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 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 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 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 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 碍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辩证关系
张 家 港 市
江苏省张家港市, 原来物质基础相 当薄弱。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 三年翻两番1994 年国民生产总值 达到152、5亿元。 取得成绩的重要 原因就是抓好精 神文明建设。
张家港文明进步的实践表明
表明: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生活,而 且需要精神生活,这说明人们的生 活既有物质方面内容,又有精神方 面内容,这里包含着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C、社会意识是发展变化的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不定选 5、下列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BCD) A、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人类历史就是理性发展的历史 C、英雄造时势
D、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
不定选
6、在我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左”倾和“右” 倾错误,在错误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革命和 AD 建设事业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有时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但不同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 同的
不定选 7、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始终不渝在用邓 小平理论教育干部群众。”“大力弘扬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 这是因为( ) ABD
A、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小结:
社 含义
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存
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性质决定--性质 辩
于
意识社会意识是社
社
会存在的反映
会 意 识
辩证统 一关系 (重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变化决定--变化
阻碍作用
证 统 一 关 系
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促进作用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到:“如果没有毛泽 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 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 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这表 明,领袖人物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B、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 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 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 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 爷一样-------”
(2)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生产力
两者的矛盾运动促 使了社会存在的变 化和发展
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随 之变化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下,西方的风俗习惯
丽的景色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想到矿
物的商业价值,而想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这表明
①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 ②不
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观 ③一个人
的社会意识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
决定的 ④价值观无所谓正确与错误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
1.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信仰等;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社会的阶级、民族的主导思想。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 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2. 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 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名词解释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社会科学中重要的概念。
社会存在指的是一个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形式,包括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物质财富、文化传统等。
而社会意识则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的认知、认识和反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存在中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等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而社会意识则反过来作用于社会存在,通过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和行动,推动社会存在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也体现了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存在中,经济基础是决定性的因素,它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变革的动力。
而社会意识则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特点和矛盾。
社会意识的变革和发展又可以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和思想觉悟,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研究对于理解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社会存在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问题的本质,为社会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而对于社会意识的认知和研究,则可以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把握,推动社会意识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应不断加强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研究,不断拓展我们的认知和思维,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文章的组织架构,以便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内容安排和逻辑脉络。
本篇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Section 1)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1.1 概述)中,我们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一主题进行简要的介绍,指出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讨论的背景。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三、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人们的政治、 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和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或能预见未来; ②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④各种不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社会意识的构成。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从社会意识层次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意识形态的形式。意识形态有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等诸种 形式。
1991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32亿元。 1994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52.5亿元,三年翻了两番多,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多元(折合2146美元),为江苏各县 (市)之首,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从1992年第四 位,跃为第二位。 一位资深记者走访了张家港,他的笔底流露出惊奇:这里, 没有矿产优势,却造就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没有森 林资源,却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之一;人均粮田不 足0.7亩,却建起了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综合性粮油加工基 地...... 这是奇迹吗?是的。从前,这块土地被人称作“边角料”。 今天,人们赞叹:长江金三角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40年经济建设的实绩,可以浓缩为下列对比数字:1962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0.95亿元;200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 总值306.8亿元,人均4300美元,财政收入32.08亿。
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一,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第二,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不同。
一般来说,群众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越多、越普遍,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小。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比如封建社会具有“三纲五常”的道德,进入现代社会,就有现代社会与之匹配的新兴道德;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个税起征点有所上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等都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阻碍作用。
这里要注意区分形容词和动词的搭配,如果仅仅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就是错的,必须是“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社会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因为它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之所以要反对网络谣言,就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比如马克思生活的年代是资本主义社会,但他的思想却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畅想,是超前于社会存在的;而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却有一些诸如“男尊女卑”“官僚主义”等封建糟粕思想的存在,这些思想就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意思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社会意识未必是先进的,反之,经济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可以是先进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意思就是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和之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前提,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
在社会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对旧的社会意识的全盘否定,而是辩证地否定,克服其陈腐落后的东西,保留其合理的因素。
比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对旧唯物主义的辩证否定,继承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十一课第一框第一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编写人: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丁芳张瑞江 2011-11-1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2)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我们身边的事物,初步树立唯物史观。
(2)在对社会现象评论和探究过程中,体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分析、探究、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课前预习案】
一、新知导学
1.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请试着从生活中举例说明。
2.欣赏课本87页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请思考:为什么中国的神长得像中国人,而西方的耶稣长得像西方人?
3.有人认为,有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会立刻带来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请结合课本88页有关
内容进行分析。
4.请尝试着归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你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根本观点各是什么?
二、请你判断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3.社会存在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
()
4.一般说来,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三、我的困惑
同学们,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1)
(2)
(3)
【课堂探究案】
一、成果展示资源共享
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探究活动(一)不同的学习动机
关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来自专业技术者、私营企业主、机关干部、下岗职工和农民家庭的家长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家长1:“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个稳定的职业。
”
家长2:“要努力拼搏,千方百计考名校,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
家长3:“要发奋读书,考上大学才能出人投地、光宗耀祖,才能有好的生活。
”
家长4:“要认真学习,尤其要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有更多选择。
”
家长5:“要刻苦学习,考上大学,找准专业,将来找一个专业对口工作。
”
你认为五位家长各自的职业可能是什么?请阐释你的判断依据。
探究活动(二)畸形的“白色”消费
人有生有死。
举行一定形式的葬礼,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哀思,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然而,眼下的葬礼却是另一付“白色”面孔,大肆铺张、大操大办和惊人的开支,又让死人带走了活人的生机。
一个骨灰盒要卖7万多,一块不到3平方米的墓地收费16万元,一场葬礼花费了30万元。
这不是故事,它就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
某些地方,已经偃旗息鼓的披麻戴孝、扬幡送殡、纸钱飘飞、鞭炮齐鸣的丧葬场面沉渣泛起,一度“失业”的巫婆神汉重操旧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充担着丧轿的替身……
阅读材料,请探究:
1.你如何评价这种奢侈的丧葬之风?
2.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还会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封建迷信思想?
三、深化理解知识拓展
1.社会历史观:人们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贯彻和应用。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区别:
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四、构建体系总结提升
五、达标训练巩固提高
语言是一种味道,人们依靠它传情达意;语言更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身影。
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社会意识是一种价值观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
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近年来,洋节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节等等,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
我国社会正被这些新颖、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
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能正确认识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这一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课后拓展案】
近几年,国家信息部、教育部、公安部等部委联合发力,不断采取措施治理黄色网站,打击网上色情活动,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试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搜集相关资料探讨:国家为什么要整治黄色网站,净化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