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 秋瑾

合集下载

巾帼英雄

巾帼英雄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l(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穆桂英-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

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

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

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

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

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

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曾用名江志炜,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六年级作文】记巾帼英雄——秋瑾_700字

【六年级作文】记巾帼英雄——秋瑾_700字

【六年级作文】记巾帼英雄——秋瑾_700字秋瑾是一个古代的巾帼英雄,她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秋瑾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她的父亲是当地知名的书法家,母亲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

从小,秋瑾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读过很多书,对国家社会的问题也有着深刻的认识。

秋瑾曾经是一个千金小姐,过着富裕的生活。

她却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她渴望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和贫穷的人民。

中国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外国列强入侵,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秋瑾决定加入革命队伍。

她参加了兴中会,开始活跃在反对清朝的革命斗争中。

后来,她成为了同盟会的重要成员,经常前往上海、日本等地传递革命情报。

秋瑾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国家的解放而努力。

秋瑾在革命活动中表现出色,她勇敢、坚定,为了革命事业可以不顾个人安危。

她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为同志们提供帮助。

有一次,秋瑾被清朝官兵逮捕,并受到酷刑的折磨。

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

最终,在同盟会的同志们的帮助下,她成功逃脱了囚禁。

秋瑾不仅在革命活动中表现出色,而且她也非常关心妇女和儿童的权益。

她提出了许多关于妇女解放和教育的建议,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权益。

她也积极参与了儿童教育工作,并开办了一所儿童学校,为贫困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

秋瑾是一个伟大的巾帼英雄,她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纪念。

她为国家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勇敢和顽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记住这位伟大的女性英雄,传承她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向秋瑾学习,永远不忘初心,为祖国的繁荣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巾帼英雄”秋瑾

“巾帼英雄”秋瑾

“巾帼英雄”秋瑾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8年第22期为了民族复兴,多少英雄前仆后继。

秋瑾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的女革命家,她短暂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

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

她从小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

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创作的《鹧鸪天》抒发了她立志为国牺牲的心声——“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

同年7月再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翌年归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

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宣传民主革命的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

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

为有效组织武装起义的力量,秋瑾整顿光复会组织,联络会党势力,组织“光复军”。

她将光复会会员分成16级,以“黄祸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这首七绝诗中的前16字分别作为16级的表记。

她还秘密编制《光复军军制》,将光复军全军分为8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8字分别作为各军的表记。

她与徐锡麟联系,制定了皖浙起义计划,“以安庆为重点,以绍兴为中枢”。

大通学堂成为当时浙江革命的大本营。

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

她坚贞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辛亥革命后,在她就义处建立起了秋瑾烈士纪念碑,烈士灵柩定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巾帼英雄秋瑾》读后感

《巾帼英雄秋瑾》读后感

《巾帼英雄秋瑾》读后感
爱国反清、用流血牺牲促进辛亥革命的巾帼英雄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女英雄。

她的精神感人,她的英名永存!
秋瑾的命运是如此悲惨,愤然离家、夫妻决裂、离开子女、安排好友撤退、自己却落入虎口、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就这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她才三十几岁啊,还是青春年华之日。

而为了祖国,为了革命,为了打倒八国联军,她牺牲了,而她为我们,为民国,为中国带来的是民初的安定与和谐。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看看现在的生活,看看以前的苦衷。

这一步跨向新时代的脚步凝聚了多少人民的汗水,多少艰难的脚步啊!英雄们,看着我们,永远看着我们,让你们来证明我们跨越的变化。

展望未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将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我们会继续努力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灿烂的中国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党和国家奉献聪明才智。

我坚信,在党的阳光照耀下,通过我们的奋发图强和不懈努力,祖国的明天会更好,经济会更繁荣,国力会更强盛,人们会更幸福!。

秋瑾的英雄事迹

秋瑾的英雄事迹

秋瑾的英雄事迹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少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换来了国家的安宁和富强,秋瑾虽是女儿身,却丝毫不比男儿逊色,她舍身取义,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秋瑾的英雄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秋瑾受刑的过程中,吃尽苦头,然而她始终都是守口如瓶,坚持不向封建社会低头,在狱中秋瑾本可只需要低头就可以免收皮肉之苦的,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胆怯,她宁死都不愿意屈服,都不愿意低头认罪,她在残酷的淫威和刑法之下任然坚守自己的革命精神,为良知和正义做出牺牲。

秋瑾受刑的过程无论多么惨痛,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事业,她情愿毅然而然的走上刑法场的断头台,用自己的热血唤醒民族的反抗意识,秋瑾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民主革命家,在秋瑾受刑前的唯一要求就是要给自己留下一点最后的尊严。

秋瑾受刑前的唯一要求就是可以在自己死后不要剥光她的衣服,让她的遗体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她不怕流血牺牲,却怕自己死的毫无尊严,在审讯秋瑾的公职人员之中,好在还有良心尚存的,他们为自己处置女侠的行为感到忏悔,秋瑾受刑的日子,成为了全国人民祭奠秋瑾的日子,她的事迹将会永远的流传下去。

秋瑾是怎么死的1907年的7月6号,秋瑾在安庆起义失败之后,被绍兴的汉奸走狗出卖之后,坚持不听劝告,持着一颗必死的心态,毅然留守在大通学堂,被清军包围,秋瑾从容就义,所以秋瑾怎么死的?秋瑾是为国牺牲的。

秋瑾的死,对国家而言是一种损失,对于民族而言是一种遗憾,小小女子却能够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小小女子,却能够为了祖国的自强不息,牺牲自我,用自己的鲜血,来唤醒民族的觉醒,用自己的心血,让民族更加团结,如果说这是一腔热血,倒不如说这是她对国家火辣辣的热爱之情。

在数百年前的旧中国,秋瑾小小女子就能够具有这样的胸怀,一个受封建思想教育的女子,却能够不被封建思想所感染,敢于向封建势力说不,敢于奋起拼搏抵制压迫,她冲破的不单单只是牢笼,更是打破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精神枷锁,她渴望自由,她追求光明,然而她所追求的一切势必不被这个社会所允许,所以秋瑾之死,是必然也是偶然。

巾帼英雄秋瑾的英雄事迹_3000字

巾帼英雄秋瑾的英雄事迹_3000字

巾帼英雄秋瑾的英雄事迹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爱国反清用流血牺牲促进辛亥革命的巾帼英雄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女英雄。

她的精神感人,她的英名永存!秋瑾于1875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十一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官宦家庭,她的祖父秋嘉禾,父亲秋寿南都曾为清朝官吏。

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秋瑾拒绝退避,临危不惧,英勇就义于她的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轩亭口。

如今,在她的牺牲地高高地矗立着秋瑾烈士纪念碑,她居住过的和畅堂,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辟为:秋瑾故居。

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墓前建有秋瑾烈士墓。

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为秋瑾题词:"巾帼英雄"。

周恩来总理生前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生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优裕欢乐中度过童年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小名玉姑,后又自称:"鉴湖女侠"。

秋瑾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日,由于清朝的腐败、卖国,亿万中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苦痛深渊,民不聊生,国家日渐衰败。

由于秋瑾的祖父和父亲先后都为清朝官吏,她的童年是在优裕的生活和欢乐之中度过的。

在秋瑾的一生中,童年是她唯一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时期。

秋瑾兄妹四人,兄长秋誉章,字徕绩,妹秋闰呈(后改称名呈),字佩聊,弟秋宗祥(后改为宗章)。

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都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

在翻阅"闲书"中,使她看到"子曰诗云"之外的新鲜世界。

她特别仰慕的是那些古今英雄豪杰,在很小的时候就写过诗句:"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

"这是她为明末两位女中豪杰秦良玉、沈方英写的诗作《题芝龛记》中的两句。

她从小不仅仰慕英雄豪杰,进而还立志要做英雄豪杰那样的人。

女英雄秋瑾的生平事迹

女英雄秋瑾的生平事迹

女英雄秋瑾的生平事迹秋瑾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值得纪念以及缅怀的一位女英雄,女诗人,秋瑾的故事可以说是相当感人,而她的英名也应该永远被世人所牢记,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秋瑾的生平事迹,希望能帮到你。

秋瑾的生平事迹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改名竞雄,又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

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

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

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

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

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翌年,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

秋瑾在日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光绪三十一年归国。

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

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

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决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中国女报》创刊。

秋瑾撰文宣传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

秋瑾的英雄事迹简短

秋瑾的英雄事迹简短

秋瑾的英雄事迹简短(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瑾的英雄事迹简短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
的“女性情怀”。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
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 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
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 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
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
• • •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
•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独思浙③。 • •
• 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
• 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 •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5.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
• 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 女侠秋瑾,抛家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 样的人生,去追求民族振兴的方法,把“最有豪气的女 人”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的女英雄的确是实至名归。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
• 湿了衣服。

词的上片写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
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 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乐忧相煎的心情。在封建社会 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用《史 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 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 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 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每逢佳节 倍思亲。”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 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 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 情。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 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秋风秋雨愁煞人
(1877-1907)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 (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 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 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 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 文练武,喜男装。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 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 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 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 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 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 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丈夫是双峰 县荷叶乡神冲富绅之子王廷钧,字子芳。

于、在 使用强 力,硬性 地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wéi篱下,黄花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菊花都已盛开, 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 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苦将侬nóng,强qiáng派作蛾眉④,殊未屑5!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主题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寄生 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出封建束缚,为祖国的 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 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 或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 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 壮志的开阔胸怀。
小结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 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 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 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赏析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
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
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
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
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
步的思想发展。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 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离家出走以后,下 一步怎么办?这是摆在作者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平日诗人, 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 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 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 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何处觅知音”?这对当时的 秋瑾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她的前途和事 业。特别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的叛逆行为,究竟能得到 多少人的同情和支持?所以作者清醒地估计到“必知音之难 遇,更同调而无人”的困境(《致琴文书》)。这种担心和 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
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
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 开阔胸怀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 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 云志向。
满江红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wéi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 楚②,八年风味独思浙③。苦将侬nóng,强 qiáng派作蛾眉④,殊未屑5!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 衫湿⑦!
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 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
•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 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