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Vol.28No.7

Jul.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7期(下)

2012年7月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校硬件资源好坏的集中体现.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不仅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还能在实验室中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进行创新.可以说,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体现了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高等教育而言显得尤为重要.1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内涵

高校实验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为教学、科研、

人才培养服务.因此,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复杂的管理体制不仅会导致操作难度加大,而且还会造成实际管理过程中成本的增加.总体而言,高校实验室管理主要包含两大方面: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工作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实验能力培养目标、实验教材和教学大纲、实验进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

实验室工作管理主要包含: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

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实验室经费投资、实验用房与实验设备的供应、

维修、调度等工作.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而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就是要通过对人力、物力、

财力的管理,保证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并充分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验教学管理制约并指明了实验室工作管理的方

向,而实验室工作管理又保障实验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2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实验室管理薄弱,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2.1

实验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造性

当前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机械化,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实验内容的编排过多依赖于课堂所授教学内容,且多为验证性的实验,这些内容与实际工作有较大差别,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譬如,在讲解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时,某些教师为了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对考试过程中不涉及的章节——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的使用就不再讲解,完全忽略了Word的重要性,致使很多学生到毕业时连基本的格式都不会设置,更不要说制作精美的个人简历了.

笔者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发现:在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的安排过于程式化,主要用来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偏重于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在实验课上,主讲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完成实验报告.而真正考察学生能力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的实验相对很少,这就严重束缚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透彻理解,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233030)

要:实验教学资源如何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创新人才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该文分析了高

校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实验内容、经费及管理人员配备现状,提出了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7-0227-03

227--

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实验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学院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实验教学既和理论教学有着十分广泛、密切的联系,又有着不同于理论教学的特点,在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起着特殊的教育作用。为了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教学不但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方面受到训练,而且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三条实验室应围绕学生教育和学院的培养目标不断吸收教学及科研的新成果,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水平,并在确保学生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开展科研工作。 第四条实验教学管理实行院、部、教研室三级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教务处承担如下职责: 1、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全院实验教学项目发展 规划。审定年度开设的实验教学项目内容和开设条件。组织落实全院 各专业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培养的任务。 2、做好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组织编写和修订《实验教学大纲》,统计实验项目的开出情况,检查各实验室基本任务完成情况,组织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实验教学评估工作。不断深入研究实验教学规律,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实验教学经验。 第六条部(教研室)教学领导职责: 1、根据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负责学

院实验教学项目的开课计划、发展规划,审定实验项目的个数、内容、时数,组织落实实验教学任务。 2、组织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研究,进行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计划、有目标地提高实验开出率和实验质量,对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进行检查和评估。 3、组织进行学院各课程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修订和 第七条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以实验教学为主要任务,认真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作风,严格实验考核,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并运用到教学中来。 第三章实验教学管理 第八条实验教学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或学院编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证各门必修课应开出的实验教学时数和实验项目的个数,不得随意削减或挤占大纲规定的实验个数和时数。 第九条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内规定必开的实验教学课程、实验项目和时数,因教学基本条件等原因而不能开出的,应制定实验开出计划,并创造条件逐步开出,以达到大纲要求。 第十条尚无规范大纲的实验教学必修课程,应根据学院总体规划、培养目标和实际条件制订、完善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实验项目的数量、内容和学时比例报学院批准,列入学院教学计划方可执行。 第十一条对已执行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补充、增删改变等,应由实验室和部(教研室)提出书面报告,报教务处审定后执行。 第十二条选修课程的实验教学管理应在保证必修课程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设备和财力等基本条件,由部(教研室)决定是全部开出或是部分开出,项目报教务处审查并备案。

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206449.html, 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者:宋明侠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0期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任务。高校实验室作为理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管理的优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目前许多高校实验教学一方面面临实验室空间不足、实验室条件简陋、仪 器设备陈旧、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员实验技能低下的困难;另一方面又由于实验室管理不科学造成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实验仪器和耗材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而低效利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制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培养质量;实验室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实验室的具体管理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耗材管理。无论是实验教学工作还是科学研究工作,都需要实验药品和玻璃器皿,因此,实验药品和玻璃器皿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做好登记和保管工作。 学校根据学院的学生人数及所开设的实验课数量,每年拨给学院一定的实验耗材经费。授实验课的教师自己还有带本科毕业设计的任务,这些学生都在教学实验室做实验,秩序很乱,经常出现乱拿乱用实验药品和玻璃器皿的现象,玻璃器皿损坏率很高,药品浪费很大,学生之间相互推脱责任,使实验员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同时由于实验室之间不能进行资源共享,造成实验课所需要的实验药品即使用量很少,也得整瓶购买,剩余的由于超过保质期而浪费,致使每年实验耗材经费严重不足。 (二)实验仪器管理。管理和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个必要环节,要做好实验仪器的合理购买、定期保养、外借登记、用后检查等方面的工作。 1.重视仪器的购置而疏于管理 随着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引进了更多先进复杂的仪器设备,对操作者和管理者以及技术维护方面也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某些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把重点放在了仪器设备的选

实验室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实验室管理系统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背景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促使现代工业技术在快速发展,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原来的人工管理模式已显得不太适应, 而对于高校实验室, 无论其规模的大小, 每时每刻都会产生例如实验设备信息、实验数据、设备维修等等这样大量的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不仅是一些测量、分析的数据, 还有许多维持实验室运行的管理型数据。在以往的手工管理、纸袋储存数据的方式下,这些海量般的数据、信息, 使得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为维护这些数据浪费了大量的物力和时间, 效率低下, 并且经常出错, 更谈不上数据的快速科学分析。 在这一背景下,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开始出现, 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成为一项崭新的实验室管理与应用技术。在当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时代, 除了提高实验室自身专业水准, 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准已经是唯一的选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 无疑会把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信息时代的高水平。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实验室信息管理和实验信息管理为主的先进的网络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实验室信息和实验信息的查询手段。传统的人工管理实验室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进行,已完全不能满足学校对实验室规划的需要,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也是使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竞争逐渐整合为工作效率的竞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教学实验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高校实验室管理方法研究

高校实验室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因此,准确认知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对提高学校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就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室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体现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学校的办学实力。实验室管理是指行政职能部门管理者及实验室相关责任人,对实验室的各项教学、科研实验工作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开展,实现实验室的教学及科研目标。实验室管理是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教学、科研等其他部门相互关联且并行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校发展的重视,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前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高校实验室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因此,准确认知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对提高学校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人员配备薄弱。实验人员负责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具体工作,并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升级优化,其素质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实验室教学科研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但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对实验室建设,尤其是实验室人员建设并不重视,即便随着高校建设脚步的进一步深化,各高校都把建设高水平师资力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而忽视了实验室人员的发展,将其定位为教学辅助人员,使得实验室人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越来越边缘化,工作条件的改善、职称的评定及工资待遇的提高远远不及专职教师队伍,不但极大地影响了实验室优秀人才的引进,甚至实验室原有的高水平人才的流失情况也日渐加剧。另外,部分实验仪器对使用操作及数据分析要求较高,但能够熟练操作和掌握这些设备的实验室人员却极少,造成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1.2实验室经费得不到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行业的

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Vol.28No.7 Jul.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7期(下) 2012年7月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校硬件资源好坏的集中体现.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不仅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还能在实验室中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进行创新.可以说,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体现了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高等教育而言显得尤为重要.1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内涵 高校实验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为教学、科研、 人才培养服务.因此,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复杂的管理体制不仅会导致操作难度加大,而且还会造成实际管理过程中成本的增加.总体而言,高校实验室管理主要包含两大方面: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工作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实验能力培养目标、实验教材和教学大纲、实验进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 实验室工作管理主要包含: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 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实验室经费投资、实验用房与实验设备的供应、 维修、调度等工作.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而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就是要通过对人力、物力、 财力的管理,保证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并充分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验教学管理制约并指明了实验室工作管理的方 向,而实验室工作管理又保障实验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2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实验室管理薄弱,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2.1 实验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造性 当前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机械化,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实验内容的编排过多依赖于课堂所授教学内容,且多为验证性的实验,这些内容与实际工作有较大差别,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譬如,在讲解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时,某些教师为了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对考试过程中不涉及的章节——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的使用就不再讲解,完全忽略了Word的重要性,致使很多学生到毕业时连基本的格式都不会设置,更不要说制作精美的个人简历了. 笔者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发现:在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的安排过于程式化,主要用来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偏重于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在实验课上,主讲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完成实验报告.而真正考察学生能力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的实验相对很少,这就严重束缚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透彻理解,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 磊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233030) 摘 要:实验教学资源如何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创新人才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该文分析了高 校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实验内容、经费及管理人员配备现状,提出了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7-0227-03 227--

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

万欣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方案 概述 一、高校实验室实现智能化综合性管理的需求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之一,高校实验室管理是确保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建设速度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复杂化,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复杂,实验室的教学、资产和人员等管理给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工作强度。如何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加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曾指定使用过多种管理系统软件,一部分高校也已经使用了实验室管理软件,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是:⑴功能不完善,不能覆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⑵单机管理模式;⑶管理模式分级不合理,难以适应不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⑷信息化标准不统一,各系统之间不能有机连接。⑸不利于学分制的实施。基于上述原因,市面上现有的一些实验室管理系统不能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他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的一些学科实验教学所占比重较低,远远低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高校的实验教学占总教学时数的比例(因学院及专业的性质而异),理科为17.1%-33.6%,工科为5.6%~12.5%,农科为15.7%~40.3,医科为25.1%~45%。相比之下,面对这种新形势,作为培养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1、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加强实验教学管理;2、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3、强化对实验室的控制及管理;4、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保障开放实验的需求;5、提高实验室利用率,随时查询、统计出实验室的使用状况;6、建设实验技术队伍;7、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等。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手段,强化对实验室的控制及管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实验室改革效果。 三、万欣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3.1 总体目标: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1.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主要功能 1)样品的管理(Sample Management) 是指样品进入实验室到分配检测项目直至完成并认可检测结果出具证书的过程。样品被登录到LIMS 后,系统将严格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有关规范对其实行管理。样品登录后,系统将自动分配一个按照一定规则命名的sample ID作为该样品在实验室中唯一的标识,并打印出条码。所有与样品有关的信息在样品登录时都将被记录下来,如送样单位付款单位接收报告单位的信息、需要出报告的日期、检测的项目及要求、样品的状态及描述、接收样品的日期部门及人员等。样品登陆后,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会自动给相关的技术小组下达工作任务,即自动分配样品。检测结果可以从仪器直接传输或者人工键盘输入,并且会有三级审核认可的过程,只有通过认可的结果才可以进行发布和产生分析证书。 2) 质量控制的管理(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LIMS 应该提供相关的功能模块为实验室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影响实验室质量的诸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严格规范实验室的标准操作流程(SOP)。为了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监测测试仪器的稳定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质控样品的数据分析,自动评价实验室总体或者个体的质量状况。通过对一定时间内样品关键质量数据的分析,预测其质量的趋势。 3) 仪器集成(Instrument Interface) 将测试仪器跟LIMS 集成,实现从测试仪器到LIMS 的自动数据传输代替测试和质量控制结果的键盘输入,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减少错误率,缩短样品在实验室中的生命周期。 4)统计报表。 提供报表软件,生成准确反应实验室需求的报表,包括统计、计算等。通过开放式数据库连接,同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5) 厂家的管理。 包括厂家基本信息、厂家意见反馈、厂家送样历史记录、厂家样品监测信息、厂家与实验室业务往来统计、费用统计和厂家信誉额度等信息。

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09-12-04T10:32:28.09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0月下旬刊供稿作者:王婕妤 [导读]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 王婕妤(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开展创新的重要基地,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与科技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保持高校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客观和主观因素高校实验室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价值,谈一谈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问题成因解决方案 0 引言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搞好实验室管理,使其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实验教学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1]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也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高校实验室却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硬件和软件设备落后、人员分工不明确、再培训不到位、管理混乱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1 师资培训力度不够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实验技术手段的提高等原因,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其原因是实验教学人员少、任务重,实验室人员不能及时进修与培训,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实验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老化使实验水平难于上台阶,许多实验项目多年不变且多为验证性实验,这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1.2 队伍梯队建设效果不佳首先,实验室队伍整体学历层次低。人员结构中具有本科生、研究生学历的实验室人员已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与社会发展水平所要求的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中青年的实验室人员较少,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最后,高水平实验室人员的引进和稳定问题比较突出。具有高级职称的实验室人员仅占总人数的很小一部分,初级和工人占很大比例,整体水平与数量和现代高校教育要求不相符。 1.3 资金投入不足在一些地方高校资金的投入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款自然就少。加上近年来贫困生增多,欠缴学费严重,学校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减少。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在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增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和新增学位点建设、校舍建设方面也需大量资金投入。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高校的经费收入远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甚至一部分高校只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基本建设要靠银行贷款,资金短缺制约了高校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 1.4 制度不健全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然而有些制度流于形式,没有按照已经制定的制度定期检查执行。还有的制度虽然在执行,但是却把学生作为主要的监管对象,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针对实验室人员哪些工作是必须量化的、哪些工作是必须定性的,这类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制度规定,结果造成实验室工作气氛的不和谐。 2 具体措施和方法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2.1 明确分工,人尽其才,提高素质当前,实验室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实验室队伍职责不明,大部分教师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技术人员既负责实验准备、实验教学,又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等工作,一身多责,造成高水平人员不愿承担低层次的工作,低水平人员无力承担高层次的工作,导致工作质量降低。因此,明确实验室人员的分工与职责尤为重要,要贯彻“人才适用”的观念。队伍素质低,满足不了工作要求自然不好,但若是大材小用,也是不科学的,会导致队伍不稳定、浪费人力资源,办学成本也会提高。只有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实验室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实验室队伍业务水平。在业务培训方面,要将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作风,将经验与技能继承并发展。 2.2 加大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力度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工作能够正常运行,高校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要拿出合适的资金,保证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因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关乎到一个学生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程度,更关乎一个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所以,高校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并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制度来保证实验室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 2.3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行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不仅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保障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基础。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年代较早的管理制度已不再适用。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适应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在怎样建立高效的、科学合理的制度上,必须结合本校、本学院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达到克服实验室教师的不正思想、提高实验室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目的,最终达到提高高校实验室在实际教学和科研中的实际运用价值,适应教学和科研的发展需要。 2.4 应用网络管理手段,组建网络实验室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实验室建设应该把实验室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把革新实验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实验室管理网络工作平台,把信息更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并结合有关职能部门及各学院进行横向管理,通过校园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随时通过该网站了解各类实验室信息。例如:实验室建设实施流程等办事指南、专业教学实验室评估等各类信息以及各部门仪器设备的动态信息等等。通过网络化的建设,为高校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实际运用中开辟广阔的前景。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而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2]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实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维护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秩序,创建“平安校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令第20 号)、《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 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 号)等有关法规和规章,以及《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皖教秘科〔2014〕32 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是指全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所有实验场所。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稳定与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与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建设、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辐射安全管理、实验废弃物安全管理、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水电安全管理、安全设施管理、实验室内务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创建安全、卫生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是各学院、科研平台、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第三条校长是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分管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负责制(以学校与各单位签订的《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准)。 第四条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丰富师生的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职工、学生安全意识。 第五条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各单位和教职工年度绩效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职责 第六条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科研处、保卫处、后勤服务集团、基建处等部门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对生发展与能力提升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化学品,其中包括了一些危险的化学品,如易爆炸、腐蚀性、毒害等化学品都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对于设施、人体以及环境都会造成较大的危害。为此,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能够促使其得以发展的实验室,还需要做好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学生因此而受到伤害,从而才能最大化发挥出实验室的价值。 标签: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办法 引言 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实践、创新和综合素质能力兼备,实验教学恰恰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场所是实验室,因此开展安全建设、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有序开展教学工作的保障。然则,实验室的管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安全管理值得我们思考。 1 实验室化学危险性分类 1.1 爆炸类 这一类型的化学品是实验室化学品之一,如三硝基苯酚、硝酸铵等就是高校实验室中常见的爆炸类化学品。 1.2 气体 在高校实验室化学品之中,气体类危险性化学品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以下几种:首先,易燃气体,像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等;其次,非易燃无毒气体,像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等;最后,毒性气体,像是光气、二氧化硫等。 1.3 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属于高校实验室化学品中的常见类型,一般情况下这一类主要包含了易燃液体以及液态退敏爆炸品这两种,像是丁烷、乙醚、甲苯、乙醇、丁醇等等。 1.4 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同样也是高校实验室化学品中的常见化学品,像是赤磷、铝粉、硫磺、黄磷、金属硫化物、锌粉等等。

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系统

高校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之一,高校实验室管理是确保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资产管理的重要工作。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阶段,随着建设速度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高校的工作重点由规模建设转为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建设,必然要求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为实验教学、实验室资产及实验人员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难度和压力。如何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完善。《高校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206449.html, 2003开发环境,使用C#及https://www.360docs.net/doc/141206449.html,技术开发。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https://www.360docs.net/doc/141206449.html,统一访问后台数据库。本系统与国内同类管理系统相比,有以下特点基于校园网环境下B/S模式开发的《高校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目标是基于校园网运行,符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现高等学校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统计数据盘及报表功能,与现行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相结合的,结合目前学分制教学改革推行的形势下,实现实验室基础数据信息采集方便、交流快捷、网络共享能力强,系统安全可靠、用户管理权限明确,管理功能强大。本管理系统覆盖实验室运行和管理各个领域,为实验室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本系统在参照兄弟高校的实验室相似管理系统的情况下,进行了深入地相关调研,软件的开发采用实验室四级管理模式,即学校-院(系)-实验中心-实验室。在扩展性上,系统预留了相应的接口,定义了大量的数据字典,使各个功能子模块都是活动的,保证了系统的高度灵活性。在技术上,本系统采用基于.NET平台的https://www.360docs.net/doc/141206449.html,技术以及https://www.360docs.net/doc/141206449.html,数据访问技术,系统模式采用B/S 结构,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采用这样的技术组合相对较合理,既节约了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系统对硬件要求又相对较低,更减少了系统的维护成本。本系统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教育信息标准化。另一方面,系统的管理模式经过详细的论证,默认情况下采用

大学实验室5大管理规章制度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为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保障学校财产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参加实验学生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要严格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主管校长、学院主管院长、实验室主任逐级负责制。以学院为单位,院长为第一负责人,主管院长为负责人,实验室主任为岗位负责人,实验室设立安全员并承担日常安全管理与检查工作。安全负责人名单和安全管理制度应在实验室内张贴。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逐级检查制度。实验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并具备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各实验室在坚持日常检查的同时,应特别作好节假日和学期末的安全自检工作,学院要成立专门小组检查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查验安全记录。学校在节假日期间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实验室安全进行抽查。检查工作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三、实验室负责人和安全员要随时检查室内安全状况,保证电路、水、气管道无打火或跑冒滴漏,设施无坏损现象。要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楼道通畅,未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严禁拆改实验室内外建筑结构,严禁占用、封堵安全通道。如有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主管部门。 四、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需经批准并健全审检审验制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由专人负责管理使用。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仪器运行时不得脱岗。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动用实验设备,因不听从指导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设备损坏的要赔偿损失。 五、要加强对学生实验的管理,建立健全学生进入和离开实验室的各项安全规则。学生在做实验前,指导教师和实验室安全员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对高压、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的实验应特别制定安全措施,同时应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1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解 决 方 案 成都掌上乾坤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简介 (3) 1.2系统的设计原则 (3) 第二章总体方案 (5) 2.1主要特点 (5) 2.2网络拓扑图 (5) 2.3系统主要功能 (8) 2.4主要设备配置 (9) 第三章功能介绍 (12) 3.1实验室管理模块 (12) 3.1.1实验室管理模块 (12) 3.1.2实验室队伍模块 (13) 3.1.3实验室建设模块 (14) 3.2教学管理模块 (15) 3.2.1实验教学模块 (15) 3.2.2实验教学研究 (16) 3.2.3实验教务管理模块 (17) 3.2.4实验过程管理模块 (19) 3.2.4课表模块 (20) 3.3在线答疑模块 (20) 3.4日常办公模块 (20) 3.5低值易耗品模块 (21) 3.6仪器设备模块 (23) 3.7实验室评估模块 (24) 3.8基本数据模块 (25) 3.9系统维护模块 (27) 3.10开放实验模块 (27) 第四章系统平台建议 (28) 4.1硬件平台配置 (28) 4.2软件平台配置 (29)

第一章概述 1.1简介 随着高校管理变革的逐步推进,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化、复杂化,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这就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以简化我们的工作。由于高校网络非常普及,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室管理成为了必然,特别是实验室开放选课给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实验室管理能实现实验教学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实验室主管部门对设备和材料的计划、采购、维修和使用的宏观控制和管理,以节约成本,提高利用,强化管理。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还能为实验室评估提供原始资料和基本数据,成为实验室评估的重要依据。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统一使用还能促进学校间的实验资源共享,同时也能实现向教育主管部门数据上报。 通过使用本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提高实验室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实验室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实验室评估提供详实数据,为实验室开放提供有力保障。 1.2系统的设计原则 1.稳定可靠原则

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其中的主要不足之处体现在实验室人才的整体水平较低,需要进行相应的提高。另外,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装备的使用频率较高,管理力度跟不上,必然导致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不符合标准,容易出现仪器和设备损坏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和解决,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1高职院校实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实验室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验室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取决于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随着我国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各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各高职院校的竞争也愈发白热化,而高职院校竞争的核心是有关人才的竞争。因此,各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任用都愈发重视。现阶段,有关实验室的管理人才主要以年轻人员为主,虽然具有较大朝气,但存在整体经验不足、能力欠缺、工作态度容易出现不端正的现状,这些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状况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2仪器设备使用不合理 从我国目前的高职实验室使用情况来看,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率很高。通过对目前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分析发现,很多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并不合理,容易出现仪器损坏的问题。从整体上来说,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于使用者的管理力度不够所导致的。对于实验室来说,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本身都是比较容易损坏的,所以在进行使用前,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全面的知识讲解,然后才能够进行相应的使用和实验,但是由于学校中的实验管理人员较少,而且实验管理人员对于实验仪器的管理力度较低,导致很多仪器和设备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容易出现很多相应的仪器损坏问题。 2解决对策分析 2.1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

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大型分析仪器管理办法 1.大型仪器必须有专人保管,须配有稳压电源,使用前须先检查仪器间各电路连接情况,再开稳压电 源,然后再启动仪器开关。 2.必须严格执行仪器设备运行记录制度,记录仪器运行状况、开关机时间。凡不及时记录者,一经发 现,停止使用资格一周。 3.使用仪器必须熟悉本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本科生作毕业论文使用时应有教师在场,熟悉操作使 用后必须经有关教师和实验人员同意方可进行独立操作。 4.仪器使用完毕,必须将各使用器件擦洗干净归还原处,盖上防尘罩,关闭电源,打扫完室内清洁, 方可离开。 5.下次使用者,在开机前,首先检查仪器清洁卫生、仪器是否有损坏,接通电源后,检查是否运转正 常。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管理员,并找上一次使用者问明情况,知情不报者追查当次使用者责任。6.若在操作使用期间出现故障,应及时关闭电源,并向有关管理人员报告,严禁擅自处理、拆卸、调 整仪器主要部件,凡自行拆卸者一经发现将给予严重处罚。用后切断电源、水源,各种按钮回到原位,并做好清洁工作、锁好门窗。 7.所有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及技术资料原件一律建档保存,随仪器使用的只能是复印件。 8.保持仪器清洁,仪器的放置要远离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品,远离水源、火源、气源等不安全源。 9.各仪器要根据其保养、维护要求,进行及时或定期的干燥处理、充电、维护、校验等,确保仪器正 常运转。每学期进行一次仪器使用检查,发现有损坏应及时请有关部门维修。 10.仪器不能随意搬动,更不能借给外单位使用;校内人员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可在实验室按上述规定 使用。 11.注意保持室内卫生,不准携带或吃任何零食,不乱扔杂物。 12.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实验室及库房内外安全,做到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湿、防爆、防 腐蚀、防污染,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36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月 Vol.36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14 ────────── 基金项目: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z1311-11) 收稿日期:2014-02-26 作者简介:周会珠(1963-),女,河北唐山人,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管理。 -124- 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会珠1,陈威莉2 (1. 河北联合大学 教务处,河北 唐山 063009;2. 河北联合大学 国资处,河北 唐山 063009) 摘 要: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它支撑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建设,通过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室仪器、人员、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4)02-0124-02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2.038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llege Laboratory Management ZHOU Hui-zhu 1, CHEN Wei-li 2 (1. Teaching Department,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9, China; 2. National Equipments Property Department,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9, China) Abstract: Laboratory management is a systematic science which supports the main task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olle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rawbacks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articular problems in equipment, personnel and financial affairs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laboratori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llege;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实验室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努力提高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即是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从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具体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和剖析,试图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1 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对人才工程能力要求的提高,导致高校教育资源的投入日益增长,高校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高校实验室在管理方面和日常运行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现有的管理模式日益显露出与之不相适应。 1.1 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重视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近年来,各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均加大了实验学时,强化了实验室的管理,但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验环节的状况,表现在,缺乏实验室建设规划、规格定位,资源配置受到轻视,实验教学改革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这就使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造成了老师被动的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更谈不上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1.2 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由于实验差异大,各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在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方面缺乏整体布局和全局意识,片面追求小而全。结果,既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又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和创新,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缺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

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系统在正常运行中总是面对大量的使用者,仪器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用仪器。人工管理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容易导致各种错误的发生。为了方便实验室管理,得开发一个更好更高效的软件来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实验室管理而设计的,它也是现在各个部门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文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室是所有高校、研究机构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成单位。特别是高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需要一套稳定、高效的管理办法。就我校情况看来,目前我校的实验室设备管理还处于较原始的手工阶段,缺少一套实用可靠的管理系统软件。随着电气化教学和无纸化办公的一步步完善,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我校的实验室设备势在必行。因此,本项目拟开发一个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本系统将建立一个实验室设备管理平台,记录实验室所有的实验设备,并及时反应设备的运转状况,使用情况,以供本科生和研究生及其他试验人员合理的安排实验,达到工作效率的最优。 高校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其目的是要将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高校设备的管理中来。设备管理系统不但能完成高校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还可以及时向各级领导、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报表、数据信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该系统的实施,逐步把高校设备信息统一规化,使之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具体包括: 1.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对所采集的设备进行汇总、统计、查询等,并形成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实现高校设备信息宏观和微观的动态管理; 2.高校能方便、快捷地上报设备信息,以便上级主管部门可及时了解、汇总各高校设备信息的情况。 3.共享的设备信息可通过web对外发布,实现浏览查询。 4.系统应该具有一定伸缩性,能有效地集成其他系统;而且系统后台可采用不同操作系统和多种数据库系统。 5.系统数据安全,具有良好的权限管理机制。 6.应该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和可靠性,以满足高校对设备信息管理的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