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 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

合集下载

8.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①老师讲解并说出提问题的依据,作出猜想。
②老师播放视频并同步讲解。
③分析表格数据并要求学生记录表格。
④老师总结PPT金属盒探头在三种情况下所得出结论,并请学生做好笔记,填写课本中的填空。
3.实验
(1)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旁边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并把导学案上的实验数据记录下来,交流评估,得出结论。
(2)分析归纳并板书
总课时数
2
当前课时
2




1、引入:
1.老师陈述:上一节8.1我们学习了固体之间的压强的关系,今天一起来学习液体内部的压强。
2.全班朗读学习目标,师板书课题8.1研究液体的压强。
3.老师描述PPT上的情景,并提出疑问:在浅海只要穿上游泳衣就可以尽情嬉戏,到较深的海里探险,20米左右,就得穿上橡胶潜水服,而到深海500米下的话,一定要穿上特质的厚厚的抗压潜水服才行,这是为什么呢?学了今天的课,我们就知道了。(做练习时遇到游泳的题目,可以加入一些溺水的安全教育知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
(3)播放视频,了解三峡大坝,使学生能增强民族师根据黑板板书一起回忆复述:
1、液体压强的特点是?
2.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是?
3.连通器是?
板书
设计
8.2研究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新授:
1.令人惊奇的实验
(1)老师播放动画与视频,并解说帕斯卡裂桶实验。
(2)老师:到底细长的管子、裂桶和水之间内部发生了什么?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老师播放视频并总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老师提问: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压强有大有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8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8

《8.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液体有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2、能力目标:⑴、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自己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⑵、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由于本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生活经验少,因此本节的难点是实验探究过程中假设的建立及检验假设方案的设计,只要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就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自主探究、讨论法、实验教学法【教学器材】老师准备:水、盐水、酒精、橡皮膜、压强计、大可乐瓶、水槽学生自备: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图片问:这些现象跟什么有关?学生答:跟液体压强有关。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探究液体的压强。

(出示课题)(二)多角度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初步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师:在同学们桌上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器材,同学们也自备了一些器材,同学们可以尝试着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具体感受一下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注意观察液体压强有哪些特点,看哪个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好,注意先讨论后实验。

(学生讨论后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发现学生好的做法。

)生①:往塑料瓶中注入水,然后在侧壁不同高度用锥子扎上小孔,会发现水从小孔中喷出来,证明水对侧壁有压强,而且我们还发现,下面的小孔比上面的喷得远,说明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

生②:把塑料袋中注入水,发现塑料袋鼓起来了,同样说明水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生③:同样也是用塑料袋,把它套在手上,用皮筋固定住上面,然后放入水中,这时就会感觉到塑料袋紧贴在手上,这说明水的内部有压强,这个压强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案:8.2 研究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来自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 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液体压强计、水、盐、玻璃管、尺子、计时器。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体设计、潜水艇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液体压强是如何产生的吗?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原理。

3. 实验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记录数据。

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讨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与液体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解析题目,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5分钟)为学生提供几道有关液体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定义。

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液体压强有关的实例。

2. 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液体压强计在水中不同深度时的压强。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教案:研究液体的压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深入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和液体压强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气球、玻璃板、刻度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将一个气球放在液体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好奇心。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3. 知识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

解释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2. 活动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液压、水压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其他液体的压强特点,如酸、碱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2研究液体的压强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2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案: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定义及计算公式;2.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3. 液体压强的测量方法;4. 液体压强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2. 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玻璃管、水、盐水、气球等;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尺子、量筒等)。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解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如船的浮力原理、潜水员潜水的压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解释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高度下的压强计指针偏转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4. 分析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5. 例题讲解:讲解液体压强计算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6. 随堂练习:安排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液体压强,巩固所学内容。

7. 液体压强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3. 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液体高度下的压强,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中;2.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液体压强的应用,并在笔记本上进行记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的其他相关问题,如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液体压强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一、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的计算涉及到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研究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研究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研究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主要学习液体的压强公式及其应用,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应用;难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实验桌、试管、水、盐、尺子、笔记本等;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实验数据和结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液体压强计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概念。

2. 理论讲解: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液体压强的特点。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不同深度下的压强变化,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得出结论。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作业,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液体压强的定义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3. 液体压强的特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液体压强的计算:一个深度为5米的容器中装有水,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应用:一个物体在水中浸泡时,受到的浮力为5N,求物体在水中的深度。

答案:1.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5×10^4 Pa。

2. 物体在水中的深度为0.5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液体压强的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研究液体的压强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2.研究液体的压强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2. 研究液体的压强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研究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3.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玻璃管、压力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液体压强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2. 概念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定义,解释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3. 影响因素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4. 计算方法学习: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p = ρgh,并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5.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液体压强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定义2.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液体密度、液体深度、重力加速度3.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p = ρgh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容器中水的压强,给定水的密度为1000kg/m³,深度为2米,重力加速度为9.8 m/s²。

答案:p = ρgh = 1000 × 9.8 × 2 = 19600 Pa2. 题目二:一个水井深度为10米,井底受到的压强是多少?给定水的密度为1000 kg/m³,重力加速度为9.8 m/s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2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2
2.学生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与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提高。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液体压强知识,总结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以及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强调重点和难点:
3.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
4.液体压强的应用:
介绍液体压强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的应用,如液压机械、深海潜水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是什么?
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与实验探究:
(1)液体压强的定义及单位。
(2)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3)实验探究:使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液体深度、不同液体密度的压强。
3.知识巩固与应用:
(1)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实际问题解决:如潜水员在不同深度的压强计算、液体压强在工程中的应用等。
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内容,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分析归纳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归纳出液体压强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思考: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它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1648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只用了几杯水就将坚固的木桶撑破了,你相信这是真的吗?
(学生课后做帕斯卡裂桶实验)
2、提出问题:液体有压强吗?其内部压强有何规律呢?
3、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师:以上演示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1).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3).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4.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你还想知道液体压强有大小吗?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师生共同归纳液体压强的规律:
总结得出结论
5.科学探究:液体压强的理论推
推导:ρ= .h= .
问题启发:通过公式可以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总结:
(1)、同一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2)、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6、巩固练习:
(1)、在以下各图中比较a、b各点的压强大小
•a
(2)、如图:在U形管中间放一薄塑料片,在左右两边同时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食盐水,
塑料片AB将( ) a.静止不动b.向左边移动c.向右边移动。

0.3m
0.2m
B
A
设想在液体中有一高度为h,密度为ρ,截面为S的液
柱.则:
液柱的体积V=.
液柱的质量m==.
液柱的重量G ==.
液柱对底面的压力F ==.
液柱对底面的压强
P= = = = ρ
gh
A
B
盐水

(3)如图所示的容器中,A点和B点的压强各是多大?
(4)、有一容器,如图: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P1,如把它倒置液体压强为P2则P1 P2 (填“=”、“< ”、“>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1P2
二、物理与社会
应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三、课堂小结: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四、提出问题埋下伏笔
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特点已经掌握,那么气体压强有何特点呢?
五、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
七、板书设计:
8.2研究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八、教学反思: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和推导液体内深度为h 处的压强计算公式。

难点在公式的逻辑推导上。

新教材引入带橡皮膜的玻璃管,通过加入液体,计算液柱所受的重力等效于计算压力,解决了从前教材利用假想液柱来计算压力的比较抽象的缺点。

教学关键是要做好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定量公式推导的实验已经在上节课由学生探究了一部分,教师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帕斯卡实验要突出演示效果,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从定性解释上升到定量计算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