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危险源辨识法
土建工程通用危险源辨识评价(LEC法)

1附件1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2附件2重要危险源及控制计划清单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在生产、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危险源无处不在。
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需要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识别危险源、如何运用LEC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估,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预防事故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类型及辨识要点:(1)化学危险品:涉及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物质。
应关注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
(2)机械设备:包括旋转机械、压力容器、电梯等。
应检查设备的维护状况、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3)电气设施:涉及电源、电线、变压器等。
应关注设备的绝缘性能、接地措施以及安全距离。
(4)作业环境:如高温、低温、噪音、振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危险。
应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关注以下要素:物质特性、能量等级、作业环境、操作过程等。
同时,为了确保辨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应组织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评估。
2.LEC评价法定义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通过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的频率(E)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对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价。
LEC评价法的原理是:对于每个危险源,根据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其后果严重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风险值。
3.LEC评价法应用运用LEC评价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的步骤如下:(1)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严重程度(C)。
(2)根据危险源类型和具体情况,确定相关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的频率(E)。
(3)将L、E、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风险值D。
根据风险值大小,将危险源分为可接受风险、合理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三个等级。
(4)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造设备、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安全管理等。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二篇)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1.1最大限度地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2最大限度地识别出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3评价出不可接受风险,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确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1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2.2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产生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定义或术语3.1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3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
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的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的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4.1企业管理处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及更新信息。
4.2各部门负责对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具体辨识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危险源,并进行控制,并向企业管理处上报本部门危险源更新信息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危险源辨识5.1.1危险源的分类5.1.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各部门工作场所内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如:施工过程、设计活动、办公室水磨石地面墩地(有滑倒危险)等;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供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5.1.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a.询问和交流;b.现场观察;c.查阅有关记录;d.获取外部信息;e.工作任务分析;f.安全检查表;g.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5.2危险源辨识的分工5.2.1企业管理处在以往体系运行识别控制的基础上,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
5.2.2各部门根据各自的活动或承揽的工程项目,在《危险源清单》基础上进行具体辨识。
辨识时,要考虑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与危险性评价法(LEC)

无需深奥的理论,便于在较短时间内使广大的危害因
素识别评价人员掌握;
通过半定量计算,可分析出各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
进而采取控制措施。
26
危害因素评价方法
缺点:
L、E、C 的取值标准只是一个较笼统的概念; 需要分析者有各方面的知识和对评价对象有一定的经验; 同一个风险不同的人会评价出不同的结果。
摔倒时,雇员的身体擦过金属抽屉,割伤了 手臂。缝了四针。
While falling, employee’s body grazes edge of metal drawer and lacerates arm. Four stitches.
第二个雇员在咖啡上滑倒,摔倒了,但 没受伤
A second employee slips on coffee, falls, and gets bruised, but no lost work time.
18
危害事件
事件原因及特征
序号
作业区 域
作业活 动
可能的 危害事件
事件 原因
发生 人员 可能 接触
性 频次
危害 程度
L
E
C
风险 值D= L·E·C
风险 等级
是否重 大 风险
控制措施
危害事件:
1. 物理性伤害:可参照 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规定的20大类危 险源填写(如:物体打击-工件坠落砸脚);
23
现状控制
事件原因及特征
序号
作业区 域
作业活 动
可能的
危害事件
事件 原因
发生 可能 性
人员 接触 频次
危害 程度
L
E
C
重大危险源LECD法辨识标准

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
附表一: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
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
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
重大危险源LECD法辨识标准

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
附表一: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
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
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
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1
2
3。
LEC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LEC法风险评价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的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各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
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
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
如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一一LEC法
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与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一一危险性分值
D=L X E X C
D直越大,危险性越高。
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
事故损失,都可提高安全性。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
表4 :危险等级划分(D直)
应用举例
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
分数值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气。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气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则有:D=LEC =3>6 X15 =270
评价结论:D直270分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