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_T134-2019〗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存放要求

1.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
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按《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 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
2 施工现场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混合类;金属类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废弃物质,如废弃钢筋、铜管、铁丝等;无机非金属类包括天然石材、烧土制品、砂石及硅酸盐制品的固体废弃物质,如混凝土、砂浆、水泥等;混合类指除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以外的固体废弃物,如轻质金属夹芯板、石膏板等。
3 鼓励以末端处理为导向对建筑垃圾进一步细化分类。
1.2 应制定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管理制度,包括建筑垃圾具体分类,分时段、分部位、分种类收集存放要求,各单位各区域建筑垃圾管理责任,台账管理要求等。
1.3 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分类收集及存放
1 结合土方回填对土质的要求及场地布置情况,规划
1。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安主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安主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1.21•【字号】广安府办规〔2022〕11号•【施行日期】202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安主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通知广安府办规〔2022〕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广安主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已经六届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1月21日广安主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第三章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第四章建筑垃圾运输管理第五章建筑垃圾弃置场管理第六章责任追究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广安主城区建筑垃圾管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广安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广安主城区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
第四条建筑垃圾处置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对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鼓励实行资源化利用。
对不能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应依法处置。
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第五条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城管执法部门)或者行政审批部门负责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工作;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违法行为。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5-9节(CJJ134-200X)

5转运调配5.0.1暂时不具备回填出路,且具有回填利用或资源化再生价值的建筑垃圾可进入转运调配场。
5.0.2转运调配场的配置应符合城镇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规定,选址应根据当地建筑垃圾产量及资源化利用要求确定。
5.0.3转运调配场建设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建筑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可按设计总调配量与设计日处理能力分为大、中、小型三类。
5.0.4新建的转运调配场用地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转运调配场用地指标注:l、表内用地不应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2、用地面积应含转运调配场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应含兼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化和园林用地;3、与相邻建筑间隔应自转运调配场边界起计算。
5.0.5转运调配场堆放区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垃圾可采取露天或室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苫盖2、建筑垃圾堆放区宜保证5d以上的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能力.建筑垃圾堆放高度高于周围地坪不宜超过3m;3、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地坪标高不小于15cm,堆放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并应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4、堆放区应设置明显的分类堆放标志。
5.0.6生产管理区应布置在分类堆放区的上风向,并宜设置办公用房等设施。
中、大型规模的转运调配场宜设置作业设备与运输车辆的维修车间等设施。
5.0.7转运调配场应配备装载机、推土机等作业机械,配备机械数量应与作业需求相适应。
5.0.8转运调配场总平面布置及绿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有关规定,中、大型规模的转运调配场可根据需要增设资源化利用设施。
6再生利用6.0.1建筑垃圾作为生产再生建筑材料的原料时,应符合相应的再生建筑材料标准。
6.0.2分选处理可根据需要选择在施工现场、转运调配场、填埋场或资源化处理厂进行。
6.0.3分选工艺应根据后续处理功能要求和处理对象特点合理选用不同组合的设备。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分百分比(%)建筑施工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沥青0.15 1.59混凝土块18.4254.26碎石块23.8311.68渣土、泥浆30.5511.96瓷砖 5.02 6.35砂石 1.72 1.44碎玻璃0.560.20废金属料 4.34 3.41废塑料 1.130.61竹料、木材10.957.46其他有机物 3.05 1.29其他杂物0.270.12合计1001001引言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已超过15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1]。
这些建筑垃圾大多采用直接填埋或者露天堆放的方式,如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堆积的建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虽然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依然较低[2]。
2城市建筑垃圾基础理论2.1城市建筑垃圾的定义CJJT 134—2019《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对建筑垃圾的定义为: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3]。
2.2城市建筑垃圾的分类城市建筑垃圾按来源可以分为五类,各类别的产生方式及内容如表1所示。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建筑施工垃圾和旧建筑物拆除垃圾,这两种类别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是不同成分的含量有所差异。
表2为建筑施工垃圾与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成成分比较,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建筑垃圾中,混凝土块、碎石块以及渣土这三种成分所占的比例最大,所占的比例之和分别为72.80%和77.90%,其他组分含量则不大[4]。
2.3城市建筑垃圾的特点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和持久危害性的特点。
①时间性。
已建成的建筑物在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以【作者简介】杨静(1988-),女,河南南阳人,助教,从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研究。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研究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Municipal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in China杨静,刘燕丽(河南城建学院管理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36)YANG Jing,LIU Yan-li(School of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Pingdingshan 467036,China)【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多。
《建筑废弃物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标准全文

2 术语和符号.....................................................................................................................................................1 2.1 术语.........................................................................................................................................................1 2.2 符号.........................................................................................................................................................2
项目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模板)

附件6XXX工程项目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模板)目录一、总体要求 (3)二、编制依据 (3)三、工程概况 (4)(一)项目概况 (4)(二)编制目的 (5)四、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6)五、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集与存放 (6)(一)建筑垃圾治理小组 (6)(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8)(三)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存放 (8)六、建筑垃圾清运 (9)(一)建筑垃圾运输 (9)(二)工地现场管理 (11)(三)扬尘污染防治及保洁措施 (11)七、建筑垃圾的消纳处置 (12)(一)消纳处置要求 (12)— 1 —(二)消纳处置场所(计划备用工程渣土消纳场).13八、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3)九、建筑垃圾收尾 (13)— 2 —一、总体要求(一)建筑垃圾处置遵循“源头减量、分类管理、就地处置、排放管控”的原则。
(二)落实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文本中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和措施。
(三)建立建筑垃圾处置源头减量的奖惩考核目标与制度,明确分包单位责任,监督和激励分包单位落实减量化目标与措施(四)施工全过程积极推进信息化、绿色化、环保型土建作业模式。
(五)健全土建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配合,保证设计深度满足施工需要,减少土建施工过程设计变更。
(六)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应及时编制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减排处置计划,确定减量化目标,明确职责分工,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和保障措施;充分依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统筹人力、设备、材料、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健全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源头精细化管理体系。
(七)在施工现场主入口处宜设立建筑垃圾排放量公示牌,并及时更新,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二、编制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四)《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五)《永州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六)《永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七)《湖南省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八)《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的意见》(九)《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十)《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十一)《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建设部令第135号)(十二)《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2019)(十三)《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手册》(十四)设计文件及图纸(十五)《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通知(永政办发〔2023〕13号)三、工程概况(一)项目概况工程名称:XXX;工程地址:XXX;建设单位:XXX,负责人:XXX,电话XXX。
XX市建筑垃圾管理提升工作方案

XX市建筑垃圾管理提升工作方案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3)114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我市建筑垃圾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城市发展与建筑垃圾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属地管理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提升我市建筑垃圾管理水平。
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全市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全覆盖,全市建筑垃圾管理服务“一张网”全面建成,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等“绿色建设”方式深入人心,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二、工作举措(一)实施统筹推进。
1组织编制专项规划。
依法编制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并就目标指标、重点任务等做好与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卫生规划等规划的衔接。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全力配合第三方评估。
各县(市、区)依据《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评估项目资料收集清单》,全面梳理本地区建筑垃圾管理现状,准确反映管理盲区和短板弱项,全力配合完成市人大组织的第三方评估。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建立健全管理规范。
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运输车辆、装修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中转分拣站、转运调配场、资源化利用厂的核准条件,加强准入管理。
研究制定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行业管理规范,引导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研究制定以减量化为基础、资源化为重点,无害化为底限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指导手册,提升我市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水平。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存放、就地处置、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存放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按《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2 施工现场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混合类。
金属类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废弃物质,如废弃钢筋、铜管、铁丝等。
无机非金属类包括天然石材、烧土制品、砂石及硅酸盐制品的固体废弃物质,如混凝土、砂浆、水泥等。
混合类指除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以外的固体废弃物,如轻质金属夹芯板、石膏板等。
3 鼓励以末端处理为导向对建筑垃圾进一步细化分类。
2 应制定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管理制度,包括建筑垃圾具体分类,分时段、分部位、分种类收集存放要求,各单位各区域建筑垃圾管理责任,台账管理要求等。
3 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分类收集及存放1 结合土方回填对土质的要求及场地布置情况,规划现场渣土暂时存放场地。
对临时存放的工程渣土做好覆盖,并确保安全稳定。
2 施工时产生的泥浆应排入泥浆池集中堆放,泥浆池宜用不透水、可周转的材料制作。
4 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分类收集及存放1 应设置垃圾相对固定收集点,用于临时堆放;2 应根据垃圾尺寸及质量,采用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收集,提升收集效率;3 应设置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混合类等垃圾的堆放池,用于垃圾外运之前或再次利用之前临时存放。
易飞扬的垃圾堆放池应封闭。
垃圾堆放池宜采用可重复利用率高的材料建造;4 垃圾收集点及堆放池周边应设置标识标牌,并采取喷淋、覆盖等防尘措施,避免二次污染。
5 施工现场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等危险特性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矿物油、废涂料、废粘合剂、废密封剂、废沥青、废石棉、废电池等,应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收集存放。
1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置,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利用的原则,提高建筑垃圾处置利用水平。
2 具备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能力的施工单位,应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建筑垃圾加工区及产品储存区,提升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水平及再生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