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水泵设计毕业设计

离心式水泵设计毕业设计
离心式水泵设计毕业设计

离心式水泵设计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绪论 .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USB简介 (1)

1.2.1 USB优点 (1)

1.2.2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3离心泵测试 (3)

1.4虚拟仪器技术及相关知识 (4)

1.4.1 虚拟仪器简述 (4)

1.4.2 虚拟仪器的优势 (4)

1.4.3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5)

1.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

1.6课题意义 (7)

第二章基于USB数据采集系统整体设计 (8)

2.1USB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指标 (8)

2.2USB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 (8)

2.3USB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8)

第三章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0)

3.1USB2.0协议 (10)

3.1.1 USB系统组成 (10)

3.1.2 USB设备组成 (10)

3.1.3 USB2.0数据帧 (12)

3.1.4 USB2.0端点缓冲区 (13)

3.1.5 USB插头插座 (14)

3.2主要芯片介绍 (14)

3.2.1为何选择CY7C68013 (15)

3.2.2 CY7C68013 芯片简介 (16)

3.1.3 ADS7825P简介 (22)

3.2USB采集系统原理电路设计 (24)

3.2.1主芯片外围电路设计 (24)

3.2.2 A/D转换电路设计 (25)

3.2.3 传感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27)

3.2.4 电源电路设计 (30)

3.2.5 EEPROM电路设计 (32)

第四章 USB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34)

4.1固件程序开发 (34)

4.1.1 固件功能及编程 (34)

4.1.2 列举和重列举 (36)

4.1.3 USB 描述符 (38)

4.2驱动程序开发 (40)

4.2.1 使用Driver Development Wizard创建INF 文档 (40)

4.2.2 安装INF文档和USB设备 (43)

4.2.3 使用VISA Interactive Control测试通讯情况 (44)

4.3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6)

4.4上位机程序开发 (47)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49)

参考文献 (50)

致谢 (51)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也得到飞速发展和应用,在科学研究领域和许多生产场合中常用到数据采集技术,并且对数据采集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通信方式由于传输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弱、安装麻烦等原因严重阻碍了数据采集设备的发展,新一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具有传输线少、速度快、支持热插拔以及易于扩展等优点,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因此串行总线技术在计算机系统及通信设备中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分析了USB总线的体系结构和特点,针对传统总线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USB的数据采集系统,根据系统应该达到的技术指标,从而确定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各个部分芯片的选择。而且USB接口芯片价格低廉,大大促进USB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所以目前基于USB的数据采集卡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12]。

通常开发USB系统时,先用Windows DDK(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包)或第三方开发工具(如Driver Studio)开发USB驱动程序,然后用Visual C++编写DLL(动态连接库),最后再调用DLL 来开发应用程序,这对不熟悉Windows编程的人有一定的难度;而USB应用程序也大都是使用Visual C++来编写的,过程繁琐,调试麻烦,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美国国家仪器NI(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开发的LabⅥ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eh)语言是一种基于图形程序的编程语言,含有丰富的数据采集、数据信号分析以及控制等子程序,易于调试和维护,且程序编程简单、直观口。可以直接在LabⅥEW环境下通过NI—VISA(Virtual Instrument Software Architeeture,以下简称为“VISA”)开发驱动程序,完全避开了以前开发USB驱动程序的复杂性,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用它来开发应用程序,把采集来的数据传送到主机上,再通过LabⅥEW的模块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分析和存储。

1.2USB简介

1.2.1USB优点

USB(universalSerialBus)是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是1995年康柏、微软、mM、DEC等公司为解决传统总线不足而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快速双向同步传输并可热插拔数据传输总线。该总线接口具有以下优点[4]:

(l)低成本。为了把外设连接到计算机上,USB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即所有系统的智能机制都驻留在主机并嵌入芯片组中,方便了外设的制造。

(2)可以热插拔。这就让用户在使用外接设备时,不需要重复“关机将并口或串口电缆接上再开机”这样的动作,而是直接在PC开机时,就可以将USB电缆插上使用。

(3)携带方便。USB设备大多以“小、轻、薄”见长,对用户来说,同样20G的硬盘,USB硬盘比roE硬盘要轻一半的重量,在想要随身携带大量数据时,当然USB设备会是首要之选。

(4)标准统一。大家常见的是DE接口的硬盘,串口的鼠标键盘,并口的打印机扫描仪,可是有了USB之后,这些应用外设统统可以用同样的标准与PC连接,这时就有了USB硬盘、USB鼠标、USB打印机。

(5)单一连接器类型。USB定义了一种简单的连接器,仅适用一个四芯电缆即可链接任何一个USB设备。

(6)独立供电。USB通过集线器向设备提供电源,当外设的电源要求电压5v电流小于5OOmA时,可以直接从USB总线获取电源,这样USB无需专用电源线,从而降低成本。

(7)错误检测和恢复。USB事务处理包括错误检测机制,他们可以确保数据无错误发送了

(8)USB系统在设计保持了向上的继承性。

1.2.2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USB设备的应用目前在国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外有些企业也已经推出了很多适应不同条件、不同精度的USB数据采集系列产品。典型的是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NI)公司研制的一系列USB数据采集卡,NI于2005年8月退出了八款最新USB2.0高速数据采集设备,从而扩展了其业界领先的高性能USB数据采集设备USB-9000系列产品,实现了高达800ks/s的采样率。此后新推出的USB2.0高速设备包含免费的交互式数据记录软件,以供分析之用。USB设备在国内的应用已经起步,并速度快,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上国内产品有北京优采公司UA300系列、四川拓普公司的UDAQ,UBOX,UCARD等系列。

国内在USB数据采集,USB工业控制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现实中的得到成功的应用。USB2.0协议,数据传输速率高达480Mbps,如此高的传输速率能用于1.0的传输速率所无法满足的地方,如高实时性要求的工业设备控制,动态图像实时传输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USB必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更深层次的应用。国内有一些厂商为USB设备研发提供软硬件支持,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发难度,减少了开发时间,提高了开发质量和效率USB2.0接口凭借低成本,高性能,可靠稳定,方便灵活的特点,将逐步

成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输入输出方式。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 USB 数据采集设备的研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的情况相比,在开发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而言,还有一段距离现场数据采集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多是采用的国外产品。因此,随着计算机对 USB 接口的普及和实际应用中对数据采集卡要求的提高,利用 USB2.0 协议规范开发出符合多种场合要求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此领域内先进产品的国产化等都成了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3离心泵测试

离心泵由于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造价低,排量大以及供液均匀等优点,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泵类产品在结构上和在运行过程中特有的复杂性,对泵的性能测试是泵研制、开发以及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传统的测试系统存在硬件集成复杂、界面不友好、开发周期长和对开发人员编程能力要求高等缺点[2]。本文基于LabVIEW 虚拟仪器平台,运用USB 总线技术,开发的离心泵性能测试系统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缺点,系统硬件简单,可移动性强,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泵要测量的主要参数有流量,水泵转速,电机转速,电机功率,电机电流,水泵轴功率。

水泵流量的检测有多种方法与传感器,比如水堰法,差压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但相比较而言超声波流量计不破坏管路于管外安装,且简单实用,安装方便,。由于不和流体接触,对流体无阻力,因此在煤矿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超声波流量计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管径的流量测量,解决了大管径流量的测量问题。

转速的测量方法很多,根据脉冲计数来实现转速测量的方法主要有M法(测频法)、T 法(测周期法)和MPT法(频率周期法),我们采用和测频法。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将一块永久磁钢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转盘边沿,转盘随测轴旋转,磁钢也将跟着同步旋转,在转盘下方安装一个霍尔器件,转盘随轴旋转时,受磁钢所产生的磁场的影响,霍尔器件输出脉冲信号,其频率和转速成正比。电机转速的检测同水泵转速。

功率通常是指机械的回转功率,即在稳定状态下原机轴端的扭矩与转速的乘积。测量的方法主要有:用转矩速传感器与转矩转速功率仪配套测量、扭矩法测功率和电测法等。

也可以用功率传感器直接测量。功率传感器也称功率计探头,它把高频电信号通过能量转换为可以直接检测的电信号。

水泵的轴功率是电动机传递给水泵轴的功率。水泵轴功率的测定实质上是通过测定拖动电机的输入功率和功率损耗来确定拖动电机的输出功率,对于联轴器直连传动机组,电动机输出功率与传动效率之积为水泵轴功率。

1.4虚拟仪器技术及相关知识

虚拟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被称为21世纪科学技术中的三大核心技术。虚拟技术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类现有的思维模式工作模式和生活模式。虚拟仪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仪器技术深层次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仪器形式。它的出现使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限开始消失,是仪器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1.4.1虚拟仪器简述

虚拟仪器技术就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自1986年问世以来,世界各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都已将NI LabVIEW图形化开发工具用于产品设计周期的各个环节,从而改善了产品质量、缩短了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并提高了产品开发和生产效率。使用集成化的虚拟仪器环境与现实世界的信号相连,分析数据以获取实用信息,共享信息成果,有助于在较大范围内提高生产效率。虚拟仪器提供的各种工具能满足我们任何项目需要。

20年来,无论是初学乍用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程序开发人员,虚拟仪器在各种不同的工程应用和行业的测量及控制的用户中广受欢迎,这都归功于其直观化的图形编程语言。虚拟仪器的图形化数据流语言和程序框图能自然地显示您的数据流,同时地图化的用户界面直观地显示数据,使我们能够轻松地查看、修改数据或控制输入[19]。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National Instruments)提出的虚拟测量仪器(VI)概念,引发了传统仪器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使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以长驱直入仪器领域,和仪器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开创了“软件即是仪器”的先河。

“软件即是仪器”这是NI公司提出的虚拟仪器理念的核心思想。从这一思想出发,基于电脑或工作站、软件和I/O部件来构建虚拟仪器。I/O部件可以是独立仪器、模块化仪器、数据采集板(DAQ)或传感器。NI所拥有的虚拟仪器产品包括软件产品(如LabVIEW)、GPIB产品、数据采集产品、信号处理产品、图像采集产品、DSP产品和VXI控制产品等。1.4.2虚拟仪器的优势

同其他技术相比,虚拟仪器技术具有四大优势[16]:

1)性能高

虚拟仪器技术是在PC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完全"继承"了以现成即用的PC技术为主导的最新商业技术的优点,包括功能超卓的处理器和文件I/O,使您在数据高速导入磁盘的同时就能实时地进行复杂的分析。此外,不断发展的因特网和越来越快的计算机网络使得虚拟仪器技术展现其更强大的优势。

2)扩展性强

NI的软硬件工具使得我们不再受限于当前的技术中。这得益于NI软件的灵活性,只需更新计算机或测量硬件,就能以最少的硬件投资和极少的、甚至无需软件上的升级即可改进整个系统。在利用最新科技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们集成到现有的测量设备,最终以较少的成本加速产品上市的时间。

3)开发时间少

在驱动和应用两个层面上,NI高效的软件构架能与计算机、仪器仪表和通讯方面的最新技术结合在一起。NI设计这一软件构架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用户的操作,同时还提供了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使我们轻松地配置、创建、发布、维护和修改高性能、低成本的测

量和控制解决方案。

4)无缝集成

虚拟仪器技术从本质上说是一个集成的软硬件概念。随着产品在功能上不断地趋于复杂,工程师们通常需要集成多个测量设备来满足完整的测试需求,而连接和集成这些不同设备总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NI的虚拟仪器软件平台为所有的I/O设备提供了标准的接口,帮助我们轻松地将多个测量设备集成到单个系统,减少了任务的复杂性。

1.4.3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虚拟仪器由硬件设备与接口、设备驱动软件和虚拟仪器面板组成。其中,硬件设备与接口可以是各种以PC为基础的内置功能插卡、通用接口总线接口卡、串行口、VXI总线仪器接口等设备,或者是其它各种可程控的外置测试设备,设备驱动软件是直接控制各种硬件接口的驱动程序,虚拟仪器通过底层设备驱动软件与真实的仪器系统进行通讯,并以虚拟仪器面板的形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与真实仪器面板操作元素相对应的各种控件[15]。用户用鼠标操作虚拟仪器的面板就如同操作真实仪器一样真实与方便。

1.虚拟仪器系统的硬件构成

虚拟仪器的硬件系统一般分为计算机硬件平台和测控功能硬件。计算机硬件平台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如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工作站、嵌入式计算机等。它管理着虚拟仪器的软件资源,是虚拟仪器的硬件基础。因此,计算机技术在显示、存储能力、处理器性能、网络、总线标准等方面的发展,导致了虚拟仪器系统的快速发展。

按照测控功能硬件的不同,VI可分为DAQ、GPIB、VXI、PXI和串口总线五种标准体系结构,它们主要完成被测输入信号的采集、放大、模/数转换。

2.虚拟仪器系统的软件构成

测试软件是虚拟仪器的主心骨。NI公司在提出虚拟仪器概念并推出第一批实用成果时,就用软件就是仪器来表达虚拟仪器的特征,强调软件在虚拟仪器中的重要位置。NI公

司从一开始就推出丰富而又简洁的虚拟仪器开发软件。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任务,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的提示下编制不同的测试软件,来实现当代科学技术复杂的测试任务。在虚拟仪器系统中用灵活强大的计算机软件代替传统仪器的某些硬件,特别是系统中应用计算机直接参与测试信号的产生和测量特性的分析,使仪器中的一些硬件甚至整个仪器从系统中消失,而由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来完成它们的功能。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软件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

(1)仪器面板控制软件

仪器面板控制软件即测试管理层,是用户与仪器之间交流信息的纽带。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化编程环境,使用可视化的技术,从控制模块上选择你所需要的对象,放在虚拟仪器的前面板上。

(2)数据分析处理软件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虚拟仪器开发软件功能强大的函数库可以极大提高虚拟仪器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节省开发时间。

(3)仪器驱动软件

虚拟仪器驱动程序是处理与特定仪器进行控制通信的一种软件。仪器驱动器与通信接口及使用开发环境相联系,它提供一种高级的、抽象的仪器映像,它还能提供特定的使用开发环境信息。仪器驱动器是虚拟仪器的核心,是用户完成对仪器硬件控制的纽带和桥梁。虚拟仪器驱动程序的核心是驱动程序函数/VI集,函数/VI是指组成驱动的模块化子程序。驱动程序一般分为两层,底层是仪器的基本操作,如初始化仪器配置仪器输入参数、收发数据、查看仪器状态等。高层是应用函数/VI层,它根据具体测量要求调用底层的函数/VI。

(4)通用I/O接口软件

在虚拟仪器系统中,I/O接口软件作为虚拟仪器系统软件结构中承上启下的一层,其模块化与标准化越来越重要。VXI总线即插即用联盟,为其制定了标准,提出了自底向上的I/O接口软件模型即VISA。作为通用I/O标准,VISA具有与仪器硬件接口无关性的特点,即这种软件结构是面向器件功能而不是面向接口总线的。应用工程师为带GPIB接口仪器所写的软件,也可以于VXI系统或具有RS232接口的设备上,这样不但大大缩短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而且彻底改变了测试软件开发的方式和手段[16]。

1.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为水泵测试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旨在研究开发一款目前比较流行的基于USB接口与labview的数据采集卡。本课题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l)熟悉USB协议及体系结构,掌握操作系统知识。

(2)完成USB接口数据采集卡硬件电路设计。

(3)设计水泵测试中的采集信号的处理电路。

(4)编写固件程序与驱动程序。

(5)用labview编写上位机读写USB的上位机程序。

其中难点是在于硬件电路的设计、usb驱动及上位机程序的编写。

1.6课题意义

随着USB接口在PC机上已经成为标配以及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对数据采集的要求日益提高,在瞬态信号测量、图像处理等一些高速、高精度的测量中,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平台的优势日益突显出来。目前在基于USB的数据采集卡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目前让有一些问题尚在研究发展之中,如,高速实时同步数据采集。本课题旨在研究开发一款目前比较流行的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卡,为今后的大量应用奠定基石。

第二章基于USB数据采集系统整体设计

基于USB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两部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部分完成数据采集功能,并将采集的数据传送给PC机;软件设计包括USB固件程序、设备驱动程序和上位机应用程序。整体设计思路为:用户通过主机端的应用软件下载USB固件代码,并向采集系统发出读写指令以及对对A/D的设置数据:采集系统收到指令后,根据所收到的设置开始对外部模拟信号进行A/D变换,转换后的数据有USB传输至计算机,在labview上位机程序中实现数据的接收和读取和显示。下面以USB数据采集系统须达到的技术指标来分别介绍这两部分的设计构想和原理。

2.1 USB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指标

(1)接口方式:USB总线接口(支持USB2.0接口标准、可热插拔,即插即拔);

(2)输入通道:8个通道;

(3)测量信号:工业现场各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电流信号;

(4) 信号的输入范围:0-5V;

(5)A/D分辨率:16Bit;

(6)用户程序要实现数据的接收和读取功能;

2.2 USB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

基于usb总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8]: A/D模数转换芯片、usb2.0主控器、电源设计。实现多通道数据采集,多通道输入数据经过A/D的多通道数据选择并转换,由usb接口控制芯片的IN端点读入缓冲区,在由其OUT端点输出至PC机。

系统的工作流程为采集信号输入模数转换器(ads7815p)转换为数字信号用cy7c68013的I/O口引脚来控制ADS7825P,进行读数据。PC的用户应用程序发出接受数据的请求,并由设备发出相应的响应决定是否开始传输数据。当系统上电后,系统自动识别设备后加载驱动程序,usb控制器的控件程序通过USB电缆从主机自动下载到其应用程序RAM中,并经过列举和重列举后开始正常工作,计算机可以通过用户软件取得系统的配置信息。

2.3 USB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图2.1系统软件的层次图

USB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部分一共包括三部分:芯片的固件程序、设备的驱动程序和用户界面程序。这三部分;层次关系如图2.1所示。USB固件程序是USB数据采集系统中处于最底层的设备端。它主要完成对USB芯片68013、A/D转换以及整个电路的初始化,将采集的数据送入cy7c68013的缓冲区发给PC机,接受并执行PC发出的指令。它负责处理PC机发来的各种USB设备请求,并以外围电路进行数据传输[14]。USB驱动程序给用户界面程序提供了软件和硬件的平台连接的通道。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读取显示,开发用户界面程序可以选择不同的开发软件,本系统中的应用程序软件是LABVIEW,它可以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简单易懂,功能强大。

第三章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本章主要介完成USB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部分主要包括多通道A/D转换电路、USB2.0主控制器(cy7c68013)外围电路设计、cy7c68013与模数转换器ADS7825P的链接、传感信号调理电路、电源设计部分等。

3.1 USB2.0 协议

3.1.1 USB系统组成

首先了USB设备组成,并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USB系统的三个组成HOST、HUB和Device。

图 3.1 USB最简单系统组成

HOST:主控器,PC 端的就是 HOST了,如果我们在 ARM 芯片或者单片机上加上一个HOST芯片就可以读写U盘和其它的DEVICE 了

HUB:HOST 只有一个 USB 口,如果要同时使用多个USB DEVICE,HUB 可以将一个USB口扩充多个USB 口,市场上都有卖。

DEVICE:似乎大家对这个最为亲切,因为我们接触最多就是 USB DEVICE,例如移动硬盘、打印机、U 盘等。典型的 USB 系统都是由三者构成的,实际上主要是由 HOST 和DEVICE 组成,最简洁的USB 系统构成如图 3.1 所示,其中 CPU 可以是PC机、单片机、ARM、MIPS、COLDFIRE、POWERPC.

3. 1.2 USB设备组成

图 3.2 USB 设备组成

一般,如图 3.2 所示,每个 USB 设备由一个或多个配置(configuration)来控制其行为,使用多配置原因是对操作系统的支持;一个配置中是由接口(Interface)组成;接口则是由管道( Pipe )组成;管道是和USB 设备的端点(Endpoint)对应,端点都是输入输出成对的。在固件编程中,USB设备、配置、接口和管道都有描述符来报告其属性。虽然图中配置、接口、端点很多,但是一般使用的时候配置和接口我们都只设置一个,根据数据传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用哪个端点,每个芯片的端点数都是一定的,例如 AN2131有 32个,68013 有 7 个端点,而实际工程中可能采用到其中的几个[12]。

端点有了,就可以建立数据传输的管道,一个端点建立一个通道。一般管道的端点总是成对出现,一个IN(DEVICE->PC),一个 OUT(DEVICE<-PC)。如图 3.3,端点0默认配置为控制管道,用来完成所规定的设备请求,设备请求详见 USB 协议第九章。其它端点可配置为数据管道,对开发而言,主要的大数据传输都是通过数据管道来完成的。用户需要根据实际数据传输速度来规定数据管道的传输类型。同时,每种数据传输都必须根据数据请求的格式来进行。

随着 USB1.X 的普及应用,为了增加 USB 接口的应用范围,USB-IF 推出 USB2.0 规范,该规范在兼容 USB1.X 的基础至上,增加了 480Mbps 的高速数据传输。总线拓扑上USB2.0 仍然采用 USB1.X 的树型结构;物理连接上使用 USB1.X 定义好的A 型和 B 型接口;在传输速度上,USB2.0 支持 1.5Mbps,12Mbps,480Mbps;数据传输上USB2.0 同 USB1.1 规范,支持四种传输:控制传输,批量传输,中断传输和等时传输;在数据包上,USB2.0

和 USB1.1 有着相同的数据格式,为了支持高速数据,USB2.0 增加了新的令牌数据包

图 3.3 USB 多层次通讯模型

3.1.3USB2.0 数据帧

USB2.0 和 USB1.1 规范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数据帧。如图 3.4,在 USB1.1 规范中,USB数据采用每毫秒一个数据帧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毫秒数据帧的开始,USB 主机首先产生帧开始(SOF)数据包,并传输当前数据帧号,后面是传输数据。对于 USB2.0 规范,为了支持 480Mbps 高速传输速度,如图 3.5,USB2.0 提出了微帧的概念,每毫秒数据帧又包括 8 个微帧[8]。

图 3.4 USB1.1 数据帧

图 3.5 USB2.0 数据帧

从图 3.4 和图 3.5 中可看出,在 USB 每个数据帧中包括的控制、中断、等时和批量传输数据,每个传输类型分配一定的带宽,中断传输和等时传输有时间要求,所以每个数据帧中均要分配一定带宽。

3. 1. 4 USB2.0端点缓冲区

相对于 USB1.X,USB2.0 中每种传输类型的端点可以用更大的缓冲区,见表 3.1

表 3.1端点缓冲区大小

3.1. 5 USB插头插座

USB 是良好的屏蔽线,总共由四根线组成,见表 3.2。

表 3.2 USB 接线信号

USB 接插头和座的类型有两种,A 型和 B 型。通过 A 和 B 从联结上来区分 USB HOST 和USB DEVICE,A 型用在 USB HOST 端,B 型用在 USB DEVICE 端,见表 3.3

表 3.3 USB 插头和座

其中 miniUSB 型插头和座 USB2.0 协议才有。

3.2主要芯片介绍

3.2.1 为何选择CY7C68013

目前 USB 芯片大致分为 5 大类型:

1)单独运作的 USB 接口芯片;

2)内含 USB 单元的微处理器(MPU);

3)特定的接口转芯片,如 USB 转 RS-232 或 USB 转 ATA/ATAPI 等;

4) PC 端或主机端的 USB 控制器;

由于后两种是属于 PC 主机板与芯片组制造商所开发的领域,不适合用户来开发 USB 外围设备;因此,对于一般的 USB 接口的开发者而言,可以选用前面的两种来满足自己的设计要求。

1)单独运作的 USB 接口芯片所谓USB接口芯片,即是仅包含USB的串行接口引擎(SIE)、FIFO内存、收发器以及电压调节器等的芯片。为了降低成本,有的仅包含模拟的差动电路而已。这类的芯片只处理USB相关的通信工作,必须外加一个微控制器(MCU)来管理USB控制器的寄存器、设备描述符的获取和数据包的交换等,芯片提供一个串行或并行的数据总线来与控制器进行连接。这样,外部接口可能比USB最大速度要慢,使得芯片只适合传送间歇数据。这种类型的接口芯片常用的有Philips公司的 PDIUSB11、11A 与12 系列,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推出的USBN9602/9603 以及NetChip公司的NET2888 与NET2890 等等。

2)内含 USB 单元的微处理器(MPU)芯片内部已经嵌入了通用微控制器类型的USB 控制器芯片一般是在通用微控制器的基础上扩展了USB功能,其优点是开发者熟悉这些通用微控制器的结构和指令集,相关资料丰富,易于进行开发。如Cypress公司基于增强型8051内核的EZ-USB FX系列,Motorola 公司基于68HC08系列的68HC08JB8,Atmel公司基于AVR的AT76C711等USB控制芯片。

采用单独运作的USB接口芯片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接口形式多样、可靠性高,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尤其适合于产品的改型设计;缺点是开发者需要非常熟悉 USB 的协议,以处理 USB 总线事务,加大了编程设计人员的开发难度,延长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同时要用微处理器控制收发器的工作。

内含USB 单元的微处理器的优点是 CPU 只需要访问一系列寄存器和存储器,便可实现 USB 口的数据传输;从而简化了程序的设计,开发难度减小,而且许多供应商还提供许多范例电路和测试代码,使设计者从复杂的协议解释中得到解脱[13]。

在本设计中,主要考虑到应用 USB2.0 技术,使整个数据采集设备小型化,连接电路简单三个方面的因素,选择了内部嵌入了微控制器,并且支持USB2.0协议的USB2.0接口芯片CY7C68013该芯片属于Cypress公司的FX2系列。

CYPRESS 公司推出的 CY7C68013 器件自从推出以来就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主要原因有:出色 USB2.0 单芯片解决方案,68013 包含增强型 8051 内核和智能 USB 接口优良的性价比,其中56 引脚的 68013 市场售价不到 50 元,开发简单,CYPRESS 公司提供了完整开发方案,如调试界面和固件框架真正体现 USB2.0 传输速度,包含通用可编程接口(GPIF),实现与外设的“胶连接”,增强型 8051 的指令周期只有 4 时钟周期。

3.2.2 CY7C68013 芯片简介

1.芯片特点

图 3.6 FX2 框架图

CY7C68013 特点[3]:

USB2.0 单芯片解决方案,包括 USB2.0 收发器,串行接口引擎(SIE)和增强型 51 内核可“软配置”RAM,大小为 8.5K,取代传统 51 的 RAM 和 ROM,程序可通过下面方式下载:

1)-通过 USB 口下载

2)―通过外部 E2PROM 装载

3)-外界存储设备(仅 128 引脚支持)

4)-通用可编程接口 GPIF,GPIF 是 FX2 一个重要技术

5)-可设置为主从模式,主模式下可对外部 FIFO,存储器,ATA 接口设备进行高

速读写操作,

从模式下外部主控器(如 DSP,MCU)可把 GPIF 端口当作 FIFO 进行高速读写操作。

1)-支持与外设通过并行 8 位或 16 总线传输

2)-支持通过 GPIF 编程工具编程,灵活产生各种波形

3)-支持多 CTL 输出和多 RDY 输入

4)-增强工业级 8051 内核

5)-支持 48M 时钟

6)- 4个时钟指令周期,在时钟为 48M 时,单指令执行时间为 83.3nS

7)-两个 UART

8)-三个 TIMER

9)-多中断系统

10)-双数据指针

11)- 3.3V 工作电压

12)-智能串行接口引擎(SIE)

13)- USB 中断矢量

14)- 100KHz 或 400KHz I2C 接口

15)- 4个集成 FIFO

16)-低成本与外设实现“胶连接”

17)-自动实现从 16 位 FIFO 转换

18)-支持主从工作模式

19)- FIFO 支持内外时钟和同步数据触发

20)-轻松实现与 ASIC,DSP 连接

21)-包括 40 多个通用 IO 端口

22)- 4 种可选封装-56 引脚 SSOP 和 QFN,100 引脚 TQFP 和 128 引脚 TQFP。

2.引脚说明

FX2的引脚主要可以分为几类[5]:电源引脚,包括数字电源地和模拟电源地;系统引脚,如时钟,USB 挂起外部唤醒,USB 差分数据线,复位引脚,中断,计数器输入,UART 通信;通用IOs,包括端口A,B,C,D,E;地址与数据总线,可用来外扩展RAM;GPIF主模式引脚;FIFO 从模式 SLAVE FIFO 引脚。引脚功能见图 3.7,图中 128 引脚封装 68013包括所有功能引脚,56引脚封装和100引脚封装只有其中的部分引脚。

1)- XTALIN 和 XTALOUT 时钟输入引脚

2)- RESET#复位输入引脚,低电平有效

3)- WAKEUP#外部唤醒引脚输入,低电平有效

4)- SCL 和 SDA 为 I2C 接口时钟与数据引脚

5)- IFCLK,GPIF 时钟,可作为输入或输出

6)- CLKOUT,时钟输出,可设置为 12M,24M 或 48M 时钟输出,作为其他外设时

7)- DPLUS 和 DMINUS,USB 数据线 D+和 D-

8)- PB0~PB7 端口 B,复用引脚,可设置为 GPIF 数据总线的低八位 FD[0]~FD[7]

9)- PD0~PD7 端口 D,复用引脚,可设置为 GPIF 数据总线的高八位 FD[8]~FD[15]

10)- RDY0~RDY5,GPIF 主模式作为状态输入引脚,RDY0 和 RDY1 为复用引脚,FIFO

从模式作为读写信号 SLRD和 SLWR

11)- CTL0~CTL5,GPIF 主模式作为控制输出引脚,CTL0~CTL2 可复用为 FIFO 从

模式

12)作为状态标志引脚 FLAGA,FLAGB,FLAGC

13)- PA0~PA7 端口 A,复用引脚,PA0 与中断 INT0 复用,PA1 与中断 INT1 复用,

PA3 与USB 唤醒可选引脚 WU2 复用, PA2 与 FIFO 从模式 FIFO 输出使能引脚

复用,PA4 与FIFO 从模式 FIFO 地址 FIFOADD0 引脚复用,PA5 与 FIFO 从模式

FIFO 地址 FIFOADD1引脚复用,PA6 与 FIFO 从模式包结束 PKTEND 引脚复用,

PA7 与 FIFO 从模式状态标志位 FLAGD,以及和 FIFO 从模式 SLAVE FIFO 使能/

触发 SLCS#引脚复用,PA7 引脚功能由寄存器 IFCONFIG[1:0]来配置

1)RD# ,WR#,CS#,OE#,PSEN#外扩 RAM 控制逻辑

2)EA,外部地址使能

3)RxD0,TxD0, RxD1,TxD1 串口 1 和 2

4)INT4,INT5#,外部中断

5)TIMER0,TIMER1,TIMER2 计数器时钟输入引脚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需要根据项目需要来选择合适的 68013 芯片封装,128 引脚功能较全,可以外扩 RAM,两个串口可用来实现与其它 MCU 通信和程序在线仿真功能,另外各种功能引脚也较多,但是设计较为复杂。56引脚优点是设计简单,成本较低,缺点则是不能外扩RAM和在线仿真功能引脚较少。故本设计中选用128引脚以方便外扩存储器。

取水泵站设计

中原工学院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能源与环境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设计题目:取水泵站方案设计 学生姓名:张恒 班级:给水排水091班 学号:200901154127 起止日期:2011.12.28—2011.1.8 指导教师:刘海芳 系主任:龚为进

一、设计任务: 某新建水源工程近期设计水量120000m 3/d ,要求远期发展到270000m 3 /d ,采用固定式取水泵房(一级泵站),用两条直径为1200mm 的钢制自流管从江中取水。自流管全长160m 。水源洪水位标高为30.50m (1%频率),枯水位标高为18.60m (97%频率),常水位标高为25.10m 。净化厂反应池前配水井的水面标高为47.30m ,泵站切换井至净化厂反应池前配水井的输水干管全长为1800m ,吸水间动水位标高以17.50m 计,现状地面标高按24.50m 考虑。要求设计为圆形泵站。 二、设计方案: 2.1、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的估算 2.1.1、设计流量: 考虑到输水干管漏损和净化厂本身用水,取自用水系数为 α 1.05=。则 近期设计流量为: 3 33近120000Q 1.05m h 5250m h 1.458m s 24 =? = 远期设计流量为: 3 33远270000Q 1.05m h 11812.5m h 3.281m s 24 =? = 2.1.2、设计扬程: (1)泵所需净扬程: 在最不利情况下(即一条自流管检修,另一条自流管通过75%的设计流量时),从取水头部到泵房吸水间的全部水头损失为: 33远 Q 75%Q 8859.375m h 2.461m s =?= 钢管DN 122012′,查水力表并计算可得: 3v 2.176m s,i 4.010-== 考虑局部损失,采用系数1.1,则从取水头部到泵房吸水间的全部水头损失为: 31取 h 1.1il 1.1 4.010160m 0.70m -=?创?? 则吸水间中最高水面标高为: 30.50m 0.70m 29.80m -=

双吸离心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双吸离心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陈乐东学号:20121698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动力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800S26型双吸泵的设计 指导教师:杨辉 2016年2月15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按照如“2002年4月26日”方式填写。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15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包括研究进展,选题依据、目的、意义) 文献综述 800S26型双吸泵的型号意义是,入口直径为800mm,设计点扬程为26m的单极双吸水平中开式离心清水泵。要想了解此泵,首先要了解双吸离心泵。 双吸离心泵是从叶轮两面进水的双吸离心泵,因泵盖和泵体是采用水平接缝进行装配的,又称为水平中开式离心泵。与单级单吸离心泵相比,效率高、流量大、扬程较高。但体积大,比较笨重,一般用于固定作业。适用于丘陵、高原中等面积的灌区,也适用于工厂、矿山、城市给排水等方面。 S型单极双吸离心泵也被称为为中开式离心泵,供抽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他液体之用。S系列单级双吸离心泵主要适用于自来水厂、空调循环用水、建筑供水、灌溉、排水泵站、电站、工业供水系统、消防系统、船舶工业等输送液体的场合。 S型中开泵与其他同类型泵相比较具有寿命长、效率高、结构合理,运行成本低、安装及维修方便等特点,是消防、空调、化工、水处理及其他行业的理想用泵。泵体设计压力为1.6MPa和2.0MPa。泵体的进出口法兰均位于下泵体,这样可以在不拆卸系统管路的情况下取出转子,维修方便。部分泵体采用双流道设计,以减少径向力,从而延长机封和轴承的寿命。叶轮叶轮的水力设计采用了最先进的 CFD 技术,因此提高了S泵的水力效率。对叶轮进行动平衡, 确保S泵的运行平稳。轴轴径较粗,轴承间距较短,从而减小了轴的挠度,延长了机械密封和轴承的寿命。轴套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材料,以防止轴被腐蚀和磨损,轴套可更换。磨损环泵体与叶轮间采用可更换的磨损环,防止泵体和叶轮的磨损,更换方便,维修费用低,同时保证运行间隙和较高的工作效率。既可以使用填料也可以使用机械密封,可以在不拆卸泵盖的情况下更换密封装置。轴承独特的轴承体设计使轴承可采用油脂或稀油润滑,轴承的设计寿命10万小时以上,也可使用双列推力轴承和封闭轴承。材料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S型中开泵的材料可为铜、铸铁、球铁、316不锈钢、416;7锈钢、双向钢、哈氏合金、蒙耐合金,钛合金及20号合金等材料。 我国水泵技术的现状 1、我国泵产品图样的来源可分为联合设计、引进、自行开发等几种,引进的这些

取水泵站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泵站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已在机电灌排、跨流域调水、城乡供水、电厂供水及输油系统等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离心泵由于其扬程较高,流量范围广,在实际中更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设计所设计的为一取水泵站(有隔墩的进水池),其作用是排灌供水,将低处的水输送到高处,供灌溉和饮用,从而实现能量从机械能到势能的转化。本论文为某供水泵站的初步设计,主要根据泵站设计规范对水泵、泵房、进出水池、管路系统及其他配套设施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列出了离心泵站设计的一般设计方法及步骤。其中对水泵的选型、水泵的安装高程、泵房的设计和水锤等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说明及计算步骤,并附有各部分结构示意图和泵站剖面图。从设计结果上来看本设计技术上可行,满足《泵站设计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水泵选型水锤工作点安装高程 I

ABSTRACT Pumping station as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water transfer,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and oil system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and the centrifugal pump have gained wide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for its higher head and bigger flow range. This design is designed for a water pumping station (with isolated pier into the pool ) , whose role is to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will lower the water delivered to the height , for irrigation and drinking ,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nversion of energy from mechanical energy to potential energy .This pape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a water supply pump station, I basically according to pump sta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pump, pump room, in and out pool, pipeline system and other auxiliary facilities for a preliminary design, lists the centrifugal pump station design general design methods and steps. Among them on the pump selection, pump installation elevation, the design and water hammer pump are the details of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calculation steps, attached parts structure schematic diagram and pumping stations section. Judging from the design results this design technically feasible,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 Pumping station design of the standards”. Key words:Pump Selection water hammer pump operating point elevation for pump install

离心式水泵设计毕业设计

离心式水泵设计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绪论 .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USB简介 (1) 1.2.1 USB优点 (1) 1.2.2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3离心泵测试 (3) 1.4虚拟仪器技术及相关知识 (4) 1.4.1 虚拟仪器简述 (4) 1.4.2 虚拟仪器的优势 (4) 1.4.3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5) 1.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 1.6课题意义 (7) 第二章基于USB数据采集系统整体设计 (8) 2.1USB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指标 (8) 2.2USB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 (8) 2.3USB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8) 第三章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0) 3.1USB2.0协议 (10) 3.1.1 USB系统组成 (10) 3.1.2 USB设备组成 (10) 3.1.3 USB2.0数据帧 (12) 3.1.4 USB2.0端点缓冲区 (13) 3.1.5 USB插头插座 (14) 3.2主要芯片介绍 (14) 3.2.1为何选择CY7C68013 (15)

3.2.2 CY7C68013 芯片简介 (16) 3.1.3 ADS7825P简介 (22) 3.2USB采集系统原理电路设计 (24) 3.2.1主芯片外围电路设计 (24) 3.2.2 A/D转换电路设计 (25) 3.2.3 传感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27) 3.2.4 电源电路设计 (30) 3.2.5 EEPROM电路设计 (32) 第四章 USB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34) 4.1固件程序开发 (34) 4.1.1 固件功能及编程 (34) 4.1.2 列举和重列举 (36) 4.1.3 USB 描述符 (38) 4.2驱动程序开发 (40) 4.2.1 使用Driver Development Wizard创建INF 文档 (40) 4.2.2 安装INF文档和USB设备 (43) 4.2.3 使用VISA Interactive Control测试通讯情况 (44) 4.3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6) 4.4上位机程序开发 (47)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49) 参考文献 (50) 致谢 (51)

V型皮带式水泵传动系统毕业设计

长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普通V型皮带传动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2011.12.1 -2012.3.15 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文设计了V型皮带式水泵传动系统,其主要的传动由V型皮带传动组成,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二班制工作,力求成本低,皮带机寿命长,小批量生产,负荷均匀。电动机型号Y160-4,水泵轴转速n2=380r/min,水泵轴轴径d=55mm,额定功率P=11KW,电机额定转速n1=1460r/min,要求两带轮的中心距a≤1500mm,通过此传动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动力传动。 关键词:V带传动、缓冲、吸振、有效动力传动

普通V型皮带传动设计 目录 摘要 ................................................................................................................................ I 一、设计内容 .................................................................................................................. - 1 - 二、总体设计 .................................................................................................................. - 2 - 三、确定设计功率选择V带型号.................................................................................. - 3 - : ........................................................................................................... - 3 - 1.设计功率P d 2.选择V带型号:.................................................................................................... - 3 - 四、确定带轮直径 .......................................................................................................... - 4 - 1.选取小带轮直径 .................................................................................................... - 4 - 2.确定大带轮直径 .................................................................................................... - 4 - 3.验算转速误差: .................................................................................................... - 4 - 4.验算带速V ............................................................................................................. - 4 - 五、确定中心距a与带长L d ........................................................................................ - 5 - 1.确定中心距 ............................................................................................................ - 5 - 2.初算带长 ................................................................................................................ - 5 - 3.确定V带的长度L d ............................................................................................. - 5 - 4.计算实际中心距 .................................................................................................... - 5 - 六、验算小带轮包角ɑ .................................................................................................. - 6 - 七、确定V带根数Z ...................................................................................................... - 7 - 八、确定V带预紧力...................................................................................................... - 8 - 九、计算对轴的径向作用力 .......................................................................................... - 9 - 十、带轮的结构尺寸设计 ............................................................................................ - 10 - 1.大带轮结构设计 .................................................................................................. - 10 - 2.小带轮的结构尺寸设计 ...................................................................................... - 12 - 3.带轮材料的选择 .................................................................................................. - 15 - 结论 ........................................................................................................................ - 16 - 致谢 ........................................................................................................................ - 17 - 参考文献: .................................................................................................................... - 18 -

水泵课程设计计算书

1 引水渠断面设计 设引水渠宽为b,矩形断面,i=0.0005,n=0.025,m=0,按最佳水力断面设计 b=2h Q 设=2.5m 3 /s 时 ( ) () ()()()m i m m nQ h m m m 354.12000/102225.2025.0]12[ 2 )1(28 /32/13/53 /28/32 /13/53 /22 2=? ? ?????++??=+++==-+=βββ h bh A 7.2== h h x A R 27.27.2+== 6.00005.027.27.2025.017.212 /13 /22/13/2=?? ? ? ??+?==h h h i R n A Q 试算得h=0.51m 渠底高程为23-0.51=22.49 m 校核最高水位为27m 时Q=s m /33 是否能通过 b A =11h =2.7×4.51=12.1772m R= m h b A 039.151 .427.2177 .12211=?+=+

() ()s m s m A i R n Q /3/436.11177.120005.0039.1025.0/1/1332/13 /212/13/2≥=??=?= 满足过水要求 2 进、出水池水位 2.1出水池水位确定 设计水位为 60m,断面形式同引渠,矩形断面 n=0.025,i=0.0005,当为设计水位时,设计流量 2.5时,s m /3采用水力最佳断面,b=2.7m ,h=1.354m ,灌区渠首的渠底高程为:60-1.354=58.646m 当Q=3时,s m /3 由试算得,h=1.51m Q=0.6时,s m /3由试算得,h=0.51m 所以出水池水位为:最高运行水位为 58.646+1.51=60.156m ,最低运行水位为 58.646+0.51=59.156m 渠顶高程为2.2进水池水位确定 引渠坡降i=0.0005数干渠出口 1ξ=0.1,拦污栅2ξ=0.3,前池进口3ξ=0.4 当Q=0.6m s /3 时 v 1= s m A Q /444.07 .25.06 .011=?= m g h v 008.08.92444.0)4.03.01.0(22 21 3 2 1=??++=++=) (局ξξξ Q=2.5m 时,s /3 s m A Q v /265.07 .25.35 .2222=?== m g h v 0029.08 .92265.0)4.03.01.0(22 2 2 3 2 1=??++=++=) (局ξξξ m h 0529.00029.01002000 1 =+?= 总

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为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空调系统工程设计。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属中小型办公建筑,本建筑总建筑面积4138m2,空调面积2833m2。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建筑高度33.9m。全楼冷负荷为191千瓦,全楼采用水冷机组进行集中供给空调方式。 此设计中的建筑主要房间为办公室,大多面积较小,且各房间互不连通,应使所选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房间的独立控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房间内布置吊顶的风机盘管,采用暗装的形式。将该集中系统设为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入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由百叶风口下送和侧送。水系统采用闭式双管同程式,冷水泵三台,两用一备;冷却水泵选三台,两用一备。 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主机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水量的计算确定风管路和水管路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新风机和水泵。 依据相关的空调设计手册所提供的参数,进一步完成新风机组、水泵、热水机组等的选型,从而将其反应在图纸上,最终完成整个空调系统设计。 关键词: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负荷;管路设计;制冷机组:冷水机组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Harbin Wangjiang Design Group office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rbin Wangjiang Group is a small and medium-sized office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s, the total floor area of building is 4138m2, air-conditioned area is 2833m2. There are eight floor of the building, building height is 33.9m. Cooling load for the entire floor, 191 kilowatts, the whole floor using Central Cooling Chillers to focus on the way . This design of the main room of the building for office, most of them is very small, and the rooms are not connected, the selecte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achiev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each room,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selection of fan-coil plus fresh air system. Arrangement in the room ceiling fan coil units, using the dark form of equipment. Set the focus on fan-coil system, plus an independent air system, fresh air from the outdoor unit to deal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wind to the indoor air enthalpy value, do not bear the load of indoor. All bear the indoor fan-coil cooling load and part of its new rheumatoid load. Fan-coil plus an independent air system sent by the Venetian and the under side air delivery. Closed water system with a dual-track program, three cold-water pump, dual-use a prepared; cooling pumps three elections, one prepared by dual-use. In the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selection of host and fan coil units, and air volume, the calculation of water, the wind pipe and water pipes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road and check the resistance to the most disadvantaged and the loop to determine the pressure head new fans and pumps. Based on the relevant manuals provided by air-conditioning design parameters, and further completion of the new air units, water pumps, hot water units, such as the selection, which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ir drawings,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entir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Key words: PAU+FCU systems; load; pipeline design; refrigeration machine; Chillers

罗茨泵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给水工程毕业设计指导(2014)泵站

毕业设计指导书 (管网部分) 设计步骤 一、设计准备 1、了解及明确设计任务书有关管网与泵站部分的各项内容与任务要求。 2、分析设计任务书中提供的设计资料。 3、生产设计在熟悉资料基础上,需深入现场实地踏勘,核实并补充有关资料和数据。 4、在教师指导下,拟定给水系统的设计方案,根据总体安排,制定较详细的设计计划。 二、设计计算 1.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1.1用水量计算 (1)确定用水量标准 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城市分区用水量标准计算,见表1。 工厂最高日生产用水量,由所给资料,按用地性质不同分别取不同标准进行计算,见表1。 浇洒道路、绿地用水量由园区的中水系统供应,不在自来水系统内考虑。 此外,未预见水量按总用水量的20%考虑。 表1 设计采用的各类用水标准(高日) (2)最高日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包括综合用水(居民生活+公建用水)、工业生产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见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 该园区在天津,总人口XX 万人,查《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可知该城市位于X 分区,为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采用上限L/cap.d 1)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Q 1 : d m f N b Q /3111= ??= Q 1―—城市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m 3/d ; b 1――城市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定额,由表1取值,L/cap.d ; N 1――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 f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 由表1,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为: d m b Q /170000311= ??= 2)公共建筑用水Q 2 : d m N b Q /3222= ?= 3)工业用水量为: d m N b N b Q /344333= ?+?= 4)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计算: d m Q Q Q Q /)(20.033214=++?= 最高日设计流量Q d : d m Q Q Q Q Q Q Q Q d /)(20.1)(33214321=++?=+++= (3)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取区内综合生活用水(生活与公建)时变化系数K h =1.23。设其24小时用水量变化如下表2 表2 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变化表 %

矿用D型泵结构分析与水泵房布置论述毕业设计

矿用D型泵结构分析与水泵房布置论述毕业设计 1 绪论 1.1 离心泵概述 1.1.1 离心泵工作原理 在启动泵前,泵体及吸入管路充满液体。当叶轮高速旋转时,叶轮带动叶片间的液体一起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体从叶轮中心被甩向叶轮外缘,动能也随之增加。当液体进入泵壳后,液体以较高的压强沿排出口流出。与此同时,叶轮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出而形成一定的真空,而液面处的压强比叶轮中心处要高,因此,吸入管路的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泵。叶轮不停旋转,液体也连续不断的被吸入和压出。离心泵之所以能够输送液体,主要靠离心力的作用,故称为离心泵。 1.1.2 离心泵的分类 离心泵有根据不同结构和方式有多种分类: 一、按工作叶轮数目来分类 1、单级泵:即在泵轴上只有一个叶轮。 2、多级泵.:即在泵轴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轮,这时泵的总扬程为n个叶轮产生的扬程之和。 二、按工作压力来分类 1、低压泵:压力低于100米水柱; 2、中压泵:压力在100~650米水柱之间; 3、高压泵:压力高于650米水柱。 三、按叶轮进水方式来分类 1、单侧进水式泵:又叫单吸泵,即叶轮上只有一个进水口; 2、双侧进水式泵:又叫双吸泵,即叶轮两侧都有一个进水口。它的流量比单吸式泵大一倍,可以近似看作是二个单吸泵叶轮背靠背地放在了一起。 四、按泵壳结合缝形式来分类 1、水平中开式泵:即在通过轴心线的水平面上开有结合缝。 2、垂直结合面泵:即结合面与轴心线相垂直。 五、按泵轴位置来分类

1、卧式泵:泵轴位于水平位置。 2、立式泵:泵轴位于垂直位置。 六、按叶轮出来的水引向压出室的方式分类 1、蜗壳泵:水从叶轮出来后,直接进入具有螺旋线形状的泵壳。 2、导叶泵:水从叶轮出来后,进入它外面设置的导叶,之后进入下一级或流入出口管。 平时我们说某台水泵属于多级泵,是指叶轮多少来讲的。根据其它结构特征,它又有可能是卧式泵、垂直结合面泵、导叶式泵、高压泵、单面进水式泵等。所以依据不同,叫法就不一样。另外,根据用途也可进行分类,如油泵、水泵、凝结水泵、排灰泵、循环水泵等。 1.1.3 离心泵的工作特点 (1)水沿离心泵的流经方向是沿叶轮的轴向吸入,垂直于轴向流出,即进出水流方向互成90°。 (2)由于离心泵靠叶轮进口形成真空吸水,因此在起动前必须相泵和吸水管灌注引水,或用真空泵抽气,以排出空气形成真空,而且泵壳和吸水管路必须严格密封,不得漏气,否则形不成真空,也就吸不上水来。 (3)由于叶轮进口不可能形成绝对真空,因此离心泵吸水高度不能超过10米,加上水流经吸水管路带来的沿程损失,实际允许安装高度(水泵轴线距吸入水面的高度)远小于10米。如安装过高,则不吸水;此外,由于山区比平原大气压力低,因此同一台水泵在山区,特别是在高山区安装时,其安装高度应降低,否则也不能吸上水来。 1.2 矿用泵排水的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众所周知,矿井有它一定的局限性,那便是地下作业。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矿井排水设备不仅要排除各时期涌入矿井的矿水,而且在遭到突然涌水的袭击有可能淹没矿井的情况下,还要抢险排水。因此,排水设备是煤矿建设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它对保证矿井正常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矿用排水泵多用离心式多级泵,主要有以下优点:流量、扬程的围大,并且流量和压力都很平稳,没有波动;效率较高;转数较高,可以与电动机直接相连;操作方便可靠,故障少,维修容易,易于实现自动化;于同一指标的往复泵相比,离心泵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零部件少,制造方便,造价低,占地面积小。

某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朔州市恢河污水处理厂设计 学生:李文鹃 指导教师:杨纪伟 完成日期:2006年2月日---2006年6月日 河北工程大学城建学院 给水排水教研室 2006年2月 一、设计题目:朔州市恢河污水处理厂设计 二、设计(研究)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或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 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根据朔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和所给的设计资料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7设计。 设计内容如下: 1、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污水水量的计算;设 计方案对比论证;污水、污泥、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污水、污泥、 中水处理单元构筑物的详细设计计算,(包括设计流量计算、参数选择、 计算过程等,并配相应的单线计算草图),厂区总平面布置说明;污水厂 环境保护方案;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初步分析等。 2、绘制图纸不得少于8张,所有图纸按2#图出。(个别图纸也可画成1#图)。 此外,其组成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污水处理工艺及污水回用总平面布置图1张,包括处理构筑物、附属构筑物、配水、集水构筑物、污水污泥管渠、回流管渠、放 空管、超越管渠、空气管路、厂内给水、污水管线、中水管线、 道路、绿化、图例、构筑物一览表、说明等。 (2)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及污水回用工程高程布置图1张,即污水、污泥、中水处理高程纵剖面图,包括构筑物标高、水面标高、地 面标高、构筑物名称等。 (3)污水总泵站或中途泵站工艺施工图1张。 (4)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工艺中两个单项构筑物施工平面图和剖面图及部分大样图3~4张。 (5)污水回用工程中主要单体构筑物工艺施工图1~2张。 3、完成相关的外文文献翻译1篇(不少于5000汉字)。外文资料的选择在

水泵与水泵站的设计说明

第一章 设计任务与基本资料 一、设计任务 完成胜利排水泵站的初步设计 二、建站目的 为对某市用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满足全市排污排涝等 需求,拟在该市东区建一座排水泵站,将水排入外河,市内 有一环卫河自西向东,市内外泄水流可汇入南北流向的外河 —上龙河。 三、设计标准 水泵站按《泵站设计规范》和《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的标准,该站为三级建筑物。 四、基本资料 1、地形资料 环卫河自西向东,河底高程 4m ,底宽 4m ,外河为南北流 向。防洪堤顶高程 14.5m ,堤坡底为 1:2.5,建站地点高程 9m 。 2、地质资料 建站地点地势平坦,地面下向至 5.04m 为素填土,夹少 量碎砖、小石子、植物根,r=190KN/m ,c=17 KN/m ,内磨擦 角 φ=13°,[R]=80KN/m ;5.04 米以下为亚粘土, r=190KN/m ,c=10 KN/m ,内磨擦角 φ=18°,[R]=100KN/m 2 泵站墙后回填土,r=190KN/m ,c=30 KN/m ,φ=15°, 外磨擦角取(1/3-2/3)φ。 3 2 2 3 2 3 2

3、水文资料 环卫河末底面高程:▽4.0m 环卫河河底宽度:4.0m 水 组位合: 5、交通 外河可以行船,附近有公路通往市区,交通便利。6、电源 站址附近有变电所一座,6KV输电线路经过此站。7、排水时最高气温37°,最高水温25°。 五、其它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与指导书扬州大学2003 2、《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3、《水泵站设计示例与习题》 4、《中小型泵站设计与改造技术》储训刘复新主编 5、《泵站过流设施与截流闭锁装置》 严登丰著6、《中小型泵站设计图集》

建筑给水排水毕业设计说明书

建筑给水排水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设计资料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题目 丽湾大酒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1.2目的和作用 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在校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总结、巩固扩大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基本建设方面的政策,提高学生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感。通过毕业设计的综合训练,培养提高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收集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绘图、运用工具书和编写说明书的技能,以及运用计算机计算、绘图和进行外语翻译的能力。 1.3 设计任务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拟在市建筑造一幢十四层的宾馆,要求设计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具体设计项目为: 1、室给水工程 2、室排水工程 3、室消防工程 4、室热水工程

1.4 设计要求 1.4.1丽湾大酒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要求 (1)根据建筑的性质、用途,室设有完善的给排水卫生设备; (2)该建筑要求消防给水安全可靠,设置独立的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消火栓箱设消防泵启动按钮,消防时可直接启动消防泵; (3)自动洒水系统通过温感自动工作; (4)生活水泵要求自动启闭; (5)所有管道采用暗装敷设方式。 1.4.2 设计成果要求 (1)按设计任务,编写计算说明书一份,要求不少于60页。 (2)绘制该给水排水设计工程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系统图、首页说明等)。数量10以上,要求用计算机绘图。 2设计文件及设计资料 2.1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 2.2建筑设计资料 该建筑是一座集餐饮、娱乐、客房为一体的综合性宾馆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四层。地下一层为设备层,标高为-5.1m,包括泵房、锅炉房、配电室等;首层室地面标高为±0.00米,包括进门大厅、多功能厅、服务间等,二层设有餐厅、多功能厅等,三层设有棋牌室、多功能厅等,四层设有洗浴、美容美发、会议等,一~四层层高均为4.2米;五~十四层为客房,五~十四层每层层高为3.6米。具体参照附图,包括首层、二层、三层、标准层、屋顶层、设备层等建筑平面图。 根据建筑的性质、用途,室设有完善的给排水卫生设备;该建筑要求消防给水安全可靠,设置独立的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消火栓箱设消防泵启动按钮,消防时可直接启动消防泵。自动洒水系统通过温感自动工作。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