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福报有定1

合集下载

福报的由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福报的由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一个人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就算有些不顺利的事情,也会逢凶化吉,慢慢好起来。

不仅如此,还会给后世子孙带来很多吉庆。

下面的故事正是这一因果规律的真实写照。

嘉靖年间,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妻子喻氏。

夫妻俩养蚕儿,开绸机,是个小户儿。

一日,在卖完蚕丝往家返的途中,施复拾到一个小小银子包儿,约有六两多重。

心里高兴,盘算着用这银子凑本钱,再添绸机。

后来他转念一想:“如果是客商的,辛勤挣来之物,今失落了,该多么焦急!倘若是个小经纪,或是与我一样苦挣过日,这两锭银乃是养命之根,一旦丢失了,一家老小,怎么过活,说不一定招致卖女卖子、葬送性命”。

随后转身又回去,等失主来找。

他忍着饥饿等了半日,才见到失主来寻。

原来是一个村子的后生失落的。

那后生要拿一半酬谢他,施复不肯,后要给他一两买果子,又请他去饭馆喝酒,施复一一谢绝。

也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

施复回到家里,把这事告诉妻子。

妻子说:“这件事做得好”。

夫妇二人,不以拾银为喜,反以还银为安。

此后,施复每年养蚕,大有利息,而且福报不断,源远流长。

有一年养蚕,施覆没处买桑叶,十分焦躁,就开船和邻居一起过湖去买。

天已傍晚,来不及过湖,就把船移进一小港泊住,准备晚饭,施复神差鬼使地自愿上岸讨火种。

碰巧遇到了当年丢银子的失主。

那位后生叫朱恩。

两人谈得投缘。

施复说:因缺了桑叶,要往洞庭山去买。

朱恩说:“我园上桑树不曾增一棵两棵,如今不但够了自家,还余下许多,正好赒济了老哥之用。

这桑叶却像为老哥而生,可不是个定数?”施复道:“就如你我相会,也是个定数”。

二人就在堂中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之后两下又联了姻事,愈加亲热。

朱恩夫妇准备好的菜肴来款待恩人,又要杀鸡。

施复连忙上前扯住道:“这菜饭就已是盛情了,且此时鸡已上宿,我来又害他性命,于心何忍!”朱恩夫妇也就听从了他的建议。

朱恩取下一扇板门,用凳子支个铺儿给施复。

夜间,众鸡忽然乱叫起来,像被什么咬住一般。

人生的三种福报,注意别丢了

人生的三种福报,注意别丢了

人生的三种福报,注意别丢了老家的祠堂前,有一棵几百年的大榕树。

榕树下的小房子里,生活着一位百岁老人张爷爷。

张爷爷虽然年过百,但是耳聪目明,思维清晰,生活能够自理。

他每天没有走远,就是在榕树下走走坐坐,和比他小的“年轻人”下下棋,或者唠唠家常。

张爷爷是个智慧的老人。

他没有跟儿孙住在一起,而是自己独居一室,他说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

每日三餐,是儿媳妇或者孙媳妇给他端来的,他也不挑,什么都能吃。

百岁老人告诫我:人生的三种福报,注意别丢了百岁老人告诫我:人生的三种福报,注意别丢了张家以张爷爷为长,上上下下有几十口人。

但整个大家庭都很和睦,所以村里经常以张爷爷来做榜样,说他有福报。

有一天我跟张爷爷聊天的时候说到人们对他的评价,张爷爷笑了,说:“我现在缺一福啦,如果三福都在,就好了!”我问张爷爷:“为什么现在缺一福?三福又是什么?”张爷爷慈祥地看着我,笑着给我讲了起来。

百岁老人告诫我:人生的三种福报,注意别丢了百岁老人告诫我:人生的三种福报,注意别丢了一,父母在张爷爷说,他现在缺的一福,是自己的父母都走了。

虽然说自己现在年龄也不小了,但是没有父母的感觉还是不好受。

不是有句话说“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亡,人生只剩归途”吗?人的年龄不管到了多少岁,父母一亡的感觉就是自己如同孤儿一样。

看着张爷爷难得表露的忧伤,我还真的有点不太能习惯。

因为我总觉得他到了这个年龄了,应该早就看淡一切了,但看他如此思念自己的父母,心里还有点不好受。

百岁老人告诫我:人生的三种福报,注意别丢了百岁老人告诫我:人生的三种福报,注意别丢了不过,张爷爷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他对我说:“孩子,你现在有父母在,就是幸福的,所以你不太能理解我的这种心情。

你要好好珍惜这种福报,因为有父母在,你就永远有心的归宿!”张爷爷难得说出这么“深沉”的话来,一向他都是乐呵呵地,话也不多。

所以,他这是在告诫我,也是对我的看重吧。

我的心里,还是挺有感触的。

我一向敬重这位爷爷,就是觉得他和别的老人不同:善良,乐观,爱护晚辈。

真正有福报的人,并非家财万贯,而是拥有这四个特征

真正有福报的人,并非家财万贯,而是拥有这四个特征

真正有福报的人,并非家财万贯,而是拥有这四个特征上周在约朋友吃饭时,他说最近很倒霉,做什么事都不顺,所以不打算出门。

说自己在同一天,忘记拿钥匙,丢了手机,迟到并撞到领导,做到一半的工作电脑蓝屏,所以打算回家冷静一下,转转运。

我朋友这种情况,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多少少都遇到过类似的经历,但是这到底是运气呢还是人为的呢?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遇到不顺,但是有的人会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够化解。

能够化解的人常常会被人说有福气,有好运,而没有解决掉的就被归为运气差。

佛教认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在一次祈福时曾遇到一位高僧,他的开示让我顿悟:其实很多事情的转机和发展取决于自己,福报和好运都是人多行为带来的。

所以生活中那些顺遂好运的人,其实也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种下了善因。

高僧说:“真正有福报的人,并非家财万贯,而是拥有这四个特征。

”01懂得知足高僧用星云大师曾说说过的话告诫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万事万物,知足常乐。

生活中大多数的烦恼都来自不知足,从而便会心生不满,如果能够懂得知足,生活也会顺利许多。

面对生活中种种诱惑的时候,总有些人能够适可而止,但是大部分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总是贪婪的想得到更多,于是便会滋生烦恼。

本该属于我们的那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东西不属于我们,若是非要强求,最终只会贪心不足蛇吞象,过度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使人心烦意乱,那么麻烦自然会找上门来。

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那么我们就能知足常乐,自然也会少许多烦恼和麻烦。

我有个发小,曾经自己经营一家小型的装修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后来迷上了网上赌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和老婆吵了几次以后,决定收手。

结果不甘心自己赔钱,总觉得有希望赢,就偷偷在玩,最后彻底输光了。

老婆孩子都走了,房子车子也都没了,现在还欠了很多债,在外面四处逃匿。

最后落得如此结果,就是因为他沉迷赌博,并且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赢回来,在欲望中不断沉沦。

讽刺一个人不知足的句子收藏50条

讽刺一个人不知足的句子收藏50条

讽刺一个人不知足的句子收藏50条1、人生的福报有定数,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人要珍惜自己的福报,也要警戒贪心,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取,否则不仅造作罪业,折损福报,也违背了社会道德,甚至触犯国家法律遭致惩罚。

只有努力修行、种下善的因,才能增长福报。

2、有些人你得不到是因为你不懂贪婪,有些人你会失去却是因为你过份贪婪。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个能把握住贪婪分寸的女人那是难上加难!3、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战国]《韩非子》4、劝君为官一身清,留得身后政声明。

5、因为地下有一排黑黑的线,肯定就是蚂蚁啊,头上都顶着食物,努力的往上爬。

天空大爷也穿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蒙蒙的雨衣。

我感觉越来越热,呼吸困难,风扇的气都是热的,我刚准备冲进空调房,轰隆隆~轰隆隆~。

吓贫僧一跳,我似乎看见了小草,野花沐浴在夏雨中,贪婪的吸收天老爷的滋润。

6、我们残忍,但是我们从不苛求;我们贪婪,但是我们从不忘宽容。

7、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

8、因为有心所以掠夺;因为有心所以贪婪;因为有心所以愤怒;因为有心所以孤独;因为有心所以想得到你的一切!9、舍字,不是简单的给人几个钱的意思,而是舍去我们的知见。

当我们看问题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听听别人的声音,这也叫舍。

如果真能舍掉一切,不贪心,是很不容易的,大家可以试着做。

特别是跟人家争执的时候,能够放弃己见不生气,是很难的。

10、两个相爱的人最初走在一起,对方为自己做一件很小的事情,我们也会很感动。

11、曾贪婪虚伪地捕捉过每一个值得留住的瞬间,最后却也落得一败涂地,无法拥抱的岁岁年年,只能感叹,时光是个虚幻而让人迷离的东西。

新的生命终也回到了一种白净的状态。

不记旧时人,不辩旧时事,不留旧时伤。

12、非已物戒贪心一丝不取,是他利弃私欲一点不沾。

13、清水肥水,拿薪水都要廉洁从政;大官小官,凡做官就应清白为民。

14、执著于自我与物欲者,逃不脱无边的苦海。

有大福报的人,往往具备三大特质,有一个也不赖

有大福报的人,往往具备三大特质,有一个也不赖

有大福报的人,往往具备三大特质,有一个也不赖有句古话:“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

”我们大多数人营营役役、奔波辛苦,也不过得来一粥一饭维持生计。

而有些人仿佛做什么都有如神助,总能碰上好契机,收获成功,就算危难关头,也能在关键时刻遇见贵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好坏,福报多少,都不是单独割裂的,而是个人言行长期积累之后,在某个时间节点呈现出来的结果。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先看见了那些有大福报的人身上发生了多么走运的事情,却从未注意到人家之前做过的努力与坚持。

因此,没有谁幸运到仰头张嘴就能接住天上掉的馅饼,也没有谁不幸抬腿就踩进深渊陷阱。

凡事均是因果呈现。

发生不好的事情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自我审视,而非对那些有大福报的人羡慕嫉妒恨。

况且人家的好福气都是有原因的。

一位相识多年的寺庙住持曾告诫过我:“有大福报的人身上往往具备这三大特质,有一个也会好运相随。

”01善忍辱:能屈能伸,百忍成金的气魄老僧说:“有大福报的人第一大特质就是——善忍辱。

善忍辱的人平时吃点小亏,被人误解,也不过多辩解,更不会大动肝火。

不论现实如何风雨大作,他们依旧一脸云淡风轻,心底有百忍成金的气魄。

”生活中有些人自负自大,听不进一点批评,一见别人给他提建议就立马炸毛,跟人破口大骂;还有些人轻率冲动,一听人挑拨,就立即提枪赶赴战场与人决战。

有些人矫情焦躁,受到一点质疑,就开始自我怀疑,左想右想,严重到当众情绪失控,一边哭一边指责别人不善良。

这些都是没有忍耐力,毫无城府的表现,说得好听点是心直口快,说不好听就是情商低。

通常这种人,特别容易得罪人,做事也会极没耐性,很难做出成绩。

而善忍辱的人正因为能屈能伸,能忍能放下的性格,才不会纠结于别人的误解,也更容易接受建议。

即便在困境里也能蛰伏沉淀,逆风成长,闪亮众人。

正所谓无法掌控自己情绪的人,同样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如果能看透“忍辱”的这一层含义,那么世人就不觉得有“辱”可忍了。

我们可以把别人带来的打击跟伤害,当做一次磨练提升的机会。

有大福报的人,往往有这三个特征

有大福报的人,往往有这三个特征

有大福报的人,往往有这三个特征生活中,我们经常把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的人称作有福气的人,心里不禁对他们暗自羡慕,可能还要感叹自己的生活不能这样圆满。

实际上,这种有福之人也不是一直都能够一帆风顺的。

他们也会生病,也会遭遇失败,只不过他们选择了更好的方法去处理问题。

有福报的人,往往能够遵守三个原则,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越来越好,看看是不是你吧。

01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老子》有言:“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只追求饱腹而不求感官的刺激,所以舍去外在的诱惑,只留下内心的满足。

面对声色犬马的世界,大部分人都遇到过大大小小的诱惑,而其中有些人无法抵御或者也无心去抗拒诱惑,干脆就沉浸在纵情声色的生活之中。

消费上大手大脚,甚至习惯于超前消费。

长久的纵欲生活之后,人的道德底线也会相应地降低,从而开始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

我们经常说,世风日下,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拜金,越来越“卷”。

其实,就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所引导的不良风气。

如果所有人都以高消费的生活为尊,追求奢侈和享受,那么金钱就必然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指标,所有精神追求就成了笑谈。

齐国有个名叫鲁仲连的人,他善于机辩,谋略过人,但是唯独不愿意做官,只在各国之间游历。

赵孝成王时,秦军击溃了赵国四十万军队,紧接着就要围攻邯郸,赵王向其他国家求助。

只有魏国敢派兵,而且也不愿与秦国直接对阵。

魏国的大将辛垣衍私下进入赵国,劝赵国向秦国称臣,奉秦王为帝,以此来避过祸患。

鲁仲连听说后,通过自己的雄辩将秦国的残暴不仁揭露,说服了辛垣衍,让魏国坚定了帮助赵国抵御强敌的决心,秦军因此撤离了邯郸。

事后,赵国的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爵位和金钱可以任他取用,但是鲁仲连却拒绝了。

他认为,杰出的人能为人排除祸患,但是不会受名利和金钱所诱惑。

后来齐国也想要封他爵位,他因此潜逃到海边隐居,还说:“与其因为富贵而委身于人,不如贫贱而遵循自己的本心。

”鲁仲连的做法,在现在的我们看来简直是有些愚蠢。

大福报人的特征

大福报人的特征

大福报人的特征
回答:
大福报人是指那些拥有幸福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富有创造力的人。

他们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积极向上
大福报人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总是乐观向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努力向前。

二、善于思考
大福报人善于思考,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勇于创新
大福报人勇于创新,他们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和新的方法,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从而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四、富有创造力
大福报人富有创造力,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能够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从而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五、具有责任感
大福报人具有责任感,他们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六、注重品质
大福报人注重品质,他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工作,注重细节和品味,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大福报人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是大福报人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谈人生福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谈人生福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演讲稿谈人生福报!今天我来谈一谈人生福报。

人生福报,是指一个人因为积累了善良的行为,所得到的好运、好人缘、好状态。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可以看到一些人过着特别幸福的生活,身上总是散发出近乎绝对的光芒。

这些人的身上总是一种让人难以言明,但又非常吸引人的魅力,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要接近他们、学习他们。

那么,他们的幸福、魅力的源泉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注重积善。

俗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也就是说,只有在我们持之以恒地积善,我们的活才能顺遂,并且拥有更为美好的人生。

做一个好人,并不是难事。

别人需要我们给予时,我们给予;别人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帮助。

积极做好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心、细心、责任心不离手,让微笑、友好等正能量一直传递,不仅可以帮助别人,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善行三昧”,良心一定好的人才会有坚毅的信念、智慧的眼光、高质量的事业、高品质的生活、高道德效益以及高级的健康熟成度。

在我们的生活中,积善就像是一个沙漏,我们每做一件好事,就像是在沙漏里面添了一粒沙子,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培养出的是我们的美德,拥有的是我们的幸运。

每天,我们都可以做一些善良的事情,比如给人让座、帮别人提包、为他人提供帮助、对朋友微笑、送给孤寡老人一些小礼物等等。

这些看起来非常渺小的小事情,如果做好了,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份满足,一份成就感。

有时候,我们的善良行为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额外的奖励。

比如,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会对我们心存感激,并可能回报我们更多的好处,包括好运、好人缘等等。

所以,我们在做善良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急于追求回报,要放下自我认真做好,坚信这一份善良的代价一定能获得更为美好的回馈。

在人生福报中,家庭的影响力不可小视。

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和道德观念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我们的家庭能够注重积善,从小习惯、意识自然就养成,那么,我们长大后,我们的积善也肯定是会得到更好的回报。

因为,人性的本质是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福报有定数,贪污受贿是愚蠢至极的做法受贿的人,翻船的原因,也是所得超过了他的福报。

超过越多,灾祸越大。

拿自己该拿的那份钱,才能睡得安稳、活得平安。

天意吗但凡进牢房的人,少数后悔做过的错事,大多数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佳、或哪一步没把握好。

所以二进宫、三进宫的人数不胜数。

出来后再犯事,总结上次失手的经验教训,再设计得周密一点,再小心一点,总是认为自己这一次一定能把握好,一定不会失手。

实际上,这些不是原因。

受牢狱之灾的真正原因是业力。

只要造了恶业,一旦恶业成熟,灾祸立至;或所得超过了福报,引来奇祸。

不管设计得多好,总是有个差错在等着他,阴差阳错间,让他阴沟翻船。

办案的警-察不是神仙,他们也是在找你的漏洞,你的业力决定了你一定要留下这样或那样的差错,一定会让你有一个疏漏之处。

不管怎么算,你算来算去算得过天意吗前几天听一位经销商讲,为了一个不大的项目的设备入围,请项目单位一位主管领导吃饭,让那位领导自己找地方、点菜。

一个经济不算发达的城市,一顿饭竟吃掉他2万多元。

事情成不成还不一定,项目又不大,能挣几个钱也说不清楚。

这样做事,就是不近人情;这样的奢侈,就是在快速消耗他的福报,这种人的官是当不长的,他的福会很快耗尽的。

我认识一位实权人物,也是这样,在歌舞厅叫骗子,别人点一个骗子陪唱歌,他一次点四个骗子回酒店房间。

日日酒会,夜夜弦歌,最高档的娱乐场所,最奢华的消费,花起客户的钱来如同流水。

疯玩了两年,第三年因为机构变革,正当年华,什么都不是了。

这就是将他的福报快速消耗掉了。

估计他能找出无数个原因,但一辈子也找不到这个根本原因所在世间很多人都想当官,然后贪污受贿,不知道这是愚蠢至极的做法。

即使是自己本该有的福报,如果享用太过,都容易招灾,何况是不义之财?他失去的福报、得到的灾祸比得到的不义之财不知要多多少倍!简直不可想象!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去干贪污这种愚蠢的事情的。

现在大多数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赚钱、享乐而展开的。

要知道:吃苦就是吃苦,享福就是消福。

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

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一切的不顺就会显现。

小偷也罢,贪官也罢,如果前世布施相当于一斤黄金的财富,等于存在银行里了。

今世用定期存折来提取而已。

人家存了一斤,再加上利息,提取十斤黄金,挥霍也是花的自己的钱偷抢贪只是得钱的方式不同而已,,他们命中该得多少钱,那也有个定数因果很复杂,因缘也是个人不同.他有这个机会,也是算他有福报,但哪部分应是他,哪部分不应是他的,他不知道. 他贪污是出于贪念贪欲占有,不是遁因果拿回应属于他的东西,他也看不到前因后果.仍是在无明造业,因贪嗔痴而造恶业.那些钱其实从正当途径也是可以得到的,只是因缘还不具足。

凡人不知道因果,就以为那些钱是要用手段才能获得的,殊不知因果不空,自己造的业还要自己偿。

该享受的钱财享受光了,福报也挥霍尽了,就只剩下偿债了。

不见很多贪官污吏此生的结果非常可怜么?有的横死,有的恶疾,死都死的不安生真正明白因果的人,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做小偷,偷来的钱是他命里有的,命里头没有,你去偷,看你能不能偷得到?你偷不到。

为什么偷不到?命里没有。

偷来的钱、抢来的钱、用任何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全是命里头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命里头没有,你用尽任何方法,一分钱也得不到。

命里有的,他用这些非法、不正当的手段得来,这是讲缘。

他如果不用这个手段,他这个钱财大概过个十年、二十年之后,他发了,他统统得到了,几千万、几亿万,他会发了。

他现在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想得到,是把那个一、二十年以后的那个财现在就发了,现在一发发光了,后头没有了,所以麻烦就来了,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禄尽人亡,禄是什么?你一生当中的享受。

如果说你命里头有一百年的享受、受用,你自己不知道节俭,把它浪费掉,可能你五十年就用光,用光了,你寿命还有,你有一百岁的寿命,但是你的生活没有了,换句话说,你五十岁也要死,那个死不是命注定的,是禄尽人亡,是你把你的福报糟蹋掉,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所以明了事实真相,决定不做非分之想,决定不取非义之财,这不是命里有的,你得不到的。

既然命里头有的,何必用非法的手段来取得?那个就大错特错了!有福为什么不晓得慢慢的享?何必一天把它享完?那叫愚痴!所以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决定是善法,决定是与法相应之法。

诸法因缘生”,前世有福报是一个重要的缘,但“法不孤起”,要想得到财富还要其他缘分的配合,如果用正当手段促成缘分,比如勤劳、节俭、念佛、布施等等,即可享用无碍;如果用不正当手段获得财富,比如贪污、受贿、偷盗、赌博,不仅迅速消福,而且种下恶业祸根俗话说"吃亏是福"。

吃了亏之后,比如说被人冤枉,被人诽谤,要是心里很坦然,不起怨恨,则是消了业,就是福报。

要是怨恨不平,则又造了业。

我们的民族有惜福、积福的传统,比如吃饭要吃干净,不要浪费,不然会折损福报;上物不要下用,下物不要上用。

比如水桶用旧了不要用作粪桶,袜子用破了不要用来抹桌子,帽子不要用来垫坐;要孝顺父母,恭敬长辈;佛像佛经要放在较高的、干净的地方。

而相反,如果长辈溺爱孩子,会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报。

很多地方的人喜欢给小孩或老人做寿,大办酒席,殊不知这样也非常折损福报。

很可能老人可以活十年,给人这一拜,只能活五年。

况且做寿时一般都要杀生,这些命债除了杀生的人和指使的人之外,自然也要他本人来承担。

如果亲人死的时候这样做,则是直接把亡人往恶道火坑里推前些年某地来了一个术士,有人请他测一个人,他问这个人有没有当官?人家问当官怎么讲?没当官怎么讲?他说:如果没当官,则他还活着,如果当了官,则他已经死了。

果然,此人是一个小电站的站长,刚刚死。

因为他的福报小,当一个小官就把福报折损完了古人说“有德配位”,也说“德不配位”。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别的领导坐在这个位置上都很和谐,很太平,为什么你这个领导坐上这个位置以后,单位就接二连三地出问题,内部也不和谐呢?通常我们会说这个领导的福报不够。

什么是福报?德性就是福报,一个人的德性够了,福报就够了。

可是,我们宁愿承认自己的福报不够,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德性不够,德不配位。

古人说“有德配位”,也说“德不配位”。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别的领导坐在这个位置上都很和谐,很太平,为什么你这个领导坐上这个位置以后,单位就接二连三地出问题,内部也不和谐呢?通常我们会说这个领导的福报不够。

什么是福报?德性就是福报,一个人的德性够了,福报就够了。

可是,我们宁愿承认自己的福报不够,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德性不够,德不配位。

有些领导带着他的团队干得很开心,团队很和谐,大家的收入很不错,工作量也不大。

即便工作量大,大家也不抱怨。

换了一个领导,他一心想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且不让大家累着、饿着、渴着。

可是为什么大家却不愿意跟着他干,很多人还想造他的反呢?还是他的德性不够,德不配位。

如果他的德性够,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定是内部和谐,外界平安。

在民间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发了大财,结果生了大病,或者家人生了大病。

某个人升了大官,结果家人去世了,或者家人生了大病。

我们都说这是福报不够。

实际上就是德性不够,德不配位。

一个人敢承认自己的德性不够,而不是福报不够,再通过一种方法修德,当德性提升到一定高度,就配位了。

如果德性不够,坐在一个高位上,不仅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手下的团队也像热锅上的蚂蚁,彼此都坐卧不安。

一个人的德性从哪方面体现出来呢?如何证明他的德性呢?一个德性够的人首先一定量大。

量大又如何体现出来呢?他做任何事情都不为自己考虑,不以自我为中心,他考虑的是大家的利益、大家的感受。

我们佛门里说的“无我”就是这个意思。

当一个人达到了无我,他的心量、他的胸襟自然就大。

胸襟够了,才能容纳万物。

既然胸中包含了万物,需要什么时,自然就会拥有。

一个有德性的人一定能忍辱负重,不能忍辱负重,说明他的德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一个有德的人做事肯定不会从自我出发,而是从大局着想。

比如你是一个部门经理,你首先考虑的是你这个部门员工的利益和感受。

你是一个总经理,你会考虑整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利益。

只有处处考虑大家的利益和感受,大家才会接纳你,拥护你。

至于个别人不理解你,不接纳你,那也在所难免。

一个团体里如果有三分之一人说你的过错,那说明你真有这方面的过错。

我们如何完善自己的德性呢?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否则我们的德性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也不可能完善。

如果一个人的德性还没有建立起来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位置和影响力,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单凭我们的能力是很难让大众信服的。

别人即便所谓的服你,也是带着不屑一顾、贡高我慢的心态,是不得不服你。

古人说如果你以能力服人,别人会造你的反;如果以德服人,别人绝对不会造你的反,甚至会效忠你,为你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当你做事不顺心,遇到逆缘的时候,如果你抱怨,你不仅没有进德,而且还在失德。

无论何时遇到逆缘,都要反省自己以前没有站在大众的立场,伤害了大众,所以现在做事才会遇上逆缘。

有些人很有才华,但是到处漂流,不被重用。

社会上并不缺乏有才华的人,尤其是我们中国最不缺人才。

中国的人口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什么样的人才都有。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怀才不遇,不被重用呢?因为别人不信任你,不敢重用你。

他所谓的用你,只不过是利用你,或者是看着用你,绝对不会对你敞开,把舞台、空间完全交给你。

只有当你把内在的德性展露出来,让人家确信你的德性过关了,人家才会把舞台完全交给你。

一个人被人喜欢,或者不被人喜欢,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们喜欢一个人或者不喜欢一个人,也是有原因的。

在座的可以问一问自己:老板为什么不喜欢我?或者老板为什么喜欢我?老板不喜欢你,你可能会说:“老板有眼无珠,老板偏心。

”老板为什么会偏心呢?实际上没有一个老板是傻子,每个老板对属下都很了解,只不过不说而已。

凡是能达到一定层次的老板,他的心量比一般人都会大一些。

有时候你不认可你的老板,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他的缺点,没有看到他的优点。

如果你的老板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他不可能坐在那个位置上。

如果你真的像你所说的那么有能耐,为什么会久居人下,没有坐在某个位置上,而且还一直在抱怨呢?一个人才一定有德性,只有有德性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单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能称之为人才的。

尤其是只有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德性的人绝对不能用,他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是非常大的。

德性比学识、能力、技能更重要。

你有学识,有能力,有专业技能,没有德性,永远也找不到立足的空间。

一个人凭知识、能力、智慧可以征服某个人、某个空间,但是很快就会被否定,被推翻。

除非他先以德立足,在立德的基础上把才华、能力施展出来。

我们崇拜伟大的人物是崇拜他们什么呢?就是他们的责任心。

如果伟大的人没有责任心,只有智慧、能力,我们会崇拜他们,仰慕他们吗?是因为他们在肯负责任的基础上有智慧,有能力,有德方配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