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1次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均衡一定发生在边角解,而边角均衡解不一定满足 MRS xy Px P 的均ຫໍສະໝຸດ 条件。 MRS xy x Py Py
是消费者均衡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只有当消费者同时消费两种商品时,才为充要条 件。
(4)如果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最优消费组合必定是个角点解,除非存在 数量折扣。
错误。 前半句正确,如果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最优消费组合必定是个角点解,如下图(1) 所示。 后半句错误,当存在数量折扣时,最优消费组合可能仍然是折扣前的解,也有可能会 是另外一个解,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必定仍然是个角点解。如下图(2)和图(3)所示:
正确。 非饱和性意味着增加一个新的商品消费总是能带来正的效用,也即边际效用大于零。
(2)若某个消费者的偏好可由效用函数 U
10( X 2 2 XY Y 2 ) 20 来描述,
那么对此消费者而言,商品 X 和商品 Y 是完全替代的。 ( )
正确。
(X +Y) 20 ,经单调变换为:U =X +Y 。因此,X 和 Y 是完全 该效用函数即为 U =10
U ( X , Y , Z ) XY(1 Z。 )
于是有:
) Max : U ( X , Y , Z
X ,Y , Z
XY (1
Z)
s.t. 0.25 X Y 2Z 2
可得拉格朗日函数为: L( X , Y , ) XY (1 Z ) (2 0.25 X Y 2Z ) 一阶条件为:
Max : u(b, x) x 5b2 b, x
s.t.20000 100b x I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为:
L(b, x, ) x 5b2 ( I 20000 100b x) .

经济学基础第一次形考作业

经济学基础第一次形考作业

WORD格式可编辑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所在教学点课程代码110139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评阅教师第一次任务共四次任务【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理论教学)第一部分习题一、填空题(14*2=28)1.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由稀缺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

2.西方经济学研究是研究在_市场_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__配置___和利用的科学。

3.需求曲线是一条向_右下方_倾斜的曲线,它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4.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_反_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__同_方向变动。

5.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_需求量的变动___,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称为_需求的变动_。

6.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同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同_方向变动。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_价格_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_需求量_变动的比率。

8.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减少9%,该商品属于需求__富有_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需求_缺乏_弹性。

9.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__互补__关系;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种商品为_替代__关系。

10.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__等边际效用____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__无差异曲线___分析法。

11.当消费者面临X和Y两种商品时,用公式表示的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是:______;消费者均衡的均衡条件是______。

12.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__差额____13.消费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到的_两种_____不同数量的___商品组合___的线。

14.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向__右__平行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消费可能线向__左_平行移动。

二、选择题(12*2=24)1.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B)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15.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C.需求量减少而引起的减少D.价格下降而引起的减少16.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引起沿着这条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支的原因是(A)A.该商品价格上升B.生产该商品的生产要素增加C.生产该商品的技术进步了D.替代品价格下降17.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会引起(C)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18.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5,价格由1元上升到1.04元会导致需求量(D)A.增加4%B.增加2%C.减少4%D.减少2%19.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商品价格上升5%将使用(C)A.需求量的增加超过5%B.需求量的增加小于5%C.需求量的减少超过5%D.需求量的减少小于5%20.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7元下降到5元,需求量从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B)A.将会增加B.将会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21.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

微观经济学第一次课中测评

微观经济学第一次课中测评

微观经济学第一次课中测评1.“需求”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下列属于“需求”的是()。

[单选题] *A.小王想购买一款智能手机,但手头拮据B.小黄月收入1.3万元,但最近没有购买计划C.小郑月收入2000元,准备2年内购置150万的房产D.小周想买一瓶红酒,备好了钱但还没到超市去买(正确答案)2.支配着消费者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消费选择的因素是()。

[单选题] *A.消费者偏好(正确答案)B.生产成本C.消费者预期D.生产周期3.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单选题]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正确答案)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4.下列属于互补品的是() [单选题] *A.鼠标和鼠标垫(正确答案)B.隐形眼镜和眼镜框C.猪肉和牛肉D.汽车和自行车5.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单选题]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正确答案)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6.假定羊肉供给不变,猪肉供给减少,这将导致()。

[单选题] *A.羊肉的需求曲线右移(正确答案)B.猪肉的需求曲线右移C.猪肉的需求曲线左移D.羊肉降价7.需求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单选题] *A.随着汽车价格的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将增加B.随着汽车价格的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将减少(正确答案)C.随着收入增加,汽车的需求量将增加D.随着对汽车需求的增加,价格将上升8.如果土豆是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就会引起()。

[单选题] *A.土豆的供给增加B.土豆的供给减少C.土豆的价格下降(正确答案)D.土豆的价格上升9.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表明了()。

[单选题] *A.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B.既是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又是最小限度C.既不是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也不是最小限度D.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正确答案)10.1966年以前,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不许吃肉,他们便吃鱼。

(2020年整理)开放大学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一次形考作业(1).doc

(2020年整理)开放大学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一次形考作业(1).doc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0XXXX6课程名称生活中的经济学评阅教师第一次任务共三次任务任务内容:一、看图说话,平行的需求曲线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25分)1.如下图所示,这是某个品牌服装的需求线。

纵坐标为服装的价格P,横坐标为服装的需求量Q。

在价格P与需求量Q构成的坐标平面上有两条平行的需求曲线,分别为D0、D1。

试问:当我们沿水平方向观察这两条需求线时,D1线看成是D0向右平行移动的结果。

其经济学的含义是( ABCDE )。

A.服装价格P0不变,消费者对该服装的需求量增加B.由于消费者收入增加,服装需求量增加C.由于消费者收入减少,服装需求量减少D.其他品牌服装提价,引起该品牌服装需求量增加E.需求线是消费者对该品牌服装的心理价位线2.如下图所示,这是某个品牌服装的需求线。

纵坐标为服装的价格P,横坐标为服装的需求量Q。

在价格P与需求量Q构成的坐标平面上有两条平行的需求曲线,分别为D0、D1。

试问:当我们沿垂直方向观察这两条需求线时,D1线看成是D0向上平行移动的结果。

其经济学的含义是( ABCE )。

A.服装需求量Q01不变,消费者购买对该服装的价格上升B.由于消费者收入增加,能够接受该服装价格上升C.由于消费者收入减少,能够接受该服装价格下降D.其他品牌服装降价,引起该品牌服装需求量增加E.两条平行的需求线,可以是收入不同消费群体对同一品牌服装的心理价位线二、看图说话,平行的供给曲线经济学含义是什么?(25分)1.如下图所示,这是某个品牌服装的供给线。

纵坐标为服装的价格P,横坐标为服装的需求量Q。

在价格P与需求量Q构成的坐标平面上有三条平行的供给曲线,S0、S1与S2为三条平行的供给线。

试问:当我们沿水平方向观察这两条需求线时,S1线看成是S0向右平行移动的结果。

其经济学的含义是( ABCDE )。

A.服装价格P0不变,服装生产厂商对该服装的供给量增加B.由于厂商成本下降,服装供给量增加C.由于厂商预期服装价格上升,服装供给量减少D.其他品牌服装提价,引起该品牌服装供给量增加E.供给线是厂商者对该品牌服装的心理价位线2.如下图所示,这是某个品牌服装的供给线。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第一编,导言。

经济学基础第一次形考作业

经济学基础第一次形考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所在教学点课程代码110139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评阅教师第一次任务共四次任务【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理论教学)第一部分习题一、填空题(14*2=28)1.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由稀缺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

2.西方经济学研究是研究在_ 市场_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__ 配置___ 和利用的科学。

3.需求曲线是一条向_ 右下方_ 倾斜的曲线,它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4.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_ 反_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__同_方向变动。

5.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_需求量的变动___,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称为_需求的变动_ 。

6.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同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同_方向变动。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_价格_ 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_需求量_ 变动的比率。

8.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减少9%,该商品属于需求__富有_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需求_ 缺乏_弹性。

9.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__ 互补__关系;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种商品为_替代__关系。

10.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__ 等边际效用_ ___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__无差异曲线___ 分析法。

11.当消费者面临X和Y两种商品时,用公式表示的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是:;消费者均衡的均衡条件是______。

12.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__差额____13.消费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到的_ 两种_____不同数量的___商品组合___的线。

14.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向__右__平行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消费可能线向__左_ 平行移动。

二、选择题(12*2=24)1.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 B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2.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A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C.需求量减少而引起的减少D.价格下降而引起的减少3.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引起沿着这条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支的原因是( A )A.该商品价格上升B.生产该商品的生产要素增加C.生产该商品的技术进步了D.替代品价格下降4.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会引起( C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5.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5,价格由1元上升到1.04元会导致需求量( D )A.增加4%B.增加2%C.减少4%D.减少2%6.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商品价格上升5%将使用( C )A.需求量的增加超过5%B.需求量的增加小于5%C.需求量的减少超过5%D.需求量的减少小于5%7.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7元下降到5元,需求量从8个单位增加到10个单位,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 B )A.将会增加B.将会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8.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作业名称:10秋《经济学基础》第一次作业题号:1 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标准答案:C题号:2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问题均正确标准答案:D题号:3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自身的价格呈()变化。

A、正方向B、反方向C、不变D、不确定标准答案:B题号:4 下列()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

A、失业救济太低B、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C、医生挣得钱比蓝领工人多D、妇女与男子应该同工同酬标准答案:C题号:5 下列()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得钱比蓝领工人多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平等C、通货膨胀率用于衡量物价变化水平D、去年计算机的价格是2500美元。

标准答案:B题号:6 花10元钱理发的机会成本是()。

A、10元钱其他最好的用途B、用来理发的时间的其他最好用途C、10元钱和用来理发的时间的其他最好的用途D、给理发师10元钱的价值标准答案:C题号:7 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候,这是指()。

A、人们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标准答案:B题号:8 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标准答案:C题号:9 如果猪肉价格上升,鸡肉价格不变,则鸡肉的需求将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标准答案:A题号:10 在美国,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是取决于()。

A、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影响B、经济中那些最大的公司C、政府的经济顾问D、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私下的相互影响标准答案:D题号:11 有关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气势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是稀缺的。

一方面,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同时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是由生产要素的稀缺所决定的。

个人期望得到许多商品和追求许多目标。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许诺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许诺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

英文是production-possibility,简称贷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微观经济学: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Price Theory),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理性人: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牲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已的。

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二、是非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5、(×)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6、(√)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示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要。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9、(√)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表示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

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12、(√)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3、(×)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14、(×)“物价高一些好还是低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15、(√)规范经济学的结论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论。

三、选择题
1、经济学可以定义为(C)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民靠收入生活。

2、说“资源的稀缺性”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殆尽。

3、经济物品是指(D)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4、已过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B)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产品最适度水平。

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来是(B)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能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 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7、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B)
A.资源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
B.成本递增规律;
C.存在政府政策;
D.失业率高。

8、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点所回答的问题在下列几点中只有哪一点才不是?(C)
A.如何生产;
B.生产什么;
C.为谁生产;
D.在哪里生产。

四、简答题
1、机会成本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与经济效率(或称“效益”)的关系如何?
答: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一般指厂商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即为获取一定经济成果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不仅包括原材料、燃料、
动力、辅助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员工工资等费用,还包括酱的保持-利息、土地租金-地租、-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是指生产成本中的“正常利润”)。

这样的成本也称为生产费用。

而机会成本则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例如,企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经理的机会成本时他到别处就业可能得到的报酬。

生产A产品的机器转向生产B产品,B产品的机会成本时生产A 产品时得到的利润收入。

显然,生产费用所体现的成本与机会成本是有区别的,因为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中直接支出的生产费用。

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考虑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为了考察利润或者说经济活动的效益,如果B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费用)不变,生产A产品的成本上升从而获得的利润下降,则B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越高,说明这种生产的效率或者说效益就越低。

相反,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越低,表明这种物品生产上的效率就越高。

2、怎样区分“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请论证说明“技术上有效率一定是经济上也有效率”这个命题是否正确。

经济效率与生产资源的稀缺性关系如何?答:“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都是生产效率问题,但前者纯粹是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考虑技术的可行性问题,比方说生产一定产品,应当投入多少劳动力,多少设备,但经济效率还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如何使用生产要素能使得生产成本更低。

技术上有效率的不一定是经济上有效率的。

例如,某一工程仅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话,则投入一定数量劳动力再加上少量先进的设备就是有效率的。

然而,如果劳动力工资很低,而先进设备却十分昂,则从经济效率考虑,宁可更多用劳动力,用些简陋的老设备代替先进设备,这样会更合算些。

反之亦然。

一般说来,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格越昂,则采用这种资源进行生产,成本越高,经济越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