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预防的现状和未来工作前景展望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

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及血管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又称之为循环系统的疾病。
主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晕厥、疲劳等。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已取代感染、肿瘤、饥饿等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对健康危害极为严重【1】。
掌握心血管疾病发病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控制对策尤为重要。
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活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国民体质的水平。
1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与特点1.1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
据国家卫生部门调查统计:2004年,中国十八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百分之十八点八,有260余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但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人仅占总患者总数的30.2%,而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人仅占6.1%【2】,中国内地目前高血压患者呈快速增长势头,已达到一亿六千万人。
估计到2015年,几乎有2000万人将死于心血管病,主要死于心脏病和中风。
预计它们将继续成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根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数据,2006年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病(193/10万,其中脑血管病113/10万、心血管病80/10万),预计到2008年,该比例将占总死亡人数的36%。
2006年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为183.7人/10万,2008年为241.0人/10万,分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和40.27%【3】,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的首位,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同时我国每年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经达到1300亿元,与1993年统计数据比较增加了约7倍。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 引言1.1 中国心血管病的严重性中国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头号杀手,在所有死亡原因中位居首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年轻人群体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呈现出不断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中国心血管病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而且威胁人民健康的年龄不断降低等特点。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负担。
加强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0字】1.2 防治心血管病的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大健康挑战,其严重性不可忽视。
据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造成了大量的生命损失和社会经济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社会健康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防治心血管病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心血管病不仅可以降低患病风险,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措施对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不断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心血管病的治疗水平,可以有效应对心血管病的挑战。
只有深入理解防治心血管病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保障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字数:228】2. 正文2.1 过去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现状过去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现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在过去,心血管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人们对心血管病的认识不足,健康教育不足,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导致了心血管病的高发和高死亡率。
在过去的防治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而缺乏对心血管病的全面管理和预防工作。
心血管疾病的干预预防与治疗的新趋势

心血管疾病的干预预防与治疗的新趋势心血管疾病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血管疾病的干预预防与治疗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些新趋势,并分析其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影响。
一、个体化干预与预防以往的心血管疾病治疗通常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即相同的治疗方案适用于所有病人。
然而,现在的趋势是将治疗个体化,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干预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尤为重要。
通过对个体的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病人的心血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个体化干预的实施,能够帮助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达到长期的预防效果。
二、靶向治疗的发展传统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干预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然而,随着对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针对特定靶点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因此,靶向治疗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趋势。
通过针对病因发生的特定靶点,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以更精准地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三、创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当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许多创新技术。
例如,微创介入手术在心脏病和血管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风险。
另外,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等也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创新技术,它们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不再是单一的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而更加注重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还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控制饮食等。
此外,心理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健康的心态。
综合管理将多种干预手段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心血管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报告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报告摘要心血管疾病(CVDs)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本报告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主要风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及相关政策和挑战。
1. 引言心血管疾病包括多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等,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硬化。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加重。
2. 流行病学现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已超过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约2.7亿,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
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0%以上。
3. 风险因素3.1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3.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约25%的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而且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
3.3 糖尿病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快速增长,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4 吸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4. 预防和治疗策略4.1 公共卫生政策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旨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4.2 健康教育通过媒体、学校和社区,加强心血管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认识。
4.3 药物治疗规范药物治疗,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4.4 非药物治疗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5. 政策和挑战5.1 政策中国政府正在实施多项政策以应对心血管疾病挑战,包括全民健康保险、慢性病防治行动计划等。
5.2 挑战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慢性病患者管理不善等。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 引言1.1 中国心血管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过2亿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持续增长。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心血管病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
心血管病的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不仅老年人群,青壮年人群中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心血管病的高发与现代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吸烟等都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心理压力、环境污染等外部因素也对心血管健康构成威胁。
对于中国心血管病的现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
通过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管理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2 心血管病对人们的影响心血管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心血管病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造成心脏不适甚至心绞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心血管病还会引发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和治疗难度。
心血管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增加焦虑和抑郁的发生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心血管病也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其工作和社交。
了解心血管病对人们的影响,加强预防意识和健康管理,对于保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3 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性心血管病是当前中国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重大影响。
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它不仅会缩短患者的生命,还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
心血管病的预防工作要比治疗工作更加重要和有效。
预防心血管病需要采取全面的措施,包括健康饮食、定期锻炼、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而且,心血管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早期的预防工作尤为关键,只有及早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
以下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诊治的进展和未来趋势:
1. 疾病诊断方面的进展:
-基因检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基因检测成为了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基于基因检测可以更早地发现患者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磁共振成像:相比于传统的X线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MRI检查更加准确无创,可以提供更多信息支持诊断和治疗决策。
2. 疾病治疗方面的进展: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手术或介入治疗等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药物、降脂药物、抗凝药物等,现代药物治疗能够精确地靶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心脏介入治疗:包括冠脉支架植入、心脏起搏器植入、房颤消融术等,使得治疗更加精准和安全。
3. 未来趋势:
-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医学数据和临床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地预测风险和制定治疗方案。
-发展心血管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模式,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修复受损的心血管组织,改善病情和预后。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的大多数风险因素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包括饮食、运动习惯等。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将成为未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诊治的进展和未来趋势将致力于个性化治疗、全面预防和科技应用的深度融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血管科专科发展蓝图

心血管科专科发展蓝图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敌人。
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推动心血管科专科发展,制定本蓝图。
本蓝图旨在明确心血管科专科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策略,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心血管科专科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发展目标1. 到2025年,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心血管科专科诊疗水平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下降。
2. 到2030年,我国心血管科专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发展任务1. 加强心血管科专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心血管病诊疗设备水平。
2. 培育心血管科专科人才,提高心血管病防治队伍整体素质。
3. 推广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4. 加强心血管科科研创新,推动心血管病防治技术发展。
5. 深化心血管科专科领域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策略与措施1. 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对心血管科专科建设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心血管科专科发展。
2. 人才培养:实施心血管科专科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心血管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3. 科技创新:鼓励心血管科科研创新,支持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促进心血管病防治技术发展。
4. 交流合作:加强心血管科专科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心血管科专科水平。
5. 宣传普及: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6. 质量控制:加强心血管科专科质量控制,确保心血管病诊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预期成果1. 心血管科专科诊疗水平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下降。
2. 心血管科专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3. 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普及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4. 心血管科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等。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很高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研究人员正在开展大量的研究,以深入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基因研究揭示了一些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遗传变异。
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识别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
临床研究则帮助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同时,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使得疾病能够更早被发现和诊断。
药物和手术治疗的进展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
发展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基因研究: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将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个体在发展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易感性。
这将帮助我们开发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2. 大数据应用:随着健康信息技术的发展,收集和分析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将成为可能。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预测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支持。
3. 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肿瘤抑制基因在心脑血管疾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4. 新型治疗方法: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治疗。
这些新技术有望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能力将不断提高,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多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病预防的现状和未来工作前景展望
摘要:在人类进入21世纪初期阶段,心血管疾病给人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造
成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在最新的环境下,人
们的压力不断增加,身体素质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目前实际上最新公布的
世界卫生报告内容中,对威胁人类的重大疾病进行分析,其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
率最高,全球每年因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大约在1700万人左右,而造成这一疾
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吸烟、酗酒等情况,所以还需要对其及时的进行预防,这也
是降低这一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心血管病;预防;现状;工作前景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心
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2012年时期心血管患者就已
经达到了2.9亿人左右,其中南方占总人口为1.0亿人左右,北方人口占1.9亿人左右,男女
比例4:6,这样的数据在以每年0.12%的速度上升,也就是说每五个成年人之中就有一个患
有心血管疾病。
其中因心血管疾病导致致残率为0.7亿人左右,占有居民人数2.4%,心血管
病情的死亡人数也占有城市居民死亡人数的42%左右,占农村居民死亡人数的41%左右,所
以也能够看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居于各个疾病之首。
所
以能够看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一、心血管病流行与预防的现状
在上个世纪中,相关人员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基础性的研究,特别是美国著名的人员,以
期为代表的一大批心血管疾病患者加入这一疾病的研究之中,在其研究的阶段,学者已经能
够最基本的掌握病情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了解这一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过程
存在的流行趋势。
实际上最终其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还包含着:高血压疾病、血脂异常的情况,还有患者习惯性的吸烟、肥胖、糖尿病等现象。
据调查能够
看出,仅仅高血压这一中疾病的情况,就会导致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心脑血管患者出现死亡,
同时高胆固醇的疾病情况也会导致至少有33%的患者死亡。
在发达国家中,已经在上个世纪开始就重视对心血管病情和患者的预防,并且针对患者
具体情况开展了一社区作为基础的预防研究方式。
其主要就是通过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其他
的预防方式,有效降低人群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而降低这一疾病造成的患者死亡
几率现象。
伴随着这些成果,很多发达的国家已经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加入了国家卫生工作
的重点,并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在20世纪60年代阶段,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除了其疾病治疗水平有所提高之外,另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中重视了对这一疾
病的预防,这也促使其危险程度和危险的因素有所下降。
但是美国等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在1993年时期,脑卒中死亡、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疾病死亡几率都轻微的上升,或者是基
本维持不变,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就是,其并没有持续的维持心血管预防的工作。
在我国社会中心血管的死亡几率,及心血管疾病导致丧失劳动力更是逐年上升,民众心
脑血管疾病知晓率11%,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总体来讲,还是我国对于心血管疾病预防投入
的并不足够,其整体的措施也不是非常完善,甚至这一工作还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部所开展。
因为预防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之后,所以我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在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心血管死亡率下降趋势,并没有出现在我国社会中。
更加受到关
注的就是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断严重,甚至逐渐上升,所以这也成为我国最为常见的
疾病,也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二、心血管病预防的展望
20世纪阶段,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领域在逐渐发展,这也为将来的工作进步奠定了非常良
好的基础保障。
在进入21世纪之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也出现了一定的进步。
在心血管疾病基础、临床以及预防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很多最新的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也不断的被发现和正视,所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特
别是在人们所组建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完成之后,我国相关学生对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和高
危人群的检查和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这一点对于人群预防工作也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还有就是在人们文化和生活水平不断
的提高,所以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并且很多工作人员开始自觉
的参与到工作之中。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也会针对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预防出台相
关的法规、政策以及相关管理条例,并且逐渐的增加对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投入,在社会发
展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和企业机构参与到这一工作之中,这也能够在物质条件
上保证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措施,而在心血管疾病预防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就是建立和健全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组织机构,并且在技术装备和人才资源建设过程中,给予持续性的投资,保证其能够有效的运行。
保证疾病预防的相关组织能够在应届毕业生,以及医院资深医师中选择人才,给予这一组织支持,以此能够用最丰富的临床经验,还
有最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居民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做出保障。
其次是使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式,确定高中低不同的程度进行预防。
其中最优先的应该
就是采取和选择经济、有效,并且居民能过承担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一预防工作
被众人所接受,也能够起到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效果。
然后是动员社会中的力量,参与到心血管疾病预防之中,这一工作不仅仅是卫生部门需
要参与其中,更要求全员参与,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到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最后是需要改变目前资源集中临床医学领域的情况,保证基础和预防工作能够协调发展,为医疗机构中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基础。
所以还需要世界卫生组织能够宣传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以及造成这一疾病的情况,保证
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以此更好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在根本上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结论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目前在我国城市中,心血管疾病非常常见,
人们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再加上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所以身体素质也在不断的
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心血管疾病也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
所以相关的部门
和医疗机构也需要开展自身的预防优势,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到目前心血管
疾病的预防现状,找到其中的问题对这一工作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找到
最佳的开展方式,同时也为改善我国人民健康情况和经济保障做出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冬.血脂管理从风险评估开始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方案[J].浙江医学,2017,39(20):1733-1734.
[2]孙丹,孟雨姗,余珍,潘利妞,宋晓月,苏媛媛,张伟宏.心血管病预防知识水平与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06):714-719.
[3]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在北京成立[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0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