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 奇妙的透镜学案
沪粤版八级物理上册3.5《奇妙的透镜》教案

奇妙的透镜教学点滴教学目标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
重、难点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
器材准备三棱镜、各种透镜、激光光学仪器教学过程一、引导构建〔一〕复习前节知识1.什么是光的折射规律?2.作出光线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二〕认识透镜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透镜,根据它们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是一类透镜,叫凸透镜,其特征是。
是一类透镜,叫凹透镜,其特征是。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完成以下填空。
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1.如下图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2.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
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判断眼镜甲是透镜,眼镜乙是透镜。
3.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了塑料瓶将其丢进了垃圾桶里。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塑料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四〕焦点、焦距和主光轴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搞清楚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及主光轴。
叫凸透镜的焦点;叫凸透镜的焦距;叫凸透镜的主光轴。
〔五〕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取两块不同的玻璃凸透镜,先后置于光具座上,在太阳光下,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移动光屏直到得到最小最亮的点〔焦点〕,读出焦距的数值,并记录在下表中。
123焦距 f/mm焦距 f/mm 平均焦距 f/mm焦距 f/mm凸透镜 1凸透镜 2比拟两块凸透镜,你认为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是。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 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凹透镜、平透镜。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发散。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能够区分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透镜。
2. 让学生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原理,透镜应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看报纸,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原理。
2. 讲解:讲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演示:用蜡烛、白屏和凸透镜、凹透镜进行实验,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5. 应用:讲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透镜的应用。
6.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平透镜:既不发散也不会聚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光线聚焦一点凹透镜:发散光线,使光线分散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七、作业设计:1. 简述透镜的种类和特点。
2. 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答案:1. 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凹透镜、平透镜。
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平透镜既不发散也不會聚。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光线聚焦一点;凹透镜发散光线,使光线分散。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3.5 巧妙的透镜一、教材剖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第三章第五节透镜的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要点,经过学生实验自主研究,联合信息技术的动向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获得提高。
为此后学习“透镜在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
二、学情剖析:1、八年级的学生年纪在14— 15 岁,好奇心强,拥有较强的求知欲念,勇于研究自然现象及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已经有必定的概括能力,能对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概括并得出初步结论。
3、具备初步的抽象思想能力,知道怎样用光路图体现简单的光学现象。
4、在平时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面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2)知道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带着问题,经过实验与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2 )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研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创建情形,鼓舞学生提出怀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虑、擅长思虑的习惯。
(2)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培育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逐渐成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要点、难点剖析要点与难点: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五、实验器械:老花镜片、近视镜片、透镜二块、装有污浊液体的透明杯、平行光源、低压电源、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仪、多媒体等。
六、教课方法:察看法、议论法、研究实验法。
七、教课策略:在本节课的教课方案上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注意指引学生察看身旁的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
由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引学生进入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课题,经过议论、分组研究,找寻物理规律,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间,从物理走向生活。
2.让学生经历追究学习的过程,在侧重科学研究的基础环节上,浸透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指引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合作研究,在合作中,互相扬长避短,不停改良自己的方案,使学生在各自学习层面上获得进步。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 奇妙的透镜学案

3.5奇妙的透镜【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透镜以及透镜的种类。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4、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完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得出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习难点】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完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
【学习方法指导】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知识作为学习物理的基础,从生活经验中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
【学·导·评过程】◆目标自学◆1、请完成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
2、如右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透过三棱镜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3、通过自学预习,请尝试给以下透镜进行分类:A B C D E F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展示目标◆◆目标导学◆活动一:透镜的种类【比一比】在桌子上有一些光学器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将学过的光学器材找出来。
【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讨论,没学过的光学器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得出结论】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介绍】阅读课本图5.1-2所示,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
3、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一般画成线。
4、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它在透镜的中心,这一点叫透镜的。
活动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学生实验】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线通过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的偏折方向【现象】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偏折,而且折射光线在主光轴上会聚成一亮点。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又叫做透镜。
2、【学生实验】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线通过凹透镜,观察折射光线的偏折方向【现象】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偏折。
【结论】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又叫做透镜。
活动三:焦点和焦距【观看视频,阅读课本P92“焦点和焦距”的内容,观察课本图5.1—7,小组讨论】1、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用符号来表示。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5 奇妙的透镜 教案设计

奇妙的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会用光路图表示观察到的现象。
2.通过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领略物理知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1.什么是透镜以及透镜的分类。
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3.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观看视频《巧妙利用凸透镜,太阳光下打爆可乐瓶》,在这段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利用了太阳光,借助于某种透明器件,光能透过并且发生折射现象,最后这些折射光线在可乐瓶上形成很亮的点,而瓶子爆破的点正是光照在瓶上最亮的点。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学习新的内容《奇妙的透镜》吧。
二、引导实验,探索新知(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人们利用光的折射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能改变光路的器件,例如眼镜(近视、老花)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等等,这些应用的都是最为普遍的光学器件,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透镜。
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透镜仔细观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透镜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透镜有哪几类?形状上有什么不同?观看屏幕:对下列透镜进行分类1.透镜一般是用玻璃制成的,它的两侧或一侧表面常被研磨成球面。
2.透镜分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常见的透镜是由玻璃制成,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凸透镜——通常把它画成这样(如图1所示),它是两个球面的相交部分;,它是两个球面的相离部分。
图1 图2我们把通过透镜的两个球心和透镜光心的直线叫主光轴,每个凸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用虚线表示。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1.了解透镜的构造和性质;2.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3.理解透镜成像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难点: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PPT等;2.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黑板或PPT展示一些透明物体如玻璃球、水晶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明物体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能看到内部的东西?步骤二:概念解释1.讲解透镜的定义和构造;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步骤三:透镜成像的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分别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2.实验步骤:–将光源向透镜所在位置发射光线;–将光屏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观察到的图像;–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步骤四: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和展示。
步骤五:透镜成像的应用1.讲解透镜成像的应用场景,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成像原理在这些应用中的具体作用。
步骤六: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透镜的重要性;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透镜成像的更多应用和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实验表现等;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补充和讲解;3.布置透镜成像相关的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4.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透镜的构造、性质以及成像规律。
通过透镜成像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对课堂知识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有些学生操作不够规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次教学可以提前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5奇妙的透镜

3.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透镜的定义、分类、性质和应用。
2.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3.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策略的设计旨在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收获知识和成长。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关注教学案例的亮点,能够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透镜的光学性质,如“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为什么望远镜要用凸透镜?”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透镜进行研究,共同探讨透镜的性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5 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奇妙的透镜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第三章第五节透镜的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
为今后学习“透镜在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已经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能对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
3、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知道如何用光路图呈现简单的光学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与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五、实验器材:老花镜片、近视镜片、透镜二块、装有浑浊液体的透明杯、平行光源、低压电源、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仪、多媒体等。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
七、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
由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课题,通过讨论、分组探究,寻找物理规律,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从物理走向生活。
2.让学生经历深究学习的过程,在注重科学探究的基础环节上,渗透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合作探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案,使学生在各自学习层面上取得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奇妙的透镜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透镜以及透镜的种类。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4、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完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得出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习难点】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完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
【学习方法指导】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知识作为学习物理的基础,从生活经验中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
【学·导·评过程】
◆目标自学◆
1、请完成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
2、如右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透过三棱镜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3、通过自学预习,请尝试给以下透镜进行分类:
A B C D E F
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
◆展示目标◆
◆目标导学◆
活动一:透镜的种类
【比一比】在桌子上有一些光学器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将学过的光学器材找出来。
【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讨论,没学过的光学器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得出结论】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介绍】阅读课本图5.1-2所示,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
3、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一般画成线。
4、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它在透镜的中心,这一点叫透镜的。
活动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学生实验】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线通过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的偏折方向
【现象】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偏折,而且折射光线在主光轴上会聚成一亮点。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又叫做透镜。
2、【学生实验】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线通过凹透镜,观察折射光线的偏折方向
【现象】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偏折。
【结论】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又叫做透镜。
活动三:焦点和焦距
【观看视频,阅读课本P92“焦点和焦距”的内容,观察课本图5.1—7,小组讨论】
1、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用符号来表示。
2、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符号来表示。
3、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且对称,凸透镜两侧焦距。
【拓展思考】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如果将这些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在主光轴上,我们可以称它为凹透镜的。
活动四:三条特殊光线
【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实验,按提示要求完成如下光路图,总结光线通过透镜折射的三条特殊光路:
1、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异侧的。
3、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入射光线正向延长线过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
(这里运
用了原理)
◆目标小结◆
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小结:
◆练评达标◆
课本P9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1、如图5.1—8,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光线。
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显著些?
5.阅读课本P92“想想做做”,小组讨论设计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案
步骤:(1)把凸透镜太阳光;
(2)在凸透镜后放一张纸,,直到纸上出现的光斑,即;(3)用刻度尺测量的距离,记录下来,就是凸透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