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史PPT课件
日本设计发展史

日本设计发展经验纵观日本设计发展史可以发现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年-1952年的恢复期,二、是1953年-1960年的成长期。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日本各方面都几乎陷入到瘫痪地步,其工业设计发展亦是如此。
所以说,日本设计的早期活动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手工业行业中,因为战后首先得到恢复的是手工业部门,而设计活动在这些部门中发展较早。
1945年日本创办与副刊了许多种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的杂志,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工艺新闻》。
同年日本工艺协会的成立,并且建立了金漆美术工艺大学时日本由平面设计向工业设计的一个过渡点。
之后日本成立了诸多所设计类大学更加促进了国家设计发展的大进程。
1951年,由日本政府邀请的美国极有声望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赴日讲授工业设计,并且为日本工业设计界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
该次讲学对日本工业设计师一次重大的促进,通过他的讲学,使日本工业设计师得以了解到世界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技术与状况,取得第一手的感性资料。
同时抓住美国所给予的留学机会,极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其设计的发展。
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以及日本的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设计工业展标志着日本工业设计从恢复期进入了成长期。
日本政府在这一时期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通产省这个部门。
于1957年通产省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工业设计促进会,用以保护自己的设计不受外国抄袭及企业。
并于同年成立良好设计选择系统,以及优秀产品的证书G级标记。
日本政府在企业早期的设计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典型就是日本索尼公司,在早期就是由政府出面购买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半导体的技术专利,协助索尼发展半导体收音机取得巨大成功。
并且工业设计在公司中本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工业设计的发展进入成长期其设计人员的工作性质也从以前的单纯外型设计转变到新产品开发,并且与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精选PPT)

辑,系统介绍日本设计的状况与成就, 日本工业设计开始真正走向世界。
•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的万国博览 会均是由日本举办的大型国际性活动。两 次大会成为日本设计师展示才华的最佳场 所,也让崛起的日本设计真正在国际上亮 相。
• 20世纪70年代,日本设计师发起过针对 儿童进行的设计活动,使产品具有独特 的功能和儿童喜爱的外形,使儿童受到 教育并健康成长,他们称这种设计是 “进行教育的设计”,令消费者对设计 师油然61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参加了在意大利 威尼斯举行的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议, 日本设计开始走向国际。
• 1962年协会举行成立十周年工业设计专题 讨论会,并发行工业设计协会1962年年鉴。
• 1963年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派人参加了在巴 黎举行了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大会, 并在国内举办日本工业设计出口产品展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设计
主要内容
• 一、恢复期的设计 • 二、转型期的设计 • 三、成熟期的设计 • 四、日本设计的代表性企业 • 五、总结
背景
• 1、日本现代设计起步比较晚 • 2、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
自己的现代化运动,并逐渐进入工业化时 代。 • 3、战后在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随着 经济复苏,20世纪50年代,日本才进入现 代设计的起步阶段。 • 4、1945—1952年是日本战后最困难的阶段, 为经济复苏期。
• 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企业意识到设计对 于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性,纷纷成 立自己的设计部门,设计成为增强企业竞 争力的重要手段。
• 最先成立设计部门的是松下公司,随后本 田汽车公司、佳能照相机公司、东芝电器 公司、夏普公司等也相继成立了自己企业 的工业设计部门。
13、日本建筑PPT课件

东京都新市政厅(1991) 丹下健三
8
丹下健三(1913—2005) 黑川纪章(1934—2007) 安藤忠雄(1941— ) 隈彦吾 (1954— ) 妹岛和世(1956— )
2021
9
丹下健三
• 1913年,生于大阪 • 193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 • 1938-1941年,前川国南建筑事务所 • 1959年,东京大学工学博士 • 1961年,创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 1962-1979年,哈佛大学名誉博士
• 透明性不是单纯视觉上的连续性。隈研吾所期望以现代的
高科技和地域性的自然素材相结合,使这个并不年轻的理
念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再生。这也是传统性、地域性与先端
性、全球性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2021
52
2021
53
Z58水/玻璃
• 这是一个老办公楼的 改造方案,正立面镜 子般的花栏是隈研吾 最擅长的“使建筑消 失”,建筑空间的高 潮是建筑的顶层,立 于水面上的房间与周 围很协调。一侧是沿 街的镜子立面,一侧 是用条形绿玻璃条做 成的肌理效果。
2021
5
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
2021
山梨县文化会馆
6
东西融合期
1970年代以来,建筑风格从单纯学习西方转向东西方融合, 建筑师在运用新材料、继承传统、创造新形式方面进行大 胆探索,建筑创作日益活跃。
2021
7
东京银座中银舱体楼 (1972)黑川纪章
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 (1974)矶崎新
2021
11
第二阶段
1960年代,是丹下健三成果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 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 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 综合体育馆(1961-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 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东 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年)等。
日本现代工业设计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1年
“美国生活文化展览”。 “美国设计大展”、 “产业意匠展览” “设计与技术展览”等
现 当 代 日 本 设 计
这些展览给日本设计人员许多有益的启发。与此同时, 一些设计院校也相继成立,为设计发展培养了人才。 1951年,由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政府派遣著名设计师 罗维来日本讲授工业设计,并且为日本设计师亲自示 范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罗维的讲学,对日本工业 设计是一次重大的促进。
现 当 代 日 本 设 计
夏普公司于1962年在日本 率先生产了微波炉。这在 当时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炊 具,但设计制作都较简陋, 特别是外壳上直露的螺钉, 使人觉得细节上欠考虑。
17
02.日本设计的发展
02.3发展期的日本工业设计史
1973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在日本举行了 一次展览,使日本设计师看到了布劳恩公司的产品。 他们吸取了这些产品的风格特点,并且在新兴的电子 产品设计中发展了一种高技术风格,即强调技术魅力 的象征表现。
02.日本设计的发展
02.3发展期的日本工业设计史
1979年开始生产的“随身听”放音机就是这一设计政策的典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现 当 代 日 本 设 计 24
02.日本设计的发展
02.3发展期的日本工业设计史
日本设计的“双轨制”。 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 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 ;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 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 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传统美学观念 的影响,如小型化、多功能及对细节的关注等。通 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 发扬光大,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柳宗理于 1956年设计的“蝴蝶”凳就是一例。
第九章-日本现当代设计

现 当 代 日 本 设 计 35
01.日本设计背景介绍
01.日本工业设计背景
现 当 代 日 本 设 计
与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日本的现代 设计起步要晚了至少半个世纪。尽管从1868年 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日本就开始了工业化,但 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由于推 行对外军事扩张政策,全部精力都放在扩充军 备上,致使设计行为只是一些设计师个人的事 情,国家、企业和民众没有根本的设计意识。 因此,日本始终未能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 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随着经济的逐步复 苏,终于在50年代日本开始了工业设计的起步 阶段。 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起步,主要表现在现代设 计意识的萌芽、确立与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 的初步建立,以及工业设计的兴起两个方面。
日产公司的“达特桑“小汽车
36
01.日本设计背景介绍
01.日本工业设计背景
日本的现代文明始于“明治维新运动”。在当时,欧美的生活方式 是文明的代名词。
1919年,举办了”生活改善展”,倡导和推崇西方式的新生活。 1921年,东京高等工艺学校设立。 1926年,受莫里斯美术工艺运动的影响,出现了被称为日本美术工 艺运动的“民艺运动”。 1926年,受德意志制造的影响,“帝国工艺会”诞生。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 1936年,“日本工业文化联盟”成立。
这是指的1953—1960年时期,日本的经济 与工业都在持续发展。不少新的科学与技 术的突破对工业设计提出新要求。
从1957年起,日本各大百货公司接受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的建 议,纷纷设立优秀设计之角,向市民普及工业设计知识。同 年,日本设立了“G”标44
现 当 代 日 本 设 计 37
日本美术史

(图8)1987年福田繁雄招贴展 / (图9)福田繁雄,日本松屋百货招贴,1999年
1945年的胜利,1975年
(图4)福田繁雄作品展《F》海报系列(部分作品)
(图5)京王百货宣传海报,1975年 / (图6)"UCC"咖啡馆海报,1984年/ (图7)福田繁雄作品展,1986年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 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 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 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 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图为尼康公司 1957 年生产的S P3 型照 相机;中图为佳能公司 1961 年推出的“Canonet” 相机;下图为1954 年 产德国莱卡M3 型照相 机。
4、飞速发展时期(60年代之后)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伴随日本工业化和战后不断向西方学习 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并不是西方设计模式的复制。20世 纪60年代后,日本的电子工业、造成工业、汽车工业、机 器制造业等迅速发展,并在世界市场迅速站稳脚跟。 1958年,日本的黑白电视机产量达到一百万台,1963年突破 500万台,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成为日本生活中的三大 件.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进入富裕社 会时期.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日本设计从战后的以模仿为主, 成长为世界设计界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日本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六、启示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伴随日本工业化和战后不断向西 方学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却不是西方设计模 式的复制,它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 同时日本的设计具有设计美感,具有人性之美,精 微之美和简素之美,它的设计过程经过了引进来, 吸收创新和走出去的发展阶段,这是值得我们中国 借鉴的。
3、成长阶段(50年代后期至 年代初) 、成长阶段( 年代后期至 年代初) 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
到了五十年代后半期,随着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日本 设计师对现代设计的深入理解,日本的工业设计开始走出 美国式商业主义设计和德国式理性主义设计模式,在设计 艺术体系和设计文化的建立上开始追求"日本风格". 在50年代后期日本设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体 制.具体而言,在传统方面,日本设计吸取了中国和韩国等东 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从现代和前卫来看,表现在追随,借鉴, 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结果,形 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作为面向国际的 现代设计,在日本主要表现在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 建筑和环境设计,平面,包装,展示等设计领域..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 年代中期 、缓慢恢复发展阶段( 实际 实际4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到5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 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 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 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 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 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 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 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 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 三、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设计后来居上 主要 七十年代的日本设计后来居上 有以下几个原因: 有以下几个原因:
日本建筑师成长及思想作品分析ppt课件

现在的功能建筑把一切都简单地定义化,并强 迫人们去使用这种功能。 功能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人们使用出来的。
21
作品分析 石上纯也
石上纯也,1974年出生,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 然后在 SANAA 工作四年,2004年成立自己的 事务所。
虽然到目前为止其建筑作品并不多,但是其跨界 于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创作手法及其琼艳的效果令 人耳目一新。
姓名:藤本壮介 1971年 出生 1994年 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 2000年 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 2010年在日本被誉为藤本年 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 建筑设计风格是在自然和人工的间隙中探求新颖 的外形和空间,并追寻进化。
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与人道的一种方式,并倡导原始洞穴将是未来 建筑的模式。为何不能放到现代空间里去运用呢?”而“洞穴”只是一个处于 混沌状态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里面寻找属于自己的舒适方式,可以创造性地使 用空间的环境。
5
汇报内容
Part 2 日本建筑师的成长历程
6
成长历程
建筑师之间有着明确的师承关系和辈分意识
长谷川逸子
村野藤吾 菊竹青训 伊东丰雄 妹岛和世
新陈代谢派 黑川纪章
西泽立卫
石上纯也
前川国男 丹下健三 槙文彦 宫崎浩
矶崎新 青木淳
六角鬼丈
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中的一个有趣且重要的线索就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师承 脉络关系。所以当我们把焦点放在日本当前一批新生代建筑师之上的时候,不得 不对他们的前辈做出回顾。
19
作品分析 终极小木屋
藤本一直追求着没有严格界限的混沌状态,传统 的建筑形式和功能就此被颠覆。
全部由原木堆砌出来的空间,模糊了地板和天花板的 固有概念,看起来就像个积木搭成的房子。 可以坐在突出的木块上吃东西,也可以躺下来仰望天 空,使用者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安排和使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超级借鉴和消化能力
•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借鉴外国文 明的精华基础之上的,公元7 世纪到9 世纪 从中国学习文化,乃至文字的借鉴;明治 维新之后开始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 国借鉴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第二次 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 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等,把这些因素 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会贯 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日本 的设计发展,也是基于这种模式的
.
4
双轨制是日本设计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和一大优势
•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 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世 界上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 的民族传统设计,也很少有国家能够使两者并存,同样得到发扬光大。 日本在这方面为世界,特别是为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提供了 非常有意义的样板。 日本的设计具有非常与众不同的特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 发展现代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而被破坏。它 的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一样,都达到几乎完美的地步,无论是日本的 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设计(如 茶道、花道、盆景设计),还是现代设计,如汽车、家用电器、照相 机、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都 是令人侧目的。因此,近年以来,不少人对于日本设计的本质进行了 广泛的研究,日本人自己也对于他们设计的特征和,二生的原因进行 了广泛的探索,出版物层出不穷,但是,就某些具体的问题来讲,依 然没有得出统一的看法。
基本没有进人过真正的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
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因而,虽然有过一些零碎的设计
探索,但始终没有能够进人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日本的
真正的设计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1953
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
1
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 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 计,到80 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 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 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 消费产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 准,
.
5
改变
• l )传统设计一这是基本基于日本传统的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 信仰的、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因此,是民族的设计传统。 这类设计,主要针对日本国内市场,并且有相当程度不仅仅是商品设 计,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日本的传统设计在日本的民族文化 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很长的时间,不断洗练,达到非常单纯和精练 的高度,并且形成自己特别的民族美学标准。 2 )现代设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现代设计― 日本 的现代设计是完全基于从外国,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的经验发展 而成的。利用进口的技术、为出口服务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非 常重要的中心和目的。日本现代设计从国内来讲,大幅度地改善了战 后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西方式的、现代化的新生活方式;对 国际贸易来说,日本现代设计使日本的出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 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出口贸易,为日本产品出口树立了牢固的基础,为 日本设计树立了非常积极的形象,把战前日本产品质量低劣、设计落 后的形象一扫而空。现在,日本设计是良好设计的同义词,日本制造 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因此,可以说日本现代设计是为日本人民的现 代生活方式、为日本出口贸易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
动。日本从1868 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
代化运动,逐渐进人工业化时代,19 世纪末叶已经把国
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占领台湾,日俄
战争以后开始进入辽东半岛,1910 年兼并朝鲜,直到
1931 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41 年发动太平洋战争,
.
6
产生的主要原因
• 因为日本总体文化中的模式和类型众多,日本人珍惜他们辛辛苦苦学 习和发展出来的每一个文化体系、每一个文化模式、每一个文化类型, 不希望、也努力做到不会出现以某一个文化类型、体系压倒另外一个 的情况,尽量做到兼收并蓄,尽量做到文化的多元化,所以他们使每 一个模式与类型都得到发挥。目前日本设计中的两种类型并存的状况, 特别是日本人对于这种并存的满意,其实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如果要了解日本对于文化多元性的容忍水平,从他们对干宗教的态 度来看,就可以了解到。日本自己本身的宗教,或者民族宗教是神道 信仰;7 世纪开始从中国传人了佛教,很快得到发展和广泛流传;17 世纪前后欧洲人又把基督教传人日本。长期以来,日本都是三种基本 宗教并存,基本没有出现过以某种压抑某种的情况,文化多元的宽容 程度可见一斑。从某个角度来说,日本的历史是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 使之成为自己文化的组成部分的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历史过 程。 )日本的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大众的,而非贵族的; 2 )日本传统文化的单一种族基础,使这种文化能够穿越阶级隔阂 而成为全民的文化。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全国人民都是一个种 族,这种高度单一的文化特征,的确大大减少了文化过渡时的种种障 碍,国家狭小,民族单一,因而文化比较容易成为全民的。这是与西 方现代文化接轨时非常重要的因素
基于这种模式的
.
2
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
• 因此,从传统的日本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国、韩 国的影响;从日本现代的设计中,则可以看到美 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学习 外国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但是,也是最能够把 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 独特体系的国家。因此,不能说日本的经验仅仅 是建立在抄袭别人经验之上。日本多年学习的历 史,造成了一种超级的消化和选择机制,加上日 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 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使日本的文化、经济、 政治都与众不同,而日本的设计也因而具有自己 非常特殊的形式
• 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 类需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 材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 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 本设计另眼相看。而为什么日 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 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主要离不 开一下这几个方面。
•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 借鉴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
的,公元7 世纪到9 世纪从中国 学习文化,乃至文字的借鉴; 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从德国学习 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 度和社会管理体系;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 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 等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 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会贯 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 文化。日本的设计发展,也是