜 ,叶片长 8 5m、宽 4 e .c 3 . m,叶脉 6~9 ,节 间长 春 茶 一 芽 二 叶含 水 浸 出物 4 . 0 对 3 9 m,花萼 5片 ,花瓣 6~7片 ,花蕊 20枚 ,花冠大小为 42 %,适制 绿茶 、乌龙茶 ,所 制的乌龙茶其 香气清香持 久 , .c 3 9 . 5
23 脊 5号 .龙 、
2 5 适制乌龙茶和红茶 , . %, 8 其花香浓郁 , 滋味醇厚 , 汤色黄绿亮 。 数 ( 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 )2 .。 72
试验一品种登记一品种 中试一 品种 推广 。 2 性状综述 21 . 临桂 9 号
21 特 征 .1 .
尖 为钝尖 ,叶缘 波状 、微波 ,叶齿锐度 、中 ,叶齿密度密 ,叶
脉 7~8 ,节 间长 40 e ,花萼 5片 ,花瓣 7—8片,花蕊 对 .1r a
19枚 ,花 冠 大 小 为 30 c 7 . m,花 柱 长 1 6 m,柱 头 3裂 、裂 位 5 .e 2
重复 3年一确定优 良株系一繁育苗木一命名一 品比试验一 区域 身平展 、内折 ,叶姿上 斜 ,叶片长 96m、叶 片宽 43m,叶 . e . e
浅 ,雌雄位 比为等位 ,无 花萼茸毛 ,有子房茸毛 ,种子大小为
1 2m,果实形状为球形 、半球形 ,种子质量为 1 9 。 .c 5 . g 7
育地点 , 采用系统选育法并用 G S P 定位 , 将发 芽早 、 树冠高大 、 表皮 )2 .。 6 7
. 6号 分枝密度大 、持嫩性强 、叶片光泽性强 、生育期长 、叶片着生 22临 桂 1
状上斜 、 叶厚而柔软 、 生化 成分含量高等优 良性状的株系入选 。 221 征 ..特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四、茶叶品种分类



按茶的颜色 按茶叶的发酵程度 按焙火程度来分类 按采茶的季节不同 按萎凋程度不同来分类
按茶的颜色:绿茶、红茶、黄茶、乌龙茶、 黑茶、白茶

儿茶素无色,在茶叶制造过程中,与氧发生作 用(氧化作用),颜色才逐渐加深,儿茶素氧 化得越彻底,颜色越深。 颜色的变化:无色>黄>黄红>红>红褐 >黑褐
白毛茶var.publilimba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花萼外部、 嫩枝密被茸毛, 小乔木型; 叶片长,多内折, 叶质较硬 多革质。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和广东北部, 云南、湖南、 海南和越南、缅甸等国也有少量分布。
二、茶树种质及其分布


茶树原产我国 分布:茶树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温和、湿润、酸性土地区生长, 南纬33度以北和北纬49度以南的地区,而在北纬6度-22度之间 分布最集中。 。 繁衍特性:茶异花授粉植物,在遗传特性上是高度杂合的。 按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系和有性系。



2)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原产福建省 福鼎县柏柳乡。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 江苏、安徽等省均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制 绿茶,品质优,有板栗香。若制成毛峰类名茶, 品质更佳;制红茶,品质亦佳,有甜香;也可 制白茶。 适宜在长江以南绿茶或白茶产地推广种植。

浙南茶区




包括乐清、永嘉、瑞安、文成、平阳、苍南、泰顺、 青田、云和、丽水、景宁、松阳、遂昌、缙云、龙泉、 庆元等县(市)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海拔700m以上的山地,常 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漫射光十分丰富,有机质含 量高,茶树病虫害少,自然条件对茶叶生产极为有利 著名的温绿、温州黄汤、雁荡毛峰、香菇寮白毫、承 天雪龙、三杯香、松阳银猴、金奖惠明茶、永嘉乌牛 早、平阳早香茶、遂昌龙谷丽人茶等都出自本区。 本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茶树品种资源和茶类 资源均很丰富,茶叶品质好,发展潜力很大。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

欢迎阅读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分类,茶树品种大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树的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云南普洱县有棵“茶树王”,高13米,树冠32米,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栽培茶树。

唐朝陆羽所着的《茶经》是世经20份,30 个种,2 紫果茶、多脉茶;茶系:茶、苦茶(变种)、白毛茶(变种)、普洱茶、多萼茶、拟细萼茶,元江茶、高树茶。

茶树品种主要分为两类:群体种、无性系品种群体品种有: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以上为国家级良种),元江糯茶,秧塔大白茶,镇源马镫茶,绿春玛玉茶,漭水大叶茶,冰岛大叶茶,坝子白毛茶,云龙山大叶茶,景谷大叶茶,团田大叶茶,邦东大叶茶,官寨茶,大厂茶,澜沧大叶茶等。

无性系品种简介抗43云选98O25滇西、(1)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

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

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年积温4000到7500℃,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

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2)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

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

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低温度长达时也最有迷惑性的当然不是:大樟树林,乔木老树,肥芽厚叶,人工采摘,低度产量。

(——邓时海《普洱茶》)。

而是凡说起新树茶园就称为:台地茶——密植矮化灌木茶。

我之所以要特意说起台地茶树是大乔木是因为我原来认为它是灌木,但前一段时间翻看从前拍得录像带,发现台地茶有主干,挖起的有主根(虽然不是很壮,且侧根也发达),所以才考虑这个引起我错觉的问题。

茶树的种植及管理技术

茶树的种植及管理技术

茶树的种植及管理技术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

茶树的种植及管理技术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合理的种植及管理技术对茶树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下茶树的种植及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广大茶农有所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茶树是一种喜阴、不耐寒、耐干旱的作物,因此在种植茶树时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气候适宜的地方。

一般来说,海拔700-1500米,年降水量1200-1800mm的地方最适宜种植茶树。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还要考虑土壤的酸碱度,一般来说,PH值为4.5-6.5的土壤最适宜种植茶树。

茶树的品种繁多,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茶树品种有大叶种、小叶种、山茶种、乌龙种等,其中大叶种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小叶种适合在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种植,山茶种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乌龙种适合在闽南、台湾和福建南部地区种植。

在选择茶树品种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

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隙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隙对茶树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茶树的种植密度为600-1200株/亩,行距为80-120厘米,株距为60-100厘米。

在种植茶树时,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和间隙,避免茶树之间的竞争,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四、科学施肥茶树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科学施肥对茶树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每亩茶园每年施入有机肥2000-3000公斤,磷肥10-15公斤,钾肥10-15公斤,氮肥15-20公斤。

在施肥时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对茶树造成伤害,还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期进行施肥,及时补充茶树所需的营养物质。

五、科学灌溉茶树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因此科学灌溉对茶树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茶树的萌芽和生长期,需要适量灌溉,夏季是茶树的茶叶生长期,需要适量灌溉,冬季是茶树的休眠期,不需要进行灌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种质资源简介
种质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亦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是指一切具有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包括品种、类型、近缘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茶树种质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领域研究的基础。

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种质资源的考察与征集;二是种质资源的保存;三是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其中保存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保存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茶树育种和茶树生物学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世界各国各主要产茶国均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进展。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状况和未来研究趋势作一综述。

一、茶树种质资源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
未来茶树育种工作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能否得到持续而大量的供应,种质是改良品种的物质基础,也是茶树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从目前研究水平看,茶树种质资源至少能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品质育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作为全球性饮料,其品味有待于不断提高,如低咖啡因茶、高香型茶、果味茶、高酯型儿茶素茶等品种的选育,无疑将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茶叶的需求。

氨基酸成分的基因改良是茶树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

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在绿茶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对红茶来说,多酚类物质的作用非常重大,丰富的种质资源材料,为品质育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高光效育种
茶树属于C3植物,植株的光合效率较低,但在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株型结构是提高光合效率和群体产量的首要条件。

理想的株型,个体间的竞争和干扰最小,能最有效地共同利用光、热、水、气等营养条件,而植株本身光合功能强,呼吸消耗低。

实践证明,骨干枝粗壮,分枝层次多二分布均匀、叶层厚、芽密度大、叶色绿、叶角小、树幅大、根系发达,特别是生理机能强的多为光合效率高的树型。

在广大的种质资源中寻找到高光效的个体甚至基因后,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可培育出光合效率高的茶树品种。

(三)抗寒育种
茶树为亚热带树种,由于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不少茶区茶树屡遭低温危害。

引进和选
育抗寒品种,提高茶树自身抗御低温的能力是防止茶树寒害的根本途径。

因此,今后在抗寒育种方面,除进行抗寒机理和遗传的研究外,更应重视北缘茶区的实生选种工作。

二、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按种质资源保存的地理区域不同来划分,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可分为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

其中异地保存方法的研究是当今种质保存的研究热点。

(一)原地保存
原地保存是指自然生态条件下就地自我保存或自我繁殖的种质。

野生种一般通过这种方式保存。

此方法不仅可保存稀有濒危的生物资源,并能保护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保存方式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天然公园。

古茶树是茶树种质资源中特殊的群体,在中国分布很广。

目前,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海南、福建、台湾等省生长有数百年乃至千年以上古茶树。

对古茶树的保存主要由中国各级政府、茶叶学会负责,基本上均采用原地保护的办法。

如云南勐海的南糯山大茶树就为之划定了保护区,由专人守护。

(二)异地保存
异地保存是指将种子或植物体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

此方法可保存各类型丰富多彩的植物种质资源,也可利用活体保存、繁殖更新引入植物资源。

茶树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包括种质圃保存、种子保存、组织培养保存等多种保存技术。

(三)种质圃保存
茶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其种子对低湿较为敏感,不易保存,另外茶树异花授粉,种子比较杂合,因此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种质圃。

此项技术已经成熟,并逐渐用于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

1990年,我国分别在杭州和勐海建成国家种质茶树资源圃,总面积达4hm2。

勐海分圃以保存云南本地的大叶种质资源为主,杭州圃共保存18个省区及6个国家的各类资源。

此外,广西、福建、湖南、江西、贵州等省也相继建立了地方茶树种质圃,使我国不同类型的茶树种质资源都得到妥善保存。

(四)种子保存
种子分正常型和异常型种子两大类。

正常型种子能耐干燥,可长期贮存在低温下。

异常型种子,不能干燥,不耐低温,只能贮存少数几周或几个月。

一般认为茶树种子属于异常型,但存在争论,尚未形成定论。

十多年来,中外学者都在致力于种子保存方法的研究,为简单有效安全保存茶树种质资源努力着。

研究重点绝大多数放在探索种子保存的最适水份及贮藏的温度上。

(五)组织培养法保存
组织培养指应用无菌操作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使其在人工操作条件下生长发育的技术。

茶叶组织培养的研究为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本世纪60年代,C.Morel首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较多。

茶树子叶、成熟胚、未成熟胚、茎尖、叶片、花粉培养成植株均有成功报道。

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组织培养还结合了新的干燥技术和超低温技术,为茶树种质长期保存提供了可能。

三、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的展望
随着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发展有赖于作物资源的妥善保存与利用。

因而,种质保存已成为各国极为关注的焦点。

鉴于茶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现状及整个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发展动向,今后的保存研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加强茶树种质持久保存技术研究,继续完善组织培养及种子保存种质的保存方法,尝试研究以下内容:寻找方法诱导茶树种子休眠;用生物技术找出种子退化基因从而防止或延缓种子老化;提高贮存年限的研究;茶树种质贮存或更新后遗传组成变化的研究;进行建立试管种质库和茶树种子长期保存的可行性研究。

开展茶树核心样品库和茶树库研究,茶树种质数量的迅速增加,给保存利用带来困难。

因此,应从个体、细胞、分子不同水平多学科进行探讨,研究出以最少数量资源材料即核心收集品,来代表整个茶树种质收集品的主要遗传多样性,以利于管理和充分利用。

生物技术已开始应用于茶树,茶树提取已有报道,一些茶树基因已被克隆。

因此,可以着手研究保存茶树基因组技术,克隆重要的基因,建立或文库,以提供长期保存与茶树优良的相关基因的方式,为稀有野生茶树妥善保存开辟新路,同时有利于遗传工程育种提供丰富基因资源。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注重国际间茶叶研究所、农业高校在茶树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研究交流与合作,同时还应与其它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以借鉴其先进保存技术。

加强计算机在种质资源保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可以研究与开发出相关软件,建立起茶树种质资源的数据库,来贮存大量的有关数据资料;可建立网站,进行信息交流与更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使种质资源管理工作快捷、方便,同时也为科研提供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